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精品多篇

讀後感7.79K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精品多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一

前一段時間我看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書中很多教育觀念使我受益匪淺。

一、對閱讀極其重視,該書的很多章節提到早期閱讀的重要性,作者從閱讀的重要性,閱讀的方法,到閱讀給學習帶來的好處,各個方面都闡述的很到位,並且舉了很多的實例。用作者的話說,閱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

在讓孩子識字不難這篇中作者說:“我的做法談起來實際上非常簡單,就是從我第一次拿起一本書給她講故事時,就不'講',而是'讀'。即不把故事內容轉化成口語或'兒語',完全按書上文字,一字字給她讀。在對圓圓的教育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把學習生字融匯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閱讀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僅孩子學起來輕鬆,大人實際上也輕鬆,事半功倍。”我也相信書中優美的文字可以豐富孩子的語言,尹老師也提出認字和閱讀要結合起來,而不是割裂開來。閱讀的功能在於“薰陶”而不是“搬運”。眼前可能看不出什麼,但只要他讀得足夠多,豐厚底蘊遲早會在孩子身上顯現出來。

二、只設“記功簿”,不設“記過簿”。尹老師設了一個“記功簿”,記錄孩子成長中外在的一些進步,同時也記下了她內在的進步與成長。每頁只記一件事,畫一朵小小的紅花——算是給孩子的獎勵。這個方法,一些家長和老師也用過,但卻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記功簿”還有“記過薄”,想借以加深孩子的記憶,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樣的錯,沒想到這樣的結果是,優點會鞏固成爲真正的優點,缺點也會鞏固下來,成爲總也改不掉的缺點。也有的在設“記功簿”時,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如作業得了幾星,考試得了幾分,比賽得了幾等獎……,忽視了更爲重要的品德的培養。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二

說真的,我很慶幸自己能夠看到這麼好的一本書,在看書的態度上,只要不是出於任務,我向來由着自己的性子,若內容足夠吸引人,我就會一口氣把它讀完,就是通宵達旦在所不惜,若內容枯燥乏味,我就沒有耐心讀下去。這個週末連續下了兩天的雨,而我卻並不爲此煩惱,因爲我遇見了一本好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其實這本書買來已經好久了,只是也許因爲教育類的書看多了,難免會有厭倦,想着不過又是一些換湯不換藥的內容,便遲遲沒有翻動,正好這個週末下雨不出門,閒在家中便信手翻來,慢慢讀來,真是驚喜連連。我想若以後有了孩子,我仍會把這本書好好再看一遍。

喜歡這本書,是因爲她的真誠,書中沒有任何枯燥的理論,書中的母親是一位教育專家,通過多年的教育,培養了一位優秀的女兒,而書中所舉的例子多半就是她教育女兒時的一點一滴細節,其實孩子成長的過程都是相似,不同的是家長面對孩子問題時所持有的態度。讀完此書,我的心似乎也跟着溫柔起來了,作者在跟女兒相處的過程中,至始至終都是懷着一顆溫柔的心在對待。

書中有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細節,如書中提到孩子摔跤是常有的事,很多家長看見孩子摔跤了就會去責怪讓孩子摔跤的東西如板凳,以此來安慰孩子,但作者卻教自己的女兒摔跤後學會互相體諒,反過來給板凳揉揉痛,是啊,一個對物有情的孩子,長大後一定會是一個心善的人,雖是一個細節,卻足以看見作者不凡的功力。讀到這裏,我真是暗暗佩服,但讓我驚喜的還在後頭。比如作者看見自己的女兒罰抄數學公式,在得知女兒已經會背的前提下,這位媽媽居然替孩子抄寫要罰的公式,因爲作者認爲這些都是“暴力作業”,而如果機械重複抄寫只會讓孩子消磨對這門功課的興趣;還有如我們經常覺得應該從小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而作者恰恰相反,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不刻意迴避吵雜,讓孩子在一個正常的環境中生活,事實證明這對她以後的學習很有幫助;又比如我們經常讓孩子要聽話,但在作者眼裏,做父母的才應該適時的“聽話……

就像本書前言所說,對於父母而言,孩子出生時就像一塊未雕琢的玉,而多年之後,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另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我們常常責怪孩子爲什麼不聽話,爲什麼不懂事,但是否曾靜下心來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爲,有時我也常常感嘆,家長如此野蠻,又怎會教育出乖順的孩子呢?家長如此任性,教育的孩子又怎會不任性呢?所以對待孩子我們應該溫柔,再溫柔些,因爲他們原本沒有錯,他們犯錯,有些只是因爲年紀小,沒有經驗,有些原因若深究下去,間接的也是因爲家長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如孩子撒謊,只看見孩子欺騙了你,卻沒看見他寧願忍受欺騙帶來的負罪感,而不願把事實告訴你,其實已經說明你和孩子之間在溝通上出現了問題………讀完此書,你會對教育孩子有一個重新的認識。

最後我想說,若有了孩子,我希望能和她手牽手一起成長,一起讀古詩,一起數星星,一起感受生命中的酸甜,溫柔再溫柔些,其實好媽媽也就是好老師,而好老師也一定是一個好媽媽。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三

閱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對作者書中的一句話感觸很深,她說:“現代教育中,父母可以爲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爲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時間和心思,不就是和孩子共同成長的歷程嗎?”我由衷贊成作者的很多觀點,比如不要捉弄孩子;讓孩子愛上閱讀;培養學習興趣大於看重分數的高低;驚歎孩子想象中的河流是粉紅色,雲朵是藍色;父母要自己帶孩子;母親對生命的熱愛會像她的焦慮一樣感染孩子,陪着孩子長大是收益最高的投資……

這本書的作者尹建莉,是一名教育學專家,也是一位教女有方的媽媽。她既是好媽媽又是好老師,寫這本書意在溝通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有感於家庭教育的被忽視與不得法,而取名爲“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她用自己多年來教育女兒的親身事例來論述教育觀點,因其舉例充分、語言生動,這本書比晦澀呆板的教育論着要好讀得多。

作爲一名教師,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不時會有驚喜的發現,書裏有很多的理念對我來說是耳目一新的。比如作者認爲要使孩子的學習能力強,不是去上各種提高班,有一種“魔杖”就是課外閱讀。凡從小有大量課外閱讀的孩子,他的智力狀態和學習能力就會更好;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孩子在國小,甚至國中低年級時,僅僅依靠聰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績的,但如果沒有閱讀墊底,年級越高越會顯出力不從心。她反對給那些閱讀經歷尚淺的孩子去上所謂提高“寫作技能”的作文班,閱讀對寫作來說,是最根本、最重要、最有效的“大技”,而拋開了閱讀所講的種種技巧,最多可以稱爲“小技”。沒有大技,一切小技都沒有實現的條件。她還提出了好多關於閱讀方面的建議,比如應該讓孩子感覺到閱讀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沒有任何其它的目的;好閱讀儘量用書面語,壞閱讀拋開書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語;好閱讀要求快快讀,壞閱讀要求慢慢讀;好閱讀在乎讀了多少,壞閱讀計較記住多少;好閱讀讀字,壞閱讀讀圖。正因爲在她正確的引導下,她的女兒國小時就讀完了金庸全部武俠小說共十四部。說起作者的女兒,也是讓人羨慕,國小時跳過兩次級,10歲便上國中,16歲參加大學聯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個性品格方面,也表現出超越年齡的成熟,自主自立,樂於助人。可在作者的書中,卻處處被描寫成一個和普通孩子沒什麼不同,而且也經常犯錯誤的孩子,幸運的是她遇到了一個好媽媽。

“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是所有教育者的共識。平日,老師們總是花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來督促孩子養成好習慣。無形之中,好像把這樣重大的責任全放在了學校教育上。作者指出,對於這一張白紙,最先畫上一筆的不應該是老師,而應該是家長。兒童養成好習慣的起步應該是身邊朝夕相處的家長,媽媽給孩子文明的氛圍,孩子就將在這文明的氛圍裏生活。作者舉例說,當年教女兒整理東西時,也曾大費周章。儘管反覆提醒女兒要提前準備上學所需,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孩子還是丟三落四,常要父母往學校送東西。有一天,孩子又落了家門鑰匙,而這也是母親在出門前反覆提醒過的。針對這一情況,母親果斷地決定這次不再送東西。這樣,女兒回家,進不了家門,父母又加班。只好在門外苦等了一個多小時,耽誤了寫作業的時間。晚上,母親找女兒談話:“往常這時候早做完的作業,耽誤到現在,什麼原因啊?”女兒回答:“因爲鑰匙沒帶,進不了家門。”“不方便吧?”“嗯。”這時候,母親從女兒懊惱的神情中已經知道,孩子已經深刻體會到自己的丟三落四帶來的不便,就不再說什麼了。第二天,母親發現孩子在出門前特意確認了一遍鑰匙帶了沒。從此,忘帶鑰匙的事再也沒發生了。

這只是衆多事例中的一點,但卻讓我看到了一位頗具教育智慧的媽媽。帶鑰匙是家裏的事兒,帶文具書本是學校的事兒。學生常常苦着臉告訴你:“老師,我忘帶文具盒了!”這時,老師是不是也該換個方法呢?

“有些無傷大雅的錯,就讓孩子犯吧。”聽起來,這是很多嚴厲的老師和家長所不能容忍的。作者提出,兒童犯錯,上帝都會原諒。大人永遠不能期待一兩次犯錯之後,孩子就會馬上改正,教育的作用立竿見影。絕大多數情況是,你教育、懲罰了千百次,孩子還是照樣犯錯。這時,如果你還是無法容忍,那隻能把自己“逼上絕境”,糟糕、憤怒的情緒籠罩頭頂,進而殃及孩子。而一旦孩子對大人產生恐懼,將會築起心靈的防線。無疑,這會嚴重妨礙更深層的溝通。所以,有些錯,如果無傷大雅,就讓他錯吧。你不能精確估計孩子改掉這個錯誤的時間,那就踩踩剎車,讓兒童在成長中自行修正。

書中的很多觀點來源於生活,被作者一提煉後顯得生動準確,而且極易讓讀者接受。“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不是用天平衡量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孰輕孰重,反而,讓我這個天天要跟兒童打交道的國小老師,獲得絲絲啓發。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希望我的家長朋友們都能讀一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四

在聽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後,有一句話深入我心:我原來只看到你的孩子和我的孩子之間的差別,自從看了你的文章,才發覺這差別在你我之間,作爲母親,你把孩子教育大,我只是把孩子養活大。是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孩子是一個自我修煉的過程。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中介紹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其中最關鍵的三個詞就是:信任、自由、愛。但是,正如書中所說,很多家長教育孩子不是信任,而是控制,強迫他考試必須第一名,強迫他必須彈鋼琴一個小時,打着爲孩子好的名義,變相地傷害孩子。愛,其實也是需要方式的。書中有一個故事特別吸引我,文中用對話的方式,介紹了媽媽是如何引導圓圓,讓圓圓主動接受打針的案例。最後作者談到,兒童的忍耐力其實是驚人的,只要不嚇着他們,給出一個合適的心理預期,他們多半能夠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難的事情。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幼小的心靈。”家長要想真正地爲學生指引前進的方向,必須先觸摸到孩子的心靈,俯下身子把教育送進孩子的心裏。

對於我們班的學困生,在聽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後,我找到了問題背後的原因。孩子母親幾乎不管他,而父親是一個急性子,平時動輒對孩子大呼小叫,久而久之,孩子有了逆反心理,越來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電視、遊戲,成績一落千丈。後來父親用打代替了罵,可這孩子並沒有被打服變乖,而是徹底不想讀書了。大人應多給孩子耐心和信任空間,人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自我反省、自我糾錯的過程,我們應尊重孩子享受這個過程的權利。家長跟孩子之間的矛盾,很多時候都來自於孩子的學業成績。《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提到:孩子學習落後的原因,常在於他們沒有學會思考……而使情況發生逆轉的神奇力量——就是課外閱讀。誰不善閱讀他就不善於思考,凡是那些除了教科書什麼也不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其實,我們從日常的微信讀物中已然發現,每年大學聯考的學霸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大量閱讀。孩子的個性未定型,我們不可輕易傷害他們的自尊心。與其劈頭蓋臉地批判,不如付出至誠之心陪伴孩子多讀幾本書,讓孩子在閱讀中養成好習慣,好性格。

對於我自己,聽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也是感慨良多,每天下班回來,正常扒在手機上忙着未完成的工作,甚至週末帶孩子出去玩,我也時不時地低頭刷刷朋友圈。每天我面對班級的學生會滔滔不絕地講解着知識,耐心細緻地爲他們排憂解難,而面對自己23個月大的女兒,似乎失去了耐心。“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低頭玩手機。”所以,如果父母放下身段,把看手機的時間花在陪伴孩子身上,培養他看書,帶着他鍛鍊體魄。孩子會更加懂得生活。

有人說:“每個孩子都是個天才。父母的責任是發現他是個什麼天才。你只有具備把孩子引導成天才的能力,他纔能有成爲天才的可能。所以,教育孩子,要先從改變和調整自我做起。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五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最早,只是時間最長,影響力最遠的教育。《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是我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一個同事給我推薦的那時候對於當剛剛做媽媽的我來說,一切都是懵懂的,不懂得如何去做一個媽媽,所以說這本書給我很大的幫助和啓迪,現在重拾這本書之後我發現它裏面的一些理念和教育是相通的,通過案例的分析給人們闡述了,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好孩子的媽媽,這句話同樣適合用在作爲教師一員的我身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學生的老師。

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則,筆者提出要言教更要身教的觀點我很是認同,好媽媽必須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修養,要做好孩子的好榜樣。在校園裏好老師也要爲學生做好好榜樣,小到一個站立,一個坐姿的標準,進入校園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個人的衛生及穿衣打扮,活動時的紀律,每天的本職工作,遇事處理的態度與方法等等。

在師德師風42條負面清單出臺後,作爲老師的我們更應該好好的約束自己,爲學生做好榜樣。其實有部分老師平時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大的方面都做得很好,但是在細節的方面還是做得不夠,要知道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會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並且加以效仿,爲什麼有的家長會反映,我們管不住呀!但老師的話孩子可以當聖旨,渴望而知,老師的言行舉止好重要,就好比一本沒有文字的教科書,潛移默化的浸入學生的頭腦中。

對於學生來說,這是有巨大的,潛移默化的作用的,這種老師們平時無意識產生的一些,也是最爲直接,最爲深刻,最爲持久的。一天,在學校裏面看見兩個學生爲了一點小事在那裏起爭執,其中一位學生講出了自己的道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學生說了一句,我們老師說的怎樣怎樣,說明這個老師對他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說老師必須要時時,處處,事事嚴格要求自己。只有這樣做才能給學生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做好孩子的人生榜樣,不要因爲自己的一時疏忽,讓自己的教育潰於蟻穴。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六

在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學校向家長推薦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套書,我也第一時間買了回來,從頭到尾認真的讀了一遍,書中的許多教育理念和方法都讓我覺得受益匪淺。尹建莉老師以一個母親的角度,結合自已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用淺顯易懂的話語爲我們闡述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扮演着多麼重要的角色。作者講述的許多案例,在我看起來都是那麼的熟悉,因爲這些場景我和孩子也都曾經碰到過或經歷過,所以也引起我更多的共鳴和思考。

作爲父母,我們對孩子的愛是毋庸置疑的。我們總是用自己認爲最好的方式去表達對孩子的愛,給予他細緻的照顧,恨不得幫他解決所有的困難。可一旦孩子做了讓我們不滿意的事,我們又總是忍不住大發脾氣,給予他嚴厲的批評或責罰。我們甚至會抱怨爲孩子付出了這麼多,孩子卻還是不聽話,不懂事。可是我們卻從來沒有考慮過我們爲孩子所做的一切到底是他所需要的嗎,對他的成長有幫助嗎。

書中有一段話說的讓我特別有感觸:如果生怕孩有什麼考慮不周,大人就全部替他考慮了,一點不落地盯着他,從眼前看是在幫他,但從長遠來看,這是幫孩子倒忙。凡事應該讓孩子自己去考慮、去做,多犯一些錯誤,才能慢慢學會做得不錯。我覺得我就是那個什麼都喜歡幫孩子考慮周全的媽媽,總是會忍不住幫他安排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但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他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對我的安排有時會非常牴觸甚至會反抗。

有一段時間我們總是爲他早上穿什麼發生爭執,我爲他準備好的衣服他有時並不喜歡,他自己選的我認爲不合適,擔心他會在學校熱了涼了。雖然最後他都在我的強迫下屈服了,但我能感受到他的不情不願。後來孩子開始自己在睡覺前準備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我認爲這是對我一種無聲的抗議。我也忍着不再去管他穿什麼,即使他穿的不合適也只是提醒一下他,不再強迫他換掉。

有一次天氣很冷,我覺得他穿的有點少,但他覺得不冷,我也沒有多說,只是告訴他如果在學校覺得冷了可以讓老師給我打電話送衣服,後來我確實也接到了送衣服的電話。但從那以後他準備衣服的時候更願意主動問問我天氣,並聽從我的建議,我們也再也沒有爲這類事情產生過爭吵。從這件小事我發現只有當家長真正學會了放手,去尊重孩子的意願的時候,孩子才能學會成長,也能夠減少與孩子之間不必要的摩擦。

在培養孩子的品行方面,書中有這樣的一段話值得我們去思考:很多人習慣把兒童的品行問題歸咎於孩子自身,所以習慣指責孩子;可孩子的品行習慣是如此依賴家長的教育方式。所以家長在思考改變孩子的問題時,切入點永遠應該是如何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哪怕你認爲孩子的毛病就是來自孩子自己,你也有責任通過改變你自己喚起孩子的改變。不這樣思考,你就永遠找不到改變孩子的路徑。我們在面對孩子撒謊的問題上,很多時候都是生氣地批評、指責甚至恐嚇,卻很少去思考孩子撒謊的深層原因是什麼。書中總結了撒謊的兩個原因,模仿大人和迫於壓力,孩子年齡小的時候其實並不明白撒謊是什麼,更多的是大人曾經用假話騙過他們,所以他們也學會了說假話;當孩子懂事後,他知道自己犯錯將會得到批評時,爲了避免被責罵和處罰,也會選擇去說假話。所以我們要學會體察孩子的謊言,找出癥結,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爲孩子天生是不會說謊的。

也許有一些家長認爲尹建莉老師的理念和方法對自己的孩子不適用,因爲自己沒有一個像圓圓那樣的孩子。尹建莉老師在《自由的孩子最自覺》這本書裏是這樣回答的,沒有人專門爲你家孩子量身定做寫本書,讀書如果不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改變,只是生搬硬套,那麼一切知識和智慧都是無效的。所以我們讀這套書需要把握的是教育的原則和理念,“因材施教”,學會去理解和靈活運用書中的方法,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正因爲我們永遠找不到一本適用我家孩子的書,所以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不斷去總結和反思,並進行自我改變。只有這樣才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七

利用放假的時間,我讀了尹建莉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只感到相見恨晚。看了這本書,身爲人母又身爲人師的我,被書中的內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動。使我在今後的日子裏,無論是做家長還是做老師都有了更新的思路,更好的方法,更好的心態。

該書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她16歲的女兒參加大學聯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這到還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們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作者女兒從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樂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們能感受到女兒所有的一切絕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績都來自於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的教育。

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

要想有一個又乖又聰明的孩子,除了先天條件以外,最最重要的是媽媽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和素質。孩子就是一張純潔的白紙,他的人格,智力,情感等等都是在周遭的環境中慢慢建立和培養起來的。如果小孩子犯了錯誤或者做出讓大人們認爲不好的行爲,其實那些都稱不上是錯誤,只不過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小事。硬是歸結爲錯誤的話,也應該先尋找錯誤發生的原因是什麼,應該先從大人們身上去找問題的根源。大人們的一句話,一個細小的動作都可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重大的影響。所以說好媽媽是個關鍵。那如何成爲一個好媽媽呢?這是一個很難很重大的課題。每個媽媽都想當好媽媽的。可是往往到最後總是會抱怨“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當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總是在犯錯誤,永遠達不到自己理想的時候,我們願不願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爲,我們願不願意向孩子承認或向自己承認“我錯了”。如果我們沒有這種勇氣或不願做出這種反思,我們就不要奢望我們的孩子會有所改觀。甚至我們有的家長或老師對孩子不滿了,非打即罵,打罵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簡直無懈可擊。書中說:“打孩子是一種陋習和惡習。一個用武力征服兒童的成人,無論財富多麼豐厚,地位多麼顯赫,學問多麼高深,打人的理由多麼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現。這一瞬間,你以爲自己強大而正義,其實是缺少理智,恃強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從體力上給自己找平衡——在愛的名義下施暴,此時此刻你的行爲如此粗野,不過是個穿西裝的野人。”

“在愛的名義下施暴”這句話給我很強烈的感受,它讓我越來越深刻的反思,我們作爲老師在做學生工作的時候,總是在強調“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問心無愧。”良心和愛固然是必須的,但這畢竟主觀,而且我想這也是一種比較自私的想法,畢竟你主觀感覺的是對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們再煞費苦心,也是失敗的教育。作爲一名老師,我們總是在強調一些客觀因素,國小老師說孩子沒有良好的家教,國中老師強調國小老師沒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師又抱怨國中老師無能,大學老師更是覺得沒有必要爲學生的行爲負責。如此,孩子便長大了,真的成爲禍害別人的人了。誰爲他負責呢?我們應該爲此感到憂慮。沒有道德敗壞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們沒法改變無法改變的事情,但我們可以讓每一個到我們手中的孩子感覺到幸運,要知道他已經不幸很久了。

書中說“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爲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爲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我們從來不否認一個溺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所以我們也從來不否認作爲一個良苦用心的老師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這遠遠不夠,如果我們真正能夠愛孩子,那就從改變自己做起,從加強自身的學習做起。

“不是所有成爲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爲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爲一名老師,我們應該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再實踐,願我們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越來越融洽!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八

看了這本書,作爲母親的我感受頗深,給我的心靈帶來了深深的震撼。原來我一直認爲教育孩子最正確的方式是錯誤的,給孩子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響。

文中: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但我認爲對孩子的教育不管是在家裏還是學校都是互通的。書中敘述了許多事情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只要真正從愛、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場出發,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一個優秀的人才。

當我們一次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總是在犯錯誤,永遠達不到自己理想的時候,我們願不願意反思自己的行爲,我們願不願意承認我們錯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對她以後做人、做事都有一個很好的幫助。但是想要改變一個孩子的學習習慣,必須要改變家長自己的態度,需要我們十足的耐心和正確的指導方式,身教重於言傳,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隨時影響着孩子的行爲,自己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勝過千萬遍道理。

作爲家長,我們應該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每個家庭都會有一些繁瑣的小事,家庭的矛盾、家人的爭吵都會給孩子的身心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我們做家長的應該儘量避免,給孩子一個幸福、美滿、和諧的家庭。

讓孩子對生活充滿希望。人生必不可少的就是憧憬未來,對未來滿懷希望。孩子是一個家庭的未來,祖國的未來。她現在雖然還小,但她也有自己的想法。生活中我們可以多和孩子交流,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她一起完成一些事情。尊重她的興趣和愛好!不要隨便破滅她的願望和否定她,不要總是說你做錯了,事情不是你完成的等等話語。

對孩子我們要以說服教育爲主。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難免會犯錯誤,不要過分地去指責孩子甚至暴力的對孩子,從而讓她感到恐懼。我們應該心平氣和地去交談,讓他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有所改變。

父母之愛深如大海,但有質量差別,決定質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學歷、收入、地位等,而是對孩子的理解程度和細節的處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