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于丹講座觀後感【精彩多篇】

觀後感5.28K

于丹講座觀後感【精彩多篇】

觀看于丹講座觀後感作文 篇一

今天我和兒子一大早就起牀了,一起觀看于丹講的教育節目——《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並且從中學到了許多,解決了我們困惑已久的難題。

每個家庭都是圍繞着孩子轉,現在不比以前了,只要學到書本上的知識就夠了。現在的孩子,除了掌握課本上的知識外,還要學習各種技能,怎麼優秀怎麼來。現在小孩壓力大,大人壓力大,感覺都是在比較中生活着,真的是印證着于丹老師說的這句話:生與死是確定性的,其餘的都是不確定性,興趣班是爲了提供不確定性,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作爲。

大人的行爲也影響着孩子,所以以後我會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給孩子帶來好的榜樣!

孩子之所以優秀,肯定是培養出來的,離不開老師的培養,離不開家人的培養,做人到做事,以後會給予孩子更多的愛,更多的鼓勵,充滿着正能量!孩子是樂觀的,以後對待任何事情都會以樂觀態度去處理。

關於分數方面的問題,做家長的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個好的分數出來,沒有考個好的分數出來時,就對孩子說:“怎麼考個這個分數回來了,你看看別人,都比你高”。雖然心裏想不應該這樣說孩子,但這話還是藏不住,脫口而出。看了于丹的節目後,知道自己這樣不好,要正確引導孩子慢慢進步,切不可一步登天。

關於孩子自身安全的問題,在學校,老師教了一部分,其餘的作爲家長也應該盡到責任,讓孩子知道遇到困難怎麼辦?怎麼去處理?什麼是安全的,什麼是危險的。

作爲家長,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希望能和孩子一起成長!人只要活着,就得學習,學無止境!

今年的雙十二,讓我們的心靈收穫滿滿!

觀看于丹講座最新觀後感 篇二

這天,我看了于丹老師的專題講座,感觸很深。

于丹老師在講座中主要是強調我們中國小生在完成必修課的同時,還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師,關心他人,讓每一箇中國小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于丹老師首先談到“孝”。百善孝爲先,孝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爲,一般表現爲孝順,孝敬。要對生活充滿感恩的心,感謝父母,尊敬老師。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內在的一種職責。

然後談到“仁”仁就是要學會怎樣處理兩者的關係,要充滿愛心,和善待人。《三字經》裏說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是說,人在剛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着各自生存環境的變化,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生差異。教育孩子要與人和睦相處,懂得一個人的痛苦,由兩個人分擔,痛苦就減少一半,相反,一個人的快樂,兩個人分享,快樂就增加了一半,與人交往,多關愛他人,使自己健康,快樂的成長。

最後談到“自立,自強,自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會直接決定人生的軌跡,孩子的成長不是填鴨式的灌輸,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經驗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規,按部就班,而是要在這個處處混沌喧囂的社會中,學會發現其中的有效信息。

透過於丹老師講的這堂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生最重要的並不是學習,學會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會做人的話,就算學習成績再好,也不是一個健全的人。

想想自己,有時爸爸媽媽督促我學習,我總嫌囉嗦,有時讓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總不情願,想到那裏,我不禁感到很內疚,爸爸媽媽爲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還不明白感恩,總惹他們生氣,悲哀,太不就應了。在那裏,我想對爸媽說:“我錯了,我以後要聽你們的話,好好孝敬你們,好好報答你們的養育之恩!”

在以後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爲中心的壞習慣,跟同學們一齊快樂的學習,樹立自己的遠大目標,樂觀,向上,用心進取,做一個優秀的合格人才。

于丹講座觀後感 篇三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師的專家講座,十分有感觸。她教給我很多對我有幫助的人生道理。

于丹老師的演講分爲幾個主題,分別是:1.父母應怎樣認識孩子,如何擬定合理的人生目標。2.孩子不聽話,愛發脾氣,作爲家長應如何正確引導教育。3.怎樣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其中我最有感觸的是第2個主題。

在講這個主題的時候,于丹老師先講了一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卻再一次的帶給我心靈上的震撼:從前有一個小男孩,他十分愛發脾氣。有一天,他的爸爸把他帶到院子裏的籬笆跟前,對他說:“孩子,以後你每發一次脾氣就在籬笆上釘一顆釘子。”這個男孩便照着爸爸說的去做了。第一天快結束的時候,小男孩去籬笆跟前看,他這一天就釘了30多顆釘子,他十分驚訝,怎麼自己一天中就發這麼多次脾氣呢?他自己都沒感覺到。這時,爸爸走到他的旁邊說:“要想讓釘子更少就只能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小男孩就盡力控制自己的脾氣,於是每天釘的釘子越來越少:十幾顆、十顆、五顆、三顆,終於有一天,他高興地跑到爸爸跟前說:“爸爸,我今天一顆釘子也沒有釘!”爸爸說:“那就把釘子全拔了吧。”待小男孩把釘子全拔了後,爸爸又對他說:“今天一顆釘子都沒定這固然很好,但你有沒有想到這上面的釘子孔還是會留在別人的心上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亂髮脾氣,發脾氣就像在別人的心上釘釘子,釘子孔會永遠留在別人身上的。

轉過頭來看看我,整天對家人發脾氣,媽媽督促我學習我總嫌媽媽囉嗦,爸爸讓我幹什麼我總是不耐煩,想到這裏,我不禁感到內疚:我在親人的心上留下了多少個難以磨滅的傷口啊。我要改正亂髮脾氣這個壞習慣,聽爸爸媽媽的話,做一個好孩子。

觀看于丹講座最新觀後感 篇四

一直喜歡着于丹的書與講座,這周學校要求觀看于丹的《中國小生人格教育》講座,自然很是樂意。

長長的講座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還是一個小寓言。

用同樣一鍋沸騰的水,用同樣的時間去煮一個雞蛋,一個蘿蔔,一把茶葉。當雞蛋再取出來的時候,蛋清蛋黃都變硬了;當蘿蔔取出來時,變成了一灘軟綿綿的蘿蔔泥;而茶葉卻舒展開了,變得飽滿充實,它使一鍋無味的水變成了香氣撲鼻的茶水。這正是三種人融入社會後的態度。沸騰的水是社會,雞蛋。蘿蔔。茶葉是三種融入社會後的態度。第一種人在社會中熬得心如鐵石,忿世嫉俗;第二種人在社會中心軟了,人很善良,但是失去了自己的原則;而第三種人完全融入了社會,他在社會中展現了自己,用自身的能力改變了環境。

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生活小常識,當延伸了意義後,令我深思。社會,沸水。態度,茶葉。人的一生離不開社會,只有和社會融爲一體才能展現自己的才華創造美好的人生。融入社會,看似簡單的幾個字,卻又有誰能完全做到?這是一種展現自己的同時,影響周邊環境的高難度境界。難!但是這值得去奮鬥,達到了這種境界,是一種別樣的成長,不同尋常的成功。我想,要成爲茶葉,恐怕最重要的是對社會的認識。社會需要我們去真正的認識理解,社會是供我們展示自己的平臺,是供我們鍛鍊自我的地方。不能像第一二種人,沒有自己的認識,輕易被社會而改變。當正確的面對了社會,此時的社會就是一個助我們攀上巔峯的階梯。

如今的我仍是學子,未涉足真正的社會。但實際上班級正是一個小的社會。如何做好茶葉?我想,作爲班長,要想成爲好的茶葉,就是和同學、老師處理好關係,在學習上展現自己,和同學將我們班變爲真正的集體,將我們這個小集體,又融入更大的集體——學校。

社會如沸水,態度決定成敗。我,決心做片茶葉!

觀看于丹講座最新觀後感 篇五

今天我看了北大於丹教授的感恩講座,看了這個講座我深受感觸,講座的主題是-----感恩教育。

于丹老師先講了孝道,說岳母刺字和周恩來敬母的故事,有一個人特別讓我感動,他爲了救母親,偷偷給母親捐了一個腎。現在的小孩天天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但卻只知道家長爲自己付出一切,而不知道回報。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女孩,因爲父母天天寵着慣着她,所以得了“公主病”,一次媽媽燒水時不小心把手燙傷了,此時小女孩正在看電視,媽媽就把燙傷的手伸到小女孩眼前,只聽小女孩嚴厲地哄到:“去、去、去,別擋着我看電視!”雖然這是一個看似很平常的小事,卻能反應一個孩子的孝心。我覺得我在這方面做的就很好,我特別關心我媽媽,她要是哪不舒服,我就會想一切辦法讓她好一些。

第二點,于丹老師講的是發現,她講了一個故事讓我記憶猶新:有一個老師找來了10名同學,對同學說:“今天我們要走過一個小黑屋,一定要跟着我走,因爲那裏有許多機關。”說完就帶頭走進了小黑屋。進了黑屋,伸手不見五指,同學們都緊跟着老師一直走到了頭。同學們想:這也沒什麼難的啊!這時老師打開了燈,同學們嚇壞了。原來他們剛纔走過的是一根獨木橋,獨木橋下竟是一個鱷魚池!老師讓同學們走回去,沒有一個人敢,在老師不斷催促下終於有兩個同學回去了。這時老師又打開四盞燈,同學們這纔看清楚,原來鱷魚池上面有保護網。這時零零散散又過去幾個人可是最終還是有兩個同學沒過去。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要勇敢的面對,要去發現,只有不斷地發現才能看出生活中的另一面。有人說生活像一鍋燒開的水,每個人融入到生活時的態度都是-本站§ 不同的,有人會被生活給煮軟了,有人會被生活把內心煮硬了,而有些人會融到生活這鍋開水裏,像茶一樣讓生活有滋有味。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爲我們默默地付出了一切,我們應該孝敬父母,不要把父母的健康置之度外,做一個講孝道的好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主動承擔自己的責任,長大後要主動尋找機會,而不是去等待機會。

于丹講座觀後感 篇六

昨(22)日上午,資陽好萊塢會演中心座無虛席,我國著名文化學者于丹來到這裏,帶來了一堂名爲《感悟"中國智慧",品味精彩人生》的精彩講座。市委書記李佳、市政協主席羅雪松,以及其他相關市領導、市級老領導聆聽了講座。市委、宣傳部部長曹家貴主持講座並致辭。

于丹,北師大教授、博士生導師、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也是著名電視策劃人,被譽爲中國電視業的"軍師"。同時,她又是古典文化的普及與傳播者,曾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文化視點》等欄目,通過《論語心得》、《莊子心得》、《論語感悟》等系列講座,普及、傳播傳統文化,在海內外文化界、教育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講座中,于丹教授指出,這兩年"幸福"是中國的主題詞,而我剛來到資陽,就確確實實感受到資陽人要打造幸福資陽是有自己的底氣的,因爲我從大家臉上看到了對幸福的確認,這能激發大家內心向上飛揚的力量,這能讓幸福離我們越來越近。

于丹教授還圍繞"感悟中國智慧"這個話題,聯繫當下解讀國學經典,她從"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再到"恭者不侮,寬者得衆,信者人

任焉,敏則有功,惠者足以使人",用20xx多年前先賢的至理名言解答現代人心中的困惑。兩個小時的講演中,于丹出口成章、侃侃而談,以豐富的國學知識給聽衆以極大的精神享受。

于丹講座觀後感 篇七

什麼是生活?說的通俗點,就是生下來,活下去。在這個基礎上,再去追求理想,享受情調,努力過着自己理想中的日子。若只是爲生存而活的話,拋棄了理想,放棄了朋友,埋沒的親情,忘卻了情懷,那自問和那些茹毛飲血的禽獸有什麼區別呢? 觀看于丹教授的講座,讓我領悟到的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融入生活中的一種道德,更是追求自我完善,通向自我幸福的路。 在這個物慾橫流,信仰缺失的年代,每個人的一生中都充斥着各種誘惑困擾,不是想要的太多,而是看清的太少。激烈的競爭不僅提升着每個人的能力,同時還改變着大家的心態。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家國夢——“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無數先哲們的智慧告訴我們,在人生的各個時期都要學會自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缺點和弱勢,而後慢慢地去學習,去完善。待到機會來時,才能厚積薄發,展翅鵬飛。當理想得到放飛,價值達到昇華,才能真正體會到生活的真諦。 同時,我們還要學會寬容,寬容是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寬恕自己,學會放棄,坦然與淡定地面對這個大千世界,可以化解心中很多的遺憾。寬恕他人,更需要一種無畏的胸懷。這時,你會發現,身邊充滿了真誠、熱情和信賴。 都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其實只要我們從中尋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就能終身享用。

于丹老師的講座觀後感 篇八

我看了于丹老師教育講座,受益匪淺。人要懂得孝順,還要仁愛。對於于丹老師的講座,我知道父母與子女之間關係和人在社會、在生活中,所需要的準則。

我知道了,人從小到大,都要建立兩兩關係。多在人羣中學習、娛樂,而不是信賴於網絡,老在家裏上網,不出去與同伴玩耍、交流,孩子要多動手,相信只要動手做,沒有不成功的。要信賴於用雙手實現夢想,實現未來。人從小要建立兩兩關係,多與同伴們在一起,不要老呆在家裏。要與同伴互幫互助,經常聚在一起聊天、玩耍。 其次,做家長的,不要嬌慣孩子。于丹老師講了一個寓言故事。

從小有一個孩子,天天與大樹玩耍。有一天,孩子愁眉苦臉,大樹問:“孩子,你怎麼了?怎麼不高興了?”孩子說:“別的同學都有玩具,各式各樣。我也想要。”大樹慈祥地說:“孩子,你別擔心。你可以把我的果子全摘了,去賣錢。買你想要的東西。”孩子摘了全部的果子,買了想要的東西。時間一天天過去了。有一天,孩子仍舊愁眉苦臉。大樹問:“你怎麼了?”孩子說:“我的同伴們都出去,去世界各地了,而我卻沒有。”大樹說:“孩子,你可以把我的樹根做成獨木舟,去世界各地漂泊。”孩子把樹根做成獨木舟。孩子後來回來了,遊玩了世界各地後,坐在大樹旁,與大樹一同看每天美麗的日出了。這個故事告訴我,這個大樹就是父母,而這個小孩子就是我們孩子。孩子要什麼,父母就給什麼,使孩子享受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待遇,而不是靠自己的勞動獲取回報。 而且,父母的教育與孩子的成長也有關係,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教育是一個起點、是一種鼓勵。在人格中學會愛、學會尊敬。這樣一個孩子,不論在社會、在生活中,都有一個成功的生活位置,在等着他的到來。

一個人,在社會的煎熬下,舒展個人的生命。這纔是最完美的。 做人首先要孝,我覺得我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在爸爸或媽媽生病的情況下,送一杯溫水、一杯熱茶。足以表達女兒的孝心。其實,幫媽媽拿東西、洗幾次衣襪,就表現出來。不用做得那麼重大,只要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會非同尋常。 于丹老師講座點燃了我心靈的空間。讓我懂得、理解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懂得做人如何孝、順。所以,人在這個世界上,在任何艱難困苦中,都不能低頭,要舒展個人的生命,纔是最完美的。 于丹老師的講座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非常感謝于丹老師的精彩演講。

于丹的講座觀後感 篇九

今天聽完《于丹講座》,第一感覺就是氣勢澎湃。一提起女子,大家立刻會想起柔弱的、嬌滴滴的西施;哭哭啼啼的、柔美的林黛玉……從古到今,沒有幾個女子被形容爲強悍的、胸懷大志的、保家衛國的,我所知道的只有劉胡蘭、秋瑾、江姐和花木蘭。今天我又結識了一位——于丹。雖然不是很瞭解于丹,但一接觸,便知道她是我的偶像,從她抑揚頓挫的語氣和雄壯的語言中,我斷定她必將強悍、必將充滿激-情、必將胸懷大志、必將保家衛國、必將成大器。她那豪言壯語的演講,讓人熱血沸騰、激-情萬分。

第二感覺就是聯想豐富。說到一件物品,她就能聯想到與其相關的任何事物。當說到二胡時,她想到陶淵明“辭縣令,彈素琴”的故事。當說起“儒家”和“道家”時,她說:儒家給我仁愛,道家給我智慧;如果儒家是長空,那道家便是大地。當她聽着陳-軍老師的二胡演奏時,聯想到古人唯一的樂器——琴;聯想到大自然的聲音;聯想到清脆委婉的鳥鳴,聯想到風吹松林的聲音……于丹——您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百科全書。

今天是週日,休息在家百無聊賴下了一天的國際象棋。贏了心花怒放,得意洋洋,輸了垂頭喪氣,原本是技不如人可還是惱羞成怒,怨天尤人,爲走錯一步棋而懊悔不已,唉聲嘆氣。弄得那娘倆只要我下棋就躲的遠遠地生怕引火燒身。

棋又下輸了,休息一下。無意中發現了于丹教授講座“發現你的心靈”的視頻,本想隨便聽聽換換腦子,哪成想這一聽真真正正震撼了我的心靈。她用現代的語言結合現在社會文化方式和現代人的生活觀念,詮釋了儒、道幾千年來傳遞給我們的一個簡單的道理,那就是儒是大地是實踐;道是天空是超越,獨與天地共往來。儒家的論語用微言大義、言簡意賅來告訴我們在工作中需要做一個見到的儒家,道家則提醒我們在休閒中更需要隨着莊子做一次天地之間的逍遙遊。這就是我們中華民-主文化的精髓。

于丹教授的講話極富感染力,所說的話記下了來就是一篇文章,令人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她可以迅速的把一件事高度的凝練並高度地概括,高度的提升,他極好的語言智慧也許是天賦吧!當然跟她日常的學習積累是分不開的。我想那些名嘴們也只能望其項背了。

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中國的語言竟如此的唯美,即可妙語連珠的娓娓道來,亦可妙語天成的讓你聽之忘憂。向中華古老文化創始的古聖先賢致敬!向中華古老文化的傳播人于丹教授致敬!

觀看于丹講座最新觀後感 篇十

我看了于丹老師教育講座,受益匪淺。人要懂得孝順,還要仁愛。對於于丹老師的講座,我知道父母與子女之間關係和人在社會、在生活中,所需要的準則。

我知道了,人從小到大,都要建立兩兩關係。多在人羣中學習、娛樂,而不是信賴於網絡,老在家裏上網,不出去與同伴玩耍、交流,孩子要多動手,相信只要動手做,沒有不成功的。要信賴於用雙手實現夢想,實現未來。人從小要建立兩兩關係,多與同伴們在一起,不要老呆在家裏。要與同伴互幫互助,經常聚在一起聊天、玩耍。 其次,做家長的,不要嬌慣孩子。于丹老師講了一個寓言故事。

從小有一個孩子,天天與大樹玩耍。有一天,孩子愁眉苦臉,大樹問:“孩子,你怎麼了?怎麼不高興了?”孩子說:“別的同學都有玩具,各式各樣。我也想要。”大樹慈祥地說:“孩子,你別擔心。你可以把我的果子全摘了,去賣錢。買你想要的東西。”孩子摘了全部的果子,買了想要的東西。時間一天天過去了。有一天,孩子仍舊愁眉苦臉。大樹問:“你怎麼了?”孩子說:“我的同伴們都出去,去世界各地了,而我卻沒有。”大樹說:“孩子,你可以把我的樹根做成獨木舟,去世界各地漂泊。”孩子把樹根做成獨木舟。孩子後來回來了,遊玩了世界各地後,坐在大樹旁,與大樹一同看每天美麗的日出了。這個故事告訴我,這個大樹就是父母,而這個小孩子就是我們孩子。孩子要什麼,父母就給什麼,使孩子享受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待遇,而不是靠自己的勞動獲取回報。 而且,父母的教育與孩子的成長也有關係,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教育是一個起點、是一種鼓勵。在人格中學會愛、學會尊敬。這樣一個孩子,不論在社會、在生活中,都有一個成功的生活位置,在等着他的到來。

一個人,在社會的煎熬下,舒展個人的生命。這纔是最完美的。 做人首先要孝,我覺得我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在爸爸或媽媽生病的情況下,送一杯溫水、一杯熱茶。足以表達女兒的孝心。其實,幫媽媽拿東西、洗幾次衣襪,就表現出來。不用做得那麼重大,只要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會非同尋常。 于丹老師講座點燃了我心靈的空間。讓我懂得、理解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懂得做人如何孝、順。所以,人在這個世界上,在任何艱難困苦中,都不能低頭,要舒展個人的生命,纔是最完美的。 于丹老師的講座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非常感謝于丹老師的精彩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