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春季《開學健康安全第一課》2021觀後感體會感想

觀後感3.3W

春季《開學健康安全第一課》2021觀後感體會感想

安全教育當前的確是每個學校的大事,但現在學生安全教育以學校老師灌輸式爲主,學生對安全事件的應對能力極差。要提高學生應對安全事件的能力,就要多開展宣傳活動,尤其要開展校外宣傳。今天小編整理了春季《開學健康安全第一課》2021觀後感體會感想供大家參考,共同閱讀吧!

春季開學健康安全第一課觀後感1

大家都知道,生命對於我們來說是最寶貴的。失去生命,也就失去了一切。可是,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忘記了生命的可貴,致使意外事故發生。

有一次,我放學走在回家的路上,有一個國小生正和同學玩耍,旁邊的衚衕裏突然衝出一輛轎車,馬上就要撞到他身上,路過的同學都嚇呆了。幸好司機及時停住了車,纔沒發生意外。

這樣的事情太多了。由於沒有產生惡果,很多人一轉身就忘記了。我也曾經目睹過更嚇人的場面,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外婆家,一輛小車飛速的從我們的車旁開過,很快的就消失了,等我們在看到這輛車的時候,它已經翻入路邊的溝中,裏面的人生死未卜。我想,如果車裏的人能活着的話,他們永遠都不會忘記這件事,可是已經晚了。

翻開報紙,打開電視,幾乎每天都有交通事故的新聞報道,那些忽視安全的人們,因交通事故或受傷、或慘死車輪下,一件件血的慘案給人們敲了一次次警鐘。

然而,血的教訓並沒能引起人們對交通安全的足夠重視,忽視交通安全的人還大有人在。仔細看看車水馬龍的大街,你就會發現,有開摩托車不戴頭盔的,有闖紅燈的,有超速超載的,有酒後駕車的。還有的行人不走人行道,不看紅綠燈,在大街上左避右閃,大搖大擺地穿行。人們都懷着僥倖的心理,挑戰着交通規則。直到發生意外,纔去追悔莫及,可惜,太晚了。

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而且生命並不只屬於我們,還屬於我們的家人和朋友。珍愛生命並不難,只要遵守交通規則,不把交通規則當兒戲,我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故是能避免的,不幸與災難也會越來越少。

春季開學健康安全第一課觀後感2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保護眼睛要從小做起。我們眼睛還十分嬌嫩,未發育完善,只要稍不注意,就容易生病。那怎樣才能保護好自我的眼睛呢我想提醒同學們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正確使用眼睛,預防近視。不良的用眼習慣,都可能引起眼睛疲勞,導致近視。如看書寫字姿勢不好、距離太近、時間太長、光線不好等。要預防近視,就應當做到科學用眼,讀書寫字姿勢要端正,眼睛與書本的距離須堅持33釐米;連續看書寫字1小時左右要休息一會兒,或向遠處眺望片刻。不要在光線不足或直射陽光下看書寫字;不要躺在牀L或在走路、乘車時看書。

其次,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勞逸結合。堅持每一天做好兩次眼保健操,還要多參加體育鍛煉,如打乒乓球,能夠調節眼部的血液循環。每一天要有足夠的睡眠時間,至少9-10小時。看電視的時間也不要過長,眼睛與電視機的距離應在2米以上。

最終,還應做到講衛生,愛清潔,勤洗手,不用手揉眼;毛巾、臉盆、手帕等用具要和大人分開;游泳後滴眼藥水。加強預防傳染性眼病,如果一旦得了傳染性眼病,要及時治療。

同學們,爲了讓你的眼睛更加健康、明亮!期望你從此刻做起,從小做起,保護好自我的眼睛吧!

春季開學健康安全第一課觀後感3

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優良的心理素質在大學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21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進取而深遠的影響,作爲大學生,首先應當具備這種優良健康的心理素質。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爲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心理健康能夠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進取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爲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着全面發展的實現。

心理健康能夠使大學生克服依靠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我。上大學前,在他們想象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後,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境,使他們難以適應。所以,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儘快克服依靠性,增強獨立性,進取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分配工作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方式,擇業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於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徵,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爲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徵,通常表現爲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徵,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徵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徵。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徵普遍表現爲思想活躍、善於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我認爲,心理健康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的把握自我控制自我的情緒,妥善處理同學、師生間關係,進取融入團體,熱愛並勤奮學習,更好的適應新環境。

大學生活與中學生活有着很大的不一樣,然而在大學中仍需要堅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職慾望。學習是大學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本事,以提高自身素質。同時也應當進取參加各種創新大賽,這樣及開發思維的多向性又鍛鍊了自我的動手本事。更值得重視的是英語方面,現代社會中英語已經成爲了一種趨勢,也能夠說是每個人必備的素養之一,這樣看來口語更顯得尤爲重要。

大學生應堅持進取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期望。進取加入學生會、分團委等,如此既豐富了大學生活又鍛鍊了自我本事。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讓自我成爲一個閃光點。進取參加業餘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餘活動不僅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並且爲大學生的健康發展供給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餘愛好,經過參加各種課餘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然而,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時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的表達和控制情緒。

作爲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應當不斷加強對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訓練,使自我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使我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春季開學健康安全第一課觀後感4

中學時期是中學生身心發展變化的關鍵時期,對他們的教育,比起其它階段的教育更具有特殊的意義,心理健康教育。在這個時期,正確而及時地對他們進行教育,教他們學習如何做人,懂得如何做人,就是促進他們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時期。因此,要做好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筆者認爲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教學的本質是教師價值引導和學生自主構建的辯證統一。教師角色的轉變主要在於創設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心理環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主動獲得新知識,並在認識發展中得到輕鬆、愉悅的成功的情感體驗,從而促進學生的社會化成長。傳統教育只關心學生的知識學習,忽視了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內心體驗、個性差異和創造性培養。教師因此要樹立現代教育觀念,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的整體範疇,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爲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由傳統的支配者、控制者轉變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由重智育培養轉變爲德、智、體、美、勞並重的綜合素質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當知識的傳授者、團體的領導者、家長的代理人、親密的朋友、心理輔導者等諸多角色,而扮演好每種角色都對教師心理產生巨大的壓力,教師自身的心理素質不僅對教師本人和工作生活帶來影響,而且也會嚴重影響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素材大全《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教師在工作中情緒消極、焦慮、緊張、沮喪壓抑,就極容易引起學生的情緒波動。除此之外,教師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理論知識與技能,按照青少年成長的心理特徵,既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又要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這對廣大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加強自身建設,以適應素質教育及新課改對教師的要求。

農村一部分家長文化層次低、觀念陳舊,只單純注重子女的學習成績,不關心成績之外的東西,更不明確自己孩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實際狀況,無法準確地爲子女的成才設計出切合實際的奮鬥目標。對此,學校應設法爲家長創造條件,進行不定期的理論輔導和專題講座,在條件容許時邀請教育專業教師和心理學教師爲這些家長進行指導和培訓,還可以舉行家長會、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討論會,引導和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努力改善家庭育人環境,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而家長要學會以良好的行爲、正確的方式、和-諧的氣氛去影響子女,爲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長創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

總之,要實現教育的全面發展,離不開社會、家庭、學校的同心協作、互相支持和共同進步。努力營造良好的家庭、學校育人環境,轉變教育觀念,以學生爲主體,才能實現青少年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春季開學健康安全第一課觀後感5

心理健康教育在現代社會的教育中越來越重要。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成功與否,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幾點心得:

一、抓認識提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會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和變革,各種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學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由於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髮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國小生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國小生很少易發生心理行爲偏差。近年來,國小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爲,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於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對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羣之馬,因此,我們全校上下形成共識:要下足功夫,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爲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抓學科滲透,紮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我們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設上好心理健康課的同時,要求教師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課,抓好心理疏導的教育;語文課,以教材中大量的優秀文字形象,從這些人物身上體會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質;數學課中研究重點是觀察、注意、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英語課則要求創設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之敢於表現自我,增強學生羣體交往意識,發展能力和個性;音樂、美術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給人以美的薰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爲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着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三、抓課題研究,從細處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針對國小生的關愛教育的內容及途徑,探索並形成了優化學生情感體驗、人格發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師以身示範下,對國小生開展“關愛自己、關愛他人、關愛社會”三個方面的教育。通過開展主題活動,抓陶冶、抓體驗、抓滲透等展開教育,我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優化。在校內、班級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關愛、團結幫助蔚然成風,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學生合羣,積極參與,團結協作,自尊自信,創新精神等得以充分體現。在家中,社會上,學生都能從小事做起主動關心、愛護、幫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題隊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受到教育的同時,自身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心理素質明顯加強。

四、抓家庭教育,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於學生家長與學生固有的血緣關係,感情和倫理道德上的內在聯繫,家庭教育直接影響着學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種力量。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還應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認爲孩子長得壯,不生病就是健康,這是不全面的認識。事實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礙,如說謊、無理取鬧、妒忌、自卑、不合羣等行爲。然而,認識的片面性,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夠重視,甚至採取違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這是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的,在發現他們心理有缺陷時我們就及時與家長聯繫做到及時矯正,並在學校上對家長開展如何對子女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引導家長科學地教育孩子,從而培養孩子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和自制力,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總之,要使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發展,學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須掌握好心理知識,遵循學生心理髮展的規律,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探索學生的心理髮展,總結心理教育的經驗,與家庭、社會緊密聯繫,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