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讀《向死而生》心得感悟感想_李開復向死而生讀後感

讀後感3.28W

讀《向死而生》心得感悟感想_李開復向死而生讀後感

《向死而生》整本書與其說是自傳,毋寧說是一本發自肺腑的懺悔錄,來看看大家讀此書的心得體會吧!這是小編讀《向死而生》心得感悟感想,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讀《向死而生》心得感悟感想範文1

一個人如果不走到絕境是很難去回頭對自己的生命進行反思的,尤其像李開復這樣一直很優秀,身負盛名,被奉爲青年導師的人,所以特別贊同他把自己身患癌症這件事當作是上天給予他的無上恩典,他說,“疾病是我的導師”。

當一個人的能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就會被自己的能力所束縛,他會有一種一切竟在掌握的自信,而這種自信的極限就是忘記了自己也是一個普通人的根本,此時就會收到老天的狠狠的提醒。

“身體只好用一場大病來警告我,把我逼到生命的最底層,讓我看看自己的無知、脆弱、渺小;也讓我從身體小宇宙的複雜多變,體會宇宙人生的深邃和奧妙。”所以李開復先是發出了“癌症面前,人人平等”的感慨,經過反思驚醒,又進一步深入到“一切事情面前,人人平等”的領悟。

而星雲大師對他的“人生難得,人生一回太不容易了,不必想要改變世界,能把自己做好就很不容易了”的提醒,更是讓他幡然醒悟,“與其讓千萬人過目即忘,不如讓一倆個人銘記在心。”

一向注重效率,想要影響力最大化的李開復痛徹心扉地反省自己,“我可能被太多成功經驗衝昏了頭,傲慢而不自知;也許我習慣了考慮效率,所以會推論每件事的因果邏輯,以結果導向與量化判斷來衡量很多事,然後一步錯、步步錯,錯到最後,連自己都看不出錯在哪裏了”。

他鄭重提醒每一個每天身陷忙碌無法自拔的人們,“不要成爲‘緊急’的奴隸,人的慣性是先做最緊急的事,但往往因爲這麼做,而致使重要的事被荒廢。大部分緊急的事情其實是不重要的,而許多重要的事情並不緊急。不要把全部的時間都去做那些看起來‘緊急’的事情,一定要留一些時間做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疾病把李開復帶到了生死關頭,讓他徹底明白,不管是誰都得依賴於自己“身體”而存在,不管是誰。

他才明白什麼是對自己而言真正最重要的,這些從他書中一張張和家人朋友的合影就能看得到,“全世界和你最親的人就是你的家人、你的兄弟姐妹”。而他對女兒們的教育態度也隨之而改變,開始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獨特個性,挖掘自身內在的寶藏。

嗜慾深者天機淺,嗜慾淺者天機深,當一個人所有的慾望都變成一個“活着”的時候,就是他開悟領會天機的時候吧,“當我不再堅持‘一定要怎樣’之後,生命中的活水就嘩啦啦地流動起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緣分也一一展開。”“人應該順應四時而生活,相信身體給你的信號,人體的運作是非常繁複而精密的,一個細胞裏面的忙碌程度,絕不亞於一個紐約的運作。醫生不會比你自己更懂你的身體,養成觀察自己的好習慣”。

從做人的隨緣,到耐心的跟自己的身體和平相處,李開復病後深深悟到任何人爲的強求都是一種傷害,順其自然纔是根本,“生病之後,我更相信天地之間有一種無形的存在,也許是人類的集體意識,也許就是所謂的‘天地之心’,是一種宇宙意識吧!這些無形的力量,主導了世界的運行,讓世間的一切,在一個平衡、和諧的節奏下緩慢展開、推進”。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當一個人經歷了生死,就會更懂得珍惜和感激,正如臉譜網首席運營官謝麗爾·桑德伯格悼念亡夫時所言:“我學會了感激。對那些我從前習以爲常的東西懷有真正的感激——比如生命”。李開復也是如此。

與死亡的擦肩而過讓生性樂觀幽默的他放下了一切重負,重新審視那些一直在身邊的珍貴情誼,與父母妻女兄弟姐妹的,與朋友同事的,甚至是與網上的有緣人的,甚至是與陽光、空氣,大自然的,最後他送出了對讀者最美好的祝願:追隨己心,感恩一切,幸福生活。

從與死亡交手開始,李開復在書中奉上了他的病中感悟,以及自己對“最有價值的人生”的思考,他承諾自己健康,珍惜和家人朋友的相處,這位被推上閃閃發光的講臺奉爲青年導師的英雄人物,終於放下了固有的執着,看到了一切繁華的本質,“我才發現,我這一生最大的錯誤是,我徹頭徹尾地捨本逐末,把最要緊的事擱到最後,卻把人生最彌足珍貴的時光,浪費在追逐那些看起來五彩斑斕的泡沫。”

經歷了病痛的折磨和死亡的考驗,他在父親靈前哭泣懺悔:“我對自己挺失望的”,小時候曾經因爲犯錯他對父親說過同樣的話,現在,他後悔自己沒有能更早、更深刻的理解父親,只是父親當時溫和迴應他的聲音猶在耳畔:“希望你以後不要再讓自己失望了”......

《向死而生》整本書與其說是自傳,毋寧說是一本發自肺腑的懺悔錄,每個人都能從中讀出屬於你自己的深切感受,當然從書中我們也看到了李開復本人在死亡面前從驚恐到逐漸超然的轉變,一種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姿態。

當一個人身處絕境無法自助時,就會祈求神靈和一切冥冥中有着無限能力的外在力量,其實,所有一切因果皆在自身,記得曾經在老家的一所古廟裏看到過一副對聯:若不回頭難替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毋需我大慈大悲,以此送給開復老師,祝他健康快樂,也送給所有在滾滾紅塵中顛沛流離,摸爬滾打的我們,時刻提醒自己,慾海無邊,回頭是岸。

讀《向死而生》心得感悟感想範文2

生病了,怎麼辦?除了求醫問藥,還有一劑良方,就是讀書。常常與高人和智者對話,心靈會收穫很多支撐和撫慰。多年來,我身體一直不太好,曾從北京作協副主席史鐵生的《病隙碎筆》,從田虛的《生命的微笑》,從周國平的《人生哲思錄》等著作中受到很多啓發。今年六月,我在《新民晚報》上斷斷續續地讀了李開復的《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的摘編,促使我做出了一個重大抉擇。隨後,我請女兒在網上買了一本。從頭至尾又細細地閱讀、思考,有些章節還看了好幾遍。

李開復是臺灣人,也是大名鼎鼎的萬千青年創業者的導師。他曾在蘋果、SGI、微軟和Google等多家公司擔當要職。以後,又在北京創辦了創新工場,並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2013年9月他被查出患淋巴癌,肚子裏竟然長了26個腫瘤。他的人生從光環籠罩的巔峯一下子跌落到死亡的邊緣。恐怖、憤怒、沮喪和絕望的情緒包圍着他。但是不久,他就鎮靜下來了。積極地尋醫問藥,自己蒐集資料,自己研究病情。終於,在大量的醫案中發現了令人振奮的一絲曙光。從此,癌症帶來的負面情緒開始消退。他積極配合醫生,接受一切痛苦的治療,相信自己可以在絕境中重生。17個月以後,26個腫瘤消失了。在補修了“死亡學分”以後,他用切身的感悟寫下了這本《向死而生》。

我的半輩子也可謂疾病纏身。患乙肝近三十年,肝硬化也已經二十多年。2015年4月磁共振顯示,肝臟多發性結節增強,比之前的狀態有發展。我很明白,有“增強”就離腫瘤形成不會很遠了。怎麼辦,繼續保守治療還是要選擇新的途徑?爲此,我去多家三級甲等醫院諮詢了知名專家。他們給出了保守治療和肝移植等多套方案,並分析了各自的利弊供我選擇。當時,非常糾結。移植是一把雙刃劍,幾年前,那位公衆人物移植失敗的陰影還未散去。多數病人的移植都是在生命的終末期不得已而爲之。我現在的狀況尚可,值得去最後一搏嗎?

《向死而生》中“未來自己主宰”和“自己研究病情”兩個章節對我影響很大。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和相關網站上許多過來人的真情表述。在思想中和身體裏逐漸積聚起了滿滿的正能量。我遊澳門和拉斯維加斯都沒有去賭過一把,這回,卻下定決心押上生命賭一把明天。六月底七月初,在中山醫院正式登記肝移植,並如約交付了押金。

沒有想到,正式登記的第二天上午就接到醫生電話,說是已經有了肝源信息,讓我做好準備。我將信將疑。第三天,沒有動靜,我也沒有認真當回事,想想不可能這麼快的。第四天下午四點,我還在外面與朋友聚會,醫生來電話了,要我一小時內趕到醫院,準備手術。

謝天謝地,手術比較順利,但這僅僅是肝移植成功的第一步。爲了還能有N年有質量的未來,現在,我正嚴格遵照醫囑,如履薄冰般地關注着“新朋友”入駐後的各種反應,爭取能夠平安地度過排異和感染的高發期。

《向死而生》曰:面對大病“如果自己先失去了勇敢面對和拼命努力爭取的頑強意志,那麼‘死亡’很快就會變成現實。如果努力後沒有成功,他們會無怨無悔地說至少我努力了。如果你沒有去努力,那你就永遠失去了成功的機會……”。

讀《向死而生》心得感悟感想範文3

從網絡上得知大病初癒的李開復先生要出一本名爲《向死而生》的書,主要講他在經歷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後感悟。本着經歷過大悲或大喜的人所感悟出的人生真諦畢竟會有其的純粹的邏輯下,我買了李先生的這本書。老實說,之前對李先生的瞭解知之甚少,單純的知道他是一名傑出的企業家,成功人士。沒聽過他的任何一次演講,沒買過他之前出的任何一本書,更不是他微博千萬粉絲之中的一員,如果不是因爲李先生患病,如果不是因爲李先生將其患病後的感悟寫成書,我想我們充其量也就是世界上各自忙碌的兩個陌生人。他不是我的偶像,我也不是他的粉絲。

翻開這本書,就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魔力使你一口氣想把它讀完,期間幾度想停下來寫寫感悟,又擔心沒有完全讀完全書而對筆者的思想產生誤解,最終還是在完整的讀完後寫下這刻骨銘心的感觸和共鳴。

我本人自詡是一個記別人名字很差的人,念大學時曾經因爲要記住專業100多個同學的名字頭疼不已。對於之前所讀過的名著書籍中的主人公,若不是讀之前有些許瞭解,基本上整本書讀完,依舊很難記住裏面主要人物的名字,不是因爲自己讀的走馬觀花,而是對人名有天生的免疫。但李先生的這本書卻使我對自己記憶人名這回事有了新的定義,不是我記不住,是作者提的次數太少。看完李先生的書,我就知道李先生的太太叫先玲。李先生在整本書中,無處不提及他的太太,這是我深刻體會到了一個從鬼門關走過一場的人,在他心理什麼纔是最重要的。不是他過去拿過多少榮譽,也不是他曾經給這個社會創造多少價值,而是他的妻子,女兒,母親和親朋。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我想有些事情也許當我們接近死亡那一刻才能深刻的體會。我們每一個人不會如李先生一樣的幸運兒,歷經生死,劫後重生。但我們又是讓李先生羨慕的幸運兒,因爲我們不需要親自去經歷生死,看了他的書,我們就可以理解到,當死亡來臨時我們的感悟,可以使我們在離死亡還有一段距離時,就瞭解在我們這短暫的一生,什麼是我們想要的,什麼纔是我們真正所追求的。

祖先之所以創造貨幣,是將其作爲一個等價交換的媒介。如果我們的祖先知曉,他創造出來的東西會無形的吞嗤後代的生活,使大家變成了奴隸,我想祖先應該會重新考慮。我們每個人不必在“工作狂”和“遊手好閒”之間二選其一。當然,我們需要工作,我們也需要學習,可是當我們把全部的經歷投身於忙碌的工作和學習時,我們可不可以留一點給我們身邊的人--我們的家人和朋友。有時我們會不由得打着‘爲他’的旗號,實際上做的卻是滿足一己私慾的事。隨着社會的發展,很多人都背井離鄉,去有更多工作,學習機會的大城市去發展。每年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屈指可數。名義上我們在外面闖成就爲的是光耀門楣,實際上我們有可能只是爲了滿足自己既定的理想,拋棄父母的藉口。父母希望獲得子女的陪伴更勝於他們給自己帶來表面的上的光鮮。即便是平淡的生活,只要是全家人在一起那都是一種幸福。但是處在現在社會的我們會鮮少看得懂,亦或許我們是裝作糊塗。

我並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但我有時會想,如果死亡明天來臨,那麼今天的我會做些什麼。我無數次的思考這個問題,無數次都獲得一致的答案,那就是我的家人怎麼辦,我的愛人怎麼辦,我要怎樣跟我的朋友告別。在那個思考漩渦裏從來沒有一次出現過,我該怎樣交接我的工作,我手上的案子要怎麼處理,後面的會議會怎麼辦。我不熱愛我的工作嗎?當然不是。因爲它是我衣食的保障,生活的基本。可是當死亡瀕臨時,它就變得那麼無足輕重。所以,請不要以工作爲藉口忽略身邊的親人,因爲當你的生命即將走向奄奄一息時,他們纔是你整個人生最美好的回憶。

忙碌的工作,無規律的生活使現在社會的很多人都處於亞健康或不健康。我時常告誡自己和身邊的人,如果做一件事需要以身體的健康爲代價,即便我們可以從中獲得巨大的利益,那也必定會是一場失敗的交易。俗話說千金難買好身體,只有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我們才能談及享受生活,陪伴家人和朋友,否則一切都只是徒勞。社會的誘惑太多,需要我們付出的東西也太多,可以無論我們付出什麼,也不要付出健康,做任何事業都要保證在不影響健康的前提,否則就算你築造美麗的城牆,終歸會因只是海市蜃樓而成泡影。

佛教雲‘世界萬物接有緣’讓我們珍惜身邊一切固有的緣分,愛護它,維繫它,你會發現百年後這纔是真正的人生財富,也是我們所謂的當之無愧的‘絢爛人生’。

這是一本無論你處在什麼情況下都可以細細去品味的一本書,亦或許稱之爲感悟更爲貼切。

讀《向死而生》心得感悟感想範文4

半月前跟朋友約定一起讀李開復的新書《向死而生》,之所以有了這個想法,一爲找到一位可以暢快分享讀後感的書友,二爲給自己勇氣翻開這本書,三爲督促自己不斷的閱讀。

這本書買回來已經很久,但是一直沒有去看,因爲一直沒有找到讀它的勇氣和狀態。這就不得不要說一說另外一本書《此生未完成》,當時讀完《此生未完成》讓我心情壓抑了幾天,所以對於此類書必須用最好的狀態我才能一直讀下去。因爲于娟的書是依據於日記後期整理而成,所以全書更多的是從發現生病到離開人世的一種記錄,表達的更多的是對生的執着和對過往的反思。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正好我的身體也出了問題,所以對於身體健康的擔憂和對過往生活習慣的反思很是感同身受。讀完《此生未完成》之後,它督促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特別注重身體的調理和生活習慣的調整。

但是當我認真讀了之後,才發現兩本書是大大不同的,有人評論說這是李開復的又一本心靈雞湯,但我更覺這是劫後餘生之後他送給他自己的一本未來規劃。最初看的時候是有些失望的,因爲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更希望的是能從這本書中再次找到那種感同身受,好讓自己再次調整作息,再次重視自己的身體;我更希望能從這本書中學到一些他與病魔作鬥爭的經驗和方法。但是在這本書中都沒有,所以我甚至以爲自己花錢買這本書不值。但是當我堅持把整本書看完,才發現這本書想表達的正是它的書名---向死而生,既然戰勝了病魔,就沒有必要再糾結於死,如何過好生的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我覺得李開復一直都是一個天之驕子,是一個備受上天寵愛的人。有人說他都得了癌症,還能稱之被上天寵愛?我覺得正是上天寵愛才讓他早早發現自己的癌症,才讓他更加註重自己的身體,從而有可能活的更久。有多少人死在突發疾病上,一點改過的機會都沒有!所以,偶爾的疾病是身體給我們的信號,我們要感謝這些信息,它讓我們更加珍惜健康!!

記得李開復有一本自傳---《世界因你而不同》,這也是他的人生目標。在生病前他一直堅信自己的人生目標是“最大化影響力”、“世界因我而不同”,生病之後他才發現:人生難得,能把自己做好就很不容易了!其實人的一生不就是這樣一個認識自己,包容自己,讓自己更美好的一個過程嗎?

最後借書中的一段話送給自己和所有看到這段話的人-------“不論身處何處,從事何種工作,身份地位高低,只要每天都有進步、有成長,不必改變別人,只要做事問心無愧、對人真誠平等,這就足夠了。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都能如此,世界就會更美好,不必等待任何救世主開拯救。”

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

讀《向死而生》心得感悟感想範文5

死是個厚重的話題,也是需要人一生思考的哲學問題。這類書我看了不少,也經常思考,但每讀一本書都有很多感悟和收穫。

《向死而生》講述了李開復先生從生病到康復的過程,以及過程之中的所思所想,道出了真話、說出了實感、講出了哲理。通過文字,我們可以深切的感受到開復先生從死亡線上回來的心境,感受到開復先生生病中的那份煎熬與艱難,感受到開復先生開悟後的那種豁達與開朗。修完死亡學分,重生後的開復先生更懂得生命的可貴,身體健康的重要,更加珍惜與其相遇的人,尤其是親人,也看開了名利的虛華。這些都爲讀者思考生命、看懂人生、對待名利、珍惜親情、關注健康給出了彌足珍貴的建議和借鑑。

剛剛確診爲癌症,開復先生失落、彷徨、沮喪, “躺在牀上輾轉難眠,思緒漫飛”、“我彷彿被禁閉在一間玻璃屋裏,雖然可以看到、聽到外面的世界,但那個活色生香的世界已經完全不屬於我。”之後自己研究病情,重新點燃了生命的希望,“從此之後,癌症所帶來的一切負面影響,就開始悄悄起了變化;或者說,至少它在我心裏不再是一個萬惡不赦、去之而後快的敵人,而是我之所以成爲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疾病面前,許多人是被自己給嚇死的。恐懼是摧殘人心的一種情緒。對危險的恐懼,要比危險本身可怕十倍,有害十倍。在危險面前,與其選擇恐懼,不如選擇勇敢地面對。生病也是人生的一份機緣,開復先生與疾病鬥爭中更好地認識了身體的奇妙,感悟到健康的可貴,更收穫了人生的覺悟。所以說,不管遇到什麼事,我們都應該坦然的面對,沒有過不去的坎,一切都是人生成長的機緣。

結束治療,開復先生充滿了重生的喜悅,更看清了自己,認識到了人生真正的意義所在。“彷彿走過一條長長的隧道,終於重新來到藍天白雲下,整個世界都是新鮮的、芳香的”、“這場大病,讓我心裏的某些角落彷彿也被打開了”、“我這一生最大的錯誤是,徹頭徹尾地捨本逐末,把人生最彌足珍貴的時光,浪費在追逐那些看起來五彩斑斕的泡沫”。這些都在警示我們、啓發我們思考什麼是真正的成功?成功絕對不是那種大紅大紫的絢麗,更應該是超越之後的超脫,是擁有之後的放下,是喧囂之後的寧靜。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我,生活的質量如何,幸不幸福,開不開心,等等感受只有自己最清楚、最真實。上天安排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就是來觀光遊歷的,就是演飾人間劇情中一個無關緊要的角色。千萬不要過分地看重自己,也別把自己總活在別人的目光裏,被別人的價值觀所左右,競逐別人的肯定。星雲大師說得好:“我們人是很渺小的,多一個我、少一個我,世界都不會有增減。你要世界因我不同,這就太狂妄了”、“人生難得,人生一回太不容易了,不必想要改變世界,能把自己做好就很不容易了”。

開悟後的開復先生在書中說:“生命最重要的成就,其實是把自己內在獨特的本質開發出來。我們應該花更多的時間,來挖掘自己內心深處真正想要成爲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事情。否則,努力爭取出人頭地、唯恐落後、追名逐利的慾望就會像一頭野獸一樣,霸佔我們的靈魂,很容易讓我們像機器似的超速運轉,有名還要更有名,有錢還要更有錢,看不到自己的初心。”

我贊同開復先生的感悟,我們就是要做最好的自己。我覺得我們每個人就如黑暗中的一盞油燈。燈芯的粗細決定了火苗的大小,火苗的大小決定了燈光亮的程度,所照區域的大小。火苗大無疑可以照亮更大的區域,讓我們看到看清更多的東西。但是,火苗大,耗油量也自然大。要想保持住明亮的火苗,我們就得不斷地給燈加註燃油,而加註燃油也要適可而止,你把它加漫出來就會是火災。

在病中覺悟的最後章節,開復先生總結人生的意義應該是憑良心做事、真誠對待自己和別人,“體驗人生,相信感覺,追隨你心,世界將更好”、“體驗世界,提升自己,讓自己更富有經驗和智慧”。而不是分秒必爭,把自己變成一臺機器,更不要把優化你的影響力當作一生的追求。

人總要死去,靈魂與肉體終將分別。但當我們還活生生存在的時候,就應該讓靈魂與肉體友好的相處,學會彼此的尊重。否則,透支生命,終會疾病纏身,靈魂與肉體兩敗俱傷。正如開復先生書中說:“活在當下,讓今天就成爲那個‘特殊的日子’。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中‘最特殊的一天’!人生無論長短,只要這樣去活,一定都會圓滿豐富。”

《向死而生》是大病歸來的開復先生肺腑之言,情真意切,字字珠璣。讀之、悟之、反思之,無疑是對自己人生觀、世界觀的一次昇華!

讀《向死而生》心得感悟感想範文6

未知死焉知生,以前是從來沒有考慮過死亡的問題,小時候是祖母去世,根本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然後到姥姥,然後是二姥爺,然後是大姑父,然後是大嶺,然後是朱師傅,然後是楚帥的爺爺,還有三爺,每個人都在記憶裏存在着,就這樣與這個世界消失了,未來的一天我也會消失不見的,匆匆百十年,有些人活了50年,說是沒有活夠,是沒有活明白吧。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應該說的就是對生命的認知嘍。我應該怎樣去面對自己有限的生命,應該去好好的體會。靈魂沒有重量,因爲他離開的時候我們並沒有變輕。有鑽石的收入,有堅固的友誼,有幫助他人的滿足,已經挺好的。

1.人生面對疾病、死亡、悲傷等重大失落時,會產生“五個階段”的心理反應-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和接受。

最終還是要接受的,因爲已經發生了,就這樣好了。只要好好的去努力,任何合理的夢想都是可以去接受的。

2.止吐針的後遺症不止如此,它還會導致嚴重的便祕。

開復老師肯定接觸到很多高端的人士,“葛森療法”他也提到了,效果怎麼樣呢?並不知道,逐步的摸索過程中。如果是有阿力果的話會好一些嗎?當時聽BK咖啡館的老闆說道,一個人已經不行了,服用阿力果之後還能夠排便,效果還是極好的。人體中的益生菌的數量是極多的,有很多東西不能理解,但是多學習,多見識總是好的。

3.人生臨終是最後悔的五件事是沒勇氣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不應該花太多的精力在工作上,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朋友保持聯繫,希望自己活的開心一點。

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我應該做些什麼事情呢?其實最重要的事情我們自己心裏都明白,但是很多時候做了“緊急”的奴隸。

4.我們應該給它起個很普通的名字,當有一天我不在這個世界上了,而你需要募集更多的錢時,你可以把命名權交給下一位捐贈者。

這是何等的慷慨,有容德乃大,無求品自高。如果這件是做的話,世界會不會變得更美好一點呢,那麼這件事情就是值得做的。提到一個電影,日本世界級導演黑澤明執導的《生之慾》,一個公務員每天過着簽章籤公文的無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