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荊棘鳥讀後感(精彩多篇)

讀後感1.22W

荊棘鳥讀後感(精彩多篇)

荊棘鳥的讀後感 篇一

剛拿到《荊棘鳥》的時候,我便被梅吉與拉爾夫之間的愛情所吸引,化身一個小粉絲,期待着這場禁忌之戀終有一天能以一段曠世之戀畫上句號。而現實總是那麼不盡人意,那個紅衣男子真正離開塵世之時,我輕輕合上書頁,長吁一口氣。終是落下了帷幕,有塵埃落定的放鬆,有惋惜難過的哀嘆,有些事不能改變,卻已足夠影響一生。

有那麼一段時間,不禁開始責備拉爾夫,那個選擇去愛卻又放不下權勢的人。他渴望爬上金字塔的塔尖,卻又深愛着塔底那不爲人知的一捧沙。愛情終是給不了他拋下一切隨你走的勇氣。在時光的推移中,那個活潑的梅吉,恐怕早已化成一根羽毛,只在起風的時候輕輕地撓動他塵封已久的心。

儘管在心裏一遍遍地猜想:若是他肯放下羈絆他的教主虛名,她也情願再鼓起勇氣等一等他,結局會不會不一樣。我卻怎麼也怨恨不起來那個俊美的紅衣男子,那個爲愛癡狂的小梅吉。因爲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成爲什麼樣的人,路過什麼樣的風景,擁有什麼樣的結局。

讀《荊棘鳥》有感 篇二

一個有經驗的讀者在閱讀時通常是冷漠的,不會說一句話,不會流一滴淚。他是徹頭徹尾沒有姓名的旁觀者,就算說話了,流淚了,也就像烏雲帶來雨滴,樹脂順着魔鬼桉流下,是無意識的,再自然不過了。這是他們的故事,抱着自己的悲歡離合,也許能打動人心,也許比我們豐富,可沒什麼值得羨慕的。說到底,也只是他們的痛苦,就隨他們戀棧不去吧。

我們不過是旁觀者,主宰不了他們的命運,甚至也無法預測。除了讓這個世界一次又一次在自己面前展開,演繹,什麼都無能爲力。帕迪過早地死了,弗雷德也變得無足輕重,菲是徹底老了,梅吉竟然也是母親了,拉爾夫變得那麼可愛,而盧克是徹底令人厭惡,新西蘭不再是故鄉,德羅海達終於成了一個家族的傳記。

這是從前不可想象的。

菲的愛情發現的太晚,直至她徹底失去;梅吉的愛終於變得熱烈而深沉,可偷來的終於也重新被奪走;唯一幸福的可能是自命不凡的朱絲婷,她沒有帕裏利家女人順從的特徵,於是只有她她在長久的猶豫後找到了她想要的。三代荊棘鳥各自不同地奔向自己的荊棘,結果是明明白白的,可她們仍願意把荊棘扎進胸膛,歌唱到最後的時刻。

據說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來換取,於是我願意時光永遠停留在還沒開始時。塵土飛揚的車站,拉爾夫神父蹲下來,摟住了那個金紅色頭髮的小女孩。沒有懺悔,也用不着寬恕。

很少有書會從頭到尾讓人驚豔,可它做到了。我甚至羨慕澳大利亞,她的故事不會再被忘記了。上帝啊,要是我有一半考琳。麥卡洛的才氣該有多好,我真想通過這樣的方式是我愛的家鄉被人銘記。拉丁美洲有《百年孤獨》,澳大利亞有《荊棘鳥》,法國有《悲慘世界》,英國有莎士比亞,意大利有《神曲》,愛爾蘭有《尤利西斯》,美國南部有《飄》,甚至湄公河都有來自她異國的兩個《情人》……而我們有什麼?這片土地上的歷史太混亂,人民太複雜。似乎看的清晰的旁觀者寫了《大地》,但那已不再是我們自己的感情。什麼是我們深沉歌頌對她的愛的?什麼能讓我們記住她飽受摧殘但仍然美麗的一生?

《荊棘鳥》讀後感範文 篇三

提起書,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一個少女,她一頭紅橙色的發如瀑布般披散在肩頭,坐在玫瑰叢中顯得那麼的和諧。一隻小鳥兒飛上了枝頭,她衝着它甜甜的笑:“喔,朋友,你在幹什麼呢?”鳥兒不理會她,卻把一束荊棘刺入喉嚨,開始歌唱那天籟……而那位少女怎麼也想不到,她也會像那鳥兒一般:飛蛾撲火卻是心甘情願。

梅格安坐在椅子上,滿頭的白髮中摻雜着幾根紅橙色的發,她的臉上滿布皺紋,嘴角揚起平和的笑,像個孩子一般天真爛漫,不難看出,這位老婦人年輕時是何等驚豔!她眼角帶着幾滴渾濁的淚,如囈語一般的說:“已經過了這麼久了呢!”

梅格安第一次見到教父時,她纔剛剛從新西蘭來到澳大利亞,一切都讓它倍感新奇,比如眼前這個溫和儒雅的教父,教父牽起了她的手,從此結下了不解之緣。

教父叫他騎馬,耐心的解答她的所有問題,帶她跳第一支舞……他如她的哥哥無微不至的照顧她,可是愛情的種子卻悄悄種下了。這在當時是有違道德倫理的!是世人所不容的!可愛情的種子卻生根發芽,佔據了她全部的心。

這是我最美好的時光了,梅格安想,後來呢?她勾起了苦澀的笑容,白髮似乎又白上了幾分。

後來教父被調走,她心灰意冷,嫁給了一個男人—— 一個工人,他長的極像教父,可他並不愛梅格安,或者說他更愛她的錢,在梅格安生女兒時,他竟然看都沒來看一眼,梅格安又一次在愛情上受挫(雖說她也並不愛那個男人)這時,教父來看望梅格安,這次他們衝破了世人的輿論與道德倫理編織的那張大網,梅格安與教父依舊沒有結婚,可卻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

如果故事就此結束,那也算結局圓滿。可天有不測風雲,他們的兒子夭折了。梅格安的希望再一次的破滅。她自知與教父再無可能,便把所有一切都告訴了教父。不久後,教父去世,梅格安在莊園裏慢慢變老,看着故人一個又一個的逝去……

記憶的閘門緩緩關閉,梅格安想:我這一生在苦苦追尋的東西,一樣也沒有得到,我這一生有意()義嗎?她很快就有了答案:有的,縱使沒有得到,我也已努力過,去追尋過。與其一生平平淡淡的和我不愛的人度過,這樣的結局又有什麼可遺憾的呢?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荊棘叢中,有的人放棄抵抗,在荊棘叢中慢慢死去,最終埋沒在泥裏,而有的人卻選擇從叢中掙脫,縱使只有一線生機,縱使滿身傷痕也無所畏懼,只爲了飛向湛藍的天空,登上高高的雲端。

而我想做第二種人,我不願一生碌碌無爲,我要像小鳥一樣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飛翔,我相信所有的苦與累,所有的傷痕都將會化成翅膀,帶我飛向更高更遠的天空。所以從現在開始我要努力,成爲我心目中最期待的自己;我要堅強,不被任何的困難所打倒;我要懷着美好的希望,在書海中度過每一天……

《荊棘鳥》讀後感 篇四

很久以前便讀到過這樣一段文字,“傳說中有那麼一隻鳥,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着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停歇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蠻的枝條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黃鸝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十幾二都在靜靜的諦聽着,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爲最美的東西,只有深痛巨創才能換取”讀完之後是久久徘徊於心的震撼,這是怎樣一個悲傷的故事,如此悲壯惋惜,讓人驚歎。命運給予無限痛苦,卻可以憑着一念執着,拼盡一身傷痛,終於來到勝利的終點,而更大的代價卻是生命終結……

這是一個美麗而悽婉的愛情悲劇,卻也是一首對生命堅毅永恆的謳歌。

《荊棘鳥》是一部澳大利亞的家世小說,全書分七部分,每部分以一人爲中心,但又彼此聯繫,本書主要以女主人公梅吉與神父拉爾夫之間不爲世俗所認可的愛戀糾葛爲主線,描寫克利裏一家三代人的故事。作爲一個美麗的女性,梅吉又有着與生俱來的堅韌,而她最打動人的精神力量,也是個女性永久美的力量——執着。拉夫爾幾乎是梅吉所有的夢想,他給予她最初認知世界的勇氣,他的英俊優雅,父親般地慈愛,兄長般地關懷與陪伴,讓被母親漠視的她燃起了對生命的熱情。然而她戀上的這個男人卻把自己給了上帝,她無法得到他,這就是對於梅吉最鋒利,最長的荊棘。儘管梅吉在執着的追求愛的過程中受到深痛巨創,然而生命卻有了完整的意義。在失去最心愛的兒子後,她終於發現並從心底真正接受了自己的女兒。上帝並沒有帶走一切。梅吉因無法得到而顯得孤單與可憐,她的靈魂只是在戴恩和拉爾夫死後纔得到真正的解放。花開花會落,即便消亡也會變成春泥,這無窮無盡的循環,生生不息,這便是生命的意義。

《荊棘鳥》讀後感 篇五

與你相遇太遲了,一個嗜文者怎麼可以讓你我的相遇遲了這麼久!———題記

《荊棘鳥》所表達的不僅僅是克利克家族十餘成員的不同命運,也不僅僅侷限於拉爾夫和梅吉的禁忌之愛,它描寫了最爲真實的人性,彰顯着宿命輪轉、興衰交替的不可逆轉。作者筆下那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不管是菲、拉爾夫還是梅吉,紛紛走向了不可掌控的命運,然而,這,正是生命原本的樣子。就如梅吉所言:是我們自己創造了屬於自己的荊棘叢。

拉爾夫神父,當他第一次在德羅海達莊園遇見10歲的梅吉時,他的宿命便開始了。可是當瑪麗把本應該屬於帕迪的一千三百萬鎊遺產莫名留給他時,他一生的荊棘之路也便開始了。爲自己的教士之路,拉爾夫沒有把這份不合理法的遺書投入爐火而是選擇有利於自己攀升而昭示於教會。正是因爲內心對帕迪一家的歉疚,拉爾夫便不遺餘力關心着帕迪一家及梅吉,愛情在日常的關愛中產生。從此,愛情與教會、人性與神性的衝突,便如同一根荊棘一樣橫亙在拉爾夫的心裏。

神父這一特殊的身份及對教會權勢的野心決定了他不可能留在梅吉身邊。他活着的目的“不只是一個男人,而是某種偉大得多的東西,某種超乎僅僅成爲一個男人命運的東西”。可是在他成功地完成從教士到紅衣主教的攀升時,同樣也無法逃離作爲一個男人的折磨——那就是對梅吉的愛。當他得知梅吉嫁給了盧克並離開了德羅海達莊園後,他幾盡崩潰。正是拉爾夫矛盾的心理,人物才更加真實,命運才更具有了戲劇性。

16年後,當拉爾夫終於敗給了人性,以男人的方式得到梅吉,他又一次清醒地認識到:她是他的玫瑰花、是他的創造物,同時也是他垮臺的根源。所以,他依然選擇了上帝,選擇了離開。這一生,拉爾夫便生活在神父與男人這兩個角色中,因此,他的一生,註定會負載着痛苦與折磨,註定彷徨與無措,他在上帝之愛和人類之愛間苦苦掙扎,活在自己的荊棘叢中。

當他70歲時,得知自己親手培養的下一代教主、最後溺水而亡的戴恩是他的親生兒子時,是誰在說?“拉爾夫,你瞎了眼,你想不明白,拉爾夫·德·布里薩特紅衣主教,這就是你所希望的,這種希望勝過了梅吉,勝過了你的兒子,勝過了你的兒子!”透過文字和紙張我們聽到那劃過天際的一聲嘶鳴,那是拉爾夫的。當他的意識離開身體的那一刻,他終於走下了神父與主教的祭壇,歸於凡塵之中。

戴恩死了,從拉爾夫身上偷來的唯一的印記最終也沒有守住,這就是宿命。拉爾夫死了,作爲讀者的我,流下心疼的眼淚,我們都愛這樣的拉爾夫,他神聖卻跌落凡間,他是一個教士,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男人。我們愛他的黑色法衣和紅色權杖,愛他的粲然一笑和痛悔之淚。有一種鳥,叫荊棘鳥,它一生只能飛一次。“鳥兒胸前帶着荊棘,它遵循着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其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荊棘刺進的一瞬,她沒有意識到死之將臨。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盡,再也唱不出一個音符。但是,當我們把荊棘扎進胸膛時,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把棘刺扎進胸膛。“拉爾夫是,菲是,梅吉也是。

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是一首生命之歌。整個世界都在趨靜地諦聽着,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爲那是每一個人起落於凡塵間的泣血而啼。

《荊棘鳥》讀後感 篇六

在5月24日我曾寫過一篇《荊棘鳥》讀後感。讀這本書還是在十年前,當我重新想讀起它的時候我的春春已老去。我用了五十天的時間重新回味了我心中的經典,讀後的感覺較我在上篇文章所寫的有了很大不同。經典不會變,改變的只是自己的心情,或許在很多年後再次讀起的時候我會有更深刻地感受。

主人公拉爾夫神父被作者描述成完美男人的化身,他有着俊朗的外表、內斂的性格、善良的心靈,唯一遺憾地是他把自己獻身給了教會,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所遵循的是禁慾和沒有愛情的終生。

然而,拉爾夫也是人,也是一個有激情、有血有肉的男人。在他二十八歲的時候他喜歡上了一個叫梅吉的小姑娘,隨着梅吉的不斷成長他的喜歡變成了愛,儘管他在努力地剋制着這份教會所不能容忍的愛情,但是愛情之火將他的心燃燒的焦灼和無奈。成年後的梅吉也愛上了拉爾夫,當她向神父表白時卻遭到了拒絕。

梅吉的姑媽臨終前將所有遺產給了拉爾夫,但遺囑中註明拉爾夫必須終身追隨上帝,如果把此筆可觀的遺產交給教會拉爾夫就會被提拔重用,如果拉爾夫放棄遺產娶了梅吉,那麼他就會違背自己的誓言與追求,艱難權衡之後的結果是拉爾夫最終選擇了上帝,確切地說是選擇了上帝賦予的至高無上的神權——羅馬教廷的紅衣主教。

故事講到這裏讀者或許已經知道了結果,是的,拉爾夫得到了權利而失去了愛情,那種心痛折磨了他的一生。梅吉的愛情之花在初戀中枯萎,她選擇了一位容貌酷似拉爾夫的工人做了丈夫,然而她錯了,容貌的酷似不能替代心靈的相通,梅吉在經過一段悲慘生活後重新回到了她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