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追憶似水年華的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3.04W

追憶似水年華的讀後感(精品多篇)

追憶似水年華的讀後感 篇一

《追憶逝水年華》是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的代表作,這部被譽爲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的長篇巨着,以其出色的對心靈追索的描寫和卓越的意識流技巧而風靡世界,並奠定了它在當代世界文學中的地位。有些西方評論家把它與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相提並論,稱之爲“風流喜劇”。

小說中的敘述者“我”是一個家境富裕而又體弱多病的青年,從小對書畫有特殊的愛好,曾經嘗試過文學創作,沒有成功。他經常出入巴黎的上層社會,頻繁往來於各茶會,舞會,招待會及其它時髦的社交場合,並鍾情於猶太富商的女兒吉爾伯特,但不久就失戀了。此外,他還到過家鄉貢柏萊小住,到過海濱勝地巴培克療養。他結識了另一位少女阿爾伯蒂,發現阿爾伯蒂患同性戀,便決心娶她爲妻,以糾正她的變態心理。他把阿爾伯蒂禁閉在自己家中,阿爾伯蒂卻設法逃跑,於是,他多方打聽她,尋找她,後來得知阿爾伯蒂騎馬摔死。在悲痛中他認識到自己的稟賦是寫作,他所經歷的悲歡苦樂正是文學創作的材料,只有文學創作才能把昔日失去的東西找回來。

在普魯斯特看來,人最真實的世界是在回憶之中,因爲回憶,人們才感受到時間的存在。而當前的瞬間,卻常常因爲有太多各種各樣的考慮而平淡地掠過去了,直到變成回憶之時才顯示出其真實的價值來。而回憶的產生,不是靠對某個細節,某個情景的主動的追憶。而是在某個時候,因爲某個微小的感受與昔日所經歷的契合,從這個小小的感受,回憶便自然地展開到面前來。

讀《追憶似水年華》,很自然地讓人想起雨果的話:“比海洋和天空更爲遼闊的,是人的心靈。”普魯斯特的生活不算太曲折,生活閱歷也不算太豐富,生活所見也是有侷限性的。他沒有高爾基這樣的坎坷多難的青少年時代,也沒有傑克·倫敦和海明威那樣的傳奇經歷。如果沒有寫《追憶似水年華》,人們在墓地回顧他的一生時大概非常平淡。

作者整本書都在寫他一生的回憶,我覺得雖然我們很多時候都會將那些幸福快樂的事情留在回憶當中,可是當離開《追憶似水年華》,離開普魯斯特,在我們平凡的現實之中,當歲月凋零,時光落寞,青春了無憑據的時候,又有誰會守在誰歸家的那條林蔭路旁,等待着永遠不會出現的誰呢?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好好珍惜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的親人朋友,不要只生活在過去的世界裏,即使過去的回憶再美好,那也只是過去,現在的世界纔是真的,我們要好好的度過現實中的每份每秒,讓自己在以後能夠真的追憶屬於我們自己的似水年華。

這本書極其細膩的描寫,把每一個細節刻畫到幾千字。作者塑造人物的能力很強,每個人的鮮明特點都在每個記敘中很明顯的顯露出來,即使是再多的人物,作者也能很深刻的描寫出想要通過此人所要闡述的一些人世間的看法。

追憶似水年華的讀後感 篇二

去年年休假的時候我去了青海。青海的天空很藍,雲亮的刺眼,太陽的光照在身上,陰影散失。我看到了一生中最好的風景,在行走中,帶着流浪的快樂,被淨化着。回程的時候我坐在車裏,一路看着青藏高原獨有的廣袤藍天,漸漸蒙上秦嶺溼潤的霧氣,漸漸變成陝南小城陰濛濛的天,我知道我是回不去的了,年輕時的經歷和感受,因其帶着青春的色影與想象而不可重複,對我來說,這彌足珍貴。

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是看的人很少,而談論得最多的一本書。我花了近半年的`時間細細品讀,更喜歡它的另一個名字——似水流年。這是個動聽的詞語,遲暮的人,躺在水底,看着往事一件件流過。我現在的年齡是正在水中的,我一次次地將手伸向水中,想攔住逝去的往事。掬起,也只是短暫地停留,繼而是從指縫間溜走,這是我的天真。水之形,器爲之,隔着玻璃,我們觸摸到的不再是水的質感。時間過去,你更不能再身入其間。而看着,又是一陣一陣悵惘。普魯斯特寫了七卷,由此可見他的文字是厲害的,堅實而深廣。

年少時的我們是紙做的,只能在水裏吸溼,然後拿起來,看蒸發出霧茫茫模糊的一片,伴着潮溼、青澀的味道。年輕,只因爲年輕,所以唯一值得記憶的便是有關青春了。

我向來以爲自己只是個善於忘卻、沒心沒肺的小孩子。然而驀然間發現,我被現實時刻提醒着警誡着,不要在無謂的過去中留戀,快走,快走,快走,快變成個大人。我一直很願意長大,因爲成長是一個過程,我們不可抗拒,逃避的結果是付出現實的代價,被社會所不容、所唾棄。

當一個人認真回憶的時候,往往是善於遺忘的。記憶的同時,傷感也成了關於過去的一部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去日苦短,來日無多,似水流年。涉江而上,又或順流而下,爲着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豪情,及不甘寂寞的青春。

追憶似水年華的讀後感 篇三

馬塞爾·普魯斯特,第一次看到這位20世紀法國最偉大小說家的照片時便被那突兀的眼神震懾了,更讓人吃驚的是那雙發現生活發現文學的大眼睛背後腦中擁有的豐富想象力與文學稟賦。我雖有幸地拜讀了他投入畢生精力而創作的這部作品—《追憶似水年華》,卻並不敢說讀懂了這本書所傳達的真諦,只能說是從那密密麻麻的文字中慢慢地得到了不少地感悟。

其實最開始自己都沒有讀它的勇氣。面對這部對20世紀中後期文學尤其是現代派文學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的鴻篇鉅製,我膽怯了,這種強大的文學氣息與繁多的文字讓我變得不知所措,所以從網上找來電子版一點一點讀,卻很快便沒有了耐心。我也終於明白了爲什麼它是一部與傳統小說不同的長篇小說。

這部書以“我”爲敘述主體,並不是描寫或者講述一個或幾個感人或富有真理的故事而是將其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融合爲一體,將社會生活、人情世態真實的進行了描寫,除了敘事以外還寫出了許多自身的感想和議論。雖然整部作品看起來到並不像一般小說一樣有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的主要人物,清晰完整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情節,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也並不特定卻是作者的一份自我追求、自我認識的內心經歷的記錄。它大體以敘述者的生活經歷和內心活動爲軸心,穿插描寫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猶如一棵枝丫交錯的大樹,可以說是在一部主要小說上派生着許多獨立成篇的其他小說,也可以說是一部交織着好幾個主題曲的巨大交響樂。

說實話光是看譯本就已經很困難了,若不是在特定的氛圍中很難有耐心去讀下去,抱着只是簡單看“熱鬧”的心態,去讀那些爲文字也被那豐富的思想所感染。普魯斯特開篇便用很大篇幅來描述小的時候自己對臨睡前母親那一吻的依賴與渴望,由此延伸出的許多細節雖干擾了我的思維卻深刻的理解那個孩子敏感、渴望的心情。隨後展開的一幕又一幕故鄉貢佈雷,貢佈雷的街道、姨祖母的怪癖、貢佈雷的鐘樓;還有他和希爾貝特的愛情、期萬對奧黛特的痛苦糾纏無可奈何的愛,還有在巴爾貝克的海灘上見到少女怦然心動的思慕……這一個又一個隨着作者眼之所見而展開的小故事中的動作、談話、人物的裝扮、一句話引起的思緒萬千、一個景物引出的論述一層深似一層的哲理性的思考無一不打動我的心並在思想與心靈的深處引起共鳴與深深的認同感。

文中通過“我”一個“非常神經質和過分受溺愛的孩子”追憶自己的“緩慢成長過程”,漸漸地“意識”到自己周圍人們的“存在”。雖然中間很多追憶讓自己暫時忘記“我”到底是由哪些事情幻想到這裏的,到細緻跳躍的描寫卻讓人深入其中不能自拔。想想自己,曾經老師逼着寫日記的時候都覺得是負擔如今更沒有什麼肯耐下心來回憶曾經的自己,曾經的他們。“追憶”原來是這麼美好的一件事情,常常自我認識,對自己進行精神的鼓勵與洗禮也未嘗不是一件壞事。雖沒能細細讀完這本書,我卻明白了逝去回憶的珍貴。同時也要把握好能把握的所有,不要讓青春徒留遺憾。爲自己的年華付起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