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理工論文

機電一體化理工論文

目錄

機電一體化理工論文
機電一體化理工論文
第一篇:機電一體化理工畢業論文第二篇:機電一體化理工畢業論文第三篇:機電一體化理工畢業論文第四篇:機電一體化理工專業畢業論文範文第五篇:機電一體化理工畢業論文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機電一體化畢業論文

機電一體化畢業論文(100分)

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前景

摘要:機電一體化是一種複合技術,是機械技術與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互相滲透的產物,是機電工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文章簡述了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基本結構組成和主要應用領域,並指出其發展趨勢。

關鍵詞:機械工業;機電一體化;數控;模塊化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不同學科的交叉與滲透,引起了工程領域的技術改造與革命。

在機械工程領域,由於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其向機械工業的滲透所形成的機電一體化,使機械工業的技術結構、產品機構、功能與構成、生產方式及管理體系發生了巨大變化,使工業生產由“機械電氣化”邁入了“機電 一體化”爲特徵的發展階段。

一、機電一體化的核心技術

機電一體化包括軟件和硬件兩方面技術。硬件是由機械本體、傳感器、信息處 理單元和驅動單元等部分組成。因此,爲加速推進機電一體化的發展,必須從以下 幾方面着手。

(一)機械本體技術

機械本體必須從改善性能、減輕質量和提高精度等幾方面考慮。現代機械產品一般都是以鋼鐵材料爲主,爲了減輕質量除了在結構上加以改進,還應考慮利用非金屬複合材料。只有機械本體減輕了重量,纔有可能實現驅動系統的小型化,進而在控制方面改善快速響應特性,減少能量消耗,提高效率。

(二)傳感技術

傳感器的問題集中在提高可靠性、靈敏度和精確度方面,提高可靠性與防干擾有着直接的關係。爲了避免電干擾,目前有采用光纖電纜傳感器的趨勢。對外部信息傳感器來說,目前主要發展非接觸型檢測技術。

(三)信息處理技術

機電一體化與微電子學的顯著進步、信息處理設備(特別是微型計算機)的普及應用緊密相連。爲進一步發展機電一體化,必須提高信息處理設備的可靠性,包括模/數轉換設備的可靠性和分時處理的輸入輸出的可靠性,進而提高處理速度,並解決抗干擾及標準化問題。

(四)驅動技術

電機作爲驅動機構已被廣泛採用,但在快速響應和效率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目前,正在積極發展內部裝有編碼器的電機以及控制專用組件-傳感器-電機三位一體的伺服驅動單元。

(五)接口技術

爲了與計算機進行通信,必須使數據傳遞的格式標準化、規格化。接口採用同一標準規格不僅有利於信息傳遞和維修,而且可以簡化設計。目前,技術人員正致力於開發低成本、高速串行的接口,來解決信號電纜非接觸化、光導纖維以及光藕器的大容量化、小型化、標準化等問題。

(六)軟件技術

軟件與硬件必須協調一致地發展。爲了減少軟件的研製成本,提高生產維修的效率,要逐步推行軟件標準化,包括程序標準化、程序模塊化、軟件程序的固化、推行軟件工程等。

二、機電一體化技術的主要應用領域

(一)數控機牀

數控機牀及相應的數控技術經過40年的發展,在結構、功能、操作和控制精度上都有迅速提高,具體表現在:1、總線式、模塊化、緊湊型的結構,即採用多c pu、多主總線的體系結構。

2、開放性設計,即硬件體系結構和功能模塊具有層次性、兼容性、符合接口標準,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戶的使用效益。

3、w o p技術和智能化。系統能提供面向車間的編程技術和實現二、三維加工過程的動態仿真,並引入在線診斷、模糊控制等智能機制。

4、大容量存儲器的應用和軟件的模塊化設計,不僅豐富了數控功能,同時也加強了c n c系統的控制功能。

5、能實現多過程、多通道控制,即具有一臺機牀同時完成多個獨立加工任務或控制多臺和多種機牀的能力,並將刀具破損檢測、物料搬運、機械手等控制都集成到系統中去。

6、系統的多級網絡功能,加強了系統組合及構成複雜加工系統的能力。

7、以單板、單片機作爲控制機,加上專用芯片及模板組成結構緊湊的數控裝置。

(二)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

c im s的實現不是現有各分散系統的簡單組合,而是全局動態最優綜合。它打破原有部門之間的界線,以製造爲基幹來控制“物流”和“信息流”,實現從經營決策、產品開發、生產準備、生產實驗到生產經營管理的有機結合。企業集成度的提高可以使各種生產要素之間的配置得到更好的優化,各種生產要素的潛力可以得到更大的發揮。

(三)柔性製造系統(fms)

柔性製造系統是計算機化的製造系統,主要由計算機、數控機牀、機器人、料盤、自動搬運小車和自動化倉庫等組成。

它可以隨機地、實時地、按量地按照裝配部門的要求,生產其能力範圍內的任何工件,特別適於多品種、中小批量、設計更改頻繁的離散零件的批量生產。

(四)工業機器人

第1代機器人亦稱示教再現機器人,它們只能根據示教進行重複運動,對工作環境和作業對象的變化缺乏適應性和靈活性;第2代機器人帶有各種先進的傳感元件,能獲取作業環境和操作對象的簡單信息,通過計算機處理、分析,做出一定的判斷,對動作進行反饋控制,表現出低級智能,已開始走向實用化;第3代機器人即智能機器人,具有多種感知功能,可進行復雜的邏輯思維、判斷和決策,在作業環境中獨立行動,與第5代計算機關係密切。

三、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前景

縱觀國內外機電一體化的發展現狀和高新技術的發展動向,機電一體化將朝着以下幾個方向發展。

(一)智能化

智能化是機電一體化與傳統機械自動化的主要區別之一,也是21世紀機電一體化的發展方向。近幾年,處理器速度的提高和微機的高性能化、傳感器系統的集成化與智能化爲嵌入智能控制算法創造了條件,有力地推動着機電一體化產品向智能化方向發展。智能機電一體化產品可以模擬人類智能,具有某種程度的判斷推理、邏輯思維和自主決策能力,從而取 代製造工程中人的部分腦力勞動。

(二)系統化

系統化的表現特徵之一就是系統體系結構進一步採用開放式和模式化的總線結構。系統可以靈活組態,進行任意的剪裁和組合,同時尋求實現多子系統協調控制和綜合管理。表現特徵之二是通信功能大大加強,一般除r s232等常用通信方式外,實現遠程及多系統通信聯網需要的局部網絡正逐漸被採用。未來的機電一體化更加註重產品與人的關係,如何賦予機電一體化產品以人的智能、情感、人性顯得越來越重要。機電一體化產品還可根據一些生物體優良的構造研究某種新型機體,使其向着生物系統化方向發展。

(三)微型化

微型機電一體化系統高度融合了微機械技術、微電子技術和軟件技術,是機電一體化的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國外稱微電子機械系統的幾何尺寸一般不超過1cm 3,並正向微米、納米級方向發展。由於微機電一體化系統具有體積小、耗能小、運動靈活等特點,可進入一般機械無法進入的空間並易於進行精細操作,故在生物醫學、航空航天、信息技術、工農業乃至國防等領域,都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利用半導體器件製造過程中的蝕刻技術,在實驗室中已製造出亞微米級的機械元件。

(四)模塊化

模塊化也是機電一體化產品的一個發展趨勢,是一項重要而艱鉅的工程。由於機電一體化產品種類和生產廠家繁多,研製和開發具有標準機械接口、電氣接口、動力接口、信息接口的機電一體化產品單元是一項複雜而重要的事,它需要制訂一系列標準,以便各部件、單元的匹配和接口。機電一體化產品生產企業可利用標準單元迅速開發新產品,同時也可以不斷擴大生產規模。

(五)網絡化

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機電一體化有重大影響,使其朝着網絡化方向發展。機電一體化產品的種類很多,面向網絡的方式也不同。由於網絡的普及,基於網絡的各種遠程控制和監視技術方興未艾,而遠程控制的終端設備本身就是機電一體化產品。

(六)綠色化

工業的發達使人們物質豐富、生活舒適的同時也使資源減少,生態環境受到嚴重污染,於是綠色產品應運而生。綠色化是時代的趨勢,其目標是使產品從設計、製造、包裝、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整個生命週期中,對生態環境無危害或危害極小,資源利用率極高。機電一體化產品的綠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時不污染生態環境,報廢時能回收利用。綠色製造業是現代製造業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綜上所述,機電一體化是衆多科學技術發展的結晶,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它促使機械工業發生戰略性的變革,使傳統的機械設計方法和設計概念發生着革命性的變化。大力發展新一代機電一體化產品,不僅是改造傳統機械設備的要求,而且是推動機械產品更新換代和開闢新領域、發展與振興機械工業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李運華.機電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4.

2、芮延年.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3、王中傑,餘章雄,柴天佑.智能控制綜述[j].基礎自動化,2014(6).

4、章浩,張西良,周士衝.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與應用[j].農機化研究,2014(7).

5、樑俊彥,李玉翔.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及應用[j].科技資訊,2014(9).

第二篇:機電一體化畢業論文

機電一體化畢業論文

緒論

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極大地推動了不同學科的交叉與滲透,導致了工程領域的技術革命與改造。在機械工程領域,由於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其向機械工業的滲透所形成的機電一體化,使機械工業的技術結構、產品機構、功能與構成、生產方式及管理體系發生了巨大變化,使工業生產由“機械電氣化”邁入了“機電一體化”爲特徵的發展階段。

一、機電一體化概要

機電一體化是指在機構得主功能、動力功能、信息處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進電子技術,將機械裝置與電子化設計及軟件結合起來所構成的系統的總稱。

機電一體化發展至今也已成爲一門有着自身體系的新型學科,隨着科學技術的不但發展,還將被賦予新的內容。但其基本特徵可概括爲:機電一體化是從系統的觀點出發,綜合運用機械技術、微電子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傳感測控技術、電力電子技術、接口技術、信息變換技術以及軟件編程技術等羣體技術,根據系統功能目標和優化組織目標,合理配置與佈局各功能單元,在多功能、高質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義上實現特定功能價值,並使整個系統最優化的系統工程技術。由此而產生的功能系統,則成爲一個機電一體化系統或機電一體化產品。

因此,“機電一體化”涵蓋“技術”和“產品”兩個方面。只是,機電一體化技術是基於上述羣體技術有機融合的一種綜合技術,而不是機械技術、微電子技術以及其它新技術的簡單組合、拼湊。這是機電一體化與機械加電氣所形成的機械電氣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區別。機械工程技術有純技術發展到機械電氣化,仍屬傳統機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體力。但是發展到機電一體化後,其中的微電子裝置除可取代某些機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還能賦予許多新的功能,如自動檢測、自動處理信息、自動顯示記錄、自動調節與控制自動診斷與保護等。即機電一體化產品不僅是人的手與肢體的延伸,還是人的感官與頭腦的眼神,具有智能化的特徵是機電一體化與機械電氣化在功能上的本質區別。

二、機電一體化的發展狀況

機電一體化的發展大體可以分爲3個階段。20世紀60年代以前爲第一階段,這一階段稱爲初級階段。在這一時期,人們自覺不自覺地利用電子技術的初步成果來完善機械產品的性能。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戰爭刺激了機械產品與電子技術的結合,這些機電結合的軍用技術,戰後轉爲民用,對戰後經濟的恢復起了積極的作用。那時研製和開發從總體上看還處於自發狀態。由於當時電子技

術的發展尚未達到一定水平,機械技術與電子技術的結合還不可能廣泛和深入發展,已經開發的產品也無法大量推廣。

20世紀70~80年代爲第二階段,可稱爲蓬勃發展階段。這一時期,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通信技術的發展,爲機電一體化的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和微型計算機的迅猛發展,爲機電一體化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質基礎。這個時期的特點是:①mechatronics一詞首先在日本被普遍接受,大約到20世紀80年代末期在世界範圍內得到比較廣泛的承認;②機電一體化技術和產品得到了極大發展;③各國均開始對機電一體化技術和產品給以很大的關注和支持。

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了機電一體化技術向智能化方向邁進的新階段,機電一體化進入深入發展時期。一方面,光學、通信技術等進入了機電一體化,微細加工技術也在機電一體化中嶄露頭腳,出現了光機電一體化和微機電一體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對機電一體化系統的建模設計、分析和集成方法,機電一體化的學科體系和發展趨勢都進行了深入研究。同時,由於人工智能技術、神經網絡技術及光纖技術等領域取得的巨大進步,爲機電一體化技術開闢了發展的廣闊天地。這些研究,將促使機電一體化進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礎和逐漸形成完整的科學體系。

我國是從20世紀80年代初纔開始在這方面研究和應用。國務院成立了機電一體化領導小組並將該技術列爲“863計劃”中。在制定“九五”規劃和2014年發展綱要時充分考慮了國際上關於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動向.三、機電一體化的發展趨勢

機電一體化是集機械、電子、光學、控制、計算機、信息等多學科的交叉綜合,它的發展和進步依賴並促進相關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因此,機電一體化的主要發展方向如下:

3.1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紀機電一體化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機電一體化建設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視,機器人與數控機牀的智能化就是重要應用。這裏所說的“智能化”是對機器行爲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論的基礎上,吸收人工智能、運籌學、計算機科學、模糊數學、心理學、生理學和混沌動力學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擬人類智能,使它具有判斷推理、邏輯思維、自主決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標。誠然,使機電一體化產品具有與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處理器使機電一體化產品賦有低級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則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

3.2模塊化

模塊化是一項重要而艱鉅的工程。由於機電一體化產品種類和生產廠家繁多,研製和開發具有標準機械接口、電氣接口、動力接口、環境接口的機電一體化產品單元是一項十分複雜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如研製集減速、智能調速、電機於一體的動力單元,具有視覺、圖像處理、識別和測距等功能的控制單元,以及各種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機械裝置。這樣,可利用標準單元迅速開發出新產品,同時也可以擴大生產規模。這需要制定各項標準,以便各部件、單元的匹配和接口。由於利益衝突,近期很難制定國際或國內這方面的標準,但可以通過組建一些大企業逐漸形成。顯然,從電氣產品的標準化、系列化帶來的好處可以肯定,無論是對生產標準機電一體化單元的企業還是對生產機電一體化產品的企業,規模化將給機電一體化企業帶來美好的前程。

3.3網絡化

20世紀 90年代,計算機技術等的突出成就是網絡技術。網絡技術的興起和飛速發展給科學技術、工業生產、政治、軍事、教育義舉人麼日常生活都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各種網絡將全球經濟、生產連成一片,企業間的競爭也將全球化。機電一體化新產品一旦研製出來,只要其功能獨到,質量可靠,很快就會暢銷全球。由於網絡的普及,基於網絡的各種遠程控制和監視技術方興未艾,而遠程控制的終端設備本身就是機電一體化產品。現場總線和局域網技術是家用電器網絡化已成大勢,利用家庭網絡(home net)將各種家用電器連接成以計算機爲中心的計算機集成家電系統(computer integrated appliance system, cias),使人們在家裏分享各種高技術帶來的便利與快樂。因此,機電一體化產品無疑朝着網絡化方向發展。

3.4微型化

微型化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末,指的是機電一體化向微型機器和微觀領域發展的趨勢。國外稱其爲微電子機械系統(mems),泛指幾何尺寸不超過1cm3的機電一體化產品,並向微米、納米級發展。微機電一體化產品體積小、耗能少、運動靈活,在生物醫療、軍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微機電一體化發展的瓶頸在於微機械技術,微機電一體化產品的加工採用精細加工技術,即超精密技術,它包括光刻技術和蝕刻技術兩類。

3.5綠色化

工業的發達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一方面,物質豐富,生活舒適;另一方面,資源減少,生態環境受到嚴重污染。於是,人們呼籲保護環境資源,迴歸自然。綠色產品概念在這種呼聲下應運而生,綠色化是時代的趨勢。綠色產品在其設計、製造、使用和銷燬的生命過程中,符合特定的環境保護和人類健康的要求,對生態環境無害或危害極少,資源利用率極高。設計綠色的機電一體化產品,具有遠大的發展前途。機電一體化產品的綠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時不污染生態環境,報廢后能回收利用。

3.6系統化

系統化的表現特徵之一就是系統體系結構進一步採用開放式和模式化的總線結構。系統可以靈活組態,進行任意剪裁和組合,同時尋求實現多子系統協調控制和綜合管理。表現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強,一般除rs232外,還有rs485、dcs人格化。未來的機電一體化更加註重產品與人的關係,機電一體化的人格化有兩層含義。一層是,機電一體化產品的最終使用對象是人,如何賦予機電一體化產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顯得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對家用機器人,其高層境界就是人機一體化。另一層是模仿生物機理,研製各種機電一體花產品。事實上,許多機電一體化產品都是受動物的啓發研製出來的。

四、典型的機電一體化產品

機電一體化產品分系統(整機)和基礎元、部件兩大類。典型的機電一體化系統有:數控機牀、機器人、汽車電子化產品、智能化儀器儀表、電子排版印刷系統、 cad/cam系統等。典型的機電一體化元、部件有:電力電子器件及裝置、可編程序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微型電機、傳感器、專用集成電路、伺服機構等。這些典型的機電一體化產品的技術現狀、發展趨勢、市場前景分析從略。

五、我國發展“機電一體化”面臨的形勢和任務

機電一體化工作主要包括兩個層次:一是用微電子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其目的是節能、節材,提高工效,提高產品質量,把傳統工業的技術進步提高一步;二是開發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機電產品,促進產品的更新換代。

(一)我國“機電一體化”工作面臨的形勢

1. 我國用微電子技術改造傳統工業的工作量大而廣,有難度

2. 我國用機電一體化技術加速產品更新換代,提高市場佔有率的呼聲高,有壓力。

3. 我國用機電一體化產品取代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低,耗能、耗水、耗材高,污染、擾民產品的責任重,有意義。在我國工業系統中,能耗、耗水大戶,對環境污染嚴重的企業還佔相當大的比重。近年來我國的工業結構、產品結構雖然幾經調整,但由於多種原因,成效一直不夠明顯。這裏面固然有上級領導部門的政出多門問題,有企業的“故土難離”“死守故業”問題,但不可否認也有優化不出理想的產業,優選不出中意的產品問題。上佳的答案早就擺在了這些企業的面前,這就是發展機電一體化,開發和生產有關的機電一體化產品。機電一體化產品功能強、性能好、質量高、成本低,且具有柔性,可根據市場需要和用戶反映時產品

結構和生產過程做必要的調整、改革,而無須改換設備。這是解決機電產品多品種、少批量生產的重要出路。同時,可爲傳統的機械工業注入新鮮血液,帶來新的活力,把機械生產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實現文明生產。

另外,從市場需求的角度看,由於我國研製、開發機電一體化產品的歷史不長,差距較大,許多產品的品種、數量、檔次、質量都不能滿足需求,每年進口量都比較大,因此亟需發展。

(二) 我國“機電一體化”工作的任務

我國在機電一體化方面的任務可以概括爲兩句話:一句話是廣泛深入地用機電一體化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另一句話是大張旗鼓地開發機電一體化產品,促進機電產品的更新換代。總的目的是促進機電一體產業的形成、爲我國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作貢獻。

總之,機電一體化技術既是振興傳統機電工業的新鮮血液和源動力,又是開啓我國機電行業產品結構、產業結構調整大門的鑰匙。

六、我國發展“機電一體化”的對策

(一)加強統籌安排,協調發展計劃

目前,我國從事“機電一體化”研究開發及生產的單位很多。各自都有一套自己的發展策略。各單位的計劃由於受各自立足點、着眼點的限制,難免只考慮局部利益,各主管部門的有關計劃和規劃,也有統一考慮不足,統籌安排不夠的問題,同時缺少綜觀全局的有權威性的發展計劃和戰略規劃。因此,建議各主管部門責成有關單位在進行深入調查研究、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制定出統管全局的“機電一體化”研究、開發、生產計劃和規劃,避免開發上重複,生產上撞車!

(二)強化行業管理,發揮“協會”作用

目前,我國“機電一體化”較熱,而按目前的行業劃分方法和管理體制,“政出多門”是難哆的。因此,我國有必要明確一個“機電一體化”行業的統管機構,根據目前國家政治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的精神,以及機電一體化行業特點,我們建議,儘快加強北京機電一體化協會的建設,賦予其行業管理職能。“協會”要進一步擴大領導機構——理事會的代表層面和覆蓋面,要加強辦公室、祕書處的建設;要通過其精明幹練的辦事機構、經濟實體,組織“行業”發展計劃、戰略規劃的擬製;指導行業布點佈局的調整,進行發展突破口的選擇,抓好重點工程的試點和有關項目的發標、招標工作……

(三)優化發展環境、增大支持力度

優化發展環境指通過宣傳羣衆,造成一種社會上下、企業內外都重視、支持“機電一體化”發展的氛圍,如儘快爲外商到我國投資發展“機電一體化”產業提供方便;儘可能爲興辦開發、生產機電一體化產品的高新技術企業開綠燈;盡力爲開發、生產機電一體化產品調配好資源要素等。

增大支持力度,在技術政策上,要嚴格限制耗電、耗水、耗材高的傳統產品的發展,對未採用機電一體化技術落後產品限制強制淘汰;大力提倡用機電一體化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對有關機電一體化技術對傳統產業乾地改造,對有關技術開發、應用項目優先立項、優先支持,對在技術開發、應用中做出貢獻的單位領導、科技人員進行表彰獎勵等。

(四)突出發展重點,兼顧“兩個層次”

機電一體化產業覆蓋面非常廣,而我們的財力、人力和物力是有限的,因此我們在抓機電一體化產業發展時不能面面俱到、平鋪直敘,而應分清主次,大膽取捨,有所爲,有所不爲。要注意抓兩個層次上的工作。第一個層次是“面上”的工作,即用電子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在傳統的機電設備上植入或嫁接上微電子(計算機)裝置,使“機械”和“電子”技術在淺層次上結合。第二個層次是“提高”工作,即在新產品設計之初,就把“機械”與“電子”統一起來進行考慮,使“機械”與“電子”密不可分,深度結合,生產出來的新產品起碼正做到機電一體化。

七、結語

綜上所述,機電一體化的出現不是孤立的,它是許多(謝謝你訪問好範文)科學技術發展的結晶,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當然,與機電一體化相關的技術還有很多,並且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技術相互融合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廣闊發展前景也將越來越光明

第三篇:機電一體化畢業論文

淺談機電一體化的就業方向及課程存在的誤區

前言

機械工業舉足輕重,隨着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對我國經濟建設所起到的促進作用越來越明顯。現代化設備逐漸發展成爲集光、電、機、氣、聲、像、磁、熱等技術於一體的智能化系統,機電一體化產品幾乎貫穿到國民經濟的所有行業。當前,機電一體化產品已經進入發展成熟期,高速率、高精確度的智能系統越來越成爲機械製造業的主流。隨着我國後經濟危機時代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大潮的來臨,企業產品、設備正在經歷一個更新換代的頻繁時期,因此對高技能的機電一體化人才和高技術含量的機電產品需求越來越大。高職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是爲生產第一線的高級技能型崗位培養人才,但是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培養的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學生與社會、市場的需要還有不小的距離,因此,機電一體化技術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有關研究報告顯示“機電一體化”一詞最早是日本提出的,在上世紀80年代初,日本名古屋大學最早設置了“機電一體化”專業。我國是從20世紀80年代初纔開始在這方面研究和應用。國務院成立了機電一體化領導小組並將該技術列入“863計劃”中。機電一體化專業是精密機械——電子技術(含電力電子)——計算機技術等多門學科交叉融合的產物,屬高新技術,也是當前發展最快的技術之一,它是先進製造技術的主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推動了當前製造技術的迅速更新換代,是產品向高、精、快迅速邁進,使勞動生產率迅速提高。由於我國逐漸成爲世界製造業基地加上傳統企業面臨大規模的技術改造與設備更新,國內急需大量先進製造技術專業人才。而“十二五”時期貴州將重點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因此我校機電一體化專業的畢業生可以立足貴州,放眼全國,就業前景很好,而且往屆畢業生普遍反應待遇較好。畢業生主要在各行政、企業、事業單位從事機械、電氣工程、常用電器的維修、安裝與調試以及技術管理等工作。市場調研發現機電一體化專業是一個寬口徑專業,適應範圍很廣。我校該專業學生在校期間除學習各種機械、電工電子、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檢測傳感等理論知識外,還將參加各種技能培訓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如維修電工,plc程序設計師,cad製圖員等國家級職業技能鑑定考試,學生必須考取相應的技能證書後才能取得畢業證,充分體現重視技能培養的特點。歷屆學生畢業後主要面向珠江三角洲各企業、公司,從事加工製造業,家電生產和售後服務,數控加工機牀設備使用維護,物業自動化管理系統,機電產品設計、生產、改造、技術支持,以及機電設備的安裝、調試、維護、銷售、經營管理等等。

一、機電一體化的就業方向

1、機電一體化專業

1.1從事機電一體化液體灌裝生產線及商品包裝自動化機械運行、維護、管理、技術改造等工作的機電一體化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可在大型啤酒、飲料、食品及商品包裝生產企業從事現代化自動機與生產線的維護和管理工作,也可在相關的自動機與生產線的生產廠家或設計部門、營銷單位從事技術工作。

1.2 機電一體化專業(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方向)

從事機電產品的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與計算機輔助製造(cam),並熟練使用和維修數控加工設備的機電一體化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可在模具設計及製造、機械加工、塑料、五金、電子產品、計算機生產等企業從事數控機牀的加工工藝設計編程,數控機牀的調試、維護及加工操作,從事生產和技術管理工作,也可以從事國內外數控設備的營銷工作。

1.3 機電一體化專業(模具cad/cam方向)

從事利用計算機技術和數控加工技術對模具進行設計和製造等工作的機電一體化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可在模具、機械、五金、塑料、家電等生產企業從事模具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等方面的技術工作,也可在企事業單位從事與本專業有關的經營、管理工作。

1.4 機電一體化專業(機電cad技術方向)

在機電一體化產品、設備的設計、製造、維修、管理、技術改造與服務過程中專門從事用電腦繪圖設計、信息處理和資料管理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可在機械設計、製造與裝備行業、模具製造業,輕工、家用電器、電子製造業從事設計、製造、技術改造、產品營銷、設備管理與維護等工作。

二、目前課程設置存在的誤區

1、重“機”輕“電” 由於目前不少學校的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是由機械院系主辦,因傳統學科專業認識的偏向性,使很多學校制定的教學計劃也是以機械學爲主,佔用了多半的教學時間,由此造成微電子及相關課程安排的不足,形成了一種重機械而輕電子的現象。這顯然與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內涵不相符,也是對機電一體化技術發展總趨勢認識不足的一種表現。

2、重“電”輕“機” 也有一些學校的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是由電信院系主辦,開設計算機應用、電子線路設計等純“電”課程相對較多。這多半是因爲電子產品的設計和製造具有封閉性的特點,可以獨立完成一個小型電子產品的設計、元器件的採購和裝配調試全過程,時間短、見效快。電子學、計算機方面知識可以在學校裏得到充分鍛鍊,學生容易較快成材,成效立竿見影。機械產品的設計和製造則需要多人配合,過程長,機械設計和製造方面知識的掌握特別強調實踐環節,需要實際鍛鍊,在這些方面存在不足。

2.1明確本專業的特點,選準重點方向。本專業的重點學習知識應該是在控制及與控制相關的學科方面。

2.2明確認識本專業學生的畢業就業方向。現在許多由機械院系主導的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是以數控技術爲主要培養和發展方向的,這順應了社會發展的一種需要,但體現的是把機電一體化技術狹義化。作爲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學生,由於必學知識的多樣性,使其不可能在機械加工方面有很深的造詣,特別是要對機電一體化產品有全面的瞭解與掌握,必須學習大量非機械類的課程。那麼,機電一體化培養的學生的就業流向如何呢? 由實際就業趨勢可以得出:他們主要是在機械行業和其他與機械相關的行業內面對機電產品設計和製造,機電一體化設備(系統)調試、檢測和維護,生產管理和經營銷售等方面的工作。

2.3正確把握學生所學的專業課程的深度和廣度。以鹽城工學院爲例,該學院機械電子工程專業除了學習必要的文化知識外,應以安排專業基礎學科爲主。按教育部對普通本科院校學生教學時數指導意見的要求,結合本專業的實際情況,主要安排3個學科領域的教學實踐活動,這主要包括機械學、電工電子學、計算機應用等學科。

總之,培養機電一體化人才應抓住“以機爲主、以電爲用、機電結合”的方向,從應用的角度講授電工電子知識,強調機械、電子、計算機和自動控制相結合,提高學生從系統工程的角度,綜合解決機械行業及其相關行業中機電一體化問題的能力

三、機電一體化課程體系的實施

目前,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四年制預備技師班、三年制高級技工班均採用工學結合的一體化課程體系實施教學,其教學效果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認可。主要體現在以下四點:(1)新課程不僅讓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而且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與人合作能力等關鍵能力,有利於學生持久的職業生涯發展;(2)新教學模式基本扭轉了學生被動聽課的習慣,使學生轉變成爲探究知識的主體,可以提高學習主動性,增加學習興趣;(3)學生的創造能力、工作能力、應變能力都能通過課堂學習得到鍛鍊,對培養學生的成就感、承受挫折能力等有較大幫助;(4)學校的學習工作站比較類似企業的實際工作環境,能夠滿足學習需求。

通過一個週期的實施,總結出課程實施要重點從教學組織模式、師資團隊建設及學習工作環境建設三方面考慮,才能保證課程構建和實施均能取得成功。教學組織模式課程實施應該以學生爲中心,即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學習的目的就是勝任工作、適應社會和職業發展,因此必須將學習作爲工作過程(即教學過程)的中心,以學生自主理解和完成工作任務作爲教學的基本手段,並指導學生將理解和完成具體工作任務的能力轉化成爲適應變化的策略。學校的一切資源,包括教師資源都是學生實現這一完整過程的基礎,都應服務於學生的學習過程(即工作過程)。按照完成一項工作的基本思路,課程實施應具有完整的工作過程:獲取信息——制定計劃——做出決策——實施計劃——檢查控制——評價反饋。

師資團隊建設由於工學結合的一體化課程強調學生自主完成若干完整的學習任務,學習任務由工作任務轉化而來,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僅僅起到引導和服務的作用,因此,對教師的工作實踐經驗,對工作的認識和理解均提出了較高要求。目前,職業教育界的教師多來自大專院校,缺乏企業實際工作經驗的佔大多數,勢必對工學結合的一體化課程實施帶來影響,所以,學校在考慮推一體化課程實施的同時,要在學校與企業之間建立一個長期合作的師資培養通道,讓教師適應並逐漸勝任新課程的實施。

學習工作環境建設一體化課程實施需要與學習任務相匹配的教學媒體和設施設備,創設儘量真實的學習工作環境,讓學生有機會完成與典型工作任務內容相一致的學習任務,因此,學習工作環境的建設並不僅僅是爲了技能的重複操作訓練而購置大量的設備,要從完成一項工作任務所需的綜合性資源建設的角度出發,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資源建設的角度出發,規劃設計學習工作環境,也叫學習工作站。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學習工作環境建設中,每一學習工作站均劃

分信息檢索區、學習區、實訓區、工具區、學業成果展示區等五大區域,方便學生自主檢索學習工作過程所需的資源,養成遵循企業工作規範和作業流程的習慣,並能夠在這個環境中實現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互相學習。

當前高職機電一體化教育存在的問題

3.1 課程設置不合理

當前高職院校課程設置不合理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重理論輕實踐。很多學校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將重點放在追求知識和理論的體系的完整上,這對學生系統地掌握理論知識,開發設計產品是有利的。但是,也存在嚴重不足,學生畢業後大多被分配在生產一線,所從事的工作是操作設備、設定工藝、查找並排除故障,而不是研究、開發、設計等,在學校學的理論知識很多用不上,而實際工作所必需的實踐能力又不具備。其次,教學內容落後。由於機電一體化是多種技術交叉融合的產物,相關技術的發展都在推動着機電一體化的發展。因此,其發展是日新月異的,這就必然導致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與其發展不相適應。例如,當前很多高職院校的單片機課程的教學內容是仍以mcs-51單片機爲主,而實際生產中新的單片機層出不窮,種類繁多。

3.2 教學模式單一,實踐教學比例較低

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只注重理論教學和課堂說教,輕視了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很多學校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將重點放在追求知識和理論的體系的完整上,這對學生系統地掌握理論知識,開發設計產品是有利的。但是,這種教學模式也存在嚴重不足之處,學生畢業後大多被分配在生產一線,所從事的工作是操作設備、設定工藝、查找並排除故障,而不是研究、開發、設計等,在學校學的理論知識很多用不上,而實際工作所必需的實踐能力又不具備。

3.3 教材建設落後

高等職業的教材建設仍是當前高職教育的薄弱環節並嚴重影響了高職教學質量。現在機電一體化的一些教材過於偏重理論、脫離實際、缺乏實用性、部分教材內容陳舊、嚴重落後於現實,各科教材之間存在銜接性差、內容重複或內容脫節等現象。這些問題給教學帶來了很多不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制約了教學質量的保證和提高。

3.4 教學、實習設施不夠先進

目前很多學校的教學、實習設備缺乏且嚴重落後。只有少數條件較好的高職院校配備有爲數不多的數控車牀、銑牀、線切割機牀、電火花成型機,很多學校的學生一學期只有三四次操作設備的機會,並且這些設備又比較落後,學生難以學到真正有用的技能。

3.5 優秀教師隊伍缺乏

教師是教學質量的關鍵和第一保證,但是當前的機電一體化教學的教師隊伍並不能達到教學的需要。一些老教師知識結構陳舊且更新緩慢,還有一些年輕教師也是剛從學校畢業,缺乏足夠的實踐經驗,都不能很好的教授學生以適應社會工作需要的知識和實踐技能

第四篇:機電一體化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機電一體化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一、課題的來源及現實意義

數控機牀畢業設計是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學生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重要的實踐環節。通過本環節的鍛鍊力爭能把以前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從而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提高解決實際工程課題的能力。根據教學要求,結合自己的資料掌握狀況,選擇數控電火花線切割機牀作爲畢業設計課題。

線電極切割是衆多電火花加工方法的一種,它利用電極絲和工件間產生高頻隔離脈衝放電的電蝕作用進行切割。

線切割機主要由三部分組成:機牀、數控系統和高頻電源。機牀由牀身、儲絲機構、線架、xy工作臺、油箱等部件組成。繞在儲絲筒上的鉬絲經過線架作高速往復運動。加工工件固定在xy工作臺上。x、y兩方向的運動各由一臺步進電機控制。數控系統每發出一個信號,步進電機就走一步,並通過中間傳動機構帶動兩方向的絲槓旋轉,分別使得x、y工作臺進給。

數控系統由單片機、鍵盤、變頻檢測系統構成,具有間隙補償、直線插補、圓弧插補、斷絲自動處理等主要功能。

線切割的適用對象主要是難切割材料,如高強度、高韌性、高硬度、高脆性、磁性材料,以及精密細小和形狀複雜的零件。

線切割技術、線切割機牀正在各行各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因此研究和設計數控線切割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微機控制技術正在發揮出巨大的優越性。

目錄

一、課題來源及現實意義

二、設計任務與總體方案的確定

1、設計任務

2、總體設計方案的確定

三、機械部分xy工作臺的設計

1、主要設計參數及依據

2、xy工作臺進給系統受力分析

3、xy工作臺尺寸確定及各部分重量估算

四、滾珠絲槓傳動機構的確定

1、滾珠絲槓副的確定

2、x向y向絲桿的強度分析

3、強度驗算

4、效率計算

五、直線滾動導軌的選型

六、步進電機及傳動機構的確定

1、步進電機的選用

2、扭矩及轉動慣量的驗算

3、齒輪傳動機構的確定

七、步進電機慣性負載的計算

八、傳動系統剛度的討論

1、根據工作臺不出現爬行的條件來確定傳動系統的剛度

2、根據微量進給的靈敏度來確定傳動系統剛度

九、消隙方法與預緊

1、消隙方法的選用

2、預緊

十、數控系統硬件電路設計

1、主要芯片的配置

2、89c51存儲器及i/o接口的擴展

3、芯片地址分配

4、鍵盤設計

5、顯示器設計

6、步進電機接口及功放電路

7、光電隔離電路

8、越界報警電路

十一.數控系統軟件設計

1、主程序框圖

2、系統軟件總體方案

3、插補原理

4、功能模塊流程圖 十二、附錄

1、參考書目

2、畢業設計體會

第五篇:機電一體化畢業論文

浙 江 科 技 學 院

成教學院畢業論

機電一體化技術現狀和發展趨

題目 勢

學生姓名

專業 機電一體化

通訊地址

聯繫電話

2014年3月

1文

目錄

一、機電一體化概述????????????????????????????1

二、機電一體化的發展狀況????????????????????????? 1

(一)20世紀60年代以前爲第一階段,這一階段稱爲初級階段 ?????????1

(二)20世紀70—80年代爲第二階段,可稱爲蓬勃發展階段 ?????????? 2

(三)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了機電一體化技術向智能化方向邁進的新階段,機電一

體化進入深入發展時期???????????????????????2

三、機電一體化的發展趨勢 ?????????????????????????2

(一) 智能化???????????????????????????????2

(二) 模塊化???????????????????????????????3

(三) 網絡化???????????????????????????????3

(四) 微型化???????????????????????????????3

(五) 環保化???????????????????????????????3

(六) 系統化???????????????????????????????4

參考文獻 ?????????????????????????????????4

[摘要]機電一體化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此簡述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基本情

況和發展背景,綜述國內外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現狀,分析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

趨勢。

[關鍵詞]機電一體化;技術;現狀;發展趨。

機電一體化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

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極大地推動了不同學科的交叉與滲透,工程領域的技術改造與革命。在機械工程領域,由於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其向機械工業的滲透所形成的機電一體化,使機械工業的技術結構、產品結構、功能與構成、生產方式及管理體系發生了巨大變化,使工業生產由“機械電氣化”邁入以“機電一體化 ”爲特徵的發展階段。

一、 機電一體化概述

機電一體化是指在機構的主功能、動力功能、信息處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進電子技術,將機械裝置與電子化設計及軟件結合起來所構成的系統的總稱。

機電一體化發展至今已經成爲一門有着自身體系的新型學科,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還將被賦予新的內容。但其基本特徵可概括爲:機電一體化是從系統的觀點出發,綜合運用機械技術、微電子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傳感測控技術及電力電子技術,根據系統功能目標要求,合理配置與佈局各功能單元,在多功能、高質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義上實現特定功能價值, 並使整個系統最優化的系統工程技術。由此而產生的功能系統,則成爲一個機電一體化系統或機電一體化產品。因此,“機電一體化”涵蓋“技術”和“產品”兩個方面。機電一體化技術是基於上述羣體技術有機融合的一種綜合技術,而不是機械技術、微電子技術及其它新技術的簡單組合、拼湊。這是機電一體化與機械加電氣所形成的機械電氣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區別。機械工程技術由純技術發展到機械電氣化,仍屬傳統機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體系。但是,發展到機電一體化後,其中的微電子裝置除可取代某些機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還被賦予許多新的功能,如自動檢測、自動處理信息、自動顯示記錄、自動調節與控制、自動診斷與保護等。也就是說,機電一體化產品不僅是人的手與肢體的延伸,還是人的感官與頭腦的延伸,智能化特徵是機電一體化與機械電氣化在功能上的本質區別。

二、 機電一體化的發展狀況

機電一體化的發展大體可以分爲三個階段:

(一)20世紀60年代以前爲第一階段,這一階段稱爲初級階段。

在這一時期,人們自覺不自覺地利用電子技術的初步成果來完善機械產品的性能。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戰爭刺激了機械產品與電子技術的結合,這些機電結合的軍用技術,戰後轉爲民用,對戰後經濟的恢復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那時,研製和開發從總體上看還處於自發狀態。由於當時電子技術的發展尚未達到一定水平,機械技術與電子技術的結合還不可能廣泛和深入發展,已經開發的產品也無法大量推廣。

(二)20世紀70—80年代爲第二階段,可稱爲蓬勃發展階段。

這一時期,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通信技術的發展,爲機電一體化的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和微型計算機的出現,爲機電一體化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質基礎。這個時期的特點是:mechatronics一詞首先在日本被普遍接受,大約到20世紀80年代末期在世界範圍內得到比較廣泛的承認;機電一體化技術和產品得到了極大發展;各國均開始對機電一體化技術和產品給予很大的關注和支持。

(三)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了機電一體化技術向智能化方向邁進的新階段,機電一體化進入深入發展時期。

一方面,光學、通信技術等進入機電一體化,微細加工技術也在機電一體化中嶄露頭腳,出現了光機電一體化和微機電一體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對機電一體化系統的建模設計、分析和集成方法,機電一體化的學科體系和發展趨勢都進行了深入研究。同時,人工智能技術、神經網絡技術及光纖技術等領域取得的巨大進步,爲機電一體化技術開闢了發展的廣闊天地。這些研究,使機電一體化進一步建立了堅實的基礎,並且逐漸形成完整的學科體系。

我國是從20世紀80年代初纔開始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和應用。國務院成立了機電一體化領導小組,並將該技術列入“863計劃”中。在制定“九五”規劃和2014年發展綱要時充分考慮了國際上關於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動向和由此可能帶來的影響。許多大專院校、研究機構及一些大中型企業對這一技術的發展及應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與日本等先進國家相比,仍有相當差距。

三、 機電一體化的發展趨勢

機電一體化是集機械、電子、光學、控制、計算機、信息等多學科的交叉綜合,它的發展和進步依賴並促進相關技術的發展。機電一體化的主要發展方向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紀機電一體化技術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機電一體化的研究中日益得到重視,機器人與數控機牀的智能化就是重要應用之一。這裏所說的“智能化”是對機器行爲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論的基礎上,吸收人工智能、運籌學、計算機科學、模糊數學、心理學、生理學和混沌動力學等新思想、新方法,使它具有判斷推理、邏輯思維及自主決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標。誠然,使機電一體化產品具有與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度的微處理器使機電一體化產品賦有低級智能或者人的部分智能,則是完全可能而且必要的。

(二)模塊化

模塊化是一項重要而艱鉅的工程。由於機電一體化產品種類和生產廠家繁多,研製和開發具有標準機械接口、電氣接口、動力接口和環境接口等的機電一體化產品單元是一項十分複雜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如研製集減速、智能調速、電機於一體的動力單元,具有視覺、圖像處理、識別和測距等功能的控制單元,以及各種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機械裝置等。有了這些標準單元就可迅速開發出新產品,同時也可以擴大生產規模。爲了達到以上目的,還需要制定各項標準,以便於各部件、單元的匹配。由於利益衝突,近期很難制定出國際或國內這方面的標準,但可以通過組建一些大企業逐漸形成。顯然,從電氣產品的標準化、系列化帶來的好處可以肯定,無論是對生產標準機電一體化單元的企業,還是對生產機電一體化產品的企業,模塊化將給機電一體化企業帶來美好的前程。

(三)網絡化

20世紀90年代,計算機技術等的突出成就是網絡技術。網絡技術的興起和飛速發展給科學技術、工業生產、政治、軍事、教育等日常生活都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各種網絡將全球經濟、生產連成一片,企業間的競爭也將全球化。機電一體化新產品一旦研製出來,只要其功能獨到、質量可靠,很快就會暢銷全球。由於網絡的普及,基於網絡的各種遠程控制和監視技術方興未艾,而遠程控制的終端設備本身就是機電一體化產品。現場總線和局域網技術的應用使家用電器網絡化已成大勢,利用家庭網絡(home net)將各種家用電器連接成以計算機爲中心的計算機集成家電系統(computer integrated appliance system,cias),能使人們呆在家裏就可分享各種高技術帶來的便利與快樂。因此,機電一體化產品無疑將朝着網絡化方向發展。

(四) 微型化

微型化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末,指的是機電一體化向微型機器和微觀領域發展的趨勢。國外稱其爲微電子機械系統(mems),泛指幾何尺寸不超過1cm3的機電一體化產品,並向微米、納米級發展。微機電一體化產品體積小,耗能少,運動靈活,在生物醫療、軍事、信息等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微機電一體化發展的瓶頸在於微機械技術。微機電一體化產品的加工採用精細加工技術,即超精密技術,它包括光刻技術和蝕刻技術兩類。 (五) 環保化

工業的發達給人們生活帶來巨大變化。一方面,物質豐富,生活舒適;另一方面,資源減少,生態環境受到嚴重污染。於是,人們呼籲保護環境資源,迴歸自然。綠色產品概念在這種呼聲下應運而生,綠色化是時代的趨勢。綠色產品在其設計、製造、使用和銷燬的生命過程中,符合特定的環境保護和人類健康的要求,對生態環境無害或危害極少,資源利用率極高。設計綠色的機電一體化產品,具有遠大的發展前景。機電一體化產品的綠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時不污染生態環境,報廢后能回收利用。

(六) 系統化

系統化的表現特徵之一就是系統體系結構進一步採用開放式和模式化的總線結構。系統可以靈活組態,進行任意剪裁和組合,同時尋求實現多子系統協調控制和綜合管理。表現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強。一般除rs232外,還有rs485等智能化通信接口。未來的機電一體化更加註重產品與人的關係,機電一體化的人格化有兩層含義:一層是如何賦予機電一體化產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等等,顯得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對家用機器人,其高層境界就是人機一體化;另一層是模仿生物機理,研製出各種機電一體化產品。事實上,許多機電一體化產品都是受動物的啓發而研製出來的。

綜上所述,機電一體化的出現不是孤立的,它是許多科學技術發展的結晶,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和產物。當然,與機電一體化相關的技術還有很多,並且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技術相互融合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前景也將越來越光明。

參考文獻

[1]李建勇.機電一體化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李運華.機電控制[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4.

我們向您推薦更多相關文章:

機電一體化畢業論文

機電一體化專業畢業論文

機電一體化畢業論文

機電一體化畢業論文 12

機電一體化畢業論文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