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巴金《家》的讀書筆記【多篇】

巴金《家》的讀書筆記【多篇】

巴金《家》的讀書筆記 篇一

激流三部曲,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家》、《春》、《秋》,我讀的,是其中一部《家》。它講述了二十世紀初期的一個封建大家族高家的故事。

高家有三位少爺,大哥高覺新,二哥高覺民,三弟高覺慧。

大哥覺新的性格與二哥三弟迥然不同。他雖然善良,卻從骨子裏透出怯懦。他視祖父的話爲律法,卻又對有新思想的青年充滿同情,並給予幫助。他幫助覺民逃婚,幫助覺慧離家出走。他痛恨封建制度,但這該死的思想卻早早的深深的在他的腦海裏紮根,他雖然接受新思想的啓蒙但卻不敢過多的接觸。他在祖父和弟弟們之間的夾縫之中生存,我喜歡他的善良,卻討厭他的怯懦,兩種性格在他身上如同陰陽兩極一般契合。最終,他的“不抵抗”主義卻造成了他與妻子瑞鈺,表妹梅三個人的愛情悲劇。

二哥覺民和三弟覺慧的性格倒是十分相似,但是相比於覺慧,覺民要成熟穩重得多。他們受到新思想的啓蒙,勇於參加學生青年運動,熱心創辦刊物,宣傳先進思想。

覺新的性子有些激進、叛逆,他愛上聰明伶俐的婢女鳴鳳,但馮樂山卻指名要娶鳴鳳爲妾,鳴鳳堅決不從,投湖自盡……愛情的悲劇讓他徹底覺悟,離家出走,投身革命事業!

高家,是一箇舊社會常見的封建大家族,它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亮麗、井然有序,但是實際上它處處遍佈着黑暗,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兩個有思想、有抱負、有理想的新青年出生在此,他們沒有被封建舊制薰陶成行屍走肉,而是勇敢地衝出牢籠!

覺慧最終衝出了牢籠,他掙脫了束縛,成爲了真正的勇敢者、革命者!

巴金先生以成熟尖銳的文筆狠狠地戳穿了封建專制制度的罪惡與黑暗,揭露了在溫馨和睦掩蓋下的大家庭的勾心鬥角與險惡。此外,他還描寫了在新思想的推動下,新一代青年逐漸覺醒和反抗。陳舊的封建勢力雖然強勢,但那畢竟已成爲過去,和現代社會必然的發展道路相悖,陳舊的制度始終會被社會所淘汰和遺棄,如同生物,物競天擇!

巴金《家》的讀書筆記 篇二

坐在回家的車上,隨手翻閱巴金的《家》,不禁感慨萬千。原來那個曾經被母親牽着走的小姑娘如今已成遊子,偶爾回家,偶爾才能去看望爸媽。家——溫馨、幸福的代名詞,是多麼令人心動、令人神往。

巴金先生的《家》裏,覺新、覺民、覺慧、琴、梅……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涌上腦際。那個大家庭中,悲悽無奈的人生,以及人們堅強不息地爲理想、爲自由奮鬥的歷程,都會令我深長思索。

在那個時代,家——那個偌大的公館,不僅僅是一個家。也許,在一些讀者的眼中,家,只是束縛,只是枷鎖,只是限制自由的牢籠。家,所代表的、所捍衛的也僅僅是死板、固執、陳舊的封建體制。因爲這個家、這個體制,鳴鳳剛烈地投湖自盡;因爲這個家所發生的一切,覺新葬送了他一生的幸福,失去了他美好的追求。覺民、覺慧雖然不斷努力,也僅僅是逃離了那個黑暗的深淵,逃離了那個家。那種逃亡,包含了多少人的絕望,掩埋了多少人的幸福啊。

每次想到《家》這本書,我都會有無限的感慨與哀慼。爲活在那個時代的人痛苦,他們是那麼的脆弱與無奈,他們的人生那麼令人心酸,令人悲憫。怒由當時的黑暗社會而起,哀因爲他們的悲切生活而生。

所幸,在那樣的時代,仍有那麼一羣青春洋溢的熱血青年,爲了自己的理想,爲了自己的事業而去反抗、去奮鬥。他們的勇敢,他們的激情,總會鼓舞着我。每一個時代,總有希望,他們纔是那個家、那個時代的希望,他們纔是那個呆滯的社會中活力的源泉。我時常會這樣想,如果沒有那個令人窒息的“家”,如果沒有那個“家”裏的青年們的精彩的人生奮鬥,自然也就沒有巴金的《家》,自然也就沒有偉大的作家——巴金。

隆隆的車聲,把我從遙遠的“家”拉回現實。我不禁感到慶幸,慶幸我有一個幸福的小家,慶幸自己生存在一個和諧愉快的社會之“大家”。在這樣的“小家”和“大家”之間徜徉,我們沒有太多的負擔,沒有太大的壓力,喊累叫苦只是無病呻吟。家裏有愛、有自由、有希望,有堅定不移的信念和強有力的支持。家是我們的精神寄託,家包涵了我們的生命重心。

無論身處何方,我都可以始終執着,因爲我心中有一個溫暖、明亮的家;無論如何迷惘、如何彷徨,我都不會迷失方向,因爲我心中有一個溫暖、明亮的家;無論如何艱苦、如何失望,我都不會放棄希望,因爲我心中有一個令人充滿信心的和諧之家。

巴金《家》的讀書筆記 篇三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今天很榮幸在這裏與大家分享我讀的巴金先生的《家》之後的感想。初讀《家》,也許這個故事並不吸引人。然而一本好書,是引人漸入佳境,一點點接近主人公,感受那個時代的氣息。《家》,是我目前讀過最令人身臨其境,並且帶來頗多感動的書。

《家》描述的是,中國已經逐漸從沉睡中甦醒,在新思潮的帶領下逐漸變革,金陵城的高氏一族卻處於舊的封建家長制中,在時代的影響下,年輕一代開始覺醒、反叛。高家不能結婚逐漸衰弱下去,直至最終崩塌。其中,以長房的三兄弟覺新、覺民、覺慧爲主,一個故事展現了這個家族的悲歡離合。

巴金先生所寫的《家》之所以打劫人心,不僅在於作者投入了他的愛情,融入了情感去寫,更在《家》所表現的一個時代,新舊交替的時代以及這個時代中三代人的鬥爭。作者所描述的這個家,是這個時代的開端,亦是這個時代的結局。在高公館中,有着雕樑畫棟的房屋,迂迴的行廊,精緻的花園,時時可以聽見歡聲笑語,儼然一個人丁興旺、詩禮傳家的奢華的大家庭。可是這是一個華美卻脆弱的表象,在暗地裏,人人想着勾心鬥角,互相排擠,而大難臨頭的時候,他們便一鬨而散,這個家族只剩下空架子,孤零零地立着,既滑稽,又悲哀。這不過是一個血腥、專制的、腐朽的、自己挖成了自己的墳墓,自己又把自己埋葬了的舊封建家庭的代表。

整本小說,彷彿滿滿地承載的是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的血淚,妥協或鬥爭。但在我眼中,這不僅僅是三個人,而是千千萬成個人,小說的重心不在描寫人物,而是在透過人物,寫出他們身後的封建制度。青年們,少女們,在紙上的控訴,反抗甚至是少有的歡樂,都不免有陰雲的籠罩,壓迫,要使他們成爲傀儡,成爲舊禮教的犧牲品。

有的人,譬如覺新,便成了這犧牲品之一。覺新作爲長房孫,從小就被寄予厚望,而他也的確從不辜負父母的期望。他相貌清秀,自小聰慧,成績也優異,覺新盼望着到國外留學,盼望着娶自己的表妹錢梅芬,卻屈服於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娶了素不相識的李瑞鈺,同時與表妹分離。而戀愛的結束,又成爲了禍難的開始,從此覺新行屍走肉一般地上班、下班、在長輩與弟妹們之間周旋,他做的所有事都是爲了維繫這個岌岌可危的家庭,犧牲了愛情,犧牲了自我,最爲可悲的是由於荒誕迷信的藉口:避血光之災。他將自己的妻子送到陰冷的城外生產,導致妻子死亡,他卻連最後一面都不能見上。覺新總是在屈服,總是在讓步,他總是“像傀儡似地被人玩弄着,像寶貝似地被人珍愛着”。“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覺新是這樣一個讓人不能不心痛、嘆息,繼而深思的人。覺新作出的犧牲,不僅僅是由於他的性格感性軟弱,更是由於他作爲“長房孫”,在年輕一輩和年長一輩的中間作爲橋樑而不得不承擔的責任。在那時,像他這樣的青年必然還很多,他們一腳踏在舊時代的階梯上,另一腳又踏在新時代的階梯上,作出無謂的犧牲而試圖將分裂的兩代彌合在一起。他們不是不願意接受新的思想,也濁是沒有看見舊時代血腥的傾軋、鬥爭,只是因爲他們捨不得舊家庭,也不希望看到新一輩離去,他們希望看到一個完整的家庭,哪怕這需要許多人爲此犧牲自我,犧牲一切。作者在書中悲哀地說:“這般人是沒有希望了,是無可挽救了。給他們帶來新的思想,使他們睜開眼睛看到這個世界的真面目,不過是增加他們的痛苦罷了,這正像使死屍站起來看見自己的腐爛一樣。”作者指責道:“思想是新的,行爲卻是舊的,你們都是矛盾的!”不知有多少人,有着如此的矛盾呢?

小說中,還有其他的帶有濃郁悲劇色彩的人物,比如鳴鳳。她只是一個下人,一個小人物,可是作者卻不惜耗費大量的筆墨,來描述她投湖自盡之前的心理活動。她在湖邊的悲泣,是那樣令人心痛不已。她哭訴,她從不曾傷害過一個人。她同別的少女一樣,也有漂亮的面孔,有聰明的心,有血肉的身體,爲什麼人們單單要蹂躪她,傷害她,不給她一瞥溫和的目光,不給她一顆同情的心,甚至沒有人來爲她發出一聲憐憫的嘆息!她悲傷,感到有一堵高牆隔在和和覺慧之間。最終的縱身一躍,一個美好的生命悄志聲息地消逝在冰冷的湖水中了,可憐的鳴鳳啊,她溫柔、謙和、美好、聰慧,不過因爲她是女人——被視作傀儡、玩物的女人,因爲她是下人——被蔑視、踐踏的下人,就遭到如此的厄運,被隨意地送給別人,完全不被作爲一個人來看待。平常,鳴鳳也是同覺新一樣,溫和地默默承受一切,可讓人沒想到的是,她會有這樣的勇氣,以死來反抗專制的壓迫。從這一點來看,全書中不是幼稚而大膽的覺慧,而是可憐可愛的鳴鳳,在她身上,舊禮教的黑暗與青年的熱血的碰撞達到了極致。從這矛盾中迸發的力量讓人不能不驚歎、敬畏!這也正是巴金先生的作品的可貴之處,他是將自己的滿腔熱血投射到紙上,使每個人都有頭腦,有思想,活生生地出現在我們面前。在巴金的筆下,許多年輕鮮活的生命在掙扎、呼號,爲了權利,爲了自由,他們抗爭着。他們不僅僅是那個舊時代最鮮明的記號,今天或許仍然有許多這樣的人,受命運捉弄,受權勢壓迫。即使我們不敢說,憑藉主觀的意願就可以扭轉局面,但是,看看覺新的例子,“無抵抗主義”和“作揖主義”可以生生斷送一個人的青年,我們可以知道,面對壓迫唯有奮起反抗,纔有機會贏得勝利。巴金的《家》,我們不僅可以將它看作是對那個黑暗時代的控訴,更可以看作是對青春的呼喚,對奮鬥,對鬥爭的呼喚。面對困境,我們要說:“我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應當給自己把幸福爭過來!”

《家》彷彿是一幅恢宏的畫卷,展現了一個時代的精神面貌。一個混亂的時代,矛盾的時代。妥協者,讓者都會淪爲時代的犧牲品,只有勇敢無畏的抗爭者,方可開闢一條康莊大道。讓我們燃起全身的熱血,無所畏懼地向前開闢屬於我們的時代吧!

巴金《家》的讀書筆記 篇四

“家”,從字面上來解釋,就是幾個人組成了一個大家庭,但是,我卻從巴金爺爺的筆下讀出了不一樣的情感,因爲這裏充滿了對封建統治的鬥爭精神。

這部小說主要描寫了1920年冬至1921年夏末四川成都一個四世同堂的官僚地主大家庭高公官內部的故事。小說圍繞高家第三代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的戀愛婚姻展開情節,着重描寫了覺慧、覺民、琴等青年一代封建道者之間的不幸遭遇和命運。從這部作品中,我看到了社會的矛盾,感受到鮮明的愛與恨。

這部書中使人印象很深的人有很多,但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覺民,覺慧兩兄弟。他們兩人同時受到“五四”運動新思潮的薰陶,但是他倆在美好理想鼓舞下,去迸發出青春的力量,他們富有反抗精神,敢於與舊勢力作不妥協鬥爭,覺民與姑媽的女兒琴相愛,可高老太爺卻讓他與封建遺老馮樂山的侄女許配給他,他堅決不答應,高老太爺一意孤行,強令覺民答應,覺民就決定逃婚,他可不像覺新一樣順從。後來,高老太爺因克安、克定目無家規,敗壞家風,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提出要見見覺民,這也就是原諒了覺民,覺民的抗婚行動得到勝利。

而覺慧呢,則是他們家族中反封建態度最爲堅決的一個,他敢於公開反抗祖父,把高老太爺氣得上氣不接下氣。強要囚禁他,他也蔑視禁令,仍積極參加學生運動。他在外面瞞着家人蔘加某週報的工作,撰寫介紹新文化活動,抨擊制度舊思想,他能夠不顧家人的反對,同丫頭鳴鳳相愛,要她做高家三少奶奶,鳴鳳最終的慘苦使得他痛苦萬分,同時也使他的反封建禮教的意志更加堅定,他支持二哥覺民反抗舊家庭的精神,批判大哥覺新的無抵抗主義和作揖主義,希望覺新能夠早日醒悟,認清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我之所以特別欣賞這兩個人,不是他們的行爲,而是從他們的所做所爲中所顯現出來的精神,當今社會上有哪些人能夠具有他們身上的這種精神呢?我看恐怕不多吧!我們中國小生,家長讓幹什麼就必須幹什麼,所有的生活都是由家長來安排的,沒有一絲一毫的主觀,哪怕家長說錯了,也全盤接受,這樣怎麼能行?家長說錯了或是任務太重讓我們不能接受時,我們就要敢於向家長提出意見,敢於向覺民,覺慧兩兄弟學習,不能畏縮,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

我就是我,我要做一個有個性的我,與衆不同的我,青春就要有激情。

巴金《家》的讀書筆記 篇五

開始是抱着完成任務的心態去看巴金先生的《家》,但看完之後不由得佩服巴金先生在字裏行間中體現出的強大的感染力,讀此書時,我彷彿回到了20世紀初期的中國,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看盡了高牆門第裏的悲歡離合。

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滿眼黑暗,社會中充斥着違心和奉承,家不再是每個異鄉子女心心念唸的避風港,相反的,家已經成了一個空殼,一個虛有其表的外殼,填塞着封建制度的,還有那代人數不盡的悲哀。

高覺新是高家的長子,直到看了接近一半的文章,都始終覺得他是一個懦弱的,被封建禮教所摧殘的喪失了自己想法和主見的傀儡之人。他生來就是一個優秀的少年,少時被私塾老師鎖看好,在家又被雙親所寵愛,父母都暗中慶幸有這樣一個“寧馨兒”,他的學習成績優異,對化學有着濃厚的興趣,曾經的他,也有着自己的主見和想法,他想到上海北京去研究化學,甚至想去國外留學,如果沒有突如其來的婚姻決策和家庭變故,我可以想象出來他的人生大道將是多麼平坦。

然而命運不可能從頭到尾只眷顧一個人,終於,在失掉母親的重壓之下,他獲得一場荒唐的婚姻——她的新娘竟是抓鬮抓出來的,沒有考量,沒有思慮,只有荒唐,不盡的荒唐。 但他也終於是接受了,大概他懦弱的性格便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養成的吧。可能一直到了瑞鈺被命到城外生產的那一刻,他的心還是沒有產生絲毫的想反抗的精神。瑞鈺也終於和他天人永隔,在房門的另一邊,在妻子生命的最後,他和她,還是隔着一道門。

這是一個悲劇的角色,妻子的死給他些許的清醒,他幫助覺慧逃離高家,並給予他鼓勵,看到這時我很欣慰,他終於有了些許自己的想法。

而高家的另外兩兄弟,確是與覺新有着背道而馳的性格,覺慧聰明勇敢,飽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他喜歡自己的丫鬟鳴鳳,也勇敢的去說,去做,但再勇敢的人,也難免被頑固的封建禮教侵蝕自己的人生,鳴鳳被嫁給一個在年齡上完全可以當自己爹的“劊子手”馮樂山,僅僅只是爲了讓兩家保持好的關係,鳴鳳作爲一個名門望族之間所固有的社交工具,一個犧牲品,最終選擇以死來躲避這場災難,鳴鳳是可憐的,也是可敬的,她寧死不屈服封建的長鞭,即使已經遍體鱗傷。

覺慧在鳴鳳去世之後,只是難過一段時間之後就讓這件事藏在心裏,他不能爲了感情而放棄自己的理想,他們的雜誌,始終是他努力的目標,他在充實的工作中逐漸找回了原來的自己。

覺民相對於覺慧,顯得更加執着且沉着。當他被要求娶別人家的小姐是,便跑到友人家去躲着 ,直到老太爺說不再談論覺民婚配的事之後纔出來。他對琴的喜歡和對封建禮教的厭惡也充分從這件事體現出來。

覺民和覺慧一樣都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和傳播者,最終是他們以及他們這一代人,真正的敲響這戶家庭的喪鐘。

高家的其它成員,就如克定和克安還有那討人厭的陳姨太,他們整日裝神弄鬼,先是以爲老太爺驅鬼爲由活活嚇死了高家老太爺,又以避血光爲由令瑞鈺到城外生產,很大程度上導致了瑞鈺的死亡。克安陰險狡詐,克定窮奢極欲,不僅吃喝嫖賭樣樣行,甚至騙取妻子的首飾去買。他們夥同陳姨太,在高老太爺剛剛去世就鬧着分家,他們所代表的,是的封建禮教和黑暗的社會制度,即使即將走向毀滅卻仍然要給人最重的一擊。

整個高家看起來井然有序,家庭成員們彬彬有禮,家庭和睦,殊不知平靜背後暗暗涌動的狂潮隨時有可能沖垮這座虛有家的空殼的建築。偌大的高家萬貫的家財,卻沒有人真正快樂過。

巴金所寫的家,不僅是小說裏的高家,更是那一代人的家,處在封建禮教瀕臨湮滅的邊

緣的那一代年輕人,受着新文化運動影響的思想免不了與大家庭頑固的舊勢力碰撞出火花,此時,何談家的溫暖,那一代人的家,家已不是避風港,而是每個人唯恐躲避不及的牢籠,高老太爺窮盡一生去維持着高家表面的繁華,到頭來卻都是表面的盛興。

但那一代人,他們沒有逆來順受,他們勇敢的反抗與鬥爭,最終造就了一代中華民族的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