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電影《爲家而戰》八年級學生觀後感作文

觀後感9.18K

電影《爲家而戰》八年級學生觀後感作文由本站會員“shilard”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電影《爲家而戰》八年級學生觀後感作文

《爲家而戰》是一個女孩揹負父母家人夢想努力挑戰自己極限的故事。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電影《爲家而戰》觀後感,但願對你有借鑑作用!

電影《爲家而戰》觀後感1

女孩出生在摔角世家 從小女孩被周圍的人稱爲怪胎,她也習以爲常。女孩與哥哥一起參加頂級摔角選拔,女孩選入,而哥哥雖有經驗但沒天賦,盡全力爭取,而最終還是與夢想失之交臂,女孩則肩負家人的希望從家鄉英國去到美國。 開始,女孩被其他參賽女孩孤立,女孩試着改變自己去迎合其他女孩 ,卻沒能如願,在高強度訓練下有些力不從心 ,體力愈來愈跟不上,教練勸她放棄 ,女孩本也想放棄放假回到家鄉英國。在一番與哥哥的吵架爭論中女孩明白了自己想要什麼,女孩堅定自己方向,她自信的以真實的自我回到美國訓練,她提高對自己的標準,並試着與其他女孩溝通 ,互相幫助融入她們,在一位摔角巨星的推薦下女孩參加了摔角大賽, 與一位某的常年在冠軍之位的選手較量,她證明了自己,贏得了冠軍 舉起了屬於自己的夢想。

觀後我認爲與《摔跤吧爸爸》挺相似,都是肩負父母的夢想勇往直前, 但這部電影整體對我感觸是比較深的 可能與我近期的生活狀態有關係。

我冒出的想法就是我們在前進中真所謂是披荊斬棘, 沒有什麼一帆風順 沒有什麼萬事順意 更多隻是失望落空後抹乾眼淚繼續向前奔跑 ,少一點不切實際,多一些自我挑戰, 別想着辜負太多什麼先不辜負自己,我不相信什麼壓力越大動力就越大,首先你得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我要怎麼做,活是爲自己,爲夢想努力的人很酷付諸行動更酷。

這是其中一點, 其次就是劇中女孩與其他參賽女孩關係的變化,讓我感受到一點,與人交往別太說爲什麼, 說太多憑什麼說太多你所謂的的無緣無故我覺得總是要別人先與你放下戒備 ,那麼在初步認識之後, 你們終究只是點頭之交 別抱怨人家的態度冷漠 首先你要讓別人瞭解你。

還有在朋友頂不住的時候你的一句加油可能對他是一種支撐他努力下去的動力。

電影《爲家而戰》觀後感2

“原生家庭”這四個字兒最近兩年總被頻繁提起。尤其是在人們談論一個明星或者一個公衆人物的行爲時總是會引用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影響來尋找問題癥結。其實,這並不是沒有道理。中國有句俗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書香門第的孩子畢竟有些文化氣,文藝家庭的孩子肯定也喜歡文藝。那麼,如果一個女孩,從小出生在一個以摔跤爲樂的摔跤家庭呢?那肯定——會成爲一個摔跤手。

《爲家而戰》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年輕女孩佩奇從小出生在一個喜歡摔跤的家庭裏。父母,兩個哥哥都愛摔跤。她雖然是個女孩,也是從小耳薰目染,喜歡摔跤技能。和哥哥大量切磋。這樣的成長環境其實對於一個女孩來說,不是很好。比如,佩奇的打扮就很怪異,黑色歌特風格,中性叛逆少女。她和閨蜜們在一起,也並不像別的女孩一樣。

直到有一天,她和她的哥哥兩個人都去參加競選摔跤項目,成爲真正的摔跤手。這時候,她彷彿成真正開始問問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本片區別於別的傳記片,是從女性視角來出發,又有青春激情又兼顧了女性的自我反思這一點非常可取。因爲西方女性比中國女性的自我意識覺醒要早。所以,在本片中,這都不單單是女性意識的覺醒,而是一個女人對於自己家庭和理想定位的思考。本來,她是哥哥的配角可哥哥意外落選,她成了主角。這種對家庭和兄妹關係來說都很尷尬。等進入職業摔跤團隊後,她自我否定和自我肯定的來回糾結矛盾更是讓本片增加了一些女性成長路上的深刻思考。片名叫《爲家而戰》,但其實這個家庭又真的從最初就值得去讓她奮鬥嗎?父母給她強加的和她自己想要的是否一致?父母沒有給她一個很好的原生家庭,是怪咖家庭,被人嘲笑的家庭,她不會爲此抱怨父母?這些,都在本片中有一定的探討。

當然,偶像巨石強森的引導也是非常重要的。影片中最亮看點之一就是她和哥哥找到巨石強森,讓強森給建議。強森絮絮叨叨一大堆,最後說出來讓女孩,做第一個自己。這對於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有很深刻的指導意義。

片中對於摔跤手訓練生活的揭祕和內幕也有一定展現。觀衆可以作爲獵奇來看,也可以就作爲體育競技驚險情節來看。熱辣滿場的比賽實況,緊張刺激的摔跤少女,強壯的肌肉和噴張的荷爾蒙,還有不時舒緩下來的情緒,走心自問,都讓本片柔化了不少。

當拉雅改名爲佩奇,當女孩蛻變成明確自我目標的女人,當她融入本不相溶的社會羣體,當她和家庭以自己的方式和解。曾經自卑,懦弱,在一個不好原生家庭成長起來的女孩才真正成爲了人生的強者。

值得一提的是,巨石強森不僅在片中扮演自己,還是本片的監製。巨星光環下,本片剛柔並濟,看點和亮點齊發,又因爲從女性視角增加了同類影片沒有的新奇角度。確實值得很多成長中的女性觀看。

電影《爲家而戰》觀後感3

德國著名鐵血宰相俾斯麥有句名言,“國家,是時間航行上的船。”之於《爲家而戰》的女主佩奇,或許可演變爲“佩奇,是摔角之旅航行上的船。”儘管家庭潦倒,儘管飽受歧視,儘管曾經動搖……但只要給她前進的目標,她就會克服所有困難,一往無前成爲那個希望中的“她”。又一部“勵志電影”撲面來襲,作爲非一般的體育電影,區別於《摔跤吧!爸爸》,《爲愛而戰》一樣的勵志感動,卻是完全不一樣的故事載體。更何況,摔跤與摔角也存在本質區別,前者是基於奧運模式的競技運動,後者則是更強調娛樂的競技運動。

基於真實故事改編的《爲愛而戰》,呈現了一個令人不易察覺,卻悄然被故事一點點抓住眼球,更漸漸抓住內心的動人故事。與此同時,摔角作爲一項在中國並不被人所熟知的運動,藉助如此勵志電影的熱映,也是進行一次溫暖的全民普及。出生於摔角世家,卻並不像其餘體育項目世家被人尊敬,佩奇一家五口在當地就是“怪胎”代名詞。女主佩奇本身就不合羣,不像普通的女孩青春靚麗追求時尚漂亮,佩奇渾身黑色衣物包裹下,濃重的眼影,非主流的脣環,眼神裏更是帶着一種令人看不透的情緒。要知道,佩奇的成長環境當中,父親曾經因爲搶劫入獄,母親曾經險些尋短見,如此糟糕的兩人結合生下兩兒一女。大兒子羅伊尋求衝刺WWE未果入獄,二兒子扎克與彼時還叫做拉雅的女主,某種程度上成爲摔角賺錢謀生的工具。不被外人所理解,或許他們自己內心也充滿懷疑,卻恰恰是從小接受摔角洗禮,讓他們在混亂貧窮的環境中,一點點夯實了內心渴望衝擊WWE的渴望。自小的夢想,通過不時憧憬紙畫的金腰帶成爲現實,與巨石式摔角名將照片遍佈於牆神交,讓兄妹互相鼓勵共同前進。只是現實永遠與理想存在巨大鴻溝,當一次選拔衝刺WWE的機會來襲,佩奇與哥哥扎克一起前往參加,無疑她內心更相信哥哥能夠脫穎而出。奈何,現實是佩奇入圍,而扎克被拒絕,甚至是一大堆人蔘選,僅僅只有佩奇一人獲得前往美國加入訓練營的機會。這就是競技體育的殘酷性,金字塔尖永遠是最閃耀的明星,一如本色出演作爲導師式引路人的巨石強森。

“ROCK”是摔角界的傳奇,更是無數摔角運動員的偶像,而他的成功背後付出過多少汗水與艱辛?外人不知道,他也沒有對外訴說。然而,巨石強森給予佩奇灌輸的“雞湯”,尤其是那句——“不要做下一個我,要做第一個你自己”,卻一點點成爲指引她前進方向的指南針。赴美遠離家人遠離家鄉的異國進修,無比殘酷、困難不斷、挫折遍佈……從肉體上的折磨,到精神上的摧殘,尤其是不合羣的困擾,幾乎就要扼殺佩奇的夢想。逃避,大部分人面對困境的第一想法,就是逃離當下的處境,而佩奇也是逃回英國,想要重新迴歸家庭的庇佑。哥哥扎克不按照劇本的一通擂臺暴虐,將佩奇一再重摔在地,那份同樣渴望夢想不可得,卻因爲妹妹不珍惜的憤怒溢於言表。於是乎,連鎖反應的發泄、宣泄與傾訴,互相諒解、互相理解、也繼續互相支持。佩奇又找到了前進的源動力,她要做回改名後的佩奇,而不再是一味躲在父母兄長庇佑港灣的拉雅。這就是家庭的威力,也是家人的作用。再一次踏上赴美之旅,佩奇還是佩奇,佩奇卻已經不再是佩奇,堅定了內心的目標與渴望,主動融入熱辣麗人小團體,更主動積極加練提升短板,甚至是更加懂得展示自我的亮點。哪怕在關鍵一戰的賽前,佩奇依然忐忑不安,但哥哥扎克的勸誡與開導,讓佩奇徹底被“激活”,而贏下冠軍開啓摔角生涯的上揚曲線,足以令觀者爲之心頭一暖。佩奇的成長道路上巨石強森是最佳指明燈,佩奇也是一步步踏上了、夢想之旅,並站在了WWE的冠軍之巔。《爲家而戰》用特殊的女性視角,以看似粗獷實則細膩的感情鋪墊,鍛造了一段非凡的摔角勵志之旅。佩奇沒有成爲下一個巨石強森,而是成爲第一個佩奇,她只做第一個我,她在攀登屬於自己的巔峯,而那其中蘊含的勵志、感動、溫馨與悸動,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電影《爲家而戰》觀後感4

英國人特別盛產這類怪異但是又充滿溫情的作品,比如著名的《殭屍肖恩》、《熱血警探》,從這部電影嶄露頭角的導演埃德加·賴特現在已經晉身好萊塢手握實權的製片人、編劇和導演,演出這部電影的西蒙·佩吉也成爲能夠跟湯姆·克魯斯一同出演《碟中諜》系列的著名英倫演員。之所以先提到他們,是因爲《殭屍肖恩》的另一位主演尼克·弗羅斯特在《爲家而戰》中就出演了那個硬核且暴躁的父親。還有一個應該是巧合的部分,《爲家而戰》裏飾演女主角佩吉哥哥的傑克·勞登,面容酷肖西蒙·佩吉,也算是彌補了這對搭檔很久沒能同時出現在一部電影中的遺憾。

回到電影本身,《爲家而戰》的故事內核真實但又有些俗套,來自英國小鎮的怪胎少女佩吉從小受父母影響走上摔跤臺,一直以成爲世界冠軍爲夢想,但是追夢過程中,必然要面對諸多問題,比如引領她的父母、特別是哥哥居然意外落選,就此一蹶不振,而她在遠隔重洋的摔跤臺上也因爲怪異的外型,飽受爭議,最終她需要在家庭的溫暖鼓勵下,振作起來,戰勝強大的對手。體育勵志類型的電影大多跑不出這個劇情框架和邏輯。但是正如片名所說,《爲家而戰》,以家庭爲後盾,並且明白家庭的薰陶和期盼不應該成爲她的束縛,而是成爲她前進道路上的動力,纔是佩吉最終勇敢站上摔跤臺的原因。

影片中有兩段很有深意的對話。一段是初次抵達美國,在摔跤場後臺意外邂逅偶像巨石強森,兩兄妹迫不及待地提了一大堆愚蠢的問題,強森語速如電,用地道的美式俚語俗語諷刺了這兩個小屁孩,但是最後,強森還是給出他個人最中肯的建議:“不要成爲下一個我,要成爲第一個你自己!”

這段話其實已經點名了佩吉全部的困境,同時也是整部電影的中心。佩吉最初開始涉足摔跤只是因爲父親報名參賽需要一個小女孩,可以說她成爲女摔跤手的最大原因就是家庭的影響。這一點,在我要說的第二段對話裏可以表現出來。文斯·沃恩飾演的教練在詢問佩吉爲什麼想要成爲摔跤手時,佩吉很理所應當地告訴教練“我從13歲開始摔跤,我全家都摔跤!”教練連續問了她三遍,佩吉也用同樣的話回答了三遍,但是在這個過程裏,她開始懷疑自己,懷疑自己的信念是否被家庭綁架。正是從這個時刻開始,角色人物的內心世界完全袒露給觀衆,其實她只是一個渴望被愛,卻又害怕接觸外部世界的,膽小的女孩。

用張牙舞爪的暴力包裝自己,逼迫自己相信來自家庭的影響是對的,努力成爲一個合格的摔跤手。這並不是真正的“爲家而戰”,直到最後,她能夠遵循自己的內心,走上摔跤場,她才真正成長爲一個戰無不勝的冠軍!而她的行爲也同時影響了她那位因爲落選而意志消沉的哥哥!

家庭,是保護孩子健康成長的港灣,但是它絕不是一個人逃避世界的避難所,終究我們都需要勇敢地面對世界的挑戰,成長起來,去做保護自己家庭的勇士!

電影《爲家而戰》觀後感5

以前總以爲只有中國的'家長喜歡把自己的夢想寄託在兒女身上,沒想到隔着小半個地球的英格蘭,也有這種罔顧兒女天賦,強行寄託夢想的父母在哈。1月10日內地上映的《爲家而戰》裏的這個家庭雖然遠在英國,但他們家的故事,對內地父母教育子女,處理兩代關係,依然有着巨大的參考價值。夢想固然重要,天賦更爲重要,兩者兼得才能相輔相成一戰功成。可我們應該認識到一個現實,那就是夢想與天賦兼得者,萬中無一。我們絕大部分人,並不是。

《爲家而戰》雖然類型融合的比較豐富,有勵志、體育、喜劇等等,但其類型創作上的技巧卻比較傳統,因此觀感流暢自然。笑點、淚點、燃點,都能在最恰當的時刻到來。可如果你因此覺得本片是一部簡單的爆米花電影,可就大錯特錯了。好的電影創作者能夠從現實中取材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並根據其經歷創作出不僅情節跌宕而且主題深刻的電影。《阿甘正傳》和《摔跤吧!爸爸》是這種電影,《爲家而戰》也是這種電影。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個超級熱愛摔角的四人家庭。因爲父親和母親在人生最低落的時候被摔角拯救,所以摔角不僅是他們的經濟來源,更是精神支柱。這種情況必然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一對子女。大兒子從小就是摔角狂熱者,將其視作生命裏的唯一,典型的夢想者。小女兒雖然十三歲才接觸摔角,但她是真正的天賦者,成長極其迅速,年紀輕輕就成爲了技術層面的達人。看到兒女如此出色,父母很難不把自己的夢想寄託在他們身上。世界最頂尖的摔角舞臺以及世界冠軍,成爲了這對年輕兄妹的目標。

很少有人能在成長的過程中永遠一帆風順,其原因正在於夢想與天賦很難完全統一。比如那些上了大學少年班的,天賦毋庸置疑,但他們卻經常因爲夢想的迷失而未能成爲領域大家。再比如那些在選秀中屢敗屢戰的追夢迴鍋肉,也經常因爲天賦不足而被人嘲笑。哥哥的天賦不足令其止步於職業聯盟的海選,而通過海選的妹妹也因爲夢想不夠堅定而在艱辛的訓練中打起退堂鼓。父母眼睜睜看着自己寄託的夢想即將一無所獲。如果是你,你會如何選擇?你願意讓自己的兒子變成別人的背景板,還是願意讓自己的女兒在訓練中累到虛脫倒地?

囤兒覺得至少內地的很多父母應該都做不到片中父母的選擇。這個家庭之所以能夠在最困難的時刻走出去、跨過去,是因爲這對父母雖然對摔角很癡狂,但並未因此而矇蔽雙眼,並未執拗到頑固不化。夢想是人活着的動力而不是唯一。兒子慢慢領悟到了生活和夢想的關係,女兒也在偶像的引導下領悟了責任和天賦的關係。人生不是直線條,人生需要梳理的關係和權衡的利弊太多了。能站在頂端的人、站在聚光燈下的人萬中無一,我們作爲普通人更應該在有限的天賦和夢想之間,找到自己的價值。片中最戳囤兒的一句話,大意是並不是別人不關注你,你的所作所爲就不重要。那個眼睛雖然看不見,卻在摔角場上用出必殺技的少年,纔是頒給這個家庭的最閃耀的獎盃。

電影《爲家而戰》八年級學生觀後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