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觀《一生只爲一事來》有感心得【精彩多篇】

觀後感8.18K

觀《一生只爲一事來》有感心得【精彩多篇】

2019《一生只爲一事來》觀看影評 篇一

爲大力弘揚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淡泊名利的育人情操,引導全校教師依法執教、廉潔從教、爲人師表,2019年9月11日,團結國小全校教職工集中觀看了電影《一生只爲一事來》,隨後就師風師德進行了大討論。

王革校長在會上闡述了爲什麼開展師德師風建設、怎樣開展師德師風建設以及開展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他強調要將師德師風建設活動與學校各項工作相結合、與日常學習活動相結合,同時充分利用校園廣播、黑板報等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師德師風氛圍。

通過觀看優秀影片,極大地提升了我校教師的職業使命感和幸福感。會上,全校教師紛紛表示要以影片中支月英老師爲榜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

一生只爲一事來觀後感 篇二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一生只爲一事來》,使我感觸頗深。

1980年,年僅19歲,青春正貌的支老師不顧家人反對,遠離舒適溫暖的家,來到了海拔近千米、道路不通的泥陽國小,面對艱難困苦,永不放棄,甘願擔任孩子們成長路上的“蠟燭”。

剛到此地,支老師就被大山深處難以想象的艱苦條件深深地震撼到了,但是懷揣着教育理想的支老師並沒有退縮,她時刻記着,“我們不是因爲看到了希望纔去堅持,而是我們堅持了,纔有希望這句話。”

農忙時期,孩子們被父母拉到了田地裏去幫忙做農活,耽誤了學習,支老師見狀,便挨家挨戶地去勸解家長,教育的時間性和重要性,即使她說的口乾舌燥,即使她的雙腳都磨出了水泡,她也不停下自己去往下一個孩子的家的腳步。功夫不負有心人,家長們終於被支老師的赤誠之心打動了,孩子們得以繼續回到課堂接受教育。但孩子們心裏有些懷疑,他們不相信從城裏來的支老師會真心地待他們,也不相信支老師會爲了他們甘願滿分作文網留在艱苦的鄉村裏,他們寧願相信支老師會像其他老師一樣,受不了苦,很快就會回到他們的大城市裏的。於是,他們在課桌上放螞蟥嚇唬老師,或者把老師最喜歡的紅本子偷偷拿去丟掉,或者根本不認真聽老師上課。支老師看在眼裏,卻不責怪他們而是更加認真、踏實地上好每一節課。

支老師在講授《小馬過河》這一課時,爲了讓孩子們有更深刻的體會,於是帶着孩子們實地過河。可意外發生了,一名學生不慎落入水中,支老師見狀,奮不顧身下水施救,孩子被救上了岸,而她卻被無情的大水沖走了,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一隻英勇的小狗跳入水中,死死咬着支老師的衣服,將她拖上了岸,支老師得救了。

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我感受到了支老師把所有的愛都給了這個鄉村裏孩子們,無私奉獻自己的青春。而我的老師不也是支老師嗎?他們甘願守着清貧,面對艱難困苦,甚至犧牲了自己個人的時間,疏於照顧自己的家和孩子,來照顧我們,我想對你們說:“老師,您辛苦了!謝謝您,老師!”

2019《一生只爲一事來》觀看有感 篇三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蘭蕙爭妍,桃李芬芳。爲了進一步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做好黨建融合工作,發揮黨員引領作用,帶動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萊州市文昌國小黨支部開展了“一生只爲一事來——我是黨員教師”主題系列活動。

老黨員與年輕教師結對子,發揮“傳幫帶”作用,引領年輕教師快速成長。老黨員教師精心指導受幫扶教師備好課,並簽註指導意見,推薦學習書刊,使年輕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和現代的教育理念。

大手拉小手,我們一起走。爲體現爲民務實的工作作風,同時爲了進一步瞭解並幫助一部分在學習和行爲規範上有困難的學生,我校開展了黨員教師爲學困生送溫暖活動。黨員代表孫增輝老師爲學困生耐心補課,黨支部書記周振中親切地與困難學生談心談話,並贈送學習用品,鼓勵其好好學習,奮發向上。

骨幹引領,共同成長。爲充分發揮黨員骨幹教師示範引領作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推進課堂改革,黨員骨幹教師爲教研組教師精心準備了觀摩課。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緊密結合,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課堂氣氛活躍,產生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組織全體教師觀看電影《老師好》。“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夾雜着一次次傷感的別離,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纔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影片中的師生情、同學情深深地感動着我們,同時也讓我們明白,要珍惜和孩子們的每一次相遇,不忘教育初心,牢記教育使命。

值此教師節、中秋節之際,我校黨支部還組織開展了“慶新中國七十華誕,展新時代教師風采”暨“相逢是首歌——文昌國小教師節慶祝活動”。一首首經典歌曲,歌頌着優秀的中華兒女;一支支優美舞蹈,舞出了新時代教師的風采;一篇篇詩歌朗誦,訴說着不忘初心的夢想。最後,在呂美玲老師的帶領下,全體教師莊嚴宣誓,重溫教師誓詞,牢記教育使命,做不忘初心的教育人。

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切實發揮了黨員教師的模範帶頭作用,促進了黨建和教學的深度融合,加強了全體教師的凝聚力,營造了溫馨祥和的校園氛圍。

觀《一生只爲一事來》有感心得 篇四

一輩子只做好一件事情,有多不容易?根據“感動中國”人物支月英原型改編的電影《一生只爲一事來》講的就是她駐守山區38年、爲鄉村教育奉獻一生的感人故事。昨天,該片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首映禮,影片主創和人物原型支月英的到來,讓現場變成了一次向教育工作者的集體致敬,無論是臺上嘉賓還是臺下觀衆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該片由張亞海執導,穆婷婷、譚凱、鞏漢林、王姬主演,將於9月9日教師節前夕全國公映。作爲一部獻禮“新中國第35個教師節”的作品,影片原型人物支月英是一位支教38年的鄉村女教師,她曾獲得“全國模範教師”以及央視“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稱號。影片選在北師大首映,既是爲了向即將步入教師行列的學生們傳播“一生只爲一事來”的奉獻精神,也是爲了向所有教育工作者致敬。

在歌手米粒和小演員宋心鈺一起演唱影片主題曲《若說》之後,支月英登臺亮相,將首映禮氣氛推向高潮。支月英語帶哽咽地說:“黨和國家給我太多榮譽了,它屬於奉獻在鄉村教育一線的廣大教師羣體。”她表示,電影內容都是真實的,之前一直不敢看,怕勾起很多回憶,但現在她覺得,這些都是“金色的回憶”。

當被問及拍攝收穫和感悟時,飾演支月英的演員穆婷婷透露,她第一天去劇組時就對山裏生活、支教老師和當地孩子有了嶄新的認識。“我去支老師的學校看,發現她對孩子們就像媽媽一樣,不僅管學習,還要管生活,一個孩子發燒了,她還要帶他看醫生。難以想象這些年她面臨的困難!”她希望這部電影能夠感動更多人,關注山村兒童的教育問題。

觀衆所熟知的演員王姬在片中飾演支月英的母親。當被問及如果自己遇到和片中一樣的情況會怎樣面對時,王姬表示:“我女兒選擇的職業也不是我喜歡的,但只要她願意,我都支持。我相信支老師沒有家人的支持,也堅持不了這麼多年。”一旁的支月英補充道,她母親雖然嘴上不支持,行動上卻一直支持,“她的支持是我堅持的動力。”她還含淚表示,自己在山裏那麼多年,媽媽只來看過自己一次,甚至因爲距離太遠,她沒能趕回家見到母親最後一面,這也成爲她一生的遺憾。

觀《一生只爲一事來》有感心得 篇五

《一生只爲一事來》裏的那條山路,彷彿是一個象徵。

每個人的遇見、選擇和故事,都像是一條洞開歲月的路。“路”的意象,本身就帶有一種時空穿越感。

於泥洋村而言,一條路在腳下,溝通着山裏和山外;一條路在心裏,連接着歷史與未來。於支月英而言,還有什麼樣的人生大事勝於這樣一條“心路”?還有什麼樣的使命擔當勝於千家萬戶的孩子的命運?

教育的莊嚴和神聖,可能在時過境遷的歲月回眸中更能凸顯。面對生命中不可想象的生命蝶變和人生可能,教育的意義纔在“溫故”之後而“知新”。當電影將閉塞、貧窮、破敗、簡陋的種。種情境與細節一層層展開的時候,我的淚水不止一次盈滿眼眶。――爲羣山阻隔的泥洋村,更爲自己的當年。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我的國小條件會略勝泥洋村。不過,一年級教室裏確實也是在泥磚砌起的土墩上搭起一塊塊烏黑的舊木板,據說那曾是攔豬的木板。

那地方叫雲灣。校舍是當年貧下中農沒收了那些大戶家留下的祖宗家業。營構有制,冬暖夏涼。其外,白牆黑瓦,青樹相擁。其內則迴廊轉曲,天井四合。特別是,學校有一個很大的禮堂,地上鋪了小小的青磚,那是我們全校集會的地方。

當年我還有一篇題爲《我爲四化刻苦學習》的四年級作文以墨筆抄了,貼在禮堂的那個宣傳欄裏。四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八十多歲的母親依然還清晰地記得此事。

學校之於村莊,就是一束文化的亮光。童年裏,我們曾在校園裏流連。黃昏的時候,老師們在球場上打球,長髮飄飄的年輕女老師蹲在冬天的花壇邊洗頭髮,那種淡雅的芬芳彷彿還飄浮在空氣裏。至今我還記得校長湯楚健先生穿着灰色棉襖站在廊下敲鐘的樣子,記得鐘聲的急促和同學們跑進教室的氣喘吁吁;我還記得李茹曼老師操一口標準的普通話,給我們講漢語拼音,她寫在黑板上的字真漂亮。我還記得楊廣雄老師教我們圖畫,他在黑板上畫一個孩子坐在木盆裏,並取名爲《沐浴》,那是我平生第一次知道洗澡的文雅說法叫“沐浴”,還有帥氣的屈正樂老師講水籠頭放水或注水之類的數學應用題……

幾十年過去,村小的老師們已是久違不遇。坐在電影院的那一刻,關於他們的記憶卻全都甦醒了。他們,就是我走出故鄉的那條“路”,那條開滿了野花的“路”。

即使是今天依然在故鄉謀食的同齡人,他們日後的生活裏或許也遇到了種。種自私與貪婪、愚昧和暴躁、怨憤及其髒污,有無數冷漠的灰色曾給過他們人生的奚落,然而,在學校的那些年,在大樟樹下的那些日子,在鈴聲敲響的午後,他們都曾和我一起看見過文字裏的光亮,看見過最純的笑容。在昔日少年的柔軟內心,曾種下過美與善的種子。那裏有人間最浩蕩的豐沛,最溫暖的乾淨。他們至少都曾被開示過。

2019《一生只爲一事來》觀後感 篇六

《一生只爲一事來》裏的那條山路,彷彿是一個象徵。

每個人的遇見、選擇和故事,都像是一條洞開歲月的路。“路”的意象,本身就帶有一種時空穿越感。

於泥洋村而言,一條路在腳下,溝通着山裏和山外;一條路在心裏,連接着歷史與未來。於支月英而言,還有什麼樣的人生大事勝於這樣一條“心路”?還有什麼樣的使命擔當勝於千家萬戶的孩子的命運?

教育的莊嚴和神聖,可能在時過境遷的歲月回眸中更能凸顯。面對生命中不可想象的生命蝶變和人生可能,教育的意義纔在“溫故”之後而“知新”。當電影將閉塞、貧窮、破敗、簡陋的種。種情境與細節一層層展開的時候,我的淚水不止一次盈滿眼眶。——爲羣山阻隔的泥洋村,更爲自己的當年。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我的國小條件會略勝泥洋村。不過,一年級教室裏確實也是在泥磚砌起的土墩上搭起一塊塊烏黑的舊木板,據說那曾是攔豬的木板。

那地方叫雲灣。校舍是當年貧下中農沒收了那些大戶家留下的祖宗家業。營構有制,冬暖夏涼。其外,白牆黑瓦,青樹相擁。其內則迴廊轉曲,天井四合。特別是,學校有一個很大的禮堂,地上鋪了小小的青磚,那是我們全校集會的地方。

當年我還有一篇題爲《我爲四化刻苦學習》的四年級作文以墨筆抄了,貼在禮堂的那個宣傳欄裏。四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八十多歲的母親依然還清晰地記得此事。

學校之於村莊,就是一束文化的亮光。童年裏,我們曾在校園裏流連。黃昏的時候,老師們在球場上打球,長髮飄飄的年輕女老師蹲在冬天的花壇邊洗頭髮,那種淡雅的芬芳彷彿還飄浮在空氣裏。至今我還記得校長湯楚健先生穿着灰色棉襖站在廊下敲鐘的樣子,記得鐘聲的急促和同學們跑進教室的氣喘吁吁;我還記得李茹曼老師操一口標準的普通話,給我們講漢語拼音,她寫在黑板上的字真漂亮。我還記得楊廣雄老師教我們圖畫,他在黑板上畫一個孩子坐在木盆裏,並取名爲《沐浴》,那是我平生第一次知道洗澡的文雅說法叫“沐浴”,還有帥氣的屈正樂老師講水籠頭放水或注水之類的數學應用題……

幾十年過去,村小的老師們已是久違不遇。坐在電影院的那一刻,關於他們的記憶卻全都甦醒了。他們,就是我走出故鄉的那條“路”,那條開滿了野花的“路”。

即使是今天依然在故鄉謀食的同齡人,他們日後的生活裏或許也遇到了種。種自私與貪婪、愚昧和暴躁、怨憤及其髒污,有無數冷漠的灰色曾給過他們人生的奚落,然而,在學校的那些年,在大樟樹下的那些日子,在鈴聲敲響的午後,他們都曾和我一起看見過文字裏的光亮,看見過最純的笑容。在昔日少年的柔軟內心,曾種下過美與善的種子。那裏有人間最浩蕩的豐沛,最溫暖的乾淨。他們至少都曾被開示過。

《一生只爲一事來》裏還有特別令我淚目的一個人物,就是那個叫如意的孩子。

她母親有病,家境清苦,卻偏偏又那麼懂事,那麼好學,那麼渴求以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然而,命運卻並沒有許她以春天。她不得不默默接受它的安排,以那柔弱的肩膀獨立擔起生活的重壓。

面對這種折斷夢想的痛,支老師也不是萬能的。除了撫慰與激勵,她能做什麼呢?影片裏有句讓人瞬間淚奔的臺詞,說的正是如意離校前夕和支老師的徹夜談心。

“那一夜的月亮很圓,圓得誰也捨不得哭”。

此後,如意像一個村姑一樣結婚成家,甚至不得不在建築工地上謀生。生活的尖利,不斷將這個女子內心的嚮往擊成碎片。心痛身累之餘,支老師纔是這個世界對她的溫情。那一行行、一頁頁的書信,陪伴着如意走過了漫長的青春,讓她在堅忍中變得強大。多年後,當如意與支老師在教室相見,她捧出那些給過她最大溫暖的信件,泣不成聲:她並沒有埋怨過命運的不公,而只是感恩生命裏與支老師的遇見。

我想,在中國山村,在無數看不見的地方,在無數被人忽略的角落,像如意這樣的故事,或許不計其數吧。支老師以及無數支老師一樣的山村教師,她們並不是讓他們考入了大學改變了人生,而是給了每個故事以最大的生命成全,讓他們在最美的年華或最需要光亮的時候,得到了愛與關懷。

因爲學校與教師,無數被貧窮限制了想象的孩子,在受盡生活的磨難之後,依然含笑看見了通向未來的路。

一生到底爲什麼而來?或許有人不曾想過,或許有人不想回答,或許有人無從回答。我們就這樣不約而同地成了時間之流上的漂泊者。可是,在人們一再強調教育的生命性時,這樣的追問卻意味着歷史和未來的共生,起點與終點的相連。

在這樣的提問裏,分明立着一座高峯,它的名字叫哲學,生命的哲學。

觀《一生只爲一事來》有感心得 篇七

2月8日晚,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上,江西農村最美鄉村教師代表支月英當選“201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平凡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們讓我們由衷感動,總有一些事情讓我們溫暖心肺。被譽爲“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的《感動中國》,就爲我們挖掘了一批榜樣人物。這些榜樣人物雖然平凡普通,但卻提供了生命可以企及的高度,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指引。他們身上的勇敢、善良、擔當、堅強,讓13億人民看到了人性中最美麗的光輝。

在大山深處教書育人36年的支月英,就深刻詮釋了執着和奉獻。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就曾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隻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國小,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36年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臺,從“支姐姐”到“支媽媽”,教育了大山深處兩代人。

“支姐姐”到“支媽媽”,變的是稱呼,但不變的卻是執着和奉獻。她關愛孩子,資助貧困生,不讓一個孩子輟學,更是展現了築夢路上炎黃兒女的精氣神。也不僅僅是支月英,不僅僅是評選出來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無數炎黃兒女爲了心中的夢想,也正在日以繼日善行義舉,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規範融入工作、生活、學習中。

“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最美鄉村教師代表支月英的感人事蹟,讓我們在寒冷冬日裏更有暖意。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如盞盞明燈,點亮千家萬戶。這些榜樣人物也激勵着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把榜樣力量化作精神動力,付諸工作實踐,作出自身努力,爲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凝聚更多的正能量。

觀《一生只爲一事來》有感心得 篇八

週三那天去看電影《一生只爲一事來》,看後很受感動!影片講述的是支月英老師紮根鄉村教育,堅守鄉村教育的事。整部影片娓娓道來,沒有什麼豪言壯語,沒有什麼驚天之舉,很平實、很真實的把支老師的日常展現給大家。看似很平凡的每一天,最終匯聚成難能可貴的堅守,而這種堅守不是一年、兩年,而是整整39年,現在還在繼續堅守着!這種堅守也讓平凡變得不平凡起來!

由於她的堅守,讓淘小子(董大山等)、“笨孩子”等都走出大山;由於她的堅守,讓鄉親們意識到教育的重要,讓多少“放牛娃”能去上學;由於她的堅守,讓多少人(羅如意)、多少家庭擺脫困境;由於她的堅守,讓商人董大山迷失的心又重新迴歸,迴歸純真、迴歸美好,而不是一味地逐利;由於她的堅守,讓大山裏的孩子、讓鄉親們堅信:堅守就有希望,讓他們充滿信心走向美好生活!

她愛孩子們,鼓勵讚賞他們,還和家長溝通怎麼教育孩子,她的真愛真付出讓孩子有切身體會,讓他們懂事了成長了!觀看過程中,爲淘小子們的惡作劇大家開心的笑,爲支老師的堅守、爲她的執着、爲她的付出大家深受感動,有的人臉上現出晶瑩的淚花。這是感動的淚水、觸景生情的淚水,有人也許會說,看個電影,至於嗎?但這的確讓你控制不住,實在是有感而發,爲這樣的師者、爲這樣的老師感動、流淚正常,沒人笑話!

影片中大山深處的星空很美,風景很美,大家一致的想法是去旅遊非常好,但是長期生活在那裏的支老師,在當年她面對的是多麼艱苦的環境啊!

看後,我個人的感覺,這部影片更真實、更感人,個人感覺比《老師好》更能觸動你的內心。這部電影帶來的感受也超出了我的預期,當時是爲看而看,不像《老師好》是主動去看,但看後真的是一部好電影!現在看來,好電影的標準絕不能用票房去衡量,強烈推薦大家去看,費用自付,不給報銷啊,哈哈!

真實的支老師大家可以百度,以感動中國頒獎詞作爲結尾吧!

你跋涉了許多路,總是圍繞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給孩子們的都是甜。堅守纔有希望,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