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好爸爸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第一篇:好爸爸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好爸爸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好爸爸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最近我都在看一本由着名的父教專家東子的書《好爸爸勝過好老師》,大多數的家長都認爲幼兒園的老師是孩子的“啓蒙之師”其實不然,接下來我發表一下我自己的想法:

其實爸爸的啓蒙教育,是一種微小的付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是天下父母心的體現,是一種義無反顧的愛。

這種愛在每個人的身上都有所體現。

孩子出生後,從小到大,大多數時間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長的教育。這種教育是在有意和無意、計劃和無計劃、自覺和不自覺之中進行的,不管以什麼方式、在什麼時間進行的教育,都是家長以其自身的言行隨時隨地地影響着孩子。這種教育對孩子的生活習慣、道德品行、談吐舉止等都在不停地給予影響和示範,其潛移默化的作用相當大,伴隨着人的一生,可以說是活到老學到老,所以很多教育家把父母稱爲“終身教師”。

有位着名的父教專家願意爲家長奉獻的父教新概念提出了一些建議:

1.作爲“啓蒙之師”的爸爸要有權威性。

2.“啓蒙之師”還應具有感染性。

3.“啓蒙之師”對啓蒙教育具有及時性。

生活就是教育,教育蘊於點滴之中,啓蒙教育更是如此,唯有合格的“啓蒙之師”才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第二篇:《好爸爸勝過好老師》讀書筆記

前幾日,買來《好爸爸勝過好老師》一書一睹爲快。我覺得此書是一本難得一見的家教類作品,在書中看到了很多讓人耳目一新的教育原則,有着極強的實用性,能很好地借鑑,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工具書。

翻看着《好爸爸勝過好老師》,學習着著名父教專家東子的家教新概念——東子是一位“父親教育”的熱情倡導者,又是父教理念的積極踐行者。多年來,他以父親的特有視覺研究家庭教育,又用他的教育理念教育自己的女兒。當女兒的健康成長實證了他的教育理念的成功後,又將其體驗昇華至理性,同更多的家長共享。在現實的社會中,對孩子的成長比較重視的大多都是母親,父親往往扮演着一個“經濟支柱,專心掙錢”的角色。由於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淡出,導致了“親情關係向母性羣體傾斜”的現象。由此,母親大包大攬,而母親大多對孩子嬌慣溺愛,結果就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孩子——自私自利、柔弱脆弱、害羞膽怯、缺乏自信、過分內向。

據耶魯大學的科學家最近作的一項研究表明:由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們在學校裏的成績往往更好,將來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作者強調:爲了培養出好孩子,首先我們必須要做個好爸爸。那麼什麼樣的爸爸纔算是一個好爸爸呢?作者記憶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兩年前作者旅居瀋陽時,盛夏的一天傍晚,到位於瀋陽東站北臨的平房區散步。穿過一條條髒亂不堪的狹窄小巷子,悠然地前行,突然,作者耳畔響起一陣洪亮的歌聲,循聲而至,透過開着的窗戶,作者看到一個穿着大褲衩、裸露着上身的30歲左右的男子,在一個燒着水冒着煙的煤爐子旁邊忘情高歌,一個穿着花裙子的五六歲小女孩在炕上,伴着爸爸的歌聲在翩翩起舞,他們的臉上寫滿歡樂……作者看呆了,不知不覺地就那樣站了好幾分鐘,原本出於多年做記者的習慣,作者對什麼都願意一探究竟,但還是強壓下等他們唱完和他們聊聊的衝動,悄悄地離開了,因爲作者不想去驚擾這對沉浸在幸福的天倫之樂中的父女。

是的,一個能夠給予孩子樂觀、自信、希望的爸爸,定然是個好爸爸。在孩子需要你的時候,你能夠幫助他;在孩子失落的時候,你能夠鼓勵他;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你不是馬上責備他,而是耐心地溝通;在孩子迷茫的時候,你能夠引導他幫助他;在孩子做對的時候,你能夠讚賞他認可他;在孩子獲得成功的時候,你能夠與他分享。書中的案例真是舉不勝舉,我真心的推薦給天下爸爸們,願同爸爸們一起共勉。

第三篇:《好爸爸勝過好老師》讀書筆記

《好爸爸勝過好老師》讀書筆記

前幾日,買來《好爸爸勝過好老師》一書一睹爲快。我覺得此書是一本難得一見的家教類作品,在書中看到了很多讓人耳目一新的教育原則,有着極強的實用性,能很好地借鑑,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工具書。

翻看着《好爸爸勝過好老師》,學習着著名父教專家東子的家教新概念——東子是一位“父親教育”的熱情倡導者,又是父教理念的積極踐行者。多年來,他以父親的特有視覺研究家庭教育,又用他的教育理念教育自己的女兒。當女兒的健康成長實證了他的教育理念的成功後,又將其體驗昇華至理性,同更多的家長共享。在現實的社會中,對孩子的成長比較重視的大多都是母親,父親往往扮演着一個“經濟支柱,專心掙錢”的角色。由於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淡出,導致了“親情關係向母性羣體傾斜”的現象。由此,母親大包大攬,而母親大多對孩子嬌慣溺愛,結果就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孩子——自私自利、柔弱脆弱、害羞膽怯、缺乏自信、過分內向。

據耶魯大學的科學家最近作的一項研究表明:由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們在學校裏的成績往往更好,將來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作者強調:爲了培養出好孩子,首先我們必須要做個好爸爸。那麼什麼樣的爸爸纔算是一個好爸爸呢?作者記憶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兩年前作者旅居瀋陽時,盛夏的一天傍晚,到位於瀋陽東站北臨的平房區散步。穿過一條條髒亂不堪的狹窄小巷子,悠然地前行,突然,作者耳畔響起一陣洪亮的歌聲,循聲而至,透過開着的窗戶,作者看到一個穿着大褲衩、裸露着上身的30歲左右的男子,在一個燒着水冒着煙的煤爐子旁邊忘情高歌,一個穿着花裙子的五六歲小女孩在炕上,伴着爸爸的歌聲在翩翩起舞,他們的臉上寫滿歡樂??作者看呆了,不知不覺地就那樣站了好幾分鐘,原本出於多年做記者的習慣,作者對什麼都願意一探究竟,但還是強壓下等他們唱完和他們聊聊的衝動,悄悄地離開了,因爲作者不想去驚擾這對沉浸在幸福的天倫之樂中的父女。

是的,一個能夠給予孩子樂觀、自信、希望的爸爸,定然是個好爸爸。在孩子需要你的時候,你能夠幫助他;在孩子失落的時候,你能夠鼓勵他;在孩子

犯錯誤的時候,你不是馬上責備他,而是耐心地溝通;在孩子迷茫的時候,你能夠引導他幫助他;在孩子做對的時候,你能夠讚賞他認可他;在孩子獲得成功的時候,你能夠與他分享。書中的案例真是舉不勝舉,我真心的推薦給天下爸爸們,願同爸爸們一起共勉。

第四篇:《好老師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陳長海

近些時間,聽同事介紹《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很有看頭。我於是也跟着潮流買來一本看看,不看不知道,一看便被書裏的金句良言、教育理念深深吸引住了,使我耳目一新,獲益匪淺,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一、批評孩子“像牛頓一樣”

我們都熟悉牛頓醉心於實驗的故事:有一次一位朋友中午來看他,但就是等不到他,朋友和他開玩笑,把傭人給他準備的午飯都吃了,然後走了。待牛頓終於從實驗室出來,走到餐桌旁,看看桌上的殘局,自言自語的說:“原來我已經吃過飯了”,然後離開飯桌,又鑽進實驗室。天才因爲太癡心於某件事情,在生活中常常犯傻,做些令人發笑或令人生氣的事,流傳下來成爲經典故事。書中的尹老師經常說她的女兒“像牛頓一樣”,這不是一句表揚的話,而是批評,批評她在日常生活中由於不用心,犯各種低級錯誤。女兒的“牛頓行爲” 常常給她添亂。比如剛買來幾百元的電子辭典,用了沒幾天就丟了;作炒雞蛋,蛋皮磕開後,把蛋液直接打進垃圾桶,接下來考慮蛋殼該扔哪裏,才發現搞錯了;到學校裏忘記了帶東西。這時她總是不責備,總是說“你總是像牛頓一樣”,心平氣和地接受,理解孩子的感受,想辦法幫助她克服缺點。回想自己,當我發現我的孩子犯錯誤時,我常常會簡單地批評“你怎麼會這樣不小心”“我跟你說了很多次了,你還這樣”。其實犯錯誤是孩子成長中的必修課,只有修夠一定“課時”,他才能真正獲得舉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我們

要理解孩子犯錯誤的價值,看到在孩子成長中,他的“過失”和“成就”具有同樣的正面教育功能。“像牛頓一樣”的批評方式,把眼前犯錯誤的孩子看成“牛頓”,那麼孩子就會越來越像牛頓,在批評中給孩子以期望。這樣的批評方式,把一件不好的事,本該生氣的事化解爲一句玩笑,既讓孩子知道他哪裏錯了,又不損害他自尊心,還暗含了對他的理解,對孩子的錯誤一分爲二看待。這樣的批評話,孩子比較愛聽,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對孩子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把學習做成輕鬆的事

尹老師強調要把學習做成輕鬆的事,愉快的事。她想方設法讓她的女兒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尹老師常和孩子玩“開小賣部”買賣物品,教孩子學加減乘除,促進孩子數學運算能力,在玩中感悟到數學的魅力。女兒一週歲前,就開始一字字指着給她讀故事。當女兒開始說話時,就跟着咿咿呀呀地鸚鵡學舌,越來越能把把媽媽給講的故事一句句地背出來,還經常自己裝模作樣地讀書。到了上一年級前她就達到了三年級的識字量與閱讀水平。尹老師希望孩子大量閱讀,她就選用了有很多懸念的金庸小說來“誘惑”她去閱讀。有時,自己每天讀完了順口讚歎一句說這本書很好看,然後有意無意地把一些情節講給女兒聽,講到引人入勝時就說我纔讀到這裏,後面你自己去看。尹老師極反對讓孩子寫“暴力作業”,爲了抵抗暴力作業,她讓孩子寧可被老師懲罰也不做。有時老師的作業是機械重複的,她就幫孩子做作業,省更多的時間讓她做她自己喜歡的事。她根據孩子的實際能力,從來不苛求孩子考100分,減輕了孩子的心理負擔。尹老師說:“學習爲

什麼非得是苦的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歡?”這可能就是爲什麼那麼多的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很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讓學好一門功課,首先要讓她喜歡這門課。只有學生真正熱愛學習,在學習中嚐到樂趣,他們才能成爲學習的主人。所以尹老師在書中很強調學習不要帶功利性,而是讓孩子成爲一種需要,成爲一種樂趣。所以,在我們平時教學還是家教中一定要思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小心呵護他們的求知慾,使他們好學樂學,只有這樣才能感受到學習是輕鬆的。

三、孩子的小事兒就是大事情

尹老師認爲,兒童無小事,所有的小事對孩子來說都是大事。孩子在小事上有正確的觀念,不誤導孩子,就是幫孩子成就了大事。孩子也會以做大事的氣質回報家長。因此我們不要以成人的知識嘲笑孩子的無知,不要以成人業已成熟的思維方式批評孩子想法的幼稚可笑。每一種和兒童相處的細節,都是一場德行教育,也是一場心理健康輔導。比如對於解決孩子難吃飯的問題,她用的方法就是順其自然。當孩子表現出不愛吃飯,家長不要刻意地說出來,更不要教訓他,也不要急於找替代品。就裝作你不知道,該讓他吃什麼,就把什麼東西拿來;不吃,餓一下,就行了。在學生學習環境方面,她認爲既不需要故意製造喧鬧,也不需要過分追求安靜,順其自然纔是最好的。這樣,能讓孩子培養適應各種環境的能力。另外,她在讓孩子感受生活用的美好之外,也讓孩子知道生活還有陰暗面,還有危險。在認識陰

暗面中,培養孩子更好地保護自己。她總是能從這些細節中培養孩子的品質,對我很有借鑑作用。教育者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正確的教育理念,欣賞孩子的細節上的優點,發現孩子生活在的細節問題,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

書中說“不是所有成爲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我想說,只有家長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是一柄鋤頭——當我們手上有一塊玉石時,我們必須做的正確。

第五篇:《好老師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近段時間,在學校的推薦下,我們拜讀了尹建莉老師的作品《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中的教育理念令我耳目一新,獲益匪淺。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一、家庭教育要注重細節

“細節決定成敗。”細節帶給孩子的影響是久遠的、深刻的,孩子每天的生活就是由無數個細節組成。因此,我們要從小內容、小環節、小道理入手,耐心、細緻地對待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允許孩子犯錯,給孩子改正的機會,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而我們做父母的,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哪怕是小到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會給孩子帶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我們在生活中動不動就發怒、罵人、遇事斤斤計較、有不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些都會或大或小的影響孩子的成長。從尹老師的書中,我發現了自己平時很多在引導孩子方面的很多不足!

二、把學習做成輕鬆的事

書中強調要把學習做成輕鬆的事,愉快的事。尹老師想方設法讓她的女兒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尹老師常和孩子玩“開小賣部”買賣物品,教孩子學加減乘除,促進孩子數學運算能力,在玩中感悟到數學的魅力。 “學習爲什麼非得是苦的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歡?”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讓學好一門功課,首先要

讓她喜歡這門課。”這些觀點極大的觸動了我們!原來我們只是一味的用考試分數作爲還在好壞的標杆,現在我明白了只有學生真正熱愛學習,在學習中嚐到樂趣,他們纔可能成爲學習的主人。我們大人在要求孩子學習時往往帶有很大的功利性,讓孩子把學習當成一種爲了大人面子的任務,而不是一種樂趣。家長這樣的做法不能說是成功的!

三、教孩子學“乖”未必是好事

從書中我也感悟到自己以往教育觀念的失策。我們家長在生活中,動不動就說“你真乖”或者“你不乖”,將“乖”當成了一個衡量孩子的標杆。具體內容就是聽話,按師長和家長要求做事。而在鼓勵孩子成爲“好孩子”的過程中,往往也剝奪了孩子建立自信和良好自我形象的獨立空間,甚至無形中扼殺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孩子有時不按父母的要求去做,不聽從父母的指令,那就是孩子的一種不自覺的反抗。如果我們過早地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是不符合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而且容易扼殺孩子的天性,使孩子從小失去最珍貴的創造力,這會給父母留下難以彌補的悔恨。

書中說“不是所有成爲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我想說,只有家長好

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是一柄鋤頭——當我們手上有一塊玉石時,我們必須做的正確。

姚 雲 東

2014-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