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嗝嗝老師》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1.19W

《嗝嗝老師》觀後感精品多篇

《嗝嗝老師》觀後感 篇一

伴着學校開場的愉悅氛圍,我們看到了一個德才兼備卻身體上有些許小殘疾的馬圖爾老師,這個開場過於平淡,導致我對於她這個人沒什麼興趣,但是對老師這個職業還是比較感興趣,因爲我也是教育工作的捐軀者,何出此言,源於中國的義務教育已經慢慢的傾向於服務行業了,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生活質量的提升,造成了越來越多的家長對孩子和老師的要求越來越多,而對於自身問題和教育方式及引導方法的反思越來越少,電影一般都是最好的生活寫照,所以我也想試着找些啓發。大家都知道,印度的電影一直都是走小視角,從民情出發,就會相應的揭露許多社會矛盾,中國在這一點倒確實沒印度做得好,至少印度電影,大多數敢以最底層的平民窟爲題材,以真實的社會現狀爲背景,來反映民生問題。我在想如果中國多拍一些關於情感、人性、接地氣,並且注重細節的電影,或許中國的影片會比印度好很多。

經典的語錄讓我印象深刻:"一般的老師教授知識,優秀的老師教人理解,如果他更優秀,那他會告訴你如何運用它,有些老師也會激勵着我們"。中間有兩個片段被騙眼淚了,第一個是小女孩被校長叫上主席臺,是感同身受的委屈,生病的不是小女孩,是那些缺乏同理心的老師和同學。沒有差的學生,只有差的老師,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可能性。而作爲教育者,選擇成爲一個教育者,只有盡心盡力。

一開始接觸這個班,有各種不聽話調皮的孩子,也有很內向的孩子,讓我有些手足無措,嗓子發炎,失眠,但慢慢的,都變得很乖了,我覺得最內向的那個女娃娃,每天站隊都最大聲的配合着,在哪裏看到都要大聲叫着朱老師,平時髮卡掉了,要我幫忙卡好,完了之後在那兒又蹦又跳的;還有個小女娃,一看到我就是各種親,親手親衣服幫按摩,每次都讓她不要這樣,但一看到我就會黏上來,也給這個原本很是辛苦的職業,增添了些許安慰。

說着說着,又不知道說什麼了,明天全區運動會,爲了這次運動會,整個體育組每天都很辛苦,不管夜晚多晚睡,早上六點起牀都是必須的,備戰着,學生們也很是辛苦,只期待明後天的結果,不辜負每個人的付出便好!

《嗝嗝老師》觀後感 篇二

觀看《嗝嗝老師》這個電影后,心情激動,感慨萬千,對於一個從教十幾年的老教師的我而言。洗滌心靈,反思自身工作,重新審視自我。

電影中的嗝嗝老師患上一種奇特的病,從小在別人異樣的眼光中成長,雖然有愛她的家人讓她總是受傷心靈可以安放,但她對愛的需求卻遠遠不夠。直到老校長給他豎起大拇指。這不僅僅是一個鼓勵,更是一種給她指明方向的北斗星,讓她感受到了理解與愛,同時也在她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了一顆愛的種子。所以才選擇做一名教師。工作中,碰到一羣問題學生面對學生的挑釁。她驚嚇、苦笑、鬥智鬥勇崩潰的時候,自己躲在角落裏哭泣。看到這裏相信每一位都會有很深感觸。

問題學生們被感化後,她的課堂成了愛的海洋。孩子們愛上學習,取得了進步,她發自的內心的高興。愛的種子就悄悄在孩子們心中生了根。孩子說她是指引方向的北斗星,她哭了,其實在她看來是孩子們纔是照亮她的北斗星。這讓她更加堅定她的教育生涯。

影片的亮點是她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很新穎,寓教於樂,快樂學習,深受學生喜愛。她提倡開放體驗式教學,比如把教室挪到籃球場上,同學們邊玩籃球邊學習物理和數學。又比如把教室搬到操場上,向學生扔雞蛋既解決了早餐,又學到了拋物線知識。

好的老師是放下架子,和學生打成一片,一起拿可樂做實驗學習化學知識,一起吃飯,沒有老師和學生的界限,和朋友一樣。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這樣有魅力的老師誰不喜歡?

聯繫自身我們的這個職業就是在孩子心中種下一顆愛的種子,雖然暫時看不到他的成長爲一棵參天的大樹,我們也給孩子做好了愛的根基。種下一顆愛的種子,總會有一天長出愛的果實。

《嗝嗝老師》觀後感 篇三

所有的殘缺裂縫,都是爲吸取愛的能量

先天的尷尬病竈,身患圖雷特氏綜合症的奈娜從求學到求職,飽嘗了一般人無法體驗、甚至難以承受的失敗——無數次被拒之門外。的確,一個連語言表達都做不到連貫的人,即使具備教育學學士、心理學碩士等高學歷,似乎也不適合做教師啊!然而,哪怕被自己畢業的母校拒絕了5次,哪怕被自己的親生父親持續置疑,奈娜卻依然不改初衷,立志要當一名教師。

爲什麼如此執着呢?還得從影片的片名說起。從小,奈娜就患上了一種罕見的怪病,這個病讓她說話時不停發出類似打嗝的怪聲,這,就是片名“嗝嗝老師”的由來。因爲這個病,她一直遭受同學和周圍人的嘲笑,甚至還有父親的嫌棄;也是因爲這 個病,她年少求學時被12所學校拒之門外。最終是聖蒂克校長的一句“我們會像對待其他學生一樣對待你”,讓奈娜獲得求學機會,並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平等待遇,於是在心中種下了當一名好教師的種子。

學有所成的奈娜整整求職5年,在經歷了18所學校無數次的拒絕,終於等來了母校給她遞出的橄欖枝,不料這背後是更大的困境。因爲她面對的是一羣因土地徵用,暫時被併入聖蒂克這個“高端私立學校”的14位“貧民窟問題學生”;是一羣在七個月裏氣走八名老師的“超亂班級”;是一羣遭全校師生唾棄白眼而自暴自棄的叛逆少年。然而,也是14個有思想、有自尊、愛憎分明的鮮活少年。

所有的殘缺裂縫,都是爲了吸取愛的能量。從小就飽嘗歧視的奈娜,特別感同身受這些孩子的遭遇。面對着他們一次次不懷好意的惡作劇,奈娜慈悲的選擇了接納和包容,並堅定的站在一起,一次又一次幫孩子們向學校爭取公平公正的待遇,不惜替他們背黑鍋,受排擠。

奈娜堅信,這些“貧民窟問題學生”的根本問題,不是孩子們自身的問題,而是社會、家庭,還有學校環境等多重因素,扭曲了孩子們原本純真向上的天性。他們之所以如此叛逆,正是他們變相表達對愛與平等的呼喚,渴望得到公正的關注。

教育的本質是喚醒,而不是一樁優勝劣汰的工程

近年來,印度電影熱在我國持續發酵,特別是有關教育題材的電影,常引發國人的共鳴與熱議,比如這部《嗝嗝老師》。雖然是翻拍自美國人布拉德·科恩的真實經歷,但由於文化語境和人物性別的轉換,產生了不一樣的表達效果。在充滿喜劇元素的前提下,影片通過跌宕起伏的情節、鮮明迥異的人物塑造和嚴格可控的高潮收尾,讓觀衆在收穫歡笑和感動的同時,也帶出了大量社會性的探討,事關階層與教育體制等,依舊擁有直擊印度現實社會裏“歧視”與“階級疼痛”等陰暗面的力量。

影片中,在貧民窟眺望時,會發現距離這片破敗之地最近的就是高樓林立都市。隨着嗝嗝老師挨家挨戶的家訪,這部電影再一次爲我們展現了印度典型的“格差社會”,類似於我國的“階層分化”現象。

在印度,1%的人擁有全國財富的50%以上,而50%以上的窮人階層只擁有全國財富的4%。隨之,經濟、教育、社會地位差距甚大,階層區域固定不流動,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也是極難的事。很多印度底層人民的生活就處於“再拼命,也無法逾越貧富的鴻溝”的狀況。富人坐享豐厚的物質資源,貧民窟裏的人卻連日常用水都要搶。但其實上,我們的國家,何嘗不也面臨着教育資源隨階層傾斜的問題?

如何幫助這些缺愛的孩子,找回正確的人生航向,激活他們向善向上的內驅力量?如何春風化雨因材施教,照亮孩子們迷惘的青春,點亮他們的真善美心燈?成了“嗝嗝老師”最苦心積慮的事。

她擅用啓發式教學,將操場改造成了“另一種教室”,自由發散的思維讓學生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她知道如何維護孩子們脆弱的自尊,因爲自己從小到大就活在周遭的目光裏,她更能走近孩子們的內心;她鼓勵孩子們直視自己的出身和天賦、缺點,寫下自己的恐懼並做成紙飛機來放飛,並以自己飽受質疑的不幸遭遇,激勵學生相信自己可以做更好的自己。

教育的本質是喚醒,而不是一樁優勝劣汰的工程。在永不言棄的守望中,奈娜終於引爆了孩子積極向上的小宇宙,F班的同學開始學會積極處世,而階級之間的矛盾與差距也在緩慢地彌合與冰釋,甚至突圍了階層的壁壘,活出了嶄新的生活天地。奈娜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對自我和對羣體的雙重拯救。

沒有最差的孩子,只有最差的家長

影片中有一句反覆出現的臺詞:“沒有最差的學生,只有最差的老師”,這應該是嗝嗝老師的名言,然而更理性的說法,應該是“沒有最差的孩子,只有最差的家長”。老師本身也是家長。畢竟一個人的成長,家庭教育的烙印更入木三分,特別是孩提時的印記,可能潛藏一生。

作爲的父母,不僅要正確認識到自身的責任與義務,還要及時糾正自己的失誤,將科學的家教觀念和先進的家教方法應用到家庭教育中來。分享8條科學的育兒觀點:

能力大於成績——讓孩子成爲獨立、完整的個體;

身教重於言教——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好樣子;

尊重優於權威——不貶抑、不縱容,讓孩子自然長成;

吃苦好過吃補——適度磨難,是對孩子最好的鍛鍊;

規則大於寵愛——寬容而不縱容,建立規則比說教更有效;

放養優於圈養——這個不行,那個不準,怎麼教出好孩子;

自由大於限制——給孩子獨自空間,發展纔會無限:

自制甚於控制——從小建立理財觀,教會孩子存到第一桶金。

每個孩子都是一塊待雕琢的璞玉,能否雕琢出美玉,全在於當工匠的父母之手。每一個優秀孩子的成長,凝聚着父母巨大的心血和智慧,成功絕非偶然。

《嗝嗝老師》觀後感 篇四

帶着非常期待和好奇認真的觀看了這部影片,感動的同時也非常歡喜。應爲影片中的老師散發着光芒,想想一下,如果我們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夠是這樣,將會推動社會快速的前進,爲這個社會的進化帶來巨大的價值。接下來我來說說對我影響特別大的點。

1、術:嗝嗝老師把枯燥的數學和物理變成了非常有趣和生活聯繫緊密的有趣的現象,激發了孩子濃厚的興趣,因爲自己是文科生,有些現象看得不是特別明白,但扔雞蛋那個環節,自己印象深刻,這就是拋物線。其實這個大多數的老師都明白,但有幾個老師會這樣去做,可能覺得沒有這個必要,有可能想到的又怕準備雞蛋太麻煩。但是又可能這個小舉動有可能改變了孩子的對這個學科的興趣,興趣不一樣了,學習的狀態就不一樣了,狀態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結果不一樣,命運就不一樣。想起自己國中的政治非常好,就是因爲老師上課經常進行實物演示,有一次,老師拿了個橘子給我們講什麼叫優生優育,一下子就聽明白了。自己的英語其實也很好,但在九年級換了一個英語老師,沒有上一個老師講的生動有趣,感受完全不一樣。這種能力相信每位老師都想擁有,但是背後絕對是會熟精絕化,短短兩分鐘的時間可能背後是兩個小時的準備。先從自己開始擁有這種能力,反思自己的點評,能不能同樣的現象能用50種的方式進行表述,可能自己現在還在20種這個水平。

道:嗝嗝老師接到這個班,是被拒絕了無數次之後,接到這個班,面對學生的取笑和捉弄,她用愛和包容去欣賞每個學生,班上的學生後來變的那麼優秀。我感受到教育就是用一個生命來影響另一個生命,自己在面對孩子時,面對學生時有沒有足夠的敬畏感。想想嗝嗝老師真是太偉大了,這是一羣被社會遺棄的孩子,包括他們自己也會感到不公平,到如果僅僅只停留在這個層面,就沒有教育的意義。嗝嗝老師通過家訪,瞭解孩子真實的生活環境,針對不同的孩子去點燃他們的生命,引發夢想。創造了美好的可能性。

最後,慶幸自己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時刻銘記自己的初心,通過不斷努力辦一所有影響力的學校。

《嗝嗝老師》觀後感 篇五

近日,印度電影《嗝嗝老師》大陸上映,一波觀影高峯來臨!票房雖沒有過高,但大衆評分還是高達9。4,把同期上映的電影遠遠甩在身後。電影主線清晰,人物鮮明,音樂輕快,建築極具美感,故事情節多處戳中淚點,陸陸老師建議老師、家長、孩子前往觀看,定能讓你受益匪淺。

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名妥瑞氏症(一種神經系統疾病,經常會控制不住地打嗝)患者奈娜,獲得了理學和教育學雙碩士學位,夢想成爲一名老師,在經歷了第18次面試失敗後,終於成功成爲自己母校的一名老師,而後通過她的努力帶領學渣們逆襲成學霸,自己也成爲最受歡迎的教師,最終成爲校長的故事。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主人公奈娜把這句話演繹者淋漓盡致。她的裂痕是她與生俱來的妥瑞氏症,這會讓她無法控制地肌肉抽搐,包括打嗝、甩髮、發出狗叫等。但是她並沒有把自己封閉起來,而是義無反顧地走上講臺,立志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即使遇到的是一羣頑劣不堪的“壞學生”。

奈娜在面試時無法控制的抽動和打嗝,引發面試官的刁難,她沒有自卑和退縮,一次又一次帶着自信從容的微笑向面試官解釋:“在座的各位以前聽說過妥瑞氏症嗎?……那現在知道了?……既然我能讓各位瞭解這個症狀,那同樣也能讓學生理解公式。”

事實上,小時候的她,這個症狀讓她倍感難堪,學校也差點因爲她影響課堂紀律,讓她去讀特殊學校,直到有一天,她在學校禮堂觀看錶演時又發出怪聲,被校長叫上舞臺,她以爲校長也會向之前那樣受到斥責,但校長卻接納了她的怪病,讓她繼續留在這裏上學。這件事改變了她,讓她在被別人接納的同時也學會接納自己,並最終促使她立志要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

在她接手9f班後,這羣頑劣的學生把她的症狀編成了rap,她不僅不生氣,還和學生一起唱,這在常人眼裏很難堪,但正因爲她接納了自己,並把這種寬容也用在了學生身上,才能這麼做。

在家長會上,她的班上空無一人,她決定去家訪,在家訪的過程中,她發現這些貧民窟的家長不是不愛孩子,而是她們要捕魚,要工作,要接水,否則就無法維持基本的生活。她明白,要改變這些孩子,首先要讓她們接受教育,願意學習,因此她頂着壓力,用盡一切辦法,把教室搬到操場、球室,找到每一個孩子的特點,找到他們擅長的科目,因材施教,提高學習興趣,努力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

正因爲她有着接納自己“裂痕”的經歷,她能更敏銳地覺察到每個學生的“裂痕”,並且以此爲突破口,教會他們學會接納自己的缺點和恐懼,讓光照進來。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我要努力成爲這樣的老師,接納孩子的不完美,看到孩子的裂痕,在合適的時機,努力讓光照進去。

苦心人,天不負

生活中在貧民窟的孩子,他們連最基本的溫飽都無法得到保障,在學校裏,沒有人瞧得起他們,於是他們學會了賭博、打架、抽菸、逃課等種種惡習。他們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那裏,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奈娜老師來了,一開始,這些孩子想着種種招要趕走老師,捉弄老師,在老師一次次機智應對,一次次和他們交心後,他們開始醒悟,開始思考人生,開始發奮學習。

課堂上的聚精會神、課後的談論,晚上就着昏暗燈光的練習。教室、操場、海邊、陽臺都留下了他們努力的身影,那些努力的背影真的很美,結果他們成功了。期末考試人人及格,還有兩個同學獲得了全年級第一,得到了優秀生的獎章。影片的最後是他們長大後的樣子,他們徹底走出了貧民窟,開啓了一段美好的人生。

“有志者,事競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蒲松齡的這幅對聯是這些孩子的真實寫照,我同樣把這幅對聯送給所有的孩子們,希望你們能像影片中的他們學習,你們有着優越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你們只要願意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並持續努力,你們的未來會更加美好,我們一起加油吧!

沒有差學生,只有差老師

“沒有差學生,只有差老師。”教育工作者對這句話一定不會陌生,但真正去踐行的又有幾個?看完影片,我覺得我們每一個老師都應該去反思。

影片中的奈娜老師就不用說了,她自始自終堅持這個真理,用盡方法來教育每一個孩子,她成功了。影片中的另一位老師,他都是帶9a班的學霸,一直看不起9f班的學渣,甚至想盡辦法要把他們趕出校門,可最後他還是良心發現,主動承認了錯誤,把優秀獎章頒發給奈娜老師。

這個情節也是讓我印象深刻的,都說“亡羊補牢,未爲晚矣“!作爲教育者,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可能會有這樣那樣的錯誤發生,我希望我們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及時糾正,永遠記住”沒有差學生,只有差老師“這句話。

影片已落下帷幕,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學習之路,教育之路都不是一帆風順,學生、父母、老師在負重前行的同時都要及時反思,及時調整,願我們一起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嗝嗝老師觀後感 篇六

近期看了一部推薦的印度電影——《嗝嗝老師》,說起印度可能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印度阿三”,這一詞對於印度人民帶有很大的貶義。但是從電影的角度來看,不過短短的幾年時間,相繼出品的《我的名字叫可汗》《三傻大鬧寶萊塢》和《摔跤吧!爸爸》可以說是風靡全球,部部影片都值得讓人回味,成功地掀起了在世界影壇的一股“印度熱”,只能說明印度做電影他們是認真的。

談了一點對於印度電影的感受,迴歸到今天要說的主題上來。《嗝嗝老師》主要講了一個有着無法治癒疾病缺陷的老師,以執着的信念,成爲了一名老師,並以真情和執着,得到了9F班14個差生的認可,她用特立獨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考出了好成績。可以說劇情很簡單,可能很多人在看的時候就能猜到接下來發展的劇情,但是要說的是這部電影無疑是傳播着一種正能量。

首先我感受到的一種精神就是堅持的信念,常說一個人能長期堅持做一件事是非常不容易的。影片女主人公患有圖雷特綜合症,一種抽動穢語綜合徵,這一罕見病讓她說話時不停發出“哇哇哇”的聲音,這也是片名“嗝嗝老師”的由來。她不僅從小受到同學的嘲笑,讀書時還被12所學校拒之門外。後因校長在全校師生面前給予的尊重便勵志要當老師,女主人公堅持了5年,一直應聘做老師,一直被拒絕,學校的面試官都直接表示這種情況就不適合做老師了,不過奈娜也是反擊得漂亮:如果你們之前沒聽說過這種病,如果我剛纔的解釋有讓你們認識到這種病,那麼我相信也能教學生認識新事物。正是她的這種堅持的信念,才讓她有了實現目標的原力。

這就告訴我們一個堅持的道理,當一件事開始做的時候不知道是行還是不行時,隨着客觀規律發展變化,可能就不行了,不能做了,這時候放棄,這件事失敗了。堅持做一件事,堅持往前走是對的,隨着變化而採取不同的應對方法,只要這件事認真分析過後是正確的、可行的,便成功了。

其次,對待弱勢羣體需要深刻反思。影片中的女主人公和F班的“壞”學生都可以說是弱勢的一方。一個是因爲患病,造成的終生缺陷;一個是一羣受到老師和學生共同牴觸和排擠的來自貧民窟的學生。影片中不管是女主人公從小就受到嘲笑,還是作爲對立面的A班,優等生們表現出來的高傲和鄙視,以將F班趕出學校爲己任,都體現出了一種對弱勢羣體的輕視。

這就是現在我們說的“冷漠綜合徵”,冷漠像是冰冷的水,澆滅公平與正義的火種;冷漠像是源源不斷汽油,讓無恥者無畏愈演愈烈。冷漠,讓好心人扶起摔倒的老人而惹上官司,卻無人願意作證和聲援;冷漠,讓那些本就是弱者在公交車上沒有讓座而遭受欺負,讓倚老賣老更加橫行;冷漠,讓家長不敢灌輸善良給孩子,老實人吃虧已然成爲社會的共識。冷漠,就讓黑白顛倒、是非不分任由發展,成爲狂妄之徒無所顧忌,卻讓受欺者欲訴無門。冷漠讓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發揮到了極致,誓要消滅善良和正義的聲音!冷漠,讓正義的聲音感到淒涼和後怕,一次次地暗下決心,不再捧着正義而形影單獨、孤寂!

好了,用電影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結束:做一件事情,不要問自己爲什麼要去,問問自己爲什麼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