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孔乙己的讀後感高中

讀後感6.28K

孔乙己的讀後感高中

孔乙己的人生是一場悲劇,他出生在一個特殊的年代,有着特殊的經歷,他受着科舉制度的殘害,他的路不知從哪裏開始,但卻知道在哪裏結束:一段歲月的冷漠,一箇舊制度的腐朽,一個時代的沒落。下面爲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孔乙己的讀後感高中,請您閱讀。

孔乙己的讀後感高中1

第一次看到這篇文章,是國中的一篇課文,現在還隱約記得老師摳字眼給我們講某個字所表達出來的感情,當時爲魯迅寫出的精闢的字句所震撼,如今再讀,更多的,是對這篇文章所架構出來的舊中國社會的悲哀所感嘆。整篇文章都充斥着對舊中國社會和舊教育制度的控訴,如同成千上萬個人透過這篇文章吶喊一般,驚醒人們。。最先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孔乙己,是一個邋遢的人,卻身着象徵富貴的長衫和那些貧困的短衫幫一起站在酒店喝酒,那象徵這富貴的長衫卻也破破爛爛,還要在喝酒的時候結結巴巴地反駁掌櫃和短衫幫的取笑。

明明就是窮人,卻固守闊綽的姿態,連給錢也要做作地“排”出,表現表現出人炫耀的心態,孔乙己拼命地想與短衫幫劃清界線,故以讀書人自居,但實際上,孔乙己自始自終都沒有逃脫貧窮的命運,孔乙己是封建教育的一個犧牲品,本應被人同情,卻被衆人嘲笑,足以說明當時社會的陰暗,故事就以此開始,我可以理解孔乙己的心情,讀破萬卷書,卻無法獲得官位,到最後甚至因此被人所嘲笑,不禁自問:我讀了數十年的書,連讀書是對是錯都分不清楚,幾十年枯燥的日子到最後什麼都沒有換來,剩下的,只有禁不住內心拷問的心。這就是當時的教育所致,所以,孔乙己從頭到尾都是以一個犧牲品的角色空虛地活着。。

之後被人嘲笑的孔乙己,嘴中念着什麼“之乎者”之類的話語,他人聽不懂,只是不停地取笑他,甚至越加的厲害,更顯出孔乙己被教育所禁錮、毒害的心,孔乙己好吃懶做,以至於弄到討飯、偷竊維持生計的地步,有怪得他人?孔乙己好心教我“茴”字的寫法,卻被“我”置之不理,嘆了口氣,顯出極惋惜的樣子,那無用的知識,原以爲還可以教小孩子。但連小孩都不願學,又一次加深了對封建教育的批判。。最後被丁舉人打到殘了條腿,掌櫃和酒客之間用漠不關心、事不關己的語氣談到被暴政壓迫的孔乙己,讓我感受到深深的悲哀,在熟悉的酒店卻得不到應有的打抱不平和關心,丁舉人的暴行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制裁,周圍的人們如同習慣了這類事情的發生一般,然我感到寒心……

當孔乙己用手艱難爬到酒店要酒喝時,掌櫃依然向他要欠下的錢,如同被錢矇蔽了眼睛一般,而之後掌櫃又用平常一樣的調侃的語氣笑着說道:“孔乙己,你又偷了東西了!”孔乙己卻沒有像平時那樣辯駁,卻如同用盡了全身力氣一般說道:“不要取笑!”緊接着掌櫃說道:“取笑?要是不偷,怎麼會打斷腿?”孔乙己則輕聲說道:“跌,跌……”掌櫃不願意給一點點的關心,卻還要抹殺掉孔乙己僅有的一點尊嚴……從這些,魯迅深刻地表現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孔乙己的讀後感高中2

《孔乙己》這篇文章真實地反映了清朝末年最底層平民的生活。在那個時代,有很多像孔乙己一樣的窮人,他們受封建社會的剝削壓迫卻不敢反抗,命運十分悲慘。我覺得魯迅先生文中表達了對他們的同情,同時對腐敗的清政府進行了批判。

魯迅先生的文章都很深奧,這篇文章我也不是很懂。不過有的描寫我覺得還不錯,我多讀幾遍就能慢慢理解一些了。大家也可以試一試,讀一讀。

這篇文章是看了好幾遍了,這印象卻是不可磨滅的。

一位衣髒不洗,滿口“之乎者也”的酒鬼—孔乙己,就是這篇小說的主人公。在魯迅先生的筆下,其形象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他身無分文,卻長衫終日,這是要面子,還是自欺欺人,是地位低下,還是自命清高。

他在人們的諷笑中度過了那昏暗的時光。

在人們的眼中,他是一個可悲、可笑、可憐、可氣、可有、可無的人。

作爲當代中學生,一名青少年,應該從這裏去吸取教訓,不能碌碌無爲而終生,更不可見他人之不幸,而成自己的樂活。孔乙己被科舉制而迫害,成爲當時社會的犧牲品。在現在這個社會中,中學生正是最容易接受那些新事物的時候,而社會卻又如此的複雜。中學生—稚氣未脫而又渴望長大。在這個社會中,更得有一雙慧眼,去尋找正義與前進,也就是要在接受信息時,控制好心靈小窗的敞開大小,理性選擇信息,取其精華而又要棄其糟粕。

放眼21世紀這個社會,不正之風無時無處地不在如傳染病似地肆意傳播。而這一類的“病人”也有着很多。

因此,全社會更應該聯合起來,掃除一切不正之風,排除一切隱患,淨化空氣,淨化人類的心靈。

既來之,則安之。來到世界上就要奮鬥,奮鬥就要精彩,精彩了纔會感到幸福。人生道路何其漫長,而又何其短暫,時有“飛來橫禍”阻擋大道,而成功了,也就是奮鬥向前了,爭氣了,心中的夢想也就觸手可及了。

讀了一遍又一遍,不會再爲孔乙己的身世而悲哀,也不再爲孔乙己的不爭氣而憤怒。現在,卻是要看向未來。會考即將臨近,教室裏的倒計時板每天都在更換着新的數字,並且越來越小。我們是高三的學生,要的是奮鬥,是拼搏,更是要大聲喊出:“我一定要贏!”

孔乙己的讀後感高中3

靜心拜讀完魯迅的孔乙己,那老頭就像從紙裏走出來,活生生立在我面前,掛在臉上的那幅表情,帶着幾份欲言又止的呻吟。

孔乙己的一生不被世人所理解,他活得痛苦又寂寞。他到咸亨酒店喝酒,不僅僅是借酒精麻醉自己,他需要的是人們的關注。哪怕是一句嘲笑“孔乙己你又偷書了”,哪怕是教小夥計寫“茴”字,哪怕是把自己的茴香豆分給小孩子們,至少他可以漲紅了臉分辨,至少他可以洋氣地回答“回”有四種寫法,至少他可以在一羣孩子面前,用長衫的大袖口遮住盛豆子的盤子,說“不行不行,沒有了沒有了。”也許在咸亨酒店的一切,是孔乙己生活中最鮮活的一部分,他需要這份鮮活,來溫暖他單調的命運。可是儘管這樣,有他的日子酒店的氣氛活潑熱鬧,沒有了他,酒店的日子卻也一樣,沒有人關心他是否還有錢買酒吃,被人打得嚴不嚴重。

於是在寂寞而痛苦的日子裏,他開始變得頹廢,從“排出九文大錢”到最後“用手撐地走到酒店”小說結尾淡淡一句“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這個老頭的命運戛然而止。

老師最後總結說,這是舊社會封建制度下坑害的一大批人吶!我對這種看法卻是不怎麼贊同的。孔乙己從一個讀書人沒有考取功名,以至於後來的“偷”,最後被人打殘致喪命,難道全是社會的責任嗎?

一開始,孔乙己是個書生,卻因爲種種原因沒有進學,於是因此放棄了另謀他路。暫且不說什麼原因使他沒有考中秀才,但當初讀書的目的,不就是爲了考取功名嗎?也許是他並沒有做好考中秀才的準備,抑或許他再堅持考一年兩年說不定就能考上了,所以說,從讀書人的角度講,孔乙己沒有堅持不懈的精神,他是個失敗者——如果說社會封建制度腐敗,他完全可以不讀書呀?他讀了書不也年年有的是秀才舉人當官發財嗎?社會選拔的就是有才學和能力的人,依照後文所說孔乙己“好吃懶做”,這樣的人當然考中不了,幸然孔乙己還比較聰明,考取不了功名卻寫得一手好字,開始做起了替人抄書的活,能勉強維持生計。可是抄書也不是輕快活呀,無論寒冬還是酷暑,總得一字一字地不停抄,抄完了還得低三下四地向主家討價錢,孔乙己大抵是受不了這束縛,乾脆偷掉了幾本書到當鋪當掉,這錢來得又快又實在——這又和社會制度有什麼關係呢?上天賦予他兩張大手寫得一手好字,他卻不肯吃苦非要做偷竊之事;如果說當今社會制度變了,也沒有聽說過有哪個小偷偷了價值連城的古董人們讚歎他偷盜技藝精湛而讚歎他三分的啊?而孔乙己“偷書”的壞毛病傳出去,就再也沒人找他抄書了,一下子斷了孔乙己的財路。這可怎麼辦呢?別忘了,文中提到孔乙己可是個“身材高大”的人啊,他完全可以憑自己的體力混口飯吃,或許是幫別人拉車,或是到酒店打雜之類的。可他偏偏不,他寧願偷了書,被人家打出傷來,再瀟灑地到咸亨酒店“排出九文大錢”,溫一碗酒再要盤茴香豆。血汗錢就這樣被他自己揮霍掉,而他卻絲毫沒有想過要改變自己的命運。他不是讀書人嗎?他不是要面子、要自尊嗎?只要他願意,他隨時隨地都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可以改掉好吃懶做的毛病,給別人說句好話繼續抄書,他甚至可以去幫工人擡水泥包,到飯店打雜……他還可以借抄書的機會學習,然後再去考試——但是這一切中的一項他都沒有嘗試過,或是嘗試過卻失敗了,他就因此挫敗,淪落成真正的乞人模樣。

可這一切真的是怪社會風氣不好嗎?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關心他人的死活是善舉,不聞不問也不是錯誤。冷酷的封建社會,不也有像咸亨酒店的老闆和夥計一樣活得自食其力、像咸亨酒店裏間的富人活得逍遙自在的人嗎?而現代開放的社會,不也不乏像孔乙己這樣自暴自棄的底層人士嗎?

所以啊,上天給人的機會是均等的,抓住它,改變的是自己的命運。而不是因爲有了孔乙己這樣不善待機遇的人,給了我們機會來抱怨世界;何嘗不問問你自己:當初爲什麼不珍惜?

孔乙己的讀後感高中4

孔乙己到底是什樣的人,衆說紛紜,看看孩子們的評價,不得不佩服,現在孩子的眼界一定比當年的我們開闊。

其實看完後,我最想問也是最糾結的問題是:孔乙己到底值不值得我們可憐?看全文,好像是該可憐他的,他在文中的命運到底是怎麼樣的?在笑聲中出場,在笑聲中退場,然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看起來,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

但我覺得,孔乙己其實是一個自卑且虛榮的人物。和別人(短衣幫)聊天,分茴香豆,教夥計寫字,爲自己辯解,每一個場合,他都在賣弄學問,看似是一個高尚的讀書人,實則在掩護他那顆自卑的心。最後一次出場,是以一種頹廢不堪的形象登場的,他褪去了代表身份的長衫,換上了破夾襖,最終放棄了他“讀書人”的尊嚴與固執,在用手一步步走回去時,孔乙己早就不是什麼讀書人了,語言再和“讀書人”沾不上邊了。又或者,他從來就不是一個合格的讀書人,從一開始替人抄書,連人,書籍,紙和筆硯一同消失開始,我就給他貼上“好喝懶做”的標籤了,再到後面教夥計寫字的片段時,可以看出孔乙己是的迂腐的人了。最後,被丁舉人打折了腿,才褪去平時的傲嬌,只說了一句“不要取笑”。看到這時,我嘲諷地笑了,當初,孔乙己並不認爲竊書有錯,自詡清高的爲自己辯解“讀書人的事,能算偷嗎?”的時候,他就已經不配做個讀書人了。

只是,孔乙己當真一無是處嗎?給孩子們分茴香豆,教夥計寫字......其實,他也是個善良的人,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什麼導致了孔乙己如此悲慘的下場?

當時的社會的人心,可笑而可悲。

有沒有發現,孔乙己到哪都是別人嘲笑的對象,酒館的客人,夥計,掌櫃......孔乙己的出現,總伴着笑,嘲笑,就好像,孔乙己生下來就是給別人嘲笑的,到死也是在嘲笑着,到死也是在嘲笑中,一輩子都是個沒有尊嚴的可憐蟲罷了,這跟當時的社會有不可分割的關係,當時的人們冷酷無情,互相嘲笑,讀後感.永遠都是個看客。孔乙己爲什麼沒有尊嚴?因爲他科舉沒有中,同樣的都是讀書人,丁舉人和孔乙己之間的關係,就好像“摔下來的可憐蟲”和“爬上去的勝利者”。於是,丁舉人可以肆無忌憚地打斷孔乙己的腿,孔乙己卻無法反駁。我突然又想到一個問題“孔乙己真的無法自力更生嗎?”文中是這樣描寫他“身材高大”,他是有能力自己生活的!可“又髒又怕的長衫”有毫不留情地告訴我們“他根本沒有努力!”他在自我放任,自我安慰。呵呵,這種人,當然將一無是處。

孔乙己的塑造,是畸形的,不管是身體上,還是思想上。

這篇文章,揭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迂腐,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人們麻木不仁,精神思想昏沉對不幸的冷酷,對當時人們自欺欺人的態度的描寫,從側面反映社會的陰暗,對社會的批判。

看到這樣一句話,深有感受“孔乙己的路不知道從哪裏開始,但卻知道在哪裏結束,一段歲月的冷漠,一箇舊制度的腐朽,一個時代的沒落。”這應該就是作者想表達的吧!

孔乙己的讀後感高中5

孔乙己的孔乙己扭曲的心靈已被封建文化所骨化,他窮困潦倒,被人們作爲笑料;滿口仁義道德,卻爲生活所迫也當起“樑上君子”,最終,死是對他最好的解脫,在封建壓迫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社會,只有死人和瘋子倖免於難!對他的不求上進,麻木迂腐大肆批判,同時對他身心所遭受的摧殘又略帶同情。事與願違,等待孔乙己是一生的悲慘遭遇,在人們心目中他沒有地位,是個可有可無、可笑可憐的多餘人。

穿着破舊長衫的高大體型,青白的面色,深陷的帶着傷痕和蓬亂的白色鬍子,這就是魯迅所描繪的孔乙己的樣貌了,一口的之乎者也和愛面子就是它的特點,這種人物,是不值一看乃至一提的,但在別人提起他的時候,卻總能記起他,讓人感覺那是一種微妙的存在,不用特別去記住它,也不用刻意去忘記它。

但是,孔乙己就是孔乙己,不會把他和別的長衫文人混爲一談,個性鮮明,喜歡在別人面前顯擺自己,好吃懶做,死要面子,這似乎也跟別的文人沒什麼兩樣,但卻似乎沒有其他文人如此高傲。說是平易近人,也有那麼點差距。總之,這是一個很特殊的人。

就是這樣的一個孔乙己啊,襯托出來了那個時代的悲涼。那個時代人的冷漠讓我感到震驚,無法想象那個時代的人可以對死亡這麼的輕描淡寫,就連孩童都如此的自私,而人們關心着的是自己的腰包,從不會關心到別人,就像老闆想起了孔乙己,也只是因爲那十九文錢罷了。

不過,這也不怪他們罷,那些領導,可曾有一個關心過民衆?或是沒有空,正在忙着往腰包裏塞錢,或是根本不願意去管了。試問,在這樣的領導下的人民,又怎能關心到別人呢?

現代呢,好像的確是有人關心到別人了,但是,卻有一些人比以前更加惡劣。比摻水還要過分的賺錢方法比比皆是,似乎是有人要反省一下科技帶來的是,是利還是必,科技該不該發展,文人該不該誕生,我不希望“孔乙己”越來越多,更不希望漠視人情的人越來越多,還不希望長衫文人越來越多。但是,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