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華爲的冬天》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4.28K

《華爲的冬天》讀後感(多篇)

《華爲的冬天》讀後感 篇1

因爲曾經關注華爲,所以,對於《華爲的冬天》不知一次地拜讀。在今年這個寒冷的冬天裏,再次拜讀《華爲的冬天》這篇文章,我有了與往年冬天不一樣的感覺。

每個人欣賞《華爲的冬天》的角度不同,理解也絕對不會相同。我以爲:《華爲的冬天》重點提的是企業的危機感。冬天總會來,華爲會面臨,羚銳和其他企業也一樣會面臨。海爾總裁張瑞敏曾經說過:我每天的心情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想一想,我們自己有沒有這種感覺呢?

任何企業的生命有如人一樣,都有生、老、病、死的過程,這是客觀存在的自然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任何企業的生存都不容易,因爲這世界變化太快、更新太快。我們的企業何嘗不是這樣,我們的產品有生命週期,企業發展同樣有其產生、發展、高潮與死亡的生命週期。儘管近年來我們注重保存實力,不斷變革創新,取得了不菲的業績和成效,如2005年以後基本不再對外投資,2007年調整銷售模式,整合營銷渠道,大大減少經銷商數量,並從賒銷到現款現貨一直到現在的先款後貨,大大提高公司運營質量,降低了運營風險,使公司保持了較好的發展態勢。但是,我們不能讓沾沾自喜矇蔽了發現問題的眼睛。我們不能有絲毫的麻痹心裏,否則,就像溫水裏的青蛙,對周邊環境的漸變毫無知覺,處在危險境地而不自知,最終會在不知不覺中走向滅亡。

我們也曾多次提到木桶原理:一個木桶能夠裝多少水,不是由最長的一塊木板決定的,而是由最短的那一塊木板來決定的。因此,我們要以超過競爭對手的速度補上我們的短板,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由此,我們更需要像華爲人那樣善於自我批判、自我檢查。我們不要只顧埋頭走路,尤其需要靜下心來進行總結和反省:與國內外大企業,尤其是醫藥行業內優秀企業相比,我們的差距在哪裏?

2008年的冬天來得格外早,也格外得冷,讓我們感受到了陣陣入骨的寒意: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不僅席捲歐美,如今也已經讓國內實體經濟遭受重創。繼沿海企業倒閉潮掀起之後,作爲內陸省份的河南,處境也不容樂觀。一些撐不住的企業已經先倒下,一些還在生死邊緣艱難喘息。中小企業各自奔命,就連往昔在行業內呼風喚雨的行業龍頭也英雄氣短也許,這並非是一個完全悲觀的境遇。經濟低迷時會產生許多輸家,但同時也會產生一些贏家。麥肯錫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發現在2000~2001年間的經濟蕭條中,有近40%的美國實業公司從頂尖位置上跌落下來。但同時,也有15%的企業在蕭條中躍入了領先行列。

被凍死還是活到下一個春天?這是一個產業洗牌的時候。成功永遠都屬於有準備的人,而企業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以盈利爲目的是其生存、永續發展的目標。面對冬天,生存和過冬是第一位的。在冬天裏,我們企業裏的每一個員工都應該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進而反躬自省,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危機感和責任意識,強化學習,提高、提高再提高,爲順利過冬作準備。無論怎樣,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今天,只有抓住國內市場、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纔是企業度過危機、尋求發展的根本。

《華爲的冬天》讀後感 篇2

如果說近日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爲我們的未來關上了一扇們,那麼《華爲的冬天》很可能爲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在這扇門的門口,我們會開始反思我們的熱盼與追求,就業與發展;反思公司的管理與經營,存在與發展。

文化是企業的常青之樹。

在解讀《華爲的冬天》之前,我們先要了解華爲已經達到的狀態和歷史背景。任正非對外低調,人們對他的身世知之甚少,唯一的簡單信息來源於他的作品《我的父親母親》之中,他出身於一個鄉村教育家庭,居七兄妹之長,1982年從四川某部隊轉業到深圳,在南油工作兩年後,創建華爲。就是這樣一個從兩萬元註冊資本小廠的老闆到15年後中國電信設備製造領域的呼風喚雨的知名大人物。他是一個極富鼓動性的老闆,涉獵甚廣,且熟讀毛選,言談邏輯嚴密、出口成章。在商場的征戰中,他忠誠、果敢、目光敏銳、性格堅定,卻又不咄咄逼人。而與大多數同量級人物相比,他又顯得更大度,更仁慈,也更溫情。華爲就在這樣一位統帥的率領下連奪中國電子百強利潤頭名。先後經歷了《華爲基本法》、《活下去是企業的硬道理》、《華爲的紅旗能大多久》、《華爲的冬天》、《北國之春》、到《迎接挑戰、苦練內功,迎接春天的到來》幾個歷程。

文化激勵在華爲揮了重大作用。《華爲基本法》中公司的核心價值觀:“追求:電子信息領域的世界級領先企業,可持續發展;員工:高素質員工羣體是最重要財富,集體奮鬥;技術:在獨立自主發展核心技術基礎上,開放、合作;精神:敬業、創新、團結、企業家精神;文化:資源是會枯竭的,唯有文化是生生不息;責任:爲產業報國、科教興國,做不懈的努力。”觀察家分析指出,華爲的企業文化的核心其實反映最深刻的就是任正非軍人雷厲風行的性格和軍事化的作風。在華爲的發展歷程中,任正非對危機特別警覺,認爲做企業就是要發展一批狼。因爲狼有讓自己活下去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銳的嗅覺;二是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進攻精神;三是羣體奮鬥。因爲當時面對的是跨國巨頭的激烈競爭,任正非別無選擇:“我們是一羣餓狼,只有讓狼性爆發才能生存”。正如一名華爲的老員工所言“任正非越來越等同於華爲,華爲也越來越等同於任正非”。中國民營企業的文化基本就是總經理的文化,總經理的核心價值理念構成了企業的核心價值準則。華爲的狼性文化是值得我們去推崇和學習,我們公司即便在市場慘淡的情況下,基本不受市場的影響,這點就可以證明我們公司總經理在面對市場風雲變化時的實力與價值。公司在服務,質量,成本,速度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員工需要學習和融入公司文化。任正非說:“華爲大部分員工受過高等教育,容易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見解,如果認識不統一,就可能產生許多錯誤的導向,產生管理上的矛盾。”所以他相當注重“文化同化”。同樣在寶潔公司,其大中華區總裁李佳怡所現身說法的“內部培養計劃”,纔是寶潔得以保持招聘競爭力的核心,“我們的目標在於持續吸引、並保留真正符合我們企業文化的優秀人才,在校園招聘中,我們所要做的是對領導才能、信任、主人翁精神、積極求勝和誠實正直的細節量化。”

管理是公司的發展保障。

《華爲的冬天》中任正非主要是針對公司管理的一些漏洞進行修復和加強。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管理方法:均衡發展,要對事負責,要善於自我批評,不盲目創新,面對變革要有一顆平常心,模板化管理……

任正非已經給了我們一個參考標準來區別一個幹部是不是一個好乾部,是不是忠臣,“標準有四個:第一,你有沒有敬業精神,對工作是否認真,改進了,還能改進嗎?還能再改進嗎?這就是你的工作敬業精神。第二,你有沒有獻身精神,不要斤斤計較,我們的價值評價體系不可能做到絕對公平。如果用曹衝稱象的方法來進行任職資格來評價的話,那肯定是公平的。但如果用精密天平來評價,那肯定公平不了。我們要想做到絕對公平是不可能的。我認爲獻身精神是考覈幹部的一個很重要因素。一個幹部如果過於斤斤計較,這個幹部絕對做不好,你手下有很多兵,你自私、斤斤計較,你的手下能和你合作很好嗎?沒有獻身精神的人不要做幹部,做幹部的一定要有獻身精神。第三點和第四點,就是要有責任心和使命感。我們的員工是不是都有責任心和使命感?如果沒有責任心和使命感,爲什麼還想要當幹部。如果你覺得還是你有一點責任心和使命感的,趕快改進,否則最終還是要把你免下去的”。

本職是企業的生存基礎。

先看一個故事《貓的責任》,說的是三隻老鼠去偷油,老鼠們找到一個油瓶,通過協商並達成一致意見,輪流上去喝油。於是三隻老鼠一隻踩着一隻的肩膀開始疊羅漢,當最後一隻老鼠剛剛爬到另外兩隻的肩膀上,不知什麼原因,油瓶倒了,並且驚動了人,三隻老鼠不得不倉皇逃跑。回到鼠窩,大家開會討論行動失敗的原因。最上面的老鼠說,我沒喝到油,並且推倒了油瓶,是因爲我下面第二隻老鼠抖動了一下;第二隻老鼠說,我是抖了一下不錯,但那是因爲我下面的第三隻老鼠抽搐了一下;第三隻老鼠說,對,對,我之所以抽搐是因爲好像聽見門外有貓的叫聲。“哦,原來如此呀!”大家緊張的心情頓時放鬆下來。結論:貓的責任。

這個故事之所以有趣,就是在我們的企業中這種情況似乎總在發生,而大家也似乎總找不到問題的癥結所在,最終只能歸咎到大多數人的通病上:一出事情,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推卸責任,而不是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而實際上,每一隻老鼠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華爲這種情況不會有,他們做得很好,任正非也提出了更高的模塊化要求:“一個新員工,看懂模板,會按模板來做,就已經國際化、職業化,現在的文化程度,三個月就掌握了。而這個模板是前人摸索幾十年才摸索出來的,你不必再去摸索。各流程管理部門、合理化管理部門,要善於引導各類已經優化的、已經證實行之有效的工作模板化。清晰流程,重複運行的流程,工作一定要模板化。一項工作達到同樣績效,少用工,又少用時間,這才說明管理進步了。我們認爲,抓住主要的模板建設,又使相關的模板的流程連結起來,纔會使IT成爲現實。在這個問題,我們要加強建設。”

質量是公司的必須前提。

就手機而言,我們目前生產是以“地道戰”形式應戰。是通過提供價廉物美的新產品打擊已具實力的競爭對手。華爲起初也是建立並獲得了衝出低端市場所必需的技術與管理實力。同時,公司建立技術聯盟,以進一步擴大其產品組合。顯然,鑑於一些起步在質量控制方面的不足,對於希望打入中端市場的華爲而言,改善產品質量無疑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於是他們堅持“品質之路”幫助它們提供質量足夠好的產品,並且使它們進而達到了全球質量標準。華爲如此,家電巨頭海爾(Haier)以及微波爐市場領袖格蘭仕(Galanz)等也是如此。我們這才處於發展階段,“品質之路”是勢在必行!

危機感

在華爲業績高速飆升的1998—2000年,華爲的股票激勵機制魅力無窮,尤其是2000年,公司銷售額從1999年的120億躍至220億,近乎一倍!全員持股激發的熱情也在當年到了登峯造極的高度,當年分紅高達70%。但是,2001後華爲的成長開始減速。2001年,華爲銷售額255億,僅比上一年增長16%,任正非的危機感和《華爲的冬天》也就這時也是萬人空巷。如今,世界電信巨頭紛紛合併,華爲依然穩步上升,成爲令人恐怖的世界寡頭之一。可以說,當年的“危機感”是功不可抹。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在公司裏面,有公司的癖護,加之深圳的冬天通常不是很冷,但有時也會有寒潮,就向市場殘酷起來也會冷得出奇,我們實在要作好這種心理準備。抓緊屬於自己的那一塊棉,運動出更多的熱,你就活下來了,公司也活下來了。

《華爲的冬天》讀後感 篇3

最近我有幸拜讀了《華爲的冬天》這篇文章。這篇文章的作者任正非先生是我國著名的信息技術企業——深圳華爲公司的創始人,他在新世紀之初華爲公司創辦10週年,公司業績大大提高而且連續多年保持高速率增長的情況之下,寫了這篇文章。這是一篇警示華爲公司各個部門人員不能被暫時的輝煌衝昏頭腦,要居安思危,尋求企業未來發展的正確道路。

文章深切地指出了華爲在正值公司高速發展、全球IT行業在大形勢迅速回暖的“春天”之際,應該在公司良好的業績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要有對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做出合理、明確的認識,提取發展過程中取得的寶貴經驗,認清並根除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弊病,在企業目前尚存的美好的“春天”裏不能驕傲自滿,要始終保持對未來發展清醒的認識,大膽預見企業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冬天”。

這篇文章發表距今已將近5年,但是它對華爲公司內部的深刻影響,對信息技術行業內部的巨大震撼和所起到的警示作用仍然保持着文章發表當初所帶來的“洗腦”式的效果。由此及彼,我想《華爲的冬天》不僅僅對華爲公司及其所屬的信息技術行業產生作用,更應該對象我們這樣尋求新發展或者正在發展而存有困惑的企業起着強烈的“醒腦”作用。

我們所屬的航天軍工企業在近年來國家外部政治、軍事形勢比較緊張的情況下,軍品合同任務量比往年大幅提高。很多兄弟單位都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之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我們公司順應時代潮流情況也是如此,合同產量在時間過半的情況下比往年全年的合同產量還要多出一倍,企業在一片欣欣向榮的氣象中蓬勃發展。我們公司正是像任先生所說那樣,處於我們航天軍品行業的一個難得的“春天”。

然而認真的分析國際未來的政治形勢,和平和發展仍是國際政治的主旋律,我們外交的一貫取向是和平解決一切政治問題。上半年“連宋”相繼訪問大陸表達了臺灣人民對兩岸和平統一的期望,用非武力手段解決臺灣已是大勢所趨。因此從政治、軍事層面上看,我們企業未來的發展道路中不可能再有像今天這樣不用跑市場而訂單不斷、不用送貨而用戶上門“搶”產品的局面。而且我們再靜心思考我們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種種不合理現象和阻礙企業發展的棘手問題,我們會發現我們的問題仍舊很多,責任和壓力仍舊很大。因此我們在成績面前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居安思危,絕不可沉湎於目前業績的輝煌,不能躺在成績單上睡大覺。

從發展的規律來看,企業在經歷一個比較大的跨越發展到高峯期前,如果不採取合理的措施解決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往往在企業發展到高峯以後很容易就滑落,而且滑落的速度令人吃驚,慣性驚人,對企業的重新發展、再造輝煌帶來難以估量的困難。我國著名的家電企業長虹集團的教訓就是明證,長虹從成爲國內電子行業產值第一名迅速跌落到一百名以後,前後時間只有3年。長虹就是在發展到高峯期以後沒有采取合理的手段處理好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導致全線崩潰。至今長虹還在苦苦的尋求突破。這個教訓是很慘痛的。

經濟學上我們常講要尋求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模式來尋求企業的未來之路,以一種審慎的、科學的態度來及時處理髮展中存在的問題,對企業來講就是增強核心競爭力,提高各個環節人員的素質,找尋一些有誠意、而且擁有廣闊前途的合作方向和夥伴。當然尋求可持續發展不是訂單來了我們不做,而是要從實際情況出發,接受一些可以完成、在力所能及範圍內的訂單,更重要的的是應該考慮與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有着重大影響力的用戶合作。切不可只是爲了完成“數字的任務”而忽視了良性的發展。做的多、做的好是我們應該追求的,但是爲了完成硬性指標而不顧影響、什麼樣的客戶都做就是不對的。一些部門領導爲了完成任務而選擇一些沒有什麼前途和缺乏合作誠意的“一錘子買賣公司”來尋求訂單目前的飽滿,但這在將來肯定會得到不好的回報。比如人家竊取了你產品關鍵技術環節的機密,變相讓你成爲他們OEM製造商而我們只能得到極少的利潤等等。

還有一些領導看不到我們存在的問題,或者看到而視若無物、盲目樂觀,對上級領導只報喜而不報憂、掩蓋一些問題的真相,這是絕對錯誤的。另外還有一些同志做出了一些成績然而卻以爲自己“居功至偉”,不把管理者放在眼裏,置公司的管理規定於不顧,常常以各種名義佔有企業的部分資源等等問題。這些都是我們企業目前的工作種存在的問題,也許沒有發現的問題還有更多。“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飛雪”,這些都是“春天”中的不和諧因素。我們的工作就是應該抽出精力來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防患於未然,在目前形勢大好的“春天”就做好“冬天”來臨的準備。如果等爆發了危機再去臨渴掘井,一切都可能會顯得很晚。因此我認爲我們的領導、同志們一定要預見到“公司的冬天”,做好一切準備,以免真正的冬天突然來臨時讓大家感覺極其寒冷,被嚴寒凍死。

因此在當前良好的形勢之下,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居安思危,看到公司有可能出現的危機,未雨綢繆,提前做好危機來臨前的準備工作,時刻保持着危機感來面對可能到來的危機,戰勝“冬天”。

結合我們公司的現狀,我嘗試將目前公司存在的問題歸納如下:

“木桶原理”中的木板均衡問題

管理中有個著名的“木桶原理”說明企業成就的大小取決於企業最薄弱的環節。核心技術、經營管理、財務狀況、市場營銷、人才利用是企業發展最主要的因素,它們決定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核心技術上看我們雖然擁有行業內先進的“雙曲線技術”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獎”,也有電子儀器的“水平敏感元件”填補國內同行業的空白,但是我們的產值,員工的待遇並不比兄弟企業們好。爲什麼?顯然我們還有其他方面的很多事情做的不夠好,產品更新換代較慢、售後服務不足、缺乏經濟增長點、管理不到位、不能人盡其用、整體核心競爭力不強等等。這些薄弱環節就是我們公司這個“木桶”的“短板”,這些短板決定了“木桶”盛納的水量。領導抓工作就應該抓這些薄弱環節,優化部門的結構,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像任先生所說,這是一個體系建設的問題,體系建設的好壞決定了資源的利用效率,決定企業的最終利潤。要建立均衡的價值體系,不可偏廢,要強調公司整體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增加短板的長度。

做工作應該對事不對人

工作中存在這樣的現象,執行者在工作時,總按照領導的指示做一些事情,但是卻忽略了領導的指示有些時候並沒有與實際情況相結合。但是執行者總是“嚴格”的執行領導的命令,當領導的指示與實際情況出現矛盾的時候,執行者總是不停的回報出現的情況而沒有想辦法去解決存在的問題。他們沒有體會到領導要求把事情做成功的意圖,實際上是這些人害怕承擔責任,擔心根據實際情況按照自己的做法來辦事情會出現問題,因此從本質上來看,這些人是自私的。還有人做事情總要尋求正規途徑,在事情已非常緊急的情況下,沒有本着把事情做成的原則,一味的堅守成規,非要等所有手續完結。實質上他是在推託責任,事情最終還是要來做的,只是某種原因無法按照本來規範進行而已。這些事情就是典型的`對人不對事,是“對領導負責”,而不是對事情負責,事實上對領導並沒有負責。

對人負責的原則將本來簡單的事情變得複雜,不可多得的機遇因爲這種所謂的原則而遺失,讓人扼腕不已。任何人在執行工作的時候都不應只爲了對領導負責,而應該對事情的結果負責,只有這樣,我們的工作才能順利進行。

《華爲的冬天》讀後感 篇4

《華爲的冬天》是一篇在IT業界流傳的文章,任正非是我在2008年就比較崇拜的一個人, 雖然華爲曾因員工 跳樓事件被社會歸因爲是憂鬱的華爲文化,但不得不否認的是,華爲是一個了不起的企業,任正非總裁確實是一位傑出的管理者,一個務實嚴謹的實幹家。

任正非在他的文章裏這樣寫着:公司所有員工是否考慮過,如果有一天,公司銷售額下滑、利潤下滑甚至會破產,我們怎麼辦?我們公司的太平時間太長了,在和平時期升的官太多了,這也許就是我們的災難。泰坦尼克號也是在一片歡呼聲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面對這樣的未來,我們怎樣來處理,我們是不是思考過。我們好多員工盲目自豪,盲目樂觀,如果想過的人太少,也許就快來臨了。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聳聽。

在看完第一章節後,我沒有作任何思考就看下去了。坦白的說看完後我也是很震驚。在華爲2000年銷售額達220億元,利潤以29億元人民幣位居全國電子百強首位的時候,任正非這樣大談危機和失敗。對大家來說這是多麼讓人震驚的話題,而其寫作的意義和內涵確實發人深省。

今天拜讀《華爲的冬天》讓我明白,我是有必要要重新調整我的方向和重心。因爲外部的發展速度我還沒趕上,我知道只有我的速度趕上外部的速度時,我纔有機會跟上這個世界的潮流。面對這個世界,我也必須用這樣一個速度跟上它,纔不會被這個世界所拋棄、所淘汰。

曾有一些社會人士評價是憂鬱的華爲,憂鬱的任正非,確實從某種角度來說,華爲員工跳樓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華爲單一導向的壓強文化、壓抑的華人文化。但正是因爲任正非的這種高度的時代緊迫感和危機意識,以及他那種務實敬業的工作態度,才使得華爲度過了一次次難關,取得了今天的輝煌成就。

著名財經作家、《華爲真相》作者程東昇這樣評價:華爲因爲任正非而成功,任正非因爲思想而傑出,中國從來就不缺企業家,但從來都缺真正的商業思想家──在當代中國,任正非應該算是一個。

任正非的這篇文章,喚醒了許多企業、很多公民的危機意識和緊迫意識,不管是對IT界而言,還是對我們政府、我們企業,我們單位來說,都是很有借鑑意義的。而對我個人而言,我覺得更是受益匪淺。在閱讀此文章前我覺得我自己是很滿足現狀的,在看到任正非的在這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惟有惶者才能生存,我覺得自己喪失了前進的目標和動力,感覺很慚愧。爲了我的春天,我必須調整自己,否則就是我永遠的冬天。

對我院來說,但只要我們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自我批判,不斷地建設與改進,總會有看到光明前景的。就如松下電工昭示的救冰海沉船的惟有本企業員工一樣,能救我們的,也只有我們自己的員工。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沒有神仙皇帝,要創造美好的明天,全靠我們自己。

冬天總會過去,春天一定來到。我們職療的職工應乘着冬天,養精蓄銳,加強自身的改造和修煉,和單位一道,度過這嚴冬。

冬天來了,職療的春天還會遠嗎?

《華爲的冬天》讀後感 篇5

從去年開始,耳邊就經常回蕩着“金融風暴”“經濟危機”等幾個字眼,但那僅僅只是耳有所聞,國內的經濟相比較較穩定,因此我並沒有體會到這場風暴,也沒有感受到這場危機。而近段時光,各大媒體、電視、報紙都在報道金融風暴、經濟危機已經逼近中國市場,東莞的許多企業已經受到金融風暴的襲擊,企業壓縮、倒閉接踵而至。在這樣的狀況下,閱讀《華爲的冬天》,讓人更深刻地認識到“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華爲的冬天》這是一篇在IT業界流傳的文章,有人認爲這是任正非爲IT業敲響的警鐘,也有人說任正非是“作秀”,然而,不管怎樣,這篇文章在實際中的確發人深省。《華爲的冬天》的內涵不僅僅僅只是針對華爲,不僅僅僅只是針對IT業,而是針對所有人、所有企業。它講述了一個“居安思危”的哲理,同時蘊涵着一個人或者一個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就需要變革、需要進步的道理。個性是恰逢金融風暴席捲之際,《華爲的冬天》所蘊涵的道理讓這篇文章更具有可讀性,更具有批判性!

我們總是習慣在安逸中享受,總是習慣地相信日子會越來越好,總是習慣地說好不說壞!然而世間萬物每一天都在更替與變換,運動纔是萬物不變的真理,發展與變化是必然,這在唯物辯證法中早有論證。居安思危可長盛,我們在安逸中要時刻想到危機,也許有人會說:消極的表現!其實不然,居安思危並非消極,它恰恰是一種更深遠的用心,他不是表面的樂觀,不是口號裏的“用心應對”,它更多地是用行動去證明用心的內涵,是更深層次的、勇於應對的、勇於挑戰的用心,正如任正非先生所說:“居安思危,而不是危言聳聽!”

“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也許是這樣才存活了十年。”任正非先生的這一席話讓我想起了一句話:一個成功的人思考的往往都是失敗。成功的人從來都不畏懼失敗,從來不盲目地爲成功歡欣,他們關注的、思考的是:如果我失敗了,我該如何去解決,該如何去應對,又如何從失敗中邁向成功?

“失敗這一天必須會到來,大家要準備迎接,這是我不動搖的看法,這是歷史規律。”這也是哲學中所說的正常的興衰更替,如世間萬物的興衰,如春夏秋冬的更替,也正如這場金融風暴的來臨,他不是偶然,而是世界經濟發展到必須階段的必然。處於這個階段中的人和企業,我們要如何去迎接他,是一味地感嘆和哀傷,還是在暴風雨來臨之前作好預防工作?我想這纔是我們要思考的重點!

作爲嘉榮的一名員工,一位基層管理者,我相信我們的公司是一個健康發展的公司,而且正在進一步發展壯大中!同時,我們也務必客觀看自我的公司,由於自我公司的行業特性,公司中同樣存在許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如一些基層的管理需要改善,員工及管理人員都需要進步等等,在那裏,《華爲的冬天》同樣給出了一些很好的推薦!首先,全體員工要用心行動起來,投身到公司的發展中去,敬業愛崗。第二,公司員工要用心奉獻、承擔起自身的職責和義務。第三,公司員工要勤學苦練,提高自身素質,練好崗位技能和本領。第四,公司員工要統一思想、轉變觀念,增強克服我們面臨困難的信心和勇氣。我想,做爲基層管理者,需要的是不斷地發現、不斷地探索、不斷地改革、不斷地建設與改善,出路總會有的。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沒有神仙皇帝,要創造完美的明天,全靠我們自我。危機的到來是不知不覺的,應對危機感,需要全體員工胸懷寬廣,正確應對改革。

我記得,我們在討論《華爲的冬天》的時候,一位經理曾說:嘉榮沒有冬天!這是經理對嘉榮的信任與忠誠,他相信嘉榮永遠都是春天,同樣也體現了他願爲創造嘉榮永遠的春天而努力奮鬥的決心,我相信他能做得到!於我而言,我認爲春天總會過去,冬天總會來臨,而冬去春又來,只要我們勇於去應對,勇於去挑戰、去變革、去創新,多穿幾件“棉衣”,那麼我們就會順利過冬,社會也會冰雪消融,春暖花開!

《華爲的冬天》讀後感 篇6

讀華爲總裁任正非的《華爲的冬天》這篇演講稿,感觸頗深,有以下幾點體會:

憂患意識

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華爲在快速發展一路凱歌的時候能夠“居安思危”,時時鞭策自己,是難能可貴的。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有多少人多少企業因爲目光短淺,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遭遇滑鐵盧,曾經很多響噹噹的品牌名字都逐漸湮沒在歷史的車輪裏。做企業不容易,做一個偉大的企業更難,正如任正非所說“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而是危機感”,華爲的危機感讓他們時刻準備着,所以纔在後來孟晚舟事件、美國製裁事件中不受影響,反而成爲中國民營企業的脊樑。

我們普通人也是一樣,工作和學習不鬆懈,有憂患意識才能時刻保持警惕,認真謹慎,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居安思危,才能長長久久。

創新精神

這個時代變化的太快,網絡科技的發展更是一日千里。特別像華爲這樣的電信網絡公司,必須時刻保持技術領域的領先,否則稍微打個盹就落後了。在創新中,保持清醒,不盲目,堅持小改進,大獎勵,由繁化簡,在管理中均衡發展,就像木桶原理,抓短板,抓薄弱環節。正是華爲的這種創新思路,在面對美國的芯片制裁時能從容不迫,化解了危機。

我們日常工作中,也要堅持創新,拓展思路,發散思維,多問幾個爲什麼,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

反省自己

華爲提倡自我批判,在自我批判中反省自己,改進自己。人不反省自己,就不能看清自己。只要認清了自己,才能得到成功。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曾國藩更是做到一日三省。我們普通人,也要做到時時反省,時時檢視,才能成長的更快,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