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觀書有感【精品多篇】

觀後感8.67K

觀書有感【精品多篇】

觀書有感 篇一

俗話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意思就是說:只有不斷的接受新的事物,並且積極的改革才能使自己的觀點保持正確,而且要對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理解,使自己做事不太死板。而這個道理則被朱熹從書中所悟出,於是借這那一池池水寫了出來,可以說這首詩也是一首即景至作吧!

詩中,描寫了清新的一派田園風光,反覆的讀上幾遍,會覺得無比明麗!你看,半畝方圓的池塘好像一面鏡子放在地面上。而天空和雲彩倒映在上面,雲彩在天空中飄蕩着,映在池塘上,好像陽光和雲彩在互相追逐徘徊。真的是“天光雲影共徘徊”啊!

“這池水爲什麼如此的清澈呢?”朱熹高興地自問自答:“因爲源頭總有活水補充,一直不停地流下來……其實我們都是普通人,並不是人們口中所說的‘天才’與‘弱智’的比例。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要跟上時代的腳步,掌握現在,賒取未來。只有不斷地吸收新事物、不斷地充實自己,我們的心中才會有永不枯竭的“方塘”。

書中那幅美麗的自然風光圖,已經令人讀完後清晰明確。但是更讓人拍手叫絕的還在後面呢!一看標題,是觀書的感想,頓時美的意境昇華了,把池水與讀書相輔結合,更是錦上添花。

我很佩服朱熹。(本站★)因爲他以一首小詩,說理了:多讀一點好書,會讓自己的思想“年輕,”情操高雅!簡簡單單的字字句句居然有這麼大的道理,並且給人的啓示也回味無窮!

觀書有感 篇二

“應留屐齒應蒼苔,小摳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是宋代詩人葉紹翁寫的。這首詩情景交融,千古傳頌。這天,詩人去朋友家有緣看花,長滿蒼苔的路上遍印着詩人木屐釘齒的痕跡,敲了半天柴門,沒人來開。詩人看見露在牆頭的一枝杏,讚歎到:園門雖然關得緊,春色卻是管不住的啊!然後吟誦了這膾炙人口的佳句。

春天,百花齊放,百鳥爭鳴,滿園的春色被園主關住,杏樹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可園主卻把她種在了牆角,讓它無法盡顯魅力,又被種在角落,別人也乎視了她的存在,沒去了解她的需求。其實。她也需要自由。終於她翻過了高牆,探出頭來。

杏樹,她頑強,爲了一絲光線,爲了得到自由,努力地追求,雖然最後只能探出一枝花葉,但是,她成功了,她翻越了那堵高牆,翻越了她人生的障礙。我們也是一樣的,每個人都有一堵高牆,如果沒那堵高牆,他就不會堅強,也就變得懦弱。那讀高牆要靠自己的力量爬過去。雖然最後只能探出一個枝。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向牆角的杏樹學習,遇到困難不要害怕,不要氣餒,爲了自由勇敢的去奮鬥。

在高的牆也高不過人的意志,高不過人的毅力。

朱熹觀書有感 篇三

半畝大小的一塊方形水塘,清澈見底,如一面展開的明鏡,恬靜而幽雅。天上無限美景都映在水裏,天高雲淡,隨着水波在不停晃動,映出粼粼波光,令人立時展開想象的翅膀。朱熹在池邊佇立,不時意味深長地點點頭:“爲何池水會如此清澈?”話語一落,他便自己大笑起來,開心地自答道:“難道不是因爲在源頭總有活水補充,一直不停地流下來嗎?”朱熹心中不由得清新明快起來,看見這一幅美麗的自然風光圖卷,內心思緒萬千。池塘並不是死水一泓,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如明鏡一般,映照着天光雲影。這種感覺難道不是與我在書中搞通問題,獲得新知而大有收穫時的情形頗爲相似嗎?讀書有悟,有時那種靈氣流動,思路明暢,精神活潑而自由自在的境界,正是這一種感覺。

朱熹大爲開心,看着這半畝方塘,不由詩興大發,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

這是朱熹在讚美讀書有所領悟,心靈中感知的暢快、清澈、活潑,以水塘和雲影的映照暢敘出來了。他的心靈爲何如此澄明?因爲總有像活水一樣的新知給他補充啊!

朱熹的這首小詩給我們諸多啓示,多讀些好書,會讓自己的思想永遠活潑,才思不絕!朱熹,他有着淵博的知識,深邃的思想以及卓越的成就,不愧爲“萬世宗師”。

觀書有感作文 篇四

今天我去了圖書館看書。

圖書館裏很安靜,有的在看書,有的在做文件,還有的在寫作業,我找了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看了起來。正當我看

得津津有味的時候,忽然一陣叫聲硬把我從書的海洋裏拽了出來。

衆人紛紛把目光投向了那位大聲喊叫的小男孩的身上。管理員見了,上前來勸阻。可是卻被小男孩的奶奶說了一頓,

他奶奶說:“小孩子還小,不懂事,不知道圖書館的規定,他才3歲的小孩,你一個大人跟一個小作文孩子計較什麼呀!”

這時一位女人走了進來,原來她是小孩子的媽媽,她向大夥道了歉,這事才徹底解決了。這段小插曲並沒有影響大家的雅興,我們繼續埋頭各幹各的事情,圖書館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走出圖書館我回想起了剛剛的事情,孩子雖然小,但作爲家長應該正面引導孩子,公共場所不要大喊大叫,孩子即使不懂,你也應該當面引導,不要指責無辜的人。孩子的行爲是跟大人學的,大人做不好榜樣,孩子又怎麼會優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