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深刻體會2021

讀後感1.03W

傅雷家書讀後感深刻體會2021

有一本書,它以真實的內容,樸實的語言,道盡了人世間平凡而偉大的愛,這本書就是——《傅雷家書》。相信各位都看過《傅雷家書》了,那大家看完後有什麼深刻感受嗎?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深刻體會2021五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1傅雷家書讀後感一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爲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着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輯印在這本小書裏,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啓迪。

傅雷和傅聰的家書給了我許多啓示。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爲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爲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爲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現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範。

2021傅雷家書讀後感二

傅雷曾教育兒子:“先爲人,次爲藝術家,再爲音樂家,終爲鋼琴家。”沒錯,無論做什麼,首先都得把自我修養完善。讀《傅雷家書》,父愛的純真、質樸,教育的嚴苛、負責,都一一地展現了出來,沁人心脾。

父愛是教育的最好養料,有了大海般深沉而寬廣的父愛,循循善誘,教育定能出彩。

一簾疏雨,盡風流,花依舊。因爲父愛,父子更加親近。

落日餘暉,映着父愛。達芬奇的父親彼特羅教育孩子的信條是:“給孩子最大的自由,讓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有一次,達芬奇用“女妖頭”來嚇父親,但父親並沒有責怪他,兩人也就越來越親近,達芬奇最後成爲了有名的畫家。因爲有父親的理解和關愛,達芬奇也能堅持自己的夢想,同時父子間也更加親近。

傅雷和傅聰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從小,傅雷便鼓勵傅聰。在傅聰留學時,兩人不僅是生活上的朋友,更是藝術上的知音,傅雷的教育,讓多年父子成兄弟。

父愛不是溺愛,雖沒有母愛的柔情,但無言中折射萬道彩虹。

江水澄澄,隔江聽,玉箏飛。因爲教育,父子更加馳名。

迎着微風,傾聽教育。麥克斯韋的父親很早就發現兒子對數學的敏感,並培養他的數學才能,最終使他成爲了數學家;梁啓超教導兒女意育、智育、情育,並且絲毫不掩飾對兒女的愛,造出了“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佳話。可見,父母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因爲父母是孩子的啓蒙老師。

但是,無論如何教育孩子,都應當首先教他做人。傅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爲像那樣細緻,嚴格,富有原則性的父親並不多,他教導兒子應具備六點:一、赤子之心;二、愛國精神;三、獨立思考;四、淡泊名利;五、自我批評;六、取法要高。每一點都是人生的錦囊妙計,所以父爲大翻譯家,兒爲大音樂家,父子揚名天下。

教育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若用父愛來輔助,定會使兒女勇往直前。

父愛是教育的最好養料。沒有哪一個人真正瞭解自己的父親,也沒有哪一個人真正瞭解自己,但父親,什麼都知道。苦心孤詣,教子成人,爲父更剛。

2021傅雷家書讀後感三

“小心使得萬年船”,這大概是傅雷教育兒子如何待人接物的主線。通過閱讀《傅雷家書》,我見識了傅聰的父母對他的無限關切、殷殷的教誨。最能與我產生共鳴的,是傅雷對兒子在待人接物方面的教育。

五四年八月十六日傅雷寫給兒子的信中曾有這樣一段——“在飯桌上,兩手不拿刀叉時,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擱在自己腿上或膝蓋上。你只要留心別的有教養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盤下,叮叮噹噹的!”也許現在的人會對此感到不解:吃就吃嘛,講究那麼多幹什麼;手不用就放在膝蓋上嘛,白費力氣幹嘛?但我相信傅雷讓兒子注意餐桌禮儀絕對不只是爲了讓傅聰看起來很有教養。

看到的是外在,鍛鍊的是內在。禮儀絕對不只是顯擺給他人看的。它在潛移默化中會令人下意識注意自己的行爲,小心行事,審視其是否符合道德的價值觀。每個週一的升旗禮時,學校都會要求少先隊員行禮,其他人行注目禮並唱國歌。每到這個時候,隊伍中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肅穆感,進而激起大家的愛國的情懷。

類似的內容還有糾正傅聰將手插在上衣口袋的壞習慣······傅雷管的事兒都極瑣碎,管得也極嚴苛,卻使得兒子在禮儀上也做得極佳,給他人以自己最好的一面。

傅聰的母親朱梅馥還教育傅聰成了名後要處處當心,不要在無意中得罪了人。也不要亂批評別人。話在說之前要反覆斟酌,要懂得“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的道理。

這像極了日常中父親對我的教導。父親對我也是相當嚴格的——同樣也嘔心瀝血地教我用餐禮儀:吃飯時要端起碗、手不能放在桌下、筷子不能豎直插在碗中、長輩來了才能起筷······教育我“話要想清楚再講”;“說話要自信、大膽”;“要分配好時間,利索點兒”·······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細緻入微。

來自長輩的教導也許嘮叨了點兒,卻無不是飽經滄桑半輩子,小心凝結出的心血之丹。爲了讓我們精益求精地完善自己,少走彎路,他們才如此無私將這些傳授給我們。

止於至善,臻於完美,應是我們所有人對人生的態度。

2021傅雷家書讀後感四

“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題記

《傅雷家書》是一本非常有教育意義的書籍。自寒假買過它後,我每天都堅持讀兩篇。每次讀到它,我的心靈便得到了昇華。在傅雷的家書中,他強調做人是要放在第一位的。因此,我在做人這一方面深有感悟。

信中,傅雷對兒子說:“孩子,可怕的敵人不一定是面目猙獰的,和顏悅色,一腔熱愛的友情,有時也會耽誤你許許多多的光陰。”這句話說的是多麼的準確,引人反思啊!

記得在上國小五年級時,我就掉進了朋友的熱情的“陷阱”中,後果很嚴重。

那是一個週末,我在家裏寫作業,一陣腳步聲和說笑的話語離我越來越近,聲響越來越大。“喂,有人嗎?小賀在不在家?”我母親聽見了,便說道:“進來吧,在家呢!孩子,有人找你,先別寫作業了,休息一會兒,去玩吧!”聽到母親的“命令”,我便和朋友出去玩了。

時光轉瞬即逝,夕陽西下,不覺半天已經過去。我在玩耍時,從坑邊摔了一個跟頭,額頭擦破了,腿也有些疼,便一慢一慢地走回家了。

到家後,我的頭還在疼,便又去醫院買了些藥,不覺已是深夜。我的作業也沒有寫完,可是明天就要開學了,作業不寫完,老師肯定要批評的。最後不得已我熬夜完成了作業。

由於睡得較晚,第二天便起牀晚了,來到學校時已經上課了,便爲自己因不珍惜時間貪玩導致的後果懊悔不已。

如今讀了《傅雷家書》裏的那句話,我便明白了一個做人的道理:做人要學會珍惜時間,光陰一去不復返;面對朋友的熱情,要學會取捨,首選要注意珍惜時間!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只有珍惜光陰,少壯努力,老大才不會悲傷!

讀傅雷家書,知做人道理。我與《傅雷家書》結伴而行!

2021傅雷家書讀後感五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自古以來,家書都是一種對家人表達自己情感的途徑。古代有張籍的《秋思》,現代有傅雷夫婦的《傅雷家書》。《傅雷家書》不同於普通的家書,它不僅僅是家書,還是一部教子之書。

我到現在一直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體會不到和父母離別的感受。因爲從未接觸過這種感受,所以我一直很嚮往那種微妙的感覺。於是,我就拜讀了《傅雷家書》。

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導,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給了天下子女父母強烈的感染啓迪。傅雷是一個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爲人坦蕩的人,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現身說法教導自己的孩子要待人謙虛,做事謹慎,禮儀得體,遇到困難不氣餒,要堅持不懈,獲得成就不驕傲,要有愛國之心,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告訴他要勞逸結合,正確理財……

在《傅雷家書》中有許多流露傅雷情感的句子,例如: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地擁抱你才能表達我的悔恨與熱愛呢!在傳統的中國家庭裏,父親總是扮演着嚴厲的角色,顯得那麼的不易近人。而這三生真摯的呼喚,衝破了傳統文化沉重的藩籬,跨越了父子之間的鴻溝,讓我感受到了父愛動人的一面。離別,讓一個向來以嚴肅示人的父親直視自己的內心,意識到自己對兒子那濃濃的愛。

在教育兒子的過程中,傅雷對待兒子的態度越來越寬容。這可以從信中的句子看出:你的中午並不見得如何退步,你不必有自卑感……可以看出。傅雷不僅不再過分苛責兒子,反而在兒子失落的時候給予勸慰和鼓勵。可以看出傅雷在一點點的改變,從嚴厲變得寬容,他一直深深地愛着他的兒子,這次分離讓傅雷有所改變。

《傅雷家書》是一個父親在循循善誘,既包含對兒子的深情,又不缺少作爲一個父親的威嚴。如果我能與父親寫上幾封家書,那又會是什麼味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