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幼兒園教師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1.18W

幼兒園教師讀後感多篇

幼兒園教師讀後感1

班級管理能力是一種典型的需要幼兒教師在做中學、積累經驗、逐步發展且必須具備的實踐性能力,這些都是像我這樣的新老師所欠缺的。

《幼兒園教師治班之道》是李麥浪老師的著作,她從事學前教育與研究工作三十多年。撰寫的專著《0歲,閱讀的起跑線學前兒童圖書閱讀與指導》曾獲“冰心兒童圖書獎”。此外,有五十多萬字的論文和教育類文章在國家級和省、市級核心期刊上發表。通過一段時間的閱讀後,你會發現這本書就像一個教你如何管理班級這門學科的一位老師。

《幼兒園教師治班之道》分爲上下兩編,共十章。上編內容旨在引導幼兒教師定位自己的角色,下編圍繞着幼兒教師治班的實踐行動提出了多種策略,並圍繞着這些策略指出了各種具體的方法。書中,李老師展現了許多一線優秀教師的經驗和體會,呈現的是教真實的幼兒教育畫面,產生真實的體驗,從而發生有效的學習。甚至細微到通過一個一個案例告訴我在遇到什麼事情時應該做些什麼,怎麼做?通過一個階段的閱讀,我知道了作爲一個幼兒教師,要真正做到管理好一個班級,最重要的便是做好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首先應從“心”開始,要善用真情去感染孩子、感染家長、同事;要注重在行動中去建立班級規範,堅持一貫的適度要求;並注意孩子的年齡特點,建立合適孩子可持續發展的學習過程。

所有的成功都來源於各種細節,老教師們的治班之道正是認真細緻的做好了每一件瑣碎的“小事”,這些小事雖很平常,很不足以說道,但一點一滴卻都滲透着幼兒教師們的班級管理理念。

治班之首要條件,就是抓好班級常規管理,有了良好的常規,才能進行有序教學,相信大多數幼兒教師與我深有同感。一個班級的幼兒由於受環境、遺傳等因素的影響,從而形成個體間明顯差異,如何讓這些個體差異的孩子融入到集體中並自覺遵守規則,這是一門藝術。

要做好一個班級的管理者,我們教師首先要和幼兒融爲一體,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堅持以正面的引導來教育幼兒,堅信環境的力量對幼兒的影響作用,堅持班級柔性管理與剛性要求的和諧氛圍的建立,堅定自己正確的價值觀,就不會迷失方向,有序地開展班級工作。希望這本書對你們有幫助!

幼兒園教師讀後感2

教育是一門藝術,從事這門藝術的是教師。學前教育更是一門藝術,因爲它所面對的是還不能正確表達意願、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緒的娃娃,以及深愛着娃娃的家人。精通這門藝術需要教師熱愛這門藝術,瞭解這門藝術所針對的不同對象,掌握這門藝術的技巧,並不斷反思,積累經驗,沉着應對。讀到序中的這些話語,讓我明白了教育的意義,對於學前教育做了一個很好的解釋。讓我有了更濃厚的興趣想看看這本書中講了些什麼。

初看目錄,本書從班級建設、家長工作、來園準備、來園接待等等方面一一闡述,我想是有作者的用意的。常常我們都會談論某某班級的常規好、上課認真之類的話,班級建設做好了,纔會有之後的上課常規好等等,那樣幼兒也會從各個方面獲得成長,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展。家長工作的重要性我相信所有教師都明白,《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閱讀了書中“遊戲”這一節讓我感觸頗深,幼兒的自主性遊戲是最讓我感到困惑的。它不像集體活動那樣可以先前預設,有教材來讓我們分析研究,再一步步設計環節,然後將它靈活的搬到課堂上。在自主遊戲中由於幼兒的活動受到具體事物的影響,如果沒有符合他們需要的材料、不受干擾的空間和時間,他們就會覺得玩不起來,需要教師在幕後給幼兒的遊戲做好服務。我一直爲如何做好這樣的服務以及遊戲之後如何講評、怎麼樣在講評的過程中能讓幼兒有所提升。在書中“試試這樣做”中告訴了我一些措施,如“允許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點選擇遊戲材料,但與幼兒一同建立必要的遊戲規則,並提醒遵守。”接着又以一些實例來告訴我怎麼在遊戲的時候一步步的順應幼兒的喜好、興趣、需要來設置之後的遊戲,並在一次次的遊戲中加以豐富,讓中班幼兒逐步能夠學會玩“小醫院”的遊戲。我知道以後要細緻的觀察幼兒的遊戲及時的發現他們的需要,再給予適當的指導,這樣逐步提升讓幼兒在快樂的遊戲中獲得成長。

應彩雲老師的文章《靜靜的水長長地流》我讀到“教師只有達到眼裏只有孩子而無他人的境界,纔可能處“波瀾”而不“驚”。這句話讓我產生了無限的共鳴,是啊教師的眼裏應該只有孩子呀!但願我們如水,靜靜而悠長地流。讓我們這般清澈的水去滋潤孩子們幼嫩的心靈,讓他們快樂的成長。

幼兒園教師讀後感3

一直以來,人們總愛用“阿姨”、“保姆”等角色去定位幼兒園教師,認爲幼兒園教師的職責就是管好幼兒的吃、喝、拉、撒、睡,至於幼兒園教師應具備怎樣的專業素質、掌握哪些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很多人對此並不特別關注和重視,這使得幼兒園教師的工作一直處於比較“尬尷”的地位。

實際上,學前教育作爲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整個國民教育大廈的基石,對幼兒的全面和終身發展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甚至從更廣泛、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幼兒園的教育對整個國家的建設和發展都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幼兒園教師作爲幼兒園各活動環節的主要實施者和參與者,需要正確把握幼兒的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全面認識和深入瞭解幼兒的興趣和愛好,還要具備相應的教育教學設計與組織能力、環境創設能力、活動評價和反思能力等,所以幼兒園教師更應具備“專業性”。

近些年來,伴隨學前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以及國家對發展學前教育事業的重視,國家對“專業化”幼兒教師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爲迫切。正因如此,爲促進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建設高素質的幼兒園教師隊伍,國家於2012年頒佈並實施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教師是履行幼兒園教育工作職責的“專業人員”。這是從國家的法規層面確立了幼兒園教師的“專業地位”,不僅標誌着廣大幼兒園教師也因此開始擺脫“阿姨”、“保姆”等傳統角色,以“專業的幼兒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去定位自己,同時也標誌着我國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進入專業化階段。

要做“專業化”的幼兒教師,必須要樹立正確的理念,而《專業標準》所提出的“師德爲先、幼兒爲本、能力爲重、終身學習”四個基本理念,正是對當下幼兒園教師職業特點、價值取向、基本信念的正確反映。正確領會這些基本理念是成爲“專業化”幼兒教師的基礎與前提。

一、師德爲先“專業化”幼兒教師的基本前提

人們總愛用“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辛勤的園丁”、“燃燒的紅燭”等美好詞彙去讚美教師,這就意味着“教師”是一個高尚的職業。但近年來幼兒園頻頻曝出的各種事件卻讓我們認識到,當前幼兒教師存在的師德問題仍然較爲嚴重。在成爲“專業化”的幼兒教師之前,首先要成爲合格的幼兒教師,其基本前提就是要具備良好的師德,即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所以《專業標準》將“師德爲先”的基本理念放在首位。

按《專業標準》的要求,首先,作爲幼兒園教師要熱愛自己的職業,具有崇高的職業理想,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和指導下,積極將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與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建設和發展相結合,不斷提高“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履行一名幼兒園教師應盡的責任與義務。

其次,作爲幼兒園教師要認識到我們的教育對象比較特殊,他們的`身心發展不成熟、不完善,比較稚嫩,容易受到傷害,但同時他們又對周圍世界充滿着無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爲了保護他們不受傷害且保持對各種新奇事物的興趣,我們就要富有愛心、耐心、細心以及責任心,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最後,作爲幼兒園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履行教書育人職責的時候,還要盡力給幼兒樹立好的榜樣,以良好的行爲和實際的行動感染幼兒,做幼兒健康成長的啓蒙者和引路人。

二、幼兒爲本“專業化”幼兒教師的本質要求

在當前幼兒園頻頻發生各種惡劣事件的情況下,倡導幼兒園教師正確領會“幼兒爲本”的理念尤爲重要。《專業標準》所倡導的“幼兒爲本”的理念,要求教師在進行任何教育教學工作時都要從幼兒出發,把珍惜幼兒的生命安全及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放在首位,瞭解幼兒的天性和需要,尊重幼兒發展的獨特價值,維護幼兒的權利,促進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和諧、全面、平等的發展。

按《專業標準》的要求,作爲幼兒教師,首先要尊重幼兒作爲“人”的基本權利。《兒童權利公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法規文件中都有明確規定:“幼兒應與成人平等享有相同過的價值權利,幼兒園的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幼兒年齡較小,生活經驗不豐富,是非判斷能力欠缺,但我們不能因此就剝奪他們的權利,甚至對他們進行任意的侮辱或打罵,更應該給他們充分的尊重和熱愛,保證他們的合法權益不受傷害,讓他們享有幸福快樂的童年。

其次,作爲幼兒教師,在開展幼兒園的任何活動前,都應遵循幼兒的身心特點和發展規律,符合幼兒的能力範圍和接受水平,不能將活動凌駕於幼兒的發展特點之上,使得幼兒成爲活動的被動參與者。最後,作爲幼兒教師應堅信每一位幼兒都有發展的潛能,都應該獲得德智體等方面的全面發展。教育就應該激發這些潛能,以促進每一位幼兒生動活潑、和諧全面地發展。

三、能力爲重“專業化”幼兒教師的內在要求

想要成爲“專業化”的幼兒教師,除了具備良好的師德以及正確對待幼兒的態度外,還應具備相應的專業能力,所以“能力爲重”也是《專業標準》中要求幼兒教師必須秉持的一個基本理念。

《專業標準》從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三方面詳細論述了幼兒教師所應具備的能力。其中專業能力又包括環境創設與利用能力、一日活動的組織與保育能力、遊戲的支持與引導能力、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能力、激勵與評價能力、溝通與合作能力、反思與發展能力等七方面能力。從內容構成來看,幼兒園教師的專業能力更加凸顯幼兒園保教結合、以遊戲爲基本活動的特點,以及環境和生活對幼兒發展的重要價值和獨特作用。

幼兒園教師所具備的專業能力與中國小教師以學科教學爲核心的能力結構相比,更綜合、更全面。同時,“能力爲重”的基本理念還突出強調了幼兒園教師的專業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反覆的過程,需要教師將相關理論和幼兒園的保教實踐緊密結合,以“專業”能力確保保教工作的專業化水平,並不斷地通過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的形式不斷去加強和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

四、終身學習幼兒教師“專業化”的不竭動力

《專業標準》要求幼兒園教師應持續“學習先進學前教育理論,瞭解國內外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做法;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具有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做終身學習的典範。”終身學習的基本理念不僅是時代的發展對教師所提出的要求,也是由教師的職業特點所決定的。幼兒園教師的教育對象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慾,同時還具有主動性和獨特性等特點,這就決定了幼兒園教師職業的複雜性和變化性。

爲了滿足幼兒不斷的發展需求,教師需不斷地更新與完善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素養、提高教育理論和職業道德素養,拓寬教育視野,優化知識結構。每一位幼兒園教師都要有明確的終身學習和持續發展的意識,並積極將終身學習的理念付諸行動,在持續不斷的學習與思考過程中,實現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

《專業標準》是國家對合格幼兒園教師專業素質的基本要求,是幼兒園教師開展保教活動的基本規範,也是引領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準則,無論是從事跟幼兒工作相關的行政人員、教研人員、幼兒園園長,還是幼兒園的一線教師,都應深入學習領會《專業標準》的基本理念,以有效提升自身的專業化水平,併爲最終成爲“優秀的”、“專業化的”幼兒教師奠定基礎。

幼兒園教師讀後感4

《給幼兒園教師的101條建議語言教育》一書反映了當代幼兒教育實踐的需要,給我們幼兒教師新的啓發,其中在日常生活篇中提到的“家園配合進行語言教育”,讓我頗有感想。幼兒的語言是通過對周圍環境的模仿而獲得的,而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對孩子起着帶頭作用,所以幼兒園與家長應當爲幼兒創設並引導幼兒接觸一定的語言環境,在與環境的互動過程中加強語言訓練,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我們班的幼兒有很大一部分平時都是爺爺奶奶帶的,而大多數爺爺奶奶在與幼兒的交談中使用的都是方言,像我們班的彭雅倫,他總是習慣把“老師”叫作“老西”,把“擦嘴巴”說成“卡子博”,老師糾正了他很多次效果都不是很明顯。還有我們班的朱子軒,有一次他吃完飯對阿姨說要去“嘔把把”,阿姨半天都沒弄明白,後來我們才知道原來他說的“嘔把把”是“大便”的意思。由於朱字軒的爸爸媽媽都是外地的所以他的普通話帶着明顯的“地域性”,可能短時間很難糾正的過來。那究竟如何做好幼兒的語言教育呢?

首先,是要“多聽”。培養幼兒注意的傾聽,這是發展幼兒表達能力的先決條件。幼兒學習語言,首先要學會聽,聽得準確,聽得懂,然後纔有條件正確地模仿說。給幼兒積極創設聽得環境,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幼兒聽錄音故事、聽別人講故事;邀請幼兒談話互相傾聽並交談;帶領幼兒聽多種聲音:樂器的聲音、動物的聲音等讓幼兒聽後模仿,想象,並講出他們聽到的聲音好象在說什麼。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其次,在家庭中家長要以身作則與孩子用普通話交談,積極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孩子樂意講普通話,而且能將“普通話”說好。

第三,當然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還必須要“多練”。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任務,主要是培養幼兒正確的發音,吐字清楚,豐富幼兒詞彙,並能正確運用。教會幼兒按照漢語語法規則講話。這些內容,都得再語言實踐中學習,掌握。這就要讓孩子多練習,重複的練習,逐漸地掌握。給幼兒提供多練的機會,創造多練的環境。幼兒的發音不準,教師和家長注意及時糾正、練習,就能掌握得快,說得好。

總之,在培養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和訓練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結合家園共育,幼兒的語言纔會健康的發展。

幼兒園教師讀後感5

發揮教師在教科研活動中的主體作用

教師是教科研活動的主體。只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依靠教師,羣策羣力,教科研活動才能產生更好的效果。反之,教科研活動則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在以往的教科研活動中,教師常常處於被動的地位,心態與情緒都是很消極的,究其原因有三點:一是教師對教科研活動意義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爲幼兒園接觸的是3—6歲幼兒,把孩子帶好,用不着花很多精力搞教科研。再說,幼兒教師畢業於幼兒師範學校,雖專業素質好,但理論—功底薄,研究水平低,沒法搞教科研。二是教科研活動形式單一,總是業務園長或教研組長說、念、講,教師則一味地記錄、聽講。三是教科研活動內容經常跟着“流行風”走,外面流行研究什麼,幼兒園也就跟着模仿照搬,不會在分析別人之長和自身特點的基礎上有選擇地吸收,搞得教師隨“風”搖擺不定,興趣不大。!

爲了調動教師參加教科研活動的積極性,我園着力從以下三方面入手,積極鼓勵教師參加教科研活動,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充分發揮教師在教科研活動中的主體作用。

一、加強思想管理,強化教科研意識。

教育科學研究是運用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教育領域中的現象與問題進行研究的認識活動。通過教育科學研究,能探索和認識教育教學規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教育的發展,因此可以說,教育科學研究是新世紀教育工作的需要,是培養未來人才的需要,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需要,也是教育管理規範化的需要。作爲園長,應把教科研放到幼兒園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優先考慮和安排,樹立“科研興園”的工作指導方針,加強教科研思想管理,反覆宣傳教科研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教師的畏難情緒,幫助教師從教育發展、自身發展的角度去認識理解教科研的必要性,從而喚起教師投身教科研的自覺性。園領導要身體力行,帶動骨幹教師進行示範,結合實際工作,紮實開展教科研工作。如:園領導參與進行了“幼兒一日活動中保教結合思想的滲透”、“如何開展幼兒體育教育活動”、“幼兒珠心算教育”、“幼兒聽讀遊戲識字教育”等研究,從而激發了教師參與教科研的熱情。

二、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研究氛圍。

首先,園領導和教研組長作爲教科研活動的管理者,應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尊重教師,瞭解每一個教師的實際水平與需求,允許教師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在教科研活動中,與教師保持人格上的平等,既做指導者,又做平等的參與者,與教師共同研討,虛心聽取意見,及時鼓勵和肯定教師的創見,善於提出教師存在的問題,啓發教師思考。在這種寬鬆、和諧的研究氛圍下,管理者與教師之間心理上的距離縮小了,使教師產生被認同感和自我價值感,樂於無所顧忌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

第二,管理者應從實際出發,瞭解教師研究的需要,以解決教師工作中的難點、困惑爲重點,將研究的需要融入教師的需求之中,以教師不斷增長的需要爲研究的“突破口”。我園常採用現場觀察法、問卷調查法和小組討論法來了解教師在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疑惑和對教科研活動內容的意見和建議,這樣確定的教科研活動內容受到了教師的歡迎,因爲它切合了教師的實際需要,增強了教師主人翁意識。比如,以前我園的教研觀摩活動,基本上都是由園領導確定觀摩內容與人選,在調查表中,許多教師認爲這樣做有一定的侷限性,不利於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因此,園領導根據大家的意見,將指定觀摩與“自報觀摩”結合起來,一方面通過層層競爭選拔,選出優秀教師參加教研觀摩活動;另一方面,對於能力弱一些的教師也要提供機會,通過個別指導,爲她們參與教研觀摩活動並取得成功打下基矗

第三,改變以往管理者的“一言堂”、“獨角戲”的教科研活動方式,採用豐富多彩的形式開展教科研活動,注重發揮羣體的智慧,集思廣益,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共同研討,提高活動的質量。我園的教科研活動形式有:

1、運用集體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的方法,組織教師學習研究幼兒教育學、心理學、教育科研知識等基本理論。!

2、邀請有關幼教專家來園作教科研專題講座或是現場觀摩,就教師存在和提出的問題進行釋疑與指導。

3、教師圍繞一定主題進行輪流主講,主講人事先要做好準備工作,熟悉主講內容,設計出討論題目,組織大家開展討論,最後並進行總結。

4、經常開展教研觀摩活動,並認真進行評析,提出合理建議。

5、有計劃分期分批地組織教師到南京、上海、蘇州等地幼兒園進行觀摩活動,回來向大家傳達他人的經驗和做法,開展研究和討論。

6、向家長或同行開展教科研成果彙報評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