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觀看紀錄片蘇東坡的觀後感

觀後感2.34W

觀看紀錄片蘇東坡的觀後感

觀看紀錄片蘇東坡的觀後感範文1

蘇軾幾乎是我們每個人都很熟悉的一位詩人。從國小時的“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到國中時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再到高中時的“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蘇軾似乎無時無刻不陪伴着我們。

之前對於蘇軾的瞭解大多是由他的詩詞而來,我個人是非常喜歡蘇軾的詩的,蘇軾的詩風比較多樣,比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屬於比較豪放而曠達的,《水調歌頭》則屬於比較柔美的,然而婉約中又不失大氣。人們對於蘇軾的喜愛,也從當今的各個方面體現出來,他的詩被譜曲編歌傳唱至今,耳熟能詳,東坡肉作爲人間美食流傳至今。由此亦可見,蘇軾的才華不僅僅只侷限於詩詞歌賦方面。近日,觀看《蘇東坡》紀錄片後,使我更加走進了這位曠世奇才——蘇東坡。

紀錄片共分爲六集:雪泥鴻爪、蓑煙雨、大江東去、成竹在胸、千古遺愛和南渡北歸。此片從文學、藝術、美食、情感等角度觀照蘇軾在黃州之前和黃州以後的人生沉浮背景,多層面、多角度地解讀了蘇軾的生命感悟、精神嬗變。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兩個情節當屬“不合時宜”與“爲國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

一次,蘇軾飯後攜婢妾散步,摸着肚皮問她們這裏面裝的是什麼,有人說是滿腹經綸,有人說是滿肚子學識。蘇軾不以爲然,惟有朝雲的回答讓他捧腹大笑。朝雲說:“學士一肚皮不合時宜。”的確,那時的蘇軾擁有不同於世俗的真知灼見,卻始終得不到認可,但我們又可以從蘇軾的玩笑言語中感受到他的那份開朗豁達。

蘇東坡被貶後被再次任用,當時他發現新法的一些政策對百姓是有利的,於是便極力支持,一切爲了百姓着想。公元1087年,北宋取得了對西夏吐蕃作戰的勝利,百官稱賀,並主張藉機議和,蘇東坡卻上書皇帝,提出“爲國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這是他多年執政的經驗之談。從此我們也可以看出蘇軾“不追隨,不盲從,堅持實事求是”的爲人原則。

蘇東坡是對世界影響最大的中國文人,古今中外,到處都傳唱着他的佳句,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吸引着我們。因此,我們常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

觀看紀錄片蘇東坡的觀後感範文2

《巨人傳》中曾寫道:“人與人之間最使人心痛的,莫過於自己以誠懇的態度希望得到別人的善意和友好,結果卻得到了惡意和傷害。”用這句話來形容蘇軾再合適不過了。

紹聖元年,蘇軾因洛蜀黨爭被貶惠州,船到岸邊時,蘇軾驚喜的發現那裏的父老鄉親都站在碼頭上迎接他,他熱淚盈眶的寫下了《十月二日初到惠州》,所以雖然在惠州日子十分清貧,行動還受到管制,但他並不泄氣,依然每天讀書,還爲惠州百姓做了幾件好事。奸臣章淳見狀,把蘇軾貶到更偏遠的海南。

宋元符三年,蘇軾被赦,結束七年的流放從海南迴到朝廷。章惇的兒子章援,害怕他的父親對蘇軾的迫害甚多而受到打擊報復,特意寫了一封信給蘇軾,請他寬恕。蘇軾立即回信:“伏讀來教,感嘆不已。某與丞相定交四十餘年,雖中間出處稍異,交情固無增損也。聞其高年,寄跡海隅,此懷可知。但以往者,更說何益,惟論其未然者而已。”這種既往不咎,重情重義,以德報怨的胸懷,實在是令我佩服,我可做不到這樣。當年,蘇軾、蘇轍兄弟倆和章惇都是同榜進士,而且做了頗有情誼的好友。但在章惇當權後,因爲政見的分歧,將蘇軾降職免官。

章惇不但在事業上對蘇軾打擊,而且在生活上也對蘇軾處處刁難,不讓他住在官宿,蘇軾只能租用民房。真是風餐露宿,備受摧殘。這樣的壓迫,無論放在誰的身上,都是難以釋懷的!但蘇軾竟不計較個人的恩怨,反而用“更說何益”一筆帶過。這種寬宏大量,實在是少見。

讓人特別感動的還有,蘇軾還常懷念與章惇的友誼,而且還爲他的生活、健康而牽掛。在給章援的信中,蘇軾叮囑他好好照顧父親章淳,蘇軾還給生病的章惇寄去一些藥方,囑咐他多多保重自己。蘇軾對章惇仍然像對老朋友那樣關心,不計前嫌,如此寬廣的胸襟,即使放在現在,又有幾人能及?

現在的人,一個個只顧自己的利益,自私自利,社會上----的風氣盛行,世界上各事各物都是向好的方面發展的,人類也是越來有智慧的,但是人類的道德已經慢慢的丟失了。人們總是往前看,爲什麼不多回頭學習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呢?

觀看紀錄片蘇東坡的觀後感範文3

從小就讀蘇東坡的詩,“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憂愁,“大江東去浪濤盡”的氣勢……無不流露出詩人的豪邁奔放。可我對蘇東坡的瞭解甚少,直至讀了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傳》,才知道蘇東坡原來是千古奇人。

蘇東坡既是虔誠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他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的背後,幾度升遷的辛酸只有他自己品嚐。他一生爲官,一生清廉,與大政治家王安石鬥智鬥法。他熱愛生活,在美食方面留下了“東坡肉”“東坡壺”以傳後世。東坡情感豐富,對其亡妻寄以青絲,在《朝雲墓誌銘》和《悼朝雲》一詩中表達了自己的傷痛。蘇東坡是剛直的,儘管有過數次因詩而被捕受審,但他仍不改犀利的詞風。他寫詩諷刺“羣鳥未可辨雌雄”,後又寫“猶誦賣青春”對官場榮耀表示鄙夷。他知己無數,兄弟情深,蘇東坡又是幸福的。

蘇東坡有一身浩然之氣,王安石變法出現了種.種弊端,蘇東坡寫出了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學,也表現出他個人的氣質與風格,機智學問與大無畏精神。蘇東坡反對變法失敗被貶至杭州,他遠離了塵世的喧囂,迴歸與清純與空靈。他習慣了淡泊,他明白瞭如何應對困難。蘇東坡具備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超凡脫俗,剛正不阿,坦坦蕩蕩,使他任何環境中處之泰然,寵辱不驚。

蘇東坡的一生坎坷,但也是豁達的一生。身處逆境也不覺痛苦,腳踏荊棘也不覺悲涼,始終保持樂觀,像他的詩詞一樣千載有餘情。

細讀“大江東去浪淘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原來這些都是蘇東坡樂觀的態度和別樣的人生哲理。

觀看紀錄片蘇東坡的觀後感範文4

他將至情融化爲筆端流淌的華彩;

他用豁達凝練成筆上飄灑的旋律;

他用痛楚壓抑成意識奔涌的篇章;

人如其文,蘇軾是一杯清茶,他將伴我一生。苦澀中遮不住的淡香溢出翠玉般的碧壺,沁滿心田,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願,也是“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的哀思。這種苦澀的思念被寄予給一杯清茶,被寄託給一輪明月。淡的相思,淺淺的哀愁無需言語,沉鬱便是所有。

蘇軾是一江碧水,他將伴我一生。掩飾不住內心的寂寥,傾訴不盡“高處不勝寒”的蒼涼。是“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孤寂。在鬢髮幾百之際,故人不在,源於內心的寂寥。埋葬,便是所有。

蘇軾在他用文字編織的夢幻中遨遊,在他用詩堆積的象牙塔中放縱。“浮游天地間”“放浪形骸外”是他全部思念的凝結點,是里程牌,是伴我一生的人生格言。

回首蘇軾,我無語。因爲我正在用心和他作超然物外的風流。閱讀蘇軾,品位蘇軾,我終於明白,一切痛苦只是過眼雲煙,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如茶,伴我一生讓我平淡;

蘇軾如水,伴我一生讓我寧靜。

蘇軾:我心中的永恆!

觀看紀錄片蘇東坡的觀後感範文5

蘇東坡有一種情懷,亙古綿長,無私無求,不因季節更替,不因名利沉浮。然而他沉睡千百年,直到2018的現在,都不曾改變。(文章的開頭可以稍微鋪墊一下,開頭由於直白了一些,顯得有些突兀。或是可以把第二段和第一段換一下位置,可以從當前的現象引出蘇東坡,與之形成一種對比或共鳴。或者也可以把首段放到第三段的開頭)

爽朗的天空綻出烈日的笑顏,雲朵在光束中毫不顯眼,但真實骨感。街上多了些叫賣的小攤,對面開張的餐廳裏氤氳着醬香,可是被那奢侈厚重的玻璃門阻擋。清晨的街市邊總是坐着些工人和流浪漢,整條路上充斥着菜香和垃圾腐爛的氣味。我坐在餐廳靠窗的一角,看着最近網上曝出的假疫苗和假奶粉的事件,同樣替那些父母感到擔心。“末日動盪”,人心泯滅,這真是一個令人絕望的世界。眼前的新聞和窗外的景象,我不禁黯然神傷,陷入深思。(此處可以穿插,我想到了蘇東坡)

北宋有位偉大的政治家,蘇東坡。他生平經歷起落跌宕。每個人在青澀之年都是懵懂無知,不知收斂性情的,亦如他,在書文中大發勞騷,被貶謫,後升官,欲升又貶。他反對新政法,卻用一生的時間溫暖了他任職還有貶謫地方的每位百姓的心,時刻保持着“民貴君輕”的信仰。越是艱苦貧賤之地,他越能贏得老百姓的愛戴。在杭州任職時,當地糧食短缺,蘇東坡就拿修葺官舍的錢去換糧食,並向朝廷申請,資以補糧,百姓們這才度過了乾旱之季。第二年,杭州大鬧瘟疫,眼下百姓的生計,讓他不得不食言自己的摯友巢谷,開了“聖散子”這一濟藥方。因爲此心安處,便是故鄉。

蘇東坡一生不追隨,不盲從,堅持實事求是。他熱愛着自己締造的美,和一切受他庇護的民衆。他溫情地注視着人間,把自視甚高的理想主義,置換爲溫暖的人間情懷,這也許就是爲什麼千年後,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甚至是海外,都會引起人們親切敬佩的微笑。

然而,在今2018,大部分的人情世故越來越冷漠。他們認爲一切都需要金錢,一切都爲了名利。爲了提高成本,而大量散賣假藥,不顧萬物生靈;爲了顯示自家菜品的奢華,而揹着良心標價;想要成爲網紅的人,卻在網絡上發佈殘虐貓狗鼠兔的視頻……(這段文字口子開小,與蘇東坡的某個點結合起來寫,並寫詳細,這樣會好很多。太過於面面俱到不好。)

很多時候矇蔽我們雙眼的不是假象,而是自己的執念。我們原可以像蘇東坡那樣,用頂風迎雨的態度,多點淡然,少點虛榮,過真實自在的生活。不計較名利地位,不比較高貴謙卑,與每個人都如舊相識般親切。這纔是真正的快樂,靈魂被永遠地用澄澈的水洗滌,不再抱有遺憾和不純的思想,不再有對於世間的罪惡感,是人生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