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十日談》讀後感悟精品多篇

讀後感1.88W

《十日談》讀後感悟精品多篇

日談讀後感 篇一

這是我最爲感動的一章,這章的主人翁是一箇中年受訪者,芳芳,沒有病之前是一個美女,熱愛跳舞,有濃烈的藝術情結。

結婚以後,原本圍繞在她身邊的幸福霎時由一個個厄運所取代,突如其來的病,抑鬱症和精神失常,這使原來愛她的老公漸漸不回家, 在外面花天酒地,在她得病後,得到的不是溫暖的祝福,而是世人所給予的冷漠,在醫院被禁錮,被放出來後,只是她孤身一人,什麼都失去了……有時覺得世界可以很殘忍,殘忍到在你的世界只剩下孤獨,冷漠……

就這樣,跳舞漸漸成爲芳芳唯一的依靠。她說,藝術是世界上最美的。在訪問的過程中,芳芳曾失聲哭了起來,她說:“自己沒希望了,什麼都沒了,自己過得根本不開心,只能用跳舞來醫學專用自己,自己沒兒沒女,無父無母,沒了什麼都沒了……”

每個人都試過孤獨的滋味,但是她的孤獨人生路是漫長的,是沒有盡頭的,想到這裏,我們是多麼的幸福!爲什麼我們還不滿足現有的生活呢!

看着芳芳翩翩起舞,她笑的很開心,越跳越有感覺,好久都沒這樣盡情地展示着藝術的魅力?她在這個陌生人面前居然能顯得那麼自在,或者是她也根本感受到了來訪者對她的深深關切和慈悲之心。

而我們身邊,有沒有過這樣的情景,一個人,弱勢,需要我們給與關愛?你給予了嗎?你付出了嗎?當你把快樂和關愛分享給別人時,是不是充滿了幸福和滿足感?

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句說話或小小的幫助,我們都值得去做。

天下爲公,靠攜手相信。

日談讀後感 篇二

薄伽丘的《十日談》藉助十位年輕男女的十天生活,敘述了一百個關於人的假醜惡和精神的人的真善美的故事。在這一百個故事中,字裏行間所滲透出來的不免是對殘暴的人的批判,對善良的人的崇敬。

當時正是14世紀中葉,在整個歐洲,以封建教會和世俗封建主爲代表的封建勢力,在政治、經濟、以至思想領域內,還是佔着全面統治的地位。就是意大利,資本主義生產的。萌芽也但是疏稀地出此刻它北部的幾個城市罷了。封建的中世紀向資本主義的近代過渡,這一歷史過程還只剛剛開始。正是在這資本主義才只透露曙光的時期。因此,《十日談》與文藝復興後期的一些作品相比,具有十分強烈的戰鬥性和批判性。

《十日談》共有一百則故事,來源廣泛,取材於歷史事件、中世紀傳說、東方民間故事(尤其是阿拉伯、印度和中國的故事,如《一千零一夜》、《七哲人書》、《馬可波羅遊記》等),傳奇軼聞和街談巷議兼收幷蓄,熔古典文學和民間文學的特點於一爐。《十日談》的一百則故事塑造了大量人物,有王公貴族,騎士僧侶,也有販夫走卒,市井平民,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不同階層、不同職業的角色都具有鮮明的性格特徵。情節多姿多彩,貫穿全書的是作爲文藝復興時期文學核心的人文主義思想,用現實主義手法描繪了一幅廣闊的生活畫卷。

好人並不能因爲讀了壞書而變壞,壞人也並不能因爲讀了好書而變好。同樣,壞人並不能因爲他說了好話就變成了好人,別人也不會因此把他就認爲是好人了;那麼好人也不會因說了壞話而變壞和被別人視爲壞人。好人和壞人的區別在於本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那是不容易轉化的東西。但所謂好人和壞人,雖然品質不同,可是有相近的人性。因爲都是人,都有作爲人所應有的需要,只是滿足需要時的思想、方法及目的不同纔有好壞人的區別。可有些人卻偏偏置此不顧,明明知道他人的缺點自己也存在,甚至還要超過他人,卻一定還要去懷疑他人、指責他人而標榜自己,其實這樣做適得其反,正顯示出他們的陰險和無知。

《十日談》不免會烙上時代的烙印。更何況,所謂人文主義者,就是資產階級思想家。他們雖然反對封建教會,卻並非無神論者,並不反對上帝,也從未否定過基督教教義(薄迦丘自己就是天主教徒)。他們的思想、觀點以及作品的題材和內容還受宗教的束縛。他們心目中的人,主要是資產階級自己。所爭取的是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和權利,追求的是確立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享樂主義、縱慾)。

《十日談》讀後感 篇三

1348年因躲避瘟疫橫行的十名青年男女,在佛羅倫薩的一所別墅內避難。他們終日歡宴,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十天講了一百個故事。

第一天:諷刺當時封建貴族的墮落,天主教會的荒淫無恥。

第二天:讚美普通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過上讓人羨慕的生活。

第三天:頌揚愛情的美好,有情人終得相守。

第四天:講述人們對於美好愛情的妒忌加以迫害而造成的悲慘故事。

第五天:讚揚青年男女勇於追求愛情,最後幸福生活的童話故事。

第六天:聰明人靠高明的說話技巧化險爲夷。

第七天:娶一個聰明的。女人不僅會給你帶上綠帽,還會爲你插上愚蠢的翅膀。

第八天:聰明人對於愚鈍人的戲弄,惡人自有惡報。

第九天:神話色彩濃厚的一天,短暫的得勢不會是永久的好運,無論哪國的神最後總會是公平的。

第十天:上天是公平的,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能獲得長久的富貴。

以上是本人對於《十日談》每天所講故事的簡短歸納,希望能對於喜歡這本書的人有選擇的閱讀有所幫助,也希望更多人喜歡這本人間“神曲”。當然,裏面的精彩故事還需自己去慢慢閱讀!

日談讀後感 篇四

在書本的開頭所描述的是一八三四年在佛羅倫薩的一場瘟疫,那時候的人民爲了不感染上瘟疫,即使是自己的親人也會置之不理,還有不少人是被誤以爲患上了瘟疫而被活埋而死。就在這樣的景況,七位年輕少女和三位年輕青年走到了一齊,一行人朝着一棟遠離瘟疫的別墅前進着。他們選出了伯姆皮內婭當他們的女王,就在這樣一個令人心曠神怡的地方,一個個故事拉開了序幕。

這本書給我最強烈的印象就是兩個字:猥褻,其中尤其以“‘變馬’把戲”登峯造極。而且作者把私通和愛情混同起來,這使那些聖潔的愛情佳話也受到了玷污。固然,有些私通也是可以諒解的,但“救夫責妻”中,並沒有交待丈夫有什麼過錯,可那位義士主人公在義正詞嚴地痛斥教會中人的虛僞之後,同樣義正詞嚴地維護自己的私通之權。因爲這些文字,十多年前,我從姐姐同學手裏接觸到這位貴客時,最終以敬而遠之而結束。——我並非有多麼高尚或裝高尚,而是天生對這種文字過敏,它對我的作用也如同對木頭一樣。

另一方面,同樣是私通,但只要是教會中人,作者卻毫不諒解,最輕也是調侃,例如“牀頭‘地獄’”中那位並無“前科”的修士。這種區別看上去很不公平。但是需要考慮到:當時正是這些最有資格捍衛天主教道德的人,私下卻在大肆破壞道德的根基,而人前的精神控制 仍然 毫不含糊,這本身就極不公平,以不公對不公,也沒有什麼不合理的。在當今的中國社會,也有類似的現狀。

而在《十日談》中,教士、修士成爲最主要的被批判諷刺對象。在薄迦丘筆下,教士驕奢淫逸、無恥下流。如董?費利斯修士教俗家弟子普息奧一條修成正果的途徑,自己卻這位苦修者的妻子尋歡作樂(第三天故事之四);修道院院長使用各種手段將讓莊稼漢以爲自己進了地獄,然後與莊稼漢的妻子尋歡作樂(第三天故事之八);教士里納爾多和情婦風流痛快,兩人還齊心協力讓她的丈夫相信應該對這位教士心存感激(第七天故事之三);一個教士用一件斗篷做抵押,勾引別人年輕漂亮的妻子貝爾科羅裏。最後還拿回了斗篷,讓他白白佔了貝爾科羅裏的便宜(第八天故事之二)等等等等,無一不揭露了教會的黑暗,諷刺了當時所謂的“教士”。

《十日談》中的一些舊的倫理道德觀念,以至一部分糟粕,可以從這裏得到說明。當然,新觀念的表達,對新世界的嚮往,是這部傑作的主要一面。所以意大利近代著名文藝評論家桑克提斯(DeSanctis)纔會說:“但丁結束了一個時代,薄迦丘開創了另一時代。”

十日談讀後感 篇五

薄伽丘在許多故事裏把抨擊的鋒芒指向天主教會和宗教神學,毫不留情地揭開教會神聖的面紗,把僧侶們奢侈逸樂、敲詐聚斂、買賣聖職、鎮壓異端等種種黑暗勾當,統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值得注意的是,在《十日談》的頭兩個故事裏,薄伽丘就以犀利無比的筆鋒,辛辣地嘲諷了教會的腐敗墮落。一個作惡多端,喪盡天良的公證人,臨終懺悔時一通胡吹,死後竟被教會封爲聖徒。一個猶太教徒,在教廷駐地羅馬暗中察訪,耳聞目睹,瞭解到從教皇、主教直到教士,個個都是酒囊飯袋,寡廉鮮恥,貪戀女色,還買賣人口,羅馬已成爲“容納一切罪惡的大洪爐”,“基督教充滿罪惡、黑暗”。這兩則故事爲整個作品定下了基調。

薄伽丘也不止於對僧侶的個人品質進行抨擊。他的批判要深刻得多。他刨根究底,毫不留情,矛頭直指教廷和宗教教義。他在一些故事中展示出,僧侶們道貌岸然,滿口仁義道德,骨子裏卻男盜女娼,是十足的僞君子。其根源蓋出於教會的教規,出於教規的虛僞性和反人性。薄伽丘對教會的批判,表達了當時的城市平民階級對神權的不滿。

日談讀後感 篇六

這個書提醒了我複習了幾個概念,文藝復興、薄伽丘、《十日談》。這是薄伽丘最重要的作品,寫於文藝復興的前期,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爲意大利藝術散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並且開創了歐洲小說的藝術形式。

我看的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王永年譯的的版本,和網上流傳的版本不同,翻譯的不錯,譯者在前言裏對這書的背景有着系統詳細的介紹,值得稱道的還有插圖,據說插圖是複製的佛羅倫薩國立圖書館珍藏的1492年威尼斯版《十日談》的插圖。

我喜歡薄伽丘有趣的自序,他剛從失戀中挺過來,想答謝之前規勸過他的人而寫出這個書,說是給人消遣,或許能給一些人安慰呢。

摘錄部分如下:“在我煩惱的時候,朋友的循循善誘和諄諄開導大大減輕了我的痛苦,以致我堅信,是由於他們我才得以保全性命。萬能的天主根據千古不易的法則規定塵世萬物均有終期。儘管我的愛情熾熱無比,儘管任何彷徨、規勸、明顯的羞辱和不言而喻的危險都不能使它破滅或減弱,我祈求天主讓它隨着時間的推移自行泯滅。它終於結束,只留下愛的激情給予那個無緣在愛的茫茫大海中遠航的人的快意。我先前覺得滿目淒涼,現在擺脫了辛勞,心情特別舒暢。”

書裏讚美愛情、欣賞平民、商人、新興資產階級的機智,宣揚社會平等和男女平等的思想在當時是有進步意義的。但是,現在看來,我更多的感覺是書裏多是些俗故事,格調不高,終於看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