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我不是藥神電影觀後感1000字多篇

觀後感3.26W

我不是藥神電影觀後感1000字多篇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 篇一

你想做救世主?

我不想做什麼救世主,我想賺錢。

在生與死的考驗下,人往往會敗給利益。

電影裏的主角剛開始並不是抱着幫助白血病人的意圖踏上運輸藥物的路途,而當程勇不再心念賺錢,願意往返印度爲絕症病人提供救命藥卻被抓的時候;當即將歸家的黃毛爲程勇挺身而出,被貨車撞得滿身鮮血的時候;又當程勇最終被判刑,在去監獄的路兩旁站滿了白血病人爲他送行的時候,這些情節無一不刺痛了我的心,也深深刺痛了電影院裏其他觀衆的心。因爲太真實,所以纔會有感動、有無奈、有欣慰、有淚水。

《我不是藥神》不是第一部講述關於絕症病人的電影,於我而言,它卻是最深刻的。有人說它是一部商業片,也有人說它是一部現實片,無論哪種,我們都不得不承認它是一部好電影。不刻意不矯情的催淚情節,是藥神電影能獲得好口碑高票房的原因之一。《我不是藥神》點映日就破億,最終以總票房30.7億的成績位列2020年年度電影票房榜第三名。而在豆瓣上,它的評分卻遠超票房排名第一的《紅海行動》和排名第二的《唐人街探案2》,可謂是收穫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

得此佳績,片中所有的演員都貢獻了自己最好的演技,連只說了幾句話的大媽都讓人記憶深刻。徐崢的表演收放自如,眼神與言語的轉換層次分明,將程勇的心路歷程演繹得真實可信。王傳君扮演的呂受益從不屑到希望到失望到絕望,爲人父的牽絆,爲人夫的捨棄,傳神到位。譚卓看着領班在臺上跳舞,眼中的不確定轉換到喜悅到含淚而笑,將一位單身母親帶着病孩的艱辛表現得淋漓盡致。章宇飾演的叛逆青年黃毛,狠狠的眼神,受傷的內心,對程勇的依賴,令人心疼。王硯輝的藥販子無恥但最後卻仗義,楊新鳴的牧師溫婉怯弱,週一圍的曹斌正直果斷。

既沒有《紅海行動》熱血沸騰的衝擊感,也沒有《唐人街探案2》懸疑中帶着的刺激感。但在電影結束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留給觀衆印象最深刻的卻是藥神。原因很簡單,我們的生活裏英雄不常見,刺激的旅程不常有,但生老病死卻是誰都逃不過的。

我不想死,我想活着。我吃了三年的藥,吃掉了房子,吃垮了家人。影片中這些臺詞字字句句直擊普通大衆的痛點,人活於世,都想安穩的度過一生。誰都怕生病,因爲生了病,很可能花掉的就是一生的積蓄。小孩、年輕人生不起病,老人更是生不起病。《我不是藥神》中,從頭貫穿到尾的兩個主題:降價、保供。每一點都是站在勞苦大衆的角度上,以電影的形式爲大衆發聲。主題爲民,得到觀衆的共鳴感,《我不是藥神》口碑票房怎能不爆棚?

願世界變好,不是因爲救世主,而是因爲追光者。有光明的地方必然有黑暗,而光與陰影的結合處展示人性的弱點,但毫無畏難勇於直前,愛與溫暖播撒人間。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 篇二

《我不是藥神》表現的是人性的主題,或者說是人的生存權的主題。在我們這個社會裏,除了正在逐漸脫貧的那部分鄉下人和下崗工人以外,生活在貧困線下死亡邊緣上最最痛苦的人,就是癌症患者。爲求得生存,病人和他們的家屬所承擔的痛苦,是常人無法想象的。《我不是藥神》表現的就是這麼一羣人,以及與他們緊密相關的藥販子。影片真實地展示了他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生離死別。一個個由血和淚剪接而來的鏡頭,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人的基本生存慾望和奮鬥抗爭,我深深地被這些血淚連接的蒙太奇感動了。這就是人性的力量。

我歷來認爲,文學和藝術不應該是高大上的吹鼓手,而應該面對人性的主題,體現人性的力量。把鏡頭對準弱者對準社會的底層,去了解去發現去表現去吶喊。無論你是哭泣還是歡呼,人性是一個永恆的東西,是一個人類共通的東西,那纔是真正的高大上。《我不是藥神》是這一點感動了我。

《我不是藥神》同時表現的又是無奈。影片在死亡和生存之間,在法律和常態之間,在利益和良心之間,在朋友和親人之間,在野蠻與道統之間,無規則地閃動着。人世間就是有這麼多的無奈。面對疾病面對死亡面對金錢面對權力面對常態,人們常常面臨着很多選擇。在一個個撲面而來的癌症患者的眼神和他們的口罩面前,人不得不做出一種選擇。影片的主人公選擇的是犧牲自己,不敢說他要拯救蒼生,但他做了他力所能及的事情。這種選擇,是影片最最成功也是最最受觀衆讚歎的精髓。是正是這種人性的表達,使影片具有巨大的震撼力。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這種無奈實在是太多太多。文學藝術作品很少有人去認真地嚴肅地表現這種無奈。因爲種種原因不敢涉及,或許是個盲區是個禁區,作家藝術家們只有無奈。像我們這個社會很多人一樣,面臨這樣的狀況,他們變得束手無策,只有無奈。他們像影片中的情節一樣,面對那一個個撲面而來的癌症患者的眼神和他們的口罩,不得不表現出無能和無奈。無奈,是這個社會最不可救藥的狀態。

《我不是藥神》還有一個值得稱道的地方,就是真實地表現人物的缺點和人性的弱點。在觀衆的眼裏,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人物,但他不是完人。他仗義但他也愛財,他愛孩子但家暴妻子。不同的人看他,還會找出其他缺點。這些都是人性的實在表現,因爲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可能有十分完美的人,也不會有十分完美的人格。就像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這個時代一樣,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還有很多缺陷,還有假藥還有假疫苗還有貪腐還有法律缺陷,等等。不完美才是真實的。只有不完美才會有矛盾。有矛盾就有鬥爭,就有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

表現無奈,就是直面矛盾,這是文學藝術應該倡導的題目。

文學藝術要表現的應該是一種人們崇尚與讚美的人性美,對各種無奈的陳述與辨析,對美中不足對社會對人性缺陷的分析與批判。

沒有批判,社會不會進步。

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最基本的原理。

我不是藥神電影觀後感900字 篇三

《我不是藥神》刷屏了,在看了不少的影評之後我也拿着爆米花坐進了電影院。雖然對電影的大概內容已經知曉,但在看到最後的時候還是哭得稀里嘩啦。戳爆我淚點的是小黃毛彭浩死的時候,程勇對着曹斌吼的那句:“他才20歲,他只是想活着,他有什麼錯?”還有老太太拉着曹斌說的:“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我們每個人都有活着的權利,卻又對生命無可奈何。張長林說他買了那麼多年的假藥,見到的最多的病是窮病。因爲窮他們買不起藥,又因爲對生命的渴望他們想要買到藥,所以無論是張長林的假藥還是程勇的走私藥最後都成了他們的救命藥。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所有的重點都放在了程勇的藥上面,朋友圈裏大部分人的評論也是圍繞着生命、生病、藥和錢進行的。然而在看完之後在回想記憶中的片段,真正打動我的卻是那些最容易被忽略的內容。

呂受益帶程勇去他家看他的兒子,他說剛查出自己有病的時候兒子還在媽媽的肚子裏5個月,當時他只想死,可是兒子出生之後他就不想死了,他想等着兒子叫他爸爸。現在他和程勇一起賣藥,有錢了也有藥了,他說如果以後兒子結婚早的話,他還有可能當爺爺。看到這裏的時候,心裏覺得暖暖的,雖然知道程勇走私藥是不對的,但卻讓那麼多人看到了希望,這世間的對與錯究竟該以什麼來衡量呢?

另一個片段是小黃毛彭浩死了之後,程勇去到他住的地方拿着的那張已經不會被使用的車票。彭浩之前說他不會再回去了,因爲家裏的人都認爲他已經死了。本來他就是因爲不想拖累家人才跑出來的。但是後來他有藥了,有救了,所以他剪掉了小黃毛,買了車票。或許他壓在桌子上的照片中一家三口笑容燦爛的在一起的場景很快又可以再現了。可最後因爲警察的追查,爲了保程勇,他還是沒能回去,永遠的回不去了。

看完電影我一直在思考什麼是對和錯?程勇走私藥是錯的,卻讓那麼多人看到了希望,病情得到了控制甚至生命得到了挽救。彭浩幫着程勇賣走私藥是錯的,卻幫助了那麼多病友。最後程勇被判刑的時候,道路兩旁都是前來送行的病友,車子經過的地方他們全都取下口罩。就連押送程勇的警察也爲之動容,將車速降低。

我想是非對錯其實就在我們心中,只要秉持善念終究會得到善果。就如同電影最後,程勇得到了減刑,且藥的事情也得到了政府部門的重視,化進了醫保。這便是最好的結果。

#765756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 篇四

昨天跟朋友去看了《我不是藥神》,作爲一部商業片,能有如此高的評分,能夠引起如此高的共鳴,得到廣泛的關注、討論並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真的挺難得。雖然還是有很多不足,但它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以下,是我從電影《我不是藥神》裏看到的一點信息,可能不準確,很淺薄,但我認爲也是另外一種視角。

也許大家都知道這是部淚點很多的電影,從進了影廳到放映結束,整個過程,大家都異常安靜。這是我遇見過的最安靜的影廳。我與朋友淚點都極低,很多時候我們都聽見彼此吸鼻子的聲音,出了電影院,眼睛都是腫的。

出了電影院之後,我腦袋裏只想到了一句話: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啊!

程勇沒有錢的時候,不能給爸爸動手術,不能很好的養育兒子,交不起房租,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更別談去幫助更多的人,那時候的他說:“命就是錢”,他最迫切的就是錢,而他考慮的也只是他自己。沒有錢病人們呢,吃不起正版藥只能眼睜睜的等死。

有了錢的程勇有錢給父親治病,有了自己正經的事業,也纔有能力爲病人們墊付藥費,可呂先生死了,黃毛死了,再多的錢也買不回來他們的生命。程勇在自責中,把兒子送出了國,好像是做好了準備,繼續幫助更多的人,他說“就當是還他們的。”他已無暇去考慮自己。

有一幕我印象深刻,在程勇被抓的時候,他用車擋住了警察,看着病人們把拿着藥消失在轉角,他眼裏好像鬆了一口氣,至少這些藥不會被沒收還可以救一些人,可當他被按倒在地的時候,本來已經逃走了的病友被守到另外一邊的警察追了出來,被按倒,藥也隨之撒了一地,程勇的眼裏滿是憤怒,原本不反抗的他開始拼命針扎,很想衝過去揍開那些按倒病友的警察。他們只是想活着,有什麼錯?

目前我們很多人,可以說大多數都是程勇改變前的狀態,不是完全一樣,但總能在他身上找到與自己契合的點,至少有一樣是共有的,那就是“窮病”。

“窮病”真的是一種病,可不是一般的病,是心靈上的疾病。但大多數人以爲,只要變得富有了,這病自然就好了。於是,當下絕大多數人都將“變得有錢”作爲終極目標,或者說是唯一的人生追求。可如電影裏傳達出的信息一樣,有了錢又怎麼樣?雖然沒有錢確實不行,可錢也不是萬能的。

我們不妨在埋頭掙錢的時候,找尋那麼一點點空擋,好好看看你自己,除了錢,你還擁有什麼?你擁有健康的體魄,你擁有愛,擁有情,有家人,有朋友,雖然也有煩惱,但,絕大部分時間,你都活得好好的不是嗎?

真正的“窮”不是沒有錢,而是精神上的不富裕。

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不要總把眼光放到自己所缺失的東西之上,不然,等你以爲自己實現了“理想”再看看自己時才後悔莫及:以前的自己纔是擁有更多幸福的人啊!可你已經在向前狂奔的路上,丟掉了你的精神食糧。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 篇五

昨晚看完《我不是藥神》,作爲淚點低的我還是幾次忍住了眼淚,直到電影的結尾大家脫下口罩爲勇哥送行那一幕才禁不住潸然淚下。如果說是什麼戳中淚點,大概是他想要用自己的方式盡力爲素味平生的衆多慢粒病人爭取一點希望吧。

這兩天看了一點背景資料,好像勇哥的原型人物本身也是一位慢粒病人。這樣大概會讓故事更好理解一些吧,也可能呂的角色是主角的另一個化身吧。首先是自己需要,才最清楚身爲病人的感受,才知道做這件事的意義有多大。

昨天也和幾個朋友探討了一下這部電影,同爲醫學生或者是別的專業的同學,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都不一樣吧,討論最後也沒有對錯是非。相對於非醫專業的同學在電影裏看到的病人治病難沒錢買藥的狀況以及病情惡化時承受的苦痛而感到的殘酷,現實中每天發生的更多更痛更殘酷。而每一個生病的人可能都會無數次問上天,爲什麼是我?沒有答案。沒有返回鍵。所以我看到那個阿姨對着週一圍苦苦相求不要再追蹤下去,給自己一點活的希望的時候,其實是挺戳心的。大多數人都是想活着,好好地活着,抑或不那麼好但有個盼頭活着。但是她做不了什麼,只想抓緊手中最後一根稻草。

不知道是不是對於窮病治不起的。悲哀比較容易引起大衆的同理心,恰好戳中很多人感同身受的點,畢竟多多少少身邊都會遇到過生病的人。www.但現實的殘酷可能是除了窮,仍然有些病是錢財尚不能治癒的。你根本不知道該抓哪根稻草,或者你無法確定抓住的這根稻草能不能救命。這又讓我想起《滾蛋吧,腫瘤君》,你可以在疾病面前脆弱不堪,但你卻又如此堅韌。

說回《藥神》,呂的逝去喚起勇哥內心的正義,必然與之相對的是原發藥公司的不近人情。但很顯然,吃仿製藥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有多少人可以做到故事的主角這種程度?這種個人的拯救對大多數人而言又可以持續多久呢?爲什麼藥價這麼貴?因爲一個新藥的研發投入的成本昂貴,值回這麼昂貴的定價。但如果是一個前景光明的新藥爲何還要定價這麼貴?因爲公司要趕在別人仿製藥出來之前把研發成本賺回來。爲什麼會有仿製藥?因爲新藥太貴了。所以討論的時候有個朋友說,這是個死結。那麼問題的突破口在哪裏呢?只能說恰好這個仿製藥的療效可以與原產藥相當,對於窮人而言是讀音。如果某些仿製藥療效打折呢?如果仿製藥被大家默認允許,那這些仿製藥的泛濫是否帶來更多假藥和仿冒藥?新藥市場價格定製的合理化,是不是與市場對仿製藥的限制和管控有很大關係呢?

可能一切秩序的合理化都要經歷漫長的波折演變。青黃不接的過渡期最是令人們飽受痛苦。時代的更迭總會讓痛苦的回憶變成歷史,而那些勇敢站出來撐住場面的人,也許只是在那個時間點選擇了他認爲對的選擇,至於他是否經受住後人的熱議,其實在看到那些摘下口罩一路目送的面孔之後,大概也覺得不那麼重要了吧。

世上本沒有神,期待的目光多了,也可能造出一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