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做讀書筆記的方法

第一篇:做讀書筆記的方法

做讀書筆記的方法

做讀書筆記的方法

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很多。從內容來說,無非兩類,一類以記書的內容爲主,一類以記自己的感受爲主,前者多是爲了吸收,後者多是爲了思考。從形式上來說,可以分爲三種,一種是記在書上,一種記在本子上,再一種是記在活頁紙或卡片上。前兩種比較系統,複習起來可以聯繫全書;第三種比較靈活,可按問題重新組合,便於檢索,或根據需要再次分類研究。在閱讀時應選用哪一種方法做筆記最好,要根據閱讀的目的和個人的習慣、能力來決定,不能一概而論。

下面介紹經常被採用的幾種筆記形式,同學們可按閱讀的步驟選擇使用。

一、符號筆記

就是用不同開頭或不同顏色的線條、圖形在書刊上作出標記。例如用綠色的直線表示重點,用藍色的波紋表示疑難,用紫色的雙圈標在句末表示讚賞,用紅色的問號標在正文左右的空白處表示內容有錯誤等。有時還可以配合符號,寫上簡要的幾個字,使符號的意義更具體明確。

這種筆記,一般在初次閱讀時使用,目的是引起注意。因爲在閱讀過程中感到有些問題須作進一步思考,或者要設法記住它,便隨手標示出來,準備回過頭來仔細研究。必須強調的是,書刊應是屬於自己的,才能在上面打上各種標記。

符號筆記的各種符號,各代表什麼意思,由自己掌握。對那些比較長的段落,還可以用阿拉伯數字標出層次,以使其眉目清楚,條理系統。但要注意:各符號使用前要加以設計,線條和圖形的含義要固定,閱讀自始至終都要前後一致,也不能一天一變,反而把自己弄糊塗了。使用的符號不可過多,這樣才能保證一打開圈點過的書就能明白。還要注意圈點和勾畫的地方也不宜過多,通篇都加了五花八門的記號,反而起不到重點的作用。

二、批註筆記

批註筆記就是在書眉上寫上校文、訂誤、提示、心得、評語等眉批,或在原文後面加眉批,在行與行之間加行批,在正文兩白邊旁批,在佳妙處加旁點,在最精闢處加旁圈。這類筆記的好處是隨讀隨寫,不受約束,往往迸發出思想的火花。寫得好的批註筆記,小而精,見解獨到,一語破的,能啓發頓悟,即所謂“思理入妙,要言不煩”。這樣的批註是哲學思辯性與文學精煉性的統一,不但於筆記者本人有回味的價值,其他讀者亦以一睹爲快。古人就很珍愛這類批語筆記,像李贄的《史綱評要》,金聖嘆、毛宗崗評的《水滸》和《三國演義》,脂硯齋的《重評石頭記》,流傳甚廣。

批註時應該做到即言之有物又簡明扼要。批語要有分析,不管是褒是貶,都應該說點根據來。隨便加上一些“好”、“絕妙”或“廢話”、“胡說”之類的話是沒有用處的。但批語也不應過長,囉裏囉嗦地說不到點子上也不好。

和符號批記一樣,這種形式也是當書刊是屬於自己的才適用。

例一:

我說這三個例子是說明:毛主席也是封建社會農民家庭出身的一個孩子, 四個“也”突出作他也曾經迷信過,他也曾經讀過古書,他也曾經研究問題開始注重一個方面,爲普通人的特點。說對另一個方面沒有注重。他之所以偉大,在於他從迷信中覺悟出來,否定舊明偉大的原因。 的;他之所以偉大,更在於他敢於承認舊的過去。

(周恩來《學習毛澤東》)

例二: 盼春。以下描春 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春草圖。

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的動態、質地、

色澤、長勢。

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裏,田野裏,瞧去,一

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

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春花圖。

樹上、花下、遍地:春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明明媚,令人沉醉。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裏帶着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

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

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春風圖。

嗅覺寫出春風的沉醉,“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風裏帶來些新翻的視覺、聽覺刻畫出春風泥土的氣息,混着青草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溼的空氣裏醞釀。鳥的和諧。

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着。牛背上牧童

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着。

(朱自清《春》)

例三:

孔乙己顯出極高興的樣子,將兩個指頭的長指甲敲着櫃檯,點頭

迂腐炫耀 說:“對呀對呀!……回字有四樣寫法,你知道麼?我愈不耐煩了,

努着嘴走遠。

(魯迅《孔乙己》)

三、摘抄式筆記

就是把原文重要的語句、數據、公式、定理、精彩段落、精闢的論述、佳句、警句或重要的史實、資料等摘錄下來,甚至全抄原文,以便日後查檢。關於詞句、個別論點、個別事物的摘錄,則宜用卡片或活頁約的形式,以便於分類保存查檢;整本書或長篇文章的詳細抄寫,宜用筆記本的形式,可多備幾個筆記本。按需要門類分別抄寫。更爲省事的就是將這些文字(或圖畫)剪下來,貼在筆記本或不用的雜誌上,如果書刊不是自己的,則可以先複印後剪貼。

採用摘抄式筆記須注意:

1.要摘抄那些精彩、有價值、有必要的內容;

2.摘錄後要經過覈對,注意與原文相符,甚至標點符號也要與原文一樣,否則就有可能把作者的原意弄錯;

3.摘抄前後或中間有所省略,要用省略號表示。如果遇上原文已有的省略號,要加括號註明“(省略號爲原文已有)”,以便區別;

4.摘錄可以幫助記憶,同時,抄錄下來的資料也有利於保存,便於今後溫故知新或寫作徵引,所以,一定要在抄錄(或剪貼)後註明資料的來源,如書名或刊名、編著者、出版社、出版年月等,需要時可查考原文;

5.使用卡片摘抄資料,一張卡片只能記一條材料,不能因爲怕浪費紙張而在一張卡片上記幾條材料。否則,不便於分類,也不便於檢索;

6.如果能在抄錄後,隨時寫一點體會、感想,可以促使自己對原文的理解。

例一:(妙錄名言)

類:名人名言

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纔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馬克思:《資本論》法文版序言,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6頁。)

——端正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習慣 例二:(摘抄優美的語句)

類:作文〃寫景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星羅棋佈玉立婷婷的荷花。紅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帶雨,皎皎無瑕;怒放的,嫩蕊搖黃;含苞的,嬌羞欲語。再加上綠蓋疊翠,青盤滾珠,好一幅迷人的景色。

(描寫夏日荷塘景色。摘自《荷葉詠》)

見《散文選讀——少年課外閱讀輔導》第119頁少年兒童出版社1981年7月出版

四、索引式筆記

就是將所讀書、文中的重要資料,按問題性質記明出處、作者、頁數等在卡片上。索引是檢索資料的一種工具。嚴格說來,它同勾畫一樣,還不是真正的讀書筆記。在什麼情況下要做索引筆記呢?第一種情況是爲了研究某個問題,急於從很多書中找全有關這方面的資料,讀過以後來不及摘抄;第二種情況是整本書中有關某個問題的論述材料很多,簡單抄摘不解決問題,詳細抄下來又太耽誤時間;第三種情況是自己有這本書,只需要按問題編出索引,隨時查閱起來就很方便,不需要時再專門抄摘;第四種情況是有時做的專題筆記很多,使用時查閱起來仍有困難,也還需要做一個筆記材料索引。做筆記材料索引的方法,將在後面第二節談到。

索引的特點就是隻記一個意思(或文題)和出處,非常簡明。除了方便查閱外,有時單把有關某個問題的所有索引瀏覽一下,也非常有益,能夠幫助你概要地掌握全部觀點和材料。

例一:(筆記材料索引卡)

春(朱自清)類:散文

見《讀書筆記》3號本第5頁

例二:

如何培養創造力類:創造篇

見楊智主編《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南》

第115-118頁,第257-259頁

中國戲劇出版社1995年版

五、提綱式筆記

提綱,就是把整本書的內容要點,用簡練的語言,以標題的形式依次地記載下來。提綱是一篇作品的明細表,採用不同種類的提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得到作品不同角度的內容。所以做提綱式筆記既概括了讀物內容,鍛鍊了概括能力,又使我們印象中的作品更具條理性,便於掌握全書的內容、邏輯結構、作者的思想脈絡和寫作方法,其效果比重讀一遍還要好。複習時便可憑藉這些提綱生髮開去,產生豐富聯想而又不把主要意思遺漏掉。不少同學就是通過提綱的辦法,把書“讀薄”的。

提綱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段落提綱、情節提綱、描寫提綱、說明提綱、人物提綱、論點論據提綱和論證提綱等多種。但使用最多的是段落提綱。

例如:

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根據第一部分的內容(1~8小節),可編寫提綱如下:

1.(1~2小節)夏秋季百草園的景色及情趣。

2.(3~6小節)美女蛇的故事給百草園增添了神話般的色彩。

3.(7~8小節)冬天的百草園雪後捕鳥的樂趣。

六、提要式筆記

即把原文的基本內容、中心思想,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這種筆記寫法,常常在談長篇、中篇的各種書籍時使用,可記在卡片、活頁紙或筆記本上。這種筆記要求首先要把原文讀通、讀懂,抓住重點,然後再把基本內容概括出來,力求文字簡明扼要,目的是使自己在幾分鐘之內就能回憶起書的基本內容。如是故事或小說等記人敘事的文體,就應該抓住它的重要情節、人物形象、中心思想,用很簡潔的文字

予以概括;如是論說文體,可按論證的結構將論點、論據記下來,主要觀點力求不遺漏,對闡述、論證部分可以從略。剛開始學寫整一本書的提要,可以參考書前(或書後)的內容提要,也可以做提綱筆記,先練習編寫文章的段落提綱,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來,時間一久便熟能生巧了。這對提高綜合、歸納能力確實是一種很好的訓練。

例一:

《西遊記》這部小說的提要:

《西遊記》是明代吳承恩作的長篇小說。根據唐代名僧玄奘去天竺(今印度)取經這一真實的歷史事件,在民間傳說和有關話劇本、雜劇基礎上進行再創作而成。全書一百回。前七回寫孫悟空出世、遠遊求道、闖龍宮、攪冥府、大鬧天宮;第八回至第十回,描寫如來說法、觀音訪僧、魏徵斬龍、唐僧出世,交待取經緣起;第十三回以後,轉寫孫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護唐僧降妖伏魔,化險爲夷,安達西天。小說以唐僧取經的故事爲線索,以神猴孫悟空爲主人公,將社會矛盾和自然力量幻化爲一個五光十色的神奇世界,曲折地表現了勞動人民蔑視封建統治,搗亂封建秩序,不畏強暴,戰勝困難,同一切災害和邪惡作堅決鬥爭的精神。

例二:

《青春之歌》這部小說的提要:

小說主要描寫在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領導下,北京一批青年愛國學生在“九〃一八”到“一二〃九”這一歷史時期中的鬥爭事蹟。林道靜是書中的主人公,她是一個要求進步、嚮往革命又比較脆弱、耽於幻想的青年,但在如火如荼的鬥爭中,在盧嘉川、林紅、江華等優秀共產黨員的教育、幫助下,經過痛苦的思想改造,終於由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爲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全書圍繞着林道靜這個主要人物,還塑造了栩栩如生的青年羣像。如追求光明的許寧,文靜幼稚的王曉燕,自私庸俗的餘永澤,醉生夢死的白麗萍,還有無恥的叛徒戴愉等,都頗有個性。小說通過這些人物,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進步青年學生的苦悶、彷徨、鬥爭、歡樂,也鞭撻了少數渣滓的卑鄙、無恥、可惡,再現了當時複雜的社會生活,有着較強的社會意義和認識作用。

七、讀書心得

讀書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經過認真的思索,參考有關的資料,聯繫社會實際或個人的思想、學習、工作的實際,總會有一些見解、體會和心得,把這些體會或心得寫下來,形成完整獨立的一篇文章,就是讀書心得,也叫讀後感。所謂“感”,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內容啓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與批判。總之,讀書心得是將自己閱讀後的感受系統整理而形成的,與上面介紹的各種形式相比,這是讀書筆記中要求更高的一種筆記形式。

寫好讀書心得,是理解原文內容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好方法,寫好讀書心得,需要了解其寫作規律,注意其寫作方法。

1.要認真閱讀原文

讀書心得顧名思義就是要先讀後得,要有感而發。而“讀”是“得”的前提,讀者之“得”則要建立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建立在精讀的基礎上。

2.要介紹讀物的概況

讀書心得是讀後之得,因何而“得”應講清楚。這就要求在文章的開頭首先介紹“讀”的內容,就是概述讀物的內容要點,或者主要的中心思想,或者直接引用原文的某些文字。然後,再引出自己根據以上內容的感想。這可以說是寫讀書心得較爲固定的格式。

3.必須觀點鮮明

讀書貴有新得,作文貴有新意。讀書心得和原作之間的關係,從內容上說,必須緊密相連;從觀點上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果你贊成某個作品的觀點,可以在讀書心得中表示擁護、支持、稱頌;

如果不贊成它,則可以批評、論爭、斥責、反對。無論褒或貶,都要做到觀點明確,立場鮮明;模棱兩可,似是而非,就會使文章失去說服力和吸引力。

在處理原作和感想的關係時,應注意兩個問題:一個是觀點不同時,不要把原作的意思擴大、縮小或斷章取義,隨便歪曲;另一個是觀點相同時,不要以原作代替感想,把讀書心得變成原文內容的複述。

4.要重點突出

讀書心得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圍繞着原文的主題與中心多角度、多側面地談感想、發議論,也可以圍繞某一角度、某一側面集中抒寫感想;既可以就讀物中的某些內容充分發揮,也可以就書中的內容與其他讀物加以比較,寫自己的認識。但無論怎樣寫,都要善於捕捉和抒發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注意把筆鋒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或幾點上,最忌諱的是面面俱到,泛泛而談。

5.要有真情實感

俗話說,情真才詞切。一篇好的讀書心得,不但可以使讀者看到作者感情脈搏的跳動情況,還可以使讀者跟着作者感情脈搏的跳動去尋味原作的感情所在。矯揉造作,言不由衷,甚至無病呻吟,非但不能討好,還會引起讀者的反感。

6.必須聯繫實際

讀書心得的“得”固然是因“讀”而發,但是,如何“發”,就不能不聯繫自己的思想實際、工作實際或社會實際、現實實際。這一點是讀書心得的重要特點之一,也是區別於其他文體的主要界限。讀書心得既不像某些文藝作品那樣,可以通過藝術形象抒寫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像某些專著那樣,可以專談某些業務知識。聯繫實際,不要寫成自己某項成績的彙報,也不要寫成檢討書一樣;要注意分寸,不說大話,不說空話。聯繫實際,要努力發揮聯想,不要拘泥於原文,思路要開闊,聯想要豐富。

7.要以議論爲主

讀書心得屬於議論文的範疇,所以在表達方式上,應採取議論爲主的方式。但它又不同於一般的議論文,往往採用“夾敘夾議”的寫法來表達中心思想。“敘”,就是引述讀過的文章中體會最深、教育最大的那個章節、那一段或一句話、那一個人物。“議”,就是在“敘”的基礎上寫出自己的感想,是“敘”的深化。必須強調的是,讀書心得應以自己的語言爲主,間或援引原文,也必須有明確的目的,它只是服務於寫體會,不能爲引用而引用。援引原文有這麼幾種情況:或者因爲感想由它而來;或者感情需要借它而發;或者作爲述的對象;或者作爲議論的根據。總之,如果不是出於表達上的實際需要,就不要過多地援引原文。“議”爲主,“敘”爲賓,“敘”是爲“議”服務的,不能本末倒置。在這一原則指導下,也常常輔到抒情,採用敘述、議論、抒情相結合的表達方式,做到敘述簡潔,議論精當,抒情真摯。

常寫讀書心得,不僅能夠培養和提高寫作能力,而且能夠鍛鍊和考查閱讀理解能力和鑑賞能力,有利於促進讀寫結合。

例文:

讀《賣油翁》有感

《賣油翁》這個故事,說的是古代有個叫陳堯諮的人,擅長射箭,百發百中。他因此而感到自豪。一個賣油的老人看了,只是略表讚許地說:“無它,唯手熟爾。”他把油葫蘆放在地上,用一個銅錢蓋住葫蘆口,將油通過錢孔灌入葫蘆中,葫蘆灌滿了,錢孔卻沒有沾上一滴油。他自謙地說:“我亦無它,唯手熟爾。”

這個故事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熟能生巧,只要經過刻苦練習,達到精熟,任何本領都是可以掌握的。

我們常常看到,老農能預測風雨,善於治理田地;工人能操縱機器,加工出精密的複雜的零件;演員能扮演各種角色,做出生動的表演;畫家能運筆自如,畫出最新最美的畫圖……對此,人們總會發出種種讚歎,稱他們是“天才”。豈不知這一切並不是天生就有的,都是他們勤學苦練,長期積累經驗,達到熟練的結果。

我們有些同學常常羨慕那些學有專長,身懷絕技的人。自己也想試一試,今天學一會兒提琴,明天練一練畫畫,但是淺嘗輒止,一磁到困難就放手不幹了。嘆息自己缺少音樂和畫家的天賦,結果總是一事無成。其實這些同學的腦子並不笨,有的人玩起撲克牌來是常勝將軍,但在數學競賽中卻是倒數第一名,說到底是後者不如前者那樣練得多,沒有達到“手熟”的緣故。

掌握一種技能,獲得一種本領,其實並不是高不可攀的事,只要勤學苦練,就能達到精熟。我們青年人不應該自暴自棄,只要樹立信心,勤奮起來,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學有所成。

八、讀書札記

就是把讀書過程中的收穫、感想或對讀物內容的意見、見解、補充、評價、質疑等隨手記錄下來的一種筆記形式,故也稱讀書隨筆、隨感。與讀書心得比較,讀書心得側重“得”,讀書札記側重“評”。讀書札記不同於一般讀書摘要,它能反映作者的鮮明觀點和認識,同時又將自己摘引的材料用於札記中;也不像批語筆記那樣,只在書上批幾個字和一兩句話。

讀書札記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從字數上來看,札記可多可少,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可成爲一篇文章,也可獨立一小段。從形式上看,札記沒有固定格式,怎麼想就怎麼寫,不拘一格。它既可以對全書的內容發表感想,也可能考證、註釋名篇佳句。這種筆記帶有更多的創造性,積累多了,就能形成有價值的著作。對一般同學來說,最好在標上日期和頁碼的筆記本上做讀書札記。對於細心的同學來說,用活頁紙做讀書札記更方便些,當然也要標上日期和頁碼。

寫札記需要注意:

1.要對讀物的內容深刻理解、融會貫通,敢於超越書本上的觀點;

2.善於抓住自己的思想火花、設想、靈感,即使不成熟的想法或者是片斷的想法,也要隨時地記錄下來,以便促使自己進一步思考。

例一:

1995年11月30日

今天從一本談人才成長的書裏讀到了莊子的兩句話:“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莊子的前一句話,是指出了生命有限,知識無限這一客觀現實,無疑是對的。問題是對於生命與知識的這種現象該怎麼對待。我認爲他的後一句話則是不對,它不是鼓勵人們用有限的生命去努力獲取儘可能多的知識,而是在知識的海洋麪前卻步、氣餒,發出了“殆矣”這樣消極的喟嘆。

這本書的作者引了這兩句話,而只說知識是學不完的,我們應該講究方法,努力學習;而對莊子的無所作爲的觀點沒有同時指出來,給予適當的批評,這是不合適的。

例二:

1995年12月28日

對於六國被秦國滅亡這一歷史事件的原因,賈誼在《過秦論》中,杜牧在《阿房宮賦》中,蘇洵在《六國論》中都作出了自己的解釋。今天讀《古文觀止》,又讀到了蘇洵的兒子蘇轍的《六國論》,他對這個問題則又是一種解釋。這是很有意思的。當然,這些解釋,由於歷史和階級的侷限,不可能是完全正確的,但也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至少他們各人都能談得振振有詞,能自圓其說。以後有時間了,再來比較着讀一讀,看看他們各自是從什麼方面、什麼角度立論的,大概會很有啓發,很有意義吧!

第二篇:做讀書筆記的方法

做讀書筆記的方法

勤寫讀書筆記,可以提高讀書的效果,克服邊讀邊忘的毛病,避免重蹈熊瞎子掰苞米的覆轍。現介紹四種讀書筆記的寫法。

一、摘錄式

讀書時,把書報上精彩的、有意義的、富有哲理的語句、重要的片斷摘抄下來。摘錄時要注意,不能全抄,而要把書中的優美詞語按人物類、景物類、狀物類、警句類等摘抄下來。

日積月累,積少成多,積沙成塔,寫作文需要時,就可以從“詞語倉庫”裏搬出來,參考使用。

二、體會式

讀書之後,有自己的收穫、心得、體會或認識、感想等,再聯繫自己實際寫下來,這叫讀書體會或讀後感。這種體會式的筆記,應以自己的語言爲主,適當地引用原文作例證,表達自己的看法、想法,寫出真情實感來。

如有位同學讀了《少年毛澤東》一文,感受最深的是毛澤東放牛,把一份草送給窮孩子的事,從中總結出毛澤東從小同情、關心窮人的好思想。聯繫到“我”與小夥伴一次偷西瓜的事,損害了別人的利益,同少年毛澤東一比,心裏很慚愧、內疚,這樣聯繫實際合情合理,真實感人。

又如李賀的《史綱評要》,脂硯齋的《重評石頭記》,皆是這樣的著作。 體會也可以是札記。札記多爲旁徵博引,辯證考訂;體會多爲引申闡發,借題發揮。沈括的《夢溪筆談》,茅盾的《讀書札記》,馬克思的

《數學手稿》,就是用的這種方式。這是寫筆記的一種高級形式,要求有更多的個人創見,難度也較大。但它卻是創造的半成品或完善的精製短篇,一旦需要時,就可組織起來,使之成爲有價值的作品。

三、提綱式

蓋房子要按圖紙搭好框架,框架搞好,再進行房子裝修;寫文章也一樣,要先想好文章的主要內容、層次結構,這叫做列提綱。

我們讀一篇文章,要逐段地把作者隱含的提綱找出來,記下來,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寫作思路。

編提綱可以採用文中語句和自己語言相結合的方式寫,提綱的語言要簡潔扼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提綱式筆記可以幫助我們抓住中心,記住要點,理清思路,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如讀了《媽媽的“病”》一文,可按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思路編列提綱:

(1)媽媽犯了一種“怪”病,既不上“醫院”,也不讓人說;

(2)媽媽給奶奶送年禮是一隻又瘦又小的雞;

(3)媽媽給外婆送年禮是四隻又大又肥的雞和一大包的年禮;

(4)作者抨擊少數婦女對母親和婆婆的兩種不同態度——孝敬與不孝順。

這樣列提綱,對文章內容瞭如指掌,印象深刻。如《黑格爾(邏輯學)一書摘要》,《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一書摘要》等著作。而且對摘錄內容,還往往寫出自己的意見、批評或註釋,以及自己獨創的符號和評註。比如“注意”“說得對”“辯證的精華”等提示性簡明字樣。明確地

表明了列寧對某段論述的意見或批評。

提要應力求簡明扼要、脈絡分明,最好以某一主線展開。如,提要可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作用.重大事件及其影響。

也可用列表法使其內容一目瞭然。

四、批註式

在閱讀自己訂閱的報刊和購買的書籍時,爲了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可邊讀邊在書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體會最深的地方,寫寫畫畫,把書中的重點詞句和重要內容用圈、點、畫等標記勾劃出來,或在空白處寫上批語、心得體會、意見,或者是摺頁、夾紙條作記號等等。這是一種最簡易的筆記作法。

馬克思、列寧、毛澤東就常用這種筆記方法在書頭批註。拉法第在回憶馬克思讀書時說:“他常折迭書角、畫線、用鉛筆在頁邊上作滿記號,他不在書上寫批語,但當他發現作者有錯誤的時候,他就常常忍不住打一個問號或一個驚歎號。(”《回憶馬克思恩格斯》)

列寧在讀書時常在字裏行間畫着五顏六色的記號,在書的空白處,往往還有評語。

毛澤東在讀《倫理學原理》一書時,全文逐字、逐句用朱墨兩種色筆圈圈點點,遇到他認爲觀點正確、文字優美的地方,就批上“此論頗精”、“此言甚合我意”,認爲不對的地方就畫“×”,或批上“不通”、“荒謬”之類詞句。

第三篇:做讀書筆記的方法

朱的總結:做讀書筆記的方法

一、符號筆記 ........... 1

二、批註筆記 ........... 1

三、摘抄式筆記 ................ 2

四、索引式筆記 ................ 3

索引是檢索資料的一種工具。 .............. 3 索引的特點就是隻記一個意思(或文題)和出處,非常簡明。除了方便查閱外,有時單把有關某個問題的所有索引瀏覽一下,也非常有益,能夠幫助你概要地掌

握全部觀點和材料。 ............... 4

五、提綱式筆記 ................ 4

六、提要式筆記 ................ 4

七、讀書心得 ........... 5

八、讀書札記 ........... 7

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很多。從內容來說,無非兩類,一類以記書的內容爲主,一類以記自己的感受爲主,前者多是爲了吸收,後者多是爲了思考。從形式上來說,可以分爲三種,一種是記在書上,一種記在本子上,再一種是記在活頁紙或卡片上。前兩種比較系統,複習起來可以聯繫全書;第三種比較靈活,可按問題重新組合,便於檢索,或根據需要再次分類研究。在閱讀時應選用哪一種方法做筆記最好,要根據閱讀的目的和個人的習慣、能力來決定,不能一概而論。

下面介紹經常被採用的幾種筆記形式,同學們可按閱讀的步驟選擇使用。

一、符號筆記

就是用不同開頭或不同顏色的線條、圖形在書刊上作出標記。例如用綠色的直線表示重點,用藍色的波紋表示疑難,用紫色的雙圈標在句末表示讚賞,用紅色的問號標在正文左右的空白處表示內容有錯誤等。有時還可以配合符號,寫上簡要的幾個字,使符號的意義更具體明確。

這種筆記,一般在初次閱讀時使用,目的是引起注意。因爲在閱讀過程中感到有些問題須作進一步思考,或者要設法記住它,便隨手標示出來,準備回過頭來仔細研究。必須強調的是,書刊應是屬於自己的,才能在上面打上各種標記。

符號筆記的各種符號,各代表什麼意思,由自己掌握。對那些比較長的段落,還可以用阿拉伯數字標出層次,以使其眉目清楚,條理系統。但要注意:各符號使用前要加以設計,線條和圖形的含義要固定,閱讀自始至終都要前後一致,也不能一天一變,反而把自己弄糊塗了。使用的符號不可過多,這樣才能保證一打開圈點過的書就能明白。還要注意圈點和勾畫的地方也不宜過多,通篇都加了五花八門的記號,反而起不到重點的作用。

二、批註筆記

批註筆記就是在書眉上寫上校文、訂誤、提示、心得、評語等眉批,或在原文後面加眉批,在行與行之間加行批,在正文兩白邊旁批,在佳妙處加旁點,在最精闢處加旁圈。這類筆記的好處是隨讀隨寫,不受約束,往往迸發出思想的火花。寫得好的批註筆記,小而精,見解獨到,一語破的,能啓發頓悟,即所謂“思理入妙,要言不煩”。這樣的批註是哲學思辯性與文學精煉性的統一,不但於筆記者本人有 1

回味的價值,其他讀者亦以一睹爲快。古人就很珍愛這類批語筆記,像李贄的《史綱評要》,金聖嘆、毛宗崗評的《水滸》和《三國演義》,脂硯齋的《重評石頭記》,流傳甚廣。

批註時應該做到即言之有物又簡明扼要。批語要有分析,不管是褒是貶,都應該說點根據來。隨便加上一些“好”、“絕妙”或“廢話”、“胡說”之類的話是沒有用處的。但批語也不應過長,囉裏囉嗦地說不到點子上也不好。

和符號批記一樣,這種形式也是當書刊是屬於自己的才適用。

例一:

我說這三個例子是說明:毛主席也是封建社會農民家庭出身的一個孩子, 四個“也”突出作

他也曾經迷信過,他也曾經讀過古書,他也曾經研究問題開始注重一個方面,爲普通人的特點。說對另一個方面沒有注重。他之所以偉大,在於他從迷信中覺悟出來,否定舊明偉大的原因。 的;他之所以偉大,更在於他敢於承認舊的過去。

(周恩來《學習毛澤東》)

例二: 盼望着,盼望着,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盼春。以下描春

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春草圖。

小草的動態、質地、 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裏,田野裏,瞧去,一色澤、長勢。

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

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春花圖。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樹上、花下、遍地:春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裏帶着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明明媚,令人沉醉。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

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春風圖。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風裏帶來些新翻的嗅覺寫出春風的沉醉,泥土的氣息,混着青草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溼的空氣裏醞釀。鳥視覺、聽覺刻畫出春風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着。牛背上牧童的和諧。

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着。

(朱自清《春》)

例三:

孔乙己顯出極高興的樣子,將兩個指頭的長指甲敲着櫃檯,點頭

迂腐炫耀 說:“對呀對呀!……回字有四樣寫法,你知道麼?我愈不耐煩了,

努着嘴走遠。

(魯迅《孔乙己》)

三、摘抄式筆記

就是把原文重要的語句、數據、公式、定理、精彩段落、精闢的論述、佳句、警句或重要的史實、資料等摘錄下來,甚至全抄原文,以便日後查檢。關於詞句、個別論點、個別事物的摘錄,則宜用卡片

或活頁約的形式,以便於分類保存查檢;整本書或長篇文章的詳細抄寫,宜用筆記本的形式,可多備幾個筆記本。按需要門類分別抄寫。更爲省事的就是將這些文字(或圖畫)剪下來,貼在筆記本或不用的雜誌上,如果書刊不是自己的,則可以先複印後剪貼。

採用摘抄式筆記須注意:

1.要摘抄那些精彩、有價值、有必要的內容;

2.摘錄後要經過覈對,注意與原文相符,甚至標點符號也要與原文一樣,否則就有可能把作者的原意弄錯;

3.摘抄前後或中間有所省略,要用省略號表示。如果遇上原文已有的省略號,要加括號註明“(省略號爲原文已有)”,以便區別;

4.摘錄可以幫助記憶,同時,抄錄下來的資料也有利於保存,便於今後溫故知新或寫作徵引,所以,一定要在抄錄(或剪貼)後註明資料的來源,如書名或刊名、編著者、出版社、出版年月等,需要時可查考原文;

5.使用卡片摘抄資料,一張卡片只能記一條材料,不能因爲怕浪費紙張而在一張卡片上記幾條材料。否則,不便於分類,也不便於檢索;

6.如果能在抄錄後,隨時寫一點體會、感想,可以促使自己對原文的理解。

例一:(妙錄名言)

類:名人名言

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纔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馬克思:《資本論》法文版序言,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6頁。)

——端正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習慣 例二:(摘抄優美的語句)

類:作文〃寫景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星羅棋佈玉立婷婷的荷花。紅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帶雨,皎皎無瑕;怒放的,嫩蕊搖黃;含苞的,嬌羞欲語。再加上綠蓋疊翠,青盤滾珠,好一幅迷人的景色。

(描寫夏日荷塘景色。摘自《荷葉詠》)

見《散文選讀——少年課外閱讀輔導》第119頁少年兒童出版社1981年7月出版

四、索引式筆記

就是將所讀書、文中的重要資料,按問題性質記明出處、作者、頁數等在卡片上。

索引是檢索資料的一種工具。

嚴格說來,它同勾畫一樣,還不是真正的讀書筆記。在什麼情況下要做索引筆記呢?第一種情況是爲了研究某個問題,急於從很多書中找全有關這方面的資料,讀過以後來不及摘抄;第二種情況是整本書中有關某個問題的論述材料很多,簡單抄摘不解決問題,詳細抄下來又太耽誤時間;第三種情況是自己有這本書,只需要按問題編出索引,隨時查閱起來就很方便,不需要時再專門抄摘;第四種情況是有時做的專題筆記很多,使用時查閱起來仍有困難,也還需要做一個筆記材料索引。做筆記材料索引的方法,將在後面第二節談到。

索引的特點就是隻記一個意思(或文題)和出處,非常簡明。除了方便查閱外,有時單把有關某個問題的所有索引瀏覽一下,也非常有益,能夠幫助你概要地掌握全部觀點和材料。

例一:(筆記材料索引卡)

春(朱自清)類:散文

見《讀書筆記》3號本第5頁

例二:

如何培養創造力類:創造篇

見楊智主編《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南》

第115-118頁,第257-259頁

中國戲劇出版社1995年版

五、提綱式筆記

提綱,就是把整本書的內容要點,用簡練的語言,以標題的形式依次地記載下來。提綱是一篇作品的明細表,採用不同種類的提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得到作品不同角度的內容。所以做提綱式筆記既概括了讀物內容,鍛鍊了概括能力,又使我們印象中的作品更具條理性,便於掌握全書的內容、邏輯結構、作者的思想脈絡和寫作方法,其效果比重讀一遍還要好。複習時便可憑藉這些提綱生髮開去,產生豐富聯想而又不把主要意思遺漏掉。不少同學就是通過提綱的辦法,把書“讀薄”的。

提綱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段落提綱、情節提綱、描寫提綱、說明提綱、人物提綱、論點論據提綱和論證提綱等多種。但使用最多的是段落提綱。

例如:

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根據第一部分的內容(1~8小節),可編寫提綱如下:

1.(1~2小節)夏秋季百草園的景色及情趣。

2.(3~6小節)美女蛇的故事給百草園增添了神話般的色彩。

3.(7~8小節)冬天的百草園雪後捕鳥的樂趣。

六、提要式筆記

即把原文的基本內容、中心思想,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這種筆記寫法,常常在談長篇、中篇的各種書籍時使用,可記在卡片、活頁紙或筆記本上。這種筆記要求首先要把原文讀通、讀懂,抓住重點,然後再把基本內容概括出來,力求文字簡明扼要,目的是使自己在幾分鐘之內就能回憶起書的基本內容。如是故事或小說等記人敘事的文體,就應該抓住它的重要情節、人物形象、中心思想,用很簡潔的文字予以概括;如是論說文體,可按論證的結構將論點、論據記下來,主要觀點力求不遺漏,對闡述、論證部分可以從略。剛開始學寫整一本書的提要,可以參考書前(或書後)的內容提要,也可以做提綱筆記,先練習編寫文章的段落提綱,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來,時間一久便熟能生巧了。這對提高綜合、歸納能力確實是一種很好的訓練。

例一:

《西遊記》這部小說的提要:

《西遊記》是明代吳承恩作的長篇小說。根據唐代名僧玄奘去天竺(今印度)取經這一真實的歷史事件,在民間傳說和有關話劇本、雜劇基礎上進行再創作而成。全書一百回。前七回寫孫悟空出世、遠遊求道、闖龍宮、攪冥府、大鬧天宮;第八回至第十回,描寫如來說法、觀音訪僧、魏徵斬龍、唐僧出世,交待取經緣起;第十三回以後,轉寫孫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護唐僧降妖伏魔,化險爲夷,安達西天。小說以唐僧取經的故事爲線索,以神猴孫悟空爲主人公,將社會矛盾和自然力量幻化爲一個五光十色的神奇世界,曲折地表現了勞動人民蔑視封建統治,搗亂封建秩序,不畏強暴,戰勝困難,同一切災害和邪惡作堅決鬥爭的精神。

例二:

《青春之歌》這部小說的提要:

小說主要描寫在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領導下,北京一批青年愛國學生在“九〃一八”到“一二〃九”這一歷史時期中的鬥爭事蹟。林道靜是書中的主人公,她是一個要求進步、嚮往革命又比較脆弱、耽於幻想的青年,但在如火如荼的鬥爭中,在盧嘉川、林紅、江華等優秀共產黨員的教育、幫助下,經過痛苦的思想改造,終於由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成長爲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全書圍繞着林道靜這個主要人物,還塑造了栩栩如生的青年羣像。如追求光明的許寧,文靜幼稚的王曉燕,自私庸俗的餘永澤,醉生夢死的白麗萍,還有無恥的叛徒戴愉等,都頗有個性。小說通過這些人物,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進步青年學生的苦悶、彷徨、鬥爭、歡樂,也鞭撻了少數渣滓的卑鄙、無恥、可惡,再現了當時複雜的社會生活,有着較強的社會意義和認識作用。

七、讀書心得

讀書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經過認真的思索,參考有關的資料,聯繫社會實際或個人的思想、學習、工作的實際,總會有一些見解、體會和心得,把這些體會或心得寫下來,形成完整獨立的一篇文章,就是讀書心得,也叫讀後感。所謂“感”,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內容啓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與批判。總之,讀書心得是將自己閱讀後的感受系統整理而形成的,與上面介紹的各種形式相比,這是讀書筆記中要求更高的一種筆記形式。

寫好讀書心得,是理解原文內容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好方法,寫好讀書心得,需要了解其寫作規律,注意其寫作方法。

1.要認真閱讀原文

讀書心得顧名思義就是要先讀後得,要有感而發。而“讀”是“得”的前提,讀者之“得”則要建立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建立在精讀的基礎上。

2.要介紹讀物的概況

讀書心得是讀後之得,因何而“得”應講清楚。這就要求在文章的開頭首先介紹“讀”的內容,就是概述讀物的內容要點,或者主要的中心思想,或者直接引用原文的某些文字。然後,再引出自己根據以上內容的感想。這可以說是寫讀書心得較爲固定的格式。

3.必須觀點鮮明

讀書貴有新得,作文貴有新意。讀書心得和原作之間的關係,從內容上說,必須緊密相連;從觀點上說,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果你贊成某個作品的觀點,可以在讀書心得中表示擁護、支持、稱頌;如果不贊成它,則可以批評、論爭、斥責、反對。無論褒或貶,都要做到觀點明確,立場鮮明;模棱兩可,似是而非,就會使文章失去說服力和吸引力。

在處理原作和感想的關係時,應注意兩個問題:一個是觀點不同時,不要把原作的意思擴大、縮小或斷章取義,隨便歪曲;另一個是觀點相同時,不要以原作代替感想,把讀書心得變成原文內容的複述。

4.要重點突出

讀書心得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圍繞着原文的主題與中心多角度、多側面地談感想、發議論,也可以圍繞某一角度、某一側面集中抒寫感想;既可以就讀物中的某些內容充分發揮,也可以就書中的內容與其他讀物加以比較,寫自己的認識。但無論怎樣寫,都要善於捕捉和抒發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注意把筆鋒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或幾點上,最忌諱的是面面俱到,泛泛而談。

5.要有真情實感

俗話說,情真才詞切。一篇好的讀書心得,不但可以使讀者看到作者感情脈搏的跳動情況,還可以使讀者跟着作者感情脈搏的跳動去尋味原作的感情所在。矯揉造作,言不由衷,甚至無病呻吟,非但不能討好,還會引起讀者的反感。

6.必須聯繫實際

讀書心得的“得”固然是因“讀”而發,但是,如何“發”,就不能不聯繫自己的思想實際、工作實際或社會實際、現實實際。這一點是讀書心得的重要特點之一,也是區別於其他文體的主要界限。讀書心得既不像某些文藝作品那樣,可以通過藝術形象抒寫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像某些專著那樣,可以專談某些業務知識。聯繫實際,不要寫成自己某項成績的彙報,也不要寫成檢討書一樣;要注意分寸,不說大話,不說空話。聯繫實際,要努力發揮聯想,不要拘泥於原文,思路要開闊,聯想要豐富。

7.要以議論爲主

讀書心得屬於議論文的範疇,所以在表達方式上,應採取議論爲主的方式。但它又不同於一般的議論文,往往採用“夾敘夾議”的寫法來表達中心思想。“敘”,就是引述讀過的文章中體會最深、教育最大的那個章節、那一段或一句話、那一個人物。“議”,就是在“敘”的基礎上寫出自己的感想,是“敘”的深化。必須強調的是,讀書心得應以自己的語言爲主,間或援引原文,也必須有明確的目的,它只是服務於寫體會,不能爲引用而引用。援引原文有這麼幾種情況:或者因爲感想由它而來;或者感情需要借它而發;或者作爲述的對象;或者作爲議論的根據。總之,如果不是出於表達上的實際需要,就不要過多地援引原文。“議”爲主,“敘”爲賓,“敘”是爲“議”服務的,不能本末倒置。在這一原則指導下,也常常輔到抒情,採用敘述、議論、抒情相結合的表達方式,做到敘述簡潔,議論精當,抒情真摯。

常寫讀書心得,不僅能夠培養和提高寫作能力,而且能夠鍛鍊和考查閱讀理解能力和鑑賞能力,有利於促進讀寫結合。

例文:

讀《賣油翁》有感

《賣油翁》這個故事,說的是古代有個叫陳堯諮的人,擅長射箭,百發百中。他因此而感到自豪。一個賣油的老人看了,只是略表讚許地說:“無它,唯手熟爾。”他把油葫蘆放在地上,用一個銅錢蓋住葫蘆口,將油通過錢孔灌入葫蘆中,葫蘆灌滿了,錢孔卻沒有沾上一滴油。他自謙地說:“我亦無它,唯手熟爾。”

這個故事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熟能生巧,只要經過刻苦練習,達到精熟,任何本領都是可以掌握的。

我們常常看到,老農能預測風雨,善於治理田地;工人能操縱機器,加工出精密的複雜的零件;演員能扮演各種角色,做出生動的表演;畫家能運筆自如,畫出最新最美的畫圖……對此,人們總會發出種種讚歎,稱他們是“天才”。豈不知這一切並不是天生就有的,都是他們勤學苦練,長期積累經驗,達到熟練的結果。

我們有些同學常常羨慕那些學有專長,身懷絕技的人。自己也想試一試,今天學一會兒提琴,明天練一練畫畫,但是淺嘗輒止,一磁到困難就放手不幹了。嘆息自己缺少音樂和畫家的天賦,結果總是一事無成。其實這些同學的腦子並不笨,有的人玩起撲克牌來是常勝將軍,但在數學競賽中卻是倒數第一名,說到底是後者不如前者那樣練得多,沒有達到“手熟”的緣故。

掌握一種技能,獲得一種本領,其實並不是高不可攀的事,只要勤學苦練,就能達到精熟。我們青年人不應該自暴自棄,只要樹立信心,勤奮起來,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學有所成。

八、讀書札記

就是把讀書過程中的收穫、感想或對讀物內容的意見、見解、補充、評價、質疑等隨手記錄下來的一種筆記形式,故也稱讀書隨筆、隨感。與讀書心得比較,讀書心得側重“得”,讀書札記側重“評”。讀書札記不同於一般讀書摘要,它能反映作者的鮮明觀點和認識,同時又將自己摘引的材料用於札記中;也不像批語筆記那樣,只在書上批幾個字和一兩句話。

讀書札記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從字數上來看,札記可多可少,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可成爲一篇文章,也可獨立一小段。從形式上看,札記沒有固定格式,怎麼想就怎麼寫,不拘一格。它既可以對全書的內容發表感想,也可能考證、註釋名篇佳句。這種筆記帶有更多的創造性,積累多了,就能形成有價值的著作。對一般同學來說,最好在標上日期和頁碼的筆記本上做讀書札記。對於細心的同學來說,用活頁紙做讀書札記更方便些,當然也要標上日期和頁碼。

寫札記需要注意:

1.要對讀物的內容深刻理解、融會貫通,敢於超越書本上的觀點;

2.善於抓住自己的思想火花、設想、靈感,即使不成熟的想法或者是片斷的想法,也要隨時地記錄下來,以便促使自己進一步思考。

例一:

1995年11月30日

今天從一本談人才成長的書裏讀到了莊子的兩句話:“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莊子的前一句話,是指出了生命有限,知識無限這一客觀現實,無疑是對的。問題是對於生命與知識的這種現象該怎麼對待。我認爲他的後一句話則是不對,它不是鼓勵人們用有限的生命去努力獲取儘可能多的知識,而是在知識的海洋麪前卻步、氣餒,發出了“殆矣”這樣消極的喟嘆。

這本書的作者引了這兩句話,而只說知識是學不完的,我們應該講究方法,努力學習;而對莊子的無所作爲的觀點沒有同時指出來,給予適當的批評,這是不合適的。

例二:

1995年12月28日

對於六國被秦國滅亡這一歷史事件的原因,賈誼在《過秦論》中,杜牧在《阿房宮賦》中,蘇洵在《六國論》中都作出了自己的解釋。今天讀《古文觀止》,又讀到了蘇洵的兒子蘇轍的《六國論》,他對這個問題則又是一種解釋。這是很有意思的。當然,這些解釋,由於歷史和階級的侷限,不可能是完全正確的,但也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至少他們各人都能談得振振有詞,能自圓其說。以後有時間了,再來比較着讀一讀,看看他們各自是從什麼方面、什麼角度立論的,大概會很有啓發,很有意義吧!

第四篇:例解做讀書筆記的方法

在看完自己覺得比較好的書後

?

?

?

?

?

?

? 整理出整本書的大致框架(你的思考呢) 歸納出每章的大意、要點(你的思考呢) 理清作者的試圖說明的問題、敘述方式、解決論證方法、邏輯結構等等。(你的思考呢) 然後放到一邊。幾天以後,不看原文,用自己的語言將原來的大致內容、觀點複述出來(給自己聽、給別人聽)。(你的表述呢) 再把自己的敘述和原書的敘述作對照,找出自己敘述的不足和忘記的遺漏的案列、觀點、論證方法等,再次用自己的話敘述出來。(你的態度呢) 之後可以形成讀後感、隨筆等(那不就是自己的東西了嗎,說不定你還會想要創作自己的東西呢)(你的感悟呢) 若隨着時間流逝忘記,再要記起、引用,可先照着筆記按照上述步驟來一遍,實在記不起的細節、案例再踏踏實實去翻翻書,就比較快、也比較有效率。(而且說不定會有新的視角、看法哦)(那是你的了)

當然了不要每本書都按照這麼來做。一般好的書是值得我們讀多遍的

先看,之後你就知道哪些書值得做筆記,哪些觀點值得我們消化,而哪些需要扔到垃圾桶裏。

這樣時間就自然明確地轉換到了好書的精讀上了

當你願意並且能夠有效地閱讀分析你感興趣的書,還怕它不能成爲你的東西嗎?

另:深度閱讀是什麼意思,怎樣做纔算是深度閱讀?

希望知友補充~

---------------------------------------------------------------------------------------------------------------------------

更新:

書名:生活的暗面:日常生活的社會學透視(the sociologically examined life) 作者:【美】邁克爾.施瓦布(北卡羅來納大學社會學教授) 汪麗華譯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原因: 許多社會學入門教科書多在羅列一系列的概念或是對社會學中常見的“三位一體”(功能主義論、衝突論、符號互動論)冰山一角式的展示,但在在如何從【社會學視角】去思考事物上做得並不令人滿意,作者嘗試社會學角度把我們生活其中的社會世界拆散開來。作者並沒有羅列那些閃閃發亮的前輩傳下的社會學工具箱中的內容,而是盡力去教給學生如何去使用那些工具。

-------------------------------

我只拿其中的一章【偶然事件與因果關係】來做說明:

關鍵詞:社會學意識、偶然、因果、關聯、機會、穩定和變遷、選擇的可能性、模式等

?

?

?

?

?

?

? (你是怎樣看到我這個答案的?爲什麼點了贊同?點了贊同之後是否真的會去做?)作者以類似的提問(你是怎樣閱讀到這本書的?)展開來提出論點:所有的事情都是偶然發生的,它們是各種環境和行動一種獨特的產物。 作者以海灣戰爭的發生原因的探討作爲論據展開敘述。其中的一些原因在海灣戰爭之前就存在,爲什麼之前沒有發生其他的戰爭呢?是不是事情的發生並不是單一原因導致的呢?而這些環境變量中,一些是穩定的,一些是變遷的。作者就穩定與變遷進一步展開論述。 作者就穩定與變遷來闡明我們對事情的解釋總是不完整的。而我們爲什麼選擇確認某些情況作爲起因,而將其他情況視爲理所當然呢?我們有這樣一個偏好:喜歡將某些事情當做特殊的,而將其他的不予理會這一思維惰性(我們討論時是不是常說【那些都不重要】來證明自己理由的分量或是迴避對方的質疑?) 作者就“法官對黑人判刑引出的膚色問題”和“色情引起暴力”等例子引出模式這個概念(其實作者在上一章提出)黑人是否就是白人給他們貼的標籤而促使了這一模式的形成呢?(我們對公知、五毛、美分的叫法有什麼思考嗎?)是我們創造了維持這些行爲模式的觀念和條件,我們也有改變這種模式的力量我們從直覺上就可以覺察出“色情導致性暴力”和“色情與性暴力無關”都是錯誤的,色情的確與男人對女人實施的性暴力有關,但是有聯繫並不代表就是因果,只能說色情幫助創造了促使性暴力成爲可能的條件。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爲什麼廢除色情(掃黃禁黃)並不會結束性暴力(因爲禁黃並沒有其他使得性暴力成爲可能的條件)(可以結合最近發生的【東莞掃黃】來思考哦)。所以我們說“引起”這個詞時是否真的是說出了“因果關係”呢?(或是你只是想表達關聯性但是別人可能就聽成了因果關係呢?(反過來想創業、勵志類的故事你有什麼感想呢?)) 作者就一個故事兩個都看起來都很真實的結局來舉例展示了人們如何陷入偶然性的漩渦 結尾作者就機會、自由、限制、運氣做出了論述,並提出了3個引人深思的例子,三思而行。 參考書目:。。。。

-----------------------------------------

說到同類書籍的閱讀,舉我之前看的斯蒂芬.茨威格的三本短篇小說爲例 《家庭女教師》、《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掩蓋不住的祕密》

其心理描寫在這就不說了,主要從我個人說說作者切入心理描寫的時機的不同 ? 《家庭女教師》開篇即從兩姐妹心理直接切入描寫,而且全篇都是孩子的視角

《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除開開頭和結尾處r先生的小部分直敘,全篇都是陌生的女人的心理獨白(通過信件方式從第三人稱切換到第一人稱的做法)

? 《掩蓋不住的祕密》前半部分是男爵的心理活動生動的描寫,引人入勝。後半部分卻全是小男孩埃嘉德的描寫。但是中間轉換一點都不突兀。作者巧妙的通過劇情的衝突與變化在男爵與小男孩之間做了平滑的過度,在營造了故事懸念性同時又發人深省。 ?

《家庭女教師》就是一塊祕製的牛排,並無麪包來僞裝成漢堡的意思 《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看似漢堡,卻要下一口,全是牛肉,有味。

《掩蓋不住的祕密》,確實巨無霸,中間牛排、芝士、蔬菜均表面錯亂但實則有序地呈現在你面前,前一口和後一口的味道還不一樣。

------------------------------------------------------------------------------------------------------------------------

在我重寫這些內容時,秉着理解的基礎上來評價,而那些提綱、框架卻在理解、表達的時候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試想主持人爲什麼要拿着小卡片啊,那都是提綱啊,)

要知道,這些都是爲了表達,不要偷懶說我記憶力好可以逃過提綱哦,再過些日子來看呢?

能表達清楚了,那就是你的了

第五篇:五種做讀書筆記的方法

讀書筆記如何寫好感悟?

一、讀懂原文抓中心

“讀後感”的“感”是從讀中產生的。只有讀得認真,纔能有所感,並能感得深刻。如果有必要的話,在讀文章前我們可先讓學生了解一下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作者等。在讀中可分三步去指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的思路:以《小音樂家揚科》爲例,一是初讀感知,理清層次,把握文章的來龍去脈,建立起對課文的初步總體印象。初讀《小音樂家揚科》我們知道文章記敘了具有音樂才能的波蘭窮孩子揚科爲了看看、摸摸地主僕人的小提琴而慘遭毒打,含冤死去的事。二是細讀深思,抓重點,引導學生評詞析句,細讀深思,體會用詞的生動、準確。細細品讀文章,可先讓學生找出一些能反映揚科熱愛音樂的重點詞句,再細細體會語言的形象生動,故事的扣人心絃之處。三是研讀體悟,突破難點,引導學生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表達的中心思想,用心去感悟生活、研讀文章,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生們進一步明白了奪去小音樂家揚科生命的罪魁禍首是人吃人,人剝削人的資本主義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裏窮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只能被埋沒,甚至遭到被迫害至死的悲慘命運,使學生感悟到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社會裏是如此幸福。我們只有引導學生通過認真地“讀”,才能領會到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才具備了寫“感”的條件。

二、選擇重點作感點

一本好書或一篇好文章的讀後感,可“感”的點很多,要寫好讀後感,必須選好“感點”。什麼叫“感點”呢?感點是由書中某一個地方的內容引起的,引發我們體會的地方,它不是憑空產生的。面對衆多的感點,我們必須指導學生從衆多的感點中選擇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最善於寫的一個或幾個感點,作爲自己寫讀後感的切入點,切不可面面俱到。例如《三顧茅廬》這篇文章,有這麼三個方面可以作爲感點:一是張飛對諸葛亮粗魯無禮,張飛很莽撞。二是寫劉備的語句和寫張飛的語句對應起來可以看出劉備態度很謙恭。三是從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完成統一國家大業,從中體現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我們可發現第三個感點是這個故事的中心,也就是反覆讀這個故事後感受最深的一點,那麼我們就選第三個作爲讀後感的切入點。

三、讀感結合有側重

寫讀後感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我們說,“讀”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讀”的結果和目的。讀後感中少不了對原文的“敘”述,但它不像記敘文中的“敘”那樣具體、形象、生動,讀後感中的“敘”要做到簡明。國小生寫讀後感常犯的毛病是複述原文,沒有做到簡明扼要。有的只“感”不“讀”,離開原文意思漫無邊際地胡編亂寫,說道理時空發議論,而缺乏身邊的實例。寫讀 1

後感可以說經驗,也可以談教訓。大多出色的讀後感,總是受原文內容或情感觸發,從而引起對生活、學習、思想等實際問題的思考。讀後感,是有“讀”有“感”,“讀”、“感”結合的。可以先敘述文章內容,後集中談體會,這種寫法適於只談一點體會。還可以邊敘邊談體會,“讀”和“感”交叉寫,這種寫法可以談幾點體會。無論用哪種方法寫,必須叫學生做到二不要;不抄錄課文:要用自己的話簡要敘述;不離開文章的內容,要真切聯繫自己的實際抒發感想。

四、聯繫實際談感受

這個“實際”,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實際,也可以是別人的思想和生活實際。沒有情感的讀後感蒼白無力,有情感的讀後感才能感染人。從古到今,從近到遠,從己到人,從正面到反面,只要與文章的主要內容有關係,都應允許他們大膽自由地寫,如果指導學生把自己的經驗教訓與作者的切身體會結合起來寫,那麼他們的讀後感一定更真切,更有感染力。

閱讀與感受

—學寫讀書筆記

13養花

老舍

如何寫感悟: 同學們,這裏老師給你介紹幾點寫讀後感的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讀後感又叫心得體會,在你讀完一篇文章後,如果很有感觸,你便可以在簡述原文的基礎上,借題發揮,展開討論、闡明自己的看法。但要注意,一定要圍繞原文的精神,不能“離題”、“跑題”。

從結構上看,一篇讀後感至少要有三個部分的內容組成:一是要介紹原作的篇名內容和特點這是說明的部分;二是根據自己的認識對原作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分析和評價,也就是概括地談談對作品的總體印象;即評價作品的部分;三是讀後的感想和體會。

1、開頭:

一般交代所讀的書名、作者,簡潔地寫出自己總的感受;也可以簡單介紹原文的主要內容及中心思想。

範文:課內

讀《走一步,再走一步》有感

主要內容概括:這篇文章講的是:在費城的七月一個悶熱的日子裏,“我”和五個小夥伴因爲玩彈子游戲玩厭了,想找一個新花樣來玩。於是我們選擇了爬懸崖,“我”不敢去。等“我”爬上半山腰時,他們都順着小路回去了。而“我”上下兩難。到了天黑,爸爸把“我”找到,教“我”怎麼下懸崖。最後“我”獲得了巨大的成就感。本文作者通過寫自己童年時一次“脫險” 2 top

的經歷,向讀者展示了自己從此事件中領悟出的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困難,只要把大困哪分解爲小困難,一個一個地認真解決,終將戰勝巨大困難,贏得最後的勝利。

2、中間(談感受):

一是要引用原文或敘述情節,但內容要少。

二是要寫出感想,這部分內容要具體。如何將感受寫具體呢?

1.深談感受。寫學到的知識,得到的啓示,受到的教育。2.抓感受深的一、兩點,結合句、段、情節談感受。3.聯繫社會、生活、自己的實際進行議論與抒情。

3、結尾:

總結全文,點明主題,提出自己對所讀文章的評價。

《貝殼》:

讀了“貝殼”這篇短文,讓我明白了做人要有責任心,不要甘爲平庸,甘心一輩子碌碌無爲。要從身邊的小事開始,認真思索地去做每一件事。作爲一名學生,要像海綿一樣吸收點滴的知識,做一個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好少年。奧斯托洛夫斯基曾經說過:“一個人的生命是應該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 他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爲而羞恥 ”。

讀《養花》有感

開學初,我打開新發下來的語文書,迫不及待地瀏覽起來。《養花》這個醒目的文題深深地吸引了我,作者是著名作家老舍爺爺。我反覆閱讀了好幾遍,不僅體會到了老舍爺爺寫的養花的種種樂趣,還明白了一些道理。

“多得些知識決不是壞事。”

……

“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

這篇文章老舍爺爺僅僅是在說養花嗎?不,是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我懂得了勞動中可獲得知識,勞動需要付出,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否則會一事無成。 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寫上去,必然使文章平淡。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抓住原作的中心內容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二、要密切聯繫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繫實際發表感想。可以聯繫個人實際,如: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等,寫出符合實際的感悟來。

三、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

讀後感是要用切身體會,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 重點在“感”字上。要適當地引用原文,引用不能太多,以自己的語言爲主,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讀”。

標籤: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