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戰爭與和平》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1.27W

《戰爭與和平》讀後感(精品多篇)

《戰爭與和平》讀後感 篇一

無論你的理想有多偉大,無論你付出多少努力去探索,你最終都會回到平凡的潮流中,被大潮裹挾着消失在這個時代的潮流中。下面就來說說《戰爭與和平》讀後感,大家千萬別錯過。

託翁反覆強調,歷史不是英雄史,英雄也不是時代的操縱者,而是時代的產物。所謂成功者能看透時代的本質,懂得潛在的“力量”,順應時代潮流。

戰爭是一項具有不可估量的、複雜性的系統工程。我們不太瞭解它的靜態,更別說它處於動態變化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合理的分析往往不能帶來預定的效果。

安德烈和比埃爾一樣,對現實生活並不滿意,卻一直在努力給自己生活一個理性的解釋,讓自己能夠接受當下的生活,並給生活賦予豐富的意義。

安德烈死前接受了上帝的救贖,比埃爾沉浸在日常生活的幸福中,以政治改革作爲自己的使命。雖然最終沒有找到“理性的`解釋”,但也已經達到了他想要的結果。

在尋找的過程中,安德烈發現了“真相”,就是娜塔莎的純真,但這種純真間接性地導致了他的死亡。而比埃爾首先發現的是“善”,並且加入了教派,妄想通過“善”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但是自己還是一如既往的虛僞。

安德烈臨死前意外的與阿納託利和娜塔莎重逢,這些曾經給他帶來傷害和痛苦的人,也同樣面臨着痛苦。當安德烈感覺它不是“恨”,而是“愛”時,那正是一種對生活的理解,並用“美”去擁抱生活。

失去一切後,比埃爾遇到了天真樂觀的普拉東。比埃爾放棄了對理性思維的盲目追求,開始學着去感受生活中的“美”。

回到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切的努力,對自己的生活有什麼改變嗎?不!最終,我們只能與生命達成一種理解,而獲得內心的平靜,這也算是一種投降吧!

戰爭與和平讀後感 篇二

《戰爭與和平》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初,小說以俄國與法國的戰爭爲背景,還原俄國當時的歷史和社會各階層生活的全貌。列夫托爾斯泰用有力的筆觸通過四大家族的生活爲依據,描寫出了俄國各階層的生活狀態。這讓我聯想到了曹雪芹的《紅樓夢》,他也是以四大家族爲背景,反應的當時的社會風貌。不同的是,列夫托爾斯泰筆下的《戰爭與和平》的背景是俄法戰爭。小說雖然歷經百年,卻依然是全世界喜愛的經典讀物之一,它跨越時空的界限,讓我們讀完依舊震撼。

戰爭題材的創作也源於他的生活,因爲托爾斯泰本人也當過兵。他參加過真實的戰役,小說中的戰爭場面就是他戰場的親身經歷,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所以托爾斯泰對於戰爭題材駕輕就熟。小說中描寫的角色都個性鮮明,人物刻畫非常準確。娜塔莎是一個熱情似火,熱愛生活,敢愛敢恨的女人;安德烈有着堅強的意志,是一名勇敢的戰士,他性格沉穩,善於社交,這讓我看到了托爾斯泰的影子,現實中的托爾斯泰也熱衷於社交;相反,彼艾爾不善於社交,性格直爽,較情緒化。作者也通過殘酷的戰爭刻畫出戰士們的愛國之情,與宮廷貴族的那些軍官的虛僞、虛榮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是托爾斯泰對他們赤裸裸的批判。

這位被列寧成爲天才藝術家的托爾斯泰正是通過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勞苦大衆的憐憫之情,他是最具靈魂的作家,是一個對內心世界研究很透徹的天才,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宏偉鉅作。

戰爭與和平讀後感 篇三

《戰爭與和平》是俄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部文學鉅著,描寫的是1805年到1820年俄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

列寧曾評價道:“《戰爭與和平》當之無愧是一部了不起的鉅著!”

我是一個軍迷,又是一個歷史愛好者,對俄國1000多年曆史也有一定的瞭解。戰爭雖然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分,但戰爭對人民的影響沒有正義之分,這是人們總是呼籲反戰,崇尚和平的口號的原因。

而《戰爭與和平》就是一部描寫戰爭對人民的苦楚,揭示反戰的文化巨綠色作文網著。

以前我知道我幻想踏平東京對我國的後果,但我還是執迷不悟。在看了這本書後,我才放下滅亡日本的這個近乎不切實際的幻想。

在看這本書時,我不僅看到了戰亂的影響,還看到了俄國底層人民在俄高壓政策的壓迫下的悲慘處境,和富貴的貴族在戰亂中自顧享樂的相反局面,還有一些貴族的家國情懷。

本書之所以成爲文學鉅著,根源在於托爾斯泰對俄社會的瞭如指掌和對當權者、上流社會和底層人民的情感把握的到位。

我願世界"核″平!

戰爭與和平讀後感 篇四

在這個九月我看了一本列夫托爾斯泰寫的書,這本書的名字相信大家必須耳熟能詳,那就是《戰爭與和平》。書中寫了許多人物,其中有很多大家肯定都不太明白,可是有一個人物大家必須十分熟悉,那就是波拿巴。大家肯定會說,這個人是誰?聽都沒聽說過,其實這就是拿破崙。托爾斯泰在書中塑造的許多人物形象,個個色彩鮮明,個性突出。他們多屬於鮑爾康斯基公爵、羅斯托夫伯爵、別祖霍夫伯爵、庫拉金公爵這四大家族。別祖霍夫伯爵死後,在新一代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安德烈公爵和皮埃爾伯爵。安德烈公爵身材不高,面貌英俊,表情嚴肅冷漠,對上流社會生活感到厭倦,在這一點上與普希金筆下的奧涅夫有些相似。皮埃爾伯爵是老別祖霍夫伯爵的私生子,他爲人正直、善良,喜歡進行思考,可是意志薄弱,缺乏辦事本事。經過對他們的生活經歷,一個危機四伏的舊俄羅斯上流社會清晰地展此刻我的面前,比如爲了老別祖霍夫伯爵的財產,有許多人千方百計地想害皮埃爾。

之所以說它是哲學之經典,是因爲它同時具有歷史小說、社會心理小說、家庭紀事小說和哲理小說的特點,是全面反映了俄國一個特定時期的社會面貌和人民生活的具有史詩性的歷史小說,這個看法大多俄羅斯學者都認同的。作爲一名小學生,我雖然也貌似通讀了這本恢弘鉅著,但所獲得的感受與體會必定是很淺薄的,以後隨着年齡及學識的增長能再多看幾遍得的話,那體會與認識必須會逐漸深刻。

戰爭與和平讀後感700字 篇五

戰爭與和平是一部描寫人民戰爭的英雄史詩。在這部作品裏表現俄國人民在反侵略戰爭中的愛國主義精神及其歷史作用。戰爭與和平有不少耐人尋味、引人深思的語句。

安德烈公爵想:“雲朵是多麼的寧靜、鎮定啊,哪裏像我們這裏的慌張,恐懼與混亂啊!那雲朵無憂無慮地飄蕩在空中,從來不必像那個法國兵和炮兵似地爲爭奪探帚而憤怒。爲什麼我從前沒有注意到它呢?現在我看到它了,我是多麼幸福啊!只有天空是純潔地,沒有虛僞、沒有欺騙、沒有什麼能夠和它相比。天空之中只有安靜、柔和。謝謝上帝……”

這是他被打倒在地上後心中的感想。這一感想與他原先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安德烈是有錢的老公爵的兒子,他性格內向,意志堅定。在當時上流社會中,他是個有地位的人物,並且非常熱衷於幫助年輕人進入上流社會,所以安德烈與上流社會的人們有着密切的聯繫。在他的家族中,有着愛他的父親和妹妹馬麗婭公爵小姐,還有一個不願他離開去參軍的妻子。

在打仗來臨之前,他認爲自己活着的目的就爲了追求名聲和榮譽。爲了追求他人的尊敬,他多麼希望能成爲戰場上的英雄,以施展他的才略,爲了達到這一目的,若要他放棄他的親人都無所謂,我們去想一想吧,這是多麼冷酷無情的想法啊!在他看來,榮譽和地位是他最珍愛的東西,也許許多上流社會的人也會有同樣的觀念。

不過,當他戰敗躺倒在地上後,當他看到藍天、白雲時他清醒了,他認識到了一切。那是一種寧靜、安逸、遼遠。在看到那樣的情景後,他的心是如此的平靜。天上的雲朵是那般鎮定自若,安寧自得,一片和平景象,完全沒有陸地上殘暴的殺戮,聞不到一絲的血腥味。在他明白這一切後,他感覺到無數人崇拜的英雄—拿破崙,也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根本不能與胸懷博大的天空相比。

藍天和浮雲是安德烈從未注意到的,他所見的是上流社會中一張張虛僞的面孔,而今見到了他一直忽略的卻很純潔的東西,看到了永恆!

《戰爭與和平》讀後感 篇六

在我心中,《戰爭與和平》這部鉅著內交融了太多智慧與勇氣,殘忍與堅強,高貴和卑微,它將種種的感情和殷紅的鮮血,塗抹在我們對於那個時代的記憶上。

那一個個精彩的情節深深地打動了我,作者將心理動作語言都傳神地用語言演繹了出來,作爲讀者,我彷彿可以潛進書中,和人物對話,揣測人物的心理。那種奇妙的感覺讓我彷彿脫離了現實,進入到那個**的年代,感受着朝中的勾心鬥角,欣賞着歐陸都市的繁華絢麗,爲貴族考究奢華的生活而驚訝,爲命運多舛的人物而嘆息。熱血與華貴穿引在這個安逸又**的時代,引領着我的心上下起伏着。

書中繁多的人物各有特色,或高尚,或卑鄙,或智慧,或愚蠢。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社會的各面,無論是光明或是陰暗,總有一個難忘的故事將它們印在我的心中。正是那一個個鮮明的角色,讓這藝術的殿堂更加璀璨輝煌,儒雅的安德烈公爵有情有義,在他的心中卻不失堅決,他愛家人更愛國家,在生死徘徊後,終於得到了他想要的歸宿,他的家族更多了一份悲劇色彩,但正氣長存,那一份傲骨從沒消失,厭惡趨炎附勢的清高卻導致了家族的頹敗。美德不能長存,這又何嘗不是這個時代的悲劇呢。皮埃爾伯爵家族卻又像另一出的悲劇,他作爲私生子,卻在嫉妒與爭鬥聲中,繼承了並不在意的鉅額遺產,卻同時被推向了上流社會,身不由己地與愛上他錢財的女人結婚,卻過不上幸福的生活。在燈紅酒綠的都市,疲於奔命地來往於舞會,酒館,那種生活並不是他想要的,他抗爭了,參軍了,他沒有因此死亡,而是得到了嶄新的人生,在波瀾起伏的情節中,好像鳳凰就此涅槃,是那份不向命運低頭的勇氣支撐着伯爵走出噩夢的吧。

在書中,我心中產生了一種顛覆的感覺,在這裏,壯麗地死亡卻像是一種新生,那些在精神上苟延殘喘的貴人,卻更像死了一般地墮落。在爭鬥之中,天真單純彷彿就成爲了愚蠢,在官場之上,虛僞狡詐卻搖身變成了高尚與忠誠,成爲虛僞者攀上名利高峯的通行證。錯亂的世界卻顯得那麼自然,也許這就是生活,在這裏,是爲了生存而生存嗎,還是爲了堅守自己的信念,像尼古拉老公爵那樣,有很高的名望卻默默地死去。在這些主人公的背後,還有許許多多爲了國家願意獻出生命的高尚的士兵 ,他們是平凡的,卻又是偉大的,那份對皇帝對國家的熱誠,在國家風雨飄搖之時,留下了希望的火種,他們是小人物,卻散發着比達官貴人們更奪目的光輝。在這個時代,他們是明星是主宰。他們身上的是一個時代應有的美德,可惜那些美德就像他們一樣被淹沒在了塵土之中。也許每一個時代都有各自的特點,站在那個背景下來看,對錯並不會那樣的分明。

讀這本書,讀到的是智慧,是熱血,是悲情,是感動。我想,這是一個完整的世界,卻不是一個完美的世界。

戰爭與和平讀後感 篇七

手捧《戰爭與和平》,彷彿就置身在那個硝煙瀰漫的時代。這是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的鉅著,他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宏偉壯闊、生動逼真的歷史畫卷。我在書中看到了戰爭的殘酷,同時認識了很多鮮明的人物,給予了我很多的啓發。

書中安德烈的一生跌宕起伏,他厭惡上流社會的虛僞,積極參軍作戰,看到妻子難產死去,一系列的打擊使他心灰意冷。但隨後他漸漸振作起來,娜塔莎激起了他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於是他再次走上了戰場。他經歷了反反覆覆、時而興奮、時而落寞的痛苦的內心掙扎過程,他的一生都在思考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人應該怎麼樣生活?最終,他爲了嚮往的和平生活付出了自己生命。

而他的好友皮埃爾寬厚善良、樂於施捨、不修邊幅,他和安德烈一樣不安於自己的生活,卻認真探索人生的目的和意義,把解決農民的痛苦、祖國的前途當作自己的最終目標。我覺得皮埃爾是英雄,他傾盡家產組織民團,親赴戰場與士兵生死與共。.。.。.爲了國家的和平,他放棄了個人的利益,冒着生命危險去刺殺拿破崙,他有一顆金子般的心靈。

戰火最終停止了,和平終於來到。而書中的這些人物在十幾年的戰爭中慢慢成長,爲祖國和平挺身而出,這是另我最爲感動的。

我們身處在和平年代,卻在這個寒假迎來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新型冠狀病毒。很多人在這場疫情中不顧自己的安危,衝在一線,正是有他們的無私付出,才迎來了這場疫情的勝利。不管是戰爭還是和平年代,英雄一直在我們的身邊。作爲祖國的下一代,我們要學習他們的愛國精神,好好學習,珍惜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

《戰爭與和平》讀後感學習心得 篇八

兩個多月以來如飢似渴的閱讀歷程,我終於啃完了這部洋洋灑灑一千二百餘頁的煌煌鉅著。心靈彷彿也進行了一場超越時間與空間桎梏的旅行,彷彿我親自來到了那個傳奇而又動盪的1805與18____年,騎着一匹雄健強壯的哥薩克駿馬,來到一個視野開闊的高地上,眺望着遠方瀰漫着硝煙、激盪着金戈鐵馬的奧斯特里茨與鮑羅金諾,看着拿破崙的運籌帷幄與庫圖佐夫的高瞻遠矚,用自己的心臟與熱血感受着俄羅斯,這片偉大而又廣袤的異國土地上在兩百多年前發生過的蕩氣迴腸而又感人至深的傳奇故事,既令我柔腸百結,又令我倍感雄心勃勃。

《戰爭與和平》無疑是托爾斯泰最富盛名的一部小說,在世界文學史上,很少有小說能夠出色地做到將書中的人物如同樹木紮根於大地一樣毫不突兀地融合進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中的國家與民族中,《戰爭與和平》就是這其中的集大成者。全書緊緊圍繞保爾康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與華西里這四大貴族家庭展開,描繪了一幅恢弘壯闊、精彩紛呈的俄羅斯民族的歷史畫卷,其間,無論是氣勢磅礴的奧斯特里茨戰役,還是扭轉乾坤的鮑羅金諾會戰,以及莫斯科的大火,拿破崙的潰敗,托爾斯泰都用他那支被上帝賦予了無限魔力的筆進行了生動翔實的描寫,令人讀來宛若身臨其境。

託翁在開始創作這部鴻篇鉅著時只有37歲,正是一個男人最爲朝氣蓬勃、意氣風發的黃金盛年,他一定是懷抱着極大的民族熱情來全身心地創作這部鉅著的。這部連羅曼羅蘭都爲之讚不絕口,甚至被譽爲“近代的《伊利亞特》”的小說何以享有如此崇高的榮譽?正是因爲托爾斯泰在這部鉅著中傾注的烈火般熱忱的愛國熱情與簡直堪稱巧奪天工的文學手法無時不刻地感染着讀者,令讀者感受到那個時代的心臟搏動的最強音。在這部屬於俄羅斯民族的史詩當中,托爾斯泰刻畫了無數個有血有肉、躍然紙上的人物,古靈精怪、美麗頑皮的娜塔莎,忠厚睿智的皮埃爾,理性堅毅的安德烈公爵,驍勇正直的尼古拉,悲天憫人的瑪麗亞公爵小姐,無不讓讀者印象深刻。這些性格鮮明、個性迥異的人物共同演繹了那個時代與社會的悲喜劇,並引發了一系列關於歷史、哲學、愛情、人生、死亡的思考。

《戰爭與和平》的經典之處首先就在於它刻畫人物與敘事的高明,這一特點在小說的開篇安娜。舍勒家進行的上流社會聚會便可見一斑。首先託翁通過聚會上人物的對話便一陣見血地點明當時拿破崙蠢蠢欲動,大戰前夕的歐洲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歷史與時代背景。然後順理成章地引出了別祖霍夫伯爵的私生子皮埃爾與安德烈公爵的粉墨登場。這是整部書第一個對人物羣像的刻畫,在此我們便不難看出托爾斯泰塑造人物的深厚功底。首先皮埃爾介入上流人羣的談話,並忽視上流社會的交際原則無所顧忌地發表自己關於當前歐洲時局的高談闊論,開誠佈公而又無比鮮明地將皮埃爾年輕氣盛、富有見地與哲思的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而安德烈公爵對於周圍那些只會自作聰明地誇誇其談的庸俗貴族表現出來的不屑一顧,以及對自己近衛軍事業表現出來的執着與堅定,我們儼然看到了一個卓爾不羣、壯志凌雲的年輕人形象。當然,一個優秀的作家絕對不可能僅僅將目光投入到主要人物身上,正像一部戲劇,如果僅僅是主角大出風頭、獨領風騷,而配角都毫無個性可言,那麼這部戲劇同樣是拙劣而失敗的。所以,託翁對每一個配角都給予了充足的發揮與表現的空間。比如安娜舍勒、莫特瑪子爵、華西里公爵的女兒海倫以及伊波利特男爵,同樣有着自己鮮明的性格特點,因此我們看了之後會馬上說,哦,原來安娜舍勒精於交際周旋,莫特瑪子爵彬彬有禮、善於講俏皮話,海倫高貴美麗但是虛榮愚蠢等等。僅僅是這樣一個開篇,託翁就明確了敘事的時代基礎,提供了人物廣闊的活動舞臺,同時也通過安德烈與皮埃爾不同的人生際遇奠定了戰爭與和平這兩條主線的線索,實是令人歎爲觀止。

不但是單個的人物,託翁所塑造的四大家族也有各自鮮明的特點。以皮埃爾爲代表的別祖霍夫家族,是一個理想式的俄羅斯傳統貴族式家族。以娜塔莎、尼古拉爲代表的羅斯托夫家族,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的小貴族式家庭。以安德烈、保爾康斯基老公爵爲代表的家族是傳統的俄羅斯嚴肅刻板、兢兢業業的愛國者式貴族,而華西里家族則是典型的上流社會虛榮勢利、奢靡無度的帶有貶義色彩的貴族家庭,這四種截然不同的貴族家庭幾乎成爲了那個時代所有俄羅斯貴族恰如其分的代表。而通過四大家族成員的思想與言行,他們彼此之間的愛恨糾葛與人生軌跡,便描繪出了那個時代的人情風貌。

四大家族成員的命運道路各自迥異,然而最終卻又實現了理想的殊途同歸。皮埃爾在結婚後被不忠的妻子欺騙,思想與精神上感到分外痛苦,猶如被困在了一個金絲牢籠中。後來加入共濟會尋求昇華與解脫,卻又毫無進展,在與羅斯托夫家的交往中他愛上了美麗輕靈、富有魅力的娜塔莎,卻苦於自己家庭的累贅無法表白。後來通過占卜異想天開地以爲自己將終結拿破崙,率領民團參與了鮑羅金諾會戰,甚至留在莫斯科意圖行刺拿破崙,結果卻意外成爲了俘虜,在一位叫普拉東的士兵的開導下實現了自我的救贖,而如願以償與娜塔莎結爲夫妻。安德烈公爵在奧斯特里茨戰役中意外負傷,卻大難不死,歸國後因爲陷入對人生意義的迷惘思索與喪妻的痛苦中而一蹶不振,對一切都心灰意冷,後結識了娜塔莎,被她身上散發出來的少女美好蓬勃的青春朝氣感染,重新燃起了心中對生命與生活的熱情,在與娜塔莎經歷了一次羅曼蒂克式的美好愛情後因浪蕩公子阿納托裏的插足而解除婚約,重新投入到了衛國戰爭的鋼鐵洪流中,在鮑羅金諾會戰中身受致命傷,在垂死的恍惚朦朧間領悟了愛的真諦,寬宥了娜塔莎的錯誤,最後在機緣巧合下與娜塔莎共度了生命的最後時光,平靜而冰冷地死去。羅斯托夫家的尼古拉成爲了一名出色的驃騎兵,參與了奧斯特里茨會戰與鮑諾金諾戰役,屢立戰功,最終與安德烈公爵的妹妹瑪麗亞公爵小姐姐爲夫婦。而華西里家族的海倫則有一定的悲劇色彩,卻也體現了託翁的道德是非觀,這個高傲虛榮、愚蠢透頂卻又自作聰明的蕩婦最終因誤食避孕藥而身亡,與其他三大家族獲得的美好結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託翁懲惡揚善的人道主義精神也在此間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戰爭與和平》整個情節推進的過程中,人物的思想性格並不只是單一固定的,而是動態的,這更賦予了人物在歷史潮流中的真實感。例如皮埃爾,這個起先年輕氣盛、特立獨行的名門望族的私生子,在接受了先父的財產與同海倫的婚約後經歷了一段迷惘而又痛苦的時期,變得沉悶而憂鬱,這是他本人性格的第一次轉變。在參加共濟會後,他試圖使自己變得悲天憫人、寬容博愛,然後卻不得要領,這是第二次轉變。第三次轉變發生在他成爲了法軍俘虜期間,在這期間,在普拉東的精神感染下,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與幸福,因此領悟了簡單的生活真諦——毫無理由地去愛一切人,這使他變得寬厚而溫和。從原來的我行我素到與娜塔莎婚後的好學深思,皮埃爾的性格是隨着他生活的一波三折發生改變的。這種改變同樣在娜塔莎身上,這個原來古靈精怪、美麗活潑、喜愛唱歌的百靈鳥式的女孩,在與皮埃爾結婚後,卻變成了一個不修邊幅、有些吝嗇的成熟母親,以至於連她昔日的追求者傑尼索夫都爲之驚奇愕然。同樣,其他主要人物身上也經歷着這樣的轉變,這種轉變不但體現出了人物所處時代的風雲際變,更體現了人物命運的曲折動人。

《戰爭與和平的》另一大引人入勝之處就在於對歷史人物的準確刻畫,拿破崙的志得意滿、不可一世與自大狂妄,庫圖佐夫的溫和理性,巴克萊。德。托裏等人在戰爭中表現的不切實際與好大喜功,甚至連亞歷山大一世這樣的帝王在托爾斯泰的筆下都變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在《戰爭與和平》中,托爾斯泰只是實事求是地揭露歷史的本來面目,他沒有逃避,沒有說謊,沒有刻意地去將某個人神化,也沒有刻意將某個人貶損。他通過對歷史人物的刻畫,深刻地揭露了拿破崙的侵略對俄國乃至整個歐洲的巨大影響,他沒有像其他史學家替拿破崙歌功頌德,也沒有像拿破崙的敵人威靈頓那樣稱讚他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將軍”,他明白任何戰爭的發起者僅僅是一個妄自尊大的野心家,衛國戰爭中那些樂於自我標榜的統帥他並沒有歌頌他們是“俄羅斯民族的英雄”,甚至對巴克萊。德。托裏與巴格拉基昂等人他採取的是一中略含嘲諷的態度。但是對庫圖佐夫,他卻給予高尚的讚賞,認爲他是一位將平凡與偉大結合起來的英雄,是“民族戰爭的代表”,因爲在庫圖佐夫的身上印證了托爾斯泰的一個觀點:羣衆的偉大精神力量產生偉大的統帥。他描述這些所謂的偉人也不單單是故事發展的需要,更是藉以他們襯托出人民的偉大 。

倘若只是一味地講故事,《戰爭與和平》也就不會成爲世界文學史上一塊令人高山仰止的魁偉豐碑了。列夫。尼古拉維奇。托爾斯泰不但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更是一位優秀的思想家。《戰爭與和平》同樣表現了他對於歷史、哲學、宗教的諸多看法與哲思。而這一切常常通過安德烈與皮埃爾之間的交談與思考表現出來,托爾斯泰素來是一位心理描寫的大師,他可以在龐大的集體場面將某一個人的內心互動用寥寥數語便和盤托出,也可以用一大段的細緻描寫展現人物生動而豐富的內心世界。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安德烈公爵被法軍擊中後倒在奧斯特里茨戰場的那一段他關於生命意義的思考,他望着那高原軒邈的灰色天空,感覺靈魂彷彿已經離開了自己的軀殼,周遭喧囂激烈的戰爭彷彿已經化爲烏有,就在這樣一種超凡空靈的環境下他進行的內心獨白,猶如一位沉思默想的思想家或哲學家思想靈泉的自然流露。安德烈公爵反覆思考人生的真諦,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最終他與皮埃爾得出了同樣的一個結論——愛,毫無保留、毫無理由的愛,如同基督寬恕羅馬人一樣的博愛,這或許也是托爾斯泰本人的人生哲學觀。而安德烈與皮埃爾無疑是全書當中最爲引人玩味的角色,他們二人的共同特點在於,他們對於眼前的現實都採取一種批判的態度,他們並不沉溺於自己所處的顯貴地位與自己擁有的巨大財富。他們所思考的是一種超越了個人境界的問題,即生命的意義,與人生的價值,他們很少考慮自己個人的生活,而習慣於將自己與整個祖國與民族的未來聯繫在一起。兩人都曾經經歷過迷惘,然而生性樂觀的皮埃爾最終在普拉東身上領悟到了愛的真諦,然而安德烈公爵最終卻選擇了孤獨,他渴望愛與被愛,但是娜塔莎的錯誤卻被他視爲寡廉鮮恥的背叛,因此他希望投入於偉大的事業中尋求庇護,他對現實的批判隨着性格的發展變得越來越尖銳、深刻,因此最終在娜塔莎的陪伴下在孤獨中死去。

在看過這本書前,我一直十分崇拜拿破崙,崇拜他的驍勇善戰,崇拜他的運籌帷幄,崇拜他的雄才大略,並始終不渝地堅信他是一位改變了歐洲乃至世界歷史發展軌跡的偉人,是人類歷史上首屈一指的千古一帝。然而,托爾斯泰本人對拿破崙的描寫卻令我如醍醐灌頂。他高瞻遠矚地指出,偉人只是歷史的工具,他們所做的一切只是順應歷史的潮流而已,因爲歷史的規律是不可戰勝的。拿破崙自以爲自己擁有無以倫比的天才,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然而在奧斯特里茨與鮑羅金諾的戰場上他又能說發揮了多麼至關重要的作用呢?他自作聰明地發佈充滿天才的各種各樣的命令,然而他並沒有親臨戰陣,這位偉大的統帥在鮑羅金諾戰役期間甚至身患傷寒,戰場的局勢又是那樣地瞬息萬變,當通信兵傳達了他的命令時,他的命令恐怕早已不適用了。託翁在書中指出,決定戰爭勝敗與歷史走向的永遠是羣衆,而絕不是某個特定的人物,歷史學家慣於尋求歷史發展中的“偶然”,但歷史發展是並不存在偶然的,駕馭歷史規律的,是一種人類無法理解的神祕力量。事實上,拿破崙在埃及、意大利、西班牙、普魯士、奧地利時發揮出來的天才在俄國的時候並沒有消失,但他實際上並不具有天才,他所遭遇的只是一連串微妙的“機會”而已,然而這“機會”在俄國的時候卻意外地消失了,因此導致了拿破崙在俄羅斯的潰敗,這是歷史規律導向的必然結果,與他本人無關。他或許是歷史這條奔騰不息的大河中游地最快的一位,但絕不是改變大河流向的那個人。

《戰爭與和平》是一座哲學、歷史、文學、思想的巨大寶庫,由於見識與智慧有限,我所能窺探的僅僅是它的冰山一角。托爾斯泰之所以成爲俄國曆史上公認的最偉大的文學家,正因爲他所擁有的深沉思想與卓越才華,

而這目前仍是令我仰之彌高的。我誠摯地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重讀佳作,屆時,我或許將得到更多的財富與啓迪。

戰爭與和平的讀後感 篇九

如果說當我手捧《戰爭與和平》這本書時,是懷着崇敬的心情的話,那麼,當我讀完《戰爭與和平》這本書時,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因爲,在此之前,關於俄羅斯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我已經聽說不少,今天,當我完整地學習了《戰爭與和平》這部小說後,對小說及其作者有了更深的認識。

俄羅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是世界上幾乎無人能與之媲美的偉大作家。他的文學創作,不僅數量衆多,而且體裁豐富,被譽爲19世紀俄羅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象一面鏡子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期俄羅斯社會生活的一切矛盾和巨大的社會變動。

《戰爭與和平》以保爾康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華西里四大貴族家庭在戰爭與和平年代裏的生活爲情節線索,生動地展現了1805年至1820年間,俄奧聯軍同法軍在奧斯特里茨的會戰、法軍入侵俄國、莫斯科大火、拿破崙軍隊潰退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表現了戰士們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歌頌了俄國人同仇敵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偉大勝利。場面壯觀,結構清晰,具有強烈時代感。

體會最深的是,這部小說人物形象非常鮮明、富有個性。如安得烈性格內向,意志堅定,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彼埃爾心直口快,易動感情,缺少實際活動能力,更側重於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則是個情感豐富,生機勃勃,熱愛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氣質的女人。他們在保衛祖國的戰爭中得到了鍛鍊和成長,這幾個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較高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而以庫拉金爲代表的宮廷貴族的貪婪、虛僞和墮落的個性,也被果體裸地刻畫出來,並進行了無情的鞭笞。

我覺得,《戰爭與和平》這樣的小說,對我來說,雖然有點深奧而新鮮,但通過這次學習,我對這樣的世界名著有了初步的認識和學習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