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1000字

第一篇:《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000字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1000字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000字

工農路國小 田梅

六月份,我靜下心來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 這本書令我深深地感到:品一本好書,如同與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談。這本書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爲中國小教師而寫的。書中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教育獨到的見解,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仍然具有強烈的指導意義,仍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首先談談“因材施教”的問題。 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常常會面對班裏許多令人頭疼的問題:爲什麼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的學生,老師乾脆對他放棄不管呢?很多教師都從學生身上找原因,什麼不知道學習了,腦子笨了,家長不配合等等;從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範文網 )而蘇霍姆林斯基在提出問題後,直接了當地從教師的角度做了解釋:這是因爲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裏,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也就是缺乏“因材施教”。

蘇霍姆林斯基認爲要“因材施教”,教師就必須對這“個別”“材”進行細緻的瞭解,如學生的性格脾氣、家庭背景、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等,並且要運用到實際課堂中去,爲不同的學生創造能發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 的成功的樂趣”,這樣他們都會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纔會“點 燃起成爲一個好人的火花。”

在閱讀過程中,我從蘇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筆調中讀到了很多的東西,他沒有空洞的理論訓導,而是以提“建議”的形式,將他對教育的認識和體驗與你娓娓道來。

這本書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認爲: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爲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我平時不應該抱怨時間太少、事情太多。而應該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知識。

其次,“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這條建議也對我幫助很大。讀了這本書後,我的觀念轉變了,從心底裏認可了“後進生是可以轉變的”這個道理,只是認爲操作起來還是會相當困難。蘇霍姆林斯基給一位後進生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給思想不集中的兒童的習題集》,給她蒐集了一套供她閱讀的書籍,都是關於智力訓練的。也從來沒有給她補過課。後來,這位學生的學業成績趕上來了,併成了一名高度熟練的機牀調整技師。蘇霍姆林斯基這樣的教育爲她今後的一生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我也從中得到啓發,對這樣的孩子,我們要注重訓煉他們的思維,發展智力,爲他們今後的不斷學習提供動力。

另外,這本書對我觸動最大的是它字裏行間洋溢出來的對學生的那種人性化的尊重與熱愛。與現實生活中我們整天對待學生冷冰冰的態度鮮明的對比,也讓我反思。

第二篇: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

前不久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它是20世紀蘇聯教育經典譯叢之一,由前蘇聯著名教育家b·a·蘇霍姆林斯基著。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也有許多心靈感觸,在此談談我的體會。

“學習的願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說,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鬚在潮溼的土壤裏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給它提供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鬚,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爲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 書中提到這個問題就是興趣的培養,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變得枯燥無味,產生厭學心理,從而影響數學教學的效果。

“追求知識的願望,是靠兒童的雖不輕鬆然而快樂的、誘人的、出於自願勞動所創造的千萬條根鬚日以繼夜、不知疲勞的工作來滋養的。然而只有使力量的付出跟兒童的自尊感密不可分的時候,他的勞動才能成爲快樂的、誘人的、自願的勞動。必須使兒童感到自己是一個勞動者,使他爲自己的努力所達到的勞動成果而感到自豪。培養自豪也就會意味着在兒童心靈中樹立一種要成爲思考者的願望。” 數學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重要的一環,從教學心理學角度上講,如果抓住了學生的某些心理特徵,對教學將有一個巨大的推動作用。興趣的培養就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興趣能激發大腦組織加工,有利於發現事物的新線索,並進行探索創造,興趣是學習的最佳營養劑和催化劑,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對學習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維活動是最積極最有效,學習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數學課,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除了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外,更重要是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做爲數學老師應努力使學生熱愛數學,才能對學習有興趣,只要有興趣,才能學好數學。因爲興趣是學習成功的祕訣,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慾望的基礎,我在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前提下,激發學生興趣。 我認爲人們對知識的認識和積累,都是通過觀察實踐而的不到的,沒有觀察也就沒有豐富的想象,也不可能有正確的推理、概括和創造性,所以有意識地安排學生去觀察、去思考,逐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即增加了數學的趣味性,又創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數學教學要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主動積極的學習,纔能有效的培養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知識智力興趣關係密切,有意識的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熱愛學習與情感,並對所教學科產生興趣,因此,老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順利掌握知識,體驗成功後的樂趣,增添學習興趣,使設計的教法符合學生的學法,持之以恆地結合知識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引和訓練,使學生掌握求知識的鑰匙,可以增添學習興趣。

三、教育敘事

對“失戀”後一首詩的處理

這首詩的內容是這樣寫的“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要在五班找,本來數量就不多,況且質量也不高。”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本學期初的一個下午,同學們都在靜靜地認真自學,只有劉××同學將頭擡得很高,注視着另一個同學,我輕輕地走到那們同學的身邊,發現他正在聚精會神地看着一首詩,我輕聲地說了句,可以給老師看看嗎?這位同學很不情願地將那首詩給了我,爾後兩位同學對視了一下,劉××同學趴到桌子上。用他自己的話說:“這下可完了,老師一定會在班級公開批評的。”我走到講桌前,看了一下詩的內容,沉思了片刻,便將它放到了衣兜裏,繼續觀察同學們的自學情況。可劉××同學卻坐不住了,他時而擡起頭偷偷地看着我,好象在等待着老師的批評。看了幾次後,發現我無動於衷,他便開始寫作業了。

下課的鈴聲響了,我把劉××請到了無人的教室後面,他耷拉着腦袋,用餘光看着我,我讓他坐下,他卻哭了,邊哭邊說:“老師,我錯了,我不該寫這首詩,不該在課堂上看紙條,求老師不要在班級批評我。”我說:“老師要想在同學中批評你,就不會把你請到這裏來。”他會心地點了點頭。我說你能不能實話告訴老師爲什麼要寫這首詩。他想了想後,詳細地敘述了他與我班一名女同學友好相處到產生矛盾的經過,原來這首詩是他“失戀”後爲了發泄內心的痛苦而寫的。我因勢利導,以誠相待,對他進行了耐心細緻的教育引導。

最後我又將這首詩拿出來,對他說:“老師想和你一起將這首詩改動一下,你看怎樣?”他爽快地回答“行”,我說:“老師改前兩句,你改後兩句。”他點頭同意。我說第一句只需改動一個字,將“天涯何處無芳草”改爲“天涯何時無芳草”,第二句改爲“何必非要現在找”,緊接着他又改了後兩句:“本來學業就很緊,況且年齡又很小。”讀着這首詩他開心地笑了,笑得那樣輕鬆,笑得那樣自信。隨後我又說:“十年之後,你找不到女朋友,老師幫你找,怎麼樣?”他連聲說“謝謝老師”。

這次潛隱式教育的嘗試,避免和消除了被教育者的對立情緒和戒備心理,平復了內心的波瀾,學會了情感上的進退自如。從而使被教育者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最終達到轉化的目的。

第三篇: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

作爲一名教師我時常思考如何才能成爲一名好教師,既能讓家長孩子滿意,又能讓自己工作的順心愉快。今日有幸拜讀《給教師的建議》,使我受益匪淺。

其中最讓我收益的是其中的兩個有效問題:第一,如何教育好犯錯誤的學生;第二,如何緩解教師的心理壓力。

作爲教師我們如何對待學生,特別是我們如何對待犯有較嚴重錯誤的學生,又特別是我們如何對待特殊家庭的犯有較嚴重錯誤的學生。這個問題我想大多數老師都或多或少的遇到過,我自己也深有體會,每每遇到這種情況都感覺很是煩惱。“如果我們能夠在對待學生的問題上與家長有充分、良好的協商和溝通”,很多不必要的問題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的確,“身爲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並不僅僅限於對錯誤行爲的矯正,更在於關注學生心靈和健康人格的成長,尤其是那些有特殊成長背景的孩子。也許那些頑劣的行爲背後隱藏着的幼小心靈在畸形環境中所受到的傷害,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給予他們特別的關愛和寬容。”

那麼,如何才能給予犯錯誤的學生特別的關愛和寬容呢?“不體罰學生,不辱罵學生,不大聲訓斥學生,不羞辱、嘲笑學生,不隨意當衆批評學生,不隨意向家長告狀。”這些看似尋常簡單的話,實踐起來卻很有難度,教師也是人,也時常會情緒化的去處理一些事情,正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然而,如果我們以爲這樣教師就可以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使性意氣的處理一些事情,那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師給學生的印象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倘若教師不能及時化解矛盾,時日一久,必釀大禍。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多加註意,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爲,始終把關愛學生的健康成長作爲第一要務!

誠然,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師必須爲學生的健康成長付出努力和汗水。但另一方面,教師也應得到理解和尊重。

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學工作,教師還要承受來自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的壓力。正因爲如此,“現在的中國小教師普遍感覺精神壓力大,半數中國小教師有調換工作的念頭”,“當教師越來越不容易,壓力很大”已成爲普遍性的重大的生活和生存問題。那麼,如何緩解教師的壓力,讓所有的教師都能輕裝上陣呢?肖川告訴我們,“從社會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將教師的地位提高到和社會對教師的要求相一致的高度。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是辯證的聯繫在一起的”。“從責與權相統一的原則來看,只有把教師的社會地位提高到應有的高度,對教師的要求——敬業精神的要求、專業水平和教育能力的要求——才能理直氣壯,纔可以毫不含糊”。近年來,我國教師的社會地位有了顯着提高,國家也在不斷提高教師的薪資待遇,從這點上來說,國家沒有忘記教師們的巨大貢獻,社會也沒有忘記教師們的辛勤付出!

作爲一名年輕教師,我時刻感受到學生和家長對我的殷切期望,也時刻體會到學校和社會對我的關懷和幫助,我相信通過不斷努力,我一定能夠成爲一名稱職的好老師!

第四篇:《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

最近,我開始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蘇聯當代着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讀着他的《給老師的建議》一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憂解難,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我覺得找到學生 和老師發生的現象的根源,有益於我們開闊眼界。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老師的時間從那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看這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常我也是這樣抱怨。一(請收藏本站:)晝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各小時擠的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給學生談心等,還要抽出時間搞教研;下班回家還要忙家務。可是教師的時間到底從哪裏來呢?帶着這樣的問題和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天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望。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扣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着作。”

對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上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該在自己所教學的數學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爲入門的常識,應該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那位老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這段答話啓開了一個窗口,使人窺見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奧祕。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做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借鑑的精華,爲理論的突破夯實基礎。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並有潺潺不斷的水流,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另外,我還明白閱讀不但對老師有益,而且讓每一個孩子能夠自由支配時間而且要利用得合理,最好莫過於喜歡閱讀。閱讀應當成爲吸引學生愛好的最重要的發源地,應當教會每一個學生怎樣在書籍的世界裏旅遊。閱讀是爲了能讓孩子們擴大視野,汲取更多的精神營養。

面對當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勢,面對新時代的學生,要做一位好教師需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素質,需要我們老師有較好的心理素質來適應這個多彩紛繁的世界。書中作者的建議、閃光的思想、精煉的語言,對我們來說,如同一條條歡快清澈的小溪,彙集在一起就是浩瀚博大的海洋,常讀常新。

他告訴我們怎樣進行這種準備。很簡單,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書。持之以恆的讀書。我們的小溪才能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溪流。

作爲一名教師,對於教學必須全身心的投入,必須學習學習再學習,讀書讀書再讀書。作爲教師,我們自己要有廣博的知識,創新的思維。然後才能教出具有廣博知識,能力突出的學生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的西蒙教授曾提出了這樣一個見解:“對於有一個有一定基礎的人來說,他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六個月內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門學問。只要你真正花時間在學習上,而且是持之以恆,那你就會成爲專家。同樣的道理,當我們花了足夠多的時間在教學上,那我們也會成爲專家。”時間就象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以後,我們要把時間一點一點地擠出來,用到讀書上,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

第五篇:給教師的建議的讀書筆記

《給教師的建議》讀書筆記

作者:竹 日期:2014-4-2 9:58:00

《 給教師的建議》第50條寫到:學生負擔過重的奧祕在哪裏? 當今學生負擔過重現象普遍存在,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我認爲關鍵在我們的教育體制問題。面對會考、大學聯考,一分定終身的現象還普遍存在。爲了提高成績,學生、老師、家長不知要付出從多少的艱辛。素質教育,什麼是素質教育?再好的教育同樣需要時間,作業、習題壓的學生喘不過氣來。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要給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在以前的建議中專門指出過。學生自己的時間不知還有多少,我的一位學生說:老師,我每天下課都在做作業,爲啥作業就是做不完呢?我聽了覺得學生真的好可憐,但是又無能爲力。面對升學壓力,學校能放過你嗎?各科作業迎面而來,有的學生甚至不堪此擊,逃學、厭學甚至輟學,好多學生我們在接他們上學的時候都躲起來不願意來學校。

排除客觀因素,在我們的課堂上又應該如何減輕學生的負擔呢?我認爲,老師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愛學、想學,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效率,便可減輕學生的一部分負擔。建議中指出:對於那些作爲概括性的東西的本源的材料,

應當加以深入思考的,學生卻在背誦它。對於一些抽象的概念或者定義,學生不加思索地便去記憶。這樣的記憶是短暫的。這就要求我們在講課的過程中,使學生真正的去思考,去探討,轉化成自己的知識,這樣理解的去識記,可能終生難忘。在深入思考的基礎上的識記,這在實質上就是知識的運用。學生在掌握知識的時候運用它們,又在運用知識的時候掌握它們。先理解,再運用,知識就是在不斷地循環中成爲自己的財富。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做題、背誦,在理解的基礎上對知識加以運用。這樣在我們複習的時候就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以至使學生有更多的屬於自己的時間。現在回想起來,在講課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概念、公式背非常流利,就是在做題的時候出現錯誤,歸根結底,就是她沒有真正的理解概念或公式,導致浪費更多的時間來輔導這些內容。

通過這些可以得出,在對客觀條件我們無奈的情況下,可以審視我們的教學實踐,如何使學生減負,提高課堂效率是很好的一個辦法。此外,如何使學生理解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動腦、動手是關鍵,使學生真正的成爲學習的小主人。

標籤:讀書筆記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