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讀《種子課》心得體會

讀後感2.56W

 讀《種子課一個數學特級教師的思與行》心得體會

讀《種子課》心得體會

教數學將近24年,遇到許多困惑。利用整個寒假時間,終於把俞正強的《種子課一個數學特級教師的思與行》酣暢淋漓地讀完!俞老師這本書給我這位年輕的老教師許多建議。這本書是解惑的一部良書!餘老師說,如果將某一知識系統作爲一棵樹,這棵樹的生長過程就表現爲若干節“課”,那麼,一定有些課需要“蒔也若子”,充分理透脈絡;這樣的課,通常處於起點或節點,就可以叫做種子課。有些課可以“置也若棄”,讓學生充分自主。通常處於點與點之間,可以稱作生長課。餘老師通過一個個教學案例細細分析什麼的課是種子課。讀完這本書後,我想我這學期任教的七年級數學中一定也存在種子課,對照餘老師的方法,我仔細分析每一章節的種子課,盡力上好這節課,爲其後的生長課奠定基礎。

對這本書,可謂是喜歡得不得了,但跟之前看其他書的喜歡不一樣。之前看吳正憲、華應龍等的書,喜歡,只是因爲崇拜膜拜,渴望着什麼時候自己也能設計出這麼精彩的課堂。而對這一本的喜歡,用一句俗語來表述是:跳一跳,摘蘋果。很接地氣的一本書,很多話說到心坎裏去了;又很有境界的一本書,很多的觀點讓你對自己的課堂有了一個反思,渴望達到那一個高度,卻又覺得還不到那個水平。

書中這本書主要分爲上篇和下篇,上篇列舉了很多很多關於國小數學的課堂教學實例,也用諸多的課堂實例給我們上了一堂示範課,交給了我們這些讀者很多很新、很科學合理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而下篇分享給我們的是關於人(學生和教師)。

種子課,生長的課堂。如果將某一知識系統作爲一棵樹,這棵樹的生長過程表現爲若干節“課”,那麼,一定有一些課需要“蒔也若子”,充分理透脈絡;一定有一些課可以“置也若棄”,讓學生充分自主。“蒔也若子”的課,通常處於起點或節點,謂之“種子課”。“置也若棄”的課,通常處於點與點之間,謂之“生長課”。

從以上這段話,我膚淺的就把“種子課”理解爲了爲知識的學習而打基礎的課,是因爲要先理解理透了,纔能有“生長課”。

種子課,爲了每一個人的生長。葉聖陶先生說,學生“跟種子一樣,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發育,自己生長的;給他們充分的合適的條件,他們就能成爲有用之才。所謂辦教育,最主要的就是給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合適條件”。種子課就是合適學生生長的條件之一。

俞正強老師在這裏點出了種子課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是的,教師教的是人,教師所生產出來的“產品”並不是流水線上的各種零件似的產品,教師的“產品”是活生生的學生,學生有自己的思想,他們是有生命,像一顆種子一樣,能自己發芽、生長,只是,學生的發芽、生長,需要我們教師爲其保駕護航,爲其提供充足的養料及合適的生長環境。

教材都是成人編的,老師經常將自己的想法變成學生的想法,想當然地以爲學生是怎麼想的。當學生的想法異於成人時,我們把他定義爲錯誤。我想很多老師都會有這樣的認識誤區,很多時候都會把學生異於我們老師的想法給否定,甚至歸爲錯誤。可是,我們體會過學生面對錯誤時的無奈嗎?學生爲什麼漸漸失去學習的激情或動力,而把學習當成是一種任務?難道不是一次一次的無奈堆積而造成的嗎?

爲什麼我們成人如此理直氣壯?因爲我們認爲學生是一張白紙,是等着我們去描繪,可以任意塗鴉。

事實上,學生絕非一張白紙,而是一顆種子,她帶有太陽的能量,帶有生長收藏的密碼,帶有春夏秋冬的記憶。因爲是顆種子,所以她隨時都在生長,隨時都準備生長。

在書中,俞特介紹《教學設計能力發展的三個階段》,文中記錄,三個階段是:以教案設計爲特徵的初級階段(這個階段,基本功的好壞對教師個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文本設計爲特徵的中級階段(教師對教材文本的識別能夠達到脈絡的梳理,比如準備題的落腳點在於哪個知識點、準備題與例題之間的關聯在何處、練習題分別針對哪些知識點、練習題與例題所展現的知識點間存在何種程度的對應,等等。這個階段教師的課堂教學有個共同特徵:就是趕,趕着要把課上完);以學生學習爲特徵的高級階段(教材在教師眼裏就是一個知識點的編排系統了。他的教學設計,脫去了教材的文本框框,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設計)。三個階段的闡述,讓你自己去反思你到達了哪個階段,你崇拜哪個階段的教師,甚至會因此而帶點愧疚或自責的情緒,但書裏,卻又很快地安慰你:教學法都是好的,關鍵看是否適宜,而教學設計本身就是一種方法的展開而已。恰似又爲自己找到了原諒自己的藉口。所以,書本里,作者用“跳一跳,摘蘋果”來描述老師應該如何設計問題設計教學,我想作者也正是用這種理念,寫出瞭如此一本接地氣卻又不失高度的書,讓人膜拜!

《種子課》這本書,給我們數學教師對課堂、對學生有了又一次新的認識和啓發,文章的最後,作者還論述了“數學教師的教育情懷”。“情懷”,開始喜歡這個詞,是源自於大學時代谷雪兒老師的課堂,這位美麗的女人在講述完自己的認識故事後,告訴我們人要有情懷,並在整一個世界經典文學賞析課上,把情懷貫穿左右,從那時起,便對這一個詞有了一種敬畏、渴望之感情!兩年後,又在這本書裏,邂逅這樣一個美麗的詞語,更是懷念當年的課堂,想念那一個偶像般的女子,也對這本書多了一份喜歡與熱愛!文章裏說:“教育情懷”是一種教育報國的志向,是一種教育爲人的慈悲,是一種教育清貧的淡泊,是一種教育化民的樂趣。而教學的專業之路屬於時間,這條路的厚度與長度,取決於教師對教育的情懷!一個有教育情懷的教師,他的專業成長是有溫度的,既溫暖自己,亦溫暖同行者!

放下這本書的時候,作爲數學教師的我,是不是該認真的好好想想,今後,我的課堂要怎麼更好地面向全班學生,我的課堂將如何給學生創造一個更合適的環境。

 

 

《種子課:一個數學特級教師的思與行》讀後感——汪文靜


      看了俞正強老師的《種子課》這本書,書中列舉了很多很多關於國小數學的課堂教學實例,在細細的品讀中, 我受益匪淺,也使我多年未解的疑惑頓時解開,還給了我許許多多的啓迪。下面談一談我對《種子課》一書的讀書心得。

      種子課,爲了每一個人的生長。葉聖陶先生說,學生“跟種子一樣,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發育,自己生長的;給他們充分的合適的條件,他們就能成爲有用之才。所謂辦教育,最主要的就是給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合適條件”。種子課就是合適學生生長的條件之一。而對這一本書,用一句俗語來表述是:跳一跳,摘蘋果。很接地氣的一本書,很多話說到心坎裏去了;又很有境界的一本書,很多的觀點讓你對自己的課堂有了一個反思,渴望達到那一個高度,卻又覺得還不到那個水平。此書中,俞老師通過一個個教學案例,採用舉例的方法告訴我們:像這樣的課,就是所認爲的“種子課”;這樣上,就是種子課;哪些課可以作爲種子課的選項;種子課的特質該如何呈現,才能解讀學生的生命密碼,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文章的最後,作者還論述了“數學教師的教育情懷”。“情懷”,開始喜歡這個詞,是源自於大學時代谷雪兒老師的課堂,這位美麗的女人在講述完自己的認識故事後,告訴我們人要有情懷,並在整一個世界經典文學賞析課上,把情懷貫穿左右,從那時起,便對這一個詞有了一種敬畏、渴望之感情!

標籤:心得體會 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