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李鎮西《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

讀後感1.63W

第一篇:李鎮西《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

李鎮西《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

李鎮西,在中國教育界算個實在人物。前些年的《愛心與教育》出版後,在社會上引起轟動,也給李鎮西贏得了“愛心教育”“專家”的美稱。一年前,我斷斷續續讀完《愛心與教育》,爲作者對教育最誠摯的熱情與對學生最深沉的愛心而感動,一年後讀《做最好的老師》(灕江出版社2014年5月),不由得對作者高超的教育技巧和教育事例後蘊涵的樸實民主思想所折服。

“今天的老師如何對待學生,明天的學生就會如何去對待他人。”教師,做的實在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重要事:教師素質直接決定了學生素質,決定了國民素質和祖國的發展前景。從此意義上講,“高素質的教師應該是專家、思想家和心理學家。”然實際上,因各種條件限制,真正能算得上是“專家、思想家和心理學家”的教師爲數甚少,大部分教師都是在教育戰線忙忙碌碌、周而復始地,或憑良心或出於混飯吃,或孜孜以求或一無所求地幹着至關重要的教育事業。那些在教育界混飯吃、糟蹋着教育事業的教師理應清除出教師隊伍,而那些哪怕對教育只有一絲責任感與一點滴熱誠或教育能力不足的教師,只要端正職業態度,其實是可以成爲最好的教師的。爲什麼?我不同陶行知、魏書生比,我也不同杜威、蘇霍姆林斯基比,我只同昨日之小我比!吾日三省吾身,今日備課比昨日認真否?今日上課比昨日精彩否?今日找學生談心比昨日誠懇否?今日處理教學突發事故比昨日機智否?今日幫助“後進生”比昨日真誠否?今日教育智慧、教育理念比昨日豐富否?今日之反思比昨日深刻否?今日接受領導意見與同事、家長批評比昨日虛心否?今日所思之事比昨日高尚否?……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明日之我必高於今日之我,堅持不懈,日積月累,展望十年或二十年後之我,或者仍然不是“專家、思想家和心理學家”,但我至少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相對於十年前或二十年前,我已經是最好的教師了!

真理之川從錯誤之渠中流過。“真正的教育者,不是沒有失誤,而是他總會從失誤中汲取新的前進力量。幾乎可以這麼絕對地說,任何一個教育者在其教育生涯中,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區別優秀的教育者和平庸的教育者,不在於教育者是否犯錯誤,而在於他如何對待已經犯了的錯誤……善於把教育失誤變成教育財富,這是任何一個教育者從普通教師走向教育專家乃至教育家的最關鍵的因素之一。”作爲教育者來說,要使自己成爲最好的教師,關鍵是要會反思,會從成功中總結經驗,從失敗中得出教訓。用敏感的心關注教育現象,用科學的理論和豐富的知識把握專業成長的契機,用探索和進取精神去追尋教育真理。蘇霍姆林斯基只不過是一間偏遠國小的校長,可他三十年如一日地做教育筆記,對四千多名學生進行過認真觀測和分析,最終成了偉大的教育家。“對於一線的老師來說,最好的課題就是帶着一顆思考的大腦從事每天平凡的工作,我們遭到的每一個難題就是最好的科研課題。”當我們憑藉自己的智慧,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並將這些解決難題的方法彙集成文字,形成自己的經驗並使這些經驗具有可推廣性的情況下,我們自己,已不再是普通的教師,我們或許已經成爲一個教育專家!

“爲什麼校園裏師生相逢,往往是學生先打招呼,而不是老師先招呼學生(而且有時學生招呼老師,老師還愛理不理的)?爲什麼上課前學生必恭必敬地向老師鞠躬:?老師好!?而老師往往只是敷衍地說聲?同學們好?,甚至只是?恩?一聲?爲什麼學生到醫院看老師不過是?應有的禮貌?,而如果老師到醫院看望病中的學生就成了難能可貴的?事蹟??爲什麼老師去家訪時,學生總會爲老師搬來椅子,而學生來到辦公室很少享受?請坐?的?待遇??爲什麼學生違反了校紀被處分是?理所當然?,而老師犯了錯誤接受班規懲罰就成了?品德高尚??”這些奇怪的現象,我們要麼是視而不見,要麼意識到了也未引起重視。民主不單是學校能培養的,民主意識也不能光靠學校來養成,但學校、教師和課堂對民主意識的養成與民主精神的錘鍊確實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在《做最好的老師》一書裏,李鎮西的教育方法裏體現出來的民主思想不乏真知灼見。從1987年起,李鎮西每接手一個新班,便會對班級進行“法治”管理。班級法規的制定者包括班主任和全體學生,人人都是立法者,人人都是守法者,人人都是“違法”後的懲罰接受者。在他的班級法規中,有一項專門針對班主任的處罰,班主任如出現下列情況中任何一種,均罰款兩元或罰掃教室:1、對學生髮火超過一次;2、上課拖堂兩分鐘以上;3、錯批評同學一次;4、用不文明語言侮辱同學的人格;5、未經同學允許佔用自習課;6、執行班規不嚴。你能否想像,一個大男人,一個平時威嚴無比的教師拿着掃把,躬着背打掃教室每一個角落,同時接受着班上幾十雙眼睛的注視?其實,教師的尊嚴不是自封的,教師地位的尊崇是學生給的,是家長給的,是社會給的,“有些教師總喜歡在學生面前表現出?高深莫測?、?凜然不可侵犯?的?派頭?,從中體驗着自己的?尊嚴?。其實,這不是尊嚴,只是威嚴。真正的尊嚴是敬重而非敬畏。”一名教師,如果他的社會地位要靠專制與壓制來贏得,儘管他有“威名”無限,

應試教育碩果累累,那也是虛名,是高徒出名師,而非他尊重教育客觀規律、尊重學生多樣性,真正爲學生全面發展而努力的結果。教師與學生,只是先生先知、後生後知,教師向學生傳業、解惑的關係,而在道德認識與道德發展水平上,教師未必高於學生。陶行知幾十年前就說過,“人只曉得先生感化學生鍛鍊學生,而不知學生彼此感化鍛鍊和感化鍛鍊先生力量之大”。如今教師自擬爲“道德標兵”,以“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自居,未免高估了教師的力量。因此對於師生關係,教師要有着清醒認識,學生要尊重老師,老師也要從實際上而非形式上尊重學生,以學生爲師,接受學生的監督,接受學生的批評,採納學生良好的建議,吸取羣衆的智慧,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與教育能力,這樣便能在做最好的老師的康莊大道上向前邁一大步。

當然,該書也有其不足之處。儘管封面上標明爲“著名教育家李鎮西25年教育教學精華”,有文集彙編的味道,但洋洋灑灑幾十萬字的好書,卻將《愛心與教育》裏關於優生與“後進學生”的培養與轉化將近100頁的文字完整搬到《做最好的老師》一書裏。是李鎮西的教育生涯裏只有這麼幾個程樺、楊嵩、黃金濤、王銅、萬同,還是他就只有這麼幾個教育事例?要不就是出版社給他壓數字,逼得他不得不拿自己的寶貝反覆晾曬?普通作者投稿有“一稿多投”之過,不知道著名教育家有沒有“重複出版”之錯?再怎麼說,“拼湊”一本厚書、給讀者增加點感觀壓迫、撈多幾分出版費總不太厚道吧!?

厚,成了一本好書的最大瑕疵!!!

讀李鎮西《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李紅霞)

讀了李鎮西老師《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我感受頗多也受益匪淺。在讀此書以前,我一直認爲:做好一名老師,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滿腔熱情就足夠。現在我才深刻的明白,要承擔起教師的職責,不僅需要我不斷的自我學習增加文化素養,更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愛心去灌溉。只有充滿對職業和對學生的愛,才能令我肩負起一名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

在很多人的眼裏,教師是一份輕鬆的職業,可是我卻不這麼認爲。教師肩負着神聖的使命,不容許有半點的閃失。如果說醫生是在拯救人的生命,那麼教師就是在鑄就人的靈魂。一個人的靈魂可以很強大也可以很脆弱,而這一切的改變可能就在教師的一個眼神裏,教師的一句真誠的鼓勵就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可教師這股神奇的力量就像是一把雙刃劍,怎樣肩負起這項神聖的職責是每一位老師都必須學習與反思的問題。

記得我曾經因爲個人情緒化,拿木棒朝一個學生臉上扇去,孩子的臉瞬時起了一大塊紅印並鼓了起來,這個孩子現在已結婚了,見到我也是極爲尊重。但直到今天我還對自己的行爲而悔恨。直到我開始閱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我從書中感受到:在實踐中成長的老師將要經歷那樣多的磨礪,學生對教師的愛戴是多少點滴的累積,教師對學生的付出又是多少歲月裏的嘔心瀝血。我開始思索:假如沒有愛與責任,僅憑滿腔的熱情,我最終將收穫什麼?

師愛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它的那種平易近人並不是我之前所認識到的與學生打成一片,離開了嚴格要求,這樣的愛很容易演變成遷就與放縱,而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責任。我這才領悟到: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是愛,是關心學生、理解學生的愛。關心他們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憂傷、欣喜、激動、沉思,呵護他們單純卻機靈的心,用真心去鼓勵每一位孩子的進步,哪怕只是一點點前進。只有這樣的愛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肩負起一位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有一句話說得好,選擇一行,愛一行,我也是這樣,我不知道選擇教師這個職業對不對,但是當我面對那幫學生時,我覺得我應該做最好的老師,至少對得起這幫孩子!不知道我將來會不會成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至少我現在一直在努力,盡我心去做我做爲一名教師應盡的一切義務和責任。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

仔細閱讀品位李鎮西老師的力作:《愛心與教育》,在讀到其中反映李鎮西老師心聲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文時,時時被李鎮西老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現摘錄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謂“最好的老師”,不是與我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

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就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

我是爲誰而工作?爲同事的好評嗎?爲校長的表揚嗎?爲獎金嗎?爲職稱嗎?這些對我來說當然也重要(可見我也並未“脫俗”),但如果這些與學生的評價產生了衝突,我心靈的天平指針首先傾向於學生一邊!在我看來,一個教師是否“最好”,第一應該看學生的評價,教師因學生而存在,我當然也是因我的學生而存在。

培養學生開放的思想——一種海納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種高屋建瓴的文化視野,一種不畏權勢的民主意識,一種獨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們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

李老師的話說得多富有智慧和哲理啊,道出了他的心聲,也說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後工作的航標燈,指明瞭我工作的目標和方向。

讀了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後,被他的深邃,他的激情所打動。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他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而這種愛源於他的心,正是這種愛成就了他的輝煌。任何成功的背後都需要艱辛的付出。從他的人生經歷中我發現他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優良品質。堅韌、好學、勤奮??形成他獨特的人格魅力。

作爲教師,我們都想過該怎樣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自己??但我們也許從未曾真正去想過,學生到底爲什麼來上學?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是一種多麼廣闊的胸懷,多麼博大的愛啊!

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他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實許多老師都曾做過。爲什麼李老師能成爲名師?一個真正的名師。而我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這當然有本身素質的差異,但更重要的是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更多的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後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爲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

從李鎮西的手記裏,我們的啓示是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要在學校裏讀書,通過讀書獲得一定的紮實的知識,更需要終身有讀書的興趣,求知的慾望,並且有能力自己學習,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有能力吸取這些知識。這樣的人才還要能夠正確地處理社會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經歷順利和艱難、成功和挫折的考驗。他們需要有知識,更需要有理想,有堅強的意志,有優良的品質。這一切都是需要在學校中奠定基礎的。李鎮西老師認爲,這正是自己的職責。

其次,使我強烈感受的是李鎮西同志對學生的一腔愛心。這是所有成功教師的共同經驗。愛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愛心。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才能爲他們的每一點微小進步而衷心喜悅,才能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並且爲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自己的心血。愛孩子,才能在十幾年的時間裏堅持不懈地寫下那麼多手記、札記,爲進一步探索教育的規律積累那麼多原始的寶貴的資料。其實,要做孩子們認可的“王”,真是談何容易!讀李鎮西老師的文章,爲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我會不斷地提醒自己,用愛心溫暖童心,做個富有愛心和童心的人,愛學生,愛生活,愛世界。

第二篇:李鎮西《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

不久前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爲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着書,讓人不禁爲之激動、讚歎、折服!

什麼樣的老師纔是最好的老師呢?用李老師的話說,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說: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看到這裏,我想到了自己,說實話,我對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總覺得自己不管怎樣努力都是無濟於事的,李老師的話使我受到了啓發,也增強了信心,只要我爭取每天多讀些書,每天都有點進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進步,我想我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正如同我們希望自己的學生每天進步一點是一樣的道理。只要自己肯付出,認真地去想,努力地去做,使自己每天都有新的發現,每天都有新的領悟,每天都有新的收穫,那每天就都會有新的快樂。

上學期,我接下二年二班班主任的工作。那是我第一次當班主任,立志做一名受學生喜歡和家長愛戴的好老師。而學生也確實沒有辜負我對他們的那份熱情,課堂學習和交流非常積極,但我得管理工作並不盡如人意。轉眼間一個學期過去了,我在看了李老師這本《做最好的老師》後,對這方面找到了一些靈感。李老師提供的班級管理方法很多,現在我管理班級不再手忙腳亂,工作也不感覺那麼累了。

李老師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我一直都在一線,一直都在講臺,一直都和學生零距離!我時時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師,我的生活在講臺,我的生命在學生。是的,只有和學生們零距離接觸,才能感受到學生們的可愛之處,才能更多地用文字記錄下和學生們的點點滴滴,才能體現老師的真正價值!對於老師,教學經驗來自於與學生們零距離的交流與接觸,而不是一堆一堆的大道理,一套一套的理論。試着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你會覺得教學原來是如此精彩!

總之,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我會多試着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最後,我還是要把李老師的一段話獻給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迴腸。

第三篇:蔡煥章----李鎮西《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

長安二小 蔡煥章

這些年教育界流行這麼一個說法:“北有魏書生,南有李鎮西”。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感觸很深。這本書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自己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着書,讓人不禁爲之激動、讚歎、折服!

《做最好的老師》那一句句耐人尋味的話語正是李鎮西老師幾十年教書育人的切身體會。在書中盡情展示了李老師的教育教學思想、藝術和具體的操作方法。把理性的思考傾注於可讀性極強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個個跌宕起伏、曲折動人的故事裏,融入了李老師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讀着李老師的文字,感悟着他的心靈,反思着自己的教學行爲,讓我的心靈又一次得到洗滌。其中他的班級工作、育人之道,更是深深地吸引着我,感染着我、啓發着我?? 我常常在思考一個這樣的問題“當一個好老師起碼得具備怎樣的條件?”拜讀了李鎮西的書之後,我知道了“做一個可愛的老師是成爲一個好老師的起碼條件。”

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只有童心能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喚醒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愛自己的學生,每一位學生,每一位學生,傾聽他們的心聲,這決不是紙上談兵。而是需要我們在實實在在的每一天的平平常常的教學中付諸實施,需要我們有追求“真”的勇氣與恆心。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你們的教鞭下有瓦特,你們的冷眼裏有牛頓,你們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可見,我們的教師應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當他們與我們不合拍時,你更需要冷靜地觀察、傾聽、思考??鼓勵他們展示自我,勇於質疑,勇於創新。這樣,我們的教學生活纔是鮮活的,纔是豐富

的。毛志成先生曾經把教師分爲五層,第一層次是大教師,第二層次是好教師,第三層次是教書匠,第四層次是以教謀生者,第五層次是教人誤人者。

也許我們不會成爲“大教師”,“善於思考的專家”,但我們可以努力成爲一名好教師,一個有思想的優秀教師。要成爲一名好教師,首先得是一名愛讀書的老師。愛讀書是時代對我們的要求,我們這份職業對我們的要求。

說句心裏話,作爲一名教師,無論我們教哪個年級,哪個學科,面對的是幾十個上百個學生,我們試想一下,當我們走進課堂,能帶給學生什麼呢?作爲教師,應該非常關注社會,非常關注人類命運,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而不僅僅關注名次與分數??我們日復一日的教學,所影響的是幾十個上百個學生的現在與未來,幾十個上百個家庭的未來幸福,乃至一代人的整體素質與水平。

想到此處,我們的內心有着惶恐,僅憑自己微薄的學識,不能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甚至唯恐自己的一言或一行不甚貽誤了孩子。

我覺得不說是爲國爲民,就是從對自己的學生負責的角度來說,也沒有理由懈怠。我們是教師,我們影響的是一代代孩子,一批批走向社會的人,是我們寄予無限希望的未來。我們沒有理由放鬆自己,沒有理由放低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只要我們老師都在學習,在行動,在努力,在盡心,那麼我們這些爲人師者的遺憾會越來越少,不求什麼大成績,大成果,只求一個心安,一個無愧於心啊

以人爲本,以生爲本,首先要真正瞭解學生,問一問自己,初接一個新班級時,如何瞭解每一位學生如何真正走近,走進學生的心靈如何讓師生的感情在最短的時間內融洽而自然?對於個性水平千差萬別的學生,你怎樣給予有效地引導與幫助?如何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來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學得紮實、學得快樂???太多太多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探究與嘗試。如果這一切都憑我們自個兒摸索與實踐,我想不僅費時多而且成效不明顯。

在《做最好的老師》中的“育人之道”,心中有無限的感慨。書中的字裏行間,無不寫着一個大大的“愛”字,而

教育是愛的事業。李老師深深打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沒有愛,便沒有

教育。他始終如一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李鎮西老師可以和孩子一起過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師愛”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間。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過去的教育方法。當學生犯錯時,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瞭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愛,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愛,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不是用一顆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顆顆童心,而是“需要一顆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只有這樣的愛,纔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的教育,纔是真正的教育。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師!”這是李鎮西老師對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25年的從教生涯中這麼做的。“誰都渴望成爲英雄豪傑、偉人巨匠,但受自身條件、社會環境等制約,真正成爲藝術家、文學家、企業家的,只是少數。那什麼樣的老師纔是最好的老師呢?用李老師的話說,“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說:“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看到這裏,我想到了自己,也增強了信心,只要我爭取每天多讀些書,每天都有點進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進步,我想我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

掩卷思索,獲益匪淺。我相信沒有最好,但是我相信可以越來越好,做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師,讓自己在教育的舞臺上,演好自己的小角色,讓臺下的觀衆爲自己的表現發自內心的喝彩。許多年後,我們不會都成爲名家,但是許多年後,我們一定會桃李滿天下。

第四篇:讀書心得:有愛才有責任——李鎮西《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

有愛才有責任——李鎮西《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

在很多人的眼裏,教師是一份輕鬆的職業,可是我卻不這麼認爲。教師肩負着神聖的使命,不容許有半點的閃失。如果說醫生是在拯救人的生命,那麼教師就是在鑄就人的靈魂。一個人的靈魂可以很強大也可以很脆弱,而這一切的改變可能就在教師的一個眼神裏,教師的一句真誠的鼓勵就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可教師這股神奇的力量就像是一把雙刃劍,怎樣肩負起這項神聖的職責是每一位老師都必須學習與反思的問題。

記得我上國小的時候,曾經因爲一位老師的個人情緒,我捱了她一耳光,這讓我的自尊心受到嚴重的挫折,以至於到今天我還對她的行爲存有忌恨。高中的時候,也曾見到幾位老師經常亂髮脾氣、打人或者挖苦學生,我們在宿舍常會把自己遇到過的一些沒有責任心的老師擺出來用言語批鬥。到了上大學,自己開始接受師範教育,有關教師的素養就開始成條成文的在我的眼前出現,這讓我對曾經接觸到的那些老師開始有了更明確的認識。“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加上做學生的經歷,我以爲自己一定能在此基礎上成爲一名深受學生喜愛的教師,直到我開始閱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我爲自己原先的狂妄與無知汗顏。我從書中感受到:在實踐中成長的老師將要經歷那樣多的磨礪,學生對教師的愛戴是多少點滴的累積,教師對學生的付出又是多少歲月裏的嘔心瀝血。我開始思索:假如沒有愛與責任,僅憑滿腔的熱情,我最終將收穫什麼?

翻開書的第一章,我就被這樣一段話吸引:“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我反覆默讀着這段話,字裏行間都流露着對孩子的關懷。我突然想到了蘇霍姆林斯基說的:學習——這並不是把知識從教師的頭腦轉移到學生的頭腦裏,而首先是教師跟兒童之間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關係。“活生生的”這讓我聯想到了愛!愛是鮮活的、富有生氣的,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愛心是好教師的基本條件,有愛才會有責任,有愛才有教育。

師愛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它的那種平易近人並不是我之前所認識到的與學生打成一片,離開了嚴格要求,這樣的愛很容易演變成遷就與放縱,而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責任。我這才領悟到: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是愛,是關心學生、理解學生的愛。關心他們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憂傷、欣喜、激動、沉思,呵護他們單純卻機靈的心,用真心去鼓勵每一位孩子的進步,哪怕只是一點點前進。只有這樣的愛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肩負起一位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頗多也受益匪淺。在讀此書以前,我一直認爲:做好一名老師,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滿腔熱情就足夠。現在我才深刻的明白,要承擔起教師的職責,不僅需要我不斷的自我學習增加文化素養,更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愛心去灌溉。只有充滿對職業和對學生的

愛,才能令我肩負起一名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最後,我想引用附錄中的一段話:教育是美麗的——美在理解、美在機智、美在創新!

第五篇: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

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

前段時間,我有幸品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覺得心中涌動着一種不可名狀的情愫,越讀我的心越是無法平靜:上班這麼多年,也沒當過班主任,現在才爲自己有不願當班主任的這種想法感到無比慚愧!當然,這本書給我的心靈帶來的最大震撼就是本書的核心……師愛。作者以他的關愛、民主和尊重,讓他的學生都感覺到度過了最幸福的一段學習時光,正是他,從一個更高的層次詮釋了“師愛”的含義。

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本書我捫心自問:我深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正是李老師讓我對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

記得斯霞老師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大作家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纔可以教育孩子。”所以說教育是愛的事業。這不僅是博大深沉的愛,而且一種充滿智慧的愛。踏上講臺13年,和孩子們相處的日子裏,我的感覺就像一直徜徉在愛的海洋,常常陶醉得不知身在何處。特別是今年暑假,縣直中國小舉行年輕教師招考活動,我有幸考到實驗國小,執教六年級語文。我深深地知道:來到一個嶄新的教育陣地,肩負重任,直面壓力,過去的榮譽只是鼓勵和鞭策,前面的道路還很漫長。在我的面前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先進事蹟後,更堅定了我對師愛的信念。我認爲:讓語文教學成爲愛的教育,這是我最快贏得學生的制勝法寶,也是我體驗到教學快樂的最佳捷徑。

一、關愛學生,需要調動學習的興趣。現在的學生要求高,難伺候。如果哪個老師還那麼古板的“填鴨式”教學,學生早就不買帳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學習李老師的優秀做法,積極開發學生潛力,週一到週五開設“課前五分鐘”,內容有古詩背誦、名人名言、成語介紹和才藝展示等;除了平日的作文訓練,我讓學生寫循環日記,已經寫了三大本了;爲了增加學生閱讀量,我抽出兩節課,一節讀課外書,一節彙報讀書心得;最近進入複習階段,我嘗試讓學生講題、講自讀文章,有時還男女生對抗賽,輸的一方選代表出節目,複習雖累六三班卻其樂融融!

二、關愛學生,需要放下老師的架子。李鎮西說過:“愛是教育的基礎,要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李老師在處理學生犯錯誤時,常常以“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換位思考。以“愛自己孩子”的最高境界,走進學生的心田,不以老師的姿態高高在上,漸漸就會成爲學生生活中的朋友。(班主任

)我知道:“親其師而信其道”,做一個合格的老師,應該瞭解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他們內心真正的想法:當他們遇到困難時,會主動去幫助他們;當他們有了煩惱時,能用心靈去傾聽。於是我經常和學生談心,有時給他們寫信,還和他們打乒乓球,和小網迷在網上聊天探討問題……慢慢的,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愛又是相互作用的,老師愛學生,學生纔會愛老師,對老師傾訴煩惱。

三、關愛學生,需要批評的藝術。批評也是一種關心、愛護學生的教育手段。作爲老師,經常要面對做錯事的學生,劈頭蓋臉地對學生進行指責,這樣,未必能收到應有的效果。李老師說得多好啊,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是感情的堆砌,而是要有科學的教育思路和教育方法。因爲我們面對的是性格各異的人,我們就不能以一種固定不變的方式去教育學生。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給予慰藉或激勵,不做傷害學生自尊心的事。聰明但調皮的李世鑫上課說話了,我及時拋給他一個問題讓他回答,他馬上能心領神會我的批評;內向又貪玩的呂強沒完成作業,我給他寫一封小信,看到我的良苦用心他會及時補上作業還給我回信;基礎特別差的李新濤呢,我經常在一切能表揚和鼓勵的時候提到他,慢慢也等到他的進步了……

四、關愛學生,需要公平的對待學生。一個班級總會有優等生,當然也會有後進生。對於優等生我們往往都是寵愛有佳,而對後進生卻缺少關注。其實,後進生纔是班級的弱勢羣體,他們得不到肯定就不能很好的樹立自信,時間長了思想上容易偏激、產生自卑的心理、更容易心理扭曲,這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所以,我們應該給予後進生更真誠的愛,幫他們找到自己的閃光點,不以分數論英雄,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學校獲得重視、獲得幸福感。後進生的轉化纔是班級管理的重點,也是值得我們所有老師去深入探索和研究的課題。

另外,這本書中最使我感動和反思的是第六輯:《在寫作中成長》。李老師教給我們養成寫隨筆的習慣。想想自己教學多年,除了有幾張級別不等的榮譽證書和十幾篇或發表或沒有發表的教學論文、教學案例外,還爲自己留下了什麼?課堂上真正閃爍着靈感火花的精彩片斷寫下來了嗎?和學生間發生的曾經感動着自己、感動學生的事情記下來了嗎?其實每個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的教師都有很多值得記憶,值得研究的東西。他的價值勝過任何榮譽稱號,勝過任何的讚譽。他是一種可以使人豐富和充實的東西,是一個做教師的一生的財富。

現在當我敲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才感到一種無與倫比的愉悅,感到一種久違了的充實。我現在才頓悟可能就只有文字纔可以幫助自己記錄下和學生曾經走過的日子,曾經的感動,曾經的精彩和心靈的觸動。在靜靜的夜晚,聽着敲擊鍵盤的聲音,一顆激動的心在跳躍,思想的火花在不斷閃現,這真是種享受。

“愛”是人類的永恆話題,而在教育中,愛更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我要用一顆善良的愛心,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孩子,讓家長放心,讓孩子快樂,用愛伴着孩子們的成長。雖然現在我不是班主任,但我已經有了擔當班主任的信心,有了李老師的人生引導,我前進路上如同有一盞明燈照耀。

做最好的班主任,我時刻準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