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2多篇)

讀後感9.46K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2多篇)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1

只有身份,無需頭銜,每一位父母,從孩子降生那一刻起,就是自學成才的“教育家”。

卡爾·威特本是德國一個小村莊的牧師,他第一個孩子出生幾天就天折了,52歲時纔得到第二個孩子,也就是小卡爾,可是由於早產,小卡爾在嬰兒時期反應遲鈍,顯得有點癡呆。卡爾·威特很悲傷,但並沒有絕望,他立志要用自己的方法將兒子培養成非凡的人。

一位尋常的父親,爲了自己天賦不高的兒子,用堅定的愛,自修成了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在卡爾·威特的精心教育下,小卡爾最終被培養成了聞名全歐洲的神童、歷史上最有影響的少年大學生;更重要的是,他使原本註定擁有不幸人生的兒子過上了幸福的人生。

卡爾·威特斷言:“天才兒子是我教育的結果;不管誰使用我的教育法,肯定都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因爲卡爾·威特的這一斷言,我翻開了《父母必懂的卡爾·威特教育法》這本書。這本書從性格、興趣、生活細節、習慣、禮儀、社交等多方面、分57章講述了卡爾·威特教育兒子的諸多方法。開篇第一章便是“把孩子教成爲完美的人”,什麼是完美?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更希望孩子能成爲“更好的自己”,跟以前的自己比,能有各種各樣見微知著的變化、進步和提高,不與他人論長短,只與自己爭高下。

其實,卡爾·威特是主體性很強的人,他教育孩子不依賴他人,他甚至不信任學校,因爲他覺得學校“只是給你知識的積累,而不能賦予你精神的活力和創造性”;卡爾·威特還告訴孩子不要與壞孩子交往,他認爲“好孩子感染壞孩子是一個美好的願望,但做到是沒有可能的。”雖然這些想法和做法在我看來有些片面,但他以教育孩子爲己任的責任感、勇氣和自信真的是很可貴!

在《父母必懂的卡爾·威特教育法》中可以看出,卡爾·威特從嬰幼兒時期就開始注重對孩子的培養,他尤其重視孩子的關鍵期,這種用心,是特別值得我學習的。比如,爲了儘早開發兒子的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小到一個詞彙的記憶,大到和大人一起交朋友,還有生活中瑣碎的點點滴滴,他作爲孩子成長的伴侶,陪伴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還有一點,讓我印象特別深刻,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困擾,那就是孩子的吃飯問題。卡爾·威特認爲孩子愛吃的食物纔是最好的食物,而且吃飯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孩子的健康心情,而愉快是健康的關鍵,甚至有助於消化。雖然我們普遍認爲孩子應該飲食均勻避免挑食,但很顯然我們應該偏向孩子愛吃的食物,儘量不用威逼的方式強迫孩子吃她不愛吃的東西。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是最溫馨和睦的時刻,但有時也會評論孩子的學習之類,不自覺就說了一些會讓孩子不高興的話,我想,長期如此,也許多少影響了孩子吃飯的心情,再加上孩子形成飲食習慣的關鍵期,沒有重視對她的培養和引導,以至於她對一日三餐沒有本能的興趣和熱情——這是我最後悔的事。

卡爾·威特是一名牧師,他有不少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把教育孩子當作一項課題來研究,爲此制定了嚴密的教育方案,發明了很多具體的遊戲式教育方法;而且他的教育是素質教育,在他的腦子裏完全沒有考試和分數,所以不會“重智育輕德育”,也不會忽視非智力因素。“孩子,你在學習中體會到了快樂與幸福,那就夠了。”卡爾·威特的這句話讓我內心一震,確實,學習本身並不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關鍵是她的求知慾和學習中體會到的幸福感。這一點,我也深有感觸。每當孩子冥思苦想最終攻克下一道難題,她會歡呼雀躍,甚至喜形於色地要當小老師爲我講解;每當孩子瞭解一個我不知道的科學原理或是自然發現,她會興致勃勃地爲我解密,我恍然大悟的那一刻,她會笑得像花兒一樣;每當她知識學得不好,但依然勇於承認謙卑求教,竟還能得到老師鼓勵和表揚的時候,她的眼睛裏會散發出喜悅的光芒……這些,都足以讓她體會學習的快樂。

卡爾·威特的教育法裏,有太多值得父母借鑑的經驗,結合我與孩子的自身情況,我覺得有幾點尤其值得我學習:

1、教孩子學會換位思考,讓孩子做一個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

2、作爲家長,不要三心二意。今天學鋼琴,明天學畫畫,後天學圍棋,結果最後孩子什麼都沒學會。和孩子一起慎重地做好決定,爭取有長性地堅持下去。

3、愉快是健康的關鍵。愉快甚至能促進記憶。所以,儘量創造愉快的環境。

4、日本的木村久一曾說過:“如果孩子的興趣和熱情得以順利發展,就會成爲天才。”我覺得孩子的興趣總是不能持久。新買的益智迷宮玩具,到手可以玩半天,但過後就束之高閣了。興趣和熱情不能持久,這是我要思考的問題。

5、小卡爾6歲時跟父母去另一個牧師家作客,吃早點時,孩子灑了點牛奶,按家裏的規矩,灑了東西就要受罰,因此他只能吃麪包。儘管主人百般勸阻,父母也不加干預,但小卡爾還是堅持只吃麪包。孩子能約束自己並出於本心做出這樣的選擇,這一點讓我很是佩服,說明孩子在父母的引導下有了自己的價值觀,我希望孩子未來也能有這種教養和自律。

6、培養孩子正常的判斷力。孩子的判斷力水平對於孩子在某些特定場合中的行爲具有重要的作用。判斷力水平的提高,顯示了孩子對社會的理解和適應能力的增強。有時候,我們會討論一則新聞,聽聽孩子的意見,讓她對社會上的人與事有一個基本的是非觀。

7、在困難與挫折中學會堅忍不拔,培養孩子承受苦難、走出自我挫敗的能力,這對現在養尊處優的獨生子女來說很重要。有頑強的意志,堅毅的精神,以後才能獨自面對不可能永遠順風順水的人生。

8、儘量爭取,懂得放棄。

卡爾·威特的教育法涉及了方方面面,作爲一位母親,正如他所說的,“對於孩子來講,倘若家庭教育不好,就是有那些最優秀的教育家進行最認真的教育,也不會有好的效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想,這也是我讀這本書的目的,擇善而從,做孩子專屬的“教育家”。讓我們一起努力,成爲更好的自己!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2

剛來書院的時候,陳老師說要多瞭解一些其他的教育理論比較好,因爲我只知道蒙特梭利。院人文報上介紹幾種國外經典教育理論,第一個就是卡爾威特的教育,還有華德福、鈴木鎮一……那就先看這個吧。

先介紹一下:卡爾·威特是19世紀德國的一個著名的天才。他八九歲時就能自由運用德語、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六國語言;並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10歲時他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被任命爲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出版《但丁的誤解》一書,成爲研究但丁的權威。與那些過早失去後勁的神童們不同,卡爾·威特一生都在德國的著名大學裏授學,在有口皆碑的讚揚聲中一直講到1883年逝世爲止。

看前面一般還覺得講的挺有道理的,健康的心情、開發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尊重孩子,培養興趣、迴歸自然觀察事物……

可是看着看着就感覺有問題了。

第十章:我如何教兒子玩和選擇朋友。手把手教孩子玩會使孩子喪失興趣、會讓孩子失去玩的樂趣、喪失觀察能力。

"我盡力將他和那些有相同愛好的孩子組合在一起,他們可以在一起就某個問題進行討論,可以相互之間學到一些好的東西。"

"學校是孩子的惡習集中場","如果不加選擇的讓孩子們在一起玩,他們就有可能互相逞能,有可能變成利己主義者,結果沾染上狡猾、虛僞、說謊、任性、嫉妒、憎恨、傲慢、說壞話、爭吵、打架、誹謗、挑撥等壞品質。"

"我這種讓兒子與其他孩子少接觸方式,最大的好處是使孩子能心態平和的處理一些事情。由於兒子在家裏沒有爭吵的機會,所以就不像有的孩子那樣容易激動。"

"我並不是絕對禁止讓她和孩子們一起玩,而是提倡在父母的監督下讓他們相互進行有限的接觸。"

"我幾乎沒有給卡爾買什麼玩具,因爲我認爲兒子在玩具中學不到什麼知識。"

對於書中的這些內容我有話要說(雖然我可能沒有領會到書中要義)。對於爲孩子選擇朋友的觀念和方式,我認爲簡直就是笑話。什麼是好孩子?什麼是壞孩子?孩子的好壞用什麼標準來衡量呢?孩子們一起玩發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只要跟人接觸都會有矛盾產生,父母要做的是引導,而不是一味的遠離和選擇,這樣只會讓孩子喪失社交能力,慢慢地孩子只能跟某一小部分人相處融洽。但是社會上什麼樣的人都有,不可避免的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孩子長大沒有父母的庇護怎麼去生存,怎樣去跟別人接觸呢?也許這就是爲什麼卡爾小時候是個天才,但是一輩子就只能在大學的象牙塔裏教書,他沒有人際交往的能力,雖然他學習書本上的知識確實很厲害。真正人格健全的人是可以跟大部分的人好好相處的,真正有自制力的孩子不會被其他壞習慣感染,是已經深入骨髓,而不是靠其他名義來支撐的,就像真正的素食主義者不是信仰佛教或者尊重生命,而是他就是素食主義者,就這方面來說,我認爲卡爾威特的教育是失敗的。

卡爾威特的教育好像真的就像序言裏說的是在自誇,雖然有提到一些真實的例子,但是沒有分析原因,沒有從根本上說明問題和方法,而且老卡爾本身就很博學,這種教育一般人是很難效仿的。只是看看,瞭解一下。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3

一次在新華書店裏,發現的這本書。《卡爾。威特的教育》真的是一本好書,這是一本關於幼兒教育方面的書籍,是一部有有着很長的歷史的經典教育書籍。因爲是教師,所以我帶着疑問憨伐封和莩古鳳汰脯咯的眼光讀完老卡爾寫的育兒經驗,卡爾威特在三個世紀前的教育經驗在現世仍然具有很大的參考意義。對現代的國小教育,仍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鑑。

素質教育很早就開始有了,至少在卡爾威特的教育方式上就是這樣應用的。以素質教育的非智力因素打下基礎,在上面建築一個神童般的宮殿,這就是卡爾威特的成功祕訣。

教育孩子要有正確的方法,要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爲習慣,要開發孩子的智力,引導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興趣,養成勤于思考、善於思考的習慣。培養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鼓勵孩子敢於向成人提問,作爲老師和父母,我們可能什麼都知道,只要把問題的思考和解決的方法和步驟展現在孩子面前。明確告訴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起查書,上網或者請專家。在引導孩子查書找資料、向別人請教的過程中,孩子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時培養了孩子對讀書的好奇心、發現問題的恆心、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要養成孩子的好習慣。專心致志的習慣——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纔能有好的結果。學語文時就只考慮語文,學數學時就專心於數學,如果在學習時想着玩,玩時又擔心學習跟不上,不能用心一處,即使學生整天坐在書桌旁,那也只不過是裝裝樣子而已,只是一種對自己和別人的一種欺騙。學習任何學科也是一樣,只有專心致志才能學好。

敏捷靈巧的習慣——一部分學不拖到最後就不想做,久而久之,這些學生作業一直遲交,甚至不交,其實這些學生不明白,迅速完成作業之後,多餘的時間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發展自己的愛好。如果不養成敏捷,靈巧的習慣,能做的事就更少了!堅持不懈的習慣——在學習上會有很多難以預料的困難,但是隻要有恆心,只要能夠堅持,那麼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好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國小階段是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所以我覺得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都應該重視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從玩中學是孩子更易接受的,父母要常深入研究。輔導孩子的過程和孩子學習的過程都應是快樂的,並且成效顯着的話,我想智慧的大門就打開了。

早期教育是非常的重要,不都是說“三歲決定人的一生”嗎?但又是什麼在三歲之前決定了孩子的一生呢?是早期的識字教育?早期的數學教育?還是早期的才藝教育?這些並非不重要,但卻不是最重要的。這本書的副標題爲:爲孩子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矗這讓我想起了聖經裏的一句話:“凡聽見我的話就去行的,好比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衝,風吹,撞着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爲根基立在磐石上。凡聽見我的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衝,風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並卻倒塌得很大。”

你願意你的孩子是那磐石上的房子,還是沙土上的呢?我想沒有人選擇後者,那麼這本書會教給你,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讀懂孩子的行爲,並將孩子的行爲引導到一個有效的目標上去。就像聖經裏說的:“教養孩童,走他當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4

其實這本書我剛看到25頁,內容很有意思,很豐富。那麼先寫下第一期感受吧。

第一,作爲孩子的早期教育者,小卡爾的父親很了不起。分析:小卡爾的教育成果取決於父親對他的教育指導,試想如果不是這樣的一個父親呢?小卡爾的父親不光有耐心,而且有智慧,超出一般人的教育智慧。他能夠觀察到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細節,而且思考孩子由此走向的未來。小卡爾5歲就會多國語言,這首先取決於他的父親自己不光會多國語言,而且他有這個意識從小就培養小卡爾,而不是等他到了大學再去讓他學。我們的生活中恐怕還有孩子5歲的時候母語也說不清呢,進一步想,又有多少學第二外語的大學生還不能用二外交流溝通呢?結論:小卡爾的父親是小卡爾的早期教育者,那麼作爲一名少兒英語教師,我們接受了家長送過來的孩子,同時,我們就承擔了這個早期教育者的任務,這份任務不壓身,但是很重!現代中國社會的少兒英語教師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和觀察力,在自己優秀的專業知識技能下,大量補充自己,完善自己,包括先進教育思想的吸收理解和先進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學習。以一個培養天才孩子的家長自居的老師應該可以成爲一個好老師。

第二,不要低估孩子的年齡與其相對應的學習能力。分析:小卡爾對數和顏色的學習在幾個月大已經開始了,並且其中包括韻律節奏的控制。這是我們一般父母根本想不到的,或者一些家長想到了去這麼做,但是不會期望有什麼結果。而事實是小卡爾做到了,一個出生時大家都說是低智力的孩子做到了,這不僅讓小卡爾周圍的人吃驚,而且讓現在的家長也吃驚。結論:瑞思最小的孩子是3歲左右,有的孩子剛來的時候根本離不開家長,哭得嗓子都快啞了,老師雖然能把孩子的情緒緩和下來,但是在上課過程中卻可能會產生心理遮蔽,覺得孩子可能太小了學不了,或者教學內容會不會太複雜了,其實不然,給予孩子足夠的信心與支持,孩子肯定可以做到!第三,探究孩子的內心,給予孩子快樂的學習環境。分析:小卡爾的童年豐富多彩,因爲父親給了他快樂的心境,帶他暢遊大自然,抓住了小卡爾的興趣點,總是讓小卡爾在自主的尋求和自由的探索中去感知、去認知。孩子的童年是珍貴的,在快樂中去領悟這個世界是孩子成長過程的重要開始。結論:我們瑞思的小朋友也是如此,尤其是瑞思瑪特的寶貝兒們,他們每個人都是小天才。

他們來到了瑞思,我們老師便有義務有責任讓孩子在快樂中尋找他們的興趣點,開發他們的各項潛能與智能,讓寶貝兒們在瑞思度過他們快樂的童年,讓他們在快樂的童年中去體會,去探索,去發現世界的精彩!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5

卡爾威特的父親是德國哈雷近郊洛赫村的教師,對教育富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爲孩子的教育必須和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時開始,並用自己的理論實踐於自己的兒子,使之成爲傳奇般的天才。於1818年寫成《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該書是世界上論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獻,老威特的教育理念被後人譽爲早期教育的楷模。

一開始卡爾威特只不過是癡呆的智障嬰兒,其父親通過不懈的教育訓練,讓他成爲了一個天才:8歲學會6種語言;9歲考入萊比錫大學;13歲發表數學論文,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6歲,又獲得法學博士學位,被柏林大學聘爲法學教授。在有口皆碑的讚揚聲中成長,在1883年安然逝世,享年83歲。

一切的奇蹟都來自卡爾威特父親獨創的天才教育法。

《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自出版兩百年以來,不知培養出了多少個天才兒童。近年的哈佛女孩劉亦婷就是其中的一位幸運者。

《卡爾威特的教育》一開頭就沉痛地講述了老威特的不幸遭遇:第一個孩子剛出生幾天就不幸地夭折了,直到老威特52歲纔有了第二個孩子。顯而易見,這有可能是個先天不足的腦癱兒童:一生下來就四肢抽搐,呼吸急促,其反應相當遲鈍,極爲癡呆。

老威特面對第二個孩子,悲痛不已,還在寫給弟弟的信上發誓:“我必將他培養成非凡的人”,在培養卡爾威特的過程中曾經遭受過諸多信奉天賦論的保守教育家屢次圍攻,憤然地聲明道:“我要說的觀點只有一個:對於孩子來說,倘若家庭教育不好,就是由那些最優秀的教育家進行最認真的教育,也不會有好的效果。”

在第一章《願上帝保佑我的孩子》,老威特在書中十分感謝妻子的貢獻,講述了自己和妻子的一些經歷,並真誠地寫出了:“從我有限的知識來看,歷史上的偉人往往有一個善於教育孩子的母親。”柏仔認爲老威特作爲一位普通的鄉村牧師能認識到這一點,在19世紀初期的德國確實是可貴難得的!

老威特自從妻子懷孕後,就改掉了熬夜看書的習慣:“因爲我知道懷孕的女人特別需要丈夫的體貼。何況,我在深夜看書,一定會影響妻子的休息……在關心妻子上,我自認爲是合格的丈夫,爲了讓她保持愉快的心境,我可以說想盡了一切辦法。不管是在她的飲食或其他方面,我都力求盡善盡美。”

儘管最後還是出了一些疏忽,導致卡爾威特不幸地淪爲腦癱兒童,柏仔認爲老威特確實是妻子懷孕期丈夫的典範,值得每一位準爸爸學習!這就是卡爾威特能夠成爲天才的先天基礎!老威特針對貴婦人僱人教育孩子的做法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我認爲,母親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須由母親承擔。把自己的孩子託給他人,恐怕只有人類才這樣做,這種做法有失天性。

柏仔認爲老威特的這一說法值得探討。現代社會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職場女性沒有多少時間養育孩子,選擇把孩子交給家裏老人或託兒所幼兒園老師照顧。這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有一些影響。

如果可以的話,職業女性還是需要儘量抽時間來教育孩子,這樣會更好的。不過我們也不能強求現在的職場女性一定要做到這些的。而且在大自然環境中,也有一些生物的後代也不是由母親養育的,也算是符合生態規律的。也就是說,這種情況下父親或爸爸也是要承擔更多的教育孩子責任!

在第一章的中間部分,老威特鄭重地寫道:“他們不知道孩子一出生,教育就開始了。他們錯誤的觀念讓他們最終嚐到了苦果,以至於終生後悔”。老威特認爲多數父母都是在孩子長到兩三歲時才注意到這一問題,往往爲時已晚了。

這說明對孩子的教育必須儘早開始,開始越早,取得的效果就越顯著,孩子越有可能成爲接近完美的人。這讓柏仔想到中國古諺語:3歲看大,7歲看老。

這些簡單明瞭地概括了幼兒心理髮展的一般規律。從3歲的孩子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這個孩子青少年時期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而從7歲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後的成就和功業。

因爲即使是天生聰明的孩子,在出生時有很好的起點,但如果得不到正確的培養也不可能充分發揮其潛能,那麼他終究也不會成材。反之,即使天賦不好,但是後天得到合理的教育,他也能夠成爲優秀的人才。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6

這學期伊始,張靜老師向我推薦了一本書——《卡爾·威特的教育》,細讀之後,不僅對我作爲母親這個角色受益匪淺,也對我作爲教師這另一個角色有着很大的啓示。

卡爾·威特是19世紀德國的一個著名的天才。他八歲時就能自由運用德語、法語、意大利語等六國語言,並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化學,尤其擅長數學,九歲時他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十四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十六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被任命爲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二十三歲他發表《但丁的誤解》一書,成爲研究但丁的權威。

卡爾·威特取得的這些驚人成就,並不是由於他的天賦有多高超,恰恰相反,小卡爾是一位早產兒,因爲先天的不足,被定位爲智力低下的癡呆兒。不過全靠他的父親教育有方,因爲他不覺得孩子的稟賦是天生的,反而認爲通過後天有效合理地教育與培養,就算智商是一般的孩子也可以成才,他堅信: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孩子最終成爲天才還是庸才也不取決與天賦的大小,而是取決於從他出生到五歲的教育。在老卡爾的精心培育下,一個低智兒終於成了聞名全德意志的奇才。

讀完《卡爾·威特的教育》後,我明白了後天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是多麼重要,它起着決定性的作用。雖然,這本書重點講的是卡爾·威特的父親是怎樣培養孩子的,但是對我們老師來說也是有啓迪的。因爲,孩子的大部分時光都在學校裏度過,作爲老師,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全面的發展,挖掘每個孩子的潛力是毋庸置疑的。

其一,最關鍵的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養成良好的習慣。

我一向認爲良好的習慣比成績重要得多,更何況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成敗。烏申斯基說:“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其神經系統中所存放的資本。習慣的資本由於使用就不斷地增大着,而且使人能夠像經濟界的物質資本一樣,有成效地利用自己最寶貴的力量——有意識的意志的力量。把自己生活中的道德大廈建築得越來越高。”葉聖陶先生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這說明習慣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當學生離開學校的時候,他所學習的一些具體知識可能忘記了,但他已經形成的良好習慣會令他受益終生。老卡爾對孩子的教育貫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中。吃飯、玩耍、睡覺前、甚至每次飯後的散步都成了孩子學習自然知識的好時光。這是一種良好的教育方式,從而也讓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我覺得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我們老師的重視。我們老師也應採納老卡爾的教育方式:不一定非得侷限於課堂的知識學習上,在任何與學生接觸的機會中都應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例如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學習使用禮貌用語,尊重他人,愛護公物,講究衛生,誠實守信??

其二,就是耐心加愛心。我們從老卡爾夫婦養育和教育小卡爾的過程中,不難看出他們付出了巨大的愛心和耐心——孕育時的謹小慎微,幼時的精心餵養等等,都是常人所不能比擬的。都讓我們感受到他們對孩子的愛是多麼的炙熱與執着,尤其是發現小卡爾是個弱智的孩子時,他們沒有放棄,讓他任由其發展,而是尊重他並給予更細微全面的關愛。

細想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我們是否因爲學生的反應遲鈍、興趣的貧乏看不起他,甚至產生厭惡之情呢?從本質上講,教師對待學生缺乏耐心,其實就是缺乏愛心。只有投入了愛,才能和學生建立感情,才能更好地與之溝通,才能進行成功的教育。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沒有好與壞之分,只有給予孩子充分的信心、耐心、愛心,他必然會有他的閃光點。一個人的童年其實是很短暫的,人的發展和超越都是在這短短的童年時期奠定下的基礎。作爲教師,雖然教的是國中學生,我們也應該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學生付出耐心和愛心,讓他們能夠像小卡爾那樣健康成長。

最後,希望每位父母都能在教育上多用心,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使他們能有更好的發展。也願每位有幸從事教育事業的人都把教育當成一扇門,推開它,滿是陽光和鮮花,給學生帶來自信、快樂。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7

今天,好不容易坐在電腦前構思如何寫這篇讀後感時,首先感到的就是內疚:

1、其實我並沒有逐字逐句地把《卡爾·威特的教育全書》這本書讀完,

2、要不是女兒三番四次的催促,可能這篇讀後感也還是僅僅停留在構想階段,《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馮然爸爸)。這可能是包括我在內的大部分家長在子女教育上的通病——一個藉口:忙。誠如,當今全中國的每一個人都面臨着巨大的生活甚至生存壓力:物價漲了、失業率提高了、唐山又餘震了……被什麼CPI、PPI、IMF等等攪得焦頭爛額,但靜下來仔細想想,我們到底都在忙啥、又爲啥而忙,說大了去是爲國家的美好未來、說小了呢是爲了家庭幸福,但我最近時常在想,這些未來、這些幸福都體現在哪裏……

讀完這本書後,確實有許多的感悟、啓發甚至是共鳴,寫下這段文字,也談不上什麼讀後感,只是結合書中內容談談這些年來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一些體會,與大家一起分享、共勉。

1、營造好的環境。孩子天性好動,容易被身邊事物影響或干擾,在潛移默化中,一個好的環境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會起到很好的幫助和促進作用,生活環境、交友環境這些大的方面自不必說,古時就有“孟母三遷”的故事,而小到她的書桌,每次學習或做作業前必須整理乾淨,桌面上只能擺放與準備做的事情有關的書本和文具。

2、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的培養。一些好的辭藻必須要善於組織、一個好的想法必須要善於表達,所以馮然從三歲就開始的講故事訓練,對她在這方面的能力提升可以說是大有裨益。

3、培養興趣,順勢而爲。有意識地讓她從小接觸身邊有益於身心健康的各種事物,如繪畫、書法、樂器、舞蹈……在接觸中逐步培養興趣,並注意日後興趣的維護(如表揚、支持、參與等),也如老卡爾·威特在書中所言,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些年來(特別是上學後),每個週末基本都是在各種興趣班間奔忙,我們作爲家長有時也覺得她很苦、怕她太累,特別是舞蹈訓練的那個苦勁(其實這也能鍛鍊她吃苦耐勞的能力),跟她商量勸她不要學那麼多了,還老大不樂意的,後經過觀察,在這些訓練班裏和小夥伴們在一起其實她也很快樂,同時也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中鍛鍊她的競爭意識、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想到這,我們也就作罷了,讀後感《《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馮然爸爸)》。也正是這些興趣,陪伴着她一路健康、充實地走來,並在以上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有一次她用開玩笑的口吻跟我說:我現在的小夥伴那麼多,假如長大後沒工作要去買菜的話,客戶不少呢。瞧她說的)。

4、身體力行。正如老卡爾·威特在書中所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馮然平常最大的毛病就是做事拖拉、時間觀念差,針對這點,我們可以說是煞費苦心,就拿這篇讀後感來說,我剛纔吃晚飯時很認真地對她講:爸爸答應過你元旦前寫完,今天晚上就算不睡覺都一定要完成,結果剛剛在樓下等她拿書去上英語課時,她下樓後跟我說:爸爸,我確實太急了,上了趟廁所耽誤了點時間,對不起。你們看,這就是榜樣的力量(太囉嗦了,打字又慢,打着打着又不知道自己想說什麼了)。我覺得,孩子的教育是一門學科,裏面確實太有學問了,看了《卡爾·威特的教育全書》後,很有同感,平時腦子裏有很多構想、很多願望都沒能一一實施,或者開了個頭卻不能堅持下來,另一方面很羨慕老卡爾·威特有那麼的有時間、更敬佩他有那麼大的毅力來陪伴、教育他的孩子,或許,這只是個藉口。一有想法,DOIT!畢竟,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在我們的訝異中快速地成長。

同時,對書中的一些觀點也持有不同的看法:

1、童趣不會因爲沒有同伴而失去。我認爲,沒有同伴的童年當然也可以很快樂,但絕對是不完整和不健全的,特別是在中國目前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的家庭,沒有同伴的孩子很容易會產生孤僻、自大、溝通有障礙、低情商等一系列問題;

2、幾乎不給卡爾買玩具。本人認爲,能經常投身於大自然接觸其中的花草樹木、人間萬物當然最好,但作爲目前我們的孩子,一方面,身居混凝土深林之中,再加上父母條件的不允許;另一方面,現在中國的孩子面對的畢竟還是應試教育,他們得面對升學、就業,這些願望不見得都能實現。玩具,哪怕只是一個簡單的洋娃娃,裏面積澱了他們不少童年的幻想和快樂,在玩耍中通過觀察學會了想象、通過角色轉換初嚐了爲人父、爲人母的艱辛。只是不要讓孩子沉迷,不要讓玩具成爲他們的唯一。開卷有益,以上是個人對《卡爾·威特的教育全書》之所得及育兒之淺見,不足爲鑑。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8

最近有幸拜讀了這本書,感受頗深。這雖然是一本關於孩子早期教育的書籍,但對於從事教育工作的我來說從中獲益匪淺,現將自己閱讀後的所感所悟總結如下幾點,與大家交流分享。

一、育人的前提是自己的“富有”

卡爾威特是19世紀一位世界著名的神童,在德國的大學裏授課十年,一生成就卓著,他能取得驚人的成就,並不是由於他的天賦有多高,恰恰相反,他剛出生時就被認爲是低智商嬰兒,是父親老卡爾威特有效的教育,才使他成爲一個有特殊成就的人。他父親本身就是一個知識儲備很豐富的人,通曉物理學、動物學、植物學、化學,能運用多國語言,並且能在日後教育小卡爾威特的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使自己在各個方面的知識都“富有”。

這對於從事教育工作者的我來說,啓發很大。想要教出優秀的學生,老師首先要足夠優秀。自己的知識面也要廣,不僅要掌握好本專業的知識,還應該多涉獵其他方面的知識,儘可能成爲一個在知識上“富有”的老師。同時要不斷地學習知識,更新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

二、理念引領成功,思想決定高度

本書中作者的教育理念是:孩子的教育應該從學前抓起,孩子從小就是一個會思考的動物。他設計很多場景讓孩子進行思考,在回答孩子提出問題時,儘可能地用討論的方式解釋問題的來龍去脈,並認真對待孩子們提出的每一個問題,最終,經過長期訓練的孩子與同齡孩子相比,表現出超人的理解力和對知識的濃厚興趣。另一方面,他對孩子始終充滿信心和鼓勵,當別人嘲諷和譏笑孩子時,他始終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天才。

這讓我想到了在課堂上,面對一個問題,我總擔心學生回答不好,而幫助他們回答,面對學生的思考,我缺乏足夠的耐心,以至於學生的思考力沒有得到很好的鍛鍊。對學困生我嘗試補救一段時間後,看到效果不明顯時,信心有所減弱,從思想上對學生失去了信心,這些都是我需要改進的地方。

三、習慣的培養是教育的重點

本書中強調孩子習慣的養成是多麼重要,比如孩子的讀書習慣,習題訓練的習慣等都有明確的訓練和堅持。我聯想到了我們的學生爲什麼在考試中總容易出現粗心導致的丟分,學習也很努力就是不出成績等現象,其實就是做題的良好習慣沒有養成,如果在平時學習中幫助他們丟棄掉審題不清,急於下手,字跡潦草等不良習慣,注重正確學習習慣的培養,他們在考試中肯定會受益,同時學習能力也能得到進一步提升。

教育肩負着一個民族未來發展的重任,需要我們用細心、愛心和耐心關注每一位孩子的成長。我們只有在不斷地學習與實踐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纔會成爲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同時向書中卡爾威特的父親學習,學習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態度,做到教育無小事,事事爲教育,把教育當做一生的事業,只有這樣纔不愧對於教師這個光榮的稱號。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9

親愛的寶貝,早在你兩歲多時,媽媽通過閱讀《卡爾威特的教育》,就充分認識到朋友的重要性。十多年來,在你成長的過程中,爸爸媽媽一直非常注重爲你選擇朋友,決不讓你同有壞習慣的孩子玩耍接觸。

今天早晨上班的路上,媽媽嚮往常一樣打開“文藝之聲”,收聽“廣播故事會”。第一個故事名叫“明天就在你身邊”,講的是美國知名社交網站Facebook的創始人之——克里斯當年創業前後的故事,從中媽媽再一次深切感受到交朋友的重要性。

據故事介紹,克里斯剛進入哈佛大學之初,他的室友們非常熱衷於玩網絡遊戲,他也積極加入進去,而且很快迷戀網遊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並因此經常曠課,學業一度荒廢得很厲害。當他的父親發現克里斯的反常表現後,責令他不準再玩遊戲,他這纔有所收斂,把心思重新拉回到課堂。

然而,克里斯的同桌是一位富家子弟,兩個人聊得非常投機,很快成爲朋友,並經常尾隨這位富家子弟出入各種酒會和舞會,結交漂亮女孩。這期間他先後談了三次戀愛,不僅沒有任何結果,弄得心身疲憊,而且債臺高築,幾門課都未能通過考試。後來在他父親的嚴厲訓斥之下,克里斯才決定痛改前非。

克里斯大二的時候,他開始注意同班同學馬克。經過觀察,克里斯驚奇地發現,雖然馬克整天埋頭擺弄電腦,但他既沒有玩遊戲,也沒有網聊,而是在編各種稀奇古怪的程序,而且學習成績也很好。由於對網絡有着共同的興趣愛好,他倆很快成爲好朋友,並利用業餘時間共同創建了社區網站Facebook。

比爾蓋茨愛惜人才,想高薪聘請Facebook主要團隊主要成員加盟到微軟。開始,克里斯很動心,因爲蓋茨一直是他的偶像。這時馬克明智地勸他說:“我們的夢想是做互聯網,而微軟靠得是Windows,我們應當走自己的路。”克里斯最終決定留在Facebook。

結果,誰也未曾料想到,經過短短几年的發展,Facebook的用戶已經超過5億。2010年,美國福布斯評比十大青年富豪的時候,26歲的馬克位居榜首,而克里斯也加入億萬富豪的行列。

前不久,《紐約時報》採訪克里斯,請他談一下與馬克的友情。克里斯說:“如果我沒有認識馬克,也許我現在還是一位身陷舞會和遊戲、不能自拔的年輕人,或許現在正在爲謀得一份工作而發愁。是馬克改變了我的一生,因爲註定要和一個書寫傳奇的人交往,自己又怎麼可能平庸無奇呢?”最後,克里斯還提醒那些涉世未深的年輕人,交往什麼樣的朋友,就有什麼樣的未來,明天就在你自已的身邊。

通過這個故事可直觀地感受到,爲孩子選擇品德高尚、習慣良好、有奮鬥目標的朋友是多麼重要。好朋友再多也不爲多,可壞朋友有一個,就足以改變孩子的一生。關注孩子交往的羣體,爲孩子把好交友關,是每一位家長的重要職責。媽媽倍感欣慰的是,從這點上看,爸爸媽媽沒有失職!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10

讀完這本書後感覺其中一些教育方法是科學可取的。比如教育孩子敏銳觀察,不比如培養孩子的善行和良好的行爲習慣,比如尊重孩子。卡爾的父親認爲對孩子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所以他從孩子出生那天就開始教育。從孩子15天大就開始向他灌輸詞彙,從卡爾兩歲就教他認字。卡爾五、六歲已能記住3萬多詞彙。還在兩三年內帶卡爾周遊全國,參觀無數的古堡、宮殿、園林等。每次參觀前讓卡爾閱讀大量相關的書籍,參觀後將所看到的一切寫出來。其中還有一點值得我們年輕的父母學習借鑑。就是卡爾的父親在培養他繪畫、鋼琴、小提琴、音樂等方面的興趣不是爲了想在人前炫耀,他只是想讓兒子能夠成爲接近完美的人,只是想讓他的一生充滿情趣和幸福中度過,僅此而已。

但對書中的部分觀點,還是持保留意見。書中徹底否定了兒童時孩子小夥伴的作用。作者認爲沒有其他的童年夥伴,並不意味失去了童趣,認爲孩子不同別的孩子玩就沒有樂趣,是非常錯誤的想法。他認爲讓孩子們在一起玩,即使對方是好孩子也有弊害,如果是壞孩子弊害就更大了。如果這已理論成立,那不是對我們幼兒教育、學校教育的否定嗎?

讀完這本書,我獲得最大的啓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確的方法。要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爲習慣,要開發孩子的智力,引導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興趣,養成勤于思考、善於思考的習慣,培養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鼓勵孩子敢於向成人提問。作爲父母我們不是百科全書,也無需變成百科全書,只有把問題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展現在孩子面前,明確告訴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切查書、上網或請教專家。在引導孩子查書找資料、向別人請教的過程中,孩子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時培養了孩子對讀書的好奇心、方法問題的恆心、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卡爾的父親認爲一個人的潛能必須在5、6歲前通過早期教育開發出來,等6歲後纔開始對孩子進行教育就已錯過了受教育的最好機會。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11

《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詳細地記載了19世紀德國的一個著名天才卡爾的成長過程。卡爾xxx歲時就能自由運用六國語言;9歲時就進入了哥廷根大學;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被任命爲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發表《但丁的誤解》一書,成爲研究但丁的權威。卡爾能取得這番驚人的成就,並不是由於他的天賦有多高,相反,他出生後被認爲是個有些癡呆的嬰兒,所以他的成才完全是他父親教育有方的結果。書中談到卡爾的父親怎樣培養卡爾的各種良好習慣,這一點使我大受啓發。書中談到的幾個習慣都是有益學習的,下面列舉一二,以此共勉。

一、專心致志的習慣。

常有家長問我,爲什麼他們的孩子每天回家及時做作業、背書,而學習卻絲毫沒有一點長進。應該說能及時做作業就已經有了一個比較好的學習習慣了,但僅做到這一點還不夠,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纔能有好的結果。學語文時就只考慮語文,學數學時就專心於數學,如果在學習時想着玩,玩時又擔心學習跟不上,不能用心一處,即使學生整天坐在書桌旁,那也只不過是裝裝樣子而已,只是一種對時間的任意糟踏,也是對自己和別人的一種欺騙。我班裏就有幾個學生背課文老背不出,有時在早讀課上,我會悄悄走到他們背後去聽,發現有的學生嘴巴根本不動,而有的學生嘴巴在動,眼睛卻看着別處。如此不專心讀書,怎能背出課文呢?學習其它學科也是一樣,只有專心致志才能學好。

二、敏捷靈巧的習慣。

常聽有的老師抱怨,怎麼上午佈置的一點點作業到放學後才交起來?是題目太難不會做嗎?顯然不是,因爲老師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可能出太難的題目。那原因是什麼?是因爲一部分學生認爲時間還多着,不拖到最後就不想做,久而久之,這些學生作業一直遲交,甚至不交,其實這些學生不明白,迅速完成作業之後,多餘的時間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發展自己的愛好。人的一生很有限,而且大部分時間要用來吃飯,睡覺,剩餘的時間能做的事就不多了,如果不養成敏捷,靈巧的習慣,能做的事就更少了,這豈不遺憾!

三、精益求精的習慣。

學習知識就如同砌磚一樣,如果不嚴格要求,就絕不會收到好的效果。一篇文章要經過多少次推敲,才能成爲佳作;一道難題要經過多長時間地深入思考纔會有巧妙的解法;一幅畫要經過多少次描畫,才能讓人興嘆……可是在學生當中抱有完成任務,萬事大吉想法的人不在少數。做數學題只會用一種解法,寫文章湊滿字數拉倒,閱讀不求甚解……這樣下去,他們能成才嗎?

四、堅持不懈的習慣。

在學習上會有很多難以預料的困難,但是隻要有恆心,只要能夠堅持,那麼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要知道,一道難題也許就因爲你少思考了一分鐘而與答案擦肩而過,一篇課文也許就因爲你少讀了一遍而背不出來……只有堅持不懈,成功纔會與你有緣。我班裏有幾個學生不會寫作文,每次習作都要我特別輔導,到了期末考試,他們有的能夠堅持寫一點,而有的乾脆讓它空着,結果成績就有了很大的區別。可見堅持不懈對學習有多大的幫助。

好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國小階段是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所以我覺得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都應該重視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這些學習習慣養成了,不僅對學習有幫助,而且會終生受用。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12

盧梭在教育著作《愛彌兒》中強調天賦對人的命運重要性,著名教育家裴斯塔洛奇則認爲環境比天賦更重要。然而,對於現在來說,哪一種更甚一籌已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更加看重將兩者結合起來,正所謂"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而這本書的主人公所要對他的兒子採用的正是這種兩者結合的教育模式。

該書的主人公,也就是老卡爾,他是一位德國鄉村的牧師,但卻讓我們覺得他十分偉大,不是信仰,而是在教育方面。爲何?原因在於他的兒子小卡爾,八九歲時已經能夠自由運用六種語言,也通曉化學、動物學等,尤善數學;九歲考入萊比錫大學;4歲被授予哲學博士……看到這裏,大家一定會說這是一個天賦極高的神童成長史吧!但是,小卡爾在出生時卻是一個四肢抽搐,明顯先天不足,反應相當遲鈍的一個孩子。

相信大家都知道"狼孩""豬孩"的事情吧。因爲從嬰幼兒時期就與狼、豬在一起,從來沒有與人類在一起相處過,因而他們並不會說"人類的語言",相反,"狼孩"只會狼嚎,"豬孩"只會豬叫。可見,環境對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多麼重要。

三歲以前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而語言又是今後進行思維,接受知識的重要工具。老卡爾自己和他的妻子都是有學識的人,因而實際上來說小卡爾的天賦並不是很差,所以兩夫妻倆抓住一切時間來讓小卡爾學習語言――5天就開始灌輸詞彙,並且抓住一切機會和他說話。或許有人看來這很可笑,但是這卻有着嚴謹的科學道理的。三歲以前,老卡爾夫妻倆遵循着環境與天賦共同作用的原則,堅持不懈的教導着他們的孩子。

很幸運,經過多年努力,小卡爾不僅已經學會了德語,甚至在他剛8歲時,就已經能夠閱讀6國語言的文章作品了。這其中有什麼訣竅呢?老卡爾講到,除了不停地在他耳邊朗誦閱讀不同語言的文章,多與外國人交流,力求達到較好的學習環境之外,在剛開始的時候就要讓從與母語相近的語言學起,並且用多種語言反覆閱讀同一種故事,從簡到難,由淺入深。

我曾經看過這樣的一個視頻,早教老師在一旁講解着所要學習的內容,但是小朋友卻愛搭不理,可想而知,這節課他並不會學到些什麼。現如今的社會,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會被其他人落下一步兩步,輸在起跑線上,便早早的報名了英語興趣班等,而且年齡一個比一個小,然而,問題是:這樣小的孩子,對於自己本國的語言,也就是母語尚且不能運用熟練,理解透徹,再加上其它語言一知半解,迷迷糊糊的進入,焉知到底是對孩子好,還是父母爲了尋求一種慰藉呢?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13

有人說,國家的命運掌握在母親的手中。古今中外歷史上的許多偉人往往都有一個善於教育孩子的母親。從孟子的母親、岳飛的母親,到毛澤東的母親,從愛迪生的母親、牛頓的母親,到阿甘的母親,都足以說明說母親教育的重要性。

在《卡爾、威特的教育》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這樣一對夫婦,她們年輕而充滿活力。由於家庭條件極好,生下孩子後就去國外旅行。他們把孩子委託給一位親戚,而這位親戚也因爲有很多工作,根本無時間教育孩子,於是就把孩子交給管家餵養。他們在英國住了一年,又去法國住了一年,後來還去了美國和非洲,他們幾乎走遍了全世界。他們走之前對別人說,現在有了孩子,趁他還小的時候應該去外面多玩一下,否則等孩子長大以後要教育他就沒有時間了。多麼愚蠢的父母,他們不知道孩子一出生教育就已經開始了。他們錯誤的觀念讓他們最終嚐到了苦果,以致於終生後悔不已。

當他們從國外回來後,發生的事令他們目噔口呆。孩子根本不認識他們,把他們當陌生人看待。這能怨孩子嗎?因爲孩子這時快要五歲了。

晚上,當這對夫婦想讓孩子和他們一起睡時,都遭到了孩子的拒絕。雖然他們的臥室美麗而舒適,可孩子卻偏偏要去管家那間簡陋的房裏。

他們都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人。而如今,他們的孩子滿嘴粗話,成天在外面和一羣搗蛋鬼玩。他在外面玩得太高興,以至於經常和別的孩子打架、幹壞事、欺負更弱小的孩子。他們想讓他讀書識字,但孩子根本學不進去,也一點不服他們的管教。每當他們教導孩子時,只會看到孩子陌生而冷漠的目光。終於,不應該發生的、令人心痛的一幕發生了。

有一天,他們和孩子發生了激烈的爭吵。“你要知道,我們是你的親生父母。”對於孩子的冷漠,年輕的父母終於發怒了。看到他們凶神惡煞般的模樣,孩子轉頭跑出了房間,躲在了管家身後。於是,他們把怒火全都發泄在管家身上。

“你是怎麼帶孩子的,他怎麼連親生父母都不認識了。”父親怒氣衝衝地對着管家吼叫。

“哦,先生。我想……是因爲你們很久不在一起的緣故吧……我想以後會好的。”可憐的女管家戰戰兢兢地爲自己辯解。

“不許你們這樣對瑪格麗特太太說話。”孩子肯定是站在帶他長大的女管家一邊的。他一邊爲她說話,一邊怒視着自己的生身父母。

“我是你的父親,你不懂嗎?”

“可我從來沒有見過你。”

“不管怎樣,從今以後你要聽我們的話,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從今天起,不許你再和瑪格麗特太太一起睡,而要和我……”

“不”,孩子打斷了父親的話,“我喜歡和瑪格麗特太太在一起。”

“那好,我今天就辭掉瑪格麗特太太,看你怎麼辦。”父親這時已經火冒三丈。瑪格麗特太太夥含着眼淚離開了孩子,因爲她和孩子相處了大約五年,已經有了深厚的感情。

在以後的日子裏,這個孩子變得鬱鬱寡歡,在睡夢中時常呼喚瑪格麗特太太的名字。在他十幾歲的時候,有好幾次離家出走。

因此,老卡爾說:有很多母親僱人教育孩子,我認爲這樣的婦女不能稱爲母親,因爲這是在推脫母親的責任。我認爲,母親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須由母親承擔。把自己的孩子託給他人,恐怕只有人類才這樣作,這種作法有失天性。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14

我很慶幸能讀到《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它介紹了老卡爾如何將自己天生智障的兒子教育成一位八九歲就能自由運用德、法、意、英、拉丁、希臘語這六國語言,、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的“神童”的傳奇。

讀了這本書,我獲得最大的啓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確的方法,要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的能力和熱愛學習的好習慣,要開發孩子的智力,要鼓勵孩子對周圍事物產生興趣,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要培養孩子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鼓勵孩子敢於向成人提問,同時培養孩子對讀書的好奇心,發現問題的恆心,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一個人的童年很短暫,但他的發展和超越都在這短短的童年時期,這個時期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爲父母應重視對孩子的兒童期教育,不斷的更新自己的觀念,朝着對孩子負責的方面努力。

也許有的人會很矛盾:童年是很寶貴,但讓那麼小的孩子去承擔那麼多的知識,難道這揠苗助長的教育不會損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嗎?其實現在很多人都知道孩子應從早期教育,甚至從胎兒時期。但是有的經過早期教育的孩子還是沒有表現出其已有的天賦。

若仔細讀了《卡爾.威特教育》後就會明白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是沒有正確的運用教育方法。

成功的教育是“民主的”,“快樂的”,“個性化的”。所謂的“明主的”就是要求父母能與孩子平等的交流,在教導時能尊重孩子的人格與需要。“快樂的”就是在娛樂的過程中學習,讓孩子感到學習是幸福。像老卡爾教育中“在遊戲中學習”就是很好的借鑑。而“個性化的”就是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不僅如此,還要因時而教、因事而教,這樣不僅能使孩子在適宜、輕鬆的氛圍中學習,還有利於一些不好的心理產生時及時加以糾正和引導。要想達到成功的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傾聽孩子的心聲,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與孩子成爲朋友,讓他們自由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對於他們的關愛,增強孩子對父母的信任。這樣父母纔可以教導孩子積極健康的成長。現在提倡的是素質教育,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全能人才,這就要求父母在培養孩子智力的同時還要有一種“爾威特的教育理念”那就是有高尚的情操,強健的體質、勞動光榮的信念等,這麼多良好的品質要培養則需要教育者有充足的毅力、耐心、時間和精力。

讀了這本書後我獲益匪淺,但是我還有一個不解之處:《卡爾.威特教育》的教育者是一個牧師,有着充足的時間精力,同時還有着淵博的知識,但現實中又有多少家庭具備這麼優越的條件呢?許多家庭的孩子沒有小卡爾那麼幸運,他們的父母爲了生計不得不外吃打工,迫不得已將他們寄居在別人的家裏,一年到頭都難得見上一面,對自己的孩子根本不瞭解,怎能讓他們去給孩子指出錯誤,即使有孩子跟着父母,但是他們的的父母缺少文化知識,根本不能像老卡爾那樣培養小卡爾,。所以我覺得老卡爾提供的一些方案在現實中可行度不是很大,如果這樣我們該如何施教呢?作爲即將踏上教育崗位的我們,有必要好好思考這個問題。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15

卡爾威特是19世界德國的一個著名的天才。他8、9歲是就能自由運用德語、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六國語言;並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時他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被任命爲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卡爾威特能取得如此驚人的成就,並不是由於他的天賦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後被認爲是個有些癡呆的嬰兒--而是全賴他父親教育有方和他自己學習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也許我們也可以像卡爾威特一樣寓教於與小孩的嬉戲中,也許也能在被弄得雜亂的餐桌上保持一家人談話的輕鬆活潑;也可以對4歲的小孩講述做人怎麼才叫高尚。這是一幕幕非常動人的與小孩相處的情境,作爲讀者,我更看到卡爾威特教育思想的根基,是把小孩視爲獨立的個體,一種平視的引導,而非自上而下的教導。這對我來說是說之容易而行之難。我不確定是封建文化使然,但我想我一定有的“家長制“意識是絕對在的,”權威“的慾望導致的家教不和諧在我自己的家庭裏是摧毀那些平等看待小孩的根基;我不確定贊同卡爾威特教育的每一個好處,但我一定會從書裏察覺,卡爾威特的教育是有目標的,本書提供了一個強大的事業過程,彷彿你看見了他對自己小孩性格鍛造的過程,所以那就可接近使他的小孩接近完美的目標。按他所說性格就是能力。那麼孩子有了能力,而且是全方面的能力,那麼小孩自己的未來有什麼不能依靠自己呢?

像卡爾威特去教育自己的小孩,可能容易學習的是生活點滴情境的皮毛收穫,因爲家長可能錯過的問題是“爲什麼有卡爾威特這樣的家長,似乎他沒有痛苦過自己能力的侷限,呈現自己的錯誤經驗”,他老人家似乎從不枯竭教育的能力。所以,在我看來,確實《卡爾威特的教育》可以解決家長教育的自我內心需要,並可以觸發對教育的深思,讀本書的收穫是獲得一種讓人嚮往未來立即行動的“事業心”,感染對這個事業的智慧和耐心,但要剖析教育中的家長問題,本書是絕對不夠的,如果存在阻礙着學習不到他的教育方法和精髓的東西,那麼就一定是阻礙成人走向心智成熟的東西。

改造我們自己就是教育首要完成的任務。電影《和平戰士》(深夜加油站遇到蘇格拉底)說到我們不是缺少知識,我們缺少的是丟棄一些“知識”的智慧。讀一本書是心理治療的過程,也是我們漸漸丟下那些腦海裏的關於教育的垃圾思想使得我們內心強大的機會,當一個成人解決他自己的問題,當成人的行動稱得上智慧,我們纔會體驗有一種事業成功是在自己的家庭中,通過教育小孩讓自我和他人真正的不負生命時光的正在成長。

我還沒有像卡爾威特那樣有把小孩教育得“接近完美”的雄心,我也認識到教育的無作爲實際上不僅是放棄小孩還更是放棄自己,但讓我面對這個教育小孩的事業的時候,一種更能有力觸動去改變,去行動的是一種負罪感的可能性,就像正對小孩揚起頭用玉石一般純淨的眼神給自己一種生命的喜悅和顫抖-----若不爲他們未來做些什麼,無疑是暴殮天物。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16

最近有幸拜讀了《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感受頗深。卡爾威特用自己的教育理論和實踐把自己的兒子小卡爾威特培養成了十九世紀德國一個著名的天才。小卡爾威特能夠取得那些驚人的成就,全都是他父親悉心教育的結果。這雖然是一本關於孩子早期教育的書,但是對於我們從事國小教育工作的人來說從中也能獲益匪淺。

卡爾威特在這本書中談到了很多行之可行的教育方法。他倡導“寓言教育於遊戲”中,他說“不能強迫施教”,這也是他所推行的教育法的一大原則之一。只有孩子興趣盎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而要喚起孩子的興趣,最好用遊戲的方法進行教育。遊戲是動物的本能,同樣孩子也喜歡教育。譬如說在教授《讓我們蕩起雙槳》這篇課文時,如果能加入音樂這個元素,教導孩子學唱這首歌,孩子的興趣肯定也是高漲。孩子自然而然地把這篇課文背誦出來了,從而也完成了教學目標。卡爾威特還說“孩子模仿寫字還是教育的好機會”。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更應該養成寫日記的習慣,這樣可以記載孩子的進步和發育情況。這也是留給下一代的寶貴財富,讓他們在培育自己孩子的時候能夠從前輩的教育中得到教益。許多孩子不明白爲什麼老師總是要求寫日記。誠然寫日記對於剛接觸作文的孩子來說確實有點困難,但當孩子們成年之後再來看自己的日記點滴可能會有另外一番感觸。同時每週能堅持寫下自己的感悟,對於寫作水平的提高也是大有幫助的。

卡爾威特提出不要隨便表揚孩子和絕不過多地表揚,表揚對於國小教師來說是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手段。他說:“孩子信心的源泉是父母的誇獎,‘誇’不僅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時也讓孩子鼓足勇氣”。當孩子取得成績時,適當的表揚能激勵孩子積極進取,激發他們的上進心。特別是對於一些後進生,如果在他們有了些許的進步,即使只是很小的一點進步時,你能恰如其是地對他表揚。對於這些孩子來說這些表揚就像是一場及時雨,會讓孩子信心十足,加倍努力學習,改善他們的學習狀況。但是如果過度表揚反而容易滋生孩子的驕傲情緒。我們班有一位同學,平時課堂紀律不是太好,某一次上課,我發現他能保持十分鐘的時間聽課,而且也不影響其他的孩子。當時,我馬上對他進行了多次表揚,希望他能夠繼續保持這種狀況。但是,事與願違,這多次的表揚反而滋生了他的驕傲情緒,紀律比以前更差了。所以,表揚應該適量,多了反而容易帶來不良影響。

讀完《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心中似乎有種豁然開朗之感。雖然這是一本家庭教育的書籍,但其教育思想、方法,確實值得思考、學習、借鑑。文中所折射出的觀點,同現在的賞識教育,成功教育,在一些思想上,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相信讀完此書,每個人肯定都會收穫頗豐。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17

書中講述的卡爾.威特是19世紀德國的一個著名的天才。他八九歲時就能自由運用德語、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六國語言;並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九歲時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被任命爲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表《但丁的誤解》一書,成爲研究但丁的權威。

卡爾·威特能取得這番驚人的成就,並不是由於他的天賦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後被認爲是個有些癡呆的嬰兒——而是全賴他父親教育有方。《卡爾·威特的教育》能把一個低智兒培養成了聞名全世界的奇才,證明了這本書的神奇和偉大。這本書用事實告訴我們每一個孩子都具備成爲天才的潛力,每個人都可以將自己的孩子造就一個健康快樂的天才。這本書中詳細地記載了卡爾的成長過程,以及老卡爾教育兒子的心得和教育方法。

他始終堅信,只要教育得法,大多數孩子都會成爲非凡的人才。這本書最大的貢獻是使我們認識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老卡爾注重的是素質教育,在他的腦子裏完全沒有考試和分數,他不必逼迫孩子學習,不做那些爲了獲得高分而必須做的練習,所以他保住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在老卡爾的家庭教育中,很重視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這是現在我們很多家庭忽視的,雖然我們很早就提出全面發展,但是現在的教育往往是隻注重智力,用分數來衡量孩子。讀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示就是教育孩子並不一定要準備很多專業的複雜用具,只要有正確的方法,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習慣,儘早的開發孩子的智力,引導孩子對生活中事物的興趣,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教給孩子,鼓勵孩子提問,幫助他分析各種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

神童不僅具有很高的學問,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習慣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一個真正的神童應該是快樂和健康的。一個人的童年時其實很短暫的,人的發展和超越都是在這短短的童年時期,作爲一位母親和從事教育行業的工作者,瞭解兒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時非常必要的。

父母的知識和認識對孩子向哪方面發展,培養成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是非常關鍵的。所以,我們從現在開始就應該更新自己的觀念,朝着對孩子負責的方面努力!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18

讀完《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心中真是感慨萬千。這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是一個觸動父母心絃的教育經典。在我眼前,老威特向我娓娓地講述着他的教育方法,充分地表達着他的教育理念,喜悅地展示着他的教育成果,和我分享着他的開心與快樂。

在這本書裏,老威特把他的教育理念滲透在教育方法之中,又在教育方法中很好的詮釋了他的教育理念,使得這個鄉村牧師把自己智商並不高的的兒子培養教育成了一個人人豎起大拇指的天才:八、九歲的小卡爾能自由運用德語、法語、意大利語等六國語言,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10歲進入大學,14歲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被任命爲法學教授,23歲成爲研究但丁的權威。這些成果的取得,正是他的父親精心教育的結果。

這個父親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個人最終能否有所成就,其稟賦起着一定的作用,但主要還是後天的教育。教育得當,普通的孩子也將成爲不平凡的人,教育不當,即使是天才也會被毀掉。同時,孩子的教育必須與孩子智力曙光的出現同時開始。

在書中,老威特對小卡爾的培養教育是循循善誘的,是專注用心的,是遵從原則的,是全面發展的,又是愉快隨心的。這在道德品質的培養、良好習慣的培養,學習行爲的培養,自我約束力的培養、興趣愛好的培養等等方面,通過守信、善行、自律、學習詩歌、音樂、數學、歷史等一個個生動的細節,一個個具體的事例體現出來。

曾經,我以爲學習是一個艱苦的過程,正可謂“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但是老威特告訴我,學習可以是一次愉快的旅行,也可以是一個輕鬆的遊戲,只要我們做家長的教育得當,就可以讓孩子的學習輕鬆快樂而不是叫苦不迭。

曾經我以爲“天才”在生活中只是一個書呆子,而小卡爾的成長之路告訴我,天才的童年可以很快樂,愛好可以很廣泛,生活可以很豐富,夢想可以很美好。

在這本書裏,老威特的教育方法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很值得我們借鑑。總之,這真是一本很棒的書,他不但教會我們怎樣教育好孩子,也告訴我們怎樣做一個會教育孩子的好家長。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19

《卡爾·威特的教育全書》,被譽爲“家教奇書”,又被國外幾所知名大學聯合推薦。初讀以後,覺得作者卡爾威特闡述的教育方式方法,體例周詳、博大精深,“全”的特點十分明顯。而短短的讀後感,只能酌蠡水於大海,掛一漏萬地談一談。

在這本書裏,我讀到了三個關鍵詞。

第一是“多元”。這本書忠實地記錄了作者把自己的兒子從懵懂無知的嬰兒,一步步培養成卓越兒童、傑出學者的過程。根據國情,出版社所設想的這本書潛在的中國讀者,可能更多關心的是“了不起的孩子”這個結果,而容易忽略了卡爾·威特本人的教育理念,是多元化的——既有目標的多元,亦有方法的多元。前者,表現在他設定了孩子從身體成長到知識接受再到價值觀形成的多個目標並一一實現,後者,表現在他使出渾身解數,要讓每一個教育過程變得有趣,變得讓孩子樂於接受,比如數學遊戲的時間每次不超過十分鐘,因爲這耗費腦力,十分鐘以後兒童會累!如此多元化的教學構思,恐怕很多熱衷於追求分數的中國家長是不能真正理解和施行的。

第二是“實踐”。教育不是隻坐着學習書本知識,教育還應該是走向大自然,利用生活中的一切,讓孩子獲得信息和知識。這是實踐的教育,也把教育的形態從扁平的紙面拓展到立體的生活空間。從《全書》來看,卡爾·威特簡直是以個人之力,完成了現今一所獨立的學校都未必能很好完成的任務!“只要有時間,我就帶着兒子去參觀博物館、美術館、、植物園、工廠、礦山、醫院和保育院等,讓他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每次參觀前,兒子都要閱讀大量相關的書籍,對要參觀的對象有一個大體的瞭解……”(第四章第十節)細想想,大概也只有個人,纔可能完成這“不可能的任務”,因爲當今的學校,受到從上到下各種各樣的壓力,掣肘太多,離初心,相去太遠了。

第三是“系統性”。《全書》裏每一節所說的具體例子,似乎都不難做到,只要家長有心,都是在尋常生活中可以實現的。可是把《全書》作爲一個整體來看而求其全,就會發現,把孩子從呱呱墜地的嬰兒培養成“柏林大學最年輕的法學教授”、“23歲研究但丁的權威”,這其中所需要的知識儲備,所慢慢構築的教育體系,所長久耗費的教學精力,難道是現今某個普通家庭可以完成的嗎?難道是現今某所學校有條件實現的嗎?我必須以一個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的雙重身份宣佈:我目力所及的範圍內,如此的實踐可能性微乎其微。

讀完這本書,我很自然地想到了童話大王鄭淵潔。出於對學校教育的不信任,鄭淵潔讓兒子鄭亞旗早早輟學,在家裏使用他自己用童話體例編寫的一整套教材進行學習。

當然,面對兩百年前這位可敬的德國牧師的教育實踐和奇蹟,我的內心大概過於悲觀了。時代在變,讀這本《教育全書》,也應該師精神而去皮毛,不求培養卓越全才,但求教出有特點的學生,努力營構健全的教育環境。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20

《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確實是一本育人寶典,正如有人所說:“凡是有幸讀到此書並照書中方法去做的父母,都能成功地培養出極其優秀的孩子。”書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其實我也都有認識,但是讓我吃驚的是,老卡爾維特仔細而徹底地貫徹了他的教育理想,一堅持就是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需要多大的毅力,這是常人所難以做到的。

這也使我想到了大家所熟知的一個故事:開學第一天,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學生們說:“今天,我們只做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兒:每個人把胳膊儘量都往前甩,然後再儘量往後甩。”“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學生們都笑了,這麼簡單的事情,有什麼做不到的?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們:“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學堅持了?”有90%的同學驕傲地舉起了手。又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再問,這回,堅持下來的同學只剩下了八成。一年過後,蘇格拉底再一次問大家:“請大家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運動,還有哪幾位同學堅持了?”這時候,整個教室裏,只有一個人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就是後來成爲古希臘另一位大哲學家的柏拉圖。

儘管這本書講的是老卡爾·威特教育兒子的方法。但是,對我們教師來說也是有很大幫助的,因爲孩子的大部分時光都在學校裏度過,我們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就有責任讓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得到全面的發展。有責任來幫助家長教育好我們的孩子。

閱讀了《卡爾威特的教育》,我更加明確了在教學和教育中應該如何去做。我想在以後工作中,我將所學的科學方法更加高效的應用於工作中去。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21

我拜讀了《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這是一本父親成功教育孩子成才的教育故事,是一本家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踐手冊,是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指路燈。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着自己對教育的認識。覺得,老卡爾的大部分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我都是知道的。閱讀學習之後,針對學生的成長過程,我覺得有以下方面收穫:

老卡爾·威特把出生本是低智商的兒子教育成爲一個天才。小卡爾維特八九歲時就能運用德、法、意、英、拉丁語和希臘語,並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時他進入了哥廷根大學;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被任命爲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表《但丁的誤解》一書,成爲研究但丁的權威。卡爾·威特一生都在德國的著名大學裏授學,一直講到1883年逝世爲止。

一、卡爾·威特的教育理念:

1、高尚的情操:有同情心,與人爲善,樂於助人,多行善;活潑開朗,講文明,講禮貌。

2、速成的智商:快速有計劃有目的'不分時間地快樂學習各種知識;玩也要玩得有水平,有知識。從玩中學,快樂學。

3、強健的體質:健康的體魄是一切開展的基礎,卡爾特別提到小孩不能暴飲暴食。講衛生,預防疾病。

4、高雅的情趣:聲樂和美術教育,鑄成一個高尚情趣的人。

5、勤勞的思想:珍惜勞動成果,並創造勞動成果;勞動光榮只有付出纔有收穫,不能不勞而獲。

二、卡爾威特的教育原則。

1、“成人化”教育: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老卡爾威特在很多時間從來沒有把孩子當成孩子,而是以成人的方式來交流。

2、“民主化”教育:在老卡爾威特眼中,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沒有絕對權威的,相反孩子的“面子”卻應是父母特別關注的。老卡爾維特特別注重兒子的全面發展,他不僅要求兒子具備很高的知識水平,而且還要求兒子具備崇高的信仰和良好的品格。當小卡爾維特有了異常出色地表現時,爲了讓孩子沒有驕傲感和自滿感,老威特十分小心,努力不讓小卡爾威特本人覺察自己的才能比別人出衆,讓孩子覺得很平常,沒有什麼可以驕傲的。

3、“快樂化”教育:卡爾威特的博學多才,並沒有建立在痛苦的學習訓練基礎上的,相反,學習是一種快樂。“孩子是否有優良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他能否成爲一個全面的人才,也決定着他是否能在將來有所成就。”老卡爾維特認爲性格決定能力。如果一個人的性格開朗直爽,那麼他就很容易被人接受,就會交往活動範圍廣泛,就有走入各種人生道路的可能性。性格決定命運。

4、“個性化”教育:教育一個最本質的特點就是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因時而教、因事而教,這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法則。最使我受益的是書中的一句話:他優先考慮讓孩子進行戶外活動。爲了讓小卡爾接觸更多的人和事,在兒子2歲以後,不論走親訪友還是買東西,也不論參加音樂會還是看歌劇,老卡爾去哪兒都帶着他,讓他從小就與身份各異的各階層人士交往、談話。這樣做的結果是,兒子具有很好的社交能力,從小到大從不怯生、不怯場。除了見人,還要見物。只要有空,老卡爾就帶兒子去參觀所有的博物館、美術館、動物園、植物園、工廠、礦山、醫院和保育院等,以開闊他的眼界,增加他的見識。顯然,在戶外活動中教授知識最自然、有效。而且,如果僅僅停留在書本而不直接走入生活當中,那麼就連書本上的知識也不可能充分地掌握。

老卡爾提出對孩子賞罰要分明,講究原則性。他舉了一個例子,有一次散步,鄰居史密斯太太發現女兒的裙子弄髒了,她衝着女兒大聲責罵。看見女兒大哭後,又塞給她一小塊點心。老卡爾提問發人深思,他問:“你爲什麼責罵女兒呢?”“她總是弄髒自己的裙子。”“可您又爲什麼給她一塊點心呢?是爲了表揚他的行爲還是給她受責罵後的補償呢?”史太太啞口無言。老卡爾的話一針見血,不禁讓人拍案叫絕。的確,要讓孩子明確賞罰的界限,什麼是錯誤的行爲,什麼是正確的,否則孩子自己都弄的糊里糊塗,那麼賞罰就沒有任何教育意義了。對於一些‘禁令’,不能出爾反爾,否則孩子就會打下父母或老師的‘禁律’是可以打破的烙印。我在想,在教學工作中我是否也扮演了“史太太”呢,對學生賞罰是否分明。有的“規矩”一旦成立,行就行,不行就是不行,教師要講究原則性,言行一致,時間一長,學生就能會自覺地樹立“分寸”意識。

書中提到,根據兒童潛能的遞減法則,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是由某種智力發展最佳時期組成的。對兒童早期智力開發的關鍵,就是抓住最佳期。在書中,老卡爾威特從幾方面闡述了自己是怎樣對待孩子的關鍵期的。爲了儘早開發兒子的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卡爾的父親做了很多的事情,爲此制定了嚴密的教育方案,發明了很多具體的遊戲式教育方法。這些事情很瑣碎,小到一個詞彙的記憶,大到和大人一起交朋友,還有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他作爲孩子成長的伴侶陪伴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老卡爾威特是主體性很強的人,他教育孩子不依賴他人,他甚至不信任學校,因爲學校“只是給你知識的積累,而不能賦予你精神的活力和創造性”,“對於孩子來講,倘若家庭教育不好,就是有那些最優秀的教育家進行最認真的教育,也不會有好的效果。”這些話雖然有些片面,但他以教育孩子爲己任的責任感、勇氣和自信還是非常可貴的。對於現在一年級的小朋友,我們也要抓住他們學習的最佳時期,採取正確的教育方法。

此外,老卡爾從不輕視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他認爲孩子想象力的發展和培養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必要的。所以我們在教學工作中,也應該特別重視孩子的想象力,不要覺得他得到錯誤的結論就去批評孩子。老卡爾威特的教育是素質教育,在他的腦子裏完全沒有考試和分數,所以他不會犯“重智育輕德育”的錯誤,也不會忽視非智力因素。他不必逼迫孩子學習,不必把孩子的腦袋分學科切成一塊一塊,不必做那些爲了獲得高分而必須做的枯燥的重複性練習。這樣,他就保住了孩子的學習興趣,節約了孩子的大量精力。作爲教師,我們應該學習老卡爾的教育思想,把每一個孩子都當作小卡爾威特來教育,這樣纔是最高效率的學習。

讀了這本書,我獲得最大的啓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確的方法,要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爲習慣,要開發孩子的智力,引導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興趣,養成勤于思考、善於思考的習慣。培養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鼓勵孩子敢於向成人提問,同時培養了孩子對讀書的好奇心、發現問題的自信心、解決問題的恆心。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22

從《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中,我聆聽到了一位慈父娓娓道來的育兒故事,找到了一個非常成功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卡爾·威特的父親有一個基本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孩子的教育應該從學前抓起。這位父親採取的教育方法其實也很簡單,所有的父母都能夠完全做到。老威特在兒子卡爾出生的時候就制定了一個早期家庭教育計劃。老威特有一個基本的教育主張,孩子從小就是一個會思考的動物。對於他所看到的、聽到的和接觸到的東西,他都要做出自己的判斷和評價。如果孩子從小不能形成正確的判斷,因而養成一些不良的愛好和習慣,成年後就很難改掉了。老威特的目標是在孩子還處於可塑階段的時候,去引導和開發孩子的理智思維——“讓孩子從小會正確思考”。隨着兒子逐漸長大,他可以磕磕絆絆地上下樓梯和走路之後,老威特就讓他走出家門,讓他能夠接觸到更多的新奇事物。

老威特總是鼓勵兒子不斷地提出問題。在回答兒子問題的時候,他又儘可能用一種討論的方式解釋清楚問題的來龍去脈。對於兒子提出的所有問題,他從來不會敷衍了事。他注意從小培養兒子對所有事物的分析鑑別能力。在平常同兒子的散步和談話中,老威特從來不像許多父母那樣,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口氣對兒子說話,也不會對兒子信口瞎扯。語言是我們思想的工具。老威特提出,要儘早地教會孩子使用母語,能夠正確地發音和流利地表達。所有與孩子說話的大人,無論是父母還是家裏的親戚朋友,都應該注意自己的發音和用語,以便給孩子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在這樣一種家庭教育的薰陶下,與同年齡的孩子相比較,卡爾不僅表現出一種超凡的理解力,而且還表現出一種少有的知識興趣。卡爾給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具有非常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他對許多事物都有着精確的理解和完整的把握,在使用語言方面也達到了十分熟練的程度。

卡爾的早期教育當然沒有僅僅侷限在語言和文學方面。爲了使卡爾成爲一個全面發展的人,老威特也非常注意培養兒子在藝術和科學方面的愛好。儘管他自己不是藝術家也不是科學家,但是他總是想法激起兒子對於與藝術和科學的熱情。爲了達到這個目標,他經常帶着兒子游覽許多地方,去參觀各地的藝術畫廊、自然歷史博物館、動物園、植物園等。通過這種體驗方式,老威特讓兒子從中學到了活生生的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等知識。他讓兒子學會如何去發現各種事物之間的關聯性,如何去找到各種事物的最基本的原則,如何去認清各種事物的真相。

除了這些外出的參觀活動外,老威特還利用身邊的一些生活常識,對兒子進行系統的科學教育。他特別注意調動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養成一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習慣。同時他也設計出一些小小的遊戲,讓孩子可以從中瞭解和熟悉不同學科的知識。當然,他十分清楚自己所追求的教育目的是什麼,他說“如果一開始我就告訴孩子去學習地理和物理等學科,孩子就會產生反感的心理。()我儘量避免使用這一類的學科名詞,是爲了不要嚇唬住孩子,也是爲了增進他的自信心。”

然而,我們傳統的教育理論是把孩子的正式教育推遲到“上學的年齡”。等到孩子上學之後,我們又急於把許多的東西灌輸給孩子,於是,過多的學習不僅剝奪了孩子快樂的童年,而且還給孩子造成了身心上的傷害。

孩子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需要儘早的智力開發。只要我們從兩歲或三歲開始就注意培養孩子的知識興趣,讓他們的大腦得到不斷的鍛鍊,就像他們的其他身體器官在平時得到鍛鍊一樣,他們就會從早期的知識活動中得到一種快樂。當身心都得到了同步的發展之後,這樣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得非常快樂和健康。事實上,卡爾·威特的父親早就在推行這樣的科學新發現了。在我們今天逐漸認識到家庭教育必須先於學校教育,而且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的前提下,老威特的教育實驗自然就引起了世人的關注。這本書爲所有的父母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家庭早期教育的範本。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23

在孩子學校老師的推薦下,我拜讀了《父母必懂的卡爾·威特教育法》一書,細讀之後受益匪淺,感覺對於我們在孩子教育理念方面有很大啓示。

小卡爾是一位早產兒,因爲先天不足被定位爲智力低下的弱智兒,但是在老卡爾的精心教育之下,取得了驚人的成就。老卡爾不覺得孩子的稟賦就是天生就註定的,而是在於通過後天有效的教育和培養。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正確的方法,而且要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沒有父母的正確引導,孩子就難以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因此,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老卡爾在早期抓住了兒子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這個時期非常關鍵,它對人的一生的智力發展都起着決定性的作用。老卡爾從幾方面闡述了自己是怎樣對待這個關鍵期的。比如保持孩子健康的心情,愉快是健康的關鍵,使孩子在我們的呵護下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使孩子不僅有個愉快的心情,而且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也是健康的另一個重要方面。

同時,老卡爾教育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也不能成爲死讀書的機器。他教孩子感知世界,觀察生活,在生活中培養興趣;教會孩子用科學的方法,放手讓孩子去理解世界,學會創新;他也會嚴格管教孩子,在孩子事情做到一半想放棄時,讓他知道耐心和毅力的重要,教會他品嚐堅持所帶來的喜悅;他重視孩子思想品德的新城,始終要求孩子約束自己的行爲,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好的性格,最終擁有美好的品質和高尚的情操;他也沒有忽略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承認生活的現實性,教會孩子認識原本的世界和應有的人際策略,讓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適應現實生活。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孩子沒有好壞之分,只要抓住正確的教育方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尊重孩子和他進行平等有效的溝通,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心和耐心,必然會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24

讀完《卡爾。威特的教育》,書中的一條思想主線令我印象深刻:"對於孩子,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

對於我和家長來說,五月的降生猶如生命的饋贈,結婚7年來,我們從未想過有一個孩子的生活會是怎樣,可當意外從天而降,我們手足無措,受寵若驚,反反覆覆的確認檢查結果,最終以化驗單的結論平復了兩人的驚喜。

孕期的我們纔開始普及爲人父母該瞭解的知識,從怎麼做到怎麼吃再到怎麼教,那時才慢慢發現養育孩子的工程是如此巨大,教育孩子的知識更是如此浩瀚,對於兒童教育的我們都是初學者,育兒能力和常識幾乎爲零,於是開始關注各類育兒寶典,就同如飢似渴的人每天徜徉在書海中尋覓成長祕籍。因爲內心我們是多麼希望五月將來能有健康的身心、高尚的品格和堅韌的意志,更希望在教育五月的過程中,我們能和他一起成長,見證他的快樂,成全他的美好人生,於我們而言也是畢生所願。在閱讀第一本關於育兒教育類書籍後,引發無數思考。

有人說:孩子的心靈是一塊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爲的收穫;播上行爲的種子,就能獲得習慣的收穫;播上習慣的種子,就能獲得品德的收穫;播上品德的種子,就能獲得命運的收穫。這就不難看出後天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有多重要。

《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主要講卡爾。威特夫婦多年無子,年輕時夭折了一個孩子,直到52歲又喜得一子,取名卡爾。威特,結果發現小卡爾是個先天不足的孩子,且智力明顯低於正常孩子,即使這樣,卡爾夫婦仍然沒有放棄小卡爾,並結合小卡爾的自身情況定製了系統的教育方法,並通過後天不斷努力,把小卡爾培養成了驚世天才,8歲精通6國語言,精通化學、物理學、植物學和動物學等多個學科。數學是最擅長的學科,9歲考入萊比錫大學,10歲入讀哥根廷大學,12歲發表了關於螺旋線的論文,13歲出版了《三角術》;14歲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人們都會認爲天才的童年一定是壓力巨大且沒有童趣的,可事實上,見過小卡爾的人都特別讚賞小卡爾的品德,在小卡爾身上讓人們驚歎的遠遠不止學習成績,小卡爾的學習能力,思想品德,自控能力,習慣行爲等方面都表現出特別卓越的品質。

閱讀後的幾點思考:

1.人生而便有人格。可人格的培養和塑造並非一朝一夕,古語云: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作爲父母要深刻理解言傳身教。耳濡目染的重要性,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對培養和塑造孩子的第一人格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2.細節決定成敗。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堤,始於足下。從小就要讓孩子知道生活的細節和知識的積累對於成功的推動作用。面對物慾橫流的社會,我們都特別容易驕躁,要培養孩子注重細節的養成,它對孩子的耐心、觀察力、毅力的培養,有積極作用。

3.性格決定命運。我始終認爲,一個人即便有一流的學術權威、舉世無雙的知識成績,但性格古怪、孤僻、冷傲、自大,這個人的生活都是灰色的,相反,一個性格陽光健康、平易近人的人,即便學識不多,成績中庸,但這個人的生活一定是五彩斑斕的。

如今,我們已經面臨培養孩子的重大課題,對此我們也是摸着石頭過河,沒有任何經驗,只有通過多方瞭解和借鑑他人的成功經驗和好的做法來完善自己對孩子的教養過程。

以下幾點將作爲重點項來完成,我把它總結爲四力、三心、二性,即觀察力、表現力、自控力、擔當力;耐心、愛心、孝心;主動性、積極性。

自身也將從以下幾點來感染和影響孩子。

主動學習。

杜絕不良習慣對孩子的滲透。

熱愛家庭、參與勞動。

愛惜身體,珍惜時間,節約消費。

懂得陪伴,相互尊重。

最後,推薦即將爲人父母的90後,或已爲人父母的80後,還有即將要二孩兒70後認真看看這本全球風靡幾個世紀的育兒讀本,它真的能讓你在書中找到曾經是孩子的我們的成長身影,也能讓我們獲得再次面對成長時的感悟,對我們的二次成長和孩子的啓蒙教育都具有非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