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書筆記

《合歡樹》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目錄

《合歡樹》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第一篇:合歡樹第二篇:第五課 合歡樹第三篇:合歡樹讀後感第四篇:合歡樹zjwgp第五篇:讀書筆記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合歡樹

合歡樹

高一語文備課組 備註

? 教學目標

1.品味平淡樸實的文字,並感悟滲透在字裏行間的母子深情,引導學生學會愛、學會感恩、學會珍惜。

2.理解“合歡樹”在文中的象徵意義。

? 教學重點

品味平淡樸實的文字,感受文中的母子深情。 ? 教學難點

理解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

? 教學方法

導讀法、討論法

? 教學課時

三課時

?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導語:39歲時因患脊髓灰質炎而下肢癱瘓的羅斯福,4次當選美國總統,爲美國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坐在輪椅上生活和思考的科學家霍金向人類貢獻了偉大的黑洞理論;在中國,也有一位作家,正值青春年華的時候不幸癱瘓,但他如“鳳凰涅槃”一般堅強地生活和工作,用他的筆書寫他對人生的思考和追求。2014年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授獎詞評價他“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爲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他就是史鐵生。

那麼,史鐵生是怎樣克服了身體上的殘疾而獲得寫作上的巨大成功的?他的背後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在支撐着他、激勵着他?今天就讓我們隨着《合歡樹》走進史鐵生的世界,走進史鐵生對母親的沉甸甸的回憶中。

二、檢查預習

1.關於作者(主要由學生闡述,教師做補充和點評) 生平介紹:1969年史鐵生到陝西延川清平灣插隊放牛,一次遭遇暴雨和冰雹後發高燒,其後發現腰腿疼痛,當時沒在意,後來發展成雙腿殘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想以死來解脫自己,最後終於在母親的幫助下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代表作品:《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小說)、《我與地壇》 1

(散文)、《命若琴絃》(散文)、《病隙碎筆》(散文)、《務虛筆記》(長篇小說)等。

參考資料:

史鐵生(1951-)北京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

1958年入北京市東城區王大人國小讀書,1967年畢業於清華附中國中部。1969年到陝北延安地區“插隊”。1972年因病致雙腿癱瘓回到北京。1974年到1981年在北新橋街道工廠工作,後因病情加重回家療養。1979年發表第一篇小說《法學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加入中國作協。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說集《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禮拜日》、《舞臺效果》、《命若琴絃》等,長篇小說《務虛筆記》等。其中《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分獲1983、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另外散文《我與地壇》等作品也產生了很大影響。他的作品一類是對知青生活的回憶和反思,另一類是對殘疾人命運的描摹,作品呈現平淡質樸而意蘊深沉的“散文化”傾向。自1985年以來,開始思考人的命運,略帶哲理玄思,揭示人與生俱來的侷限是能力與願望之間的永恆距離,生命的目的就是不斷跨越困境的過程。寫作形式上也有所變化,吸取了現代主義的因素。

華語傳媒大獎授獎詞

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同構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爲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他的《病隙碎筆》作爲2014年度中國文學最爲重要的收穫,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與死、殘缺與愛情、苦難與信仰、寫作與藝術等重大問題,並解答了“我”如何在場、如何活出意義來這些普遍性的精神難題。當多數作家在消費主義時代裏放棄面對人的基本狀況時,史鐵生卻居住在自己的內心,仍舊苦苦追索人之爲人的價值和光輝,仍舊堅定地向存在的荒涼地帶進發,堅定地與未明事物作鬥爭,這種勇氣和執着,深深地喚起了我們對自身所處境遇的警醒和關懷。

中國當代散文史上的史鐵生

劉錫慶

他(史鐵生)中學時即去延安地區插隊,後患病回到北京,因殘疾而坐上輪椅,失去了一個健康人所有的物慾,卻獲得了精神空間自由自在的馳騁和天上地下的思考求索。“壞事”變成了“好事”——使他成了一個難得的優秀作家。他曾說:“敢於背地裏毫不規避地看看自己,差不多就能算得聖人。”他審視自己,審視人性,都是相當嚴苛的。

他自登上文壇就被認爲是個“小說家”。但我個人認爲:他更多地是一個散文家。他的成名作《我的遙遠的清平灣》,雖然當“小說”發表了,叫“第一人稱散文化小說”,其實那篇東西就是地地道道的散文。《我與地壇》也一樣,但雜誌編輯卻按“散文”將它發表了。這一發,了不得了,立即轟動文壇。《我與地壇》的確很好,它寫出了作者真切的生命體驗, 2 備註

表現了靈魂的自我拷問和人性反省的空前深度!這是過去散文裏前所未有的。文學一向以“質”而不以“量”取勝——你不要看《我與地壇》只是一篇作品,那可代表了當代散文的一個新高度,比成百上千篇一般化的東西要高得多!

除了《我與地壇》外,他還有一些作品也是別開生面的,如《合歡樹》、《黃土情歌》、《好運設計》等,都值得一讀。

(節選自《當代散文漫評》,《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年第4期) 備註

2.關於母子情

請學生閱讀(《秋天的懷念》)談談作者對母親的情感。

歸納總結:從不理解到理解,懷着愛與愧疚。

三、感知課文1

(一)在預習的基礎上迅速再讀課文,與《秋天的懷念》、《我與地壇》比較,找出三篇文章的共同點。(提示:從情感基調、情感內容上去歸納)

情感基調——憂傷。

情感內容——對母親從不理解到理解,深深懷念又深深愧疚。

(二)是什麼樣的母親讓作者如此深深懷念又深深愧疚?文章前半部分以時間爲序,追憶了哪些事情?

10歲時“我”作文競賽獲獎;20歲時“我”雙腿殘廢;30歲時“我”的小說發表。

(三)這些事情刻畫了怎樣的母親形象?作者對母親又是什麼樣的情感?

1.10歲時作文競賽獲獎

⑴誦讀第1自然段。

⑵歸納母親的形象特點。

母親:“年輕”、“聰明”、“最好看”、愛美、愛生活 ⑶母親對“我”獲獎持什麼態度?

故作輕慢、警戒勉勵

⑷說說此時的“我”對母親的態度怎樣。

“我”:對母親不理解,“掃興”、“故意笑”、“裝作”——倔強、好強、慪氣。

2.20歲時“我”雙腿殘廢後

⑴誦讀第2、3自然段。

⑵說說母親爲我做了哪些事情?

①一心給“我”治病。

“不年輕”“有了白髮”(肖像描寫)

“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很多錢,她總能找來些稀奇古怪的藥,讓我吃,讓我喝,或者是洗、敷、薰、灸。”

“母親驚惶了幾個月,晝夜守着我。”(動作描寫)

“每一回都虔誠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寫)

“再試一回,不試你怎麼知道會沒用?”(語言描寫) ②鼓勵“我”好好寫作:

爲兒子尋求精神的支柱,希望重新燃起兒子生活的信心——“那就好好寫吧”、“跟你現在差不多大的時候,我也想過搞寫作”、“你小時侯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語言描寫)

③爲“我”借書、推“我”去看電影

“她到處去給我借書,頂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動作描寫)

⑶通過這些細節描寫,表現了怎樣的一種母愛?

無私無怨、堅強執着、寬厚仁慈、犧牲自我的愛。

⑷這時候,你會想起哪些頌揚母親的故事和詩文?(學生交流)

故事:孟母三遷、歐母教讀、岳母刺字??

詩歌:冰心《紙船》、孟郊《遊子吟》、泰戈爾《彷彿》?? 名言: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羅曼·羅蘭【法國】

母親的愛是永遠不會枯竭的。——岡察洛夫【俄羅斯】 媽媽,你是母親、知己和朋友的完美結合。——泰戈爾【印度】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意大利】

母愛在女人心中是一件簡單、自然、豐碩、永不衰竭的東西,就像是生命的一大要素。——巴爾扎克【法國】

作業

1.閱讀史鐵生作品《我與地壇》全文。

第二課時

感知課文2

⑸“我”對母親又是什麼態度?

不理解母親的苦心,對於治病喪失信心、絕望:

“別浪費時間啦!根本沒用!”(語言描寫)

“我倒沒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心理描寫)

3.30歲時小說發表

⑴“我”小說發表,獲獎成名,母親卻因操勞而早逝,我對母親的情感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我理解了母親的苦心,理解了母愛的偉大,深深思念母親的同時又滿懷深深的愧疚(子欲養而親不待)。

⑵讀讀下列詩文,進一步體會“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痛悔之情。

余光中《鄉愁》: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呵在裏頭”

4 備註

老舍《我的母親》:

“街上是那麼熱鬧,我卻什麼也沒看見,淚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淚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當日孤獨的過那悽慘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會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母親怎樣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總不敢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裏,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裏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帶來不好的消息,告訴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四、理解“合歡樹”所寄寓的豐富的情感內涵。

(一)閱讀第4-12自然段,找一找描寫合歡樹的句子並體會其象徵意義。

1.請同學根據下列提示,簡要敘述合歡樹的由來。

合歡樹是_______在___________時,在_______挖來的,種在________裏。第二年,合歡樹______,母親______。第三年,合歡樹_______母親__________。第四年,合歡樹長在_____________。第五年,我們搬家,合歡樹__________。

2.作者爲什麼在這裏用了大量的筆墨寫合歡樹的來歷以及母親悉心培育它的過程?

合歡樹是作者個人命運的寫照,也是母愛的具體的體現物。母親把對兒女的疼愛融入在對合歡樹的精心呵護和培育中。合歡樹從弱小到長大長強長壯與史鐵生由殘疾到對生命有所感悟,堅定地活下來有相似之處。

所以,合歡樹=作者自己,母親悉心照顧的合歡樹就是病中的自己的象徵。

3.母親逝世後,作者對於母親親手栽下的合歡樹的態度有一個怎樣的變化過程?

⑴“我們搬了家,悲痛弄得我們都把那顆小樹忘記了”、“沒料到那顆樹還活着”——搬了家,忘記了合歡樹,遺忘在記憶的深處,不願提起。

⑵很少再去小院,“不願意去那個小院,推說手搖車不方便”。在大院中聽鄰居說合歡樹開花了,勸他去看看,但是“我心裏一陣抖,還是推說手搖車進出太不易”——想起了合歡樹,但是不敢去看合歡樹,怕睹物思人,怕看到合歡樹又想起母親來,勾起自己無盡的悲傷。

⑶時間久了,自己的心情平靜了,“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樹吧。”“我問起那棵合歡樹”,“我挺後悔前兩年沒有自己搖車進去看看”——自己很想看看合歡樹,看看母親住過的小屋,看到母親生前的事物讓我感覺母親好像並沒有離我遠去,母親似乎就在身邊。所以“悲傷也成了享受”。

所以,合歡樹=母親,合歡樹是觸動作者思念母親的物,它是母親活在人世的見證,是母親生命的另一種呈現方式。

(二)啓發學生自主體會,自由發言,說說合歡樹在自己心 5 備註

中還有什麼豐富的情感內涵。(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合歡樹=親情的象徵,是閤家歡樂(樹的名字的意義)的象徵。

合歡樹=當年母子“合歡”的人間見證,是母親恩澤的一個生命。

合歡樹=母親對兒子的希望。

五、結束語

有些事只適合收藏。不能說,也不能想,卻又不能忘。它們不能變成語言,一旦變成語言就不再是它們了。它們是一片朦朧的溫馨與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與絕望,它們的領地只有兩處:心與墳墓。——史鐵生

六、作業

2.背誦一首歌頌母親的詩歌。

3.用一段短文,抒寫自己對母親的愛與感激。

第三課時 備註

一、佳作欣賞

1、《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張潔

2、《遇難者的第三個電話》

名人名言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孟郊《遊子吟》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羅曼.羅蘭【法國】

母親的愛是永遠不會枯竭的。——岡察洛夫【俄羅斯】 媽媽,你是母親、知己和朋友的完美合。——泰戈爾【印度】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意大利】

二、作業

完成本課練習冊

6

第二篇:第五課 合歡樹

第五課 合歡樹

教學目標

1、反覆閱讀,捕捉細節、品味細節,體驗母子深情。

2、通過語言的品味,理解細節描寫在寫人時所起的細緻、傳神的作用,體會作品平淡深沉的風格。

3、通讀全篇,理解合歡樹在文中所起到的象徵作用,理解作者對親情的感悟。

重難點

1、重點:品味細節描寫的作用。

2、難點:結合全文內容,理解合歡樹在文中的象徵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教師介紹史鐵生的坎坷經歷。

2、請學生說說他們讀過的《秋天的懷念》。

學生交流,各自對《秋天的懷念》的印象,讀完之後的感受。

二、初讀課文,梳理文章內容

1、教師朗讀課文。

2、文章敘述了哪些事情?

三、研讀課文,品味語言,體驗情感

思考:作者用很淡然的口吻記敘了許多事情,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難以掩飾的深情。請找出一些情感內涵豐富的句子,說說你從中體會到怎樣的感情?

學生圈劃出情感內涵豐富的句子,品味語言,小組交流。

四、教師點撥,品味重點細節,體會文章風格

1、在寫人敘事類的散文中,細節是最能傳情達意,打動人心的,在本文中,情感內涵豐富的句子大都運用了細節描寫的手法,請重點品味細節描寫的內涵。

2、課堂交流,教師點撥。

3、傳神細膩的細節描寫使得文章具有怎樣的風格?

學生1、朗讀細節描寫的部分段落。

2、品味重點細節的內涵,課堂交流。

3、體會文章平淡質樸、雋永深沉的風格。

五、深入理解文章主題

1、文章幾次寫到合歡樹?合歡樹的形象具有怎樣的特徵?怎樣的內涵?合歡樹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2、令作者動情,令讀者動容的不僅僅是生活中的細節,更因爲母親將母愛的內涵詮釋地豐富而深刻,請說說文中的母愛具有怎樣的內涵?

六、作業佈置

1.說說下列句子的內涵。

⑴30歲時,我的第一篇小說發表了,母親卻已不在人世。過了幾年,我的另一篇小說僥倖獲獎,母親已經離開我整整七年。

⑵母親去世後,我們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親住過的那個小院去。小院兒在一個大院兒的儘裏頭,我偶爾搖車到大院兒去坐坐,但不願意去那個小院兒,推說手搖車進去不方便。……我心裏一陣抖,還是推說手搖車進出太不易。

⑶我搖着車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時候只想獨自靜靜地呆一會兒,悲傷也成享受。

2.課外閱讀史鐵生的一些作品,摘抄一些自己喜歡的句子,選擇其中一篇寫一份讀後感。

第三篇:合歡樹讀後感

合歡樹讀後感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今天讀了史鐵生的《合歡樹》。文章以平淡的語氣陳述了昔日往事,字裏行間透露出對母親的懷念,內心難以掩飾的愧疚。

經歷了生活的洗禮,有笑但對母親來說更多的是淚,有歡樂但對母親來說更多的是痛苦。但她爲了兒子的志向,無怨無悔的耗盡了餘生。

兒子終於踏上了成功的正途,但那時母親已經不在了,餘下的除了兒子對母親濃濃的眷戀——還有那棵頑強的合歡樹。

母親的愛,母親的自責,母親的愧疚,多年以後兒子纔想明白,可惜已經太遲了——“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回首往昔,固然母親沒有好好的傾聽兒子的心聲,但兒子不也一直跟母親慪氣嗎?小時候裝不在意氣母親,殘廢後對自己毫不在乎,以致母親加倍的擔憂。母親去世後搬家,那是因爲悲傷。不敢再踏入小院子,那是兒子的歉疚。因爲歉疚,兒子甚至沒有勇氣獨自面對那棵曾經寄託了母親希望的合歡樹。更加遺憾的是,一直以來的沒勇氣,最終變成了不可能——“我挺後悔前兩年沒有自己搖車進去看看。”因爲遺憾,所以悲傷。有一種悲傷只屬於當事人——“只想獨自靜靜地呆一會。”有一種故事無須他人知曉——“他不會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是怎麼種的。”

它在成長,他在成長。因爲她的愛,不斷的成長。

那棵不斷成長的合歡樹到底意味着什麼呢?我到現在也不是很明白。還有那個不哭不鬧的小孩,只是目不轉睛的盯着樹影,他能明白那影子的主人麼?只是,我不明白。

也許我所寫的東西有些語無倫次,我無法深切的感受到他所想傳達的東西。等到他回去的時候,那些可愛的鄰居,依舊喜歡他,依舊像原來一樣照顧他,卻無人提及她,怕他傷心。後來有人說那棵合歡樹開花了,心中也隨之泛起漣漪。她爲自己付出的太多,揹負的太多,還沒來得及補償,還沒來得及讓她爲自己驕傲,還沒來得及看到合歡樹的花。但其實,她什麼也不求,什麼也不求,因爲一切都是自己的心意,不論是苦還是甜,是哭還是笑,不求回報,因爲她是母親。

早早離開的母親,你,還好嗎?院子裏的合歡樹開着花,今年,也開着花。你看到了嗎?

第四篇:合歡樹zjwgp

《合歡樹》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品味平淡樸實的文字,並感悟滲透在字裏行間的母子深情,引導學生學會愛、學會感恩、學會珍惜。2.理解“合歡樹”在文中的象徵意義

教學重點:品味平淡樸實的文字,感受文中的母子深情。

教學難點:理解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

教學方法:導讀法、討論法教學課時:兩課時

建議一 採用對話教學法:本課線索清晰,通過誦讀,學生能較容易地掌握文章的行文結構、瞭解文章的大意。所以本課教學可以採用對話教學法,通過提出問題,對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流,進而解決問題的方式來理解文章的主旨,領會作者的深意。建議兩課時。

教學過程建議:1.史鐵生是一位很特別的作家,他的寫作和他的經歷不可分割,他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正如他自己一樣也有一個“涅槃”的過程,所以要理解他的作品應先了解他本人,因此在學習本文時應讓學生預先查閱相關資料,瞭解作者,閱讀他的《我與地壇》、《秋天的懷念》等作品。

2.對於課文前半部分,學生都很容易理解,所以可以設置幾個問題讓學生去閱讀和思考,通過問題的解決初步感受母愛和把握母親的形象,而對於課文的後半部分,學生可能不太容易理解,所以教師應重點引導學生學習這部分,通過對句子的分析和適時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探討,在這個過程中理解“合歡樹”的深層內涵,同時也更深刻地理解母愛和母親的形象。

3.母親是每個人都脫口而出的話語,母愛似乎也是每個人都能明白的感情,但對於真正的理解母親和能夠在細節中感受母愛的能力未必是每個人都具備的,所以學習課文後可以進行課外延伸,通過閱讀張潔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或觀看同名電影,再和此文比較,同是帶有淡淡憂傷的文字,都表達了對母親的摯愛和深深的懷念,藉此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愛,感悟愛,並珍惜親情,學會感恩,莫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時候再悔恨。同時也可鍛鍊學生的寫作和表達能力,以“我和我母親的故事”爲主題進行說話和寫作練習。

示例:一、導入

從介紹作者及其作品引入課文,並朗讀華語傳媒大獎授獎詞,引導學生關注作者的精神世界,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獨特的思想感情,爲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導語:39歲時因患脊髓灰質炎而下肢癱瘓的羅斯福,4次當選美國總統,爲美國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坐在輪椅上生活和思考的科學家霍金向人類貢獻了偉大的黑洞理論;在中國,也有一位作家,正值青春年華的時候不幸癱瘓,但他如“鳳凰涅槃”一般堅強地站立起來,用他的筆書寫他對人生的思考和追求,他“體驗的是人生的苦難,表達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就是史鐵生。大家看過了他的《我與地壇》和《秋天的懷念》這兩篇文章了吧,(可請同學簡單講述看後的體會和感受)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另一篇作品——《合歡樹》。

二、整體感知全文

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理清課文思路;並請同學大致講講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再讀課文,然後就問題進行討論和分析。

1.文章哪些地方比較集中寫了母親,最能體現母愛的內容是什麼?

2.在這些段落中母親爲我做了哪些事情?找出相應語句。

3.從以上這些事例中我們看出這是怎樣的一位母親,她所付出的是怎樣的一種母愛?請概括。

(學生自讀後能夠在文中找到相應答案,只要意思對就可以,不強求固定答案,啓發學生去發現和思考。)

四、通過對文中第5自然段文字的朗讀,聯繫前文及作者經歷,分析理解作者這個時候對母親的情感。 提示:因爲作者之前還年輕,加之自己的遭遇,所以不理解母親,還和母親慪氣,而這時,開始理解母親的苦心,也開始理解母愛的偉大,所以對母親有愧疚之情。

五、啓發學生對文章做更深一層的探究和理解。教師提問:文章題目是“合歡樹”,可文章前半部分都在寫自己的母親,文章哪裏纔開始提到合歡樹,母親和合歡樹有聯繫嗎?

六、教師適時提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對課文後半部分進行研讀,理解合歡樹的內涵,再從更深刻的角度理解母愛和把握母親的形象。

1.課文哪些地方寫到合歡樹?

2.母親是怎樣照料合歡樹的,她對合歡樹的態度反映了她內心怎樣的想法?和作者有關係嗎?我們還可以看到這是怎樣的一位母親?

3.作者對合歡樹是什麼態度?幾次不同的態度表明了作者內心怎樣的變化?

4.合歡樹是一種植物,在此文中是應用了象徵的手法,那合歡樹在文中的意義是什麼,它象徵了什麼?(可簡述合歡樹的傳說,引導學生對這個問題進行更廣泛的思考)

(以上問題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即可,不強求統一答案,如果學生能在這個“問題——思考”的過程中對

文本有更獨特的理解,那更可貴了)

七、教師小結

八、課外延伸

1.在課堂上讓學生閱讀《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或組織學生觀看同名電影。

2.從兩部作品中感受母愛的細節體現與母愛的無私與偉大,讓學生講述。

3.從作品回到現實,引導學生去發現和感受在現實生活中母親爲自己所做的點點滴滴,請同學自己講述或寫作。

4.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小結並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要做一個有心人,發現愛並珍惜親情和學會感恩。 建議二:採用比較閱讀法:本課內容與《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有很多相似點,所以可以將本課與《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進行比較閱讀,可從課文的主題、情感、人物等方面進行比較,在比較過程中要有重點地引導學生感受深厚博大的母愛和作者貫穿在這兩篇文章中的深深的遺憾,從而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用心體會並珍惜父母親人的愛,不要留下遺憾。建議一課時。

教學過程建議:1.佈置預習作業,讓學生對作者及另一文本有個瞭解和熟悉的過程。

⑴查閱史鐵生的資料,瞭解作者本人。

⑵閱讀他的作品《秋天的懷念》。

2.學生仔細閱讀兩篇文章,整體感知全文後,教師引導學生將兩篇文章進行比較,可將比較的角度分給各個小組完成,然後再由小組推薦發言人來對文章進行解讀和分析,教師要在這個過程中作好引導和歸納。

3.教師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佈置一個比較的角度,分別是從文章的主題進行比較,從文章表達的情感進行比較,從文章的人物進行比較,從文章的語言及風格進行比較,然後讓每個小組討論後推薦一名同學對本組討論的成果進行講解,其他組的同學可補充,教師要作好引導和點評總結。

4.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比較的目的是什麼,是重在引導學生感受母愛,珍惜親情。

示例:一、導入開門見山,明確本節課的任務和目標。

二、整體感知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對《合歡樹》和《秋天的懷念》這兩篇文章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三、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並安排和佈置每個小組比較的角度以及引導學生怎樣比較。1.第一組:從文章的主題進行比較。

雖然兩篇文章都寫了母親的愛及“我”對母親的情感和思念,但文章在主題的表達上還是有側重,教師可從合歡樹和菊花的象徵意義上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從而感受主題的不同。

2.第二組:從文章表達的情感進行比較。

《合歡樹》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思念和深深的愧疚之情,相對而言,《秋天的懷念》在表達這個感情上沒有《合歡樹》深沉和雋永,而多了些對人生的勉勵和思考,所以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對課文中有關的語句的朗讀和分析理解中來進行比較。

3.第三組:從文章的人物進行比較。

《合歡樹》中的“我”和母親的人物形象和《秋天的懷念》中的人物形象有同也有不同,教師可從人物的語言、動作、對話及心理等角度引導學生髮現和進行比較。

4.第四組:從文章的語言及風格進行比較。

《合歡樹》的語言樸素和自然,風格細膩雋永。《秋天的懷念》的語言哀傷、簡潔,風格含蓄,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人物內心描寫及一些語句中進行比較和分析。

四、教師對學生的發言要進行恰當補充和說明,讓學生通過比較對文本有更深的理解和閱讀。討論完畢,教師可對對比方法進行簡單的總結。

五、播放背景音樂《懂你》,教師對學生做引導,引導學生髮現在自己身邊的平凡而普通的親人的關愛,並以課文作者爲例引導學生從現在起,學會感恩和回報,莫給自己留下遺憾。

六、教師小結

【教學目標】1.品味平淡樸實的文字,並感悟滲透在字裏行間的母子深情,引導學生學會愛、學會感恩、學會珍惜。

2.理解“合歡樹”在文中的象徵意義。

【教學重點】品味平淡樸實的文字,感受文中的母子深情。

【教學難點】理解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

【教學方法】導讀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兩課時

【課前準備】課外閱讀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我與地壇》等相關文章,初步瞭解史鐵生的生命軌跡和創作經歷,走進史鐵生的精神世界,鋪墊感悟本文的情感基礎。

【教學過程】一、導入導語:39歲時因患脊髓灰質炎而下肢癱瘓的羅斯福,4次當選美國總統,爲美國

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坐在輪椅上生活和思考的科學家霍金向人類貢獻了偉大的黑洞理論;在中國,也有一位作家,正值青春年華的時候不幸癱瘓,但他如“鳳凰涅磐”一般堅強地站立起來,用他的筆書寫他對人生的思考和追求。2014年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授獎詞評價他“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爲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他就是史鐵生。

那麼,史鐵生是怎樣克服了身體上的殘疾而獲得寫作上的巨大成功的?他的背後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在支撐着他、激勵着他?今天就讓我們隨着《合歡樹》走進史鐵生的世界,走進史鐵生對母親的沉甸甸的回憶中。

二、檢查預習1.關於作者(主要由學生闡述,教師做補充和點評)

生平介紹:1969年史鐵生到陝西延川清平灣插隊放牛,一次遭遇暴雨和冰雹後發高燒,

其後發現腰腿疼痛,當時沒在意,後來發展成雙腿殘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想以死來解脫自己,最後終於在母親的幫助下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代表作品:《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小說)、《我與地壇》(散文)、《命若琴絃》(散文)、《病隙碎筆》(散文)、《務虛筆記》(長篇小說)等。

2.關於母子情

請學生根據課前閱讀(《秋天的樹》和《我與地壇》節選)談談作者對母親的情感。

歸納總結:從不理解到理解,懷着愛與愧疚。

三、感知課文

(一)在預習的基礎上迅速再讀課文,與《秋天的懷念》、《我與地壇》比較,找出三篇文章的共同點。(提示:從情感基調、情感內容上去歸納)

情感基調——憂傷。情感內容——對母親從不理解到理解,深深懷念又深深愧疚。

(二)是什麼樣的母親讓作者如此深深懷念又深深愧疚?文章前半部分以時間爲序,追憶了哪些事情?

10歲時“我”作文競賽獲獎;20歲時“我”雙腿殘廢;30歲時“我”的小說發表。

(三)這些事情刻畫了怎樣的母親形象?作者對母親又是什麼樣的情感?

1.10歲時作文競賽獲獎

⑴誦讀第一自然段。

⑵歸納母親的形象特點。母親:“年輕”、“聰明”、“最好看”、愛美、愛生活

⑶母親對我獲獎持什麼態度?故作輕慢、警戒勉勵

⑷說說此時的我對母親的態度怎樣。

“我”:對母親不理解,“掃興”、“故意笑”、“裝作”——倔強、好強、慪氣。

2.20歲時“我”雙腿殘廢後

⑴誦讀第二、三自然段。

⑵說說母親爲我做了哪些事情?

①一心給“我”治病

“不年輕”“有了白髮”(肖像描寫)

“母親的全副(一篇好範文帶來更多輕鬆)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很多錢,她總能找來些稀奇古怪的藥,讓我吃,讓我喝,或者是洗、敷、薰、灸。”

“母親驚惶了幾個月,晝夜守着我。”(動作描寫)

“每一回都虔誠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寫)

“再試一回,不試你怎麼知道會沒用?”(語言描寫)

②鼓勵“我”好好寫作:爲兒子尋求精神的支柱,希望重新燃起兒子生活的信心——

“那就好好寫吧”、“跟你現在差不多大的時候,我也想過搞寫作”、“你小時侯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語言描寫)

③爲“我”借書、推“我”去看電影:

“她到處去給我借書,頂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動作描寫)

⑶通過這些細節描寫,表現了怎樣的一種母愛?

無私無怨、堅強執着、寬厚仁慈、犧牲自我的愛。

⑷這時候,你會想起哪些頌揚母親的故事和詩文?(學生交流)

故事:孟母三遷、歐母教讀、岳母刺字??

詩歌:冰心《紙船》、孟郊《遊子吟》、泰戈爾《彷彿》??

名言: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羅曼·羅蘭(法國)

母親的愛是永遠不會枯竭的。——岡察洛夫(俄羅斯)

媽媽,你是母親、知己和朋友的完美結合。——泰戈爾(印度)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意大利)

母愛在女人心中是一件簡單、自然、豐碩、永不衰竭的東西,就像是生命的一大要素。——巴爾扎克(法國)

⑸“我”對母親又是什麼態度?

不理解母親的苦心,對於治病喪失信心、絕望:

“別浪費時間啦!根本沒用!(語言描寫)“我倒沒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心理描寫)

3.30歲時小說發表

⑴“我”小說發表,獲獎成名,母親卻因操勞而早逝,我對母親的情感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我理解了母親的苦心,理解了母愛的偉大,深深思念母親的同時又滿懷深深的愧疚(子欲養而親不待)。

⑵讀讀下列詩文,進一步體會“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痛悔之情。

余光中《鄉愁》: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啊在裏頭

老舍《我的母親》:“街上是那麼熱鬧,我卻什麼也沒看見,淚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淚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當日孤獨的過那悽慘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會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母親怎樣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總不敢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了慈母便象花插在瓶子裏,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裏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帶來不好的消息,告訴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四、理解“合歡樹”所寄寓的豐富的情感內涵。

(一)閱讀第四至十二自然段,找一找描寫合歡樹的句子並體會合歡樹的象徵意義。

1.請同學根據下列提示,簡要敘述合歡樹的由來。

合歡樹是_______在___________時,在_______挖來的,種在________裏。第二年,合歡樹______,母親______。第三年,合歡樹_______母親__________。第四年,合歡樹長在_____________。第五年,我們搬家合歡樹__________。

2.作者爲什麼在這裏花了大量的筆墨寫合歡樹的來歷以及母親悉心培育它的過程?

合歡樹是作者個人命運的寫照,也是母愛的具體的體現物。母親把對兒女的疼愛融入在對合歡樹的精心呵護和培育中。合歡樹從弱小到長大長強長壯與史鐵生由殘疾到對生命有所感悟,堅定地活下來有相似之處。

所以,合歡樹=作者自己,母親悉心照顧的合歡樹就是病中的自己的象徵。

3.母親逝世後,作者對於母親親手栽下的合歡樹的態度有一個怎樣的變化過程?

⑴“我們搬了家,悲痛弄得我們都把那顆小樹忘記了”“沒料到那顆樹還活着”——搬了家,忘記了合歡樹,遺忘在記憶的深處,不願提起。

⑵很少再去小院,“不願意去那個小院,推說手搖車不方便”。在大院中聽鄰居說合歡樹開花了,勸他去看看,但是“我心裏一陣抖,還是推說手搖車進出太不易”——想起了合歡樹,但是不敢去看合歡樹,怕睹物思人,怕看到合歡樹又想起母親來,勾起自己無盡的悲傷。

⑶時間久了,自己的心情平復了,“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樹吧。”“我問起那棵合歡樹”“我挺後悔前兩年沒有自己搖車進去看看”——自己很想看看合歡樹,看看母親住過的小屋,看到母親生前的事物讓我感覺母親好像並沒有離我遠去,母親似乎就在身邊。所以“悲傷也成了享受”。

所以,合歡樹=母親,合歡樹是觸動作者思念母親的物,它是母親活在人世的見證,是母親生命的另一種呈現方式。

(二)啓發學生自主體會,自由發言,說說合歡樹在自己心中還有什麼豐富的情感內涵。(學生言之成理即可)合歡樹=親情的象徵,是閤家歡樂(樹的名字的意義)的象徵。

合歡樹=當年母子“合歡”的人間見證,是母親恩澤的一個生命。

合歡樹=母親對兒子的希望。

五、結束語有些事只適合收藏。不能說,也不能想,卻又不能忘。它們不能變成語言,一旦變成語言就不再是它們了。它們是一片朦朧的溫馨與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與絕望,它們的領地只有兩處:心與墳墓。——史鐵生

六、作業1.閱讀史鐵生作品《我與地壇》全文。2.背誦一首歌頌母親的詩歌。

3.用一段短文,抒寫自己對母親的愛與感激。

1、從前孟子小的時候和母親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裏了!”孟子的媽媽就帶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曆七年級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之後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着頭說:“這纔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於是居住在了這個地方。後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這也說明了環境能改變一個人的愛好和習慣。

2、歐陽修,字永叔,宋代廬陵人;其父歐陽觀,攜眷在任綿州軍事推官時,生下了歐陽修,晚年得子,自是喜不自勝;然不幸在歐陽修四歲那一年就去世,留下鄭氏夫人與兩個幼子(歐陽修與其妹),孤苦無依.

歐陽觀任官清廉,毫無積蓄,歿後並無遺產,真正是身後蕭條.鄭氏夫人時年二十九歲,一肩擔負起養育二子的艱鉅責任.可是生存在那個時代,一個孤弱寡母實在無以維生,只好帶著二子到隨州投靠小叔歐陽曄.因爲堅強求好,所以不久以後就搬出去,獨立門戶,以免招惹謠言.靠著爲人縫洗衣裳,賺幾文小錢,維持母子三人基本的溫飽.

歐陽修五,六歲時,鄭氏夫人認爲該是教他讀書的時候了,可是維持生存已經很不容易,那有餘力再供養兒子上學呢 幾經思慮,她想到了一個克難的方法:畫荻教子.於是,就這樣從一字一句教起,教到歐陽修不僅能認字,而且亦能口誦詩經,左傳,以及李白,杜甫的詩數百首之多,爲日後做學問奠下了深厚紮實的基礎,在十歲之時,已頗有文名.

3、岳飛的母親姚太夫人,古代四大賢母之一,教子精忠報國。她作爲母教典範和婦女楷模,在國家危亡之際,勵子從戎,精忠報國,被傳爲佳話,世尊賢母。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岳飛岳母刺字

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岳飛解開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請母親下針。姚太夫人問:"孩子,針刺是很痛的,你怕嗎?"岳飛說:"母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麼,如果連針都怕,怎麼去前線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後用繡花針刺了起來。刺完之後,岳母又塗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後背上。 母親的鼓舞激勵着岳飛。岳飛投軍後,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讚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後來成爲著名的抗金英雄,爲歷代人民所敬仰

第五篇:讀書筆記

安豐初級中學教師讀書心得

《問題學生診療手冊》讀後感

安豐國中 趙 嵩

自從上學期學校安排了教師讀書活動,我從圖書室借閱了幾本自認爲適合自己閱讀的圖書,有《給年輕班主任的建議》、《問題學生診療手冊》等。起初,也只是隨手翻翻,可真正在閒暇時打開閱讀,卻又不一樣的感受。對《問題學生診療手冊》這本書,我特別喜歡,因爲我們都知道我們學生的生源質量,在他們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問題。那麼,如何面對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這都是我們無法迴避的問題。

從這本書的書名就已經告訴我們,應該將教師與醫生放在一起聯想。醫生看病的原則首先是“望、聞、問、切”,即要實事求是,再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刨根問底,進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開出藥方治病救人。

王老師的這本書實際上就是這樣在引導我們的教師應該更加專業一些,不是簡單的一刀切,或是僅憑經驗來處理問題。誠然經驗對教師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經驗引來的思維定勢,逐漸懶惰的思維方法有時卻有致命的危險,或者說對於教師個人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人們都說“人心隔肚皮”,很少有人能夠對每一個人都能洞察心機,再加上可能出現的代溝,國中生當中的一些想法簡直可以用匪夷所思來形容,看似簡單幼稚的問題在他們眼中卻顯得至關重要,反而需要引起教育者的深思。

教育是什麼?是考試?是成績?是升學?這些教育手段漸漸成了目的,凌駕於教育之上,而教師本身也就成爲了一種謀生的手段,教育過程甚至成爲一種追名逐利的捷徑,試問有多少老師能夠真心去教每一個學生?在這種“目的”的引導下,問題生就真成問題了,很多本不該劃爲問題生的也變成問題生了,也許原因很簡單,就因爲他的學習成績上不去。這應該是每個教育者都不願看到的。

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面對我們的學生呢?這本書除了告訴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多問幾個爲什麼以外,就是要我們關心學生的需求。現在有太多的學生被家長當做白板從而複製或打印出自己想要的模板了,學生也是人,是人就有需求,白板僅僅是家長看來的白板,實際上經過學校及社會的影響,學生這塊板上並不是隨意能刻畫的來的。比如書中分析學生去網吧的原因時就很透徹,說到底就是學生把自己在家在學校以及和同學朋友間未能發泄的東西 1

安豐初級中學教師讀書心得

在虛擬世界裏尋找天堂的過程。 而且處於青春期的學生,越是直接跟他說不要去做某事,他反而越想去做一樣,因爲這種教導與他內心的真實想法所產生的矛盾更成爲了一種催化劑。不問青紅皁白,只問是非對錯,到頭來真不知道到底孰是孰非,孰對孰錯了。

對於老師來講,這本書堪稱工具書,特別適合任課老師閱讀,它比較全面地羅列出了學生在青春期所出現的一系列典型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分析以及對應方法,現在很多老師在處理學生問題時,往往只看到表面現象,沒有從更深層次去研究學生的心理,因此時常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本書告訴我們,遇到問題時應該首先問: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想清楚後再進行處理,而不是想當然地馬上批評教育,孩子的心靈很可能因此而受到傷害,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而出現更多的問題。老師僅靠學校裏學到的心理學知識是很難對付現在的學生的。

如果你還在爲問題生而煩惱,建議你讀一讀《問題學生診療手冊》,相信你您在教學過程中會更加得心應手!

閱讀了本文的人還看了以下的範文:

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