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羅曼·羅蘭《托爾斯泰傳》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2.4W

羅曼·羅蘭《托爾斯泰傳》讀後感多篇

《托爾斯泰傳》是法國思想家,文學家羅曼·羅蘭著,講述了托爾斯泰一歲半喪母,九歲喪父,青少年時代的托爾斯泰,不僅常爲思想苦惱,還爲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絕望。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羅曼·羅蘭《托爾斯泰傳》讀後感,歡迎閱讀!

羅曼·羅蘭《托爾斯泰傳》讀後感1

一口氣地讀完了《托爾斯泰的故事》,分析了他的童年,幼小時父母雙亡,喜歡幻想,從小堅持寫日記,有一個良好的文化環境。

托爾斯泰的童年告訴我,他從小失去了父母,反而促使他們早熟,促使他們堅強自理。留守兒啊!不要自卑,父母遠離,雖然有欠缺,但也是鍛練自強自力的好機會啊!我要學習托爾斯泰從小記日記的習慣,但堅持真難啊!羨慕托爾斯泰有那麼優秀的哥哥和妹妹,這是獨生子永遠的欠缺啊!

托爾斯泰關心兒童,開辦農奴子弟學校,爲兒童寫課本,關心貧民,深入農村,把自己的所有財產施捨給農民,爲農民寫作,爲災區人民捐款。比爾。蓋茨把自己的財產全部捐給了慈善事業,諾貝爾把自己所有的遺產獻給了有貢獻的科學家。每一個偉大的人都充滿一顆博愛的心,所以會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永遠是我們的榜樣。

托爾斯泰終身學習,42歲還學希臘語,50歲專注學習老子、孔子、孟子的學說,直到暮年。他一輩子都在讀書學習,而我學習總是不自覺,爺爺叫一叫,我學一學,爺爺不叫,我就開溜了,與托爾斯泰爺爺比,我真慚愧呀!

托爾斯泰吃苦耐勞,他下田幹活,穿着樸素的.衣服,他徒步朝聖,我相信是勞動,使他健康,使他活到了82歲。我除了幫奶奶提東西,賣東西外,很少家務勞動,今後我要熱愛勞動,多加家務活,自己的事自己做。

託而斯泰爺爺,我會永遠記住你的話:如果學生在學校裏學習的結果是使自己什麼也不會創造,那他的一生永遠是模仿和抄襲。不知道並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麼都知道,可怕的和有害的是不知道而假裝知道。

羅曼·羅蘭《托爾斯泰傳》讀後感2

《托爾斯泰傳》主要介紹了托爾斯泰的作品以及本書作者羅曼羅蘭對托爾斯泰思想的理解,也分析了由托爾斯泰的生平經歷導致的作品風格變化。

在作者生命的某一時期,托爾斯泰的作品就如同《少年維特之煩惱》對於當時那一代人的影響一樣。但是,有一些人從黨派的角度批評托爾斯泰的作品這讓作者發出了聲討:“彷彿我們匆匆拼湊的小集團能夠成爲衡量一位天才的尺子似的!”“難道我要先看看但丁和莎士比亞屬於何黨何派之後再去呼吸他們的氣息和沐浴他們的光華嗎?”

“在如托爾斯泰這樣的一個人的心中和思想上,統一是絕不存在的,它存在於他自身激情的鬥爭中,它存在於他的藝術和他的生命的悲劇中。”從書中我可以感受到,托爾斯泰這位大文豪的思想實際上是極其不穩定的,更貼切地說就是糾結。或許,每位真正的藝術家實際上都有輕微的分裂症,這樣他們纔有源源不斷的靈感與激情去釋放自己。

托爾斯泰有着“青少年荒漠時期”,大家都說他不想幹也幹不成。那時他不斷變換着各種教派與信仰,即使在後來他也一次次地相信又一次次地唾棄上帝。當他對生活感到迷茫時,他把一切都交給上帝處理;當他在生活有了方向後,他便狠狠地打擊信仰上帝的人們。只要他發現了任何與他思想不統一的事物存在於他的生活中,他就要遠離那種事物、厭惡那種事物。可事實上,連他自己的思想都是不統一的。所以,每次他在讚美後產生的新的厭惡,實際上就是厭惡以前的那個自己。他認爲對自己的鄙視是由於當時的環境引起的。

他解剖着自己的思想,一層層地把對立面進行劃分,他本身沉浸在這種痛苦中,可他所創作的藝術卻從中汲取了無窮無盡的養分。托爾斯泰非常注重自己在作品中體現的個性,以至於他認爲助他成名的《童年時代》根本沒有可取之處。這正是因爲人在某些特定的時期對於作品的評判標準會變化,而如托爾斯泰這般更加註重激情的人,在創作與評判時會更注重作品當時給予他的心靈震撼程度,同時他性格中極端的部分也是衆所周知的。

超於時代的大家永遠不會被同時代的人們看好,這衆多“大家”中明顯有托爾斯泰的一席之地。他是痛苦的,因爲他得不到他人的陪伴;他也是幸福的,霧裏看花,在思想的掙扎中他只有找到心中神靈的唯一念想。沒有人敢陪伴他,沒有人能陪伴他,只有他自己,在探索人性與信仰的道路上踽踽前行。

羅曼·羅蘭《托爾斯泰傳》讀後感3

這本《托爾斯泰傳》與其他任何一本傳記都不同,它是一本心靈的專記。我原本是想讀一本真正的傳記,對於書中那些深奧的句子,我曾經想把它投入陰暗的箱子裏,永不去翻開它。可我終於還是把它讀完了。

言歸正傳,正如書中說的,像聖經中的約伯一樣,托爾斯泰在事業巔峯時,在“徹底的幸福”時,突然的'開始了他的思想史。他,開始了對虛無的思考,對死亡的思考,對生命的思考,對人類的思考。托爾斯泰就這樣那樣深的命題開始了那樣深的思考,並且他也幾乎戰勝了虛無、死亡,理解了生命、人類。

托爾斯泰在閃動的燈光下寫下(如果我活着),就這樣,一天一天,他不再懼怕死亡。因爲他明白,死亡就是逃向上帝,飛翔永恆。

托爾斯泰在會客廳中,在書桌前,在運動場上,戰勝了虛無。他從沒有讓任何肌肉停止工作,不管是手部用於寫作的肌肉,還是身體上用作運動的肌肉,甚至是嘴邊用來交談的肌肉。他從沒有虛無過,因爲他天天都在思考,永不停止。

因爲托爾斯泰那透徹的觀察力,生命都親和於他。六十歲是,他還經常起碼追獵兔子,沒有人比這位擁有透徹的觀察力的獵人跟了解生命的了。他能猜出一隻獵犬接近野鴨時的本能,也能描述一匹良種馬在起跑時的想法。

在這位大作家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他對人類的理解。他的作品就是當時人們的真實寫照。他能寫出一位婦女在懷孕時的真實感受,也能寫出伊萬·伊里奇快死時的恐懼。還能寫出一個少年第一次騎馬的感覺。

托爾斯泰就是這樣一個與精神的惡魔搏鬥的勇士,與思想的聖人交友的智者。作者用美麗的文字讓我延前啊出現了這樣一個托爾斯泰。

他是一個強壯、精神抖擻的老人。他經常運動,並保持了一顆接受新鮮事物的心。他面孔輪廓粗獷,如同任何一個下地幹活的農民,任何一個鄉村貴族,任何一個軍_,任何一個獵人。除了他那能揭穿一切謊言的眼睛和主教似的大鬍子,他的面容就是一個普通的_漢子。托爾斯泰作爲一個藝術家卻是一絲不苟的。他會因爲一個不恰當的比喻讓印刷工人重新印刷。只爲了完美無瑕的作品。托爾斯泰的作品具備一種特質:完全真實。正因爲如此,他才成爲了文壇的大師,成爲了一切人類中最有人性的人。

終於把這本心靈的傳記讀完了,我特別佩服作者茨威格先生,他能把別人的心靈剖析的如此準確,我相信他也是一個大師。我想成爲一個像列夫·托爾斯泰一樣的精神和身體上都堅不可摧的人,做一個真實普通偉大的人。

羅曼·羅蘭《托爾斯泰傳》讀後感4

列夫·托爾斯泰,這個世界文學輝煌一時的頂尖人物,在羅蘭的筆下,被冠予了中肯、實際的評價。

羅蘭在對托爾斯泰的作品、書信和他人回憶文章的基礎上,向讀者展現了真正本質的東西,讓托爾斯泰崇高的靈魂和偉大的人格躍然紙上。

托爾斯泰出生於貴族世家,是一個在一般人看來什麼都不缺的人。而這卻恰恰成了他痛苦的源頭,他爲自己的家庭生活與農民有巨大差距而感到不安。他天性善良,悲天憫人,渴望天下大同,希望所有的人都過上幸福安詳的生活。他試圖改善農民的處境,在自己的莊園裏實行改革,解放農奴,把土地分給佃戶。雖然最終沒有如願,但我們從此就可以發現托爾斯泰成功的一點重要因素。

這位大地上火光閃亮的俄羅斯的偉大靈魂,在十九世紀末那陰霾濃重的日暮黃昏時撫慰人的星辰,他用他強而有力的筆桿寫出一部部能讓我們一步一步地緊跟着托爾斯泰那冒險生涯的矛盾經歷的作品。這些作品的描寫反映了真實的時代背景,是他一生思想和藝術探索的結晶。“托爾斯泰哪怕多活一天也是這個世界的財富。”高爾基曾這樣說過。

托爾斯泰“是自由_徒中最崇高的一個典型,窮盡一生只爲追求一個越來越遠的理想。”他以風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雖已離去,可他給世人心靈所帶來的觸動是無法磨滅的。

他,真正的名人,就像一朵開在荊棘裏的花,褪去鉛華,奮不顧身地抵抗。

越流淚越仰望。

羅曼·羅蘭《托爾斯泰傳》讀後感5

《列夫·托爾斯泰傳》有感一顆偉大的靈魂,百年前在俄羅斯的大地上發出光焰,最精純的光彩照耀我們的心靈。在十九世紀末陰霾重重的黃昏,它是一顆撫慰人間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心音並撫慰我們青少年的心靈。在法蘭西,多少人認爲他不止是一個受人愛戴的藝術家,而是一個朋友,的朋友,在全部歐羅巴藝術中的真正的友人——列夫·托爾斯泰。

在有暇之餘,我翻開了《列夫·托爾斯泰傳》,從而來體會一下托爾斯泰的人生成長的艱辛歷程。

托爾斯泰粗獷的臉又長又笨重,短髮覆在前額,小小的眼睛,寬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脣,寬闊的耳朵,因爲無法改變醜相,童年時倍感痛苦。他在一個叫卡讚的地方讀書,成績平庸,他是孤獨的。

在他家庭的回憶中,好幾個人爲托爾斯泰採作他的《戰爭與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親王沃爾康斯基,葉卡捷娜二世時代_的貴族代表;他的母親,瑪利亞公主,這溫宛的醜婦人,生着美麗的眼睛,她的仁慈的光輝,照耀着《戰爭與和平》。

雖然對於他的父母,他是不大熟知的(他的母親逝世時,他還未滿一歲),但是他至少還能保持若干關於父親的回憶。這是一個和藹的詼諧的人,眼睛顯得憂鬱,在他的城邑中過着獨立不羈、毫無野心的生活;他父親死時托爾斯泰才九歲。這一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現實,心中充滿了絕望。

然而不知不覺中,他爲少年的熱情、強烈的情感和誇大的自尊心所驅使,以至這種追求完美的信念喪失了無功利觀念的性質,變成了實用的性質與物質的了。他慢慢地也學會了放蕩自己。最後,有一樣東西救了他:那就是絕對的真誠、坦白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