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鄭振鐸《貓》讀後感【多篇】

讀後感2.07W

鄭振鐸《貓》讀後感【多篇】

鄭振鐸《貓》感受 篇一

第三隻貓,因被誤解成吃鳥的罪人,而最終被屈死。如果,作者當時沒有妄下斷語,那麼這隻貓是不是就不會有這樣的後果了呢?

其實跟這隻貓類似的人也有很多,有時候許多事情不是憑自己的思想就能判斷出來的。從作者的角度出發,正是因爲生氣纔會有這麼衝動的舉動也是可以理解的,大事,我認爲作者過於急躁,不應該這麼暴力,應先查出來。若果真的是這隻貓乾的,那再打也不遲。如果不是,那麼一時的衝動就殘害了一個弱小的生命,成了一個“殺貓兇手”。我相信,假若這是一個人與人之間的鬥爭,那此時作者也因爲故意殺人罪而蹲監獄了。並不只是作者,其實大家都是一樣的,也許這就是人的特性,以大欺小,以強勝弱。

但一貓的角度出發,我認爲它也有做的不對的地方。不知道它有沒有想過,自己如果向前兩隻貓一樣可愛討人喜歡。那是不是就不會有這樣的結局發生了?人也是一樣的,自己的表現,決定了別人對你的看法與態度。如果表現好,那麼別人就會對你稱讚有加,如果你是別人對你麼有好感,那麼做什麼事也不會惹人喜愛。

我認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當我們發現自身的不足時,一定哇哦努力尋找自己的優點,發揚長處並讓他超常發揮出來。我想如果這樣,你的命運纔有可能改變,也許就不會這種悲劇發生了。

鄭振鐸《貓》感受 篇二

“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幾千年前,孔子錯失子羽,因爲以貌取人;幾千年後,鄭振鐸錯失小貓,因爲以貌取貓。貓已不在,自責與愧疚卻永久不會不見。聆聽無言的貓語,感悟生命的真諦,這正是鄭振鐸透過《貓》傳達出的吶喊。

本課共用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帶領學生通讀文本,抓住描述對象的特徵,抓取生動的細節描述,感知描述對象的形象。第二課時要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歸納文章主題,分析文章給我們帶來的啓示。

或許小動物這個話題對學生來說吸引力很大,講這篇課文時課堂氛圍十分好。我們30級4班本就是十分活躍的班級,這篇課文的課堂已經到達極度活躍的狀態,我一向在擔心課堂失控,還好學生們張弛有度。“芙蓉鳥案件”讓我們每個人變身爲名偵探柯南或者神探夏洛克,我們一齊分析這個案件的原委始末:

被害——愛妻的愛鳥(即文中的芙蓉鳥,學生爲其擬定稱呼)

嫌疑人——小臭貓(第一隻貓名曰小雪球,第二隻名曰小黃貓,第三隻名曰小臭貓,貓名由學生根據文本資料自行擬定)

線索——凝望;嘴裏彷彿吃着什麼(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真正的兇手——野貓

第二課時進行對主題的歸納。這起杯具悲從何來外在原因在於“我”的妄下斷語,我的虐待和暴怒;內在原因在於這隻小臭貓本身性情不討喜,懶惰又憂鬱,又做了“凝望”這樣引人懷疑的不當行爲。歸根結底就是兩點,其一,人與世界相處時,待人接物不能有偏見,應當公平公正;不能主觀臆測,要客觀平等;要有維護正義的社會職責心,要勇於制止不當行爲。其二,人與自我相處時,要懂得完善自我、自我反省並正視自我,性格決定命運,那我們難道不能夠透過改變性格來改變命運嗎勿以貌取人,要博愛;勿偏見待人,要平等;勿主觀斷事,要民主、這些纔是《貓》真正傳達給我們的啓示和思考。

課文講解戛然而止,拋出最後一個問題:這個故事是真的嗎孩子們在聽到這個問題的瞬間愣了一下,然後便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答案之驚悚震驚到了一部分孩子,他們以爲的貓的故事竟然只是作者虛構的小說。而當他們懂得這是一篇小說而不是散文時,再回過頭去看這篇文章,自己也能發現文章內含太多太多的巧合與不合理之處,結局也確實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本文看似簡單,沒有晦澀的語言,也沒有難懂的句子,實則主題龐大且多異。引導(本站★)孩子思考並感悟人生,思考人與世界、人與自我的關係纔是講解這篇課文真正需要做的,而我做的還不夠,還沒能帶領孩子進行更深層次的領悟和感知。語文教學對於語文老師,尤其是對於初涉教學崗位的青年教師比如我而言,任重而道遠。

鄭振鐸《貓》感受 篇三

今天學了鄭振鐸的《貓》,感觸很多。鄭振鐸先生因爲冤屈了一隻貓內心充滿了自責,以至永不養貓。我呢,這樣的事我就沒有嗎?很多年前,有一個學生,寫字很潦草,是我教育學生的反秒教材。有一天,批作業時發現他的作業特別工整,我很奇怪,他不可能寫這樣的,一定是別人寫的。我生氣了,就爲他找人寫作業欺騙我。

把他叫到辦公室,不容辯解,劈頭蓋臉的一頓狠批。最後,我讓他寫出深刻的檢查,第二天交給我。

他離開辦公室的時候,我看見,兩滴大大的淚流了下來。我的心不禁一顫,難道有什麼不對嗎?一直到晚上,我都感覺我做錯了什麼。忍不住撥通了他家的電話。他媽媽告訴我,他回家後就開始做作業,而且特別認真。她問我,你是怎麼教育孩子的,昨天,我逼着他寫了五遍,還沒今天寫的好呢。

我明白了,是我錯怪了孩子啊!這一夜,我都睡好,我錯怪了孩子,他該多麼難過啊。第二天,早早的來到教室,我拿過他的作業,竟然比昨天寫的還好。我說:“孩子們,我要向…道歉”沒等我說完他竟哽咽的說不出話:“老師,是我以前做的不好,今後我一定努力。”孩子,你竟沒有一句怨言嗎?這次真的是老師錯了呀!

好多年過去了,想起這件事我就內疚。去年教師節,我收到他從大學寄來的賀卡。他說:“我的字現在是最好的,我感謝你曾經對我的嚴格要求。”我慚愧的無地自容,他在諷刺我了!

我撥通了他的電話:“你還生老師的氣嗎?”他竟然很吃驚:“老師,你說什麼呢?”我說起了那次的事,他說,我沒想到你能面對全班同學向我道歉,從那時起我就下決心不讓你失望。

我還能說什麼呢,只能讓它成爲我內心永遠的陰影了。今天,學了這篇課文,我對作者的心情理解的更深刻,因爲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

鄭振鐸《貓》讀後感 篇四

這天語文課上,我們學習了鄭振鐸的《貓》。本文主要寫“我”養的三隻貓的故事。

“我”是三隻貓的主人,喜歡前兩隻貓,但不喜歡第三隻貓。“我”是前兩隻貓杯具的目擊者,也是第三隻貓杯具的製造者。鄭鋒爺爺極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發了真情實感,引起了讀者共鳴,文章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隻貓的故事。讀完後,我頓覺悲傷。它小時就遭遺棄,身世可憐;好不容易被好心人收留,卻並不受人喜歡;最後被主人冤枉,委屈致死。真是可憐!

我從中明白了無論做什麼事情,千萬不能憑個人的好惡、自私、偏見和一時氣憤加以處罰,否則就會出差錯,甚至造成無法補救的嚴重過錯,在心中留下永久的愧疚與悔恨。要明白:每種生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都各具魅力、卓爾不凡,都是獨一無二的!

但,這隻貓的性格也決定了它的命運。它懶惰、鬱悶,與前兩隻小貓根本無法相提並論。雖說人與人性格不同,不應厭惡別人與你不一樣的性格。可一人不喜歡沒關係,兩個人不喜歡也沒什麼,那麼要是五個人,十個人呢?那就說明你的性格偏激了。所以,我也想對第三隻貓說:“你就應懂得利用環境去創造自己的價值,而不就應懶惰。

其實人也一樣。一個人沒有價值的生存着是令人厭惡的,要努力活出生命的價值與尊嚴,完善自己的人格和行爲,纔會贏得生存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