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1000字精品多篇

觀後感9.81K

《我和我的家鄉》觀後感1000字精品多篇

讀後感1000字大全 篇一

我讀了一本名叫《雙面獵犬》的動物傳奇故事。洛嘎,達維婭和白眉兒之間的故事。書中所描述了洛戛不是日曲卡山麓常見的那種粗腰短腿看起來呆頭呆腦的土狗。它的母親是尕瑪爾草原國營農場的一條身價很高的進口牧羊犬,它的父親是一條從昆明軍犬學校畢業的正在日曲卡雪山哨所服役的軍犬。在它身上,既有英國哈利亞犬、德國迷你篤更犬和愛爾蘭雪達犬等名貴西洋血統,又有云南高山犬和本地土狗的遺傳基因,或許還隱匿着一星半點狼的血脈。它雖有洋狗的高貴,卻沒有洋狗的嬌氣;它有本地土狗吃苦耐勞的特性,卻沒有本地土狗的窩囊猥瑣。

達維婭與洛嘎第一次相遇是被它追捕。它被洛嘎逼到怒江,可它們卻被怒江衝離了岸邊,被衝到了偏僻的峽谷。之後它們化敵爲友,霸佔小島。有一天,洛嘎的主人找到了這裏,洛嘎竟然毫不猶豫的背叛了達維婭。達維婭心灰意冷,便把正在吊橋上奔跑的洛嘎搖入滾滾的怒江之中。最後,達維婭拖着懷孕的身子一步一步的走回了埃蒂斯紅豺羣。第二天,達維婭便生產了兩個小幼崽,第一個夭折了,第二個卻難產。但豺的存活率很低,二死一已經很不錯了。因爲第二隻小豺的眉間有着一塊白斑,邊取名爲白眉兒。達維婭生知自己已經快命不久矣,便爲白眉兒的。生存有很大的擔心。它最終謀害了幼豺小風笛,爲了讓白眉兒能生存。這就是母愛的力量,爲了讓自己的孩子吃飽,不惜殺害別的孩子。

可幾個月後,禿鷲把達維婭的屍體啄食,卻被黑蝴蝶(小風笛的母親)發現小風笛的屍體。知道了達維婭就是殺死小風笛的兇手,卻有權利殺死達維婭的遺孀。可因爲種種原因,無法對白眉兒下手。從此,白眉兒就混落到成爲最低等的身份——苦豺。

白眉兒經歷了種種苦難,終於被洛嘎的主人調教成獵犬。呵呵,這是不是一種奇妙的緣分,促使這他們的心理。但它始終是混血,一半獵犬,一半紅豺。不會像獵犬忠實一生,也有紅豺的控制慾。總之,白眉兒的一生不會平平淡淡,而是危險重重。

可達維婭的一生有些悲催。因爲洛嘎而脫離羣隊,因爲洛嘎而失去她自以爲傲的尾巴,因爲洛嘎而失去她的青春,懵懂和深愛的他。因爲洛嘎的孩子白眉兒而殺了同類,被冠上惡毒的名號……其實都是因爲洛嘎,一切災難都是有他引起的,如果沒有他,他的生活可能會更美好。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爲一切的發生了,無法改變。但她爲了白眉兒確是的愛惜,不因爲它是他的孩子,也是她的。無論怎樣,只要它是她的孩子,就算殺了同類又怎樣,被詛咒了又怎樣。因爲她的孩子還能生存。她的母愛是無價的,有限的,針對的。這樣的母愛,轟轟烈烈!

美麗人生觀後感1200字 篇二

這部電影《美麗人生》並不是我第一次看,在八年級時,語文老師在一次輔導課上給我們看了這部影片,從那時起,這部影片就在我心裏駐了營,我也不止一次的給很多人推薦它。

從藝術的角度看,它是一部精緻的二戰時期的反映情感的影片,更是一步非常成功的商業片。但是自從它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之後,很多標榜特立獨行的人便對它頗有微詞,此後它囊括了國際上很多獎項更讓很多人認爲它是一部商業片。然而,當褪去它一層層華麗的外衣,我們得到的會是最初的那一份最原始的感動,爲了那偉大的父愛、那精心編織的謊言、那一次次戰勝恐懼的微笑和樂觀的態度。

我看過很多二戰時期的電影,《鋼琴家》、《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名單》,《莉莉瑪蓮》,無一不觸動我。可是,《美麗人生》這一部電影卻是與衆不同的,看了前面一部分是一部喜劇片,後面也沒有那種賺人眼球的大苦大悲,而是延續前面的手法將一件揪心的事情用喜劇的手法表現。記得有位影評家說過:喜劇本身常常不能承載重磅眼淚。是的,這部電影它不沉重、不慘烈、不悲痛,留給我們的只有揪心的痛和遺憾,但在孩子最後看見坦克時興奮的笑容時,我彷彿又能夠釋懷了,跟着孩子一起微笑,這大概就是我這篇文章的題目“閃着淚光的微笑”的由來吧。

想必看了這部影片的人最大的感觸就是那偉大的父愛,越是沉重黑暗的背景越襯托出父親無可比擬的愛。他用他的冷靜機智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只爲守護孩子心中的那份美好。我們說的德育,不是書本上的條條框框,我一直認爲,德育的關鍵在於“愛”,在於言傳身教的感染。父親是那麼小心翼翼呵護孩子,用自己的樂觀態度去感染孩子。父親他最後成功了,雖然是以他的犧牲爲代價,着實令人扼腕。他成功是因爲他贏得的是一個父親在孩子心目中神聖的地位,他贏得的是一個丈夫在妻子心中無怨無悔的選擇,他贏得了一個鮮活的生命,他抹去了魔窟在孩子心中的陰影,把魔窟在孩子面前變成一個充滿冒險和挑戰的遊戲世界。

故事的最後,得救了的小兒子擁抱了他的母親。背景是小兒子的獨白:

“這就是我的經歷,是父親所做的犧牲,是父親賜予我的恩典。”

父親的愛,拯救了孩子敏感脆弱的心,讓他學會了樂觀和愛惜,學會了陽光與希望。

這,難道不是德育的最高境界嗎?

在大一的教育學概論課上,老師就告訴我們,作爲未來教師的我們,再往後的教育生涯中,一定會有倦怠的時候,那時,撐下去的動力便是愛,只有愛,能夠讓陽光撒進每個孩子的心中,也讓教育發揮作用,讓情感蔓延。

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的名字,《美麗人生》——據說是導演從托洛茨基在墨西哥流放時期,得知他要被斯大林暗殺時,他看着花園中的妻子寫出了這樣的話:無論如何:"人生是美麗的。"這件事中得到的靈感。

“這就是我的經歷,是父親所做的犧牲,是父親賜予我的恩典。”——我不得不重新提起這句旁白,父親的犧牲讓他的美麗人生戛然而止,但這樣的美麗在孩子的人生中得到了延續。那是一種最最美麗的人生,映襯着平凡卻光輝的心靈,將大地照亮,亦不會熄滅。

讀後感900字大全 篇三

一路逶迤走來,走過的路終歸比看過的書多,可總有些書,看過後不亞於走了一段很長的路。

五年前的夏天,有幸品讀了同學新買的《小王子》。毫不誇張的說,多年以來,這是一本讓我看完後還想看第二遍,第三遍,甚至更多遍的書。

作者用簡單到學齡兒童都可以理解的語言,講述了一個有趣到畫面感隨時可現的故事,感人到每一遍看完都忍不住想擁抱自己的安靜。

聖埃克蘇佩裏高深的寫作技巧暫且不論,僅憑通過主人公“小王子”所傳遞的那份樸素單純,對成人世界無奈的止步,以及到最後發人深省的叩問,他的每一份不理解,每一份可愛的困惑,都足以讓每一個曾經都是孩子的大人心生撼動。

若干年前,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無憂無慮也曾經伴隨了整個童年。開心了便笑,不開心了便哭,每天的快樂無疑是放學後扔下書包和同伴們玩捉迷藏,不玩到天黑誓不罷休的瘋狂執着。那個時候,我們不會反省今天做了什麼錯事,不會憂慮明天將要面臨什麼挑戰,不會設想既定的安穩被打破是什麼感覺,不會思考生活的變遷究竟是什麼緣由,我們,只是很單純的一個孩子,而已。

時過境遷,歲月溫柔也好殘忍也罷,終究還是在每一個褪去稚嫩不再無知的臉龐上刻下了一筆又一筆烙印。隨之消融的,還有那顆晶瑩剔透般的童心。睜眼看世界,我們看不清,也看不透,因爲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

依偎在回憶的懷抱,一路奔波的我們能否坐下來,問問自己:有多久,你沒有擡頭仰望頭頂燦爛的星空了?有多久,你沒有像個孩子一樣沒心沒肺的笑過了?有多久,你沒有不計後果的伸手觸摸眼前未知的一切了?有多久,你沒有躺下便入夢鄉且笑着醒來了?有多久,你沒有拋開世俗偏見與人真誠交往了?有多久,你沒有卸下防備把擁抱送給陌生的關懷了?有多久,你沒有心甘情願不圖回報付出過自己的愛了?又有多久,你沒有想起自己曾經也是一個孩子這樣的美好了?

昆德拉曾在《玩笑》裏說,人們只有回到童話世界中去,纔會有崇高、理想和美麗;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則充滿猜忌諱、懷疑,以及欺騙。

也許,我們都可以努力一點,努力在現實生活中,爲內心世界騰出一方淨土,手捧呵護來養育那份不爲人知的純真。哪怕不能像個純粹的孩子一般懵懂乾淨,至少可以在夜深人靜擡頭仰望星空時,發自內心的回饋給眨眼的星星一個笑臉。

讀後感1000字 篇四

儘管心中有千般不願,我最終無法否認,《情人》正如它的包裝,是一本“穿越”形式的“言情小說”。

可這是一本怎樣的“言情小說”啊!當我還年輕的時候,也以爲愛情就是瓊瑤,席絹,就是楊過與小龍女,羅密歐與朱麗葉。男女主人公曆盡磨難終於彼此牽手,開始幸福的生活,或者死。

又是怎樣一種“穿越”呢?當隨處可見純情少女落入古代,全知全能呼風喚雨,順手推倒個把心儀的英雄,誰也不會覺得把推倒的對象替換成“諸葛亮”就會更了不起吧。

游塵和諸葛亮。他們沒有歷盡艱辛只爲和對方在一起。事實上,她以玄幻的方式直接空降到諸葛亮的身邊,並迅速和他產生了“曖昧”容我稱其爲愛情,總之一切順利得不像小說。目標若是成爲諸葛亮的妻妾,開始幸福的生活,這故事很快就可以結束啦。

可它纔剛剛開始--原來愛情,只是這個故事的起因。那後來呢?

後來卻是真實的。真實得讓每個讀者都認爲,作者的確活過那個年代,作者就是在死後又返回現代的那位游塵。游塵和諸葛亮相愛了。正如諸葛亮爲漢國獻出一生,這個女孩也把自己的一生如數交給了他。最開始,她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太多,她花費許多時間把自己變成一個古人。而後她學會了武藝,學會了政務……她學習亂世中的一切,逐漸得以成爲諸葛亮的一根手指,一條臂膀--大漢丞相諸葛亮更需要這樣的情人吧。她替他周旋在每一個地方:沙場上案牘間,唯獨沒有適合發生浪漫的地方。不是不能嫁,不是不想嫁。但在如山的國事面前,就連爲他洗衣做飯,都只是奢侈的想象。游塵,這個聰明逗趣的女孩兒,當然不是生來就適合做這些事情的,可她用自己的方式,把一切都做好了,叫諸葛亮怎能不愛呢?

大漢丞相諸葛亮,卻不是一個談情說愛的人。再後來他們都老了,皺紋爬滿他們的面孔。現實就是這樣殘酷。她分明知道完整的歷史,卻終究無從改變一絲一毫。再後來他們都死了,他留下了名字,她沒有。

當愛情成爲起因,結果就惟有面對真實。爲愛而死有什麼難?難的是爲愛而活,一生苦心經營。那些口稱“百年好合”、“白頭偕老”的人們,怎知吉言背後暗示着多少酸甜苦辣。那些把愛情當作結局的言情小說,想過人心反覆世事難料,會有個連作者也無法駕馭的隱藏結局嗎?

因爲太真實,所以太多情。哪怕對言情小說麻木,哪怕舊版《情人》已看過多次,我相信你仍然會被新版《情人》深深打動。你會不由自主地沉醉於那個世界,和游塵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愛,以及最重要的:一起作爲。你會深深地感到:即使是英雄輩出,精彩紛呈的三國亂世,也遮掩不了這一段真實如璞玉的愛情,它散播着最美也最久遠的光輝。

觀後感受1000字 篇五

2014年中央電視臺大型公益節目《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父母教育我”,一個有關親子教育的問題。雖然講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但我想到的更多是父母對孩子的沉甸甸的、負責任的愛!物慾橫流的社會,難免會有所迷失。每一天,“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的故事都在上演,父母的苦心,孩子的叛逆,糾扯着觀衆的心。其實,很多人很多家庭的悲劇,是孝道缺失的悲劇,如果我們都能像父母善待我們那樣,去善待父母,生活該有多溫暖人心。

孝是做人基礎。俗話說: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任何一種愛都應當回報,更何況我們的師長和父母呢?人不能忘本,孝心不能等待,不能忘記師長和父母的恩比山重,比海深。

不善待父母就難取善於人,與人不善則不能取信於人,失去做人的基本道德,爲社會所不容,爲人們所鄙視,一個如果不知孝敬自己父母的人,就很難相信他的爲人了。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善待老人其實就是在善待自己,普天之下人人都會老;你也要做父母,也願父慈子孝;自己不孝父母,何能期望子女敬孝與你呢?從教育後輩而言,也應從自身做起,以自我的實際行動,樹立孝順的榜樣。

我們最不能等待的是什麼?面對無力賙濟窮迫的父母。也許;我們有太多的理由忽視敬孝。有人會想自己住房太窄,等掙了錢有了寬餘的房子,就把父母接到身邊;有人想,自己手頭緊,等再掙一些錢之後,儘量讓他們晚年享幾天清福;有人說;目前工作不理想,等謀到好工作,再和父母住一起生活;有人說;她們沒給我好的前程,沒供成我上出滿意的學界,不可理會他們;還有人說;她們沒給我留下基業和治下家產,不贍養他們……聽聽這是什麼話,殊不知,歲月無情,生死難料。父母一天天變老,很快就步入風燭殘年,一不留神就踏入黃泉;人何期待,何等待慢。

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不需要每天大魚大肉,每月有多少贍養費;只需求的是作爲子女的幾聲親切的呼喚,幾句溫柔的語言,些許點滴的孝心;哪怕是一句真誠的問候,偶爾的噓寒問暖,甚至是在父母面前的撒嬌幾下,他們就會倍感欣慰。能達到讓父母體會到對自己從降生到長大成人、娶妻嫁夫、修房蓋屋;她們一世的心血都注入我體內的億份之一的情深,就是孝順。父母就會讚不絕口。何況,大孝子是人人稱讚,天地護佑呢。有人說:在孝道的天平上,不論是處豪宅,還是一片磚瓦,不論達到彼岸的一隻鴻鷹,還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不論是數以萬計的金錢,或者只是含着體溫的一枚硬幣,他們都是等值的。

九月高中開學第一課觀後感900字 篇六

看了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特別是夢想和奮鬥兩部分內容,時時都在激勵着我。

夢想

在50多年前,謝海龍爺爺還是一名海軍戰士,退休後,他的戰友送給他一個照相機。在當時,這真是一件非常珍貴的禮物。也正是由於它的珍貴,促使謝海龍爺爺從此踏上了記錄美好瞬間的道路。他用了十年的時間,行程兩萬公里,跨越26個省,走遍128個縣,目睹了上萬個學生學習的情況。

十年來,她一直默默地告訴自己:“我要堅持!”“大眼睛”蘇明娟、“大鼻涕”胡善輝和“小光頭”張天義的照片兒,都出在他的手下。渴望知識的“大眼睛”、在艱苦環境中學習的“大鼻涕”、專心聽講的“小光頭”,他們都有自己美好的夢想。經過自己堅持不懈地努力,不辭辛苦地拼搏,都實現了美好的夢想,有了自己美滿的家庭。特別是“大眼睛”蘇明娟,她不但有了兩個可愛的寶寶,還成立了以她的姓名命名的基金會,幫助了不少貧困的兒童,完成了自己兒時的夢想。她的經歷告訴我們:年少敢於有夢想,纔有實現夢想的可能。夢想是走向未來的動力,是追求目標的燈塔,是實現夢想的力量!只要每個人爲自己的小夢想努力,我們的大夢想就一定能實現!

奮鬥

奮鬥的基本要素就是要有目標,而且要向目標去努力。俞敏洪爺爺就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他最初的目標是考上大學,哪怕大專也可以。可是恢復大學聯考的第一次考試,他的英語成績只考了33分。他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在田間頂着烈日干農活兒,休息時也不忘看一看課本,複習複習功課。真是一邊幹活兒一邊學習,累不累只有他自己知道。第二年考試,他帶着自信和希望走進了考場。

可考試結果還是沒能如願。這次他回家跟母親說:“我決心用一年的時間,不在下地幹活兒,專心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他考上了衆人嚮往的北京大學。俞敏洪爺爺的實踐說明:奮鬥可以戰勝困難和挫折,可以造就幸福的人生。在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新時代,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人生就是一路奮鬥,一路精彩,越奮鬥,越精彩!

有夢想、有毅力、肯吃苦、善奮鬥,就能到達成功的彼岸!我們正處在人生的起步階段,是人生的黃金時期。時間是我們實現目標的關鍵,毅力是我們實現目標的保障,夢想是我們實現目標的動力,奮鬥是我們實現目標的手段!我們是新中國的少年,我們深知少年強則中國強。因此,我們有毅力把夢想變成現實,用奮鬥活出精彩,用開拓承擔重任!讓我們在新老師、新同學、新環境下,腳踏實地地學習,用奮鬥實現自己的夢想!

字的讀後感 篇七

一直以爲,杜拉斯的小說無論是它的主題還是敘事,都並不是能輕易被讀者接受或是被廣泛閱讀的。但是我在大學時買到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情人·烏髮碧眼》,已經是第11次印刷了。如今又重新裝幀出版,追捧的人依然不減當年的熱情。

6年的時間,一直不斷嘗試閱讀這本書,一直不斷縮小與這本書的距離,但到現在才發現,一直都和這本書保持着對等的距離。如隔岸相望,早已彼此熟悉瞭解,但仍無法觸碰。

但或許,這亦是閱讀杜拉斯最好的距離。

不客氣的說,杜拉斯絕對是一個自戀的作家。因爲小說中到處都留着她的影子,重重疊疊,支離破碎。“小說有時比生活還真實。”她說。她醉心於回憶和敘述,對文字和詞語產生迷戀。這迷戀,使得她的小說充滿了破碎的片段。

極其簡單的情節,在杜拉斯的筆下被分割成碎片,一個完整的句子,表述着簡單的事實,被拆散、被打破,被割裂;而承載着某種不定的情境、狀態的長句終於走到盡頭時卻遭遇到猝不及防的質疑和否定。散文詩式的段落讓回憶、願望、想象蔓延於文字的空隙之中,重新編織的畫面,有了立體延伸的深度。從而她的創作呈現一種“無疆界”的狀態。她霸氣十足,從不以讀〈WWW.〉者爲上帝,充滿對文字佔有的暴力。破碎的語言,冷枯而尖銳。她寧願犧牲意義,也要保持文本的距離。“寫出艱澀的,但是催人淚下的小說”。她只與靈魂的契合者溝通。

曾看到一個很精彩的比喻:杜拉斯就像成語故事裏的刻舟求劍者,在橫渡湄公河時,一不小心迷失了愛情,她永不疲倦的打撈着記憶。她將愛人的形象刻在被太平洋的潮水不斷沖刷的堤壩上。她已經在這裏沉淪。

對一段關於愛情的歷史的反覆索繞,想來這是人們能更普遍接受《情人》的重要原因:從晦澀的文字中找到了最淺顯的主題——愛情。許多人看到的是愛到盡頭的孤獨感,看到絕望無助的性愛,或者看到無言悲愴的別離。人們迷戀沉醉於杜拉斯的文字所描寫的那段激烈但又無助的異國之戀。

杜拉斯從未寫過一場戀愛,她只寫愛情,關於“他”和“她”的愛情。“他”和“她”不代表某個人,他們只是兩點,而杜拉斯將他們放置在世上相距最遠的地方,無論怎樣相遇、靠近、相愛甚至交付彼此,每個人都無法逾越自身,他們永遠走不出出發的位置。她說:“或許就是因爲愛情的遙不可及才顯得彌足珍貴。”杜拉斯筆下的愛情便是如此:慾望的灼熱、絕望的冰涼,碰撞的喧囂、歸復的沉寂。永遠無法接近的距離。

---再次看到《情人》,想起了大學裏那些陽光灼熱的夏日。曾經的文字,現在來曝曝光,亦是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