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讀《莊子行於山中》有感新版多篇

讀後感1.82W

讀《莊子行於山中》有感新版多篇

讀《于丹〈莊子〉心得》有感 篇一

讀《于丹〈莊子〉心得》有感

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人物。人們把孔子稱爲“聖人”,卻把莊子稱爲“神人”。如果說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麼莊子就是道家的化身。他的文章氣勢磅礴,他的思想深邃宏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遠。他看破功名,不屑名利,甚至對於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獨特的見解。莊子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最初知道莊子,是從一首詩“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雖不知道什麼意思,只覺得詩句挺特別。後來知道莊子寫了逍遙遊,逍遙遊代表了莊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對世俗社會的功名利祿及自己的捨棄。最近呢,莊子確實火了一把。這得歸功於一個人——于丹。

于丹何許人,她是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影視傳媒系主任,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影視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于丹在《百家講壇》上講了七天《論語》,當於丹把國學經典通俗化,卻出乎意料地抓住了全國觀衆,僅在七天時間裏,于丹就從默默無聞變成一鳴驚人。于丹也因此被稱爲“女易中天”。

《于丹〈莊子〉心得》這本書共分爲莊子何其人,境界有大小,感悟與超越,認識你自己,總有路可走,談笑論生死,堅持與順應,本性與悟性,心態與狀態,大道與自然。

今天,我也粗粗瀏覽了《于丹心得》,故事深入淺出,短小精幹,確實引人入勝。莊子所代表的思想,在今天讓我們再一次重溫,對於浮躁而又忙亂的我們彷彿是注入一股清泉,也是對心靈的一次洗禮。、境界的大小決定了對事物的判斷,站在大境界上,就會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無爲。在生活當中也是,當面對困境的時候,往往要把自己擺對位置,看清自己處於何種境界,這樣過起來豈不是很輕鬆。莊子的人生哲學是淡泊爲大。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祿之心,才能感悟倒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莊子所說的“逍遙遊”,只有真正清醒地認知了章節,才能獲得成功的人生。從而達到莊子的“逍遙遊“境界。而認識自己,卻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莊子用他的許多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做事時,如果患得患失,如果心有所慮,那他所有的經驗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發揮。

然而看過之後也有幾分惆悵。我能達到這種境界嗎?也許理性上我很嚮往這種境界,但感性的聲音告訴我,我做不到。我也許能淡泊名利,但放棄一切名和利,我做不到。更加做不到笑談生死。

莊子妻子去世的時候,鼓盆而歌,這都是大家熟知的故事了。莊子說,古之真人不悅生也不畏死,不要覺得:生命在擁有的時候,有多麼多麼可喜,死亡來臨的時候,有多麼多麼可怕。這樣的態度,說起來瀟灑,但是貫穿到每一個凡人的生命中,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個人這一生在忙忙碌碌、緊緊張張,在整個這個匆忙過程中,其實對於越來越短的時光,都心存畏懼,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笑談生死呢?

更何況,今天的我們,身上的擔子很重。每天勤奮地工作,可憐的一點薪水要孝

順父母、養孩子、養車子,一不小心成了房奴,又得養房子,還務必要養好身子,病了,昂貴的醫藥費讓你吃不了兜着走。又怎麼能笑談生死。不要說面對死亡,就是想想也心存畏懼,養育之恩還待報,培養孩子的責任壓在肩頭,生命可不是我們自己的。可不曾想,奮鬥令我們的生活充滿生機,責任讓我們的生命充滿意義,壓力讓我們不斷成長,成就讓我們充滿自豪。原來,需要奮鬥也是幸福的一種。不是嗎?

莊子說過,一個人能不能達到徹悟,是與他的閱歷及悟性是分不開的,而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人,我無法像莊子般成爲神人,所以只能望其項背。

讀于丹《莊子》心得有感 篇二

讀于丹《莊子》心得有感

--------大道與自然

縱觀整部《莊子》,所有理論,所有寓言,其實只有一個奧祕,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那麼什麼是真正的天地大道呢?大道無非是一種規則。也就是說天地間所有規則都要合乎大自然的的規律,天之道纔是大道!

人怎樣才能知道大道呢?怎樣才能安於大道呢?又怎樣才能獲得大道呢?當我們忘卻一個一個人生座標的參照,真正洞明自己的內心,我們會把握人生獨一無二的自己。

在這個世界上,人會遭遇太多太多的事情,一切機遇會來,一切**會走,在每一個機遇中把握自己,這就是道家所說的合乎天地大道。

莊子最終要提醒世人的,叫做:“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謂之倒置之民”一個人如果把自己迷失在物質世界中,一個人如果把自己的性情流失在世俗中,這個人就本末徹底顛倒了。物質往往是一種利益,可以迷惑我們的判斷;而世俗往往是一種言論,一種眼光,可以擾亂我們的價值觀。如果一個人喪己於物,失性於俗,那麼他就會徹底找不到自己內心真正的價值與力量。

人怎麼樣才能不喪失?怎麼樣才能不迷失?就在於我們應該明白:眼前遭遇的每一件事,最終都將被穿越。有太多美好的東西,我們享受當下,但這美好總會過去;有很多苦難的事情,我們要把它扛過去,這苦難也會過去。我們每個人都要牢記這句話“一切都會過去”。光榮會過去,輝煌會過去,苦難會過去。我們身邊的一切都只是過往。就在我們的生命穿越其中的時候,我們要追究每一個當下的質量。

莊子說,在天地間,真正瞭解自己內心的人叫善養生者。那麼,什麼人是真正瞭解自己內心的人呢?人生的大智慧是,爲自己雪中送炭,而不要總是錦上添花。錦上添花是給別人看的,而雪中送炭是爲自己的。

在這個世界上,真正重要的莫過於認知自己,以自己的生命合乎大道,這會讓我們少走很多很多彎路。莊子認爲,這個世界應該返璞歸真。也就是說外在的道德少點,不要過分相信技巧,讓我們回到最樸素、最本初的狀態。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甚至有人不擇手段獲取利益和名譽。莊子對於我們現代人的意義在於,多一些內心樸素自然的淡薄,少一些投機取巧的刻意行爲,否則,我們則有可能在這個大千世界裏迷失自己。我們怎樣才能讓自己有限的生命真正融進自然地大道之中呢?

莊子說:“虛無恬淡,乃合天德”。一個人自己的行爲做到虛無恬淡,讓心真正靜下來,不慌亂,不迷茫,就合乎天德。在很多時候生命是會陷入絕境的。陷入絕境之後,只有依靠我們明確的判斷和心底的冷靜,才能使我們真正走出絕境。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而天地之間,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合乎自然大道,最終每一個生命的成全就是這一句話:“每一個人的生命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讀于丹《莊子》心得有感 篇三

讓智慧引領人生

——讀有感

自從上次在課堂上,看了于丹教授在《百家講壇》欄目解讀《莊子》心得的視頻後。我深受影響,於是在圖書館找到了這本書。

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氣勢磅礴,縱橫恣肆,因爲文言文的難理解,我以前很少讀過莊子的文章,但是通過於丹教授的解讀,我受益匪淺。

于丹教授從十個方面爲我們解讀了莊子,其中讓我影響最爲深刻的是“認識你自己”、“談笑論生死”、“堅持與順應”。

認識你自己

正如於丹教授所說“只有清楚地瞭解自己的內心,才能夠在這個世界上找到最基本的出發點,才能夠去善待別人”,我們總在怪別人不理解自己,可是我們何嘗想過,其實自己也不認識自己,我們雖然無法向莊子那樣,夢到自己是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從而得出“究竟是自己做夢化爲蝴蝶了呢?還是蝴蝶做夢化爲了自己了呢?”的想法,但是我們可以向莊子學習,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看待推斷所有的事物,只有真正認清自己,纔會懂得如何認清他人,而不必把自己的方式強加於人。在當今社會上,不認識自己的人比比皆是,而把自己的方式強加於人得更是數不勝數,小到家庭,大到社會,每當產生矛盾時,就必然有爭吵,自然希望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正如混沌的開竅,漁網教子的方式,讓我深深體會到,一個人的自知之明是如何重要,而我們又要如何能做到自知之明呢?于丹說:唯有在自己的形骸之外,保有一雙靈魂的眼睛,始終審視自己。從認識你自己,到傾聽你自己,到涵養、孕育你自己,這是一個美好的人生歷程,通過莊子,通過於丹,我更加認識了自己!

談笑論生死

莊子面對生死的態度,第一他不怕死,第二他絕不找死,第一點我無法參透,更加做不到,死對於莊子來說彷彿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他在《大宗師》篇裏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子桑戶死後,子情張和孟子反一個在編輓歌,一個在彈琴,對着子桑戶的屍體唱歌。在現代,我從來沒聽說過有誰會這樣做,當初我爺爺去世時,我只知道哭,只知道自己以後都沒有爺爺叫了,我想,如果誰在辦喪事時又唱又跳,說不定會被罵沒良心吧。雖然我無法向莊子那樣談笑面對死亡,但是我絕對贊同他的不找死,人生只有一次,生命如此美好,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大,爲何要輕生呢?即使對這個世界有多麼地不滿,但只要我們活着,活着就有希望,還記得那個故事:一隻小蜘蛛在往牆上爬,爬着爬着,前面有一塊湮溼了的雨跡,小蜘蛛一爬到潮溼的地方就掉了下來,然後,這個蜘蛛又從牆角開始爬,再爬到有個有雨溼的地方又掉下來了,如此一遍又一遍,周而復始。蜘蛛都懂得不屈不撓,我們爲何要輕易輕生呢,再想想司馬遷的忍辱負重,想想霍金受病魔的折磨,想想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熱的人們,我們還有資格輕生嗎?!這個世界還是充滿精彩與希望的。

堅持與順應

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內不化,今之人內化而不外化。所謂的“外化而內不

化”,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外表隨物變化,而內心有所堅持,凝靜不變,而“內化而不外化”,說的是面對外在的世界,則應該通達和順應,人的內心應該堅持住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隨波逐流。我們生活的時代時時刻刻在變化着,漸漸地,很多人把持不住誘惑,過分追求名和利,看看那些貪官,貪一點又一點,最後落得坐牢的下場,如果他們能堅持住自己心中的尺度,時刻提醒自己不被外在影響,那麼也不會在監獄中度過餘生。我們再來看看小悅悅事件,越來越多的扶人遭官司的事件讓人們漸漸對自己的行爲產生質疑,更對這個社會產生質疑,於是,更多的人變得冷漠,對身邊發生的事件視而不見,小悅悅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面對那麼多變數,究竟還有多少人能繼續堅持自我?現代人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面對千變萬化的外在世界而內心不變,如果我們沒有內心的定力,就會隨波逐流,桀驁不馴,本着內心的寬容和洞察,隨遇而安,不與世爭,這樣的話會少了很多紛爭,少了很多矛盾。

通過這本書,我認識到了哲學的魅力,哲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習哲學,讓我們更會做人處事!

讀《莊子行於山中》有感 篇四

讀《莊子行於山中》有感

我讀了《莊子。山木》中的莊子行於山中這個故事,受益匪淺。有一天,莊子在山中行走,看見一棵枝葉茂盛的大樹,伐木的人站在旁邊卻不去砍這棵樹。他的學生問其中的原因,莊子說:這棵樹沒有可用的,它因爲不成材而能夠過完它天賦的壽命。莊子從山中出來,又來到朋友家中,老朋友見了非常高興,便命令年輕的奴僕去殺鵝,用酒招待他們。奴僕問主人:其中一隻鵝會叫,一隻不會叫,殺哪一隻呢?主人說:殺那隻不會叫的。第二天,學生問莊子:昨天,山中大樹因爲不成材而能夠過完它天賦的壽命,而主人家的鵝因爲不會叫被殺死了,請問先生,是不材好還是有材好呢?莊子笑着說:我將要在不材與有材之間。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看待事物不能拘泥不變,要根據事物本身的特點靈活變通,也就是說看待事物要從多角度去理解,再加以分析,取其利而棄其弊。就拿成材與不成材來說,原文中被砍伐的樹木用來蓋房子、做傢俱,是被人類所利用。沒有被砍伐樹木雖然得終其天年,但它的一生卻爲人類的生存環境默默無聞地做出了巨大貢獻。同理,如果莊子的朋友家圈養的兩隻鵝都會叫,那麼爲了招待客人也必定殺死其中一隻。殺死的和沒有被殺死的鵝,同樣服務於人類。綜上所述,成材與否絕不能以伐木和殺鵝這樣草率界定,關鍵是看它對人類、對社會乃至對國家有沒有價值。

1959年全國羣英會上,劉少奇同志親切地接見了全國着名勞模、掏糞工人時傳祥同志。當時,劉少奇同志親切地對傳祥同志說:你當清潔工人是人民的勤務員,我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務員,這是革命的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劉少奇是國家主席,他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立下了不朽功勳。時傳祥只是一名掏糞工人,可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卻創出了非凡的業績。你能說掏糞工人不成材嗎?他們只是社會分工不同,卻都做着有益於人民的事情。幾年前,報刊曾登載過這樣一則發人深省的新聞:一個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某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參加工作以後,由於受當時拜金主義思潮的影響,逐步走向墮落。他運用所學知識,利用電腦盜取銀行鉅款,後來發展到設計病毒軟件攻擊網絡,最後被繩之以法。從某種角度看,這個大學生是一個計算機行業不可多得的人才,然而他做的卻是有損於人民的事情,給國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也就不能視爲成材。

以上不難看出,對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所以,我們一定要多方面分析,認真思考,從中汲取有益的東西,來激勵我們不斷進取。在人類不斷進步,社會不斷髮展的今天,我們更不能像莊子那樣處乎材與不材之間,這是對社會和人生的一種悲觀態度。我們作爲國小生,從小就要樹立遠大理想,刻苦學習文化知識,將來成爲一名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讀于丹莊子有感 篇五

《于丹〈莊子〉心得》之總有路可走讀後感

在於丹的書中是這樣寫道的:在人生的道路上,人們總會遇到種種困難,有的人天生醜陋,有的人身有殘疾。

而善於講寓言的莊子,卻借用一個個或身有殘疾,或外表醜陋的怪人,來表達自己的觀點:無論人生遇到什麼情況,世界上總有路可走。莊子在《人世間》篇中寫過一個叫支離疏的人。他的雙肩高過他的頭頂,頭低到肚臍以下,他的五臟六腑都擠在後背上,還是一個駝背。他就像是一個怪物一樣。像他這樣的人怎麼樣生活呢?據說他替別人縫衣服,洗衣服,足以養活自己。寫到這裏我不經想說:像支離疏這樣的人,他只要自食其力,一樣可以養活自己,那在我們當今社會的現實中,也有這樣的人他們是怎樣生活的?會給我們怎樣的啓示呢?

有一個武漢的男孩叫舟舟,他是患有先天智障的孩子,大家應該聽說過吧。他的智力相當於三四歲的兒童,而且再也沒有成長髮育。但他有一個鮮爲人知的世界—音樂世界。

每當有大型的交響樂演出的時候,指揮在前臺,他在後臺,一個人心醉神祕地指揮。他跟音樂好像有一種超越任何知識的默契。後來他不僅家喻戶曉,還可以站在國際舞臺上參加比賽。舟舟的故事應該說是一個生命奇蹟。

莊子告訴我們

在天地之間,如果一個人真的順應生命形態,那麼首先把這些遺憾和殘缺都接受吧,不要委屈,不要較勁,而是想怎麼樣使自己更好。而那些表面看起來稀奇古怪的甚至形貌恐怖的人,他們的內心有一種大境界,是我們健全人不能比擬的。看了莊子的文章我想到一句名言:這個世界上無所謂垃圾和廢物,所謂廢物,只是放錯了地方大的財富。有很多財富無非放錯了地方。

無論他們是後天受刑罰的,還是先天殘疾,無論是肢體上殘疾,還是智力上有缺憾,他們都是我們的鏡子。

想想自己,我有些慚愧,我沒有在他們的殘缺裏面照健全,反而在我自己的健全中照出了殘缺。我不應該有時埋怨上天,埋怨這個不好,那個不公平……,跟他們相比我覺得自己很渺小。

我想這篇文章就是莊子對於我們今天的人們一種最好的啓示。我相信每個人都應該保有一顆平常心,不管你遇到什麼困難,只要相信“世界上總有路可走”心情就會輕鬆很多,事情也會迎刃而解。

八年級(3)班 馬天惠

《于丹〈莊子〉心得》之總有路可走讀後感 馬天惠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