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觀看草房子讀後感及心得

讀後感3.12W

觀看草房子讀後感及心得

一本書,書名叫《草房子》。書中的主人公桑桑,他頑皮、聰明;禿頂的陸鶴,別人都嘲笑他,叫他禿鶴;不幸卻又堅強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靜的紙月。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觀看草房子讀後感及心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觀看草房子讀後感及心得1

讀了艾地,心中不禁涌起萬千的感慨。艾地在油麻國小西北角一個極小的草房子旁,秦大奶奶的家前。這極小的草房子,是秦大奶奶和他丈夫辛苦十幾年纔買下這片地建起來的。其中付出了無盡的辛苦和汗水。

當學校要擴建,政府要求拆掉秦大奶奶的草房子時,秦大奶奶拼了命般的維護。雖然政府給了更好更舒適的大房子給她安家,可秦大奶奶還是死活不肯離開她的老房子。此時的秦大奶奶在人們眼裏是如此的倔強。當秦大奶奶變本加厲的用雞鴨來騷擾學校時,她給我的印象不但倔強,而且還是如此的不可理喻,讓人心生厭惡。

當讀到秦大奶奶爲了救喬喬而落水甚至差點丟掉性命的時候,我爲對她曾滋生的憤怒之心而慚愧。她的捨己救人,深深地展現了內心深處的質樸和善良。也許,秦大奶奶死也不肯離開老房子並不是捨不得那草房子,她捨不得的是房前屋後散落着的回憶。這片地,畢竟是她和老伴辛苦十幾年用心血換來的。這裏,有她對逝去的老伴無盡的思念,這裏,蘊含着他們雖然清苦卻有着無盡歡樂的回憶。這裏,有着他們曾經的酸甜苦辣,和往事的點點滴滴。

秦大奶奶,一個多麼可親可敬的老人。當被從死神那救回來之後,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偷偷地賣掉了那些雞和鴨,只爲了讓孩子們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讀到此,我回想之前秦大奶奶爲了守住這片地被人們趕來趕去時的那種無奈,那種無助,心中一陣酸楚。秦大奶奶態度的轉變說明了其實無論何事,只要也爲別人着想,不要一心只想着自己,凡事都能達到共識。她的轉變,更是體現了在困境中的相助,在厄運中的相扶是多麼的必不可缺。

之後的秦大奶奶真是讓人們越來越喜歡,甚至不捨得她離開了。秦大奶奶也成了油麻地國小不可缺少的人物。她把滿心的愛都獻給了油麻國小。可是,秦大奶奶還是永遠的離開了,只爲了油麻地國小裏那一隻落水的南瓜···秦大奶奶,最終把生命獻給了這片土地,油麻國小。秦大奶奶,宛如一杯酒,雖烈卻暖人心扉;又宛如一首詩,充滿了詩情畫意;秦大奶奶,宛如一杯茶,讓人回味無窮。她充分的體現了英勇無畏的精神和可歌可泣的人間大愛。

艾地,一個多麼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故事。《草房子》,給了我太多的感動,也使我有了更多的收穫。

觀看草房子讀後感及心得2

“明天一大早,一隻木船,在油麻地還未醒來時,就將載着桑桑和他的家,遠遠地離開這裏——他將永遠地告別與他朝夕相伴的這片金色的房子……”這是我最喜歡的書裏的一句話,那本書就是《草房子》!

這是一部少年長篇小說,作者講述了男孩桑桑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六年小學生活。在這六年中,他親眼目睹或直接參與了一連串看似尋常但又催人淚下、震動人心的故事:不幸少年與厄運相拼時的悲壯與優雅,殘疾男孩對尊嚴的執着堅守,垂暮老人在最後一瞬間閃耀的人格光彩,在死亡體驗中對生命深切而優美的領悟,大人們之間撲朔迷離又充滿詩情畫意的情感糾葛。這一切,既清楚又朦朧的展現在少年桑桑的世界裏……

讓我記憶最深刻的一段話是”那是1962年8月的一個上午,秋風乍起,暑期一去,14歲男孩桑桑,登上了油麻地國小那一片草房子中最高的那一間的房頂。他坐在屋脊上,油麻地國小第一次一下子皮進了他的眼底。秋天的白雲,溫柔如絮,悠悠遠去;梧桐的枯葉,正在秋風裏忽閃忽閃地飄落。這個男孩桑桑,忽然覺得自己想哭,於是就小聲地嗚咽起來……“

書中的人物是純真的,他們像一杯杯白開水,偶爾會掉落幾粒灰塵,但最終都會是一杯完美的水。讓我記憶最深的就是秦奶奶了,秦奶奶在油麻地已經生活了幾十年了,是最固執的一個人,但奶奶的心還是善良的。我不禁在想:假如我是故事中的一個人物,我是否能擔當這樣的重任、我是否會退縮?我想,只有擁有他們身上的頑強意志力,才能度過難關!才能在激烈的風雨後看到美麗的彩虹!

每個人的開始都是平凡的,只有經過時間的磨鍊才能完美。記得剛上一年級的時候練跳繩,腳都不敢走路了,可經過時間的磨合,現在已不是小時候的我了。

金色的房子,苦的艾葉,靜的大河,一望無際的蘆葦地。那是個美麗的地方,也是個苦澀的地方,它讓我知道:美的力量絕不亞於思想的力量。一個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變爲常識,只有一個東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

觀看草房子讀後感及心得3

《草房子》是一本很值得回味的書籍,曾經看似很厚的,無謂咀嚼的書,今天我卻愛不釋手,更希望有續集的出版,因爲我想看到更多精彩的故事;看似很不起眼的小故事,經作者的串聯,卻給人留下了深刻的思緒——突然間覺得生活也跟着有節奏的開始了;回味生活中經歷,居然暗自竊喜,原來生活中正是有那麼多的小插曲,纔回憶起來那麼的甜美,真的要感謝與我生活的所有人,以爲有你,才讓世界,才讓我變得精彩,覺得自己在不斷的成長!

想書籍中桑桑是一個小男孩,他喜歡做出一些誇張的事.而六年的國小生活卻讓他沒齒難忘.在這六年中,他經歷了無數感人的故事:父子師生間脈脈的真愛,同學間天真的友情……他從這些故事中明白了:善良,尊嚴,頑強……這一切的一切在他的心田裏埋下了“愛”的種子。

如過說是經歷過才讓他埋下了“愛”的種子,那就是我讀得還不夠深入,應該說是更加有“愛心”了,因爲我們都知道書籍中最認爲頑固的老奶奶最早是被他所改化的,不是嗎?

曾經在這片土地生活了幾十個年頭,在這幾十年裏,她與秦大沒有白天與黑夜,沒有陰天與晴天,沒有炎熱與寒冷,甚至沒有穿衣、吃飯消解疲倦……的慾望。“用幾十年的心血換來這片土,這是我們愛的結晶啊!而如今,唯一的心愛——丈夫離開了,只剩下他留下的這片土地以及看到土地而溝起的那段美好的回憶,如果失去,不,絕對的不允許有人打這樣的心思。”秦奶奶悲痛欲絕。

桑桑第一次見到秦奶奶,好象認識她似的叫了一聲:“奶奶。”一直被人討厭的“老太婆”,聽到這樣親切的叫聲,心裏不知是什麼滋味,但從她親暱的行動中我們不難看出——她伸出手去撫摸了一下桑桑的腦袋。所有的孩子都遠遠的躲着她,桑桑卻可以從奶奶的艾地裏要來一大束的艾,好令人佩服。當桑桑發現奶奶在艾地打滾時,它居然叫桑桑保守祕密。

觀看草房子讀後感及心得4

《草房子》是一本非常好的書,說它美,有那細緻入微的描述,還有就是桑桑與油麻地國小的同學老師所發生的那一系列最純真、最完美的事情。

這能夠說是一篇令人揪心的文章,那些弱勢的羣體秦大奶奶,卻又擁有最倔強最堅忍不拔的精神,她用尊嚴守衛着那塊土地,哪怕這樣付出的代價再大……這,同時也反映了桑桑所擁有的童真與純潔。他願意在秦大奶奶受到衆人的非議甚至連自己的父親都帶頭讓秦大奶奶撤走的時候去幫忙她,因爲他是理解秦大奶奶的,他懂得這一份情感實際上比任何都重要,這是既淒涼但又溫暖的美。

這亦能夠是一篇關於成長的作品,但它避開了時下很多作家的俏皮、流行的語言,把這些孩子們的成長展現得淋漓盡致。細馬,沒有上過學,還是被邱二媽收養的,但他在一系列的家庭變故中,他懂得了撐起這個家,當他攙着邱二媽回到家的時候,他成長了,這是一種無限的美,之後每當這個畫面浮上腦海,我都覺得鼻子一酸,因爲這種成長的美。

這篇文章的美,還在於每個孩子的品質中,桑桑的正直、禿鶴的倔強、細馬的孝順、紙月的善解人意、杜小康的堅強……能夠這樣說,桑桑所認識的這些孩子,都是真誠的,他們用最令人感動的品質搭建了友誼,這也是美的,因爲這些品質的存在會讓你潸然淚下。

這本書透過對桑桑國小六年的描述,將一個個彌足珍貴、格外感人的故事呈此刻了眼前,整部書加起來,擁有的,就是一種震撼人心,甚至刻骨銘心的美。三言兩語談不盡這本書的美,但你真正去讀之後,這種美與感動的結合,會讓你內心最柔軟的深處,留下一滴最溫暖的淚水。這時,你已經體會到這種“永不衰老的”美了。

那麼你呢?還不趕緊去讀讀!

觀看草房子讀後感及心得5

最近我讀一本曹文軒純美最近我讀一本曹文軒純美小說——《草房子》,我非常感動。

杜小康,你一定是油麻地最成熟的孩子吧!許多孩子還不願意讀書,但你是因家庭困難而讀不了書的,但我知道,其實你心裏總想着讀書。他們只顧的上玩時,你卻在校門口默默無聞的聽課,賺錢。也許。將來油麻地最好學、上進的人就是你,我真希望你能上學。

細馬,你記的你曾經發過的誓嗎?你說要爲媽媽造一棟大房子。你真有心機,買樣還要精挑細選,你也許是最有心機的孩子。雖然你沒讀過書,但你學會了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堅強。你爸爸生病時,你不顧冰天雪地,寒風刺骨,頂着風去挖柳樹鬚子,手上出了血也不怕,你真堅強。如果是我,早躲在被窩裏不敢出來了呢!如果一個只知道讀書,遇到什麼困難都退縮的,你願意要哪個?當然是細馬。面對今後自力更生的辛苦,你能樂觀面對,太棒了。

杜小康和細馬都非常堅強,困難總嚇不了他們。我們應向他們學習。最近我讀一本曹文軒純美最近我讀一本曹文軒純美小說——《草房子》,我非常感動。

杜小康,你一定是油麻地最成熟的孩子吧!許多孩子還不願意讀書,但你是因家庭困難而讀不了書的,但我知道,其實你心裏總想着讀書。他們只顧的上玩時,你卻在校門口默默無聞的聽課,賺錢。也許。將來油麻地最好學、上進的人就是你,我真希望你能上學。

細馬,你記的你曾經發過的誓嗎?你說要爲媽媽造一棟大房子。你真有心機,買樣還要精挑細選,你也許是最有心機的孩子。雖然你沒讀過書,但你學會了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堅強。你爸爸生病時,你不顧冰天雪地,寒風刺骨,頂着風去挖柳樹鬚子,手上出了血也不怕,你真堅強。如果是我,早躲在被窩裏不敢出來了呢!如果一個只知道讀書,遇到什麼困難都退縮的,你願意要哪個?當然是細馬。面對今後自力更生的辛苦,你能樂觀面對,太棒了。

杜小康和細馬都非常堅強,困難總嚇不了他們。我們應向他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