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巴金家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2.58W

巴金家讀後感【精品多篇】

巴金家讀後感 篇一

很小的時候就看過巴金老先生寫的激流三部曲之一《家》。長大後閒來無事隨手還會翻翻這本書。

《家》以嫺熟的藝術手法,塑造了衆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個形象都寫得血肉豐滿、個性鮮明、栩栩如生。

小說中的人物有七十來個,其中既有專橫,衰老的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馮樂山,腐化墮落的五老爺克定,又有敢於向死向封建專制抗議的剛烈丫頭鳴鳳,溫順馴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長孫媳瑞鈺等;以及受新潮思想、嚮往自由平等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其實,《家》一書是寫在中國社會劇烈大變革時期一代青年走過的歷程。覺新、覺民、覺慧三弟兄代表了三種不同的性格,他們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館中。因爲性格的不同所走的人生道路也就完全不同。

書中還有一個特別顯著的氣息:到處閃耀着青春的色彩。這種單純而自然的環境就是作者本人所寫的那樣:“永生在青春的原野”,“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源泉。”

總之,《家》這部作品從思想內容上,對摧殘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禮教和封建專制制度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對那些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受苦、掙扎最後作了犧牲品的人們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對那些爲爭取自由的生活而奮鬥的人們進行了大力的歌頌。

這個社會永遠都是在進步的,並不會因爲有什麼不進步的羈絆而停止,而且它也不能夠停止;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得了時代的潮流。在走過的途中,它會噴發出應由的水花,這就會形成一股股奔騰的不息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勢,向着唯一的海流去。

巴金《家》讀後感 篇二

《家》描寫的是“五四”之後,成都地區一個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潰的故事。

故事集中在1920年冬到1921年秋的八九個月時間裏,揭露了封建專制制度封建專制制度的罪惡,撕開了在溫情關係掩蓋下的大家庭的勾心鬥角,暴露了所謂“詩禮傳家”的封建大家庭的荒淫無恥,也描寫了新思潮聽喚醒的一代青年的覺醒和反抗,從而宣告了這個封建大家庭必然崩潰的命運。覺新;屈服於封建專制制度沒有反抗意識。覺民;與琴結婚,敢於反抗封建專制制度。梅,喜歡覺新,但屈服封建專制制度,最後因傷心而病故。鳴鳳,內心渴望愛情卻又不敢表達出來,很無奈。

巴金的作品《家》讀後感 篇三

一向以來都不喜歡描寫封建時代關於大宅子故事的書,覺得讀來味同嚼蠟。但是卻有例外,家吸引了我。巴金寫作《家》是不滿30歲,讀完這部作品,心理起伏不是很大,大概是類似的題材看到的比較多,談談幾點看法:這本書雖然如中國新文學史(關於巴金節錄)所寫的:若干章節讀來仍感到難以下嚥,敘述的部分。許多對話,太急於表達思想,而失去口語的活氣和韻味;發表《家》時,巴金還對文學矇昧無知:我寫小說從來沒有思考過創作方法、表現手法和技巧等等問題;文學是什麼?我不知道,而且我始終就不曾想知道……

《家》一書寫的是中國社會劇烈和巨大的變革一代青年的歷程。覺新、覺民、覺慧三弟兄,代表三種不同的一性一格,他們出身在四世同堂,黑一洞一洞的大家族公館中。這裏,我只想談談最耀眼的覺慧。

我猜想,這個形象的出發點,是巴老在十版代序中“一箇舊禮教的叛徒,一個幼稚然而大膽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託在他的身上,要他給我們帶進來一點新鮮空氣,在那個舊家庭裏面我們是悶得透不過氣來了。”

誠然,覺慧正是這樣一個人物,他有着新思想,他看到了社會的弊端,舊曆新年夜,他救濟討飯小孩,並思考“你以爲你這樣做,你就可以把社會的面目改變嗎?你以爲你這樣做,你就可以使那個小孩一生免掉凍餓嗎?……你,你這個僞善的人道主義者”最後矇住耳朵走進房裏,頹然道:‘吃醉了,吃醉了。’”

他反對舊禮教,與琴爭辯建立在他人痛苦上的玩龍燈,反對請巫師爲高老太爺捉鬼而斥喝家人。

他也很幼稚,他在一愛一情上受到了挫折。

但他敢於反抗,並最終掙出了大家族的束縛,乘着沒有一刻停留的綠水走向新的生活。

無論是覺慧的心靈的蛻變歷程,還是在大家族一陰一影下有着令人惋惜結局的鳳鳴等人物對命運無聲的抗爭,透過巴老的筆,我們能看到兩個字:反抗。“是的,我要反抗這個命運。”“讓在我心上燃一燒的火噴一出來”

家的另一個特點是滿溢着純潔濃厚的青春氣息。這種單純而自然的氣息,如巴老所說:“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即便文章有着一個沉重的主題,字裏間仍表現了青年人所特有的活力、困惑和鬥志。“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會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載到什麼地方去!”“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書裏的人物,埋在不同類型社會中培育,不同色澤思想的澆灌、照射下生長。而有着一層溫室護罩的我們,卻是脆弱的,有時甚至喪失了可怕的鬥志。家巴金讀後感五:《家》讀後感(6)

巴金作品《家》讀後感 篇四

這是我第二次讀巴金的《家》。

第一次讀是在國中的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喜歡小說中三弟高覺慧,他敢愛敢恨,迸發着青春的烈火,燃燒着新時代的激情。在我心的心目中,自然而然的,覺慧佔據了第一號人物的位置,不可否認的主角。以至於,我天真的認爲《春》、《秋》肯定是描寫覺慧在外從事新文化事業的轟轟烈烈歷程。第二次,我依然喜歡血氣方剛的覺慧。喜歡到看不到他的缺點,所以我今天要說的是另一個人,覺慧的大哥——髙覺新。一個我不喜歡但是是巴金老先生塑造的最好的一個人物。

覺新,他是一個值得同情的人。

他,儀表堂堂,文質彬彬;他,有着金燦燦的光環,年輕的遠大夢想。出色的化學成績,出國留學的美夢,溫柔賢淑的梅表妹……這棵新生的樹苗,無疑成爲很多人羨慕的對象。可好景不長,很快,災難便降臨到這位未經世事的年輕人身上。祖父抱孫子的心願瞬間掐斷了他年輕的氣焰,他的前程,他的夢想之燈一念之間被澆滅。他,答應了。在堅不可摧的封建禮教面前,在至尊的祖父面前,在頑固的長輩面前,他答應了,用自己的青春夢換取了一個合格的,“不負衆望”的長孫的讚許,這個讚許來的並不怎麼美好。在自己的心靈面前,他是一個無能的軀體。他,背叛了自己的靈魂。自己一個人悄悄地回到屋子裏,抱頭痛哭,用無聲的眼淚爲自己年輕的心送喪。此刻,我覺得他好可憐。爲此,我還鬱鬱寡歡了一段時間,我想“聽話並非是好事”。雖然,他自己點頭毀掉了所憧憬的一切;雖然,我們怒其“不爭”。但是我覺得是可以理解的,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禮教面前,這樣的悲哀,不知道上演了多少幕。他,只不過是新世紀的過渡人,橫在他面前的不僅僅是龐大黑暗的封建禮教,還是他的爺爺,父親,他的親人。新世紀的光明尚存在人們的幻想當中,渺小的滄海一粟,拿什麼來搏鬥,來反抗,難道他就願意這樣斷送自己的青春嗎?

後來父親去世,家庭的重擔落在了他一個人的身上,他默默地承擔着,生活的瑣事漸漸地讓他忘記了自己的激情。他開始機械的生活,爲了整個家庭的持續,爲了父親臨終的囑託。他不得不陪同張姨媽去買衣服,不得不陪着她們打麻將……掩飾着自己的內心,做那些他不喜歡的事。他,被夾在兩代人中間,過着煎熬的生活。在長輩面前,他需要畢恭畢敬,無論對還是錯;在乘着時代激流的兄弟面前他被冷嘲熱諷爲“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雖然,家庭決裂只是遲早的事,封建和新潮本來就是水火不容,新必將代替舊,我們知道,覺慧知道,覺民知道,覺新也知道。但是請想一想,如果是你,如果你是大哥,帶着父親的囑託,作爲整個家庭的主力,你能夠像覺慧一樣一走了之,將爺爺辛苦打下的“江山”就這樣丟棄嗎?

他熱心善良;有能力,以至於家裏有什麼事長輩們都要找他商量;他顧全大局,有責任心,卻使他成爲了封建的犧牲品。禮教吞噬了他的愛情,奪走了他唯一的慰藉—瑞珏,長輩們胡作非爲,鳴鳳誓死反抗……家中漸漸變地冷清。終於,他的一切委曲求全化爲虛有,他終於明白反抗固然艱難,而不反抗的結局就是滅亡,他勇敢了一次,既然自己不能掙脫封建的魔爪,別人卻可以,那就是覺慧。

後來,我才知道,《春》、《秋》的主題並不是覺慧的新事業,依然描寫了高公館裏一幕幕的悲劇,這座封建下的輝煌建築最終在新時代的浪潮下倒坍,覺新終於徹底的走向了反抗的道路。原來覺新纔是《激流三部曲》的中心人物。從小說的人物形象角度來說,我崇拜覺慧,即使他的言行充滿了幼稚的色彩,但不可否認,這纔是青年,真正的新時代青年。從作品的寫作角度來看,覺新纔是小說的出彩之筆。對於覺新我只能說,雖然他性格懦弱,但是他沒有錯,錯就錯在他生活在那個年代,錯在他是一個長孫,一個大哥。

巴金家的讀後感 篇五

家,是靈魂棲息的港口,是心靈停泊的港灣。它在我們生活中是十分熟悉的,也是分親切溫暖和睦的。然而在巴金小說《家》中高覺新一家卻是每天都在明爭暗鬥,是爲了爭奪那點家產,正面以笑臉對着家人,轉身卻是在暗地裏說對方的閒話……這樣的家,還是家嗎?

在巴金的《家》中,大概可以分爲兩大類:一種是逆來順受的孝順子弟,一種是思想前衛反抗封建的子弟。就拿“覺新”來說,他就是那些逆來順受孝順子弟,他“父親”自作主張讓他和現在的“大嫂”結婚,他心中雖不願意,因爲他愛的是“梅”表妹,但他不敢爲自己的愛情去爭取,只是惟命是從,結果最終還是和自己所愛的人分開了。思想前衛反抗封建的莫過於“覺慧”,他積極參加學生會,參加遊行,敢於表現對現實社會的嚴重不滿,敢於做出反抗。即使他爺爺不許他外出,他也並沒有就此放棄了學生會的工作,而是在家看書讀報,瞭解當天的時事新聞,通過不同的方式來反抗封建社會的統治,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滿。再看看今天,家家戶戶和和睦睦,極少存在家庭的明爭暗鬥,都是民主制度,家和萬事興,有什麼事情說出來和家人合夥商量解決,小孩子也有發言權,有時還能提出一些家長不能相處的解決方法,並不是一味的不分對錯的唯命是從;和那封建社會的那種“我是長輩,我說了算”的封建專制家長,逆來順受的孝順子弟,鉤心鬥角、互相傾軋、損人利己、口是心非的男男女女截然不同。

社會是不斷的在進步,像《家》裏面的“覺民”、“覺慧”那樣,有着先進文明的思想,勇敢的反抗着以強凌弱,以大欺小的行爲以及家長的封建思想意識,爲自己所認識的真理去奮鬥。我們要向他們學習,並不是說我們也要反封建社會(現在我們不是在封建的社會裏),而是勇敢的反對社會上錯誤的腐敗的思想意識,要敢於開拓創新,堅持遵紀守法,相信科學,堅持科學真理,反對迷信。就拿文中的例子來說吧!文章中的“鳴鳳”是一個丫鬟,她喜歡了“三少爺”,但後來她被“老太爺”賣給“馮老闆”做小老婆,她心中不願,但她身份低下,無選擇的權力,最後跳湖自盡。再比比我們現在的社會,現在的社會人人平等,不分貴賤,沒有主僕之分,一視同仁,而且每一個人都受到最基本的尊重,不像封建社會那樣,身份低下的人,可以隨便給有錢人家的公子少爺老爺當作禮品或物品用金錢買賣,完全沒有了人身自由。

《家》向我們充分的展現了封建社會家庭的面貌,封建的思想意識把人們一個個逼上了絕路:大少爺“高覺新”終日思念“梅”;“鳴鳳”因被迫婚自盡;“覺新”的表妹因大人思想保守,有病不能及時醫治,最終死了。當今社會,新的思想意識層出不窮,現在的思想是開放的,並不侷限於傳統的觀念,新的資訊通過各種渠道傳送到我們面前,開拓了我們的視野,給我們灌輸了最新的有益的思想意識;變封建爲開放,變傳統爲創新,變專制爲民主,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在巴金的《家》中,在那封建社會中,不敢像我們那樣開放,不敢創新,沒有民主;但現在有了,還有了互聯網,有了電視,有了計算機,有了……有了很多可以讓我們瞭解最新資訊的渠道,這一對比,證明了社會在發展,人類文明在進步,精神境界在不斷的提升着。我們可以向《家》裏面的“覺民”、“覺慧”學習,接受更多的資訊,敢想敢做;還要以《家》中的“覺新”爲借鑑,不要一味的盲目的順從,否則到頭來還是苦了自己,要爲自己的理想去奮鬥。

《家》描寫高氏官僚地主大家族在“五四”後的日趨沒落。通過一個家族的分崩離析,深刻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全面崩潰的現實和趨向。而今天我們的家,家裏面我們成爲了中心,父母長輩爲我們而日益忙碌操勞,我們經常是坐享其成。更有的孩子連家務活都不懂得做,不懂得爲父母分憂,甚至還常常抱怨父母“沒有給最好的條件”。但是事事父母徵求和尊重我們的意見,寵愛並且溺愛我們,我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即便在如此幸福的生活中,我們並沒有意識到應該滿足,應該回報他們。看了《家》以後,我們爲之反思,我們生活在如此幸福的今天,是否應感覺到慶幸,感到快樂,感到幸福,並不斷努力,用自己最完美的成就來回報父母長輩們爲我們的付出呢?不管怎樣,今天的我們比過去的他們要幸福,我們的生活中沒有硝煙、沒有戰爭、沒有奴役、沒有飢餓……儘管生活中還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但是我們已經比他們原來的生活狀態好了很多,很多,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如此不易的幸福生活!

巴金《家》讀後感 篇六

當時巴金作此文,意在最封建主義的抨擊和控訴。而今時的我,又得到了新的領悟:每個時期都會有一定的矛盾存在,如果這種矛盾是禍及大家利益的,我們當努力克服;對於某些權威,他們的思想、知識,我們要批判地接受,存在新的想法,經過反覆思考之後,即便是權威,我們也有可能向之提出質疑;要有所追去求,做個有血有肉的青年。

家巴金讀後感2900字 篇七

《家》是一代文學巨匠巴金寫的一3部關於批判迷信,舊制度,舊禮教,鼓舞人們勇敢地向腐朽與落寞作鬥爭的影響深刻的小說。書中大膽地刻畫了鳴鳳,琴,梅,瑞珏,許倩如等諸位性情迥異的女性形象,在這幾位女性中作者又用獨運的筆端讓鳴鳳,梅,瑞珏以及其揪心的悲劇收場,在其中我對鳴鳳這個人物形象印象極深。

從第二回鳴鳳出場到二十九回爲止,作者比較細緻地刻畫鳴鳳的筆墨不過十三處,但這僅有的十三處筆墨卻讓我合上書久久也不能忘卻鳴鳳及和鳴鳳類似的這些女子們,下面重點圍繞作者的筆墨展開我眼中鳴鳳人物形象之剖析

一、鳴鳳出場

在第二回裏作者就安排鳴鳳出場,在此之前僅交待了覺民覺慧二人。鳴鳳在覺民覺慧下課後喊他二人去吃飯,作者接着就來個人物肖像描寫。瓜子臉龐,苗條的身子,明亮的眼睛,臉頰上的兩個酒窩。簡單幾句就刻畫出了一個純情少女的形象,接下來,作者又加了句覺慧笑了笑,看見她的背影在上房裏消失了,才走進自己的房間這是作者的暗示手法,上來就給讀者一個提示,提示覺慧與這位婢女的不同尋常。

鳴鳳第二次出場是在這天夜裏,琴和覺民在房間裏談心,覺慧在堂屋裏自我發泄,他不自覺地叫鳴鳳去倒茶,然後在鳴鳳端茶前後就有了二人精彩書包範文的相遇。覺慧在鳴鳳出門時故意將兩隻腳放開站在門中央堵住她的路,三少爺,讓我過去三少爺,太太要我去做事,去晏了要罵的鳴鳳低聲說。你告訴太太你在我這裏有事要做覺慧笑着淡淡說。笑字在這裏用的太妙了,一位三少爺爲何要對一位普通的婢女言笑,爲何又逗她開心?爲何爲了安慰恐懼的婢女用了淡淡地一詞?作者經過兩次出場,一次暗示,幾句細節描寫已經向讀者坦白:三少爺喜歡上了婢女鳴鳳!

三少爺喜歡上了鳴鳳,那鳴鳳是什麼態度那?是欣喜,是恐懼,還是什麼?接着讀下去,作者又安排第四回用全篇的筆墨採用鳴鳳自述身世和精細的心理細節描寫又向讀者進一步描繪出她的善良,她對主人的忠心,甚至她的屈從,還有她迷人的身體,加之她對自己的擔憂。到此回結束時鳴鳳又想起了覺慧,她一想到他心靈就舒展開來,內心也感到了一絲溫暖,她甚至在盼望覺慧向她伸手,但她似乎又意識到有些不太現實,她意識到她的婢女身份,她有些退縮,但畢竟是她也已經喜歡上了三少爺了!

二、花園折梅

作者第十回之安排之描寫是最浪漫最精彩的部分,作者十分巧合地讓覺慧和鳴鳳在早晨的花園裏相遇,又巧妙的只安排他二人相遇,於是最令人動情和羨慕的情景戲劇般的到來了:覺慧先是湊上去幫她折梅花,在鳴鳳將要離去時覺慧鼓足了勇氣把她叫住,接着鳴鳳十分羞澀乖巧的跟着他到了不受外人打擾的花園的山洞裏,他們開始面對面坐着只用眼睛望着彼此,鳴鳳因恐懼被人發現而意欲離去,覺慧大膽地抓住她的左臂使她坐下,並說我不讓你走,他接着說是不是現在你不喜歡我了?後來鳴鳳傷心地哭了起來,且邊哭別說自己的心裏話說給覺慧聽,覺慧把她的手拿到自己的膝上人撫摩這些都是作者獨到的細節描寫,覺慧愛上了鳴鳳,覺慧爲了表示自己的真心也說了下面的話我有辦法,我要太太照我的話做,我會告訴她說我要接你做三少奶太精彩了,這是兩人愛的宣言,這是兩顆熱烈的心碰撞的擊鳴。我感嘆作者有如此細膩之筆端,運筆安排之神力,在此時或許只有淙淙的山洞溪流在靜靜的爲他們作證吧,讀到這裏不禁拍手叫好!鳴鳳又說了一些,所有這些都是她爲了三少爺的一個承諾,爲了她的那份期待已久的愛情。鳴鳳已經深深深深的陷進去了她認爲只有他可以救他,她認爲他可以接她去做三少奶她美麗背後還帶着些許的單純

三、窗前立誓

再有對鳴鳳比較細緻的描繪時已經是第十六回了,晚上鳴鳳聽婉兒說要在她倆中間挑一個去給馮老太爺做姨太太,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在房間裏探討起來了,恰巧覺慧經過鳴鳳窗下時給聽到了這件事情,覺慧按捺不住內心的衝動想問個究竟,就在跪在鳴鳳窗下的椅子上小聲的跟鳴鳳探討起來。覺慧激動的問假使有一天人家當真把你選去了,那又怎麼辦?覺慧想要鳴鳳的一個誓言,看作者是怎麼寫的鳴鳳癡癡地望着她,半晌不說話,忽然眼裏淌下淚來,她也不去擦它們,卻把心一橫,十分堅決地說道:我不去!我決不去跟別人。我向你賭咒!

嗚呼,這就是我們善良的鳴鳳,淳樸的鳴鳳,她已經抱定要和覺慧永遠在一起的信念了,她已經可以爲了愛情大膽的說不了,她在那夜給了覺慧這麼一個承諾,這輕輕的一諾,包含了這個柔弱的女子多少的勇氣和愛戀,包含了這個多情單純的女子多大的信心和意念真爲之動情

四、投湖殉愛

當作者的筆勾勒到第二十六回,我知道悲劇終於要來臨了。她被周氏給喚去並被告之她被老太爺選中了要去給馮樂山做小老婆去了,鳴鳳傷心地哭,絕望的哀求周氏希望能放過她。周氏同情她但又幫不了她,因爲周氏也是老太爺的一顆棋子而已。到最後鳴鳳不哭了,她累了,她無力去哭了,她希望平時待她可以的周氏可以救她,但她失望了,這是她求助的第一次破滅。

她從周氏那出來,又燃起了第二次求助的慾望,她要去找曾給她許諾的覺慧,她要去找她最愛的男人去救救她,她想進他的房裏跟他說求他救她,但剛要跑進去的瞬間覺慧房裏的燈熄滅了,她的求助第二次破滅了。

她回到自己的房裏,痛苦的哭着,傷心地哭着,這麼一個弱女子這麼一件巨石自己一個人扛着扛着。就這樣她過了一夜。第二天她又想到了那個曾許諾給她幸福和家庭的男人,她必須要對他說,因爲明天她就要去給別人做小老婆去了她鼓足勇氣衝進他的房間,他在忙在寫他的文章,他沒有時間搭理她,他打斷了她的話,他還貪婪的奪走了她的初吻,後來覺民回來了,鳴鳳還沒來的及說覺民就回來了。她的求助慾望第三次破滅了。

她帶着覺慧給她的一個吻絕望的朝着花園深處走去,她站在湖邊回想她受過的苦,她流過的淚,她想她那場朦朧的愛情她的男人曾給她的承諾,她的卑微的身份又必須去給人家去做小老婆讓一個老頭子吞噬自己的身體而沒有一個人去救救她,愛她的男人也不能!她絕望了,她聽到有人在呼喚她,但接着又消失了,這是她幻想的第四次破滅。

她徹底絕望了她懶洋洋的站着,縱深一跳。悽慘的叫了兩聲三少爺,覺慧。她去了,在這個無邊的黑夜裏她殉情了

作者用四次情節的起伏安排最終使她選擇了冰冷的湖水

五、鳴鳳鳴鳳

剛烈的鳴鳳走了,但她只成了一個犧牲品,那個公館裏就像任何事情沒有發生過一樣。就連以前喊着要讓她做三少奶的覺慧似乎也淡忘了她,他是內疚的,他保護不了心愛的女人,他是應當受到譴責的。第二十八回中覺慧又在夢中夢見她,他倆在槍林彈雨中私奔他倆向着自由逃跑-但這有何用處?純情的鳴鳳寧願以死殉情也不願給別人做小,她的剛烈令我折服。

作者想借鳴鳳的盛開隕落來控訴吃人社會的殘酷。但我轉念又想,鳴鳳的死於她而言是毫無意義的,於她身邊的人也是意義不大的,她的縱身一跳只是讓這條無休止的道路上又多了幾滴鮮血,她沒有明白生命的意義,她不知道她生存着應當勇敢的鬥爭,她不知道她生而不是奴隸的,她不知道她可以選擇活的方式要比她選擇死得到的意義要多些悲夫,吃人的社會逼死了我們的鳴鳳

一如鳴鳳,自序中作者提到的不堪忍受生活的重負和玩弄而飲毒而終的他的大哥覺新,因舊的婚姻觀念而被逼死的美貌善良的梅,因抗不過迷信觀念,難產而亡的大嫂瑞珏,還有那許許多多的未知名的冤魂

鳴鳳啊鳴鳳,今夜你還在夢中哭泣嗎?當時的你並非無路可走啊,你才十七歲便選擇了隕落啊,你讓後來人如何去面對你一臉的困惑。

巴金的家的讀後感 篇八

長篇小說《家》以20年代初期中國內地城市四川成都爲背景,真實地寫出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潰敗的歷史。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國封建社會和家族制度的縮影。從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讀書知禮、事事如意”,家庭內部尊卑有序,禮法森嚴;但實際上,在這個大家族中處處都充滿着激烈的爾虞我詐和勾心鬥角。作品在揭露這個封建家庭罪惡的同時,還側重表現了封建制度、封建禮教對青年一代的摧殘和迫害。作品還表現了以覺慧爲代表的一代覺醒了的青年同這個罪惡家族的鬥爭。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響,一方面在社會上積極參加宣傳革命思想的學生運動,一方面在家庭內部和封建勢力、封建禮教展開勇猛的戰鬥,最後,他們真正敲響了這個封建大家庭的喪鐘。

《家》是一部思想相當深刻的現實主義力作,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和家族制度的XX與黑暗,控訴和揭示了大家族和舊禮教、舊道德的罪惡以及吃人本質,並且揭示了其必然滅亡的歷史命運。同時,作品還以極大的激情歌頌了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抗爭以及他們與罪惡的封建家庭的決裂。

《家》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鮮明、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高老太爺是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教的代表。作爲這個封建大家庭至高無上的統治者,作品突出表現了他專橫、冷酷的性格特徵。在高家,他的話就是法律,誰也不能反對。作品通過塑造高老太爺這樣一位腐朽反動的人物,表現出了封建制度以及舊禮教、舊思想、舊道德必然滅亡的趨勢。

覺新是作品中最重要的一個人物,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他性格上充滿了矛盾,是個“有兩重人格的人”。覺新善良,待人誠懇,原是舊制度培養出來的、有較強傳統觀念、且有着“雙重性格”的悲劇人物。他性格中的這種矛盾性,真實地反映出了當時某些時代特徵。作者通過塑造這一典型人物,批評了“不抵抗主義”,指明對於封建舊制度、舊觀念,反抗纔是避免悲劇的惟一出路。

覺慧是大膽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他有正義感,同情下層人物,勇於反對封建束縛。他敢於衝破封建等級觀念,對於長輩們裝神弄鬼等迷信行爲,他也敢於大膽反抗。作者對覺慧的塑造完全是忠實於生活的。儘管覺慧身上有着明顯的幼稚,但他卻真實地反映出了“五四”時期我國覺醒了的一代青年人的某些精神面貌。

《家》還重點描寫了幾個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鳴鳳和瑞珏。這三個女子雖然性格不同——梅悒鬱,瑞珏賢慧,鳴鳳善良卻柔中有剛;她們的社會地位也不同,但她們的悲劇結局卻是相同的。作品通過對這幾位女子悲劇遭際的描寫,進一步控訴了封建禮教以及封建道德對弱小、無辜、善良的人們的迫害,強化了全書主旨。下面就讓我帶你走進《家》的世界。

《家》描寫的是高公館這個“詩禮傳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家庭的沒落分化的過程。覺新、覺民、覺慧三個性格迥異的兄弟爲了自己的理想在奮鬥:大哥覺新面對封建禮教選擇了屈服和服從,擔負着全家的重擔,被兄弟責罵,在關鍵時刻也打破陳規幫助弟弟實現理

想;覺慧、覺民、琴三個受到新思想影響的熱血青年投身於革命,用自己的筆去教化他人,傳播新思想。丫頭鳴鳳與三少爺覺慧相戀,苦於身份懸殊以及封建勢力的壓迫,被逼嫁於他人爲妾,誓死不從,以死明志,可見其剛烈。許許多多高家大院裏的人都在受到封建禮教的壓迫從而走向了沉淪與滅亡。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的高家大院在新思想的襲擊下,走向滅亡,性思想最終會戰勝一切。

覺新就是手封建大家庭和舊時禮教毒害的典型例子。他也是有着一腔衝破舊禮教的熱血,可卻在舊禮教前沉淪了。到底是因爲什麼呢?他受到封建禮教的毒害太深了,在強大的勢力下他別無選擇,他只有選擇屈服。我爲他而感到悲哀,更加同情他:就是因爲他所謂的服從,他失去了自己的最愛,害死了最愛他的妻子;就是因爲他的服從,他的一生都在別人的安排下度過的。這難道還不悲哀嗎?我們應該慶幸自己生活在自由自在、民主的新時代,可以大膽的追求自己所想的,不需要爲別人的安排而活,每個人的未來都充滿希望。

相比覺新,我更加欣賞和佩服覺慧的個性和勇氣。他大膽的與封建禮教抗爭,勇敢追求心中所愛,接受新思想的洗滌,在封建社會的大舞臺上,他就像一隻展翅高飛的老鷹,雄赳赳、氣昂昂地衝向藍天,那氣勢彷彿要將封建禮教在這個社會上破除;那勁頭有着不到黃河不死心的決心。他就是這樣一個人物!他發表自己的看法,用筆描述出新的社會,抨擊舊社會,用行動改變社會,逃離自己的家園,改變戰場,用自己的文章去影響更多的人。這份勇氣難道還不值得我們學習嗎?也許我們並不處於他所在的那個社會,我們無法體驗他所面臨的困境,無法瞭解到他面臨多方勢力壓迫時的勇氣,但是同樣我們的人生難免也會面臨許多的困境,但如今的幸福生活已讓我們沉迷於平靜的生活,缺少了面對災難的勇氣,從而失去了抗爭的機會。就像這次“莫拉克”的來襲,打翻了我們原有的平靜,拆散了原本幸福的家庭。這時,我們就需有這份勇氣:堅強活下去的勇氣、努力重建家園的勇氣、笑着站起來的勇氣??它就是戰勝一起的力量,難道還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家,對於我們來說是幸福的象徵,是溫馨的標誌,是溫暖的懷抱,他就像沙漠裏的綠洲給人以希望和溫暖。這就是家的感覺。然而巴金筆下的家雖有着四世同堂的喜悅、人丁興旺的熱鬧,卻同樣圍繞着舊時封建禮教的控制,使家失去了他的原汁原味,失去了原有的溫馨,《家》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社會,讓我感受到了那些熱血青年的勇氣,讓我感慨、讓我悲傷,同樣也讓我感動。我們的新生活就是在這些熱血青年的勇氣與努力下造就的。

巴金作品《家》讀後感 篇九

《家》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鮮明、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

高老太爺是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教的代表。作爲這個封建大家庭至高無上的統治者,作品突出表現了他專橫、冷酷的性格特徵。在高家,他的話就是法律,誰也不能反對。爲了維護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他堅決反對孫子們進學堂和參加一切社會活動。他逼覺新和瑞珏結婚,製造了覺新和瑞珏、梅三個人的愛情悲劇。他對家中男女僕人視同牲畜,硬是把只有17歲的鳴鳳送給60多歲的馮樂山做小老婆。鳴鳳死後,他又把婉兒擡到馮家受煎熬。在高老太爺的生命中,維護大家庭的秩序、興盛,是他意志的全部。也正因此,當他臨終前,意識到這個家似乎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衰敗時,又極力掙扎,企圖用慈祥、溫和、自我懺悔將已走上新路的覺慧等拉回到老路上來。當然,高老太爺的掙扎是徒勞的,高家最終沒有免於崩潰的命運。作品通過塑造高老太爺這樣一位腐朽反動的人物,表現出了封建制度以及舊禮教、舊思想、舊道德必然滅亡的趨勢。

覺新是作品中最重要的一個人物,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他性格上充滿了矛盾,是個“有兩重人格的人”。覺新善良,待人誠懇,原是舊制度培養出來的、有較強傳統觀念的人。由於他處於長房長孫的位置,因此,爲維護這個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和平共處”,他凡事採取“不抵抗主義”,逆來順受,委曲求全。他愛表妹梅,但當這段美好的戀情被長輩無理地扼殺後,他並不反抗,對父親爲他與李家訂的親事,也表示順從,然後回房矇頭大哭一場,與瑞珏完了婚。祖父死後,陳姨太無端以“血光之災”爲由,不許瑞珏在家裏生小孩。覺新雖然覺得這有如“晴天霹靂”,但還是接受了,將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結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覺新身上雖然有着很嚴重的舊觀念的束縛,但他又是個接受了新思想薰染的人,因此,在他心中,善惡是非是有着清楚的界限的。他也有過美好的嚮往,與表妹梅的相戀就是他對愛情的追求;同時,他也同情受壓制的青年,如暗中幫助覺民逃婚,幫助覺慧離家出走等。新思想雖然觸動了他的心靈,但封建舊觀念卻如同沉重的枷鎖壓得他無法喘氣,使他在精神上常常處於極度痛苦之中。他恨舊東西,自己也是舊禮教的犧牲品,封建大家族制度的殉葬品;但由於他受封建傳統觀念毒害較深,喪失了反抗能力,因此在“不抵抗主義”支配下,處處妥協,不自覺地扮演着舊東西的維護者的角色。總之,覺新是一個有着“雙重性格”的悲劇人物。他性格中的這種矛盾性,真實地反映出了當時某些時代特徵。作者通過塑造這一典型人物,批評了“不抵抗主義”,指明對於封建舊制度、舊觀念,反抗纔是避免悲劇的惟一出路。

覺慧是大膽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五四”新思潮給了他民主主義、人道主義的思想武器,這使他逐漸認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腐朽以及罪惡。正因爲如此,他積極投身學生運動,熱心辦刊物,宣傳進步思想。在家中,他有正義感,同情下層人物,勇於反對封建束縛。在婚姻問題上,他敢於衝破封建等級觀念,毅然和丫頭鳴鳳相愛,同時積極支持覺民抗拒包辦婚姻。對於長輩們裝神弄鬼等迷信行爲,他也敢於大膽反抗。最後,他義無返顧地走出了家庭。當然,覺慧性格中除了有大膽叛逆的一面,也有單純幼稚的一面。這主要表現在他對周圍的一切(包括“家”)雖然憤恨,但還不能作出完全科學的分析,有時感到“這舊家庭裏面的一切簡直是一個複雜的結,他這直率的熱烈的心是無法把它解開的”。他與鳴鳳相愛,又經常處於矛盾中,下不了最後決心。最後,只是因鳴鳳被逼投水自殺,這段愛情突然失去了,他才感到莫大的震動。他雖然恨高老太爺,認爲在家中他與祖父“像兩個敵人”;但在高老太爺臨終時,他又曾有過“現在的確是太遲了。他們將永遠懷着隔膜,懷着祖孫兩代的隔膜而分別了”的想法。這想法很幼稚,其實高老大爺即使不死,他們祖孫兩代人的隔膜也是無法消除的,因爲他們各自代表的是不同的社會力量。作者對覺慧的塑造完全是忠實於生活的。儘管覺慧身上有着明顯的幼稚,但他卻真實地反映出了“五四”時期我國覺醒了的一代青年人的某些精神面貌。

巴金家讀後感 篇十

《家》以嫺熟的藝術手法,塑造了衆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個形象都寫得血肉豐滿、個性鮮明、栩栩如生。

小說中的人物有七十來個,其中既有專橫,衰老的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馮樂山,腐化墮落的`五老爺克定,又有敢於向死向封建專制抗議的剛烈丫頭鳴鳳,溫順馴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長孫媳瑞鈺等;以及受新潮思想、嚮往自由平等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其實,《家》一書是寫在中國社會劇烈大變革時期一代青年走過的歷程。覺新、覺民、覺慧三弟兄代表了三種不一樣的性格,他們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館中。正因性格的不一樣所走的人生道路也就完全不一樣。

覺慧就應是巴金老先生筆下具有一個代表性的新青年的一個典型人物。巴金曾在他的這個第十版序中這樣寫到:“一箇舊禮教的叛徒,一個幼稚然而大膽的叛徒。我要把期望寄託在他的身上,要他給咱們帶進來一點新鮮空氣,在那個舊家庭裏面咱們是悶得透但是氣來了。”覺慧正是這樣一個人物,他有着新思想,看到了社會的弊端,他反對舊禮教。同時,他也很幼稚。但是,他敢於反抗,並且最終衝出了那個封建禮教的大家庭的束縛,乘着不停東流的綠水走入了他嚮往的新生活。

書中還有一個個性顯著的氣息:到處閃耀着青春的色彩。這種單純而自然的環境就是作者本人所寫的那樣:“永生在青春的原野”,“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它一向是我的鼓舞源泉。”

巴金老先生筆下的《家》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而《家》的那些子弟們正代表了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例如:高家中專橫、衰老、腐朽的最高統治者高老太爺。他代表的正是政府機構中腐敗、貪婪的官員。那些官員仗着自我的官職,隨意支配人,在無形中,人們對他產生了怨恨,對他也產生了無形的威脅。還有像狡猾貪婪的四老爺克安的*官,他們運用自我的小聰明,毫無顧忌地從公家手中“榨錢”,行賄*賄是樣樣不缺。社會中也有像腐化墮落的敗家子五老爺克定的青少年,他們整日沉迷於網絡的虛擬世界,他們由於承受不了社會各方面的壓力自甘墮落。儘管有如此之多的“烏雲”,但它永遠遮擋不住“太陽”的光輝。

總之,《家》這部作品從思想資料上,對摧殘人的青春、性命的封建禮教和封建專制制度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對那些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受苦、掙扎最後作了犧牲品的人們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對那些爲爭取自由的生活而奮鬥的人們進行了大力的歌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