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鴻門宴》個人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1.07W

《鴻門宴》個人讀後感【多篇】

鴻門宴讀後感 篇一

西楚霸王項羽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悲劇英雄。項羽身爲楚國貴族後裔,從24歲(前209)起兵反秦開始,到31歲(前202)垓下身亡爲止,在風起雲涌的反秦鬥爭和楚漢相爭的舞臺上,只活躍了短短的8年,卻留給人們歷久不衰的鮮明印象。公元前207年,鉅鹿之戰。此時陳勝被殺,項梁戰死。秦軍名將章邯率20萬主力圍困趙軍於鉅鹿,而反秦起義軍首領宋義卻坐觀成敗,延誤戰機。項羽果斷地斬殺宋義,率楚軍渡過漳河,破釜沉舟,以一當十,殺聲震天,九戰九捷,消滅了秦軍主力,取得了關鍵性的勝利。此時的項羽將他的英雄豪氣演繹得淋漓盡致。公元前202年,楚漢相爭已近尾聲。項羽到了四面楚歌的悲慘境地,不免發出“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嘆。但在最後一戰中,他孤身奮戰羣敵,“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倒退)數裏。”可以想見其多麼神勇!但“虎落平陽遭犬欺”,終究擺脫不了受圍困的處境,故有烏江邊贈馬亭長之舉,有無顏見江東父老之感,以自刎之舉成全急欲領賞的漢軍將領。一代英雄,自我毀滅。死得坦然,一點也不拖泥帶水。就連李清照這樣的弱女子也不禁讚歎:“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一個項羽,豈不是將整個南宋小朝廷比了下去項羽是英雄,但只是一個失敗英雄,只是一個悲劇英雄。他力能扛鼎,有萬夫不當之勇,但他有勇少謀。他自視甚高,豪爽直率,但“自矜攻伐”、“奮其私智”、“欲以力征經營天下”,剛愎自用,不善用人。

劉邦能利用項伯來擺脫危機,項羽卻輕易出賣曹無傷;劉邦對張良言聽計從,項羽有一范增卻不用。他坑殺秦軍降卒20萬,火燒阿房宮,其暴戾之舉令人扼腕。他自封西楚霸王,分-裂天下以封王侯,更是倒行逆施之舉,豈不是要將歷史車輪拉回到戰國時代他在面臨垓下之圍的絕境時,尚自負英雄,說什麼“天亡我,非戰之罪也!”拒絕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他政治上優柔寡斷,目光短淺,不屑於耍弄權術,又怎能玩得過年長他24歲又極有心計極有野心的劉邦呢總之,項羽能作一員偉大的軍事將領,卻不能成爲一名傑出的政治家。屠洪剛在一曲《霸王別姬》中唱道:“問世間誰是英雄”後人卻更感慨於他生離死別時表現出來的俠骨柔情。至於他是否英雄,他已以自身的行爲作了最好的註解。

鴻門宴觀後感 篇二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一直很想看新版由李仁港導演的《鴻門宴》,錯過了去影院觀看,所以想在網上看,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始終沒有如願,費了很多周折,就耽擱下來了,好不悵然!

今晚看完新聞偶而轉到電影頻道,正趕上快要上演《鴻門宴傳奇》,我原以爲是舊版的《鴻門宴》,但是,令我驚喜的是新版的,就是我要想看的,喜悅的心情難以言表!

停下了別的事情,坐下來,全神貫注地觀看,看過之後,真的感覺是一部優秀的製作。具備一部好的影片具備的要素:好的題材、好的劇本、好的演員、好的導演、好的製作團隊!

鴻門宴的故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早已成爲人們熟悉的典故,“霸王別姬”的故事也已成爲千古絕唱。電影的題材既是歷史片也是戰爭片,之前也有拍攝過,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須有創新、有超越,對導演和演員都是新的挑戰。

影片拍得立意獨特,既尊重歷史又有所創新,以全新的視角刻畫人物併發揮想像,突破固有的模式,並以一個老者敘述的口吻,顯得寓意深長、前後呼應。看罷讓人浮想聯翩、心潮澎湃!

影片對人物的刻畫尤爲成功,人物形象飽滿、呼之欲出,導演好像不去特別關注人物是誰,而是更多心思傾注在人物的形象與真實以及人性的特點;而不只在於人物的成功與失敗。在那個年代,也許是勝者爲王敗者爲寇,但是以我們現代人的眼光看,我想就不要更多去關注成敗,而應更理性地去看人性的東西:時勢造英雄,劇中的豪傑都可稱之爲英雄!劉邦贏得不光彩,項羽輸得很體面……黎明、張涵予、黃秋生、馮紹峯等演員表演可圈可點,刻畫人物栩栩如生。

影片的開始和結尾銜接自然,真乃畫龍點睛之筆,讓人回味無窮!這恰恰是最能打動人的地方,也最能看出導演的功力!

《鴻門宴傳奇》是一部好影片,感謝導演給我們製作了一道豐盛的文化盛宴!

鴻門宴讀後感800字 篇三

“真可惜,真可惜!”讀了《鴻門宴》,在慶幸劉邦安全回營的同時,我又爲項羽的疏忽而惋惜。

公元前208年,各路反秦大軍聯合在楚懷王的大旗下,向秦軍發起了最後的進攻,誰先攻入關中,進入咸陽,就封他爲王。當時所有的戰爭中,最驍勇善戰的,首先要數項羽了。劉邦被封爲沛公,劉邦手下曹無傷密報項羽,說沛公野心勃勃想稱王,項羽一聽,頓時火冒三丈,這還了得?

項羽的謀士範曾鼓動項羽利用這次機會除掉劉邦,剷除這個心腹大患。項羽的叔叔項伯暗中向好友張良說了這事,張良是劉邦的心腹和得力干將,自然把這個情況告訴了劉邦。於是,劉邦想到鴻門給項羽賠禮道歉……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故事“鴻門宴”。宴中,看上去充滿了歡聲笑語,其實是充滿了刀光劍影,範曾多次向項羽使眼色殺了劉邦,可是項羽卻一直猶豫不決,幾次殺劉邦的機會都錯過了,劉邦終於找了一個藉口,趁機溜回了營中。

劉邦是幸運的,他最終躲過了鴻門一劫,建立了大漢王朝,使自己成爲一代風流人物。而項羽卻因自己的婦人之仁,不聽範曾等人的勸告,鑄成大錯,致使被劉邦連續打敗,最終落得個烏江自刎的可悲下場。

如果當時,項羽不心慈手軟,及時剷除隱患,那麼憑他的能力坐定江山是不成問題的。如此看來,這種仁慈是多麼危險啊!

今天是一個崇尚知識的時代,也是一個人才濟濟的時代,但是受傳統觀點的影響,人們習慣於掉以輕心,不懂得防患於未然,從而使自己失去了一次又一次機會。由於一時疏忽,被對手打敗,只能品嚐失敗的苦果。

如果毛遂不自薦,他的才能幾時才能被大家承認呢?而平原君又怎樣才能與楚國達成協議呢?所以我們要懂得抓住機會,敢於向對手挑戰,讓成功掌握在自己手中。

今天的中學生們也在激烈的競爭中學習,雖然我們並不要像劉邦、項羽那樣作生死搏鬥,但也是成功與失敗的抉擇。我們在競爭中成長,要借鑑劉邦的成大事之勇,而捨棄項羽的婦人之仁,打破舊觀念的束縛,去顯示自己的才能,爲自己的成功而努力爭取每一個機會,讓自己的明天更加燦爛輝煌!

《鴻門宴》讀後感 篇四

有人認爲,項羽是因爲在鴻門宴上不殺劉邦而失去天下。

我認爲則不然。項羽失敗在先前已成定數,而鴻門宴只是一個小插曲,並不能定論成敗。從兩個人的性格上來看,劉邦已勝項羽一籌。分析劉邦取勝的原因,是因爲他反其道而行,重用人才,有較高的領導才能,且善於採納他人意見。

而項羽則反之,他不能重用有才能的人,只是一時匹夫之勇,做事優柔寡斷,男子漢卻有婦人之人。項羽必輸。

鴻門宴觀後感 篇五

看完《鴻門宴》點映,回到家好久心情還沒平復下來,劇情不能說,就說說整部電影給我的感受吧!

這部電影整個場面氣勢恢弘,畫面唯美精細,道具別緻精美,尤其是配樂,太棒了,配合着演員的精彩表演和畫面,非常能帶動人的情緒。張涵予和黃秋生兩位演技真不是蓋的,尤其是黃秋生,我個人感覺他演的最棒,因爲他演的是個幾乎沒有視力的人,不能象別人一樣靠眼神拿戲,但還是能將范增演的有血有肉,出神入化,這就讓人佩服不已,不愧是老戲骨了,而且他的配音也爲他增色不少,不知道粵語版他的原聲是否也能這麼出彩。黎天王演的也不錯,不過確實如別人評的配音稍弱些,還有小春的樊噲、許海峯的項莊都給我印象深刻,安志傑的韓信就有點耍帥耍酷的感覺了,演的痕跡有點重。

下面 要說到項羽了,我現在還激動不已,馮紹峯將項羽演繹的太好了,項羽一出現,我就被感動的差點落下淚來,怪不得馮紹峯一直感謝李仁港導演,說他的造型給了他信心,坐在那兒,英武貴氣,霸氣逼人,天神一樣的感覺,而且這個印象一直貫穿在我腦海裏,和虞姬一起的時候,就是她的天,她的保護神,千年前的項羽應該就是這樣的吧,難怪虞姬會爲他死,有這樣一個人在身邊,怎樣都要生死相依的。項羽的戲說話的不太多,全靠眼神了,馮紹峯的眼神戲非常有,而且他的眼睛真是特別,眼珠亮亮的,象貓眼,而且還水汪汪的,非常清澈,看虞姬的時候柔情似水,看了馮紹峯的眼睛,我終於知道什麼叫“眼神溫柔的可以滴出水來”這句話了。

劉亦菲的虞姬真是很美,笑的時候梨渦輕現,傾國傾城,哭的時候梨花帶雨,我見猶憐,也難怪劉邦項羽都爲之傾倒了。

我在觀影的時候哭了兩次,一次是項羽痛別范增的時候,一次是霸王虞姬雙雙殉情的時候,第一次是無聲流淚,第二次就是抑制不住的抽泣了,而且早上走的忽忙,還忘帶紙巾了,只好用衣袖抹,真是丟臉丟大了,什麼形象全顧不上了。好笑的是我邊上一位也在那兒摘眼鏡抹淚,黑影裏我還以爲也是女的呢,等電影結束燈一亮才發現是個男的,哈哈太搞了。

這部電影若說不足,那就是導演可能想將故事說的更完整更加油滿些,要說的東西的太多,而時間又不夠,所以感覺有些情節比較倉促,銜接不太流暢,霸王虞姬的感情線也略單薄粗糙了些。不過瑕不掩瑜,總體來看,這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電影。

讀《鴻門宴》有感 篇六

縱觀歷史,楚漢之爭,項羽擁兵四十萬,而劉邦只有十萬,實力相差頗大,可歷史卻是劉邦一統天下,成爲漢高祖,項羽四面楚歌,於烏江拔劍自刎。這一切,難道只因爲項羽在鴻門宴上沒有殺掉劉邦嗎?

不,當然不僅僅是因爲這個,奠定他二人的成敗最重要的原因是劉邦、項羽這兩個決策者的性格特點。

項羽性格暴躁,一聽劉邦在咸陽稱王,也不問清事情的來龍去脈,便下令旦日伐漢,從這裏也可以看出項羽是個貪圖虛名的人。

劉邦則不然。他聽說項羽準備攻打自己,並沒有憑一時意氣要去應戰,而是謙虛地向張良請教,最後覓得良策。

項羽身邊不乏精明能幹的謀士,如范增,但因爲項羽的剛愎自用,不聽取范增的意見,所以縱使范增多謀善斷,精通韜略,卻無施展的空間。

劉邦則不然,他知人善任,以張良爲佐,且聽從其建議,足見他又善納忠言。作爲一名領導者,可如此對待謀臣,實屬明君也。

項羽優柔寡斷,寬恕了樊噲的闖帳之罪;劉邦立誅曹無傷,可見其果斷英明。正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可見,因爲兩人性格的差異,勝負從一開始就已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