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讀《寶繪堂記》有感

讀後感2.93W

蘇軾在《寶繪堂記》裏說:“君子可以寓意於物,而不可以留意於物。”這是說君子可以把心意寄託在事物中,但不可以把心意留滯於事物中。蘇軾年少時,“家之所有,唯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而在歷過一番劫難後,他已“譬之煙雲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念也。”超曠達觀的人生襟懷和“寓意於物”的君子之風令人千載猶擊節。

讀《寶繪堂記》有感

某日,我和妻陪女兒玩跳跳棋。棋是買的兒童牙膏裏贈送的。棋局從起點到終點一共八十步,一路上機關重重,有很多要受懲罰的陷阱,不過也有一些獎勵。每人選一棋子,按各自所擲色子的點數前進,遇陷阱倒黴,遇獎勵幸運。第一局我贏了,女兒有些不悅。她有點太在意這個遊戲的輸贏了,而不是完全去享受過程。第二局妻先到了終點,上天仍沒眷顧她。她不願意了,傷心地流了淚。“沒關係,我們再來一局!”我安慰道。這一局,我給她做了一些善意的手腳。趁她沒看見,虛報了她的幾次點數;趁她不注意,幫她多移幾個位置。我和妻相視而笑。最終,“上天”幫她贏了最後的比賽。她也破涕爲笑。

當讀到《寶繪堂記》時,我想到了女兒玩棋的涕和笑。她幼小的心靈被“留意於物”圍困在遊戲輸贏的迷霧裏,她的內心始終在“恐其失之”“恐其不吾予”中煎熬。其實,哪個小孩子不是如此?玩玩具時怕玩具被別人奪了去,吃東西時怕別人有自己無。這樣說來,孩子恐怕就是世界上最在意得失的人。也許人的天性正是如此。所以,等到孩子長大了,自以爲懂得許多道理的軀殼裏不過仍是一顆“留意於物”的心。想要做到“寓意於物”,談何容易!大人看孩子,彷彿看養在玻璃缸裏的金魚,什麼都清清楚楚,等到看自己時,卻像站在大橋上看江水裏的魚,即使瞪出眼珠子也看不到一條。哈爾姆斯說:“滿足別人的慾望是何等容易,而滿足自己的慾望又是何等困難。”這是“留意於物”的衆生之相。

我們不過就是上天的一件衣服,有一天他老人家不想穿了,隨手就會扔了。陶淵明說“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好好享受過程吧,考慮那麼多何必?

狄更斯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句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話。我們時代的好無須贅述,而壞就壞在人人都想“留意於物”。一切都在物化,世界變得荒誕。哈爾姆斯的小說裏有拍死人的大黃瓜、變成球體的人、貼得滿臉藥膏的木匠等等荒誕的描寫,從某種程度上說未嘗不是一種社會寫實。

別再“留意於物”了,讀讀蘇軾,做個“寓意於物”的君子吧!

標籤:寶繪堂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