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2.81W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多篇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 篇一

不等待,是我很多時候衝動的表現形式。但《霍亂時期的愛情》讓我看到了一個長達53年的愛情等待,讓我懂了,“原來是生命,而非死亡,纔是沒有止境的。”

加西亞。馬爾克斯,以一本《百年孤獨》深深打動大學時代的我的作家,再一次憑藉《霍亂時期的愛情》讓我放棄了去食堂吃飯,忘記了下班打卡,只爲看完這本小說,看到男女主角最終選擇在內河掛着霍亂黃旗的輪船上爲愛漂泊一生一世。

馬爾克斯的作品人名是中國讀者的第一困難,直至此刻,碼字寫讀後感的我仍不能在不依靠書本的情況下寫全那些生動鮮活人物的名字。受人尊敬的醫生(胡維納爾。烏爾比諾),幸福的女主角(費爾明娜。達薩),那個可憐的人(佛羅倫蒂諾。阿里薩),真高興,認識了你們,更深的瞭解到什麼是愛,如何去愛。

看書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想起了一個好友,對她說的話,我總是有點左耳進右耳出的味道,當初她告訴我,她覺得真正的愛情就是在我們孤身一人垂垂老矣時,不經意遇到了那個在你記憶深處的人,並且最終在一起的感情。並有人似有似無的用簽名迴應了:Some day,we will be together!這一舉動讓她潸然淚下……

看了這部小說,我忽然覺得當時的她是不是也是看了這本書後的感覺,打電話求證,無人接聽……

我絲毫不懷疑女主角與醫生之間的愛戀,他們幸福的婚姻,而醫生那智慧的婚姻相處生活方式也非常令人稱道,對恩愛夫妻的詮釋雖讓我驚訝,但細細想來也頗有道理。

那可憐的人,爲了那一眼,保持“童貞”53年,儘管有太多女人在他的生命中出現,他甚至有一個癖好——把和那些女人的故事一一記錄在一個本子上。很有趣,那些女人大多爲寡婦。(我很好奇故事發生地,但從書中,只知道應該是南美洲,一個曾屬於西班牙的殖民地,也或許仍舊是作者杜撰出的那麼一個地方。)令我驚訝的是,書中有那麼多寡婦,那麼多願意爲了自由、享樂拋棄名譽,敢大膽享受生活。

書中最幸福的那個人兒,費爾明娜。達薩,在我的觀念裏,毋庸置疑,儘管她是這麼一個人:有一個小時候就失去生命離她而去的母親,有一個疼愛她卻被他父親驅逐走而病死的姑媽,有一個有重大污點令她蒙羞的父親,有一個曾經背叛過她的大男子主義的丈夫,有一個導致她退學的私生子身份的初戀情人,有一個難以相處尖刻古板的婆婆,有一個和他丈夫有染的交好閨蜜……

很有可能,你會驚呼,這樣的人居然還是書中最幸福的人,沒錯,是她!一個七十多歲卻最終又和那個初戀男友相守的人。生活不是瓊瑤小說,人人都能不工作,天天花前月下,甜言蜜語。生活本就充滿種種不堪和痛苦,和那麼多你不得不面對並必須解決的問題,但在這其中享受生活,享受愛情,纔是主旋律。

一個醫生和一個詩人般氣質的人爲愛所變現出的言行舉止一定是大不相同的,但費爾明娜擁有了他們最爲完整的愛,也深深愛着他們,被你愛的人深愛,便是這世上最幸福的事。

那擁有詩人氣質的佛羅倫蒂諾。阿里薩總讓我想起徐志摩,詩人的愛總是情真意切,令人難以拒絕,但有時候他們的情感也會被自己幻想出來的浪漫景色扼殺,那種愛可以撼動山河感動宇宙,卻容易跨不過柴米油鹽,而佛羅倫蒂諾。阿里薩卻用53年的別樣等待換來了與摯愛的費爾明娜相伴度過餘生。書中還有這樣一句話:人腰部以上是靈魂之愛,腰部以下是肉體之愛。詩人堅守了靈魂只屬於摯愛的人,卻用肉體慰藉了更多的人。

醫生的貢獻不僅僅侷限在他與費爾明娜的小家,更爲這個多次遭受霍亂瘟疫的城市貢獻了自己的知識智慧,令人敬仰,然而他也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放縱了肉體之愛。這一點因爲男女有別,我確實很難理解,因爲在女人,靈魂之愛和肉體之愛是相結合的,但爲什麼在男人那裏卻可以隨意肢解……

內河的樣貌變遷出現在小說最後,那曾經隨處可見的短嘴鱷、河牛、豐茂的水草,茂密的熱帶雨林都隨着時代的變遷,科技的革新,人類的貪婪一點點喪失,取而代之是光禿的樹樁、零星的。僅存活於動物園的動物,轟鳴的飛機、冒煙的汽車,大批的捕獵者,污染的河水……

這些讓人頹喪的面貌令我也很揪心,但最終是愛,讓佛羅倫蒂諾。阿里薩做了一個大膽而偉大的決定,永遠航行,永遠……不讓自己最愛的人上岸,面對那些會讓她顫抖的流言蜚語,就在船上度過餘下的生命。小說最後是這樣寫的:在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天以來的日日夜夜,佛羅倫蒂諾。阿里薩一直都準備好了答案。“一生一世。”他說。

看完最後一頁,我仰面緩了幾分鐘的神,陽光透過窗戶射進辦公室,多麼美好,沒有眼淚,有的只是滿滿的幸福,不僅僅因爲小說,更因爲生活。

我不是一個空想家,不會想張衡那樣看着天空數星星,不會鑽研宇宙奧妙,所以對於科幻世界,除了喜歡裏邊那些情感,對科幻,我不會有很大興趣,大概是奇思妙想的細胞有限。但我非常在意當下,相信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看到的,體驗到的,所以相比文藝青年無比嚮往遠方,我更珍惜現在,也就是西餘朋友所說的善於構建自己的世界。

終於打通了朋友的電話,求證結果有些失落——她當時寫那段簽名不是因爲這本書……但立刻重振精神,強烈推薦了這本書。會有那種想法的人,更應該看看這本書,感受這裏邊無處不在的愛情,無處不在的愛,父母之愛,兄弟姊妹之愛,朋友之愛,戀人之愛,甚至赤裸裸的肉體之愛,但我堅信,只要有愛,世界就不會一片荒蕪凌亂,即便愛也會犯錯,會痛苦,我是絕對的真愛至上擁護者。

曹雪芹、加西亞。馬爾克斯、村上春樹是至今從未令我失望過的作家。相較追捧諾貝爾,不如踏踏實實靜心閱讀,文學不是追名逐利的衍生品,相信莫言寫作絕不是爲了獲獎,閱讀應成爲一個民族的習慣,在網絡電子的喧囂浮躁中佔有固有的一席之地,這樣我們更可以平靜祥和。

從中學開始,我就有寫信的習慣,很慶幸,因爲西餘朋友的存在,我的這一習慣仍舊保持着,希望自己也能堅持下去,等到白髮蒼蒼好希望自己也能寫一部《那時,這時》的書,記錄一生的歷程,因爲我也真心希望自己能夠證明——原來是生命,而非死亡,纔是沒有止境的。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 篇二

        正如作者的語言:幸福的愛情,貧窮的愛情,高尚的愛情,庸俗的愛情,粗暴的愛情,柏拉圖式的愛情,放蕩的愛情,羞怯的愛情……甚至,“連霍亂本身也是一種愛情病”。如此多的愛情都能表現的淋漓盡致,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對比一下我們身邊的愛情了~~~~~

本書作者--馬爾克斯,小說界的一位“鬥牛士”,其大作《霍亂時期的愛情》贏得如潮的好評。他穿着哥倫比亞民族服裝領走了1982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聲譽達到頂峯;但他並沒有爲聲名所累。

本書寫了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愛的故事。他們在二十歲的時候沒能結婚,因爲他們太年輕了;經過各種人生曲折之後,到了八十歲,他們還是沒能結婚,因爲他們太老了。在五十年的時間跨度中,馬爾克斯展示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所有的愛情方式:幸福的愛情,貧窮的愛情,高尚的愛情,庸俗的愛情,粗暴的愛情,柏拉圖式的愛情,放蕩的愛情,羞怯的愛情……甚至,“連霍亂本身也是一種愛情病”。而透過這些愛情,小說表現的是哥倫比亞的歷史,是哥倫比亞人自己破壞哥倫比亞的歷史。

小說以阿里薩和費爾米納之間持續了半個世紀的愛情作爲主線,不失時機地將其他多種愛情磨練成珠,穿綴於這條主線上。而馬爾克斯恨不能將人世間的種種愛情“一網打盡”。不少的愛情在書中只是一筆帶過;不過,幾乎是出現在作品中的每個人物都被作者繫上了“愛情”的紅線。這裏有阿莫烏爾的隱蔽的愛情,但卻“不止一次體驗到了剎那間爆發的幸福”、有阿里薩許許多多的朝露之情、有烏爾比諾和林奇小姐之間羞澀而大膽的愛……變化豐富、形態各異,“真摯火熱”的情感內核卻都是一樣的。它不僅是一部經典的小說更是堪稱是一部充滿啼哭、嘆息、渴望、挫折、不幸、歡樂和極度興奮的愛情教科書。

作家藉此認真思考了情愛心理、性愛心理以及老年人心理。小說不僅僅是讓我們看到愛情的多種可能性;真正讓人歎爲觀止的還在於:涉言不多,而“愛情”的諸般特色輕易皆呈。這得益於作家透視愛情及人性的犀利眼光——由於這種眼光,作家三言兩語就切中了諸種愛情的“要害”。

小說對老年人心理的關注顯然與作家本人的年齡有關。當作家那回憶的幽靈天使一般在過往的時空裏飛翔時,我們便傾聽到一聲滄桑悠遠的嘆息。嘆息聲吸納了人物的私語聲,還隱藏了作家探求生命價值的慾望。同時,小說又涌動着滔滔激情。這是作家五十多歲時的作品,我們不得不對老馬爾克斯感到敬佩。這樣,一方面,我們聽見了深沉的嘆息;另一方面我們又看見了一位老人滿臉熱烈的笑,那是熱愛生命、迴歸青春的笑。這一點在小說最後一章體現得最爲鮮明。費爾米納與阿里薩在半個世紀後走到了一起。看起來兩人仍不太可能結合,但費爾米納早已枯萎的愛情又被激活,且漸漸灼熱起來。當“新忠誠號”在熱帶河流上昂然而行時,兩位老人如患上“霍亂”一般迷醉,他們的愛情似乎冒出了騰騰的蒸汽。這簡直就是愛情挑戰死亡、青春活力衝擊生命極限的神話。我們在不期然中聽到作家的宣告:愛情的最高境界正在於其形而上的永恆品格。舍此,人類所謂的“高尚”、“偉大”必將大打折扣。我們被這個“永恆”所眩惑,恰如被小說結尾阿里薩說出的那句話所震動一樣:船長迷惑地問他來來回回航行要到幾時才停,他用“在五十三年零十一個日日夜夜前就準備好的答案”來回答船長,這個答案便是——“永生永世!”

其實,小說中呈現的各種各樣的愛情,現實生活中都能見到,只是我們沒有認真的去發現。我個人也認爲作者以小說的方式像“大雜燴”一樣帶給讀者豐富的愛情故事。不僅僅是要說明愛情是美好的,同時它也是一種霍亂,或許它是一種殺人的武器~~~~~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 篇三

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鉅著之一,被譽爲“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之一”。《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完成的第一部小說。講述了一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史詩,窮盡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忠貞的、隱祕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圖式的、放蕩的、轉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馬爾克斯曾說:“這一部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發自內心的創作。”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哥倫比亞,瘋狂的愛情如霍亂一般橫行。意外死亡的烏爾比諾醫生的葬禮上,他的妻子無比悲傷,卻迎來了一位出乎意料的客人:她曾經的戀人弗洛倫蒂諾出現並告訴她,半個多世紀後,他還在等她。一切都始於多年前偶然的一瞥,年輕的接線員弗洛倫蒂諾對費爾米娜一見鍾情,二人私定終身,卻遭到費爾米娜父親的反對,感受到戀情虛無的費爾米娜離開了他。五十多年後,他終於有機會再次宣佈他不變的愛情……

許多人都是通過《百年孤獨》認識馬爾克斯這位大文豪的,而我第一次讀他的作品,還是通過兒子非常喜歡馬爾克斯的作品的,在高三這麼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兒子還是抽時間讀了他的一些作品,可見大師的魅力。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馬爾克斯最負盛名而動人心扉的愛情小說。弗洛倫蒂諾對費爾明娜的愛,美得像是一場世間不存在的幻想,許多人爲愛情發燒,只是一陣子,而弗洛倫蒂諾卻發燒了一輩子,在毫無希望的情況下,等待了半個世紀,永遠保留着精神的純潔,獨身直到古稀之年。直到費爾明娜真正愛上他。登上那艘開往一生一世的船,不顧一切的兩人,雖然都已屆古稀,但愛情的姿態,卻永遠年輕。馬爾克斯筆下所展現出來的世間愛情百態,最聖潔不過如此,即使閱盡紅塵,歷經風月之後仍然情比金堅,摯愛無雙。

書中的一對夫妻,丈夫臨死前說“只有上帝才知道我有多愛你”,但明明之前他們還在爲生活瑣事爭吵。這是多少情侶間的真實寫照?“你要永遠記住,一對恩愛的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穩定的關係。”,這又是多少人婚後的心理?如他自己所說,寫盡了世間的愛情。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 篇四

這本書是一個同學借給我看的,在去清河灣中學實習學校的四個小時地鐵上陸續看了一些,沒有讓我覺得這來回的四個小時是一天中浪費的時間,很充實…

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對費爾明娜·達薩一生愛的等待讓我對愛情多了一份敬畏感,原來愛一個人是刻在骨子裏的,不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消失,不會因爲不期而遇的戀情而忘記,不會因爲得到的喜悅而迷失…阿里薩一生有過很多女人但卻爲達薩終生未娶,因爲一個女人而有很多女人,和其他女人在一起的時候是愛但只是那一時那一刻的需求,而達薩纔是他心中永遠忘不掉的愛戀…遇見時的小鹿亂撞年老時的初戀般的感覺,歲月帶不走年老磨不滅那刻骨銘心的愛…

書信維繫的愛情字裏行間都傾注着寫信人的愛意,不像現在隔着屏隨意打字表現出來的調侃…那是花心思花時間動情琢磨出來的,而不是不經大腦不問心的隨意…五十三年七個月零十一天的等待,阿里薩和達薩終於走到了一起,歷經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巔峯時刻,彼此以不一樣的身份,帶着歲月的沉澱,懷着最初的那一份心動笨拙的摸着彼此的手…

在開始的時候,很害怕阿里薩因達薩的離去而放棄自己,有一段時間是這樣的,得了霍亂一樣症狀的相思病,但作者最後還是把阿里薩塑造成了一個繼承叔叔公司的董事長,有了不一樣的身份與職責,多了一份穩定與沉澱…思想上的昇華,物質上的滿足,精神上的抖擻最終贏得了達薩的另眼相看…

愛情是美好的…不管之前有什麼不如意,依舊要相信愛情~~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 篇五

龍與勇者——獻給費爾明娜。

離開了我,你過得更好了。我們之間只有熊熊燃燒的愛的火焰,讓彼此沉淪墮落、痛苦不堪。我除了愛一無所有,甚至在愛情的驅使下面目可憎。可我卻覺得,和他在一起,你也不快樂。的確,你更美了,穩重而內斂。可是,曾經讓我魂牽夢繞的你,是那樣一個華彩紛披花光燦爛的,奪目的女孩啊。

阿里薩是龍,烏爾比諾是勇者。

勇者烏爾比諾將公主從惡龍的手中救了回來。相對於阿里薩,烏爾比諾可不僅僅是“一個有聲望的有錢人”。烏爾比諾理智、包容、博學而睿智,肩負起治理霍亂的責任,因爲其醫術而遠近聞名,甚至在烏爾比諾死後,瞻仰他的人簡直要踏破門檻。而阿里薩常常情緒激動,咄咄逼人,有時候連代筆的工作都會寫成情詩。烏爾比諾的愛是水流,阿里薩愛是火焰。和阿里薩在一起那種灼眼的愛情,彷彿時刻都在戰鬥,根本不值得驕傲。而和烏爾比諾在一起,費爾明娜可以卸下戰鬥的鎧甲,做一個相夫教子的妻子,做一個沉靜溫婉的女人。

可問題在於,費爾明娜,是天生的女武神。

勇者的愛束縛了費爾明娜。她可是能夠爲了愛情對父親以死相逼的費爾明娜,她可是能夠獨自一人自如穿行在治安極差的集市的費爾明娜,她不就不該被困在鍋爐竈臺中啊。

婚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是在挑戰費爾明娜。從被逼吃茄子到不得不學豎琴,從要生幾個孩子到茶水有窗戶味兒,烏爾比諾自認爲給了費爾明娜優渥平靜的婚姻生活,便總是柔和地去控制費爾明娜。他的愛是水,但是水滴石穿。勇者對婚姻的理解是傳統的,認爲組成家庭是人的責任,而維繫家庭必然要犧牲個體。而他是絕對傳統的人,他必須讓費爾明娜作出犧牲。曾經裙襬飛揚,自由自在的小怪獸,必須在和善的微笑面前,收斂起自己的爪牙,度過平凡的一生。

龍與勇者孰是孰非,其實在於費爾明娜本身。如果費爾明娜是朵嬌嫩的花,那麼無疑烏爾比諾更適合她,他的愛是花兒的保護傘。她需要的就是在晨曦中守望着丈夫,用母愛去教會自己的孩子生活。可是費爾明娜是荊棘,她的生命蓬勃有力,她應該過得是一種肆意瀟灑的生活,而不是被束縛在一棟華美的別墅中。

惡龍雖然帶走了公主,但也從來沒有傷害她。而勇者給了公主一個家,卻沒問過公主願不願意。

《霍亂時期的愛情》讀後感 篇六

最初想讀這本書是因爲作者馬爾克斯稱這本書是他最好的作品,是發自內心的創作。也很多次在微博上看到許多大V安利過這本書,可學校圖書館一直借不到,終於還是買了一本。很喜歡這本書的封皮,典雅高貴的紅色,《百年孤獨》是黑色,兩本書的書皮看起來像姊妹篇,都值得閱讀和收藏。

關於《霍亂時期的愛情》,豆瓣書評有個點贊極高的短評:不誇張地講,這本書包含了所有有關愛情的全部答案,全部。閱讀這本書的好處是,讓人重新開始相信愛情;壞處是,讓人意識到,即便相信也無濟於事。受這段話的影響,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保持着一種敬畏感,這種感覺又讓我對它敬而遠之,不敢讀。

這本書講了一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浪漫的愛情故事,男主阿里薩飽受愛情的折磨,爲等待他的“花冠女神”又減輕自己心靈傷痛,他在情感上忠貞,在肉體上放蕩。就像薰衣草的話語一樣,“等待愛情”成了他一生的宿命,霍亂、女人、事業、死亡。.。.。.歲月無情的流逝讓他對生命和愛情有了更深刻又熱烈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