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命運交響曲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2.57W

命運交響曲讀後感多篇

命運交響曲讀後感 篇1

《大衛·科波菲爾》不只是一部書,它是一部人生,是一部命運的交響曲。

——題記

循着書香,我的目光踏進《大衛·科波菲爾》的世界。書很厚,文字密密麻麻,900多頁的篇幅,將大衛跌宕的一生表現的淋漓盡致。一副有文字架構的畫卷,鋪陳開的是一段多舛的人生經歷,也是一個真實的社會,林林總總的邪惡在那個世界興風作浪,最後在鬥爭中被善良與正義消滅;每個人的命運都如海中的帆船沉沉浮浮,最後到達光明的彼岸。全書讀畢,覺得自己似是完成一次心靈的旅行,書中的文字跳動着組成一首曲調激昂的命運交響曲。

大衛的出生,是苦難的開頭。兒時的無憂無慮被到來的繼父的冷血與暴力代替。尚未脫去童稚的大衛陷入了迷惘,對自己產生了懷疑。那段陰霾的日子裏,有裴果提帶着大衛走出迷霧。可剛剛看見陽光的大衛卻旋即又被捲進更大的生活旋渦。聽從繼父安排去上學,又在母親去世後被繼父送去當童工,在這樣灰暗的生活中,大衛見識到生活中的苦難,也認識了一批他日後的朋友。幼小的大衛在這樣的生活中開始懂得自己的命運要自己掌握,於是歷盡艱辛找到自己唯一的親人——他的姨婆,在無憂無慮中,他長大了,等待他的是整個風雲涌動,瞬息萬變的社會。結識希普,迎娶朵拉,告別史蒂爾福斯,與密考伯共同揭發希普的罪惡……在如激流奔騰着的生活中,大衛瞭解到生活的複雜,最終學會了堅持正義。故事的結局是美好的:所有善良的人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如童話一般。

總而觀之,這命運交響曲分爲三段:第一段是低沉的,代表大衛苦難的童,一路走下來,一路苦難,但他依然在那些關愛自己的人的扶持下走上了成長的路;第二段是跌宕起伏的,代表大衛沉浮的人生,他長大了,他懂得了選擇,他面對的是風雲涌動,善良與邪惡並存的複雜世界,身後站着的是和大衛一樣堅定着正義與善良的高尚人物;最後的樂章是光明而激昂的,邪惡得到應有的懲罰,高尚的人們都過上了幸福而安穩的生活。

大衛的命運像一條在海中航行的船,海上風雲飄忽不定,小船在風浪中左搖右晃,當幼小的手抓不住舵輪的大衛不知所措時,他的裴果提,他的密考伯,他的姨婆,所有關愛他的人都伸出一隻手,抓穩了舵輪,庇護了茁壯成長的大衛。終於有一天,他長大了,他用年輕的手牢牢抓住舵輪,在社會的海洋中搏擊風浪。當邪惡侵襲善良時,風暴就來臨了,那些高尚的關愛大衛的人們,此時正和大衛一起共同抓穩舵輪,讓命運之船直擊狂風,搏浪而行!大衛勝利了,他看見風暴之後的萬里紅日,那些浪花此時都乖乖屈服於船頭,輕撫着船側,而昔日的驚濤駭浪拍打船隻發出的聲響,正譜成一曲驚心動魄的命運交響曲!這交響曲穿過一百餘年的時光,讓聽者沉醉,讓聽者癡狂!則是最英勇的前進,這是激昂的命運交響曲!

或許有一天我們也將用自己的雙手握住自己生活中的舵輪,用船頭迎擊社會之風浪,譜寫自己的命運交響曲。如果可以,那就請你品讀一下大衛·科波菲爾的人生,傾聽者一去讓人動容的交響,在心中堅定正義的方向,同時記住大衛姨婆的那句話:

“永不卑賤,永不虛僞,永不殘忍。”

命運交響曲讀後感 篇2

今天聽了《命運交響曲》這首樂曲,在我眼前浮現出這樣的情景: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雨夜,海浪拍擊着海岸。——這三聲鋼琴聲描繪出了海浪十分急促,兇猛。好似千軍海中游,萬馬海上奔。——的一聲,又畫出一副海浪拍擊海岸的圖片,並伴隨這巨大的響聲,好像平地炸了一聲響雷。低聲的小提琴又像海水退去,準備更猛烈的進攻。時不時,一聲號響,如同一道閃電劃過夜空,發出驚天動地的響聲,又嘎然而止,乾脆利落。幾個浪頭剛過去,一個巨大的浪頭如同奔馳的駿馬,朝岸邊鋪天蓋地地壓過來,它以排山倒海的陣勢,勢不可當地涌過來。哄——的一聲,撼天動地。又以低聲小提琴結束這場海嘯。

聽完了,我陷入沉思:生活總是會有不如意,那些困難像一個一個巨大的海浪,要把你給擊垮,被海浪吞沒。我們遇到一些困難,打擊,挫折時。爲何不嘗試用笑臉面對困難,用樂觀化解打擊,用快樂改變挫折呢?用左手拍響右手,我們不向困難低頭,用右手拍響左手,我們大踏步向前走。人生像在大海上的'小船,無論前方多麼危險,無論你對前方多麼一無所知,你只要握緊手中的舵,就勇敢地向那新大陸駛去吧!

命運交響曲讀後感 篇3

這個週末,何老師給了我一些勵志故事,讓我去讀讀,說很有意思的。回到家,我便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一個個的故事雖然短小,但都很感人。其中《貝多芬和他的〈命運交響曲〉》最令我感動了。我覺得貝多芬是一個敢於和命運搏鬥,熱愛音樂勝於自己生命的人,非常令人敬佩!

26歲,多麼年輕啊,但貝多芬卻在這個時候雙耳聽不見聲音了,這樣的命運對他是多麼殘酷呀!當時,他十分絕望,甚至想要自殺。因爲,在貝多芬的心中,音樂比生命還重要!聽不見聲音,就像鳥兒失去了飛翔的翅膀!但是,後來,他還是戰勝了自己,又回到了鋼琴邊,用牙咬住特意裝在鋼琴上的木棍,去感受音樂的震撼,用心去感受聲音,用意志與命運頑強搏鬥,最終創作出了舉世聞名的《命運交響曲》。讀到這裏,我覺得他真是太偉大了!

想想我自己,雖然也比較喜歡音樂,鋼琴也學了快四年了。但是和貝多芬比起來簡直什麼都不是了。我發現我的喜歡只是嘴上說說而已。因爲,我練琴的時候總是不專心,一會上廁所,一會兒喝開水,一會兒剝剝指甲……從來都沒有非常投入地練習彈琴,用心地享受音樂的美。特別是爸爸突然離開我們去天國後的那一年半里,媽媽沉浸在痛苦中,沒能陪我學琴,我幾乎都沒去碰琴,好像彈琴是爲媽媽彈的。想想貝多芬,耳朵聾了,對愛音樂的他來說,是多麼大的打擊啊,可他戰勝了痛苦,又坐到了鋼琴前面,彈琴作曲,最後,創作出這麼美妙的曲子。我有明亮的眼睛,有靈敏的耳朵,有這麼好的學習條件,但是卻不珍惜,真是不應該呀!如果,我也能像他一樣真正去熱愛音樂,不只是嘴上說說而已,那麼,有一天,或許我也能像他一樣,彈奏出美妙的樂聲,創作出能激動人心的樂曲的。

貝多芬,你愛音樂勝過自己的生命,你是我的榜樣!

命運交響曲讀後感 篇4

最近看了德國心理學家卡爾·柯尼希的《個性與命運交響曲》一書,覺得書中闡述的內容,非常樸實而深刻。它對人的的性格特徵進行了歸納和總結,他認爲人的性格分爲抑鬱型性格、強迫型性格、羞怯型性格、歇斯底里型性格、攻擊型性格、精神分裂型性格,並對每種性格的特點進行了分析。他在娓娓而談中道出了深刻的道理,讓人歎服。

對照書中的相關理論,學以致用,分析自己性格的優缺點,我覺得該書的理論確如一面鏡子,讓自己更加科學地認識自己的性格,從而去有意識地克服性格中的缺點,發揚性格中的優點,做一個身心和諧的人。

由此,我也覺得,這再一次說明了書要讀雜,學哪一門並不意味着只掌握這一門,就不顧其餘了,要做一個綜合素質的人,還要多方面地汲取營養,對於寫作而言,不是爲了單純的寫作而寫作,寫作是腦中積存、沉澱的多種養分,在一瞬間噴薄而出,形成思維結晶的過程。

命運交響曲讀後感 篇5

不同於莫扎特的明亮、海頓的輕快,貝多芬的音樂如其人般的暴燥。——題記

我是喜歡莫扎特的,無論什麼時候,身邊的音樂總有莫扎特的影子,因爲他的音樂很純,聽起來很舒服。

音樂的好處就在於能舒緩人的情緒,所以我堅持每晚睡覺前都聽一兩首曲子來優化我的睡眠質量。

九年級應接不暇的考試及連續幾次考試的失利,徹底打亂了我的生活規律,就連莫扎特也不能使我安然入眼了。

媽媽什麼都沒說,只是下載了一首曲子放進MP3裏,叫我聽一聽。剛打開曲目,幾個低沉的“So—So—So—Mi”就撞進耳朵,《命運交響曲》,正準備關掉,媽媽制止了我,“聽下去”。我皺了皺眉,貝多芬的音樂太燥,不喜歡。

仔細一聽,我才知道我錯了,第一樂章是詭譎憂傷的g小調,幾個震攝人心的音符“So—So—So—Mi”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再加上一連串的休止符,使得音樂更具震撼力。緊接着,卻是疲靡之音,低沉、陰鬱,貝多芬用第二樂章的音符告訴我們,他渴望柔情卻從未得到,身爲音樂家卻失聰,病魔無情的折磨着他……突然音樂一轉,第三樂章音樂逐漸明快起來,主旋律“So—So—So—Mi”逐漸清晰起來。到了第四樂章,聽!主旋律帶着貝多芬驕傲的表情,以G大調的歡快明亮結束了整首曲子!

我開始有點喜歡貝多芬了。

當我回神過來時,媽媽已離開了,她留下一張紙,紙上只簡單地寫着:“去看看貝多芬是怎樣寫出這首曲子的”。

打開網頁,有關貝多芬的資料足足有160000多條,隨便點擊了一條,“貝多芬與命運交響曲”,打開。

1808年那個陰霾的冬天,處於人生最低潮的貝多芬寫下了c小調第5號交響曲(Op.67)(命運交響曲)。貝多芬寫下曲子後曾跟他的學生說:“命運就是這樣敲門的。”這首交響曲“命運”便因此得名。

第二天,我拿着紅紅的試卷主動去找老師。

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打開MP3,我請媽媽將四個樂章裁剪下來,每天回家就聽第一、二樂章,當做作業做累了,便打開第三樂章,聽貝多芬與命運搏擊的過程。

自從完整地聽過一次《命運交響曲》後,我再也沒有聽過第四樂章,因爲最後的黎明還沒有到來。

會考結束,成績出來。

《命運交響曲》第四樂章明麗的G大調從耳機中傳來,主旋律“So—So—So—Mi”再次扣擊着心門,它告訴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要抗擊命運,纔對得起生命,纔對得起自己所走過來的旅程。

從開始的g小調到結束的G大調,不過在升降上變了幾個音符,卻承載着跌宕起伏、石破天驚的情緒變化,貝多芬用音樂告訴我們,生命旅程的主旨就是抗擊命運。

音樂,在我的生命旅程中提供着源源不絕的動力。好比莫扎特教會我樂觀的心態;海頓告訴我詼諧的力量;而貝多芬的《命運》,用幾個簡單的音符,教育我,不要氣餒,只要勇敢堅強,就一定會成功。

命運交響曲讀後感 篇6

每當看完一部電視連續劇總在想一個問題,這個電視生活中出現的機率有多大,又有多少是可以相信的,畢竟電視總是電視,可總有那麼些生活中也是應該存在的吧。

就如《命運交響曲》,說實話,看之前覺得安娜真的很壞,但當我看到了12集後才發現爲什麼會這麼壞,那麼強勢的一個人,不願在別人甚至家人面前表現自己脆弱還要隱瞞恨意的人內心一定很苦吧!其實人性本善,只是在後天的生活中由於種種原因而走進了壞的泥潭不可自拔,可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像安娜這樣的人,不爭不鬥行嗎,沒有心機又行嗎,不這樣做升職會沒有你的份,客戶只會讓別人拉走……生活中那一件事不是爭來的呢,雖然沒有學會爭的方法與心機,但認識到這種情況應該也是必須的吧。每個人都是在這個大社會中被迫改變,只爲了更好的適應社會,更好的生存下去。安琪這樣的人社會中有嗎,我現在是不敢相信,以前相信《還珠格格》中的紫薇並像她學習,總覺得善良可以征服所有的人,也以爲所有的人都應該真心對待,可結果呢只是被別人當做傻瓜,真是可笑、可悲。現在的自己依然善良,但絕對不會對所有的人善良,看到街上東張西望的人我會去問他要不要幫忙,看到街上的小朋友我會小心的護送他過馬路,看到流浪的小狗,我會去和它玩並給它買零食吃……但不會相信所有的人!

至於愛情,安娜真的愛承昊嗎,不見得,三年多,身邊沒有一個人的安娜或許只是把他當成了自己唯一可以依賴的“親人”,這算不上是愛情吧,當承昊遇見安琪,安娜或許只是直覺的認爲,這個唯一的親人也要被以前自己的“情敵”搶走而害怕、不服氣,心裏的那種感覺應該是沒有人能體會到的吧。對於承昊來說安娜又是什麼呢,真的像他說的。只是把安娜當做妹妹嗎,也不見得,三年多的相互扶持,特別是在和家人關係不好的情況下,不只是妹妹那麼簡單吧。但不得不承認,安娜或許對他來說真的沒有那麼重要,畢竟他還有對自己來說更重要的母親。這樣看來,安娜真是可憐呀。至於尹浩明,也不算付出沒有回報,畢竟安娜願意爲他生下孩子,而且是在陌生的美國,身邊沒有任何一個可以依靠的人的前提下,這個決定應該是不容易下的吧。安娜是愛他的,只不過安娜自己都不知道,以至於錯過那個對自己最好的人,其實和一個愛自己的在一起比和一個自己愛的在一起要幸福的多。可所有的事情好像都不是這樣,看來愛情真是盲目的,怪不得現在流行相親,沒有愛情就做將來的親人。

忽然想起這部電視中的一個共同點,“小三”在社會上真是挺“吃香”的,這部電視裏大有認同的現象。安娜的媽媽是,安琪的媽媽是,假象一下,如果安琪的爸爸沒有死的話,估計安琪媽媽的“小三”角色會繼續下去,只不過不同的是,安琪的媽媽還是屬於那種好的“小三”,可現實中這樣的“小三”有嗎?有多少女子願意沒有任何好處的與自己不愛或者是與自己相差幾十歲的人在一起,真是可悲、可悲呀!

可不管電視怎樣演,生活畢竟是生活,電視之餘可以思考一下自己該借鑑那些東西,但生活仍然要自己繼續而且要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