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經典常談》精品讀後感【新版多篇】

讀後感4.79K

《經典常談》精品讀後感【新版多篇】

《經典常談》優秀讀後感 篇一

最近讀了朱自清先生的《經典常談》一書,自朱自清先生逝世已62年,看了這本書,書中字裏行間都閃現出他嚼飯哺人孜孜不倦的精神,使人追懷不已,併爲其短暫的生命而惋惜。

書中從普及**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出發,對《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三傳、《國語》、《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十多種**文化經典和諸子百家思想,以及詩、文、賦等文學體裁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和分析,爲廣大青年解讀**文化經典開啓門徑。語言簡潔明快,把握精髓,是難得的導讀**。

作者在書的序言中闡述了何謂經典,經典就是我國的傳統文化遺產由*文字記載下來的東西。然後說明經典都包括哪些書籍,這些書籍共有十三種。這十三種書籍的作者,產生的原因,書的內容,及該書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分別逐一地作了介紹,這種夾敘夾議的過程就構成了全書的內容。這本書既可以看做是散文集,又可以看做是教科書,因爲朱先生在書的序言裏說,經典訓練是中等以上教育裏的必要項目之一。他的這一主張得到當時教育部的認可和教育界許多人士的贊同。

如果把接觸經典的人比作遊客,那麼朱先生很像一位嚮導。當遊客想要參觀一個巖洞時,他先在洞外給講說一番,讓遊者心裏有個數,不至於進了洞去感到迷糊。他可真是個好向導,自己在裏面摸熟了,知道巖洞的成因和演變,能按真際講說,絕不會說這兒是二龍戲珠;那兒是八仙過海,是某高士,某仙人塑造的,求真而並非獵奇的`遊客自然歡迎這樣的嚮導。

《經典常談》優秀讀後感 篇二

《經典常談》所謂經典是廣義的用法,包括羣經、先秦諸子、幾種史書、一些集部;要讀懂這些書,特別是經、子,得懂“國小”,就是文字學,所以《說文解字》等書也是經典的一部分。在中等以上的教育裏,經典訓練應該是一個必要的項目。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國教授說過,閱讀經典的用處,就在教人見識經典一番。這是很明達的議論。再說做一個有相當教育的國民,至少對於本國的經典,也有接觸的義務。

相傳*文字是黃帝的史官叫倉頡造的。見地上印有獸蹄和鳥爪的痕跡有了靈感,開始造字。倉頡泄露了天機,卻將人教壞了。所以他造字的時候,“天雨粟。鬼夜哭。”人有了文字,會變機靈,會爭着去做那些容易賺錢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種地的人變少了。天怕人不夠吃的,所以降下米來讓他們存着救急。鬼也害怕這些機靈人用文字制他們,所以夜裏嚎哭;文字原是有巫術作用的。但此傳說是在戰國末期纔有的,那時的人並不都相信;如《易》和《繫辭》裏就只說文字是“後世聖人”造出來的。這“後世聖人”不止一人,是許多人。文字不斷地在演變,說是一人獨創,是萬不可能的。識字是教育的初步。《周禮》《保氏》說貴族子弟八歲入國小,先生教他們識字。秦以前字體非常龐雜,貴族子弟所學的,大約只是官書罷了。秦始皇**了文字,小篆成了國書,別體漸漸淘汰,識字便簡易多了。

始皇爲了**文字,教李斯作了《倉頡篇》七章,趙高作了《愛歷篇》六章,胡母敬作了《博學篇》七章。但字體以當時通用的小篆爲準,便於原來的籀文略有不同。漢初,教書先生將這三篇合爲一書,單稱《倉頡篇》秦代的三種字書都不傳了。

東漢和帝時,有個許慎,做了一部《說文解字》。這是劃時代的字書,囊括了歷代的各種書體,他保存了小篆和晚周文字,讓後人可以朔源沿流。研究文字的形音義的,以前叫國小,現在叫文字學。從前的學問限於經典,所以說研究學問必須從國小入手,即從文字學入手。

造字和用字有六個條例,稱爲六書。一是象形;二是指事;三是會意;四是形聲;五是轉註;六是假借。

漢字從秦朝開始演變成各種書體,真(正、楷),行,草,隸,篆書體的來歷及發展。

就從這第一課的內容來看,應該說很豐富的了。從文字的產生,發展。文字的構成,各種字體的演變。介紹得一清二楚,有關的傳說故事講得生動活潑,好像就在眼前。從這本七萬七千字的書中看出作家的知識之淵博,文筆之圓熟,真令人歎服。讀了這本書之後,那句開卷有益的成語應驗了。我感到受益匪淺:對於我們祖先留下的文化遺產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更加清楚地瞭解了何謂經典及這些經典的來源發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朱先生那個時代可能還沒有古爲今用一詞,但他寫這本書的初衷還是爲了倡導國民繼承祖先爲我們留下的文化遺產,提高國民的文化素質。因此朱先生把這本書命名爲《經典常談》,既然是常談,就是說我們不能忘記這些經典,也就是說,無論什麼時候學習這些經典都是有用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