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新版《源氏物語》讀後感300字 《源氏物語》讀後感800字【精品多篇】

讀後感2.18W

新版《源氏物語》讀後感300字 《源氏物語》讀後感800字【精品多篇】

源氏物語讀後感 篇一

前日讀完紫式部的,感覺並不是很個性,但就當時的年代來說,還是有其必須的'用心好處的。有人稱之爲世界上最長的長篇寫實小說。更有人譽之爲日本的紅樓夢。

它透過描述900多年前上層社會的腐敗政治與淫逸生活來體現歷史發展的特徵,在感性上面頗多詞彙堆砌之感。寫法上倒與紅樓夢有些相似,只是其中的詩句文縐縐的厲害。源氏物語故名思義是源氏的故事,全篇描述了源氏大將的情感生活,及至其死亡。重點描述了紫姬的成長夭逝;下半部又續寫了源氏兒子的故事,但沒有結尾,很是突兀的就結束了。

雖然於我是粗粗一閱,從中卻也不難體會到作者的敏捷才思。作者對中國漢字及文化頗有研究,從中引用了白居易等人的詩詞便可知曉一二。小說從不一樣故事中隱射出的古代日本女子的命運悲慘以及其行動所受到的束縛,逼真的再現了日本社會發展史的一面。但文中似乎肯定了源氏的高貴品質,又確乎顯得消極了些。源氏物語讀後感。當然,迫於時代侷限性,自不必太過苟責。

匆匆一閱,感慨不算多。日後有空當再細讀。掩卷告慰紫氏部。

源氏物語讀後感 篇二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恰似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很偶然的機會在學校圖書館看到這本書,出於對日本文化的莫名的好奇,就完整的看了一遍,之後又去找了電影來看,說實話,沒有在日本的文化中薰陶過的人一般很難理解這本書。就像《紅樓夢》我們能看到寶玉和黛玉輾轉反側的感情,卻很難理解紅學家很整天在折騰些什麼。

印象中的古代日本,禮儀周到、民風淳樸,無疑《源氏物語》讓我大大震撼了一把。當時的感覺就是古代的日本人隨心而動,很有自我追求的精神。大概是平安時代受唐朝的影響深遠。以言情小說的角度,這本書並沒有多少驚喜,畢竟書裏晦澀的言語以及時不時出現的詩句難免會讓人覺得有些乏味。而書中不時出現白居易的詩句,及《禮記》、《戰國策》、《史記》、《漢書》等中國古籍中的史實和典故,並巧妙地隱伏在故事情節之中,使該書具有濃郁的中國古典文學的氣氛,更讓人會誤以爲在讀半白話版的中國古典小說。之後想想,原先我真的只是看到皮毛而已。不用去追究一個名族的文化起源,單是經歷長時間的演化發展,已被烙上獨特的烙印。

日本是個矛盾的名族,明明對女性的歧視根深蒂固,偏偏有着日本版《紅樓夢》之稱的《源氏物語》又是出自女性之手,而這篇小說在當時也但是是作者寫給皇后供天皇消遣的讀物而已。書中由光源氏等人品評世間女子等級,展開光源氏的感情之旅,反映了當時貴族奢靡又出奇優雅的生活,權位利益僅僅輕輕帶過。書中那些如畫般美麗溫婉,彷彿不食人間煙火般的存在的女子之於他們大抵只是附屬品罷了,貴族女子難免被當成利益聯盟的犧牲品,並無人真正關心她們的想法。

理想與現實,表面的光華與內裏的醜惡,光源氏的追逐浪漫的一生以紫姬的離世而結束,只是已到盡頭,世人記住的都是他的光華。

有機會還是要去親眼看看,好好體會一下日本的傳統文化。

關於譯本,因爲看的時候上下兩冊並不是同一個版本,比較了一下還是覺得豐子愷的比較好。

《源氏物語》心得體會 篇三

《源氏物語》這部影片改編自日本平安時代女作家紫氏部的同名作品《源氏物語》。影片擷取了原著中的大部分情節,也充分還原了原著中的美學價值以哀動人、以悲感人。

《源氏物語》講述日本平安王朝時期,一個降爲臣籍的皇子光源氏,他母親死得早,從小缺失母愛的他,長大後無心仕途,酷愛拈花惹草,一生與愛情糾纏不清,卻一生不可得。

影片極力將人物置身於美侖美奐的畫面中:潔白的櫻花,如水的月空,華麗的服飾無不給觀影者帶來視覺上的衝擊。

一個影片,兩條線:紫式部生活的現實世界,光源氏生活的故事中的世界。兩條線相互交織構成了影片戲劇化的衝突。

女人似水如花

光源氏第一次見到藤壺是在桐壺帝與她出遊時, 那一瞥,目光便定格在她身上了:穿着繡有雙飛蝶的羅裙,淡搽脂粉,悠閒恬靜,散發着天然的風韻;那盈盈含笑倚風立於帝王旁的她猶如一朵嬌豔的桃花……

這撩動着她情思的女子的出現,成了他一生寄情於女人的風流符號。

“女人是水做的”,水的柔美包容了一切。她們展盡千般風情:或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或丁香笑吐嬌無限;或媚眼含羞合,丹脣逐笑開。爲的是在光源氏心上留下一點痕跡,但男人的移情,有多少兩情相悅,有多少纏綿繾綣,都已在清冷的月光裏成爲傷感的回憶。

夕顏是女子亦是花,在夜間無聲盛開又無聲凋謝,是種悲哀的花、無言的痛。可她卻在這樣短暫的生命歷程內綻放出唯美,那一瞬間的耀目是不可忽視的。

電影的主旨由此確立:女人在如夢如幻的人生裏,用悠悠女人味展現着萬種風情。女人似花、花似夢,夢醒、花謝。生命隨着飄忽不定的情,往往於最絢爛之時零落,宛若櫻花一般,隨着天際一縷華麗墜落,留給世界的是一種死亡之內,生命之外的唯美。

光源氏的悲劇

盧梭說:“人生而是自由的,他卻無往不在枷鎖中。”

光源氏的一生都擺脫不了一個“情”字,他有濟世之才,卻只流戀花叢。他的用情不一,給了愛她的女人致命的一擊,甚至葬送美好的生命。

從小母愛的缺失,讓他有一種錯覺:希望從更多的女人身上獲得愛,來彌補心中的缺憾。可他忘了,這些都是有情感、有靈魂的女人,不是毫無知覺的一件件玩偶。他渴望愛,卻不懂守候這份愛,這是他的悲哀,也是那些女人的悲哀。

光源氏與藤壺的亂倫之戀,是一種不能用言語訴說的哀,明知這種感情是不道德的,但彼此的喜愛之情,不能夠壓抑,就是一種哀。但拋開道德層面,那種無法掩抑的愛恰如淤泥中的蓮花一般,妙不可言。從側面也可以解釋爲一種悲劇之美。

尾聲

影片結尾光源氏與紫式部於一片朦朦的夜空下不期而遇。光源氏覺得是紫式部故事裏的世界在折磨他,讓愛離他而去。紫氏部一句“你招惹衆多女人,就需要付出與這些幸福同等的血淚”此世即我世。至此,現實世界和故事中的世界又重合了。

我們卻在那一刻感受到一種悲劇力量的存在:那種傷痛是歷久彌新的,並且是沉積久遠的。

《源氏物語》讀書心得 篇四

《源氏物語》成書於十一世紀,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是日本文學中一部偉大的古典名著,一向對日本文學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即使在今日,它仍是日本作家創作的靈感之源,被認爲是三千萬日本家庭不朽的國民文學,是世界公認的亞洲文學十大夢想藏書之一,是世界文學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向珍貴的奇葩。

讀完此書,使人驚訝的是,無論此書的寫作背景,還是人物性格的描述,都彷彿像我們中國的《紅樓夢》,而它卻比我國第一批長篇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早三百多年,比《紅樓夢》的問世早九百多年。該書頗似我國唐代的傳奇如《柳毅傳奇》、宋代的話本,但行文典雅,很具散文的韻味,書中很多引用漢詩,及我國古籍中的史實和典故,並巧妙地鋪陳在迷人的故事情節中,使該書具有濃烈的中國古典的氣氛,所以讀起來並沒有異國文化的火花碰撞和難以磨合的棱角,反而讀起來有一種像是讀我國小說油然而生的強烈的親切感。可見,中國的文化對世界各國影響極深,範圍之廣,爲此,我欣喜不已。《源氏物語》與《紅樓夢》相似,所涉及人物都是皇族,雖然所展示的場景是日本的貴族階層,可是對感情生活的着墨點染卻與《紅樓夢》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我很是認同有些學者認爲《源氏物語》是日本的“《紅樓夢》”。

《源氏物語》開闢了日本物語文學的新道路,使日本古典現實主義文學到達一個新的巔峯。我們應當走在時代前沿,踏在文化浪尖,吸收外國的精華,武裝自我的頭腦,拓寬自我的視野。

源氏物語讀後感心得 篇五

“福爾摩斯”這個名字大家可能早已耳熟能詳了,我也一樣。自從知道這個名字以後,便一直渴望能看一看這本書。暑假到了,我終於如願以償。遨遊在《福爾摩斯》的海洋中,我完全陶醉了。

“福爾摩斯”是個樂於助人、博學多才、做事警惕、分析明確的人,他也是當時最棒的護法衛士。每一件案子他都用不同的手段、計謀,盡心盡力地去破,深得人民的喜愛。在小說中他曾破過135起案件,這是多大的數字呀!

比如說這個“斑點帶子案”吧。福爾摩斯採用了女人的姐姐死時屋子的特徵,還有“哨子聲——是蛇發出的叫聲”,以及斑點帶子,總結出了夜晚繼父放蛇到她的房間去毒死她這個結果,讓這個狡猾的繼父受到了懲罰,也讓所有人心服口服。就是偵探也承認福爾摩斯比他們技高一籌。而福爾摩斯,並沒有因此貪圖享受,始終是個非官方偵探。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在一次拼鬥中,他與當代最危險的罪犯一同葬身於無底深淵中……

呀!多麼感人!讀着讀着,我便不禁熱淚盈眶。設想一下,其實,他完全可以不煩這些事的,他完全可以多活幾年的。可是,他沒有。他的一生都忠於人民,忠於科學。他爲人民而死,他是值得的!他的生命真是“重於泰山啊”!雖然,世上沒有福爾摩斯這個人,但是,他那種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同學們,福爾摩斯之所以成爲世世代代傳誦的人,就是因爲他一絲不苟的精神、樂於助人的胸懷和善於思考的大腦,我們一定要學習他這種高尚的品質呀!

源氏物語讀後感 篇六

歷時將近半年最後把看完了,也就是睡覺前的半個或一個小時看看,所以拖得的這麼久。很久沒有看專業外的書,上一本看得是哪一本,是昆德拉的還是?記不得了。那也沒寫讀後感很久了。

看的前半段基本上沒有什麼印象。整天就是那個美女這個美女,都是美麗超羣,性格溫柔,十全十美;都是見了源氏就感嘆其長得如何英俊帥氣,香氣是如何讓人沉醉,態度是如何風流倜儻,才華是如何讓所有人暗淡無光;都是跟了源氏以後不管他如何移情別戀都是無怨無悔,真是就如天上的牛郎織女一年見一次都很心滿意足。這樣的書在賈母的眼裏就是十足垃圾,所以前半段基本上沒有什麼印象。唯有當源氏被後輩柏木戴綠帽子的時候我才感覺有點意思,但是很失望的是作者把柏木生生的給寫死了,真是可惜了這麼一個好後生啊。看得我心裏挖挖的涼啊!

任何事情不能總是十全十美,順順利利,那樣生活也就缺乏精彩,整本書看下來就索然無味。本來形容好的詞彙就那麼多,估計還佔不到全部的三分之一吧。人們對痛苦理解的都比較深,也有很多詞來描述。所以就那麼多詞彙,一個勁的用,不膩了纔怪呢。像就深諳此道,人人都不是完美的,事情都不是每次有圓滿的。

但是源氏死後的故事寫的還是十分精彩的。尤其是?總角?這一張,簡直棒極了。單獨剝離這一章節出來,絕對是一個十分悽美完美的的故事,我想足能夠與相媲美了。兩個奇異的人被感情折磨,最後一個竟被活活折磨死,另一個也不移情別戀。但是單獨抽出這一章來理解的話,與全書的'風格就相差很遠。

《源氏物語》讀後感400字 篇七

豐子愷:一個男人的史詩

林文月:一個女人一首歌

林先生是物哀至極,豐老去表現了一種蒼涼。

林先生表現的是女人,或溫婉、或柔弱、或高貴、或卑微,華麗的、善妒的、僞善的,清心寡慾、爭強好勝,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林先生譯的是哀怨悠長的,恰似一雙幽怨的眼睛滿含深情的望着你,向你娓娓道來她她她的故事,看女人們怎麼在這卑微的世界生存,看男人們怎樣愛憐這強權裏的女人,到終了,也只是鏡中觀花水中望月。一念花開,一念花落。

豐老表現出的是繁華背後的寂寞,是肉吃酒林的孤獨,是利益斡旋的無奈,是命運多舛的悲憤。這是一個男人的訴說,浮世繪般的經歷,卻似遊園,唯恐驚夢。

送林先生譯本的詩:月朦朧影憧憧/前世如夢人如虹;東風起,流水急,幻影依稀隔朦朧/望,歸途兮渺渺/想,自由兮惘然/笑,月兮陰晴圓缺/看,花兮庭前開落/古今多少英雄事,只因看客多評論/哪有親者哀嘆苦?嗟兮,嗟兮,大風起。

送豐老譯本的詩:人面桃花曾相似,景色依稀卻不同。夢驚猶醉不願醒,唯有空花淚沾襟。

源氏物語讀書感悟 篇八

第一次看《源氏物語》是在20年前,讀中學的時候。這是一本讓我始終爲之牽掛的書,是在圖書館借的。

當年正值夢幻般的青春年華,無奈也是要考試,讀書的緊要關頭,課業繁忙,連假日也要回校上補習班,想起來真是覺得那段原本要天真浪漫的日子落得個了無生趣的記憶。此刻還真後悔爲什麼沒有好好的玩,做些出格的事,只是乖乖的頂着升學的壓力,考試,做作業。學校,家,學校。書本,牀,書本。實際上我也不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精英,成績比不上高大英俊的哥哥,唸完的書到今日也沒能用上。畢業證書也並未給我帶來好工作,如果我有小孩,必須就不能讓他理解這樣僵化的學校教育。

記得當年學校裏同學們還是會偷偷的看一些武俠小說,港臺的王子公主般的感情小說。我也不例外看完所有能找到的流行書籍。沒有網絡的世界,電視也是被家長管制的,當年的出格事情就是躲在被窩裏看閒書。然而,我覺得自我畢竟不是那種熱血的青年,沒有被大俠的英雄行爲,或者是癡男怨女們驚天動地感情感動多久,就厭煩了那千篇一律的故事。

《源氏物語》是一本11世紀的日本小說。我本人可能是因爲日本人當年有侵略我們國家,也是當時歷史課本的相關資料的描繪,對日本是十分反感的,可是這本書卻給了我一個不一樣的印象。我也不明白爲什麼就借了這麼一本書來看。它不是美國的小說那種扣人心絃,層出不窮的故事情節讓你沸騰起來,也不是港臺小說的煽情,讓你流淚,引誘你一向想明白故事的結尾,追到了最終,就會把它拋開,再也不會想起來。《源氏物語》給我的感覺就象是涓涓的溪流在森林中安靜的淌過,讓我安心,舒服,無比的暢快。這是一本能夠隨便掀開一頁,從任何一部分開始讀的書,讀上一兩頁後把它放在一邊然後做其他事情,到想起來的時候再之後念。我覺得它可能是出自一個女人的手,筆觸細膩,清新,滑利,又如低沉沙啞的聲音在耳邊吟唱,又象是欣賞一幅山水畫,讓我每一個毛孔都舒展開來,心境平靜得象是練了瑜珈,或者是在寺廟中閉目盤腿的和尚般不起波瀾。

故事的主人公是個真正的王子,美麗,聰明,身上有奇香。母親的地位雖然低卻是皇上最寵愛的妃子,也無法保護她,結果她在王子3歲的時候就去世了。爲了保護她唯一的王子,皇帝即使十分想讓他做太子,可是沒有外戚的幫忙,只能給他帶來災難。所以,他被貶爲臣,身份高貴的臣,賜名‘源氏’。我覺得這十分有意思,世俗的人是拼了命的爬最高的權利地位,令自我身處險境也在所不惜,偏這皇帝爲了保全自我的兒子寧願他一輩子也沒有機會當皇帝。十分有智慧。

源氏在年幼的時候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長大後是能左右國家政策的重臣。爲了穩固地位,他跟左丞相的女兒結婚,有一個兒子。可是他並不喜歡這個妻子。故事其實是他一生中遇到的女人,還有他們之間的故事。故事涉及的女人有100多人,沒有名字。她們的名字已地名,物品的名字,顏色等等代替。我想書可能本來就是中文寫的,畢竟11世紀的時候日本是中文大行其道的時候,日本本身的文字可能還未成型。可是十分好讀,是完全的白話。書中情人間的書信都是美妙的詩歌,讓人喜歡比如‘長年遁世隱海角,此心終難捨紅塵’也是我此刻的心境。我在書中看不到感情的描述,也沒有思念。女子們的命運就象是日曆,翻過去了,就不會再回頭。很多女人僅僅是源公子獵豔時的戰利品,儘管只要以往有過交情,即使是一晚,公子也會照顧她們一生,可是畢竟就要孤獨終老了。他唯一愛的僅有‘紫兒’,他們相遇的時候,紫兒僅有10歲,死了母親,是親王的女兒。源氏見他可愛,象他母親,也象王后,他的繼母(他的心上人)就帶回家撫養,天天同吃同睡,但並不侵犯她,直到她14歲。可是公子除了她以外還是不時去找別的女人,紫兒氣可是,要出家,可是不被准許,之後28歲就去世了。公子在他死後就出了家。以後的故事是他的兒子。

之後,我讀了很多的書,還是覺得最喜歡的是這本。可能它並不急於要評判些什麼,表達些什麼,什麼也沒有。不能夠說是感情故事,因爲沒有感情,不能夠說是歷史故事,它寫的僅是些男女的交往,也不能夠說是傳記,沒有列主人公的職位,大事年紀……它什麼也不是。可是當我再一次在書店看到這書的時候,我就買了下來。它是日本第一本小說,在日本十分有名。我對它的偏愛超出任何的文學作品。喜歡放在那裏,時不時的翻一下,遐想那書中地位高貴,身有奇香,讓所有人都爲之入迷的源氏光究竟應當是長什麼樣貌?如果我能與他相遇,即使是一天之後被無情拋棄,也是心甘情願。

很偶然的機會,我看到日本拍的這小說的電視劇。看到了日本人心目中源氏物語,驚歎片子拍得是如此的美,就象是仙境一樣。可是片中的男主角儘管是英俊,可是和我心目中能夠用美麗,聰穎,謹慎,多情來形容,令後宮所有的絕色美女失色的源氏光比起來,他還是令人失望的。究竟怎樣的俊俏,意氣風發,風華絕代,可是同時又是失意,謹慎。擁有一切,同時又一無所有。美麗動人,可是讓人覺得象仙子般超凡脫俗,心如湖水般平靜。多情而不好色,無論做什麼都能讓人認同,不管什麼錯,都可讓人原諒。讓人覺得不配獨自擁有的源氏究竟應當是怎樣的呢?這樣的美男子,絕不上好先生,好情人,可是,如果能看到他,我覺得今生無悔了。

《源氏物語》讀後感1900字 篇九

(一)

比較了一下臺灣林文月的譯作和豐子愷的版本後選擇了前者,畢竟作者紫式部也是女性,豐版太過大氣坦蕩,林版則較細膩。

(二)

常有人將源氏物語比作紅樓夢。目前看了兩章,很有些不服氣。

紅樓到現在約莫讀過六遍,可能心情上有些偏袒。兩者的相似之處的確很多:都是以描寫多名女性爲主體,光源氏和寶玉的地位也很接近,兩本書都是包羅萬象,在描寫感情生活中提供了政治,經濟,文化,民俗等等背景,是研究清史/平安時代的寶貴材料。書中以大量的詩詞/和歌來表達感情,讀起來十分纏綿繾綣。

然而兩本書有着非常本質的區別。在讀源氏物語前幾帖的時候就強烈感受到了書中男性完全把女性當做物件來賞玩的態度,不論是自己行爲輕浮還是對方有異心,都是隨意地一笑置之。即使源氏對藤壺有着相當的執着,也並不妨礙他對別的女性的傾慕和憐愛,感情的真摯自然也是大打折扣。

(三)

有說法是光源氏的原型有原業平與藤原實方。那麼目前來看藤壺中宮就很有二條高子皇后的影子。清少納言也許在之後也會出現?

(四)

又看了空蟬、夕顏兩篇,之前的感覺越發明顯。源氏物語並沒有在每個女性上花太多筆墨,對一個女人的評價無非就是性格是否溫柔可人,長相身材如何,對光源氏態度如何…遠沒有紅樓裏那麼多如水的心思,靈動的文采,潑辣的嬉笑怒罵。

第二帖帚木裏中將的一席話,爲源氏心中定下了框架:遇見一個女人,必先劃分一下屬於上中下三品中的哪個階級。實在庸俗無禮得很,與尋常登徒子又有什麼分別。

相對地,對每個女人用情也淺,看不到幾分真心。

對六條家情人是“當其未肯遷就之初,源氏倒是走動甚勤;一旦稱心如意之後,近來卻不再那樣熱衷了…如今要他恢復當初未得手的執迷,卻無論如何已經不可能了…”

對夕顏則是未知對方姓名樣貌便拿歌詞挑逗,之後莫名地便暗通款曲得了手(前後翻了幾遍也沒看出這裏的前因後果)一面覺得她“不算頂標緻”“不是才藝豐富的女性”,一面又覺得她和順的性格“頗惹人憐愛”。這樣的一位“常夏之華”在與源氏同牀共枕時身亡,源氏也曾哭得悲痛欲絕,然而夕顏頭七未過,源氏又開始與空蟬互遞情詩信物,還有空想着另一位品格不高又無甚深度的女人。對比寶玉悼念晴雯的《芙蓉女兒誄》,實在是天壤之別。

(五)

源氏物語中最知名的要數若紫篇,本以爲是個情真意切的故事。最開始寫若紫的幾筆也很有趣味。【“其中有個十來歲的孩子,在白色底裳上罩着一襲穿舊的深黃色外衣。她蹦蹦跳跳跑過來,在一羣女童之中顯得與衆不同,可以想見成長後的姿色。她濃密的烏髮向一把張開的摺扇,隨着跳躍的身體擺動着(その中に十歳(とお)ぐらいに見えて、白の上に淡黃(うすき)の柔らかい着物を重ねて向こうから走って來た子は、さっきから何人も見た子どもとはいっしょにいうことのできない麗質をそなえていた。將來はどんな美しい人になるだろうと思われるところがあって、肩の垂れ髪の裾が扇を広げたようにたくさんでゆらゆらとしていた。)””

“那臉蛋兒長得極乖巧,眉際有如煙霞迷濛,隨便撩起垂髮的額角都有一種稚純的美。源氏之君想着其成長後的容貌,無限歡欣地出神望着(顏つきがひじょうにかわいくて、眉(まゆ)のほのかに伸びたところ、子どもらしく自然に髪が橫撫(な)でになっている額(ひたい)にも髪の性質にも、すぐれた美がひそんでいると見えた。おとなになったときを想像して、すばらしい佳人(かじん)の姿も源氏の君は目に描いてみた。)】

然而前後反覆提到源氏屬意這個女孩子的原因是她長相有幾分藤壺的影子。“他暗覺有趣。多麼美麗的一個女童呀。到底是什麼人呢?如果能把她放在身邊,當作那位心上人的替身,日夕欣賞,聊慰情懷,該有多好!”

這時的若紫只有十歲。比起洛麗塔也好,湄公河的少女也好,年齡都要小得多。而源氏的感情也並非那麼熱烈純粹,只是拿她當作藤壺的替身,便不顧乳母的反覆推脫,硬是要上前親近。

【“源氏之君說‘現在又何必逃避我呢?就枕在我膝上睡吧。來,靠過來點兒。’”

“源氏從幾帳的布幔攤手入內,觸及一身柔軟的舊衣裳,以及垂瀉而下的頭髮。發端豐富的感覺令人想象極美。他握住少女的手。”

“源氏之君趁機溜進了幾帳之內…一把抱起了少女,走入帷帳裏。究竟存着什麼心吶。大家都十分訝異,乳母更是焦急異常,可是又不能瞎叫。”

“若紫自己也十分驚悸,不知發生何事。細膩的肌膚被嚇得起了雞皮疙瘩,渾身顫抖不已。這模樣被源氏之君看在眼裏,只覺得無限逗人憐愛。他讓少女只穿着一件貼身的單衣,然後陪着她躺下。”】

……隨手摘抄幾句我已經想要報警了!雖然之前也接觸過日本的變態美學,但對一個十歲的小姑娘做這些事已經遠超出我認知中的底線。在西方觀念裏早已屬於違法的範疇了。最後源氏帶走若紫的方法可以說是強行誘拐。這樣一個有點畸形的邂逅,竟然成爲了全書中的美談,我實在不太能理解。

源氏物語讀後感 篇十

讀書的時候我被困在靈山島

海上大霧,海的這邊陽光明媚,海的那邊綿綿如蠶絲

我坐在潮溼的旅館的小牀上,聽海浪拍打着礁石。蟲聲從附近野山上傳來,清透的像童年的月光,世間如此安寧

似乎看見光華絕代的源氏站在明石的山崖上,望着海上的紅色殘月,見怒濤拍着嶙峋礁石,他用一心苦楚渡過這一生最慘淡的年歲。

往年的愛情或者所謂愛情啊,如磐石上的菟絲,在季節裏,時而枯萎,時而綠意,磐石仍是磐石,鍾靈毓秀

女兒都是一種花的名字。花名應着她們的命運。都說女子命運無常,一開始的動人旋律,在時空綿延的卻是永恆未知,有的成了曠世名曲,有的生生中斷,花開花落亦未可知。而女子僅僅負責美而已,她美麗,她溫柔,像團簇的層層疊疊的和服,應着繽紛的綢緞,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源氏見着美,就想方設法的佔有,見着不美但不可得,也設法佔有。女子都是可人兒,沒有完全的缺陷,永遠都有清流灌溉,甚至於從窗縫裏漏進的一道晨光照見她的絲緞般的長髮呢,亦是不可言喻的美麗

源氏不過是欣賞美而已,好色之徒的最高級別,他尊重美的終極概念,最終可以脫離形意,於性情中找到慰藉,年輕是美的,溫柔是美的,堅強也是美的。更有趣的事,他創造了負責任的境界,造得廣廈千萬間,將有過關係的需要人照顧的女人全部接過來住。在濫情的茫茫生涯中,始終愛着一位紫姬,怎能不愛,完全由他調校的一把琴,溫柔嫺靜,善解人意而不善妒

本書很美,春花秋月

至於超級美男子源氏,一夜春宵便好,記得做好措施

夕顏夕顏,朝朝暮暮的長夢,只是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