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江姐歌劇觀後感(精選多篇)

觀後感8.8K

第一篇:歌劇江姐觀後感及潛析

江姐歌劇觀後感(精選多篇)

傲雪紅梅

——歌劇《江姐》觀後感及賞析 《江姐》是根據小說紅巖改變的一部在中國舞臺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歌劇,該劇反映的是1948年春,解放戰爭進入最後的階段,國名當反動派統治下的陪都重慶已經在工農聯合武裝的衝擊下搖搖欲墜,地下黨員江姐帶着省委的重要指示,奔赴川北革命根據地,途中,她突然接到與自己多年患難的革命伴侶——華鎣山中隊政委彭松濤同志犧牲的噩耗,江姐抑止住自己內心的悲痛,毅然決然的走上華鎣山,及時傳達了黨的指示,並與游擊隊司令員雙槍老太婆一起率領游擊隊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武裝鬥爭,打擊了反動派的囂張氣焰。但是後來,由於叛徒蒲志高的出賣,江姐不幸被捕,之後被關押在重慶中美聯合渣滓洞集中營裏,面對沈養齋的威逼利誘和叛徒的出賣,江姐大義凜然,義正詞嚴的痛斥敵人的罪行,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堅貞不屈的革命節操和從崇高精神。而後,重慶解放在即,爲了配合我軍順利進軍重慶,粉碎敵人在逃跑前策劃屠殺被捕共產黨人的血腥陰謀,江姐在集中營中組織和領導越獄鬥爭,但就在這生死攸關的緊要關頭,敵人要害死江姐,爲了不暴露計劃,保護同志,江姐毅然走向刑場…

歌劇《江姐》相較之於其原型小說紅巖,其表象手法更加生動形象,其受衆也更加廣泛。小說作爲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它要求作者在創造的過程中,要力求保證素材的真實性,典型性和形象性。小說的作者從感受生活,積累素材開始,到進入創作活動,憑藉的主要是自己的形象思維,在構思中,活躍在作者頭腦中的是具體的人物,具體的場面,在寫作過程中,訴諸於作者筆下的是活生生的藝術形象,是能過感動人的生動故事。小說《紅巖》作爲一部優秀的軍事文化小說,無論在語言文字的運用還是人物形象的刻畫上,都是無可挑剔的,而歌劇《江姐》在繼承這本優秀小說的各種出色的人物形象塑造模式和經典臺詞的基礎上,又融入了歌劇獨有的表現形式,二者各取所長,交相輝映,但是與小說不同的是,歌劇在敘事方面存在兩種不同的形式,一個是戲劇性文本(即歌劇的音樂總譜和文字戲劇腳本),一個是演出文本——各個演出都是在一段長度相同的時間內對戲劇文本進行闡釋,使其直觀化,並賦予其氣韻生動的有形生命,這樣一來,就將小說的讀者去感知故事和故事中的情感變成更加直觀的由觀衆去體驗故事和故事中的情感,這樣一來,觀衆從舞臺上得來的劇中人物的形象較之於文中得來的更加生動具體,使觀衆觀衆對那段崢嶸歲月的感知仿若身臨其境。

歌劇《江姐》全劇以四川民歌的音樂爲主要素材,廣泛的吸收了川劇,越劇,杭灘,洋琴,等音樂與會和手法進行創作,既有強烈的戲劇性,又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優美流暢的歌唱性段落,深刻的刻畫了英雄人物的音樂形象。因此劇中的許多經典的唱段都給人留下了永難磨滅的藝術烙印。就唱腔方面,我個人比較喜歡的就是《繡紅旗》,此段唱腔,以詠歎調的方式,娓娓道來,將江姐心中對革命勝利的無限的憧憬和堅定的信念表現的淋漓盡致,此段詠歎調音樂很好聽,結構也比較完整,及其完美的表現出演員的歌唱技巧,每一個音符都輕叩觀衆的心扉,使觀衆透過舞臺,彷彿也置身於紅旗飄揚萬衆歡騰的勝利時刻。而後的《五洲人民齊歡笑》這一段,依舊是詠歎調,但是這一段的悲情元素比較多,唱腔時緩時快,似聲聲控訴,把對敵人的痛斥和對美好未來的熱切期盼融合在一個載體中,在同一個時間段表達出來,攝人心絃。在對唱方面,選段《青松林內紅旗飄》是比較典型的,此段通過江姐與華爲按照各自人物的特性的情緒和戲劇情節對唱,之中參雜詠歎的韻味,結合巧妙,旋律歡快。

不僅是在唱腔方面的,歌劇《江姐》的歌詞中所蘊含的文學價值也是值得我們重視的,比如被廣爲傳唱的《紅梅贊》,它的詞中以紅梅欲革命烈士,用紅梅不畏嚴寒,傲然盛放的品質來抒發革命戰士面對反動分子的打壓不屈服,不畏懼的崇高精神。縱觀正個劇本的詞句,精簡幹練,朗朗上口,即符合了此歌劇要通俗易懂,面向廣大受衆,教育後人,緬懷先烈的

要求,又不乏濃郁的文學藝術氣息,是不可多得的弘揚革命精神的教材

歌劇,雖然是通過各種舞臺化的場景和表現手法來講述故事,表達情感的。它所傳達給我們的聽覺和視覺上的震撼固然值得我們去讚揚,去品味。但是要真正的看懂歌劇,聽懂歌劇,我們還需要去深入的挖掘出埋藏的絢麗的舞臺背景和動人的旋律之後的歌劇所要表達的精神才行。《江姐》在劇開始不久,就給觀衆塑造起了江姐的剛鐵形象,當她知道丈夫犧牲了,她沒有像普通女性一樣,面對殘酷現實的打擊而變得悲慟不已,她拭去淚水若三寒天得紅梅般傲然挺立於世間,她深深的知道她不能倒下,因爲黨交給她得任務還沒完成…即使後來被叛徒出賣,被反動分子摧殘,她至始至終都以不屈的性格面對生命磨難,通過塑造這樣一個光輝偉岸的形象,我們自然可以看到此劇的魂,正是在教育我們:越是在鋪滿荊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們去開拓,越是在困難的時候,就越需要我們以堅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到明天~到明天全國解放紅日高照,請代我把孩子來照料,告訴他,勝利來得不容易,別把這戰爭的歲月輕忘掉,告訴他,當好革命的接班人,莫辜負人民的期望黨的教導…”——這是江姐全劇結尾的一段唱詞,是江姐對自己孩子的期望,更是無雙爲新中國的成立和後背幸福生活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對後人的希冀…有那段用血染紅的歷史,纔有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我們一定要珍惜!

全文完。

第二篇:歌劇《江姐》賞析

歌劇《江姐》賞析

摘要:這篇論文由對歌劇《江姐》的研究和賞析出發,分析歌劇表現人物的手法和效果。賞析幾個著名唱段的感情表達效果和表現手法,感受其表達的感情。

關鍵詞:江姐 表現手法 革命精神 唱段

一、簡介

歌劇《江姐》是中國當代一個值得驕傲的著名歌劇。它由小說《紅巖》改編而成,講述了共產黨員江竹筠爲革命英勇獻身的故事。

《江姐》很好的塑造了一個無產階級先進人物的英雄形象。其中的很多唱段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尤其是經歷過那個年代的老人們,時常能夠哼幾句《紅梅贊》、《我爲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等唱段。很多網站論壇裏也有人們表示對它的強烈喜愛和由此引發的對革命時代精神的懷念。這些都說明了歌劇《江姐》在中國歌劇史中的重要地位、極大的社會影響和十分成功的藝術表現。無論在刻畫江姐“剛毅”性格的音樂形象上,還是在塑造細膩女性化音樂形象上都是非常成功的,歌劇《江姐》成功的文學寫作,使得歌劇中江姐的音樂形象更加豐滿、真實

【1】 可信,歌劇《江姐》是一部傳達着愛黨愛國精神的一個很好的光輝文藝作品。

二、主要情節及唱段

全國解放前夕,中共地下黨員江雪琴(江姐)帶着中共四川省委交付的重要任務,離別重慶,奔赴川北,途中驚悉丈夫——華瑩山游擊隊政委彭松濤同志犧牲的噩耗。在與華瑩山游擊隊司令員雙槍老太婆取得聯繫後,抑制巨大的悲痛,機智地參加組織了搶水搶糧“, 截軍車”等戰鬥,使敵人聞風喪膽。由於叛徒甫志高的出賣,江姐不幸被捕,並押於渣滓洞集中營。面對敵人的種種酷刑,江姐大義凜然,嚴詞痛斥敵人,最後在重慶解放前夕,慷慨高歌,英勇就義,表現了一個共產黨的爲了革命“赴湯蹈火自情願,早把生死置等閒”的大無畏氣慨。劇中人物形象明性格突出,十分成功地塑造了江姐的英雄形象,是“我國歌劇舞臺上最有光彩的人物形象之一”。其中的主要唱段有: 1.撥開雲霧見太陽2.巴山蜀水要解放3.紅梅贊4.牡丹花搭彩門迎你還鄉5.漫山野草斬不盡6.青松林內紅旗揚7.革命到底志如鋼8.男兒有淚不輕流 9.幹革命後繼有人10.相對無言難開口11.踏着先烈足跡向前走12.我們人窮志不窮13.共產黨裏能人多14.眼前形勢多險惡15.人世間有幾番明月清風16.我爲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17.孩子啊,快接過紅旗去打天下18.繡紅旗19.五洲人民齊歡笑20.紅梅贊劇中的著名唱段《紅梅贊》、《革命到底志如鋼》、《青松林內紅旗揚》、《五洲人民齊歡笑》、《春蠶到死絲不斷》、《繡紅旗》等,琅琅上口,過耳不忘,至今仍在羣衆中廣爲傳唱;《江姐》1964年在北京首演後,立即受到廣大羣衆的熱烈歡迎。1978年,

【2】 上海電影製片廠根據舞臺演出本拍攝了同名舞臺歌劇藝術電影。

四、音樂特徵

演員在演唱中,不再是單純的美聲唱法或者民族唱法,而是融入更多氣聲,使之更加通俗。讓江姐這個人物從女人角度出發,更加人性化感人化。其中最長的唱段足足有11分鐘,非常考驗演員唱功,觀衆們在幕間爲王莉精彩的演繹報以熱烈的掌聲。全劇除了有比較固定的舞美舞美設計——青石板臺階和繪製的遠景外,還利用多媒體投射在舞臺前方的半透明紗幕上,營造一個流動的雲海、竹

【3】林,全景式地展示華鎣山,將觀衆引入其中。這使得這部歌劇更有感染力,給

觀衆心靈的震撼。

歌劇《江姐》還同時表現出了對中國傳統戲劇的借鑑和對西方歌劇藝術的學習,它獨特的音樂風格、音樂形式都無不蘊含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色彩。由於歌劇《江姐》的創作採用了大量的戲曲音樂手法,同時又由於漢語的語言特點,決定了歌劇的演唱上也必然要借鑑戲曲演唱藝術方法。而一種聲樂演唱方式自身的不足以及歌劇對塑造人物形象和劇情發展的需要,這使得聲樂表演藝術家們把民族唱法與西洋美聲唱法相結合,充分吸收其唱法中的優點,使聲音在保持原來甜美音色的同時,把聲音變得更加有張力,更爲宏偉、大氣,從而能夠更加完美

【4】的刻畫人物形象,產生令人震撼的戲劇效果。

五、主要唱段分析

在歌劇創作中,對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音樂表現手段,它有利於人物性格的

【5】刻畫、戲劇矛盾衝突的展開和情節的發展。在歌劇《江姐》中,很多場面採用

了對唱的形式。

第二場中,“輕鬆林內紅旗揚”是江姐與華爲兩人對唱,兩人在去往華瑩山的途中,觸景生情,想到了美好的未來,表現出了一種革命主義的浪漫精神。第五場中,“眼前形式多險惡”是江姐、甫志高與藍洪順的三人對唱,他展現了人物各自的心理狀態,並且在結尾處,一人一句,相互交錯,節奏逐漸加快,最後一個人唱一個字,處理的非常巧妙:藍 洪 順:衝!甫志高: 抓!江姐 :走!這個三人對唱的安排,使得人物性格鮮明,氛圍緊張,藝術效果特新穎。

伴唱是一種在歌劇的創作中被大量運用的音樂手法,通過伴唱的運用,能夠給劇中人物帶來一定的想象和回憶,強烈的烘托劇中人物的情感,強有力的揭示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伴唱的應用,沒有一定的程式,可以穿插在對唱或詠歎調的中間;可以安排在合唱前後;可以安排在對唱前後;可以安排在詠歎調前後; 還可以安排在靜場時(即人物在舞臺上沒有語言時)。

歌劇《江姐》對於伴唱的運用,是結合了川劇幫腔的音樂表現手法,第二場《革命到底志如剛》是江姐的詠歎調,在前面與中間都安排了伴唱,它引出了詠歎調,起到了烘托戲劇情景的作用。

歌劇中有多個三重唱。在江姐發現甫志高的叛變後,甫志高也撕下面具那一段,江姐,甫志高和門外的同志三人的三重唱巧妙而出色的渲染出了那時候的緊張、危險氛圍,並且細緻的刻畫出了每個人的複雜心理變化與感情的表達。給觀衆十分直觀、震撼的感覺,如同進入了歌劇中那個場景。

六、結語

一部出色的藝術作品不僅體現在它的專業性和流傳度上,更體現在劇中的角色塑造是否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否能打動人心,歌劇《江姐》成功地做到了這點,到現在還是頻繁地出現在藝術舞臺上,從來沒有被人遺忘,並且不斷改進,經歷了時間的考驗,充分證明了歌劇《江姐》的藝術價值,它是一部抒情的

革命讚歌,在飽滿的情感上還加入了緊張的戲劇衝突,把江姐的崇高形象豎立在人們的心中。“江姐”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她崇高的革命精神卻一直深深的打動着我們,正如歌劇《江姐》的藝術價值一樣,對人民生活的音樂審美和文化品

【6】 味都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歌劇是一種十分美好,十分和諧的藝術,令人享受。希望中國的歌劇有更獨特的特色和鮮明的民族文化氣息,走向世界,享譽全球。

七、參考文獻

[1] 歌劇《江姐》賞析.百度文庫.2014

[2] 邱愛金.歌劇《江姐》中江姐的人物形象和音樂表現的分析與研究.2014

[3] 王衝.中國民族歌劇《江姐》經典唱段《五洲人民齊歡笑》音樂作品賞析.音樂美學.2014

[4] 李春偉.論歌劇《江姐》的音樂與表演特徵.哈爾濱師範大學學位論文.2014

[5] 張傑.論歌劇《江姐》中江姐的音樂形象塑造及表現.碩士學位論文.2014

[6] 馬超倫.《江姐》的音樂風格.黃河之聲.2014年第8期

第三篇:淺談中國歌劇《江姐》的音樂主題

淺談中國歌劇《江姐》的音樂主題

【摘要】﹕中國歌劇是在汲取繼承本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文化基礎上,借鑑西方的作曲技法來創作,從而逐漸發展形成了獨特的民族風格。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歌劇《江姐》把中國歌劇的“民族化”推向了一個較成熟的階段,成爲中國歌劇史上的“第二次高峯”。中國歌劇的民族特色是如何體現的本文通過四個部分闡述了歌劇《江姐》中民族特色的必然性、表現手法以及對現今中國歌劇發展的啓示。

【關鍵詞】﹕中國歌劇、音樂主題、藝術特徵、民族化、戲曲

一、中國歌劇的發展

中國民族歌劇誕生於20世紀20年代,黎錦暉的《麻雀與小孩》、《小小畫家》等兒童歌舞劇叩開了中國歌劇的創作大門。中國民族歌劇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從無到有、從羸弱到豐腴、從低靡到繁榮,一步步向世人走來,它經歷了上世紀20年代的上海萌芽,40年代延安的第一個高潮,50年代的平穩發展,60年代的第二個高潮,十年浩劫的嚴重破壞,改革開放後的復甦,中國民族歌劇基本上朝着兩個方向發展:一、從黎錦暉的《麻雀與小孩》到《白毛女》《小兒黑結婚》《江姐》和《黨的女兒》,取材於民歌、戲曲、民間音樂素材,走的是參照借鑑中國戲曲的形式、風格和結構的歌劇創作道路,首開中國民族歌劇的先河,“從根本上動搖了中國古典戲曲的統治地位,歌劇藝術遂成爲社會主義文藝運動的重要一翼而展現出它特有的青春和活力。”但在科學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在歌劇藝術工作者感到歌劇創作得到很大發展的同時,大量借鑑現代作曲技法和西洋歌劇形式創作的、並投入大量製作成本上演的一些歌劇,在中國卻失去了廣大的基層觀衆,人們不再像喜愛《白毛女》、《小二黑結婚》、《江姐》等歌劇那樣喜愛它了,中國歌劇失去了很多市場,新時期民族歌劇面臨着困境,其生存與發展受到了嚴峻的挑戰。民族歌劇的這種現狀,引起了更多人的思考。

二、《江姐》的主題音樂結構

《江姐》這部歌劇是根據著名長篇小說《紅巖》改編而成,1964年首演。以主人公江姐爲主線,刻畫了一些性格各異的革命者形象,也揭露了一些特務、叛徒的醜惡嘴臉。《紅梅贊》是歌劇《江姐》的主題歌,40多年來這首雅俗共賞的歌曲一直在歌壇傳唱不衰,耐人尋味。《紅梅贊》的這一音樂主題,不單是出現在人物江姐出場前的伴奏中,也同樣出現在人物江姐的唱腔之中。《我爲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 、《五洲人民齊歡笑》,更是富於歌唱性、抒情性與戲劇性的成功唱段。這段唱腔的前奏(實際上是江姐的主題),貫穿在伴奏聲部和旋律聲部。前半部分有兩處鏗鏘有力的大跳,加上高音區密集的十六分音符的同音反覆,刻畫了一個在敵人面前堅貞不屈、英勇頑強的女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後半部分的旋律中去掉了四度跳進,多采用級進關係的音程,使得人物性格由硬朗轉爲柔美,從而體現了劇中人物江姐對黨的忠誠和對人民羣衆無盡的愛和深情。這一旋律恰恰是《紅梅贊》中令人記憶深刻的旋律,緊接前述主題,導入江姐唱腔的慢板部分,唱“春蠶到死??”娓娓地道出心中對黨、對戰友的無限深情和無比堅定的革命信念。在整部作品中,主題從頭至尾在器樂曲與聲樂曲中貫穿,給人們留下極爲深刻的藝術記憶。

在唱段《我爲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中,一句意味深長的“啊”,僅僅用了一個字,用下行級進的音程將一個革命者人性的一面表露無遺,在情感上爲接下來訴說內心對美好未來的渴望做出了鋪墊,在情緒上爲訴說內心願望時的平靜提供了緩和的餘地,在結構上也爲轉板做出了銜接。因此說是主題音樂在唱腔中意味深長的一次貫穿。多處使用潤腔,潤腔,是民族音樂(包括傳統音樂) 表演藝術家們,在他們演唱或演奏具有中國民族風格和特色的樂曲(唱腔) 時,對它進行各種可能的潤色和裝飾,使之成爲具有立體感強、色彩豐滿、風格獨特、韻味濃郁的完美的藝術作品。大量採用了川劇的唱腔,由於川劇高腔, 是最具戲劇性的聲腔形式, 其中的“一字腔”, 特別長於細緻地表現人物複雜的情感。“一字腔”節奏的強弱處理,旋律的擴展收縮, 是表現人物情感的重要藝術手段, 而節奏強弱處理, 旋律擴展收縮, 又完全體現於強與弱、高與低、快與慢、斷與連、顫與直等對比的演唱技巧。這些技巧的運用, 是唱詞語氣的誇張與音樂化, 也是對人物情感的渲染昇華,也準確地表現了人物的情感。此外該段吸收了京劇、越劇、川劇、婺劇、洋琴、四川清音等民族戲曲、曲藝的音樂語彙。

《春蠶到死絲不斷》這一段採用慢板演唱, 每一個字都要認真地去拼讀,聲音的共鳴縮小, 用弱聲唱, 感情內在而深沉, 因爲在江姐她的人生裏, 只有最崇高的信仰了, 對革命信念動用了真情, 對祖國同志動用了真情, 一個犧牲了自己個人幸福和生命的女人, 還具有女性獨有的溫婉的氣質, 所以在演唱這段時給人的感覺是欲哭無淚, 堅忍地情緒在其中,採用過腔接字的氣息與聲腔的連貫, 字與字的連接首尾相連,把每一個字的字尾送到下一個字開始的字頭上去, 潤腔潤字, 精打細磨, 這樣她唱出了“絲不斷”般的主人翁的一片丹心。

在《五洲人民齊歡笑》這一段唱腔,江姐的主題出現,拖腔部分是主題的一次變化再現。一方面,旋律中圍繞mi的上行進行描寫了江姐即將赴刑場時對明天幸福生活的嚮往和憧憬,另一方面,拖腔部分的後兩小節下行嘆息式的音樂,表明江姐爲自己不能生活在幸福的明天而感到惋惜。作爲拖腔部分表現出江姐作爲共產黨人的自豪和榮耀,與主題相比,節奏時值增加一倍,描寫出江姐的從容不迫,也像在對戰友們訴說自己爲革命能夠貢獻自己的青春,感到雖死猶榮,永遠活在人們心中。這裏是主題的原始再現,描寫江姐表達出對黨和人民無怨無悔的一腔激情之後,對自己孩子的一片難捨之情。

《紅梅贊》爲七聲徵調式,歌曲中多處使用八度、七度的跳進音程,使得旋律開闊而有氣勢。歌曲的素材主要借鑑四川“揚琴”和江南“灘簧”的音調,還廣泛地吸取了川劇、越劇、四川清音、京劇等諸多地方劇種的音樂語言加以創作,既有濃郁的民族色彩和清醇的鄉土氣息,又使得曲調樸實優美,深情而又樂觀,充分表現了江姐視死如歸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憧憬美好未來的堅定信念。

《繡紅旗》具有婉轉柔和的曲調,又飽含情意創作特點,它的創作吸收和運用了江南、四川等地的民間音樂素材,這一特徵使歌曲的旋律更加適合歌劇的韻味。表現江姐和獄友在“特定的環境”下的“特殊感情”。“熱淚隨着針線走,含着熱淚繡紅旗”的特定事件和微妙複雜的感情,表達江姐和戰友視死如歸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憧憬美好未來的堅定信念。

歌劇《江姐》是中國歌劇發展第二次高潮的代表作,在總結前人的經驗之上,我國音樂家、藝術家們把中國歌劇又推上了一個新的高潮,使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歌劇成爲一種固定的藝術形式長期屹立在舞臺上,在中國歌劇發展史上佔據了重要的地位。歌劇《江姐》由閻肅根據小說《紅巖》改編,羊鳴、姜春陽、金砂作曲。本文主要從歌劇《江姐》的歷史背景、性格特徵、音樂表現等不同視角來詮釋歌劇《江姐》的魅力,從而作曲家賦予“江姐”的人物氣質以及創作意圖,通過對《紅梅贊》、《我爲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五洲人民齊歡笑》、《繡紅旗》等經典唱段演唱技法和表現方法的分析,將人物深層次的內心、性格以及音樂的深層

含義充分表現出來,爲今後演唱及分析理解作品方面起到很好的理論鋪墊作用。對於社會主義的革命新歌劇來說,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塑造革命的無產階級先進人物的英雄形象。歌劇《江姐》在這方面的創作成就顯著,它在舞臺上爲江姐這個人物塑造了色澤鮮明的藝術形象。無論在刻畫江姐“剛毅”性格的音樂形象上還是在塑造細膩女性化音樂形象上都是非常成功的,成功的寫作使得歌劇中江姐的音樂形象更加豐滿、真實可信,是一部傳達着愛黨愛國精神一個很好的文藝武器。

三、通過歌劇《江姐》反應中國歌劇的發展方向

中國民族歌劇要走向世界,必須有自己民族的風格和特色,不能認爲歌劇是西方藝術,應向其全方位靠攏,越“洋”越能與世界接軌。它只有以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才能在世界舞臺上綻放光彩。例如早年梅蘭芳率領中國京劇團出國演出,所到之處無不以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技壓羣芳的演藝折服觀衆,讓西方人大開眼界,歎爲觀止。改革開放後,豫劇等地方戲曲走向世界舞臺,以其濃郁的地方戲曲特色受到熱烈歡迎。因此,做爲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整體藝術水準標誌的歌劇,更應以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格特色、完整的藝術體系、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才能成爲世界歌劇藝術中綻放獨特魅力的藝術之花。

生活是音樂創作的源泉,人民羣衆是生活的載體,他們身邊涌現了無數令人激動的人物和故事,他們需求反映其現實生活、符合其審美的文化。歌劇《江姐》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其充分運用了現實生活題材,把發生在普通民衆身邊、在特定環境下的特定事物做爲創作素材,感受和體驗了他們的辛酸和疾苦,創作出符合其審美心理和欣賞習慣的歌劇作品。因此,民族歌劇要生存與發展,必須讓老百姓接受、喜歡、愛看。

【參考文獻】:

王保華.《我國民族歌劇的發展和思考》

王耀華.《中國傳統音樂概論》

孫允文.《音樂在歌劇與戲曲中的功能與表現特徵之比較研究》

劉正維.《20世紀戲曲音樂發展的多視角研究》

田亞茹.《中國歌劇史上的三次高潮引發的思考》

第四篇:《江姐》觀後感

《江姐》觀後感

爲紀念建黨90週年,青島電視臺創設了黨建頻道。黨建頻道內容豐富,有黨建播報、黨建視線、才智訪談、經典劇場、紅歌匯、記憶等。7月份播放的電視劇《江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江姐原是重慶地下黨,後轉向川北,繼續進行黨的工作,最後被叛徒出賣被捕。但她仍在監獄中堅持不懈地鬥爭着。在重慶即將解放時,國民黨反動派祕密殺害江姐等革命戰士,江姐等人英勇就義,書寫了一段輝煌的紅巖史。

在敵人面前,江姐是勇敢的、堅強的,她的話語如尖刀一般刺向敵人的胸膛。她被捕時,敵人用種種誘惑說服她,只要她說出革命人員的名單、地址等,就給高官厚祿,面對敵人的誘惑,江姐義正詞嚴地說:“上級的名單我知道,下級的名單我也知道,但這是我們黨的祕密,怎麼能告訴你呢?”說的真好。在審訊師裏,敵人用特製的四愣筷子,放在江姐的手指間,雙手緊握筷子的兩頭,來回猛夾,邊夾邊惡狠狠地說:“你說不說,不說就把你吊起來!”當我看到這一幕時,全身的熱血奔向胸膛。坐在一旁的爸爸說:“多好的江姐啊!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他們給的。”我點點頭。

“假如我不幸的話,雲兒就送你了,盼教他踏着父母的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爲志,爲共產義事業奮鬥到底。”這是江姐的遺言。這不僅是江姐對兒子的希望,也是對我們的希望。

看完這部電視劇,江姐的形象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裏。她英勇不屈、臨危不懼的精神,激盪着我幼小的心靈。江姐啊,江姐!我要踏着你的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爲志”,學好本領,建設好我們偉大的祖國。

第五篇:《江姐》觀後感

紅梅贊

——歌劇《江姐》觀後感

“紅巖上紅梅開,千里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一曲膾炙人口被無數人傳唱的《紅梅贊》像一支傲放的寒梅,優美的旋律綻放着錚錚血脈豪情,火光沖天的激情中,重新回望那段滿含悲壯而又令人肅然起敬的歷史,在淚眼朦朧中心靈受到震撼和洗禮。回首60年前的11月27日,距離重慶解放還有三天,國民黨在逃離前夕,把長期關押在白公館、渣滓洞中的200多名共產黨員和愛國人士祕密殺害在歌樂山上,製造了震驚中外的“11?27”重慶大屠殺慘案。

隨着劇情的展開,我們又回到了那個動亂的年代。1948年的春天,我國解放軍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了戰鬥。江姐帶着省委的重要指示,衝破了敵人的重重封鎖線,江姐機智地擺脫了特務頭子沈養齋的搜查,來到川北革命根據地。路上,她意外的得知自己的丈夫被敵人殺害了,而且親眼見到丈夫的頭被敵人殘忍地割下來懸掛在城門樓上。看到此情此景,劇烈的打擊讓江姐只覺得天旋地轉,但爲了完成黨交給她的革命任務,她強忍悲痛和聯絡員華爲,到了華瑩山上,見到了游擊隊司令員雙槍老太婆。到山上的時候正巧遇到藍隊長招呼衆游擊隊員爲老彭報仇,江姐表現的十分冷靜有大局觀,讓大家不要衝動,幾句唱詞讓衆人平靜下來:“我懂得同志們的一片心,階級情誼海洋深,要爲戰友報仇恨,眼前不能去硬拼。敵人正設下狠毒計,妄想斬草又除根,越是急越是恨越要沉穩,想良策討還血債殺敵人。”隨後她與雙槍老太婆率領游擊隊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武裝鬥爭。由於叛徒甫志高的出賣,江姐被敵人捉住。在監獄裏,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面對敵人的各種酷刑,她不屈不撓,寧死也不說出黨的祕密。根據上級黨組織的指示,爲配合我軍勝利進軍,江姐在監獄裏組織和領導越獄鬥爭。在全國解放前夕,敵人一方面忙於逃跑,一方面想殺害監獄裏所有的共產黨員,在這生死的緊急關頭,爲了不暴露越獄計劃,保護同志們,江姐毅然走向刑場。山城解放了,五星紅旗在新中國的上空飄揚,但這面紅旗是用江姐等烈士的鮮血染紅的。

看完了歌劇,心中感慨很多。不得不說,《江姐》是一部十分經典的歌劇,這麼多年過來,依然經久不衰,並且不斷髮展不斷成熟。從情節來說,整部七幕緊湊有力,有緊有鬆;從唱詞來說,每句唱詞我覺得都是經過了反覆修改和推敲,十分押韻而且與情節配合的十分完美;從歌曲唱段來說,種類十分豐富,有獨唱、混聲大合唱、合唱、輪唱等,層次感很強。

觀看過程中,我對幾個地方的印象很深。首先是第五幕中江姐與叛徒甫志高的智鬥,唱詞、情節十分緊湊。甫志高:她神色安穩難琢磨。江姐:他狡詐陰險詭計多。甫志高:且把她當魚餌 再抓雙槍老太婆。江姐:拖住他不讓走 免得戰友遇風波。甫志高:明槍容易防 暗箭最難躲。可知道今日到此有把握。江姐:只要組織得保全 個人的安危又算什麼。後來又加上藍洪順,將三個人的心理動態縷得十分清晰。先是三人的對唱,最後以一句“哎~~還需要當機立斷想計謀!”的合唱結束整個高潮,給人以餘音繞樑的感覺。其次是第三幕中藍洪順和衆游擊隊員要爲老彭報仇的唱段。藍洪順: 殺敵報仇在今天 藍洪順一馬願當先 岩石可裂不可卷 合:鋼刀能斷不能彎! 藍洪順:龍潭虎穴也要闖! 合:哪怕血染

華鎣山!表現出了共產黨革命志士的英勇無畏的精神,描繪了一羣有血有肉的共產黨人。最後是最後一幕中所有江姐的唱詞。表現出江姐是一個革命意志堅強的代表人物,她是無數在解放戰爭中爲國捐軀的革命志士的化身。“嚴刑拷打算不了什麼,竹籤子是竹子做的,而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鑄的。”山可移海(在好範 文 網搜索更多的文章:)可填 我的心不變 頭可斷血可流 我的志不撓!看似文弱的女性卻有着如此不屈的意志!

不得不說,《江姐》確實是一部感染力非常強的歌劇。整劇演劇風格既寫實又寫意,當然更側重於表達江姐的革命理想和她生動而崇高的人格魅力,江姐的扮演者以她精彩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江姐爲革命灑熱血拋頭顱。其音樂主題和主題歌《紅梅贊》、《春蠶到死絲不斷》、《我爲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繡紅旗》等成功地塑造了江姐的人物形象,把江姐的大無畏的精神表現的淋漓景緻,並且讓敵人到最後時刻終於知道,真正的共產黨人是不可戰勝的,共產黨人的意志是堅不可摧的。當年的渣滓洞不僅鍛造了黨的的脊樑,也洗禮了後輩的靈魂,更爲藝術創作提供了永恆的題材,其中的江姐更成爲中國人永久的偶像。。多少年久違的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情懷重又激盪在人們心中,也不得不讓人感嘆歌劇的魅力和革命情懷的感染力。看完了整個劇目,我才真正的領悟到什麼是英雄,什麼是革命,什麼是革命浪漫主義。同時我也感受到現在所擁有的美好時光是用生命、淚水和鮮血換來的,現在的和平歲月是用很多人的青春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