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2.06W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多篇)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1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永遠活着

一口氣讀完了《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對我的觸動非常大。這是本溫婉而堅定,樸實而有力量的書。作者弗蘭克爾是著名的心理學家,是20世紀的一個奇蹟。納粹時期。作爲猶太人,他的全家被關進奧斯維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於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倖存。

弗蘭克爾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驗和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見證。弗蘭克爾一生對生命充滿極大的熱情,67歲仍開始學習駕駛飛機,並在幾個月後領到飛機駕照。一直到80歲還登上了阿爾卑斯山。作者着眼於人類存在的意義以及對這種意義的追求,自創我odour意義療法,認爲努力發現生命的意義正是人最主要的動力。

書的第一部分講的是作者在集中營的經歷。

如果你發現經受磨難是命中註定的,那你就應該把經受磨難作爲自己獨特的任務。你必須承認,即使在經受磨難時你也是獨特的、孤獨的一個人,沒有人能解除你的磨難,替代你的痛苦,你獨特的機會就依存於自己和受負重的方式之中。對我們來說,生命的意義包含着從生到死受苦受難這一更廣闊的循環。

這是不是說,要發現生命的意義,痛苦是不可缺的呢?不是,作者只是堅持一點:儘管痛苦是存在的,甚至可以說通過痛苦找到意義,條件是痛苦難以避免。如果它是能夠避免的,那麼消除它的原因纔是有意義的事,因爲遭受不必要的痛苦與其說是英雄行爲,不如說是自虐。另一方面,如果你不能改變造成你痛苦的處境,那你仍然可以選擇採取何種態度。如果生活奪走了你的全部,你最後擁有的就是面對生活的態度,這是人擁有的最後一項權利。我們要創造性的去改變讓我們遭受磨難的處境,但也要知道如何承受不可避免的痛苦。

書的第二部分講的是意義療法。

作者相信,三個方法可以幫助人找到生命的意義。

第一,通過創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它的意義就是成就或成功。

第二,通過體檢某種事情,如真善美,通過體驗自然和文化或體驗另一個人的獨特性,就是說去愛某個人。

第三,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採取某種態度。也就是即便是處於絕境的受害者,面對無法改變的厄運,仍能實現自我超越,並以此改變自己,能把個人悲劇轉化爲勝利。

作者認爲人必須承認是生命向他提出了問題,他必須通過對自己生命的理解來回答生命的提問。對待生命,我們只能擔當起自己的責任。因此,意義療法認爲,負責任就是人類存在之本質。

讀完這本書後,大家會不會在心中問自己一句“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呢?”我認爲思想只有通過行動體現,才能產生其價值,並且開始之後就不要停止。今後,我們可以以更大的熱情投身於工作、旅行、創作、交友、愛人之中,歸根結底是我們爲自己的生活負責,是我們選擇了將生命的任務解釋爲對社會或對自己的良心負責,並感謝磨難和對手不離不棄的造就。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2

也許我們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活着是爲了什麼?"我同樣也問過自己。我有時覺得自己的存在沒有多大的意義,尤其在最痛苦的時候,感覺一切都似乎和我沒多大關係。現實的殘酷,理想的美好,反差之大讓人難以承受。

當拿起這本書的時候,曾經看過的一部影片映入眼前《穿着條紋睡覺的男孩》。德國對猶太人的殘害,讓自己爲他們這樣的行爲而感到憤恨。

這本書先從集中營的經歷講起。不可置疑的是:沒有真正經歷過那種生活的人,是無法真正感受在集中營裏的痛苦。每天吃不飽卻還要從事繁重的體力活,而他們卻以還能繼續從事着這樣繁重的勞動而感到慶幸。那種隨時都有可能面臨毆打,面臨死亡的日子讓人無法去想象,人的精神生活是多麼倍受摧殘。他們面對遙遙無期的痛苦日子,有多少人能不絕望?

然而,其中也不乏有意志堅定的人。維克多?弗蘭克爾就是其中一個。他寫的這本書激勵了很多人,也可以說救了很多人。

當人生活在那樣的環境下都能勇敢地活下來,我們今天的生活如此美好,爲何還有那麼多輕生的人?也許當他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應該知道比自己痛苦的人還有很多很多,可他們卻仍然堅定不移地活着。爲什麼自己卻不能做到呢?

生命的意義在於自己不斷地賦予,人只有活着才能擁有更多更多,否則一切都是空談。我們應該對生活進行一次又一次地加法運算,而不是總在做減法算式。

這本書也讓我明白成功的並不是最聰明的人。因爲決定成功的更多是非智力因素:明確的目標,積極的心態,努力和堅持,承受挫折和壓力的能力。做一個始終樂觀的、積極向上的人,並不是件輕鬆容易的事情。在看不到希望的時候,仍能堅持自己的價值理念走下去的人,是了不起的。任何人做一份積極的工作,可能他感覺不到自己的意義所在,但他的意義確實存在,社會的美好是由各個層面的勞動者共同建立的。自己的工作無足輕重,那只是一種感覺,你做了再普通的工作也爲社會貢獻了一點力量。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3

原本我一直認爲,閱讀的作用無非就是開拓視野,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個人綜合素質,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而當我第一次來到黑瑪亞花園,坐在"精品閱讀"的課堂上,我才發現自己的侷限。瑪亞老師分享的"閱讀",遠遠超出了我原本認爲的閱讀意義,她爲閱讀賦予了一種新的生命和力量!我感覺自己的心靈被輕輕地撞擊了一下,讓我與自己的靈魂進行了一次深深的交流。是啊,我們應該"爲改變生命,爲內心擁有力量"而閱讀。

當天下課回家以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當當網買了《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拿到書以後,我通宵捧讀,當我一口氣把這本書讀完的時候,我發現已是凌晨三點了。《活出生命的意義》的確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值得每一個人去閱讀,去思考生命的意義。

曾經,在電視劇《士兵突擊》聽過一句話:"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做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作爲一位母親,我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在他的生命歷程中活得有意義。可是,什麼是有意義的事呢?如何讓孩子做有意義的事以展現其生命的意義呢?這是我一直以來深思的問題,並努力尋找一個較爲完美的答案……直到這一次"精品閱讀"課上,我聆聽到瑪亞老師對於《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的推薦,瞭解到這本書中所揭示的深刻的生命感悟,才讓我對"生命的意義"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和啓迪。

維克多·弗蘭克爾所寫的《活出生命的意義》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講述了他自己在納粹集中營裏三年噩夢般的恐怖遭遇。在那地獄般的苦難與困境中,他的父母、妻子與兄弟都死於納粹魔掌,只剩下一個妹妹。他本人也是飽受凌辱,在幾乎毫無生還希望的絕境裏,依然保有活下去的希望,堅信生命的意義。而在這本書的第二部分,弗蘭克爾系統地論述了"意義療法"的核心價值,他超越了煉獄般的痛苦,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相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幫助成千上萬因失去信心而引發心理疾病的人們,找到"絕處逢生"的生命意義……他的生命經歷和專業成就,是人性最光輝的一個見證。

關於"生命的意義",我想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做一個總結:

生命的意義之一:要懂得愛和給予。

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非常注重這方面的培養,讓他懂得愛與給予。讓孩子用心去感覺和發現,"愛"就在身邊。鼓勵孩子在生活中真誠地對待親人、朋友、同學甚至是陌生人,從小事做起,愛自己,愛他人,愛世界……擁有一顆有愛的心靈,纔會得到快樂和幸福感;"給予"和"幫助"會讓我們的生命更有意義。正如課堂上分享的一句話:"沒有人可以幫助每一個人,但每個人都可以幫助別人。"

生命的意義之二:擔當起自己的責任。

弗蘭克爾說:"如果人不能負責任地生活,那自由會墮落爲放任。"書中描述了一種可悲的現象:當某個犯人早上拒絕起牀,並且開始抽他最珍貴的最後一支菸的時候,那麼他將在24小時內死去。反觀我們現實的生活,亦不缺乏這樣的現象,當人們面對挫折和困難時,往往會很輕易地選擇抱怨、逃避、放棄……比如辭職,比如離婚,比如成績不佳、感情不順時選擇輕生……弗蘭克爾說,"負責任是人類存在的本質",這句話需要我們牢記。是的,"我們自己必須回答生活向我們提出的那些問題,要回答那些問題,我們就必須承擔起生活的責任"。

生命的意義之三: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

如果說生命有意義,那麼遭受苦難也有意義。苦難、厄運和死亡是生活不可剝離的組成部分。"最受人尊敬的人既非藝術家,也非科學家,政治家或體育明星,而是那些昂首征服厄運的人"。也許,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會出現弗蘭克爾所遇到的那樣極端的苦難;但是,我們總會遇到困難、挫折和低谷。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做一個樂觀的、積極向上的、永遠面對未來的人,纔可以活出生命的意義。

"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着",維克多?弗蘭克爾正是這樣一位"二十世紀的瑰寶級人物"。作爲當代最偉大的著作之一,《活出生命的意義》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知識和回憶,更多的是令人思索的生命意義。我會繼續努力學習,讓生命之花盡情地綻放!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4

書的作者弗蘭克是猶太人,納粹時期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卻奇蹟般地活了下來,所以才寫成了這本書,書的第一部分就是介紹他在集中營的經歷,前面寫到他是如何裝在擁擠的火車車廂裏被運送到集中營,以及當時左右兩道選擇就是生死選擇等等這些,讓我想起了《美麗人生》中的這些畫面。

這一部分看得特別慢,每段描述腦海中都會浮現那些畫面,也看得比較壓抑,透過這些文字能感受到作者強大的內心和清醒的意識,也許正如他所說,他對未來有期待,對當下賦予了意義,他需要活下來把他的研究弄完,並且,他的心中還有愛,他無時無刻不在思念他的妻子。

第二部分作者介紹了他的意義療法,他提到:“根據意義療法,努力發現生命的意義是人最主要的動力。這就是爲什麼我用“追求意義”一詞,而不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學說強調的快樂原則”(我們也可以叫它“追求快樂”),也不用阿德勒心理學派的“追求權力”或者“追求優越”之說。“

意義療法認爲,負責任就是人類存在之本質。

作者提到了發現生命意義的三種不同方式:通過創立某項工作或者從事某項工作;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者面對某個人;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採取某種態度。第一種就是成就或成功,其意義顯而易見。第二種和第三種需要進一步解釋。

找到生命之意義的第二種方法就是通過體驗某種事情——如真善美——通過體驗自然和文化或體驗另一個人的獨特性——就是說去愛某個人。

讀這本書時,尤其是對於集中營生活描述的部分,腦中不時冒出這些想法:我現在真是太幸運啦,我的生活真是太美好了啊,原來賦予意義能如此強大啊,原來內在力量是可以改變命運的呢。

這本書很薄,值得在迷茫的時候讀一讀,也值得在情緒低落的時候讀,最後引用下文中多次提到的尼采那句:“知道爲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5

知道爲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尼采·克多·弗蘭克爾:“不要只想着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敗。

成功就像幸福一樣,可遇不可求。它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產物,是一個人無意識地投身於某一偉大的事業時產生的衍生品,或者是爲他人奉獻時的副產品。

幸福總會降臨的,成功也同樣:常常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無可否認,身處21世紀的我們常常自動認爲成功=很有錢=任性的自由,每天起牀後的目標是今天有什麼辦法賺大錢,有什麼辦法減少生存的壓力。當錢道當道,找到一個自己認爲可以爲之奮鬥的偉大事業是多麼難得,更加不要說成功是爲他人奉獻時的副產品了。

我相信有些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能無意識投身於某一偉大的事業中去獲得成功的結果,但現階段我還在爲自己的醫療、養老、教育、衣食住行奮鬥着。從經濟學上說,人類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其功利性,追逐功利性能讓人能夠更好自由處理自己的一切(包括外在的資源和內在的意願)。

就像今天和同事討論的一樣,他認爲:“既然公司可以欠着我們4個月的工資,我爲什麼不能把工作任務簡單化完成呢。公司要求我們體諒公司的難處,爲什麼公司沒有體諒我們養家的困難?”我知道他們的困境,但是比較難認同他的想法,對於這種狀況他們還是有選擇的方法。如果你選擇繼續留下來,起碼拿出你普通的工作水平來完成工作任務,畢竟這個是你的賴以爲生的工作,也是你職場道德的體現;如果他們覺得實在很難忍受,那就各展所長努力找好下家單位,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何必把自己困在這種自己不能認同的工作環境當中呢,生生磨滅了自己的工作熱情,成就了自己的冷漠處事的態度。

無論什麼情況下,責任心還是需要繼續保持。對周圍環境的失望,慢慢遺失自己的責任心,冷漠自己的熱情,真是恐怖至極的“存在之虛無(即空虛感和無意義感導致)”。這種經歷我在一年前在新山已經無奈嘗試過,否定自己的意義和存在感,真的讓人心理很受傷而導致失眠一個多月,也讓我身體受到了一定的損傷。幸虧認識到自己的境況後,立定決定把自己從坑底拉起來。經此一役,我的眼界更加開闊了,無論什麼情況下還是本我最重要。這也是一種受難後獲得另類的幸福。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6

《活出生命的意義》作者是維克多·弗蘭克爾。

著名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是20世紀的一個奇蹟。納粹時期,作爲猶太人,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於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倖存。弗蘭克爾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見證。弗蘭克爾一生對生命充滿了極大的熱情,67歲仍開始學習駕駛飛機,並在幾個月後領到駕照。一直到80歲還登上了阿爾卑斯山。他並不是當年集中營裏被編號爲119104的待決囚徒,而是讓人的可能性得以擴大的聖者。

《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共分二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集中營三年期間艱苦卓絕地與命運抗爭,尋找生命意義的心路歷程。第二部分是作者向大家介紹根據自己的感悟創立的心理治療方法——意義療法。

學習過程中,讓我感悟最深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使命,哪怕是經受磨難,也是獨特。沒人幫助自己解除磨難,我們之所以獨特,也是獨特的磨難機會塑造的。再有就是,不管我們面對什麼樣的困境或說是環境,我們還有選擇的自由。在艱苦的環境下,選擇一種積極的好心情,去勇敢生活。這樣想以後,內驅力就驅動了,自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爲自己啊。

聯繫自己生活實際不難發現,鄉村教育有它的弊端也有它的優點,關鍵在於我們如何應對。面對教學長時間跟不上縣城,我們又如何“翻盤”?我們如何引導孩子明白——人是自己做出了屈服於環境和條件還是勇敢挑戰那些環境和條件的決定,換句話說人最終決定自己的命運。人不是簡單地活着,而是時時需要對自己的前途做出判斷,決定下一刻自己會成爲什麼樣的人。雖然我們任教的對象身處農村,天賦有限,可人自我奮鬥潛力是無限的,只有學生找到了自己奮鬥努力的意義,我相信孩子們終會有成就。

反觀自我,學會滋養內心的自由,擁抱自然,藝術詩歌和文學之美,感受家庭和朋友的愛,更是十分重要的。閱讀,爲我們打開了更廣闊的世界,它帶領着我們走向更明朗未來。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7

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讀完了《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作者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維多克·弗蘭克爾,以他在集中營的親身經歷,講述了苦難與死亡對於生命的意義,提出了心理學上的“着眼於未來”的意義療法。

“生命在任何條件下都有意義”“不要只想着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敗。成功就像幸福一樣,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產物,是一個人無意識地投身於某一偉大事業時育產生的衍生品,或者是爲他人奉獻時的副產品。”

面對困境,你可以抱怨可以消極,決定權在你手中,決定的不同,也決定了你最終的結果與中不同,就像作者最後不但活着逃出了魔掌,變不利爲有利。“有一樣東西你是不能從人的手中奪取的,那就是最寶貴的自由,人們一直擁有在任何環境中選擇自己的態度和行爲方式的自由”。“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極的一面,而其積極的一面就是責任。實際上。如果人不能負責任地生活,那自由會墮落爲放任。“精神健康有賴於一定程度的緊張——即已完成的和有待完成的任務之間的緊張,或者是當下狀態與理想狀態之間的差距。”“人實際需要的不是沒有緊張的狀態,而是爲追求某個自由選擇的、有價值的目標而付出的努力和奮鬥。它需要的不是不問代價地消除緊張,二是某個有待他去完成的潛在意義的召喚。

尼采說“知道爲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突然失去勇氣,會導致死亡”。環境對人有影響,但最終都是自主決策的結果。找到生命意義的三個途徑:一是創造或從事某種工作;二是經歷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就是不僅能從工作中也能從愛中找到意義;最重要的是:即使出於絕境的無助受害人,面對無法改變的厄運,仍仍能自我超越,並且以此改變自己,把個人悲劇轉化爲勝利。痛苦如果是能夠避免的,那麼消除它的原因纔是有意義的事,因爲遭受不必要地痛苦與其說是英雄行爲,不如說是自虐。這就是說,要發現生命的意義,痛苦不是不可或缺的。

“把人定義爲可以習慣任何事物的種羣”,比如,失業不等於沒用,沒用不等於生活沒有意義。冷漠、遲鈍、對任何事物都不關心,囚徒的狀況,失去了感受快樂的能力,只能慢慢培養。”“存在之虛主要表現的是厭倦,這比焦慮帶來的問題要來的多,適度的焦慮可以讓人更加努力的去改變這種焦慮感,而厭倦就不同了,表現出來的是消極的情緒。”

珍惜並享受生活提供給你的各種際遇吧,Let it go free。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8

今天要推薦的是《活出生命的意義》,作者是維克多·弗蘭克爾,職業:維也納普利克里尼克醫院神經官能症科主任,《活出生命的意義》名列“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圖書”之列。

作者作爲一個猶太人,通過自己在二戰集中營親身經歷的苦難來講述意義對一個人的重要性,意義能讓人堅強的生存下來,也能讓苦痛得到解釋從而舒解。

如果你在生命中正遇到悲傷,或者你沉浸在過往的悲傷中不能自拔,我推薦你看這本活出生命的意義,如果你能爲悲傷找到一個意義,那將能極大的緩解你的悲傷,讓你從悲傷中自拔出來,復返樂觀。

如果你處於迷惘,也可以爲自己的人生定義一個意義,前去追求,事業愛情公益都可以。如果你恐懼某件事而無法面對,請你加倍的虛擬恐懼去面對。如果你過於期盼某件事而無法達到,那請你遺忘目的去關注於事情的過程。如果你曾經經歷過痛苦,那痛苦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經歷的財富,讓你更加無畏的去追求自己的目標。

如果你處在內疚當中,那請去擔當,承擔應負的責任,然後勇敢前行。

如果你面對死亡,請坦然面對。比如老人老去並慢慢死去,請正確的看待老人老去,正確的看待老人的死亡,這是不可逆轉的,不要因爲老人的失能而去歧視,因爲他們也曾經和你一樣成功過,因爲你的未來也是如此。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的挫折、傷痛、分別、離去,可以挽回可以避免的,應該竭盡全力。而那些已經過去或無法避免的,只能正確面對,賦予它以意義,以撫慰自己的內心善待身邊人。對未來應該抱有希望,才能更勇敢的面對每一天的開始,願你與我都能擁有面對生活的勇氣。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9

他一生對生命充滿了極大的熱情,67歲仍開始學習駕駛飛機,並在幾個月後領到飛機駕照,一直到80歲還登上阿爾卑斯山。

作爲奧斯維辛集中營裏倖免於難的他,很欣賞尼采那句“知道爲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並在文中多次分享。

在集中營,只有囚頭獄霸才能享有吸菸的特權,他們每週能獲得定額獎券,而那些對生活失去信心的,打算“享受”最後幾天監獄生活的犯人則是吸菸者當中的特例。每當看到獄友吸菸時,就知道他已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氣。勇氣一旦失去,幾乎不可能再挽回。

弗蘭克爾關注的並非多數人喪生的原因,而是爲什麼有些人能夠倖免於難。亦逐漸強化了他的核心理念:生命並非弗洛伊德所宣揚的那樣,只是簡單地祈求快樂,也並非阿德勒所教導的那樣,只爲爭權奪利。

人們或者是爲了尋找生命的意義,這也是人們一生中被賦予的最艱鉅的使命。他發現可能找尋到生命意義的三個途徑:工作(做有意義的事)、愛(關愛他人)以及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會拿走你很多東西,但它唯一無法剝奪的是你自主選擇如何應對不同處境的自由,人的內在力量是可以改變其外在命運的。

在這本著作給作者帶來極大的成功的時候,他告誡學生的是:永遠不要只想着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敗。成功就像幸福一樣,可遇不可求。當一個人無意識地投身於某一偉大的事業時產生的衍生品,或者是爲他人奉獻時的副產品。當你的一切行爲服從良心,並用知識去實現它,在很長一段時間後,成功將降臨於你。

記住: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敗。成功就像幸福一樣,可遇不可求!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10

活出生命的意義!什麼是生命的意義?作者在文中提到:沒有一個醫生可以用概括性的語言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爲生命的意義在每個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義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時刻每個人特殊的生命意義。每個人生命的任務是特定的,完成這些任務的機會也是特定的。人不應該問他的生命之意義是什麼,而是必須承認是生命向他提出了問題,他必須通過對自己生命的理解來回答生命的提問。對待生命,他只能擔當起自己的責任。

積極地應對生活問題的人好比一個每撕掉一張掛歷就把它整整齊齊地摞在一起,還要在背面記幾行日記的人。他可以自豪而快樂地回憶日記中所記下的所有充實的日子,那些他曾經有過的'全部生活。

人不是衆多事物中的一種。事物相互決定對方,但人最終是自我決定的。成爲什麼,在天賦與環境的限度內,是他自己決定的結果。最終表現出哪一種,是決定的結果,而不是環境的產物。

存在之虛無的主要表現是厭倦。“星期日神經官能症”——人們在忙碌了一週後,突然覺得生活沒有了內容,其內心的空虛感凸顯出來。同時虛無還戴着各種各樣的面具和僞裝出現。有時,遭遇挫折的人對意義的追求會通過追求權力(包括追求權力之最原始的形態即金錢)得到替補性代償。

你所經歷的,世人奪不去。不光我們的經歷,還有我們的行動和所有的想法、所有的苦難都不會消失。儘管它們已經成爲過去,但我們可以使它們存留在世上。“曾經是”也是一種“是”,甚至更爲確定。

人在登山遇險的關鍵時刻,只會有一種感覺,即好奇。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11

這本書是著名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的一本著作,它是從心理學角度,對人在極端環境下的心理髮展做出的觀察。弗蘭克把自己和同事被關機集中營的獄友當成樣本進行一個心理學視角的觀察。作者在這種極端的生命體驗中,開創了意義療法,對心理學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它幫助人們找到了絕處逢生的意義,戰勝極端痛苦。

進入集中營的人,先後會經歷個階段的心理髮展過程。第一階段,恐懼和震驚,他們還抱有一絲希望,希望有一天能出去,至少相信結果不會這麼糟糕。第二階段:冷漠、無動於衷的階段,即情緒死亡的境界。這個階段的犯人目睹慘狀已無動於衷,絲毫激不起噁心、恐怖或憐憫的情緒,他們冷漠寡情,感覺鈍化、自覺什麼都不在乎。這個階段的冷漠,其實是因爲自我防衛所必需。第三階段:恢復。他們從極度緊張的狀態中鬆弛下,已經相信自己已經自由。這種感覺在心理學上叫"人格解體"

作者通過分析集中營的犯人,發現一種在心理學上非常偉大意義的"意義療法",即幫助精神崩潰的人重新找到生活的意義。適度的緊張感對於人的精神健康是必要的,因爲當下狀態跟理想狀態之間的差距,能夠喚起人們潛在的鬥志,召喚着人們去完成還沒有完成的任務。人對意義的這種追求,就會讓人產生一股精神動力,即便是在集中營這種極端環境下,犯人最終成爲什麼樣的人,仍然主要取決於他自己的內心。想要恢復犯人內在的力量,就必須讓他們看到未的某個目標,這一點對於任何遭遇厄運的人都適用。

在書中,作者提出找到生命意義的三個方式。

第一:從事某項事業取得成功。直接追求成功並不會給你帶幸福,因爲追求成功的觀念容易引發一個後果,就是人們會以自己的不成功或者不幸感到羞恥,反而會加重人們本身的不幸福。

第二: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不是要我們控制生命中發生的事,而是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的情緒和行動。在面對人生必經的苦難時,它提醒我們,人性只有藉此機會才能得到考驗和昇華。

第三:去愛某個人,幫助愛人實現他的潛能。愛是人類終身追求的最高目標,所以它自然也是人們找到生命意義的一個方式,只有在深愛着一個人的時候,你才能完全瞭解這個人,瞭解他的本質,瞭解他的潛能。可以說,愛是直達另一個人內心深處的唯一途徑。所以,通過愛,你能夠幫助對方認識到他的潛質,從而實現他的全部潛能。

不得不說,人們一直擁有自我選擇的自由,是選擇拋棄生命還是把苦難當你磨刀石,把忍受痛苦轉化成對內在力量的考驗。不同的選擇使人生具有了不同的意義。只有極少數人能夠將困苦的環境看成自己道德完善的機會並進行自我超越,達到人生意義的新高度。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12

最近讀了弗蘭克爾著作的《活出生命的意義》,書中描述的二戰期間集中營內黑暗恐怖的生活和作者對於生命的態度強烈震撼了我的內心。弗蘭克爾是猶太人,是著名的心理學家,1942年,他被納粹關押到曾被稱作“死亡工廠”的奧斯維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哥哥、妻子,不是死於牢獄,就是被送進了毒氣室,而他自己也在漫長的囚獄生涯中,遭受了我們難以想象的身心折磨。重獲自由後,僅用了9天就完成了這本書。

集中營內的非人生活將囚犯從活生生的人變爲一個個號碼,除了自身赤裸的軀殼以外,喪失了所有一切。在這種極端扭曲的現實中,集中營內有退行到禽獸一樣的行爲,但依舊有人走過一個個屋子安慰別人、把自己最後一塊麪包給別人,閃耀人性的光輝。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有一樣東西你是不能從人的手中奪去的,那就是最寶貴的自由,人們一直擁有在任何環境中選擇自己的態度和行爲方式的自由”。作者在一無所有的狀況下,發現人擁有選擇人生態度的自由,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剝奪的。他自己本來可以安全地逃亡美國,但爲了照顧父母他選擇留了下來。在集中營裏,他懷着強烈的求生慾望期盼有朝一日能夠活着與妻子重逢,並完成自己的心理學著作,他從這強烈願望中汲取力量,支撐他活了下來。當一個人領悟到生命的意義和目的,就有意想不到的無窮無盡力量,能夠毫不畏懼地經受任何艱辛困苦。弗蘭克爾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見證。弗蘭克爾一生對生命充滿了極大的熱情,67歲取得了飛行員駕駛執照,一直到80歲還攀登了阿爾卑斯山。

弗蘭克爾以其切身經歷告訴我們:生命在任何條件下都有意義,即便是在最爲惡劣的情形下。如果磨難不可避免,那就把磨難作爲自己獨特的任務,充分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認識到自己對所愛的人或者未竟事業的責任,就永遠不會拋棄自己的生命。生命的充實和豐滿,需要我們爲了一個有意義的目標而快樂地努力與奮鬥。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努力找尋和體驗生命的意義,過有意義的人生。作爲國家電網的一名員工,我們應在這個平臺上充分發揮自身的才能,在工作中做出自己的貢獻,與此同時,我們就會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也許在工作中我們總會遇到困難和失敗,我們並不是一定要避開它,要相信,我們一樣可以從中找到它的意義,而那時候,也一定會有個比自己想象中更加強大的自己,來面對和克服那些使我們焦慮和恐懼的事情。而經過這樣的選擇和努力,我們,會收穫更大的意義。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13

有些人會覺得,小孩子什麼都不懂,談何生命的意義。是的,他們確實不懂,也不太能理解,但他們一樣擁有生命的意義。他們的出生,是新生命的誕生,是人類的延續,是父母愛情的結晶。這就是他生命的意義,雖然他不懂,但這個意義是存在的。他們一天天成長,學會走路,學會說話,會哭會鬧會笑,成爲獨一無二的個體,這也是他們生命意義的存在。

作爲學生的孩子們,他們只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生命纔是有意義的嗎?在目前我們大多數家長都有這樣的想法,覺得孩子不好好學習,就是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更何談生命的意義?

我認爲其實不然,孩子的天性是愛玩,玩耍也是生命意義的一部分。在玩耍的時候,孩子很開心快樂,且收穫了幸福,這難道沒有意義?當然有。因爲作爲家長的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快樂。

個人也認爲大多數從小過得幸福的孩子,都心地善良,對人生更積極樂觀。可是,以我自己爲例。每次看到孩子瘋天瘋地地玩,就氣不打一處來。立馬質問孩子:“作業做了嗎?書看了嗎?某某任務完成了嗎?“

用自己家長的身份去打斷和阻止孩子快樂地玩耍,完全不給他們自己選擇的權利。現在想來感覺自己是在剝奪孩子生命意義的一部分。所以我決定以後要多給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利,要求他們學習或做任何事之前,用平和的語氣先問問他們是否願意做這件事。

如果他們選擇玩耍,而我也開心的放手,他們接下來會收穫很愉快的一段時間,這是他們幸福童年的組成部分。如果他們選擇學習,學到的知識,會一點一滴積累,化作他們將來成就自己的基石。我們需要做的是學會認識孩子做任何事的意義,讓他們整個生命的意義少一些缺失,多一些圓滿。

當然,這樣的看法,並不是要放任孩子任性妄爲。比如他們想打砸玩具就打,想放火燒山就燒,且這些行爲是他們知道後果並自主選擇去做的。

那麼這些行爲是必須被禁止的,這是法律和道德所不允許,且超出意義範圍的行爲。

作爲家長就需要好好拿捏,怎樣纔不會養大一個巨嬰?說到這裏,有人肯定會覺得,我所說的這些被道德法規所禁止的事情,被人們所不齒的事情,還是會有很多人去做,且已經有很多人去做了。

如果每個人都能這麼積極正向地看待事物,那世界上怎麼還會有這些人做這些事呢?對此我想說的是,就如弗蘭克爾書中寫到,“世上有(且只有)兩類人——高尚的和齷齪的。”

我們需要尊重這個事實。不能因爲有齷齪的人,我們就去做齷齪的人,我們還可以也更應該選擇做高尚的人。這就是作者爲什麼要寫《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這也是我爲什麼要閱讀,思考,並輸出自己的看法,寫下這些文字。

最後想說的是,請選擇做一個高尚的人,請給你的孩子合理的自由選擇權,成就他們孩童期生命的意義。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14

《活出生命的意義》是維克多弗蘭克爾在經歷奧斯維辛集中營存活之後,寫的一本書。當時拿起這本書的時候,着實是被題目吸引,因爲我正在糾結“人爲什麼要活着”。說來,在眼睛一睜一閉之間,這期間所發生的事情,有什麼意義呢。如果沒有意義,那我是幹嘛來了!

書篇翻開,前面一大半是在描寫作者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裏悲慘生活——毒氣室、鞭打、捱餓甚至需要咬破手指塗在臉上以證明自己足夠健康來躲避死亡,這畫面讓我一下聯想到《辛特勒的名單》。這麼大篇幅的描寫集中營的悲慘,爲什麼還要活着呢?

書的下半部分告訴我,你活着的意義。

精神健康有賴於一定程度的緊張——即已完成的和有待完成的任務之間的緊張,或是當下狀態與理想狀態之間的差距。人實際需要的不是沒有緊張的狀態,而是爲追求某個自由選擇的有價值的目標而付出的努力和奮鬥。他需要的不是不問代價的消除緊張,而是某個有待他去完成的潛在意義的召喚。人所需要的不是“內穩態”,而是所謂的“精神動力”,也就是存在的動力處於一個緊張的極化區(其中一級代表有待完成的意義,另一極代表意義所期待的主體)。

人類還遭受一種喪失,那就是原本作爲其行爲根基的傳統迅速的消減,喪失了告訴她必須做什麼的本能,喪失了告訴他應該做什麼的傳統。有時人甚至連自己想做什麼都不知道。這樣,他要麼去做別人所做的事情(隨大流),要麼做別人希望他做的事情(集權主義)。

很明顯,我之前寫的一些文字,大多也跟文中一樣,批判年輕人(當然尤其包括我自己),整天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渾渾噩噩的一天天這麼過着,但終究沒能探究到這類現象的原因。叔本華說:“人註定要徘徊在焦慮和厭倦這兩極之間”。誠然,每次列完計劃的時候,總會有些隱隱的焦慮,感覺很難完成。執行中的時候偶爾有那麼幾天遇到了突發事件,導致計劃延緩後,惰性的思想就會出現,計劃便成了一沓廢紙。接着,就像是熱鍋上的螞蟻,弄弄這個,摸摸那個,不知道該幹什麼,躁動不安。又或是躺在牀上,看着天花板,摸着空空如也的腦袋,問自己“爲什麼要活着呢?”

人越是忘記自己——投身於某種事業或獻身於所愛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實現自己的價值。按照意義療法,我們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方式來發現生命的意義:

1)通過創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

2)通過體驗某種事情過面對某個人

3)再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採取的某種態度。

找到一件事,是你心底想做的,然後卯足了勁兒的去完成,忘記時間,忘記自己。或許,你會說,我也不知道我想要什麼。沒關係,我也曾處於這樣的狀態,分享給你一句話:先努力看看,看看以後會變成什麼樣!

走着走着,你就知道自己要什麼了。不走,怎麼知道!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15

近日,單位開展了“我喜愛的好書”專題讀書活動,前段時間正好捧讀了弗蘭克爾的著作《活出生命的意義》,心絃爲之一顫。作者維克多·埃米爾·弗蘭克爾(1905-1997)是奧地利臨牀心理學家,猶太人。書中記述了二戰時作者在恐怖與窒息的集中營中的慘烈經歷,在面對頻臨的肉體與精神的毀滅,作者的"意義探索"一次次挽救了他的生命,並且使生命力頑強延伸。他被納粹先後關押到奧斯維辛等4個集中營,他的父母、哥哥、妻子,都在集中營裏不幸死亡,而他自己也遭受了難以想象的身心折磨及垂死掙扎。重獲自由後,他只用了9天時間完成了這本書,更將自己的生命體驗與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

在書中,弗蘭克爾首先描述了自己在集中營內的可怕非人待遇,在生死的掙扎與極端體驗中,他仍然發現即便在這種極端扭曲的現實中,在一無所有的狀況下,在集中營集體退化到禽獸一樣的行爲時,也依舊有戳破至暗黑夜的一絲亮光,這就是人性的閃耀。比如有人走過一個屋子安慰別人、把自己最後一塊麪包給別人,然後悽然赴死。在集中營裏,他正是靠着一絲人性的心靈之光,發掘了痛苦的意義,點燃了他強烈的求生慾望,更期盼有朝一日能夠活着與妻子重逢並完成自己的心理學著作,然後他從這強烈願望中汲取力量,並奇蹟般的活了下來。他領悟到,“有一樣東西你是不能從人的手中奪去的,那就是最寶貴的選擇,人們一直擁有在任何環境中選擇自己的態度和行爲方式的自由”。生命在任何條件下都有意義,即便是在最爲惡劣的情形下。如果磨難不可避免,那就把磨難作爲自己獨特的任務,充分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認識到自己對所愛的人或者未竟事業的責任,就永遠不會拋棄自己的生命,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無窮無盡力量,能夠毫不畏懼地經受任何艱辛困苦。

我們生命的充實和豐滿,需要我們爲了一個有意義的目標而努力與奮鬥。弗蘭克爾認爲,發現意義的途徑有三條:創造、工作;體驗某個事件和人物來發現生命的意義;受苦。當痛苦被發現有意義時,我們便不再逃避痛苦,可以通過認識人生的悲劇性和處理困境,促使自我深思,最終發現人生的意義,達到自我超越。

作爲普通人,不斷地重複平凡,懈怠與挫折感也時而出現。弗蘭克爾啓發我們:現實可以被分爲身體、心理和靈性,而後者可以遠離甚至對抗身體和心理的層面。克服工作生活中的大小困難,平凡之外的改變與創造,體驗朋友的意義,都會使工作困境與痛苦體驗變淡褪色,我們需要的是發現自己的靈性。

另外,弗蘭克爾67歲取得了飛行員駕駛執照,80歲還攀登了阿爾卑斯山,享年92歲。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篇16

"書猶藥也,可醫愚",因此,工作之餘我拜讀了很多大師的書。其中,維克多·弗蘭克爾的《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讀後,感覺自己整個的生命能量像溪流一樣開始潺潺地流淌,在我近四十歲的生命中再次感受到:愛是一種醫治任何創傷的良藥,勇氣則是面對生活給我們設定的任何困境時的力量,而最重要的是我們作爲人,心靈上選擇自由的權利是上天賦予我們最神聖的也是任何環境、任何人無法剝奪、也難以觸及的聖地。這本書的寫作背景非常奇特,因此才值得我們以感恩的心態將它細細品讀,以積極的態度面對自己當下和未來生命中的諸多選擇。可以說,在品讀這本書時,你不僅是在與一位偉大的心理學家對話,它更多的篇章中所凝聚的精華在觸動我們靈魂的同時,讓我們開始接納生活的全部:快樂、幸福、恐懼、悲傷以及各種未知。

《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分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維克多·弗蘭克爾講述了自己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裏的"非常"遭遇。在歷經了煉獄般的痛苦後,他選擇了在絕境中抓住毫無生還可能的希望,並將此總結爲"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第二部分是理論(存在主義分析治療)。作者將自己在集中營中真實的經歷、內心的感悟結合心理學專業豐富了"意義療法"。奧斯維辛集中營給他留下的不是傷痛的情感和困擾他日夜的噩夢,反而強化了維克多·弗蘭克爾的核心理念:"我們期望生活給予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對我們有什麼期望。對生活賦予的磨難,我們孤獨而獨特,但我們獨特的機會就依存於自己承受重負的方式之中。生命的意義包含着從生到死受苦受難這一更廣闊的循環中。"誠如尼采所說:"那沒能殺死我的,會讓我更強壯"。因此,在讀了這本書後,大家意識到維克多·弗蘭克爾並不是當年集中營裏被編號爲119104的待決囚徒,而是讓人的可能性得以擴大的聖者。

在這本書中,維克多·弗蘭克爾認爲在任何情況下,人的生命都不會沒有意義,而且生命的無限意義就包含着困難、剝奪和死亡,尤其是當人能在生命的絕境甚至死亡中延展出生命的意義來,那麼他內心的強大可想而知。在我們整個的人生長河中,我們必須也必然會經受太多的苦難,這是無法逃避的任務。因此,要直面所有的苦難,不能軟弱,眼淚是無用的,但也不必諱言眼淚,因爲眼淚見證了人們承受痛苦的巨大勇氣。這讓我想起一位老兵說的話:"沒有在黑夜痛哭的人是不能了悟人生的。"我們面對生活的苦痛可以流淚,那是爲了更好地前行。眼淚不僅代表了我們的軟弱、孤獨和無助,同時也代表了我們決定以更爲積極的態度來爲自己的人生負責。正如意義療法所認爲的那樣,負責任就是人類存在之本質。盲和聾的生命侷限讓海倫·凱勒有機會碰觸到生命所蘊藏的萬物之美。她說,萬事萬物皆奇蹟,無論我身處在怎樣的境地,哪怕是黑暗和無聲,都要懂得滿足,懂得隨遇而安,更懂得了"喜悅藏於忘我之中。"力克·胡哲面對向上帝祈禱獲得常人的胳膊和腿無望地悲傷時,他學會了開創不設限的人生:刷牙、洗頭、打電腦、游泳、做運動、驚人的溝通能力等等。

了悟生命的意義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維克多·弗蘭克爾的這本書更多的筆墨是放在了我們如何去找尋生命的意義。他提及了三個途徑:做事情、關愛他人、態度。每個人的生命中必然會面對很多的挑戰,我們應該擺脫柏拉圖式對生命意義的探尋,更應該腳踏實地地以真誠之心投入生活,化解一道道生命難題。叔本華說過:"人註定要徘徊在焦慮和厭倦兩級。"厭倦的極致會帶來存在之虛無,進而喪失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因此,我也明白了一個極其重要的道理:真正對生命意義的探尋就是擺脫存在的虛無,以自己的真實盡情投入生活,哪怕千瘡百孔。同時,人的一生憂多樂少,忘記一分,就快樂一分。對前塵往事何必掛懷,真正精彩的人生纔剛剛開始。同時,在我們短暫的人生中,如果有愛常伴左右,我們的生活質量會更高。"愛出者愛返,富往者富來",愛美麗了世界更豐富了內心。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吝嗇愛的付出呢?誠如我在爲學生做心理諮詢的工作,在生命的流淌與互動中,我化解了一顆顆年輕的心的哀愁,同時,他們也回贈給我了生命成長的力量。此外,維克多·弗蘭克爾認爲人在勇敢接受痛苦和挑戰時,生命在那一刻就有了意義。生命的意義是無條件的,它甚至包括了不可避免之痛苦的潛在意義。明白了痛苦、死亡本是有意義的,我突然以來長久的困惑也化爲烏有。無論我現在的生活狀態如何、無論貧瘠或富有、無論成功或失敗,我所有的生命元素構成的圖景都是有意義的。尤其在看不到任何希望、滿心只有創傷的時候,我們還能堅持"初心",這種精神動力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讀了維克多·弗蘭克爾的《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輕鬆,我開始學會對自己和生活全然的接納,生命真我的能量也隨之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