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2.1W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多篇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1

大四時候看尼采的超人理論,說這個社會不能容忍部分人凌駕於規則之上,進而破壞部分人的生活。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無論怎樣的道德體系,適用的都只是大多數芸芸衆生,而更多推動這個社會的天才,卻往往不能適應於普遍性的社會規則。

斯特里克蘭背叛了幾乎所有人,妻子孩子朋友,他一直在用很極端的方式表達着對金錢地位以及別人同情的厭惡,在書過去三分之二的時候我都對這個男主着實愛不起來。吊兒郎當的沒有責任心又毫無義氣不懂感恩,彷彿全世界就只有他一個人,自私的活着。我一直想知道究竟什麼才能撼動他那顆冷漠無情的心,直看到最後才恍然,他特立獨行,他桀驁不馴,他不在乎世人的目光,都是因爲他只忠於自己的心,爲了那虛無縹緲的目的地,獨立的活着。

藝術作品的深淺並非只浮於手法技巧,斯特里克蘭瞎着還畫得出那般震人心魄的偉作不僅源於靈魂深處的渴望和對藝術毫無道理的使命感,更源於他把自己對世事與人性的通透與洞察融入了作品。藝術家本就是通過藝術手段傳達主觀世界,手段不是目的。這也恰恰解釋了爲什麼他要義無反顧的離開生活了17年的地方,因爲不能兼得,那種環境和身份束縛了他主觀世界的構建和釋放。斯特里克蘭是天才,所以他總與周圍格格不入,也時常對周圍人的言辭行爲表露出譏誚、嘲諷、不屑,這是兩種精神層面的碰撞。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2

繼《人性的枷鎖》後,又喜歡上毛姆的作品《月亮和六便士》。何以此名,直至今日讀完才問度娘。“人們在仰望月亮時常常忘了腳下的六便士”,毛姆覺得這說法挺有意思,就起了這個書名,甚是開玩笑的語氣。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則是現實的代表。而此前亞亞的理解:“月亮的明亮皎潔卻有朦朧”也許正是毛姆筆下“藝術”的理想境界,看着真切卻又無法匹及;而“六便士”,好像文中有三處提到“如果有兩便士的關係”,加起來就是六便士了!哈哈!如此解釋,突然想起未曾上過一天學的婆婆曾解釋“驕傲自滿”—要滿了才能驕傲,簡單淳樸!哈哈!

毛姆筆下的斯特里克蘭德突然放棄規矩的生活想成爲畫家,並心無旁騖、目空一切的追求理想過程,其實正是藝術和生活的思考過程,這種通過藝術人生剖析人生藝術的手法,無疑給作品多了一份迷幻和魅力。對藝術創作的追根溯源正是是對人類非理性意識特別是原始野性力量在文明社會作用的探索。正如布魯諾船長所說,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都是藝術家,內心都有那種激勵着的慾望,畫家的表達慾望的方式是繪畫,作家表達慾望的方式是寫作,而我們則是生活!

“沒有思索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跟隨毛姆這種追尋原動力的人性探索,漸漸領悟不一樣的人生意義,定將帶您走進不一樣的寬容和寧靜!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3

書中的“我”是倫敦懷才不遇的作家,偶然間認識了一位證券經紀人在40歲的那年,突然聽從了內心的呼喚--做回自己!於是,離經叛道地他捨棄了一切,包括妻子和一雙兒女,遠赴巴黎,差點死去,在歷經千辛萬苦後終於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找到靈感,全身心地投入繪畫,並在死後聲名大噪。而作爲敘事者的“我”也在回憶,在成爲著名的藝術家保羅·高更後,“我”曾與這位藝術家的那些人生經歷。“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對於曾經這樣一個離經叛道的查爾斯.斯特里克蘭來說,他一生中有許多讓人不能理解,甚至讓人髮指的地方,但是單從對社會作出的貢獻層面上講,他確實是一位偉大的畫家和藝術家。就比如,“我”在開篇的導讀裏說到,當你發現離任的總理原來只是個能言善辯的口舌之士,卸職的將軍也無非是個軟弱可欺的市井之徒。你就不難發現,其實查爾斯·斯特里克蘭纔是真正的偉大,你可以不喜歡他的爲人,但不得不承認他的藝術和作品,因爲你很難不對它們產生興趣。他發人深省,他也讓人又愛又恨,尤其是他身上的那種本能,雖然受他的生活環境所抑制,卻像腫瘤一樣在活體器官中膨脹般地頑強地生長,最終控制他整個人,不由自主地採取行動,只爲天上的月亮神魂顛倒,卻對腳下的六便士視而不見,他的偏執和冷血,還有他的引人注目。不過“我”還是希望你們不要過多的對他進行論斷,免得你們被論斷,更不要將表象作爲判斷的根據。

至於月亮和六便士之間該如何取捨?“我”並無定論,只是謹慎地說一句:“這取決於你們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你們認爲你們應該對社會做出什麼樣的貢獻,抑或是你們應該對你們自己有什麼要求。”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4

在剛開始讀到這本小說主人公的時候,對他的外形,和個性的描寫總讓我聯想到梵高,原來小說主人公 Charles Strickland 的原型是Paul Gauguin (保羅 高更)。而高更和梵高的友誼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們在藝術上相互借鑑,共同學習,可分歧卻也無時不刻的存在着,最後倆人的友情在短暫的62天親密接觸後,以梵高的割耳鬧劇收場。

梵高瘋了,梵高死了,高更也從此離開巴黎去了南太平洋的一個默默無聞的島嶼Tahiti;其實兩個人有很多相似之處,都差不多是瘋子一樣的天才,梵高是確確實實的瘋子,高更可能還差那麼一點兒就是瘋子了,所以他走了很長很長的時間才最終達到了自己的藝術天堂,而梵高相對於他來說要幸運的多,梵高早早的找的自己的藝術之路,在巔峯時刻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高更曾請求巴黎的朋友給他寄向日葵種子,由此可見他對梵高的懷念,我想他肯定後悔了,後悔在梵高最脆弱的日子裏開了他,他對梵高的死肯定是愧疚的;

非常讓人慶幸的'是,高更生命中最重要的在大溪地島上完成的作品《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像何處去?》並沒有像小說中那樣被燒燬,而是幸運的留存了下來;

高更的晚年確實是貧困交加,疾病纏身的,但是具體的情形誰也不知道,毛姆在小說中的描寫異常悽慘,可能是小說的緣故,作者加了很多大膽的猜想,和語言的加工,藉此增加對主人公悲慘命運的烘托吧。我覺得毛姆這篇小說的主人公身上有着高更和梵高兩人的影子,高更和梵高的個體互相矛盾,他們的命運和對藝術的執着又互相輝映,可能毛姆也是想對這段友誼給予些美好的詮釋吧!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5

看過《月亮和六便士》後,我一直篤信作者毛姆不僅是一位偉大的作家,而且也是一位很偉大的心裏學家。儘管在此之前,同時在此之後,我並沒有看過有關毛姆的簡介,我的這份篤信我是很堅定的。這本書對人的心裏的細節描寫及爲何會產生這種心裏的分析,讓我十分震撼,以至於我到現在心中翻起的那份波浪還沒有得到平靜,甚至是連語言這個我最爲熟悉的東西我都不知道如何說了。儘管這本書給我帶來這麼強大的震撼,以至於我都不能好好的說話,但是我還是覺得應該寫一下自己的感受。

看完整本書後,我最大的感觸是“我”認爲查爾斯。思裏特克蘭德尋找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一個新的靈魂。對這句話,感觸頗深。一直以來,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在告訴我要做自己,要做真正的自己。於是我以爲只要我做到了自己,顯示出自己獨特的個性與才華,我便可以一鳴驚人,成爲萬衆矚目、名留史冊的人物。可是當我看見這句話的時候,我突然明白事情似乎並不是自己想象的那麼簡單。“我”親身經歷與感受到了斯特里克蘭德的事蹟與存在,“我”看着他拋棄妻子,看着他又如何傷害對自己最真的朋友,這樣一個未被社會傳統價值觀的人爲何能夠取得這麼偉大的成就?心中很震撼!

通過作者不斷的記述並且引起潛意識的問題,我突然意識到一個偉人之所以能夠成爲一個偉人,他在成長中必須要做一些違背社會道德的事情,他們拋棄以前的生活基礎,被人們認爲是個不折不扣的瘋子及社會道德敗壞的人。但是他們在做這些時候,早就已經忘卻了社會道德對他們的審判,他們心中有的只是一個新的靈魂。但是這個新的靈魂在他們剛拋棄以前生活基礎的時候,還沒有成行,還不足以讓這個新的靈魂發揮到讓世界爲之震撼的地步。於是他們需要繼續磨練,需要在社會裏面輾轉,尋找一處真正適合他們新靈魂居住的地方。這樣他們才能創作出不朽的價值。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6

《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的一部非常著名的小說。它有很高的聲譽,就算沒有讀過的人,也會大概知道它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僞文青們都很喜歡的一本書。

看完後,我被裏面那幅美妙的畫面所震撼了。在我讀它之前,我認爲這本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可愛的年輕人,他爲自己的理想奮鬥了一生,卻依舊很窮。我認爲,至少是一個善良和純潔的人。然而,看了這本書之後,才發現主人公是一個脾氣暴躁和粗魯的大叔。而這位大叔是以著名畫家高更爲原型的。

大叔早年的生活其實是一個典型的“成功人士”,六便士的生活似乎有點低估了他的社會地位。然而,也許正是這種對比讓這個角色與衆不同。第一個對比是大叔的年齡,他不是一個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而是一個有着令人羨慕的居家男人。對於這樣一個人來說,放棄一切去追求遙不可及的“月亮”似乎有點不可思議。第二個對比是大叔的社會地位。如果他一無所有,我可以想象這是一個被逼到路盡頭的人是怎樣的涅槃。但是成功和快樂的人可以從頭開始,而不用擔心“成本”,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

我沒有研究高更的真實歷史,小說中對真實世界的描述有時牽強附會,卻還是讓我感到真實。也許,真相併不是這部小說的初衷。雖然這個天才有非凡的天賦,但就我個人而言,我不喜歡他。儘管表面上不負責任,對家庭帶來了傷害。而我最討厭的是他對朋友的態度。

我忘了唯一崇拜他的朋友的名字,我們就叫他小胖吧。小胖也是畫家,看了他的畫後,很珍惜。男主雖然脾氣暴躁還沒有禮貌和修養,小胖還是對他很好。

不幸的是,男主不但忘恩負義,還出軌了小胖的老婆。其實這一點邏輯我一直覺得小說沒有解釋清楚,因爲一開始小胖的妻子是很討厭男人的,對小胖卻很有愛心。後來莫名的被一個男人吸引了。

或許,一千個人讀同一本書都有不同的感受吧!這就是我在看這本書的一些感受。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7

小時候以爲,人長大了之後就會開始談夢想。後來長大了才發現人更多的是懷念年幼時的敢想敢做。我以爲,人只有在青春期纔會迷惘,是因爲後來大家都找到了夢想,慢慢才發現是大家都習慣了生活。

理所應當地,每個心裏裝着夢想的人都會被迫害。真不怪我們,在我們看來,夢想就是白日夢。

人總要吃飯。用勞動來交換糧食比直接生產糧食更輕鬆一點,這樣我們可以省下時間來做喜歡的事情。爲了省下更多時間,我們要花更多時間去熟練技能。於是我們就陷入了這種怪圈之中。幸好啊,我們還能夠繁衍後代,延續我們做不完的事情,然後投入時間不斷糾正他們往既定方向前進。生活可能就是這樣吧。只吃飯不幹活的人是非常無恥的。

我討厭毛姆筆下的斯特里克蘭,他太過於冷酷無情,他傷害了那麼多愛着他的人。

書中的男主角是以保羅。高更爲原型的,而保羅。高更比男主角的生平看上去有了很多人情味。

所以一切都是作者的構想,斯特里克蘭只是一個純粹的夢想化身。也好,世界上從來沒有過這麼薄情的一個人。

一個心懷夢想的人也許會名垂青史,也許不會;但必定不會被大多數人所理解。這大概就是人類社會最大的幸慶和悲哀吧。

“雖萬千人,吾往矣”“十年一覺揚州夢,不負青樓薄倖名”“忍把功名,換了淺斟輕唱”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8

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本書作爲一部小說,同樣跟書中主人公的畫作一樣折射了20世紀初期的世俗風雲。

開頭描寫主人公逝後畫作名聲大噪,但凡跟他有點關係的人都流傳着他的各種見聞八卦,真真假假。然後描述從他離開妻子兒女從英國奔走到法國之後義無反顧追求自己的理想,從人生的半中腰踏上一條走向偏執畫家的不歸路。

從作品的雛形到成行的這期間,主人公經歷了人生的各種不堪但都能視如草芥,從因生活窘迫寄住到德克家,傾愛其妻反迫自殺,又奔走異鄉,被愛塔愛上育子,所有經歷只化作了素材,愛於一時,對美的執着仍然一如既往,短短數年,畫作隨其漂泊,散落各處,後患麻病,終其一生,造就不菲價值。

比起對一部文學作品的作者在人物的心境,神態,動作,環境的烘托等等寫實的功底和素養來說,對這部作品更傾向了對故事情節跌宕的關注,作者傾注了大量篇幅滲透人性,在精神追求與現實物質方面的權衡,不惜爲藝術忘我,忘卻周遭,穿透世俗,創作於深邃。

爲那個時代慶幸,出現精湛絕技的畫作流傳於世,進而引發後來者對畫家背景驚世駭俗的故事,這或許也是文藝作品在不同時代的週期規律,具有時滯性,梵高和莫奈是否也是如此,紅樓夢應該是的。張愛玲在遇到胡蘭成之後的文學成就才更上高度。

不幸的是,主人公在經歷了人世間多少苦難得來了舉世成就,愛他的人,莫過於都愛到塵埃,才生出花,又被冷冷拍打,泯滅了一切,或許這纔是文藝作品該有的出場姿態,如蒙娜麗莎的微笑一樣神祕纔是優秀。

幸與不幸,更與何人說。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9

前天就讀完了《月亮與六便士》。到今天還覺得應該把讀後感寫下來。雖然我的閱讀感想可能對別人來說,沒有兩便士的關係。

很多人,在很多地方都有提起《月亮和六便士》,然而並不是很多人真正讀過它。這是一個描寫一位偉大畫家如何處理崇高理想和平庸世俗的故事。毛姆真的故事大師、敘述大師(讀的是譯本,不能評論作者的語言),亦真亦假的敘述,常常讓你不知道讀的到底是真是傳記還是小說。

不得不說李繼宏是很有功底的譯者,譯文流暢清晰,一點都讀不出翻譯的痕跡,深厚的中文功底讓人不覺得這是在讀一個外國人的故事。

最後說說Strickland。因爲讀過《莫奈和他的眼睛》,被莫奈貧苦和執着的生活深深打動。感動於莫奈對原配妻子Camille矢志不渝的情感,驚詫於視力嚴重下降的晚年他甚至挑戰巨幅作畫。張嘉瑋平和和有力的語言讓人對入世、執著、可敬的莫奈敬佩不已。

相對於莫奈,同樣是追求與衆不同的的藝術道路的Strickland(或者說高更,再次感嘆毛姆的敘述)卻與世俗過於格格不入。拋棄妻子,置善意和愛情於不顧,最終躲入原始山林作畫,過着幾近與世隔絕的生活,並且最終默默無聞地慘死。我上網瞭解了一下高更的畫風,確實粗礦的畫風確實獨樹一幟,不瞭解藝術而嚮往精緻生活的人可能並不會太喜歡。

然而就是這些凡人所不能理解的另類的藝術人生,纔可以稱之爲“傳奇”!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10

20xx年,第五本讀完的書爲《月亮和六便士》,作者爲:威廉·薩默賽特·毛姆。該部小說的原型爲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

爲什麼會讀這本小說呢?一是,朋友推薦說這部小說不錯,二是,無意中看到網上評價不錯。其實,剛開始讀這本小說的時候,我根本沒有讀進去,一直到第三章,纔開始進入狀態,直到我讀完整本書,我又回過頭去重新讀了第一章和第二章。這部小說描述了斯特里克蘭不顧世俗的眼光、貧窮的糾纏、疾病的折磨;堅定、頑強、執着追求藝術道路的過程。讀完這本小說,我認爲作者描述了一個追求心中月亮(或者可以理解爲理想)的畫家,放棄了六便士(或者可以理解爲安穩的生活),鑄造了不凡的人生和不朽的作品的故事。

從剛開始的不太懂,到後來的一口氣讀完,我的讀書心得爲:一、作者的寫作手法很奇特,他以旁觀者的視角描述了畫家斯特里克蘭的一生,並且語言很樸實;二、在畫家斯特里克蘭追求其藝術的道路上,貧窮,嘲笑,捷,疾病一切一切的困難都顯得微不足道,對於他來說,只要能畫畫,一切足以,可以感覺到內心的寧靜滿足。畫家斯特里克蘭或者是畫家高更給予我的啓發是:要找到心靈中真正熱愛的事物,然後用盡全力去追求,遵從內心。

我還特意搜索了保羅·高更的畫作。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與凡高、塞尚並稱爲後印象派三大巨匠,對現當代繪畫的發展有着非常深遠的影響。當然,作爲一個外行人,我自然也是讀不懂這些傳世作品,但是,通過《月亮與六便士》,我從側面瞭解了高更追求心中月亮的那份堅毅鑄造了這些作品。

最後,我記得在小說結尾描述: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斯特里克蘭將一幅畫送給庫特拉斯醫生的水果畫,我在網上找到了高更的這張水果畫,不知道是否對應小說裏描述的那張水果畫。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11

斯特里克蘭的出場並不驚豔,甚至是有點荒誕無奇。拋妻棄子,沒有留下一毛錢給未成年的孩子和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的妻子;在窮困潦倒之時,一位欣賞他的畫家雪中送炭,可他卻恩將仇報,勾引畫家妻子並將其拋棄;後來流落到小島同土著女人結婚生子,只因她能滿足他對女人所有的要求,洗衣做飯生孩子......所有的這一切,都讓男主頂着大大的渣男光環。可就是這樣的一個毫無人性的人,毛姆卻稱之爲是偉大的,分分鐘不得不質疑三觀,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欲揚先抑?

直到在生命的最後,他用畫筆把那種靈氣、純潔、邪惡、情慾、思考、探求......完完全全地表達在他那沒有多少人能看懂的畫中。他使有幸見過這幅畫的人震撼難忘,又驕傲而不屑地讓這幅天才之作在火焰中陪伴着他的靈魂歸於沉寂,他完成了對生命的探索,而對藝術瘋狂的追求也在此刻得到了昇華。沒有六便士又怎樣,月亮不照樣熠熠生輝!

作爲一個平平凡凡的普通人,無論處於怎樣境地,無論年齡、受教育程度、外界環境如何,都有選擇一生中最想爲之努力東西的自由。這種自由只取決於我們自己,與其他任何東西無關。當我們有勇氣做出選擇的時候,其實就已經身在生命的自由之中了。願你走出半生去尋覓六便士,歸來仍守得住心頭的那道白月光!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12

花了點時間,思考該如何評價這本好評如潮、被許多人奉爲圭臬的書。

看到很多人在爭論到底應該擡頭仰望月亮,還是俯身去拾六便士,然後得出一個讓我很想呵呵的結論:要對這個庸俗的社會豎起中指,一頭扎進理想且永不回頭的人才是最酷的。毛姆塑造了一個冷漠自我的天才,藉以藐視一個現代社會的文明人所倚重的一切,物質、名利和人際,撕掉這層面具之後的我們還剩什麼,我理解爲三個層面,一是自我,二是自我對外界的感知,三是自我 感知的個性化表達。非要在月亮和六便士裏選擇其一,大概就像在問你媽和我同時掉進水裏你要救誰這種智障問題一樣吧。斯特里克蘭是個極端設定的小說角色,極端自我又極端天才,人們可說他恃才傲物也可對他的成功頂禮膜拜,但如果他的一身臭毛病落在一個凡夫俗子身上,比如一個同樣不顧一切追尋夢想卻最終失敗的人,衆人的評價一定是截然相反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夢想與人情味、友善待人、社會道德感並不矛盾,相反其實我更喜歡布魯諾船長關於生活的溫和追求,這同樣是一種美。

整體來說有啓發有感想,其實可以打四星,扣掉一星純粹是因爲部分對女性充滿惡意、過分刻薄的諷刺(不客氣地說一句,毛姆大概是個自命不凡的樸素唯物主義論者),以及不喜歡各種過於直白、充滿灌輸性的主題說教。

斯特里克蘭用繪畫這樣的方式來表現自己的感知,毛姆也是通過文字表達自己的看法,只是這看法是否被人認可就見仁見智了,我只是一個持保留意見的讀者。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13

一直想看的一本書。它太有名,腦海裏一直重複着這樣一句話——滿地都是六便士,只有他看見了月亮。

於是在未打開這本書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我不斷在想,不斷在想象,它到底說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是關於愛情、親情,還是光榮與夢想?

直到我真的開始閱讀這本書,到第二章結束,也沒能讀懂它的好。後來,看見這個四十多歲、有着美滿家庭、事業有成的男人卸下了世人眼中充滿豔羨的光芒,不顧一切要去追求創作夢時,我的心竟也是顫抖着的。

誰能想象,誰又能相信,這個男人放棄了擁有的財富與地位,卻僅僅是因夢想。他說,我告訴你了我必須畫畫。這可由不得我。一個人要是跌進水裏,他游泳得好不好無關緊要,反正他得掙扎,不然就會被淹死。

每每感受到這個瘋子體內的瘋勁,每每同情他的命運時,我就會想到二十一歲的自己。那時的我又何嘗不是如此?爲了心裏莫名燃起的一團火,後來我想那可能真的只是一團偶然升起的無名火,冒冒失失地開始了飛蛾撲火的人生。

斯特里克蘭遠比我幸運。在他身上,有對繪畫的無限熱情,有多少人羨慕也羨慕不來的天賦。而我呢?先天不足,後天也不見得有多努力,除了一次又一次的碰壁和懊惱,還剩下什麼?

只有對平庸的人生心有不甘罷了。反正,我得掙扎。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14

一直以來讀完書,就在腦子裏隨便想想就完了,懶得不願寫書評,所以思緒一直是亂的。

很多時候翻開一本書開始看的時候並不知道里面有多精彩,於是遇見精彩的時刻內心就有多喜悅。

開篇引入是從藝術家的妻子開始的,讀的時候完全不知道最重要的人物是她的丈夫,而且整本書的主角似乎都不是藝術家,卻又在“我”和與他接觸的人說的話發生的事中,讓他的性格和形象承現在眼前。這樣的設計正是我喜歡的地方,而且有趣的是,作者是用“我”來敘述的,“我”又在書中有趣而真實地分析了各個人物性格和這個世界,我們看的時候會跟着他思考,自己也會去想。誰說一本好書不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呢。

看似是一個離經叛道的故事,卻又讓人感動、震撼,又覺得神聖。畫家對他的理想,藝術追求,從沒有失去勇氣。從沒有人可以真正擺脫別人的眼光看法,不計較得失,不在乎自己做的事日後真的會給自己帶來益處,他真正掙脫了枷鎖。一個執念,一個信仰,就是一輩子。他用生命最後的時間,把他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他所知道的祕密,創作、表達在畫的世界裏,通過作者的敘述,我們好像真的看到了那幅驚世駭俗的畫,但又揭不開它隱藏的祕密,因爲畫家最後高傲又輕蔑地毀了那個我們永遠不會知道的世界。

雖然是外文翻譯,我是在讀完整本最後看的翻譯者導讀,他說看到最後熱淚盈眶,由此可以看出翻譯者翻譯時會相當用心,也確實翻譯得很好,很多時候詞美又貼近中國文化,很多註解也很有意思。但是透過這些依然能感受到原作家不一般的文采。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15

《月亮和六便士》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感謝朋友推薦。

對於“月光”,對於“六便士”,我想我們應該仰望崇高的月光,追求崇高的理想,在這條路上不顧一切的追求和努力,任何時候我們準備開始,都將不會認爲是遲到的。我想我們不應該爲世俗的東西所牽累,“六便士”是需要的,但是我們面對他們,應該時刻保持理性。“六便士”只能在你的生活中佔據很小的一部分,他支撐着你仰望月光。而月光,是你在未來生活的動力。同時我們也應該有着追求生活的激情去面對一切想要的慾望,月亮也好,六便士也好,生活纔不會一帆風順,我們要有勇氣面對自己最真實的想法,也要懂得適可而止。

我們平常人可能一輩子都是這樣的人,追求優秀,崇拜優秀。毛姆正好點出了我們追求的所謂優秀的真實含義,即他人的認可。然而很多時候他人的認可並沒有什麼卵用,除了父母之外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認可你呢?他們是不是在誇獎你的成功的同時也在嫉妒你,或者輕蔑地在心裏說聲不過如此呢?即使是將來相伴的伴侶,在確定相互之間的關係之前,是否也會對對方是否與自己相配,是否帶出去有面子,是否拿的出手與朋友們進行炫耀進行判斷呢?這些我們都不知道。我們拼命不甘心的奮鬥所取得的一切,可能只是他人茶餘飯後的笑料,或者只是成功引起了本來在這個世界上與自己不想幹的人對自己的注意。

仔細想想這些真的有意義嗎?所以我看到這些以後,想到的還是要活得輕鬆開心一些,多在乎一點父母,尊重他們一些,少在乎點外人的認可,對所謂的成功學雞湯也是敬而遠之,開始以自己的想法行事,儘量讓自己活得更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