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2.06W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精品多篇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 篇一

盧梭在教育著作《愛彌兒》中強調天賦對人的命運重要性,著名教育家裴斯塔洛奇則認爲環境比天賦更重要。然而,對於現在來說,哪一種更甚一籌已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更加看重將兩者結合起來,正所謂“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而這本書的主人公所要對他的兒子採用的正是這種兩者結合的教育模式。

該書的主人公,也就是老卡爾,他是一位德國鄉村的牧師,但卻讓我們覺得他十分偉大,不是信仰,而是在教育方面。爲何?原因在於他的兒子小卡爾,八九歲時已經能夠自由運用六種語言,也通曉化學、動物學等,尤善數學;九歲考入萊比錫大學; 4歲被授予哲學博士……看到這裏,大家一定會說這是一個天賦極高的神童成長史吧!但是,小卡爾在出生時卻是一個四肢抽搐,明顯先天不足,反應相當遲鈍的一個孩子。

相信大家都知道“狼孩”“豬孩”的事情吧。因爲從嬰幼兒時期就與狼、豬在一起,從來沒有與人類在一起相處過,因而他們並不會說“人類的語言”,相反,“狼孩”只會狼嚎,“豬孩”只會豬叫。可見,環境對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多麼重要。

三歲以前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而語言又是今後進行思維,接受知識的重要工具。老卡爾自己和他的妻子都是有學識的人,因而實際上來說小卡爾的天賦並不是很差,所以兩夫妻倆抓住一切時間來讓小卡爾學習語言―― 5天就開始灌輸詞彙,並且抓住一切機會和他說話。或許有人看來這很可笑,但是這卻有着嚴謹的科學道理的。三歲以前,老卡爾夫妻倆遵循着環境與天賦共同作用的原則,堅持不懈的教導着他們的孩子。

很幸運,經過多年努力,小卡爾不僅已經學會了德語,甚至在他剛8歲時,就已經能夠閱讀6國語言的文章作品了。這其中有什麼訣竅呢?老卡爾講到,除了不停地在他耳邊朗誦閱讀不同語言的文章,多與外國人交流,力求達到較好的學習環境之外,在剛開始的時候就要讓從與母語相近的語言學起,並且用多種語言反覆閱讀同一種故事,從簡到難,由淺入深。

我曾經看過這樣的一個視頻,早教老師在一旁講解着所要學習的內容,但是小朋友卻愛搭不理,可想而知,這節課他並不會學到些什麼。現如今的社會,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會被其他人落下一步兩步,輸在起跑線上,便早早的報名了英語興趣班等,而且年齡一個比一個小,然而,問題是:這樣小的孩子,對於自己本國的語言,也就是母語尚且不能運用熟練,理解透徹,再加上其它語言一知半解,迷迷糊糊的進入,焉知到底是對孩子好,還是父母爲了尋求一種慰藉呢?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 篇二

利用閒暇時間看了《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啓示,也使我這個作爲一名國小教師明白了一個什麼樣的人就會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在實際教學中我也體會到這點,什麼樣的老師,其性格和作風也會影響到所教班級的學生

讀完《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後,我覺得受益匪淺。作者講述了自己把本是弱智的兒子教育成爲了一個天才的真實故事,然而,也告訴我們,要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並且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正確的方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的領路人,沒有父母的正確引導,孩子就難以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因此,家庭教育是極爲重要的。

雖然,這本書重點講的是卡爾·威特的父親是怎樣培養孩子的,但是對我們老師來說也是有啓迪的。因爲,孩子的大部分時光都在學校裏度過,作爲老師,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全面的發展,挖掘每個孩子的潛力是毋庸置疑的。

老卡爾威特教了我們不少教育孩子的方法:

第一,老卡爾威特認爲,人生下來時都一樣,僅僅由於環境不同。對於孩子不同的天賦要有不同的後天教育,而父母的批評責罵只會導致孩子失敗。

第二,在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培養孩子的能力。老卡爾威特就是根據兒童潛能的遞減原則,抓住了兒子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來開發孩子的智力。

第三,教子有方。在遊戲中對孩子開展教育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從中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玩出孩子的各種能力。

第四,要與孩子平等相待。對孩子的批評要正確,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比如,老卡爾威特在吃飯時,就會把小卡爾威特當做大人對待,討論飯菜的味道,而不是像一些父母,在吃飯時不允許孩子說話,嚴肅的嚇人,讓孩子感覺不是在吃飯而是在受罪。

第五,不忘誇獎孩子的優點。當我們誇獎孩子的時候,他就會繼續表現他的良好行爲,並且感到滿足和高興,這也是孩子信心的來源。“你是非常聰明的,非常好的孩子”在對小卡爾的教育中,老卡爾最常用的就是這句話。當卡爾開始學習寫作的時候,對自己很沒信心,當他戰戰兢兢把他第一篇文章給老卡爾的時候,老卡爾也發現了文章多麼糟糕,但是老卡爾不能說不好,因爲這不能解決問題。“非常不錯,這是你第一次寫作,爸爸剛開始寫作做的時候,比你差遠了。老卡爾的這句話讓孩子又興奮起來,第二次的寫作也明顯不同了。

第六,要培養孩子的各種良好習慣,不讓孩子養成不良習慣。這是最關鍵的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養成良好的習慣。我一向認爲良好的習慣比成績重要得多,更何況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成敗。葉聖陶先生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這說明習慣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當學生離開學校的時候,他所學習的一些具體知識可能忘記了,但他已經形成的良好習慣會令他受益終生。卡爾對孩子的教育貫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中。吃飯、玩耍、睡覺前、甚至每次飯後的散步都成了孩子學習自然知識的好時光。這是一種良好的教育方式,從而也讓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覺得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我們老師的重視。我們老師也應採納卡爾的教育方式:不一定非得侷限於課堂的知識學習上,在任何與學生接觸的機會中都應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例如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學習使用禮貌用語,尊重他人,愛護公物,講究衛生,誠實守信等。

第七,教育需要耐心加愛心。我們從老卡爾夫婦養育和教育小卡爾的過程中,不難看出他們付出了巨大的愛心和耐心——孕育時的謹小慎微,幼時的精心餵養等等,都是常人所不能比擬的。都讓我們感受到他們對孩子的愛是多麼的炙熱與執着,尤其是發現小卡爾是個弱智的孩子時,他們沒有放棄,讓他任由其發展,而是尊重他並給予更細微全面的關愛。

細想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我們是否因爲學生的反應遲鈍、興趣的貧乏看不起他,甚至產生厭惡之情呢?從本質上講,教師對待學生缺乏耐心,其實就是缺乏愛心。只有投入了愛,才能和學生建立感情,才能更好地與之溝通,才能進行成功的教育。

通過本書的閱讀,我更加明確了在教學和教育應該使用的方法,我想以後在我的工作中我將運用正確的方法更加高效的工作。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 篇三

卡爾·威特是19世紀德國的一個著名的天才。他八九歲時就能自由運用德語、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六國語言;並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時他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被任命爲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表《但丁的誤解》一書,成爲研究但丁的權威。卡爾·威特一生都在德國的著名大學裏授學,在有口皆碑的讚揚聲中一直講到1883年逝世爲止。

卡爾·威特能取得這番驚人的成就,並不是由於他的天賦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是一名早產兒,且被醫生認定是個有些癡呆的嬰兒,全靠他的父親教育有方。卡爾的父親把小卡爾長到14歲以前的教育寫成了一本書,這就是《卡爾·威特的教育》。書中詳細地記載了卡爾的成長過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獨闢蹊徑的教育方法。

這本書告誡我們: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採用適當的教育方法,即使再普通的孩子也會成爲一位傑出的青年。

孩子上學之後,大多數都待在學校,我們就相當於孩子白天的家長,讓孩子得到全面的發展是孩子的權力,也是每個老師的義務。作爲老師,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全面的發展,挖掘每個孩子的潛力是不容置疑的。而兒童的潛在能力是有遞減法則的。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點就在於要不失時機地給孩子發展其能力的機會,也就是說要讓孩子儘早發揮其能力。

其中,最關鍵的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養成良好的習慣。老卡爾威特善於挖掘和運用各種有利於孩子健康發展的教育資源。“讓孩子從國小會正確思考”。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爲孩子學習的工具。甚至每次飯後的散步都成了孩子學習自然知識的好時光。老卡爾威特並不強迫孩子去死記硬背,而是在樂趣中讓孩子不知不覺的學到了知識。記憶尤深的是在讓孩子學習乘法規律時。他並不是讓孩子去背那些枯燥的乘法口訣,而是通過讓孩子數豆子的方法自己去總結出了乘法口訣。這種方法一則是孩子自己總結的規律自己記的格外的清楚,二來讓孩子明白好多規律定律並不是專家權威的專利,完全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索去發現。這是一種良好的教育方式,從而老卡爾威特也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學習習慣。

葉聖陶先生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習慣。這說明習慣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當學生離開學校的時候,他所學習的一些具體知識可能忘記了,但他已經形成的良好習慣會令他受益終生。

一個人的行爲習慣通常分爲兩種,一種是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學習方法的養成,學習態度端正,互幫互助的習慣,認真記筆記的習慣,良好閱讀習慣等等。另一種是良好的品質習慣,比如一個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舉止談話等等,都需要家長和教師反反覆覆的關注和強調。好習慣的養成,貫穿於生活的點點滴滴,影響孩子的成長!

一個班級,如學生如果都很樂於助人,那麼新加入的學生肯定也會樂於助人;如果學生每天早晨都集體閱讀,長期耳濡目染,班裏的學生肯定也會熱愛閱讀。同理,一個家庭,如果父母每晚睡覺前都讀幾頁書,他們的孩子也會養成這種習慣;如果父母每天對着手機,孩子也會成天抱手機。

任何習慣的養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國小階段是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所以我覺得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都應該重視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這些學習習慣養成了,不僅對學習有幫助,而且會終生受用。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 篇四

一個偶然的機會,向同事借來這本《卡爾·威特的教育》。站在一個教師的角度,讀完序,翻翻目錄,便覺得這是一本很不錯的書。

和其他教育類書籍刻板枯燥的文字不同,該書的語言通俗淺顯流暢,正如作者在原書說明中所說的那樣:“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雖然瑣碎,但我會盡力讓大家看得生動有趣,使諸位既獲教益又不嫌煩悶。”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儘管它是19世紀的產物,但絕大多數的教育理念至今看來也是很正確甚至“時髦”的——其實它所蘊涵的是教育的本質,教育的真諦。

他說:“我教育兒子的真正目的,就是要爲他打開智慧的天窗,使他能夠敏銳地觀察到社會上的壞事,洞察出社會上的矛盾和缺陷。”“我只是想讓兒子能夠成爲一個接近完美的人,只是想讓他的一生在充滿情趣和幸福之中度過,僅此而已。”“我認爲,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都得到良好發展的人。”所以全身心深愛兒子的他在保護孩子的自尊、時刻誇獎孩子妙處的同時,從不隨便地過多地表揚、慣壞孩子。他非常重視孩子各種良好習慣的培養,比如專心致志、敏捷靈巧、精益求精、堅持不懈。當孩子的“惡習”出現苗頭時,他會用巧妙的方法杜絕。在用科學方法培養兒子智力的同時,他也重視培養孩子的心理素質。

作爲一個父親,他無微不至地關心兒子的點點滴滴,時刻注意其言行舉止,並從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我想,每一個讀到這本書的教師,都會有着特別的收穫和啓示。

就是因爲這本書,讓我更好地走進了學生的內心深處:除了他們的學習成績之外,我更重視他們之間的人際關係,告訴他們相互理解的力量;更注重他們的精神衛生,教他們面對失敗,在遊戲中體驗人生。

我並不要求我的學生也成爲卡爾威特那樣的天才,但我確實希望他們能健康幸福。所有美好願望的實現,都需要付出自己的汗水。而這本書,從某種意義上說,給我指明瞭一條捷徑。這位偉大的父親啊,想必孩子成長的每一天都如同史詩般印刻在了他的腦海,所以他才能如此細緻如此清晰地書寫出具體的方法,讓所有讀到這本書的人能有效地按着他的方法去做。

書的譯者這樣介紹:“從問世至今,凡是有幸讀到此書並照書中方法去做的父母,都成功地培養出了極其優秀的孩子。”也許我無法完全按照書中的方法培養我的學生,但是其中的很多方法都適用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以及行爲習慣。

一、培養養高尚的情操:

樂於助人和行善,有同情心,與人爲善,活潑開朗,講文明,講禮貌;端莊,見聞各種高中低場合。

二、智商速成:

父母在家的教育方式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好的方法要根據孩子的現實情況不斷總結並驗證,用事半功倍的辦法,快速有計劃有目的不分時間地快樂學習各種知識;玩也要玩得有水平,有知識,不過我更鼓勵跟別人一起玩,這也是交往的一部份。從玩中學是孩子更易接受的,父母要常深入研究。輔導孩子的過程和孩子學習的過程都應是快樂的,並且成效顯著的話,我想智慧的大門就打開了。

三、加強體質:

第一,健康的體魄是一切開展的基礎,在這裏,卡爾特別提到小孩不能暴飲暴食,否則影響健康和智力。在這裏我還要加一點:要進行有氧運動。活動方式快慢結合,以鍛鍊強健骨骼肌肉爲主,競技性的爲輔。第二就是講衛生,自不必多說了。

四、高雅文化薰陶:

聲樂和美術教育,鑄成一個高尚情趣的人。

五、勞動光榮:

珍惜勞動成果,並創造勞動成果;只有付出纔有收穫,不能不勞而獲;(同時也要說明:付出了,不是絕對就有收穫。)卡爾的做法比較簡單:表現好就給一個戈比做獎勵;新時代我們要讓孩子從勞動中體驗勞動的快樂和收穫,也要體驗勞動的艱辛讀了這本書,我獲得最大的啓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確的方法,要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爲習慣,要開發孩子的智力,引導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興趣,養成勤于思考,善於思考的習慣。

培養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鼓勵孩子敢於向成人提問,作爲父母,我們不是百科全書,也無需變成百科全書,只要把問題的思考和解決的方法和步驟展現在孩子面前。明確告訴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起查書,上網或者請專家。在引導孩子查書找資料,向別人請教的過程中,孩子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時培養了孩子對讀書的。好奇心,發現問題的恆心,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這不由又讓我想到,其實一本好書就是這樣,它是你最忠實的朋友,會在你需要的時候,默默地支持幫助你,不斷更新你的認知、活躍你的思維,給你豐富的源泉、前進的動力,讓你的視界更加廣闊、生活充滿希望。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 篇五

讀完《卡爾威特的教育》,我彷彿見證了小卡爾成爲天才的過程,他八九歲能自由運用德語、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六國語言;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時他進入了哥廷根大學,14歲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或法學博士學位並任命爲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小卡爾的驚人成就,來源於父母長期的教育有方。

孩子是否擁優良的性格,在很大的程度上決定着他能否成爲一個全面的人才,也決定着他將來是否有所成就。

以下是我自認爲書中的一些經典教育思想,摘錄下來與大家共同分享:

1、同一個靈魂支配着兩個軀體,母親的願望對其腹中的胎兒不斷產生影響,母親的意志、希望、恐懼以及精神上的痛苦對胎兒的嚴重影響,大大超過對母親本身的影響!所以,教育孩子,首先從改造孩子的母親開始。(達芬奇)

2、人剛生下來時都一樣,僅僅由於環境,特別是幼小時期所處的環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爲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則變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爲不平凡的人。(愛爾維修)

3、人如同瓷器一樣,小時候就形成他一生的雛形。幼兒時期就好比製造瓷器的粘土,給予什麼樣的教育就會形成什麼樣的雛形。(卡爾威特)

4、教育開始得越晚,兒童的能力實現就越少。這就是兒童潛在能力的遞減法則。

5、用遊戲的方式進行教育,玩出各種能力,性格就是能力

6、以身作則尊重平等相處,絕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7、不要隨便表揚孩子,絕不過多地表揚。

書中有這樣一件小事讓我特別感動。小卡爾開始學德語時,爲了怕他受方言的影響,卡爾威特先生只能忍痛辭退了一位已工作幾十年的老僕人。

書中這樣的小事還有很多,如果換成別人,早忽略到一邊了。小卡爾的成功,正是在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中逐漸積累的。這些小事,像一顆顆種子藏在沃土裏積蓄能量,直至種子衝破泥土,才讓人發現他的存在,他的生命。這深深地啓示我:教育無小事。

不能強迫教育這是老卡爾維特主張的教育的一大法則。小卡爾在學習語言的時候,他和孩子一起擲帶有字母的骰子;學習歷史的時候,他和妻子、孩子一起演歷史劇;爲了讓孩子學習音樂,他首先爲孩子買來了小鼓,然後是木琴,循序漸進;他讓孩子幫媽媽撥豌豆,練習數數……一個一個有趣的遊戲,一點一滴的積累,小卡爾成爲了遠近聞名的神童。

在我們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無論我們傳授什麼知識,首先一定要盡力激起孩子的興趣,平時注意及時觀察孩子的興趣點,孩子一旦有了學習的興趣就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再用孩子樂意接受的方式,運用遊戲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我想孩子們會非常快樂的,在不知不覺中很快的掌握所學知識的。比如:我們在教授故事時,可以採用情境與角色表演的遊戲方法,可以配上形象鮮明的大掛圖等;科學活動中,帶每位孩子進行動手實驗……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是一種快樂。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一次次地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

《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真的很棒,它指導我們怎樣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同時也告訴我們怎樣才能成爲一名合格的教育者。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 篇六

剛來書院的時候,陳老師說要多瞭解一些其他的教育理論比較好,因爲我只知道蒙特梭利。院人文報上介紹幾種國外經典教育理論,第一個就是卡爾威特的教育,還有華德福、鈴木鎮一……那就先看這個吧。

先介紹一下:卡爾·威特是19世紀德國的一個著名的天才。他八九歲時就能自由運用德語、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六國語言;並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10歲時他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被任命爲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出版《但丁的誤解》一書,成爲研究但丁的權威。與那些過早失去後勁的神童們不同,卡爾·威特一生都在德國的著名大學裏授學,在有口皆碑的讚揚聲中一直講到1883年逝世爲止。

看前面一般還覺得講的挺有道理的,健康的心情、開發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尊重孩子,培養興趣、迴歸自然觀察事物……

可是看着看着就感覺有問題了。

第十章:我如何教兒子玩和選擇朋友。手把手教孩子玩會使孩子喪失興趣、會讓孩子失去玩的樂趣、喪失觀察能力。

“我盡力將他和那些有相同愛好的孩子組合在一起,他們可以在一起就某個問題進行討論,可以相互之間學到一些好的東西。”

“學校是孩子的惡習集中場”,“如果不加選擇的讓孩子們在一起玩,他們就有可能互相逞能,有可能變成利己主義者,結果沾染上狡猾、虛僞、說謊、任性、嫉妒、憎恨、傲慢、說壞話、爭吵、打架、誹謗、挑撥等壞品質。”

“我這種讓兒子與其他孩子少接觸方式,最大的好處是使孩子能心態平和的處理一些事情。由於兒子在家裏沒有爭吵的機會,所以就不像有的孩子那樣容易激動。”

“我並不是絕對禁止讓她和孩子們一起玩,而是提倡在父母的監督下讓他們相互進行有限的接觸。”

“我幾乎沒有給卡爾買什麼玩具,因爲我認爲兒子在玩具中學不到什麼知識。”

對於書中的這些內容我有話要說(雖然我可能沒有領會到書中要義)。對於爲孩子選擇朋友的觀念和方式,我認爲簡直就是笑話。什麼是好孩子?什麼是壞孩子?孩子的好壞用什麼標準來衡量呢?孩子們一起玩發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只要跟人接觸都會有矛盾產生,父母要做的是引導,而不是一味的遠離和選擇,這樣只會讓孩子喪失社交能力,慢慢地孩子只能跟某一小部分人相處融洽。但是社會上什麼樣的人都有,不可避免的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孩子長大沒有父母的庇護怎麼去生存,怎樣去跟別人接觸呢?也許這就是爲什麼卡爾小時候是個天才,但是一輩子就只能在大學的象牙塔裏教書,他沒有人際交往的能力,雖然他學習書本上的知識確實很厲害。真正人格健全的人是可以跟大部分的人好好相處的,真正有自制力的孩子不會被其他壞習慣感染,是已經深入骨髓,而不是靠其他名義來支撐的,就像真正的素食主義者不是信仰佛教或者尊重生命,而是他就是素食主義者,就這方面來說,我認爲卡爾威特的教育是失敗的。

卡爾威特的教育好像真的就像序言裏說的是在自誇,雖然有提到一些真實的例子,但是沒有分析原因,沒有從根本上說明問題和方法,而且老卡爾本身就很博學,這種教育一般人是很難效仿的。只是看看,瞭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