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2.87W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感多篇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感 篇一

看這本書之前我特別好奇:在將近一個世紀之前,一位關心後生的前輩會對青年朋友們說一些什麼呢?看過後,如果把十二封信的忠告總結一下,那就是:青年人要能沉下心,做學問做事業都要從根本上下功夫,要從自己本心出發,戒驕戒躁、不貪容易,不隨波逐流亦不急功近利。這樣的人生態度何止當時的青年人要具備呢?不論是當時,還是現在,也不論是否是青年,凡是認真對待生活的人,都理應如此。

《作者自傳》中曾言:“這本書反映當時一般青年知識分子的心理現狀,所以我和廣大的青年建立了友好的關係。”我在讀書後最有感觸的莫過於朱光潛先生所言的談動、談靜、談擺脫、談人生與我。恰好反映了我們在成長曆程中所面對的讀書學習、道德、個性、人生等多方面的問題。雖然不盡相同,卻大致如此。先生娓娓道來,讀來讓人如沐春風。彷彿遙遠的一位長者在用謙遜又誠懇的語言關切着,既想指出一條明路,又不忍重言,只將自己的肺腑之言盡數道盡,期望小輩們能有所收穫。

十二封信中,我最喜歡的是談動和談靜。古詩中曾寫到:“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閒愁閒愁,多半是因爲太閒了!當代青年人若談起閒愁,必定會被說過於矯情,當你讀了孟石先生的這篇談動,便會釋然。他承認了“朋友,閒愁最苦!”並提出瞭解決方法:“愁生於鬱,解愁的方法在於泄;鬱由於靜止,求泄的方法在於動”。無論你是怎樣的心情,世界還是按照既定的軌跡在運轉。若想排解心中的閒愁,就要以動制靜,享受生活中質樸的樂趣,去跑跑跳跳、談談笑笑一番,煩惱自然就煙消雲散了!

如果說談“動”是跑跑跳跳,那麼談“靜”則是感受、是領略趣味。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我們生活節奏隨之加快,心性難免浮躁起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信中的一首詩“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讀到這裏才體會到詩中蘊含的悠然無慮的靜趣。小時候還覺得詩人是在湊字數,現在僅僅是讀一讀都覺得心靜下來了。在浮世中保持一顆鎮靜的心是難能可貴的,願我們即便溺於周而復始的生活中,也不要忘記巍峨江山的壯觀和尋常巷陌的'溫暖。

每當在一封信的最後看到署名“你的朋友孟石”時,內心便充盈着感動。看完書後甚至心中一絲惋惜,爲什麼只有十二封信呢,我想,哪怕是二十封三十封我也一定會一封一封的細細讀完,或許是爲了在這喧囂的世界裏,做一個精神明亮的人吧。

孟石先生的十二封信,穿越時空而來,猶如摯友,言真詞切,能感到先生真誠地期盼年輕的朋友們能有美好的生活。大道至簡,這些樸素的道理在如今時代依然適用,任時光流轉,難的始終是踐行。生活忙碌,偶爾忘記,好在有這樣的好書幫助我們回憶。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感 篇二

近日,我讀了朱光潛先生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這本書書是作者以朋友的身份寫給全國青年的十二封信,書中生活氣息濃厚,親切自然。雖是若干年前所寫的信,但對於今天的年輕人仍然適用。讀完此書,我感受到了朱光潛先生對青年一代的諄諄教誨以及殷切的期望,讓我認識到了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我們都應該樹立正確的奮鬥目標,更是啓發我在工作崗位上要用奉獻和服務來磨鍊自己,不斷充實和提升自己。

奉獻是一種境界,是把本職工作當成一項事業來熱愛和完成的'過程。在看了《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後,我更加堅定了自己要在工作中勤懇付出、全心全意服務司乘的信念。“有一份熱放一份光”這雖然是一句口號,但這也是我對於自身的要求,作爲青銀高速的一份子,雖然大家的崗位不盡相同,有與朝暉星辰爲伴的收費員,有不怕酷暑不畏嚴寒的養護工,但是我們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默默付出、不求回報,這是我們應盡的職責,更是我們應該完成的任務。海塞說過,“我們應該在不同的崗位上,隨時奉獻自己”,本書中,朱光潛先生也多次提出青年應該爲社會奉獻、爲人民服務。對我們而言,爲過往司乘提供最優質舒心的服務,提供快捷暢通的道路,就是我們的根本宗旨,所以,奉獻精神是我們每一位青銀人都應該具備的良好品格和職業操守。

服務是青銀的名片,作爲青銀人,我們應該讓這張名片熠熠生輝,讓“滿意在青銀”通過我們的優質服務傳遞給每一位司乘。收費站作爲一個服務窗口,收費人員的服務態度顯得尤爲重要,親切自然的微笑,熱情甜美的言語問候,嫺熟規範的肢體語言,是我們在工作中應該展現出來的美好行爲。我們要用熱情和耐心去服務和幫助司乘人員,用真誠的態度帶給司乘人員溫暖,樹立良好的窗口形象,爲實現“滿意青銀”的奮鬥目標,做出自己的努力。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這本書對我影響很大,它讓我認識到我們當代青年人的責任和擔當,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理想和目標去奮鬥,用奉獻和服務來提升自己,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感 篇三

這本書裏的很多的話讀來淺顯易懂,卻是我們往日思考的但無法表達出來的。我們只有結合自己的經歷,才能體會出話中含意。在本書中,可以從中發現某一個觸動你內心的句子,雖然裏面有些章節可能感覺不太適合現在的步調,但是事物都是相通的,都會或多或少能從中得到你所想要的東西,得到你所希望領悟的精華。

看起來這十二封信的。主題毫無關聯,實則環環相扣,層層推進,下面就我對本書的某些章節談談我的感想。

你能否在課外讀書,不是你有沒有時間的問題,是你有沒有決心的問題。

世間有許多人比你忙的多,許多人的學問都是在忙中做成的。

人類學問逐天進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後,這固不消說。尤其要緊的是養成讀書的習慣,是在學問中尋出一種興趣。你如果沒有一種正常的嗜好,沒有一種在閒暇時可以寄託你心靈的東西,將來離開學校去做事,說不定要被惡習慣引誘。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感 篇四

在序中,朱光潛明確地指出,青年爲國家社會的生力軍,如果不從根本上培養能力,凡是近視,貪膚淺的近利,一位襲蹈時下陋習,結果縱不至於“一蟹不如一蟹”,亦只是一蟹仍如一蟹而已,國家社會還有什麼希望可說?

朱光潛的言辭犀利,但卻說明了青年人對於國家和社會的重要性。青年是國家發展的基礎。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但爲什麼朱光潛會提出“一蟹不如一蟹”和“一蟹仍如一蟹”的說法呢?難道不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嗎?

在如此快節奏的社會中,青年人需牢記自己的使命,勤學苦練,用長遠的目光看未來,不能夠只顧眼前的小利益,不能像愚公移山裏的智叟一樣沒有長遠眼光。如果連青年人也沒有這樣的思想覺悟,那不正印證了朱光潛的話了嗎?

朱光潛對朋友寫下的十二封信中,都能看出作者是一個終身願與青年爲友的人。在第五封信“談十字街頭”中,作者提出“習俗是守舊的,而社會則需實施翻新,才能增長滋大,所以習俗有時時打破的必要。"青年人需要創新來推進時代的發展,若墨守成規,那便止步不前。社會的發展需要驅動力,就如門鎖在生鏽時也需加一些潤滑油。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在科學上,每一條道路都應該走一走。發現一條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對於科學的`一大貢獻。”我認爲我們應該在原有的基礎上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一切靜態的事物,那麼一切都將是可變的,可以富有創造的。如果永遠不願意跨出那第一步,那麼一切都是紙上談兵。

在第七封“談升學與選課”的信中,“至少在大學頭一二年中,你須得盡力多選功課,所謂多選功課,自然也有一個限制,貪多而不務得,也是一種毛病。我是說,在您的精力時間可能範圍以內,你須極力求多方面的發展。” 選課這一個話題與我們息息相關。我認爲大學生在選課時應該選自己感興趣的功課,這樣才能發揮自己的所長。每次在選課前,我都會十分謹慎和糾結。我考慮的是機會成本如何最大化。課程種類繁多,深思慎取才是上策。但具體的方法還得根據不同的人,我不敢胡亂指點。

在第十二封“談人生與我”的信中引用了《無言之美》:我們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爲它是最不完美的。這話表面看來,不通已極。但是實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類所過的生活--比好一點,是神仙的生活,比壞一點,就是豬的生活--便呆板單調已極,因爲倘若件件事都盡美盡善了,自然沒有希望發生,更沒有努力奮鬥的必要。人生最可樂的就是活動所生的感覺,就是奮鬥成功而得的快慰。世界既完美,我們如何能嘗創造成功的快慰?這個世界之所以美滿,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機會,有想象的田地。換句話說,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我認爲拼搏努力的人生才能給我們帶來無盡的歡樂,呆板無趣的生活與機器人的麻木的工作又有什麼區別呢?反反覆覆的,同樣的工作只會讓我們覺得枯燥乏味,也會拉低工作效率。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同,每個人在岔路口的選擇也是不同的,雖沒有作者想的那麼深遠,卻只知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去走,它只是屬於你自己的。爲了不留遺憾,我願用自己的努力奮鬥換取那快慰。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感 篇五

十二封信,每封信里人生導師朱光潛先生就年輕人所面對的某一問題,給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議。就讀書,先生認爲“讀書不在於有沒有時間,而在於有沒有決心”,在書的選擇和讀書的方法上也要有所注意。就戀愛,先生認爲“戀愛是人格的交感共鳴,所以戀愛真純的程度以人格高下爲準。一般人誤解戀愛,動於一時飄忽的性慾衝動而發生婚姻關係,境過則情遷,色衰則愛弛,這雖是冒名戀愛,實則只是縱慾。我爲真正戀愛辯護,我卻不願爲縱慾辯護;我願青年應該懂得戀愛神聖,我卻不願青年在血氣未定的時候,去盲目地假戀愛之名尋求泄慾。”

雖然這些信是將近一百年前所寫,但其中的哲理和技巧放在今天來看也毫不過時。“太貪容易,太浮淺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先生關於百年前的年輕人存在的毛病的概括,放在今天也依舊一針見血。或許年輕人所面臨的困惑和迷茫,年輕人有的毛病,從古至今都相差無幾。

讀完這十二封信後收穫和感觸頗多,雖然這些道理並不新奇,甚至有些像心靈雞湯,但由先生之口說出來卻極具信服力和感染力。有句話叫“懂所有的道理,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但我相信這些道理一定會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影響自己,鞭策自己朝着更好的方向走去。也遺憾沒有在更年輕的時候讀到這些信。

“我不在生活以外別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別求生活目的。世間少我一個,多我一個,或者我時而幸運,時而受災禍侵逼,我以爲這都無傷天地之和。你如果問我,人們應該如何生活纔好呢?我說,就順着自然所給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蟲魚一樣。你如果問我,人們生活在這幻變無常的世相中究竟爲着什麼?我說,生活就是爲着生活,別無其他目的。你如果向我埋怨天公說,人生是多麼苦惱呵!我說,人們並非生在這個世界來享幸福的,所以那並不算奇怪。”爲朱光潛先生的`豁達灑脫人生態度所感服。

也爲自己在某些生活態度上與先生達成一致的看法而感到喜悅。如我也認可在人生中生活始終排在第一位,而生活又在於體驗和感受。如先生所說“人生第一樁事是生活。我所謂‘生活’是‘享受’,是‘領略’,是‘培養生機’。”“人生樂趣一半得之於活動,也還有一半得之於感受。所謂“感受”是被動的,是容許自然界事物感動我的感官和心靈。這兩個字涵義極廣。眼見顏色,耳聞聲音,是感受;見顏色而知其美,聞聲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當然,對於生活中美的感受、樂趣的發現我遠不及先生。

“每讀到一種好作品,看見自己所久想說出而說不出的話,被他人輕輕易易地說出來了,一方面固然以作者‘先獲我心’爲快,而另一方面也不免心懷慚怍。”讀這十二封信,常有先生所說的這種感覺。爲彌補這種慚怍,就要向先生學習,更加用心去感受生活。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感 篇六

上週我主要在讀兩本書,一本是林語堂《人生不過如此》,由孫璐老師推薦並借新書於我,至今仍未讀完;另一本是朱光潛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這是三年前買的書,之前只是瀏覽了幾篇感興趣的文章,後來不知什麼原因就將它擱置高臺一直沒有看了。直到近日與好友聊天提及朱光潛先生“讀書是自己的事,與他人無關”的觀點,又在另一位好友日誌裏看到先生“此身、此時、此地”的座右銘時,我才從書櫃裏翻出此書重新拜讀。我向來不太習慣於計劃性地閱讀,讀什麼書看心情,更看緣分。

朱光潛先生是我國著名的美學家,研究中國美學史的學者大都是“從朱光潛談起”的。本書是作者在1920年代旅歐求學期間給國內一家雜誌社所寄的十二封信,受衆爲普通中學生及相等文化程度的青年,內容涉及讀書、寫作、求學、戀愛、人生等等青年人普遍關注的問題,語言親切且通俗耐讀,飽含哲理又深入淺出。全書字數不多,我看得很快,但看完過後腦海空空如也,又回過頭反覆閱讀了多次,纔有了一點自己的想法,這是將書本知識自我消化的一種不錯的方法。

作者認爲現代青年“太貪容易,太浮淺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做事缺乏前人的“苦心與熱情”,不能從根本上下功夫。從客觀上言之,科技越進步,人類征服環境的能力就越大,遇到的困難就日益減少,人類就越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一件事情就不免輕浮粗率,所以艱苦卓絕的成就也就日益稀罕了。在以“效率”衡量人生價值的社會不允許人們放慢腳步潛心鑽研,人們逐漸把自己看作社會的機械,一味地迎合社會需要而不顧自己的興趣,面對各種誘惑“擺脫不開”,最終心生煩惱,人生悲劇由此開始。

反觀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看一本書,匆匆瀏覽後就想從中獲取真經指導人生;上一節課,對教材內容尚一知半解就敢在學生面前大放厥詞;帶一個班,順利調解了幾次同學間的小矛盾就認爲自己掌握了班級管理的規律。我哪裏知道,看書、上課、帶班背後的學問大着哩,豈是我這等鄉野匹夫、愚笨之徒花點兒時間就能悟出來的。太着急就會放棄埋頭苦幹,習慣投機取巧,淺嘗輒止,嚴重時還會自我膨脹,栽大跟頭。這樣的日子每天都很忙碌,可我並不充實,因爲充實是一種精神感受,不在於你一天做了多少事情。在忙碌的過程中我僅僅是在完成任務,沒有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與價值,沒有自己的生活是單調乏味的。

所以我建議身邊的同學們:學習要腳踏實地,耐心鑽研,勿淺嘗輒止,不求甚解。只有眼光深沉,從根本上下功夫,坐得住冷板凳,纔會有所成就。生活要順乎內心,尋找樂趣,勿急功近利,隨波逐流。只有顧得上自己,有一些正常的嗜好,閒暇時寄託心神,纔會獲得幸福。學習是一種生活方式,不要把它看得太功利了,即便沒有同學的羨慕,師長的'表揚,沒有獎學金、重點高中、各種榮譽的誘惑,你依然應該堅守,主動地爲自己的生活着色。無論每天有多麼繁忙,你總要抽點時間逍遙自在不受拘束地發展自己健康積極的興趣,或讀書、或寫作、或畫畫、或唱歌、或打球,談談笑笑,跑跑跳跳。學業、工作都是第二位的,人生第一位是生活,生活是快樂,是體驗,是充滿生機,如果因爲學業和工作而忘卻了生活,忘卻了自己,那也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義與價值。

最後,用朱光潛先生的一句話共勉:

“我以爲無論是講學問或是做事業的人都要抱有一副‘無所爲而爲’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學問事業當做一件藝術品看待,只求滿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於利害得失,纔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

人生苦短,慢慢走,欣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