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字(精品多篇)

觀後感1.67W

拉貝日記觀後感字(精品多篇)

拉貝日記觀後感 篇一

這學期,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拉貝日記》,這本書的作者名叫約翰·拉貝。

本書講述了1937年日本鬼子侵略中國,來到南京。在那裏狂轟濫炸,揮刀進行了一場大屠殺(殺的是中國老百姓)。當時有一名叫約翰·拉貝的德國人在南京,他看到這樣的場面,用智慧和自己的身份歷經種。種困難,遇到各種挫折,最後用行動成功保護了20--0多名中國人免於被日本兵殺害。

我看完這本書之後有很深的感觸,有欣慰,還有許許多多的憤怒。日本兵太放肆,太貪婪,太可惡……中國不是他們的,憑什麼亂殺人?憑什麼在我們的地盤狂轟濫炸……他們小日本堅持“殺光”“燒光”“搶光”這三“光”,生命是可以這樣隨便揮發的嗎?

那些被殺的中國老百姓多無辜啊,什麼都沒有做,卻遭遇了日本人的槍殺、砍殺、燒、--等等等等,我們又沒有犯什麼錯誤,有什麼權利這樣對待我們?對於這樣的小日本兒,我們沒必要和他們爭論,直接對他們不客氣,他們喊冤,我們還說你們活該嘞!唉,爲了讓祖國強大起來,我們只能不忘國恥,振興中華,好好學習,將來,祖國就不再會那麼弱小,在那麼容易被欺負了!

《拉貝日記》讀後感 篇二

夜晚裏想起他,還不想睡,等待他來到我思想的夢裏。我並不害怕想起了解他的那個夜晚,反而是記憶猶新,讓我不斷的回想。想什麼?想,他一個德國人,遠渡重洋,來貧困的中國工作近半生?想,他爲什麼把自己的子女留在中國,在這裏落腳紮根?想,他爲什麼不回到祖國的身邊,難道他不思念自己的祖國嗎?難到他不思念自己的父親母親嗎?爲什麼他置自己的安全於不顧,偏偏要留在異國呢?這樣的回想,勾起了塵封多年的往事,那一段不堪回首的,令人捶胸頓足的歲月,而他就是被人稱爲濟難扶危,佛心俠骨的活菩薩——約翰拉貝。

約翰拉貝先生1882年生於德國漢堡,1908年作爲德國西門子公司的僱員來到中國經商。

他和他的家人在中國生活了三十年。拉貝先生的子女及外孫子女均出生在中國,並且紮根於中國,我認爲能讓他們留在中國出了中國悠久的民族文化與傳承的民族道德觀深深地吸引了拉貝先生,還有源自他身上對中國,世界乃至宇宙蒼生的無限感懷與俠骨柔腸。讓他無所顧忌的留在了中國,留在了南京。

這個曾經再1937年至1938年發生過災難的地方。

在這個時期南京大屠殺是日本人留下的對中國百姓最爲髮指的一刀,這一刀砍掉了成千上百的頭顱,砍掉了成千上百人的前途跟命運。這一刀是無恥的,令人難以接受的一刀,日本人的行爲是對生命的不尊重,是對中華民族聖靈的褻瀆,這種行爲應該受到國際社會的唾棄和譴責。約翰先生的《拉貝日記》是對日軍暴行的描寫,也是對日軍殘酷暴行的無情揭露,該影片以約翰拉貝先生的視角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場毫無人性的滅絕殘殺。

雖然面對的是無情的絕殺,但是拉貝先生爲了拯救那些屠刀下的百姓,拉貝先生和他的夥伴們不顧個人的安慰,共同聯合起來建立了安全區來保衛無辜的百姓。他們設立的安全區爲大約二十五萬中國平民,提供了暫時棲身的場所。拉貝先生以這樣愛的方式保護中國人的生命。中國有句諺語: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拉貝先生就連二十萬人的生命,是當之無愧的活菩薩。

從歷史中,我們知道拉貝先生愛中國,愛中國人民,中國人民也深深的愛着拉貝先生約翰拉貝先生是中華民族的英雄,是中華民族最爲真摯的朋友。

他濟難扶危,佛心俠骨共祝天麻,他用實際行動展現了人世間最偉大的,最淳樸的愛是怎樣的!

《拉貝日記》觀後有感 篇三

今天是放假的第一天。昨天和朋友約好出去玩了,今天我也很守時的到了。剛剛聽到趙茜說《拉貝日記》時,我的反應是很不好的。曾一度的認爲拉貝是女的……

看完《拉貝日記》後,我真的有很多很多的感觸……有道不盡的話……有難以形容的心情……很複雜……

影片播放中,我的心情一直是沉痛的,壓抑的……爲日本人的行爲感到憤怒,爲中國人民感到傷心,難過,爲約翰感動……

當我瞭解了約翰的身份後,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到底是因爲什麼,一個納粹黨員能夠儘自己所能拯救中國人?其實,我找到答案了。那是一種愛,那是一種嚮往和平的心呀!

約翰貝拉,一名德國商人。在中國的30多年間,一直擔任着西門子總經理。1937年日本皇軍展開的無人性的南京大屠殺中,他保護了25萬中國人民!他是偉大的!

在日軍的轟炸機瘋狂的轟炸着西門子公司附近的中國人民時,拉貝走出了車子,他奮不顧身的從後備箱中取出了納粹國旗。他叫來了助手,將這面巨大的旗幟撐開,讓無數的中國人躲在了旗幟之下,免受一死。

在德國發出緊急命令要求拉貝回國時,他毅然的選擇了留在中國,和熱愛和平的人開設了南京安全委員會。在生死關頭,他明知只要逃走,就不會面臨死亡的威脅。可他還是選擇了讓夫人離開,自己駐留在中國。

或許是由於我的年齡已到吧?畢竟我已經是青春期的少女了。會多愁善感。觀看途中,曾好幾次想要落淚。爲了拉貝的無私,爲了拉貝的偉大,爲了拉貝的痛苦……當朵拉所乘坐的航船被日軍炸燬時,拉貝痛苦的呼喊着朵拉的名字……

拉貝會給安全區的孩子發放食物,會爲中國人民解決疑難。他是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的英雄!

在日本皇軍下令射殺安全區的中國居民的前一刻,拉貝和他的同伴打開了大門,站在了日本皇軍的面前,堅定地說:“如果你們想製造第二次大屠殺的話,就請把我們也帶上吧。”

結合歷史時間,南京大屠殺發生於1937年,當時國民黨的首都在南京,南京政府是當時中國最高行政統治中心。蔣介石在日軍侵略南京之前便已撤離至成都。最近的電影中(有關南京的)貝拉這個人物總是會出現。我想,或許南京城中倖存的那些百姓,就是貝拉所救的吧?歷史書中所說的倖存者,都是貝拉所保護的吧?

拉貝,真的是中國人民應該敬仰,緬懷的一位國際友人。他經歷了南京的屠殺的整個過程,用他的筆詳細的記錄了日軍猶如禽獸的屠殺活動。據資料所說,拉貝回到德國之後,曾給希特勒發過電報,進行過演講,將日記公開。但由於德國與日本是同盟國,所以,不允許談及有關南京的事情。

拉貝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願意幫助中國人,面對同盟國,從本質上來說是敵人的日本。他毫不退縮,甚至可以爲了中國人民,死於日本腳下。他毫不畏懼死亡。對待家人,他付出了自己的愛,當朵拉所乘坐的船被擊毀沉入大海的那個晚上,他默默流淚,望着朵拉微笑的照片神色黯淡。當他得知朵拉還好好活着的時候,激動的暈了過去!當他最終於朵拉團均的時候,他們相擁在一起……

在二戰期間,世界形成了反法西斯的統一戰線。這其中也有意大利,德國,日本人的存在。並不是所有的納粹黨員想要統治世界,他們之中也有嚮往和平的人,像拉貝先生,像辛德勒先生,像那些日本人。他們都是熱愛和平的人,它們都不願意發生戰爭。只是由於他們的國籍,他們出生於納粹國家呀……人的心是不能夠受到國籍的控制的!所以,我們不能只看一個人的身份證件,要想了解他,我們更應該看到他的內心。

拉貝日記觀後感心得體會700字 篇四

前幾天我在網上看了《拉貝日記》這部電影。《拉貝日記》中的主人公是當時的德國納粹黨員約翰?拉貝,作爲當時西門子中國區的主管,拉貝加入納粹黨只是順應潮流,他本人甚至根本不瞭解他們,他原以爲他們是一個英明的領導者,在安全區受到日軍威脅期間,拉貝還寫信給他們希望得到他的幫助,這封求救信自然是石沉大海。

當日本戰機開始轟炸南京時,拉貝張開納粹大旗,讓大家躲在下面的時候,我是被震撼了。潮水般的人羣聚集在下面祈求保命,忐忑不安,那面巨大的納粹旗霎時成了拯救生命 的護身符,那一幕躲在旗下的人們和碩大的納粹旗,非常有視覺衝擊力。其所帶來的感受十分複雜,但毋庸置疑,生命的存活在那時是最爲重要的,不論採取何種手段。

拉貝的司機被砍頭後,日軍軍官答應賠償損失。拉貝提出用20位中國戰俘來彌補自己的損失。這樣的做法無疑是爲了多挽救幾條生命。當拉貝走向那一羣充滿恐懼以及期待的戰俘時,空氣彷佛都凝結了。站在眼前的都是活生生的人,但自己卻只能挑選帶走20個人,每一個名額的選擇都是艱難的,也足以讓心流血。拉貝用自己的勇氣與智慧儘量多挽救那些已經走投無路的生命們。

影片中沒有過多殺戮,暴力等場景,相對平緩的敘述了日本人在南京的屠城。重點突出了拉貝這位國際友人如何挽救20萬南京百姓。日本鬼子轟炸西門子的南京分公司的時候,西門子公司的中國員工躲到公司院子裏來,日本轟炸機還是炸個不停,但後來拉貝把德國國旗拿了出來,中國員工們都躲在了德國國旗下,結果日本轟炸機就停止轟炸回去了。看到這裏,深刻的明白了毛主席那句:落後就要捱打的真正意思了。N條的生命竟然連一面德國納粹國旗都不如,真的很悲哀。

電影往往只是一個有侷限性的載體,它不能完全反映真實的歷史。這部電影讓我們知道,我們不能忘記這些曾經在那段特殊的日子裏給予我們幫助的人,更不能忘記那段歷史。勿忘先烈,勿忘國恥!

《拉貝日記》觀後有感 篇五

《拉貝日記》給我這樣一個極其模糊的印象。

有背景的中國人

說到描繪中國人是這場災難的真正主角,我不得不提到《南京!南京!》。導演陸川在接受楊瀾採訪時表示,中國人的特寫面孔是他儘量根據真實照片尋找類似的羣衆演員來化妝和表演,這讓我對《南京!南京!》中空白、無助和堅毅的面孔印象深刻。但《拉貝日記》,導演勞里加倫伯格依然用最平庸的手法刻畫中國人。只是在拉貝選擇那20名士兵的時候,鏡頭給了他們一些特寫,很多時候,中國人在這部片子裏完全淪爲道具。除了所謂的男主角張靜初和拉貝老師的司機,我幾乎想不起來電影裏有什麼難忘的中國面孔。

當影片中的中國人無法給觀衆留下深刻印象時,影片中的大災難帶來的震撼應該大打折扣。換句話說,《拉貝日記》的故事核心完全轉移到了拉貝身上,所以甚至可以說,這場浩劫完全成爲了《拉貝日記》年電影中實現拉貝光輝形象的主動背景板。

同樣的問題也可以在屠殺橋上看到。預告片中被大大誇大的“多米諾大屠殺”橋,是我在電影中看到的最讓人不舒服的橋之一。但這不是因爲屠殺的殘酷,而是因爲橋上表現出來的矯情。在橋上,那些中國士兵已經完全徹底地成了道具。機槍掃射的時候,並沒有躲避抵抗的意思。他們按照導演的意圖在特定的時間落在了同一個位置上。毫無生氣的道具也是。

當一些電影試圖還原災難中的每一張臉時,一些電影用粗糙的筆觸描繪了中國人。《拉貝日記》裏的中國人都是舉着聚光燈,但都是站在聚光燈後面,電影裏的光芒都落在拉貝身上。由此不得不說,有時候我們知道哪部電影更真誠。

庸俗橋樑的無節制堆積

陸川把五個小時的電影刪減到兩個小時後,原劇本中的三角戀情節被完全刪除,以至於我們看不到現在上映的《南京!南京!》中幾個角色之間原本的情感糾葛。

原來刪除比保留難。

誠然,加入幾個主角的情感糾葛後,電影會更商業化,更吸引觀衆,但這要看是什麼電影。如果把這種無謂的感情戲混進南京大屠殺題材的電影裏,會讓人覺得無聊。商女不知亡國之恨,洋人不知亡國之痛。看來南京大屠殺的浩劫離金髮碧眼的外國人的眼睛還是太遠了。從他們把中國人徹底還原成只能呼吸的道具就可以看出來。他們似乎遠遠沒有意識到這場災難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磨滅的痛苦。相反,他們正以純粹的外國思維看待這場災難。因此,他們更關注災難上的外國人,更感興趣的是災難上發生的無端的異國戀。這是一種天生的慣性思維態度,甚至霸道不負責任,讓我懷疑《拉貝日記》的誠意。因爲刪除張靜初在片中的愛情場景對影片的劇情幾乎沒有影響,反而會讓劇情更加緊湊。而對錶達影片主題毫無幫助,與歷史無關的,卻是庸俗的情節。影片中,它以“戰場上的浪漫”爲名,肆無忌憚地在血跡和屍體上游走。

而且片中的低俗遠不止這個。

我不知道外國人是否真的能理解在這場災難中歡呼是多麼奢侈。從災難中倖存下來是令人欣慰的,但遠遠沒有電影中的歡騰程度。這種把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的興奮,與其說是影片中無情的狂歡,不如說是一種悲傷的喜悅。然而,這種歡呼在電影中一再出現。也是最難的

以忍受的便是最後拉貝離開南京的橋段,且不論這場戲是否符合史實,單單那些那些衣冠鮮亮的且滿臉紅光的羣衆演員,就讓我難以感受到他們剛剛經歷過一場死掉無數中國人且缺乏充足食物的浩劫。無論拉貝拯救了多少人,但在這場死了30萬人的浩劫中,任何的歡呼都是刺耳的。至此,這部影片中的中國人已經完全成爲襯托拉貝光輝形象的元素了。

《拉貝日記》的結尾,必然成爲最惡俗的橋段之一。

毫無亮點,平庸到底

“毫無亮點,平庸到底”——這八個字就是我對《拉貝日記》最直接的印象。這是一部無論從尊重史實的程度上還是從一些虛構的劇情上來看,都有着太多太多瑕疵的影片。這部耗資2000萬美元的“大片”,空有還原歷史的想法,卻缺乏還原歷史或者是傳達真相的能力。對浩劫缺乏足夠尊敬的描述,而影片裏和日軍的交涉以及安全團內部的矛盾這些本可展開的劇情又淺嘗輒止。這部平庸到極點的影片甚至比不上好萊塢標準流水線的作品,至於比肩《辛德勒名單》那更是天方夜譚。雖然影片中的演員都有着出色的演出,尤其是扮演香宮鳩彥的香川照之更是令人尊敬。如果沒有這些演員,那麼這部影片甚至連平庸都談不上。

拉貝是偉大的,但這部《拉貝日記》卻離偉大有着太過遙遠的距離。

拉貝日記觀後感心得體會1600字 篇六

這部影片與《南京,南京!》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是通過血腥恐怖的死亡場面與日本人近乎變態的行爲,對觀衆的視覺產生衝擊,使觀衆身彷彿身臨其境,最大限度地感受到了那真實歷史的殘酷。而後者則用相對平緩的手段,沒有過多地去打造那個慘絕人寰的人間地獄,而是通過對人物多方面的描繪,使觀衆切身感受到日本軍人的殘暴。

南京大屠殺的確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屈辱最血淋淋的一段歷史,當時由於中國軍隊的弱小與國民政府的懦弱,日軍的鐵蹄很快就橫掃中國,並步步逼近原本作爲全國首都的南京。蔣介石的政治集團早在日軍兵臨城下之前就聞風而逃,只留下一些部隊駐守南京。但是,這些裝備落後的軍隊顯然無法跟日本的現代化部隊相提並論,日軍兵臨城下後,雖然那些血性軍人誓死守衛南京城,但終歸還是不敵日軍,堅守數日後便被日軍攻城而入。日軍作爲軸心國的一員,公然無視國際法的規定,沒有采取優待俘虜的政策,而是殘忍地將這些戰俘盡數殺害。而且殺人還很講究,不是單一的砍頭,而是採取一種叫“鶴立”的殺人手法,將一箇中國人從頭到腳劈成兩半,還拿烈士的心臟當下酒菜,其殘忍變態令人髮指。攻城之後,他們的屠刀又指向了無辜的老百姓,每天都有無數的中國公民被日軍用各種各樣的奇異而殘忍的手段殺害,下至七八歲的小女孩,上至古稀的老婦人,都被獸性大發的日本軍人姦污,甚至有不少懷孕已久的婦女,被日本人剖開腹部,將嬰兒從子宮裏用刺刀挑出來,搖着刺刀上的嬰兒大笑。由於許多寶貴資料 都被日方銷燬,所以現在據粗略統計,南京大屠殺的軍民死傷人數大概有三十萬之多。現在的南京城,只所以沒有多少本地南京人,都是因爲在南京大屠殺當中被殺光了。

就在這黑太陽照耀的古城廢墟上,拉貝這個德國人勇敢地擔起了庇護中國百姓的重任,他與其它幾位德國好友共同創立了南京城內的安全區,收容了爲數二十萬的難民,利用自己德國納粹黨員的身份與日方多次交涉,終於爲安全區爭取到了日方的承認。但是虛僞的日本人依然多次騷擾安全區,甚至還槍殺了安全區醫院內的兩名醫生與三名護士,將戰俘殺害後屍體堆在安全門口,對拉貝等人實行的人道主義救援百般阻擾,運大米進入安全區都要交一萬元的關稅。但是以拉貝爲首的德國人民面對日方的淫威卻毫不屈服,多次與日方鬥智鬥勇,最終終於堅持 到了國際官方的到來,爲安全區爭取了國際公認的合法權利。

拉貝先生一直是中國公民的大恩人,但是,這位曾經拯救了二十萬中國難民的偉大人物。回到德國後要求開除納粹黨黨籍卻遭到拒絕,還因爲與中國勾結而遭到懲罰,還被勒令不得講出在南京的所見所聞,他的日記等一些珍貴的照片資料在幾十年後才被得以公開,拉貝先生晚年窮困潦倒,最終在1950年,孤獨而貧窮地在柏林死去。

《拉貝日記》成功地展示了拉貝先生的心路歷程,也讓觀衆觸摸到了那段令人不堪回首,但卻無法忘記的歷史。電影中塑造了許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善良認真的拉貝,耿直不諱的威爾遜醫生,堅強慈愛的杜普雷小姐與帥氣年輕的羅曼博士,更是成功刻畫了一個個令人生厭的日本軍官,使觀衆深入其中,有身臨其境之感。

如今,距離日軍侵華這一段悲慘而壯烈的歷史已經有六十多個年頭了。時間並沒有使中國人民忘記這段屈辱的歷史,最近因與日本的釣魚島爭端,中國人民反日的情緒更是無比高漲。儘管南京大屠殺已經成爲了過去的回憶,一個慘痛的教訓。但是日本右翼勢力還在試圖掩埋歷史,堅持南京大屠殺是二十世紀最大的謊言。相反的,同樣作爲二戰主犯國的德國,早在1974年,他們的總理就在訪問華沙時,在二戰紀念碑前深深一跪,向全世界謝罪,所以德國現在得到了世界的尊重。而日本卻依然爲自己的罪行進行無恥的狡辯,我相信他們終將得到應有的懲罰。

《拉貝日記》通過展示歷史,也讓中國人民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落後就要捱打”的不變哲學。泱泱中華當初之所以被日本這樣一個彈丸島國侵略,就是因爲國家的無能與國家的落後,導致我們起初在他們的暴行面前毫無還手之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僅僅完成了百分之三十,雖然,我們已經站立在了世界的東方,但要做到真正的強大,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最後,讓我們深深緬懷拉貝先生,他不僅是中國人民的英雄,更是全人類的英雄,是人道主義的傑出代表。

拉貝日記觀後感心得體會800字 篇七

97年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剛建立的時候,我就參觀過,當時給滿屋子的骨頭和血肉模糊的照片給嚇倒了,沒敢多看就逃了出來,仍清晰地記得那面牆上的幾個大字——遇難者 遭難者 victims 300 000!!

在南京讀書的日子,每年的12月13日都可以聽到那長鳴的防空警報,在那一刻,彷彿聽到了死難的同胞們的悲悽。一直以來關注這段歷史也關注國際上對這事的反響。值得慶幸的是,這段歷史被越來越多的人熟悉和了解。

《拉貝日記》、《南京南京》、紀錄片《南京》以及紀錄片《南京大屠殺》都是反映南京大屠殺歷史的寫實類影片,看了之後都讓人心靈震撼。從時間上來說,紀錄片《南京大屠殺》(張純如)最老,也最不具備電影拍攝技巧,僅從影片觀賞角度來看算是最不好看,但是卻最寫實,大量的真實歷史的鏡頭記錄下了真實的那段歷史。紀錄片《南京)是從國外友人的口述歷史視角,紀錄和描述那段歷史,整個片子試圖還原當時事件的原貌,加上美國佬的電影手法和效果比張純如的《南京大屠殺》有了質的提高,看過之後讓人悲憤不已。《南京南京》更多的是直接描寫一處處血淋淋的殺戮和日本鬼子的殘暴,以及偶爾用那不純熟的心理描述技巧爲那並不存在的所謂個別日本軍人的良心追魂,我斗膽問陸川一句:日本鬼子會自殺嗎?拉貝會向中國人下跪?你會選人嗎——用個喜劇演員來演這麼嚴肅的電影!(我不是說範偉演得不好)。《拉貝日記》則從拉貝的視角記錄了南京大屠殺的史實,導演的目的就是想效顰《辛德勒的名單》。《南京南京》中的人物更具有符號化,《拉貝日記》中的人物刻畫得更具有個性。《南京南京》中的故事情節大部分虛構,《拉貝日記》則真實記錄了百人斬等事件。

《拉貝日記》中有幾句話讓人印象深刻:能容下10萬中國人的地方,肯定容得下20萬中國人!(這是拉貝對中國人的理解,在某人說國際安全區只能容納10萬難民的時候);Hitler has only one ball!(中文字幕翻譯得很隱晦很和諧,說他們膽子很小,當然英文也有這一層意思,這是拉貝無聊時和威爾遜醫生一起唱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