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觀看史記讀後感及啓示

讀後感5.97K

觀看史記讀後感及啓示

《史記》主要寫了從軒轅黃帝開始之後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鉅著。這本書中有許多歷史事件,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項羽本紀”和“高祖本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觀看史記讀後感及啓示範文,歡迎閱讀!

觀看史記讀後感及啓示範文1

在歷史文學的滿天星辰中,《史記》是最爲璀璨,最爲熠熠生輝的一顆。細細品讀完《史記》,可以使人感到3000年前,諸侯爭霸的崢嶸歲月。

《史記》爲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所著。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共3000多年的歷史,司馬遷以其“窮無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完成了中國第一部,也是最爲著名的紀傳體通史。而最讓我感慨的是,《史記》中有其他史學家想都不敢想,寫都不敢寫的內容——對開國皇帝劉邦和當朝皇帝漢武帝的揭露及批判。

記錄當朝皇帝的歷史已經是一些史學家不敢恭維的事了,更何況是去揭露他的一些負面的事蹟,這很容易就會招殺身之禍。然而《史記》卻完完整整的將他們一一收入書中,犀利、深刻地把他們內心的隱祕剖析得十分清楚,讓我看到了最最真實的朝代,絕不帶半點阿諛奉承之味。這可是史無前例的啊。這也許正是《史記》爲何如此珍貴的原因所在。

《史記》對後世史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通史方法爲歷代“正史”開創先河。其豐富的藝術價值被古代的小說、戲劇、傳記、文學、散文所傳承並不斷髮展。從魯迅“史學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高度評價中就可以看出它對後世的影響。

讀了《史記》,使我認識了四面楚歌中,烏江自刎的項羽;生靈塗炭中,起兵反秦的陳勝吳廣;緊急危難中,智勇雙全的藺相如;流亡在外,卻終登皇位的重耳·····歷史風雲,世間百態,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靈。生動形象的歷史人物有聲有色的爲你講述他們身上發生的有趣的故事,促使你進入他們的世界。司馬遷在撰寫這部歷史鉅著時,投入了自己的情感,或豪情萬丈,或嫉惡如仇,一個個鮮明的形象浮現在他的筆下。

那些沉睡在歷史長河中的人,不負甦醒,他們早已不在,而他們的骨氣和情懷,透過司馬遷的筆,映照着我們的心,歷史就是在警示世人,我們要重新找回當年英雄的風光無限,也要注意不能像失敗者一樣,重蹈他們的覆轍。歷史終究是歷史,當我們再去翻看當年的史書時,歲月的痕跡佈滿了泛黃的紙頁。英雄英雄已自刎烏江,勇士已亂箭而死,我不禁感慨: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觀看史記讀後感及啓示範文2

在世界文壇中,一本本文著的問世,震撼着人們的心,而在中國文壇上,不計其數的名著則令人心潮澎湃。《紅樓夢》的悠然動人;《三國演義》、《水滸傳》的慷慨激昂;《繁星·春水》的名麗詩句;《亮-劍》的扣人心絃……其中最讓我記憶猶深的一本書是《史記》,雖然沒有太過華麗的語言,但卻記載了戰國、西夏、商朝、周代、春秋時期的名人大事,收錄了史書、古典小說,可謂包羅萬象啊!

《史記》的故事繁多,由最初的“五帝本紀”到“太史公自序”,令我大飽眼福。《史記》中有正義之士,有奸惡之徒,驪姬的蛇蠍心腸;靈公的殘忍暴虐;將軍王翦的英勇善戰;越王勾踐的忍辱負重……《史記》的每一則故事都富含深刻的寓意,令我對《史記》更加崇拜,卻還透着一絲傷感:司馬遷被昏庸的漢武帝投入監獄,一個爲國效忠的正臣被奸佞害得成了一個囚犯。司馬遷本欲自己了卻殘生,但想到自己的鴻鴣之志——《史記》尚未完成,把自己個人的榮辱全部都埋在心底,經過13年的嘔心瀝血,終於完成了這部50萬字鉅著!

司馬遷崇高的精神震撼着我,爲了自己的理想忍下如些恥辱,可見《史記》成爲司馬遷生存的支柱,奮鬥的能源。生活中的我,有時也是這樣的:一次在練鋼琴曲時,我一時大意擦掉了一個重要的音符,這首曲子要在比賽時合奏呀!我怎麼能拖累大家呢?我定了定神,打算在鋼琴中一個一個地找。

由於是雙手搭配,要兩個音符同時按下,聲音得和諧,我黑鍵白鍵一個一個地試,顧不上手指的痠軟,我堅信,我一定能成功,司馬遷就是我的榜樣。終於,一個低音“re”使這一段曲子和諧悅耳,我一陣激動,我把整首曲子和起來彈奏了一遍,與剛開始的大有不同,我興奮地抹去臉上的汗水,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笑了,我想這種筆也是司馬遷寫完《史記》時露出的笑吧!我體會到了!

文學鉅著多如繁星,但是每一本書都有自己的道理。《史記》雖然沒有《三國演義》的精彩絕倫;《西遊記》的耐人尋味,但我仍然對它充滿敬佩,因爲堅信是動力,希望是能源,而能促進這些的是永不放棄的夢想!

觀看史記讀後感及啓示範文3

只要有心,就可以細賞書香,仔細品味,慢慢欣賞其中的一點一滴。

生活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往往有不少人的心是浮躁不安的,那麼,在網絡信息發達的今天,我們不妨靜下心來仔細品味,欣賞書籍裏華美樂章的薰陶吧!

“言必信,行必果。”這句話是在欣賞司馬遷的`《史記》中看到的。他讓我懂得“誠信,立身之根本”。背信棄義的人,或許會獲得眼前的利益,但他的人格已經有了污點:重情重義的人,或許會失去一時的利益,但他卻永遠得到了人們的讚美。汪精衛背信棄義,出賣祖國,即使留名史冊,但那終歸是罵名。而活在芸芸衆生之中的“草根”們卻可以因城助人,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那麼,作爲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是否需要誠信呢?是的,需要。就如泰戈爾說的“信用的墜落,猶如打碎的鏡子再不能重圓”。我們的人生猶如一面完整的鏡子,鏡子碎了,我們的人生就殘缺了,不完美了。所以誠信是我們完美人生中的一件修飾品,我們不可丟失。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細細的品味;欣賞。可以活躍人的思維;可以汲取其中的精華;可以激發人的愛國情懷。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多麼無所畏懼的話語。細細品味之中,我感受到了文天祥誓死捍衛祖國的決心。更體會到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錚錚鐵骨。是的,像這樣擁有大無畏奉獻精神的人還有許多。如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與杜甫“安得廣夏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愛國情懷。他們心憂天下的事蹟讓我爲之感動,他們赤子般的愛國情懷也讓我爲之驕傲。我們應努力勤奮的學習,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堅持不懈的奮鬥,成爲最強的自己。所謂少年強,則國強。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些讀書的方法都告訴我們讀書時要精讀細讀賞讀。這就要求我們細細品味。慢慢欣賞。

做個有心之人,仔細的去欣賞。我會感受到誠信的可貴;會感受到愛國情懷的感動;會感受到中華民族精神支柱的強大。

觀看史記讀後感及啓示範文4

《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爲“太史公書”的專稱。

《史記》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作者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爲中國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紀傳體通史。

《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爲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魯迅稱其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無論在中國史學史還是在中國文學史上,都堪稱是一座偉大的豐碑。史學方面姑且不論,文學方面,它對古代的小說、戲劇、傳記文學、散文,都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首先,從總體上來說,《史記》作爲我國第一部以描寫人物爲中心的大規模作品,爲後代文學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重要基礎和多種可能性。《史記》所寫的雖然是歷史上的實有人物,但是,通過“互見”即突出人物某種主要特徵的方法。

通過不同人物的對比,以及在細節方面的虛構,實際把人物加以類型化了。在各民族早期文學中,都有這樣的現象,這是人類通過藝術手段認識自身的`一種方法。只是中國文學最初的類型化人物出現在歷史著作中,情況較爲特別。由此,《史記》爲中國文學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在後代的小說、戲劇中,所寫的帝王、英雄、俠客、官吏等各種人物形象,有不少是從《史記》的人物形象演化出來的'。

在小說方面,除了人物類型,它的體裁和敘事方式也受到《史記》的顯著影響。中國傳統小說多以“傳”爲名,以人物傳記式的形式展開,具有人物傳記式的開頭和結尾,以人物生平始終爲脈絡,嚴格按時間順序展開情節,並往往有作者的直接評論,這一切重要特徵,主要是淵源於《史記》的。

觀看史記讀後感及啓示範文5

翻看《史記》,仿若穿越時空的界限,將那些在歷史上投下或多或少身影的人,投到了我的心中,依稀看見那個時代的殘血夕陽……

一個文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以後,能夠忍辱負重,完成了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此後的幾千年裏,這部偉大的著作,如一座高聳的豐碑,屹立在中國文學和歷史的長河之中。這個文人就是司馬遷,而這部無與倫比的史學著作就是《史記》。

雖飽受命運的捉弄,但值得讚歎的是,在那般惡劣的境況下,司馬遷爲了完成《史記》,忍辱奮進,付出了超出常人的數倍心血,終於完成了被魯迅譽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因此,我由衷地敬佩司馬遷先生,他的執着,他的毅力,他的韌性,也和他的作品同樣受人景仰。

文中《魚腸劍》的故事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故事裏吳王的手下公子光想篡位,成爲皇帝。於是和伍子胥物色到的一位勇士專諸一起商討計劃。終於,等到了這一年,楚平王逝世,楚國對外戒備有所鬆懈,吳王就發派精兵攻打楚國,這樣一來,吳王在吳國的勢力就減弱了很多。公子光叫來專諸,讓他去刺殺吳王。這天,公子光把吳王請到家裏盛情款待。酒席上,吳王身旁有親兵手持長矛守護,吳王以爲自己很安全,就不停地接受着公子光的敬酒。在吳王醉酒時,公子光就假裝腳傷復發,先躲進暗室。後來專諸端上一盤魚,走到吳王面前,抽出藏在魚腹中的匕首刺向吳王,吳王當場斃命。專諸被一擁而上的守衛殺死了。公子光見行刺成功,最後自立爲新的吳王。

專諸早就知道行刺基本上有去無回,但他還是去做了,他一心爲着公子光,甚至獻出了生命。他十分忠誠,所以我十分喜歡專諸這個人物。

《史記》中每一個人物都刻畫的如此栩栩如生,主要是司馬遷在文中傾注了豐厚的情感,融入了對英雄的謳歌,使它充滿了強烈的愛憎之情。本來一個史學家記述歷史,只要求客觀的,公正的記述,不要求抒發情感。然而讀《史記》,你會很容易的跟着司馬遷的思緒,爲那些淚滿襟的悲劇英雄感動,惋惜;又爲那些奸佞的小人憤慨,汗顏。

所以讀像《史記》這類的經典史學著作,首先要學會領悟人生,才能更好的去體會司馬遷的心理感受,以及他對人生的看法。這也正是我讀《史記》之時,最大的收穫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