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保衛延安》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2.18W

《保衛延安》讀後感精品多篇

保衛延安讀後感 篇一

最終從“百忙之中”抽出時刻把這本厚厚的保衛延安看完了。此刻已經是凌晨了,以往的我此時早以和周公暢談了,但此刻我卻無絲毫的睡意!只覺得渾身充滿了力量,精神抖擻!並且往日刺骨的寒風我此刻卻覺得很溫暖!說來也個性啊。難道這就是書中所說的“紅色”力量

此刻我躺在牀上,任思緒飄飛……那薄薄的紙頁上所講的人物,事件全部都浮此刻我的眼前……

疑惑

一九四七年三月開初,在延安這座挨長城靠黃河的古城上空,充滿的是紅軍戰士們的一聲聲怒吼。“我們打得好怎樣還要撤退”“我們死也要保衛延安,保衛毛主席!”……一營教導員張培應對戰士們的提問也感到無言以對,“人民解放戰爭打了八個月,難道我們放下的地方還少嗎有許多戰士親眼看見自我的家鄉放下了,可是誰淌過一滴淚呢自我參加人民軍隊十年開外,也沒見過戰士們這樣哭過!……”,他清楚地明白黨中央讓部隊退出延安是爲了保衛延安;退出延安是爲了打到西安,打到南京。無論如何艱難,革命終將勝利!看到那裏其實我也是滿腦子疑惑,爲什麼放下哪裏都行就是放下延安戰士們就那麼悲哀,那麼不捨呢爲什麼無論戰士還是領導都是抑制自我涌動的感情,強忍住眼淚呢爲什麼戰士們會從哭聲變成喊聲,喊聲變成一片宣誓聲呢……正因延安,延安,那裏是延安!那裏有毛主席,有黨中央!那裏對中國革命有說不盡的功勞。十年內戰,紅軍沒有得到片刻喘息的機會,之後到延安纔得到休息。抗日戰爭開始延安又成了紅軍的總後方,全國各地的革命幹部,個性是負責幹部差不多都到延安學習過,差不多都吃過陝北老鄉的小米啊!保護地球的標語

參加革命的戰士差不多都是農民工人,以前受着壓迫,飢寒交迫的他們,甚至是過着非人生活的他們。在延安,在黨中央的庇佑下,他們感受到了溫暖,親情,生活的完美!延安對於他們中的大多數任來說就是他們的重生地,就是他們心中的聖地,就是他們的家啊!

總之,所有的情感歸結爲一句話:延安有太多太多的紅色!紅得足以照亮心靈每個應按的角落,足以照亮千百萬勞動人民的心,照亮整個中國,整個世界!

感動週年慶賀詞

在這個硝煙瀰漫的中國,不僅僅僅是戰士們在流血,犧牲,中國這幾百的勞動人民也在爲着這神聖的革命事業奮鬥

李振德老人就是其中的一個。爲了不暴露紅軍的位置,應對敵人的威逼利誘他面不改色,應對死亡他無所畏懼,就在生死抉擇之時他選取了後者,他抱着他的小孫子毅然地跳下了絕涯深溝!這是何等的偉大!何等的光榮!

除李振德外還有許多不知名的英雄,他們同樣也爲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在這本書中就有這樣一位老太太,她在避難的時候遇到了一位走散的紅軍,沒有顧及到自我的困難就把那“罕見”的食物,不,在那個時候就應說是極品美食——大餅!給了紅軍,而此時她和好、她的兩個孫子已經幾天沒有吃東西了!不但如此,當他們被敵人抓住的時候,老太太的大義凜然讓我真的感動!那段感人的對白我還記憶尤新!“說,他是離什麼人不說,不說剝了你的皮!”“他是我的親身兒!你剝了我的皮,他還是我的親身兒……”“滿口胡說!他是你的兒子,爲什麼穿共軍的軍衣”“你打死我他還是我的親生兒,他是我身上的肉!不睜眼的天啊!啊呀……”就這樣敵人一向將這位老太太拷問到天黑才罷手!雖然之後被紅軍救出但已是奄奄一息了!

真的,我不只一次地問自我,“到底是什麼讓那些手無寸鐵的百姓能夠鼓起那麼大的勇氣來和敵人作鬥爭,並且還鬥爭得那麼漂亮,那麼精彩,那麼感天動地”“這真的只是毛主席,只是黨中央嗎”不,肯定不是!我想這就應是共產黨所秉持的民主精神!革命精神!是那種已經深入到每一顆心,融入到每一滴血液的紅色精神啊!最終真正地明白什麼叫“得民心者得天下”!最終明白,爲什麼。.。能夠從一個僅有及百人的黨派發展到幾百萬,能夠和國民黨抗衡的原因了!那就是民心所向啊!

震撼

以前都只是聽說過紅軍長征很辛苦,爬雪山,過草地,啃樹皮,吃觀音土……可是卻從未親眼看過有關文字性的敘述。此刻我深刻地感覺到了那不能用“辛苦”來形容了,最少我此刻還沒找到能夠形容那種生活的詞語!其間就有不明白有多少的革命戰士犧牲啊!這是寫一位老炊事員的話,我還清楚地記得!“老孫啊,老孫!同志們走路你走路,同志們睡覺裏做飯。爲了同志們能吃飽,你三番五次地勒緊褲腰帶。你背上一口行軍鍋,走在部隊的行列裏,風裏來雨裏去,日日夜夜,三年五載。你什麼也不埋怨,什麼也不計較;悄悄地活着,悄悄地死去。你呀,爲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獻出了自我的一切啊!”老孫就這樣犧牲了,他的屍體沒有送回家鄉,只是用黃沙掩埋了,還用一塊小得不能再小的木板寫了幾個字“共產黨員孫全勝,五十七歲,山西孝義人,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光榮犧牲!”同學們,那是在沙漠啊,一陣狂風吹過也許什麼都沒有了,也許老孫的屍體還得暴露在烈日下暴曬啊!這是何等的無私,何等的偉大啊!我深深地被這種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說震撼,所折服了!

還有許多的紅軍戰士也爲了革命在英勇地奮鬥着!李江國!李江國!爲了讓連隊安全撤退他就帶領幾個戰士,同學們,只是幾個戰士啊,而敵人卻有幾千啊,引開敵人!這不是明擺着送死嗎可是他們中間沒有任何一個人退縮!正因他們覺得這樣值得!甚至認爲這是一種光榮!每每讀到那裏我的心都會爲之顫抖,總感覺心裏酸酸的,熱熱的……

驕傲

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合作,共同發奮下,延安——奪回了,全中國解放了!中國人民從此真的站起來了!過上了當家做主的生活!我流淚了,但我沒有擦拭,正因這是激動的淚水、驕傲的淚水,無須掩藏!相反的我覺得這是一種幸運,一種幸福,正因也許很多人還沒有看過這本書,還沒有如此具體深刻地瞭解中國人民是如何爲了革命而鬥爭的,沒有體會這其中的心酸曲折,甚至還不瞭解紅軍戰士和老百姓的可敬可愛!作爲新一代的我們有時就應多瞭解歷史,多瞭解先輩們的苦痛纔會更加懂得珍惜,懂得明白,發現幸福!

遠志

雖然我們以前有閉關鎖國的愚昧,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恥辱,有南京大屠殺的悲痛,有……但我們有遼闊的疆土,有五千年的輝煌歷史和燦爛文化,更有那無數的勤勞勇敢,爲祖國的統一和繁榮拼搏奮鬥的炎黃子孫!

讀了保衛延安我更加深刻地瞭解了祖國的歷史,當然更加熱愛我的祖**親,我深深地以我有這樣偉大的祖國而無比地驕傲和自豪!

曾幾何時,雖唱着國歌,升着國旗,但就是沒有感情,無法瞭解其中的深意。此刻,我明白了,瞭解了!此刻,我立下新的誓言:無論前途如何艱辛,無論生活道路如何坎坷,我都不會放下,我要向那抗戰時期的紅軍,百姓們看齊,我要變成他們中的一員!

後記

懷揣着活力,強忍着熱淚,輕輕地哼唱着國歌“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心中無比驕傲與自豪!我是中國人!

《保衛延安》讀後感 篇二

身邊的人掀起了一股看“紅色經典作品”的潮流,我也隨着大家的步伐,看了《保衛延安》。看過後我發覺這本書真的算得上是中國的一部紅色經典作品,不僅僅是書的內容,還有書中所散發出來的那種革命精神,讓我覺得又重溫了那個紅色的革命年代。

書中描寫的是我軍在山西的部隊奉命參加保衛延安的戰鬥,戰爭的勝利也就是收復革命聖地延安、解放大西北的勝利。這本書的語言貼近生活,而且很細膩,讓我有種他們就在眼前演繹的感覺。而戰鬥場面的描寫是十分震撼人心的,讓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敵強我弱情況下戰爭的殘酷激烈。每一次戰爭都會有無數的戰士犧牲,讓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多麼值得珍惜。所謂有得必有失,無數革命戰士的獻身換來的是最終的勝利,這是讓我欣慰的。

書中的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每一個都是有血有肉的硬漢,每一個都是那麼深入人心。我還記得那個爲了掩護我軍而跳下絕崖深溝的李振德老漢,他讓我明白,革命沒有年齡的界限,無論老或少,都有能力也有責任爲革命付出。我最印象深刻的人物就是周大勇。他的人正如他的名一樣勇敢,有着大無畏的精神。他在戰鬥中成長,也在戰爭中被錘鍊得愈來愈堅強勇敢。他的精神也是無數革命戰士所擁有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令人敬佩的革命精神。

這本書讓我看到了許多,同志們的團結,每個革命戰士的努力,每一場戰爭的奮不顧身,每一個人犧牲時的無怨無悔……書中有這樣一句話:這個團,依靠這一套完備而精密的組織,依靠這些奮不顧身的工作的人,才成了永遠充沛活力的戰無不勝的整體。“團結就是力量”,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大家的力量扭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靠,那就是團結,就是更大的力量。我從這本書中也感受到,沒有什麼是難事,只要努力,任何不可能都是有可能的。也沒有什麼過程會是一帆風順的,總會有些磕磕絆絆,但邁過這道坎,就像雨過天晴,總會有彩虹出現,總會看見成功的曙光。

保衛延安讀後感 篇三

《保衛延安》是一篇戰爭題材的小說,主要講述了1947年前後我們人民軍隊爲了保衛革命根據地和黨中央的政權跟國民黨軍隊展開的殊死搏鬥,讀來令人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

文章的一開始就描寫了早春時候的呂梁山,着重刻畫了早春的景色,儘管春寒料峭,但行軍的隊伍熱火朝天,戰士們急於奔赴延安、急於保衛延安、保衛黨中央的焦急心態與外界的冰天雪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黃河故地,也讓很多戰士想起了我們的人民軍隊曾經在她的身邊進行了無數次的英勇而艱苦的戰鬥,進而把黃河當做了自己的母親和老朋友,體現出了一名戰士也作爲一個普通人細膩的感情世界。敵人爲了阻擋我軍的前進,不斷地利用飛機進行轟炸,但是我們的戰士沒有一個人退卻,他們想到的只是加快行軍速度,去保衛延安、保衛黨中央、保衛黨的政權,完全棄個人安危於不顧。

文章接着描寫了作戰區的全民皆兵的情景:工作人員在緊張的轉運糧食確保前線的支援;老漢和婦女們在堅固牆體;路岔上、村口邊,到處都是放哨的兒童。當行軍的隊伍以最快的速度來到延安,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另外一幅景象:早晨的延安霧氣籠罩,牲口的鈴鐺聲響着,報告一天勞動的開始。遠處霧氣罩着的山頭上,還有人唱起了歌,儘管生活窘迫但人們沒有忘記學習,山坡上、溝渠裏,一片一片的人在聽課,在討論學習中的疑難,還有那些悠閒飲水、蹦跳的家畜……活脫脫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更加刻畫出了作者對幸福和平生活的嚮往,想到在艱苦的年代,我們的前輩還能用心學習,我們就更加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珍惜學習的機會,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強大。

保衛延安讀後感 篇四

董存瑞,1925年出生在河北省懷來縣的貧苦農民家庭,1945年7月參加八路軍,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5月25日,解放軍攻打中華民國政府軍駐守的隆化城,董存瑞所在連隊負責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據說,在衝鋒時,遭到一個橋型暗堡的猛烈火力封鎖,董存瑞便抱起_包,準備進行爆破。衝至橋下方,發現橋型暗堡距地面過高,也沒有地方可以放置_包,董存瑞便用手托起_包,拉燃導火線,與暗堡同歸於盡。董存瑞的行爲,使他成爲了中國共產黨宣傳的戰鬥英雄。在河北省隆化縣北郊,有董存瑞的墓地和紀念碑,碑上刻着朱德的題詞:“捨身爲國,永垂不朽。”此外,還有人們熟悉的黃繼光。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開始。10月19日夜,黃繼光所在的二營奉命反擊戰領高地面陣地之敵。在反擊中,遇到敵人一個暗藏火力點的瘋狂射擊,部隊連續衝鋒都沒成功,眼看就要天亮,如在拂曉眼前還奪不下高地,不僅使已經奪取的陣地重落敵手,還會直接影響整個上甘嶺反擊戰的勝利。在這個關鍵時刻,黃繼光參加了攻堅小組,在戰鬥中,攻堅小組的兩位戰友犧牲了,情況十分緊急,黃繼光身上也連中了4槍,他昏了過去。敵人的機槍聲把他驚醒,他不顧一切頑強的爬到敵人的槍口旁邊,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眼。他用年輕的生命,爲部隊開闢了前進的道路。犧牲時年僅22歲。

黃繼光的壯舉,獲得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榮譽。他那捨己爲人,一心爲民被志願軍領機關追記特等功,並授予“特級英雄”稱號,所在部隊黨追認他爲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瞭解他們的光榮事蹟後,我才心有所觸。

人們常說,死有兩種,要麼輕於鴻毛,要麼重於泰山。像他們爲人類的正義事業而死,他們死得有意義,死的偉大。我們將永遠懷念他們!英雄們,我們將以你們爲榜樣,勤奮學習,用優異的成績來高位你們的靈魂,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時代在召喚,黨在召喚。讓我們在向偉大的目標進軍征途中努力奮鬥,永不停步!讓我們的青春在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中放射觸更加燦爛的光輝。

保衛延安讀後感800字五篇相關文章:

★保衛延安讀後感範文合集5篇

★保衛延安讀後感精選範文2020

保衛延安讀後感 篇五

在民間,在祖輩的話語中,經常流傳着這樣一首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保衛延安》這部小說就形象地寫出了當時黨中央和毛主席對於革命戰爭的英明領導和指揮,描寫了人民解放軍和人民羣衆戰勝一切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小說中的周大勇、王老虎、李誠、衛毅等等英雄人物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周大勇、王老虎、李誠、衛毅他們都是在黨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這樣衝鋒陷陣、捨生忘死的英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保衛延安的勝利。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今天繁榮昌盛新中國。

難忘啊,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走上了獨立、民主,開始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想到這兒,我爲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

激動啊,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她向世界證明,中國已由“東亞病夫”變成體育強國!我爲黨歡呼,更爲我是中國人而驕傲。

自豪啊,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再次成功舉辦,她又一次向世界證明,中國已改舊顏,成爲世界強國!這都是黨的功勞。我爲黨歡呼,更爲我是中國人而驕傲。

再看看祖國大地:以前的破屋,早已被一座座高樓大廈代替,神州大地到處呈現出繁榮昌盛的景象。桃紅柳綠的春天,是春姑娘對黨的祝福;碩果累累的秋天,是對黨最熱烈的回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現在美好的生活;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今天翻天覆地的變化。

每次遇到爺爺,他都會對我說:“孩子啊!我們以前吃都吃不飽,哪像你們現在這樣幸福啊!你們要謝謝共產黨!現在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回報祖國,回報黨啊!”每次我都會調皮地說:“知道了,知道了。”讀了長篇小說《保衛延安》,我才真正瞭解,黨爲我們付出了一切。黨如春風一樣吹拂着我們,像陽光一樣照耀着我們,像春雨一樣滋潤着我們。在黨的陽光下,我們茁壯成長;在黨的陽光下,我們將成爲優秀的接班人。

讀着小說《保衛延安》,想想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情不自禁的高呼:敬愛的黨啊,我們永遠愛你!

保衛延安讀後感 篇六

《保衛延安》是一篇戰爭題材的小說,主要講述了1947年前後我們人民軍隊爲了保衛革命根據地和黨中央的政權跟國民黨軍隊展開的殊死搏鬥,讀來令人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

文章的一開始就描述了早春時候的呂梁山,着重刻畫了早春的景色,儘管春寒料峭,但行軍的隊伍熱火朝天,戰士們急於奔赴延安、急於保衛延安、保衛黨中央的焦急心態與外界的冰天雪地構成了鮮明的比較。黃河故地,也讓很多戰士想起了我們的人民軍隊以往在她的身邊進行了無數次的英勇而艱苦的戰鬥,進而把黃河當做了自我的母親和老朋友,體現出了一名戰士也作爲一個普通人細膩的感情世界。敵人爲了阻擋我軍的前進,不斷地利用飛機進行轟炸,可是我們的戰士沒有一個人退卻,他們想到的只是加快行軍速度,去保衛延安、保衛黨中央、保衛黨的政權,完全棄個人安危於不顧。

文章之後描述了作戰區的全民皆兵的情景:工作人員在緊張的轉運糧食確保前線的支援;老漢和婦女們在堅固牆體;路岔上、村口邊,到處都是放哨的兒童。.。.。.當行軍的隊伍以最快的速度來到延安,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另外一幅景象:早晨的延安霧氣籠罩,牲口的鈴鐺聲響着,報告一天勞動的開始。遠處霧氣罩着的山頭上,還有人唱起了歌,儘管生活窘迫但人們沒有忘記學習,山坡上、溝渠裏,一片一片的人在聽課,在討論學習中的疑難,還有那些悠閒飲水、蹦跳的家畜……活脫脫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更加刻畫出了作者對幸福和平生活的嚮往,想到在艱苦的年代,我們的前輩還能用心學習,我們就更加應當珍惜此刻的生活,珍惜學習的機會,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強大。

文章着重描述戰士們急於要與來犯的敵人決一死戰的英勇,就是爲了以後戰士們聽到黨中央決定撤離延安後的表現作伏筆,在我黨政權生死存亡之際,以毛主席爲代表的黨中央當機立斷,撤離了延安。當上級的文件沒有確切傳達的時候,一些戰士聽到了敵人已經進了延安,對我當領導人的關切經過對話溢於言表。如其中描述道:王少新說:“聽說敵人進了…延安…”,戰士們的臉色唰的變了,都擁到他的面前”……前者的表現也進一步體現出了內心的焦慮:“他猛扯繮繩、猛磕馬肚子,馬像瘋了一樣,順溝飛去了”,留下的戰士們也一樣的心急如焚,“狂奔的馬蹄磕碰冰凍的土地,就像磕碰着戰士們的心”……此處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描述淋漓盡致,留下的戰士沒有再說話,但此處無聲勝有聲,我們的戰士對於黨中央的關心和擔憂已經表露無遺。很多的戰士要和延安的敵人絕一死戰,也有的戰士因爲自我未能保住延安而自責,這部分的描述體現出了我們人民軍隊的英勇,但也突出了個別的戰士的魯莽,這樣的描述更加人性化,因爲我們的戰士大多也是平凡人,但正是他們的這種樸實無華體現出了我們中華兒女的優秀品德啊,他們不會唱高調,不會說有哲理的話,但他們有一顆熾熱的心,一顆爲了爭取革命勝利不屈不撓的心。

書中也描述了我們勞動人民對黨對祖國的忠誠,以李老漢爲代表人物,敵人嚴刑拷打、威逼利誘,想要明白我黨軍隊的去向,李老漢卻故意將敵人引入歧途,自我抱着小孫子跳下了絕壁……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呀,我們革命戰爭的勝利也是緣於有了這樣無數的幕後英雄,一個幾乎沒有受過任何教育的老百姓都能夠爲了真理放棄一切,這怎樣能不讓我們的心靈受到強大的震撼呢

與我黨我軍的正義凜然相反,國民黨軍隊指揮官的表現則是驚慌失措。書中對以劉勘爲首的國民黨軍官們,聽到蟠龍鎮的守軍被我軍全殲的消息後的神態的描述,證明了一切:“坐着的人像釘在了板凳上,站着的人像僵掉了,大家不動也不說話,有的人臉色發紫,有的人臉色發青,僅有劉勘顯得異常,他像發熱發冷,時而大聲說什麼,時而含糊的嘟囔,他的頭左右擺動,臉是鉛色的……”劉勘對下屬言論的大聲制止也進一步突顯出了他的色厲內荏。這部分的描述與我軍領導人的神態構成了鮮明的比較,也從側面說明了我軍的勝利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文章後期對戰爭場面的描述很細緻,從各個方面體現出了人民英雄的英勇,戰士們應對死亡已經沒有了悲痛,他們已經把悲痛化作了力量,他們是我們人民戰爭勝利的中流砥柱,因爲他們,我們才擁有了今日的幸福生活。多讀書、讀好書,讀罷此書,我們的心靈得到了洗禮,使我們樹立了更加遠大的人生觀、價值觀,同志們,我們必須要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和平生活,努力學習、克己奉公,在各自的崗位上爲建設更加完美的祖國而自強不息!

保衛延安讀後感 篇七

今年是共產黨建黨90週年,身邊的人掀起了一股看“紅色經典作品”的潮流,我也隨着大家的步伐,看了《保衛延安》。看過後我發覺這本書真的算得上是中國的一部紅色經典作品,不僅僅是書的資料,還有書中所散發出來的那種革命精神,讓我覺得又重溫了那個紅色的革命年代。

書中描述的是我軍在山西的部隊奉命參加保衛延安的戰鬥,戰爭的勝利也就是收復革命聖地延安、解放大西北的勝利。這本書的語言貼近生活,並且很細膩,讓我有種他們就在眼前演繹的感覺。而戰鬥場面的描述是十分震撼人心的,讓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敵強我弱情景下戰爭的殘酷激烈。每一次戰爭都會有無數的戰士犧牲,讓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此刻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多麼值得珍惜。所謂有得必有失,無數革命戰士的。獻身換來的是最終的勝利,這是讓我欣慰的。

書中的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每一個都是有血有肉的硬漢,每一個都是那麼深入人心。我還記得那個爲了掩護我軍而跳下絕崖深溝的李振德老漢,他讓我明白,革命沒有年齡的界限,無論老或少,都有本事也有職責爲革命付出。我最印象深刻的人物就是周大勇。他的人正如他的名一樣勇敢,有着大無畏的精神。他在戰鬥中成長,也在戰爭中被錘鍊得愈來愈堅強勇敢。他的精神也是無數革命戰士所擁有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令人敬佩的革命精神。

這本書讓我看到了許多,同志們的團結,每個革命戰士的努力,每一場戰爭的奮不顧身,每一個人犧牲時的無怨無悔……書中有這樣一句話:這個團,依靠這一套完備而精密的組織,依靠這些奮不顧身的工作的人,才成了永遠充沛活力的戰無不勝的整體。“團結就是力量”,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大家的力量扭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靠,那就是團結,就是更大的力量。我從這本書中也感受到,沒有什麼是難事,只要努力,任何不可能都是有可能的。也沒有什麼過程會是一帆風順的,總會有些磕磕絆絆,但邁過這道坎,就像雨過天晴,總會有彩虹出現,總會看見成功的曙光。

保衛延安讀後感 篇八

讀了這本書,我不僅對解放軍戰士和指戰員的種。種精神深深敬佩,還感受到了我軍的無限智慧無論是工農紅軍、八路軍、新四軍還是人民解放軍,都有過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和戰略轉移的巧妙做法,《保衛延安》就表現了這種智慧。正因這種智慧,才使我軍一步步地發展壯大,最終取得了勝利。如果沒有它,紅軍主力可能已經在湘西全軍覆沒,也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了。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社會進步了,物質生活豐富了,精神生活也豐富了,但我們更加不能忘記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不能忘記頑強抗爭、不畏艱險、越挫越勇、無畏犧牲的中華精神,以及審時度勢、英明決策的大智慧。

多讀書、讀好書,讓我們的心靈在其中得到了洗禮,樹立了更加遠大的人生觀、價值觀。我們一定要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和平生活,努力學習、克己奉公,圍繞黨,在黨的領導下爲建設更加美好的祖國而自強不息!

保衛延安讀後感 篇九

《保衛延安》講述了1947年,國民黨軍隊重兵進攻延安。人民解放軍主動撤出延安後,在青化砭和蟠龍鎮兩場戰鬥中接連獲勝。周大勇連與主力失去聯繫,孤軍奮戰,殺出重圍。國民黨軍隊欲與人民解放軍決戰,結果受到重創。小說刻畫了周大勇、王老虎、馬全有、馬長勝等一批有血有肉的人民解放軍基層幹部和陳興允、李誠、衛毅、張培等一批血肉鮮活的解放軍高級指揮員,並第一次塑造了彭德懷將軍的形象。還站在時代和歷史的高度,以宏大的規模、磅礴的氣勢,描繪出一幅真實、壯麗的人民戰爭的歷史畫卷。

全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主人公一連連長周大勇,在一次次戰鬥中,他的性格展現得淋漓盡致:對黨、對領袖、對人民的無限忠誠和偉大的獻身精神。聽到黨中央撤離延安,看到陝北的羣衆倒在血泊之中,“慘烈的痛苦和憤怒煎熬着他的心”。強烈的愛憎、高度的階級自覺性成爲他爲人民奮不顧身、創造驚天動地英雄業績的強大動力。戰鬥中他總是主動請求承擔最危險、最艱鉅的任務。在長城線上的突圍戰中,他身負重傷,帶着傷病員和疲憊不堪的戰士,被圍困在一個小山洞裏。面臨絕境,他想的不是怎樣安全突圍,而是想想的是怎樣“緊張地爲自我)(階級的事業戰鬥下去”,最終率領戰士闖出險境。誠如團政委李誠所說,周大勇是一個“渾身汗毛孔裏都滲透着忠誠”的人。青化砭戰鬥,他衝鋒陷陣,個人生死全然置之度外;蟠龍鎮攻堅,他智勇雙全,出色地完成誘擊敵人的任務;尤其是在長城線上,連隊陷入敵軍重圍,與主力失去聯繫,他以無比的剛毅和勇猛,無比的機智和沉着,指揮戰士在敵羣中左衝右突,周大勇是在緊張的戰鬥和嚴酷的考驗中,在黨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人民英雄。周大勇是一個連長,一個指揮員,同時也仍然是戰士中的一個。

在我們革命的軍隊中,指揮員和戰鬥員的思想感情本來是完全相通的,因爲戰鬥的目的和意志是完全一致的。指揮員們也都堅持着戰鬥員們的特色,因爲指揮員們的優秀精神就是從普通戰鬥員的精神中提煉和提高起來的東西;無論指揮員和戰鬥員都來自人民羣衆,都爲黨的教育、部隊教育和革命鬥爭所培養和鍛鍊,同時大部分指揮員就都是從戰鬥員中成長起來的。在周大勇身上,普通的然而英勇非凡的戰士的特色尤其鮮明;他是我們人民戰士的一個典型。他的性格的成長,體現着一個普通的勇敢的戰士怎樣成爲一個英雄和出色的指揮員的成長,而尤其體現着一個普通人怎樣成爲一個不能摧毀的堅強的革命戰士的成長。周大勇成長的具體歷史,反映着人民革命的一長段艱苦鬥爭的歷史。他是紅四方面軍長征時投軍的,那時他還只是一個十三歲的孩子,而在他投軍前,他已經汲取了革命的乳液,尤其是喝夠了革命受挫折後的災難的苦液;在投軍後,黨和部隊的教育以及一次一次的艱苦鬥爭把他逐漸煉成了具有銅筋鐵骨和鋼的意志的人。他的成長也能夠說明:他是那種除了自我的部隊就沒有另外的家,也不相信還會有比這更好的另外的家的人中的一個。在這些人的心目中除了黨,人民,祖國,人類實現社會主義夢想,就再也沒有別的什麼了。在他們,唯一歡樂、光榮的事情,就是爲人民而戰鬥,而犧牲。

這樣的人,看起來誠然是單純的,然而卻是內心最富有的人,是真正有信仰的人,是體驗着黨性的人。因爲他們最深刻和最密切地聯繫着人民的苦難和期望;他們任何一個行動和思想,都會先去體會黨的教育和黨的意志。他們是親身地體驗着被壓迫勞苦羣衆的切身要求的,也是親身地體驗着勞苦羣衆僅有在黨領導之下團結起來鬥爭才能解放自我的實際的革命道路的;所以,無產階級的夢想,黨的領導,人民的勝利,就成爲他們的最堅強的信仰力量,這使他們在敵人和困難面前成爲大無畏者。這是真正的人民戰士和英雄,是千錘百煉出來的英雄,而不是僅僅立了一兩次功的英雄;這樣的英雄,只要在內心上不失去和人民,和黨,和自我部隊的聯繫,不失去信仰力,是無論放到什麼地方去都不會被毀滅的。在這部作品中,作者所描述和歌頌的英雄和戰士,在根本上就都是這樣的人物。

書中還描述了爲了戰友能安全走出沙漠,把一袋水留給他人而渴死犧牲的老炊事員孫全厚,“讓連長喝吧……別……浪費……浪費東西了,讓連長……走出沙漠……”他臨死前仍爲他人着想,真正體現了革命軍隊的精神;爲了游擊隊的安全抱着孫子牛栓跳下高崖半生不遂的游擊隊長李玉山的父親李振德老人“你們都是賊!終不得好死!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他臨危前不屈的話語震撼了我的內心,這真是一個渾身錚錚鐵骨的老漢啊:我還清楚地記得,團參謀長衛毅犧牲後,他在一連的弟弟衛剛抱着他的屍體嚎啕大哭:“哥,你不能死啊!讓我替你去死!讓我替你去死……”這撕心裂肺的哭聲,像融化了的鐵水,一點一點地滴在我的心坎上,這真是一對情比金堅的好兄弟啊!

爲什麼共產黨能順民意、得民心呢這個問題在書中有了解答。在書中,彭德懷將軍曾說過:“我們要像掃帚一樣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菩薩一樣讓人民恭敬我們,擡高我們,害怕我們。菩薩看起來很威嚴、嚇人,可是它經不住一掃帚打;掃帚雖然是小物件,躺在房角里並不惹人注意,可是每一家都離不了它。”這是一個何等偉大的將軍啊!不當受人民崇敬的“菩薩”,而要當供人民使用的“掃帚”,不是一個偉大的、一心爲人民服務的將軍,說不出來。書中第六章第五節中,陳興允旅長以往這樣地描述過我們的戰士們:“我們的戰士,把自我的全部生命、青春、血汗,都交給了人民事業。他們即使去赴湯蹈火粉身碎骨,也進取自動毫無怨言。一個人,望着他們就不明白什麼叫艱難畏懼。一個人比比他們,就覺得自我貢獻太少,就覺得自我站在任何崗位上都不應當有什麼不滿意。”人應對他們,還有什麼個人打算,那會羞愧而死!

當團指導員張培讓周大勇傳達中央撤軍的決策時,周大勇是“才從牙縫裏擠出了這幾個字:‘我軍……退出延安……’”然後“戰士們像聽到什麼命令一樣,嘩地一齊站起來……有人低聲哭了!眨眼工夫,全場人都慟哭起來。有的戰士還跺腳,抽噎着哭。眼淚滴在手上,胸脯上,冰冷的槍托上……人民解放戰爭打了八個多月,難道我們放棄的地方少嗎有許多戰士親眼看見自我的家鄉放棄了,可是誰淌過一滴淚呢自我參加了人民軍隊十年開外,也沒見過戰士們這樣哭過!”這聲音,是從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解放戰士的身上發出來的,但這對黨、對中央的一腔忠誠,使這哭聲不再普通,不再平凡——這是多麼神聖的哭聲啊!

“每一場戰鬥,都會有人犧牲。我們陝甘寧邊區的每一片土地,此刻都染上了鮮血”這是周大勇說的,也是我們讀者的感想。如今,這片美麗的土地上不再有硝煙,這是先輩們留給我們的。有時候,人要懂得珍惜,想想“一寸山河一寸血”,想想“一片土地一片血”,再想想我們的幸福生活,我們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