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精彩多篇】

讀後感2.9W

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精彩多篇】

孝故事讀後感 篇一

偶然看到一篇文章,是關於二十四孝的簡單分析,從中有許多觀點都不太認同,於是特意查關於二十四孝的故事。

今天便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因爲只是針對她的文章異議所以只把不認同的地方寫出來,我把作者的原文發出來在括號裏的話便是我所想。

一、孝感動天。

有個孝子被後母等多次謀害,沒有被害死,兒子知道了,還是一樣孝順後母,於是感動了上天。

這等於是鼓勵那樣惡劣的父母,不可取。

(一個後母謀害孩子的事似乎有很多,但這個兒子卻依然孝順後母怕是沒有太多人能做到,作者說這樣的行爲是鼓勵惡劣的父母,我是贊同的,但是兒子的行爲卻未必完全不可取,因爲既然她成爲了後母那就是父親的伴侶,我們該尊重她,對於一個後輩來說孝順長輩是不可推卸的責任,當然,這做後母的也該善待孩子,我認爲兒子孝順母親的舉動該提倡,而後母的錯我想兒子也不該縱容,在適當的時候反抗和勸說是有必要的。)

二、蘆衣順母。

後母虐待孩子,冬天讓孩子穿蘆絮衣服,被父親發現後,父親要休掉後母,孩子爲後母求情。

後母孩子父親三者採取的方法都是錯誤的,不可取。

(我認爲,後母錯在虐待孩子,而父親錯在沒有勸解和對後母進行忠告,而孩子沒有錯。

理由和上一條一樣。)

三、鹿乳奉親。

有個人披着鹿皮混進鹿羣裏擠鹿奶回家供養母親。

有獵人要射鹿,他跑出來勸阻他,以免他以後無法擠鹿奶供奉母親。

這是對他人不合理的要求,不可取。

(爲什麼不可取呢?難道只因爲對他人的要求不合理嗎?來看看,對獵人來說的確是不合理,但是對母親難道不行嗎,都說孩子要孝順父母,難道你能眼看這母親餓死而不敢去做嗎?再者說獵人什麼做我們都無法阻止,但做爲子女最起碼要爲了父母着想不是嗎?所以他是沒有錯的,我們不能阻止別人什麼做,但至少自己要做到問心無愧,爲了母親他做到了,所以我認爲可取!)

四、戲綵娛親。

有個七十歲的老人,穿上戲裝小小孩耍戲,討父母歡心。

和父母開開玩笑,給父母多點快樂,無可非議,但這樣的方式不值得提倡。

(對這句我有個疑問,作者是說穿戲裝學小孩不可提倡呢還是惹父母開心不可提倡呢,難道作者你知道那個時代的生活嗎?那時候不是和現代一樣,可以讓父母去旅遊,也沒有這麼豐富的生活。

這古人的意思主要說我們孝順父母,而不是非得學那個老人一樣,我認爲作者在這方面未免就太死板了)

五、賣身葬父。

父親死了,將自己賣身爲奴來安葬父親。

這是對人格尊嚴的褻瀆,也反映了社會的殘酷。

不可取。

(敢問作者,如果你深處於那個社會該什麼做呢?在古代,人死後的禮節是很重要的,就是現在的火葬也是因爲環境和土地原因,中國人向來就是注重葬禮,這也是對長輩的一種敬意。

雖然我我不懂什麼是社會的殘酷,但是關於人格的褻瀆我就不太認同了,子女孝順父母難到是褻瀆?)

六、聞雷泣墓。

有個人的母親生前很怕雷,去世後,每當聽打雷,兒子就去母親的墓前哭泣,並安慰母親收,不要害怕,你的兒子在這裏。

這一套純粹是欺世盜名,因爲母親是聽不到的,所以他是作秀給衆人看,以表孝順。

(先不說故事的真假,當一個人離去後,留下來的人總是會思念,那個人因爲母親生前怕雷,所以一到打雷的時候就去母親墓前難道還不是親情?爲什麼要去想這個人是作秀呢?就再者說,古人爲什《本站·》麼要把它列入二十四孝中?是爲了後人學校他們對長輩的孝順,而不是其他,所以我認爲作者想歪了)

在看了二十四孝故事後,能發現很多其實都是古人爲了說明孝而假編的故事,就如泉勇躍魚、臥冰求鯉、哭竹生筍。

想來古人爲了後輩們學會孝順到也是花了不少心思啊,或許其實是爲了讓當時的人學裏頭的思想?成爲某種類似於宗教般的教徒?嘿嘿,對此就不再探討了。

孝故事讀後感 篇二

讀《古代二十四孝故事》有感五年級(1)班王詩雨古人云: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意思是: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們長大,他們投入了多少精力,多少心血呀!今天,我讀了《古代二十四孝故事》這本書,思緒萬千。這本書主要講了舜,漢文帝,曾參等人的孝道故事,其中最讓我感動的,便是漢文帝劉恆親嘗湯藥的故事。說說漢文帝劉恆親嘗湯藥的故事吧。漢文帝劉恆和母親薄太后感情深厚,但薄太后身體虛弱,經常生病,連續三年都臥病在牀。這三年裏,漢文帝每天都勤理朝政,下朝後就爲母親品嚐湯藥,他總是親自品嚐過後才能放心的給母親薄太后服用,漢文帝劉恆的孝心感動天下人。

我們想想,漢文帝劉恆貴爲一國之君,每天都要整理朝政,可他卻還要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親自爲母親品嚐湯藥,這份孝心真令人感動呀!很多人都說:父母把孩子養大不需要回報,可真是這樣嗎?不是,這只是嘴上說的話,父母吧我們辛辛苦苦地養大,我們能不孝敬他們嗎?不能。哪怕是爸爸媽媽下班後給他們遞上一杯熱茶,她們就會非常高興,人前人後誇你懂事,孝順,這就是做父母的心呀!現在社會上,還有很多嫌棄父母,不願意爲父母養老的人,希望你們不要像他們一樣。

我們要關心父母,哪怕,只是一杯熱茶。

讀《二十四孝圖》有感 篇三

孝是什麼?往大了說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爲、老有所樂;往小了說就是你吃什麼就讓父母吃什麼,你住哪裏就讓父母住哪裏;更通俗一點說就是父母當初怎麼對待你,你就怎麼對待父母。就是這麼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道理,到了道學家那裏就變味了,弄了一個什麼《二十四孝圖》,把本來很平常很溫馨的孝順變得毛骨悚然了,以至於給少年魯迅的心理留下的揮之不去的陰影,這種虛假的、拔高的、沒有人性的說教可以休矣!

“郭巨埋兒”,爲了孝順母親就要把兒子殺死,這不要說法律不允許,就是道德人倫也不允許啊!所以作者給故事設計了一個出乎意料之外也不在情理之中的很荒唐的結局——挖坑的時候挖出一罐子黃金,然後皆大歡喜了。問題是誰都能挖出黃金嗎?如果挖不出咋辦?

“臥冰求鯉”的故事也很荒唐:人體能有多少熱量呢,靠體溫把堅冰融化,這不符合物理學原理呀。稍微有點兒物理學知識的人都知道,如果人臥在冰上不但不能把冰融化,而且還會凍死。與其臥冰求鯉,不如鑿冰求鯉。臥冰求鯉不是孝,而是蠢。

孝也好,愛也好,敬業也好,都應該是日常的、平淡的、波瀾不驚的,如果把個別的、暫時的、極端事例的當做常態化的標準要求每個人去做,那麼既是沒有人性的,也是不可持續的,希望在傳播正能量的時候把握好一個度,過猶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