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曹則賢《雲端腳下》讀後感

讀後感2.18W

【概述】

曹則賢《雲端腳下》讀後感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本站的會員“風中胡楊”爲你整理了這篇曹則賢《雲端腳下》讀後感範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正文】

曹則賢《雲端腳下》讀後感

作爲這本書的讀者,我感覺我有多重身份:其一是一個物理學的小學生,其二是一位物理教育工作者,其三是一枚普通文藝老青年,其四是作者曹則賢教授的同齡人。這幾重身份的疊加,讓我在閱讀《雲端腳下》這本書時有了多重視角。我試着梳理如下。

首先這是一本讓人回到初心的書。相信很多人和筆者一樣,從八年級起就開始學習物理,學到現在,依然感覺自己是個國小生,深陷在物理的迷叢中,不知道物理學的全貌是什麼樣、高峯在哪裏,遑論如何才能一步步登上頂峯。少年時候學習物理課,是可以不需要額外指點的,是可以拿着課本自學的,只要把最初難懂的概念學會後,就可以憑着自己的領悟力自學,學着學着似乎就會了,很多人也因此確立了以後從事物理教學亦或研究的雄心壯志。可是到了大學或者研究生階段,如果沒有好的引路人,就會發現其實很多物理概念理解起來很困難,困難積累起來就成了物理學征途上的一堵高牆,於是只能繞着走,走着走着發現走不通了,便只能停下來,然後憑着可憐的一些所謂專業知識,揉捏身邊一點兒物理學土渣渣和泥玩兒,慢慢地就忘了學物理的初心。作爲一個接受過完整物理專業學歷教育的人,筆者這麼多年其實心裏很明白,自己懂的只是一些零散的、具體的知識點,嚴格說來連物理學的皮毛都算不上,更是沒有筋骨的。一個人,心裏有了這份自知,是不敢仰望星空的。幸而看到了曹則賢教授這本“垂直的書”,從腳下到雲端,讓我看到了物理學框架式的內容。這本書給我們剖析物理的數學筋骨、幾何脈絡,這些筋骨脈絡聯繫着物理學理論的經典與前沿,也讓我們知道了曾經的學不通可能僅僅是未曾得到真法,並不是真地就是因爲笨。於是,許多人或能重拾信心與初心,再學習、再出發。

這也是一本讓人惱羞成怒的書。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可以不懂很多東西,並不以爲恥。比如說,筆者完全看不懂朋友圈裏朋友們的談經濟、談藝術,甚至不懂人心,但這無礙於我做一個合格的物理教師。可是不懂規範場論,不懂標準模型,作爲物理教授,筆者心裏知道這是很丟人的。當然我也會自己找一些託詞,比如術業有專攻,可是我知道那是欺騙自己而已。如果現在的我,面對着四十年前那個聰慧好學對物理滿懷濃厚興趣的少年自己,當少年發問“老師,什麼是規範場論”時, 我如何好意思張口一句“抱歉,我不懂”來扼殺少年的滿懷豪情?這本《雲端腳下—從一元二次方程到規範場論》,照見了我的無知與貧乏,也照見了我自己這麼多年的懶惰與不思進取,令我氣惱萬分。我試着繼續學習那個難學的微分幾何,可是有些學不會,於是又惱羞成怒,進而借“劇”澆愁。追了幾天輕鬆的電視劇後,筆者終於冷靜下來,默默地化羞愧爲力量,重新開始學習,因爲前方,有曹老師們步履蹣跚的探索者身影。《雲端腳下》的作者坦言他在探路,這本書是他要和我們分享的讀書心得:“深度學習,從難處學習,系統地學習,纔是學習的有效策略”。

這甚至是一本發人深省卻總讓人忍俊不禁的書。常常讓人在閱讀中會心一笑,是曹則賢教授系列物理叢書的一大特點。不僅僅是因爲曹則賢教授的語言文字精妙,更是因爲他常常夾敘夾議逞口舌之快的一貫風格。作爲文藝青年,能看懂的大約就是每章最後一節多餘的話了,都是些偶爾帶刺的大實話。讀過曹則賢教授諸多文章的人都知道他時常會炮轟學術圈的一些不當現象。 這本書也不例外,時常會冒出讓人拍案叫絕的金句,如“你很難指望一個水平低下的人有多寬闊的胸懷”,“薛定諤就不拿量子力學裝神弄鬼”,“對一門學問最好的敬重,是學會它,應用它,延伸它,深化它直至最後使它成爲歷史的遺蹟”,“廣袤背景上的過人之處,那才叫專業”,“我們得有怎樣的勇氣纔好意思嫌它難呢,心靈,應該朝高遠處悠盪”,等等,等等。僅就本書的文字而言,也當得起文藝青年的教科書,脫口秀成癮者的良藥。

說到底,這是一本專業的書,是全景式描繪數學物理演化的中文專業書籍,裏面還點綴着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對專業人士也是醍醐灌頂式的點撥。除了看不懂的一些章節,隨處拾來的一句“概率是個結構約化、退化的過程”,若展開研究的話,都可能是一個很有意義的課題。

在這本曹則賢教授傾注十年心血寫成的書裏,擊中我淚點的是作者的那句“我對我自己的悲憫”。 悲憫在那個時代沒有受過任何像樣教育的少年時期的作者,悲憫同樣沒有受過任何像樣教育的與他同齡的我們。現在的教育依然不能令人樂觀,曹則賢教授真誠寫下他的探索與思考和我們分享,便有了些深遠的意義。 願更多的少年能早日從這本書中體會到一點什麼是真正的數學,什麼是真正的物理。我們,諸多感受到《雲端腳下》啓發的讀者們,人在泥裏,也會從而有氣在雲端的豪情!

(作者爲中南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