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人間百態演繹生命的價值——電視劇《風箏》觀後感

觀後感2.85W

人間百態演繹生命的價值——電視劇《風箏》觀後感

人間百態演繹生命的價值——電視劇《風箏》觀後感

電視劇《風箏》是一部反映抗戰結束後,國共兩黨生活在隱蔽戰線上的特工們爲信仰鬥爭的歷史。從內戰爆發到文化大革命結束長達三十多年的時間,國共兩黨兩名特工圍繞揪出臥底是“誰”展開了追尋和較量,一名是由柳雲龍主演的軍統“六哥”鄭耀先,他是隱藏在國民黨軍統高層代號叫“風箏”的共產黨特工,另一名是由羅海瓊主演的邊區八路軍保衛幹部,外號“女諸葛”的韓冰,她是隱藏在共產黨內部代號叫“影子”的國民黨特工。圍繞兩個主角,影片向觀衆展示了國共兩黨衆多生動鮮活的特工形象,從他們身上不難挖掘出許多值得今天社會人深思的價值趨向,給人留下震撼的回味。

故事的序幕是由潛伏在國民黨軍統電訊處的女特工曾墨怡竊取了國民黨潛伏在共產黨內部的一份73名特工名單敗露後拉開的,鄭耀先受戴笠指派審理此案,審理過程中他成功地獲取了情報交給了組織,同時也被迫殺害了自己的同志,從此爲他九死一生的經歷埋下了伏筆,一方面戴笠懷疑他是共產黨,設局讓他暴露,另一方面共產黨人視他爲惡魔,欲將他除之而後快。隨着劇情的不斷深入,鄭耀先受命以中央日報社記者金默然的身份到延安與“影子”接頭,這不僅是戴笠對他的考驗,也是黨組織交給他的任務,必須挖出國民黨隱藏在中共高層的第74名代號叫“影子”的特工。到達延安後認識了韓冰,兩人正式唱起了對手戲......,隨着大西南的解放,韓冰從北京調到山城公安局工作,再次與在山城公安局檔案室工作化名“周志乾”的鄭耀先相遇,新一輪的較量再度展開,彼此在欣賞、懷疑、否定、肯定的較量中加深了認識,在下放農場接受管教到鄉鎮街道勞動改造期間,兩人共同經歷了許多生與死的考驗,正是這些經歷,讓他們在相依、相伴中產生了戀情,印證了鄭耀先在延安舞會上對韓冰說過的一句話“真心相愛的情侶未必能走到最後,而刻骨銘心的仇家卻總會在相逢不如偶遇中擡頭不見低頭見”。兩個仇家在艱難困苦中熬出的感情之花是真摯的,它不帶半點虛僞的流露,是勞動場上結伴同行,是生活間隙中的同甘共苦、是倒在病榻上的噓寒問暖、是批鬥中的相憐相惜,拋開政見和使命的不同,觀衆看到了艱難困苦中的可貴真情。當然它不是故事渲染的重點,在刻畫愛情的同時故事並沒有忽略主題,儘管經歷無數次運動的摧折,兩人信念仍未改變,都在爲心中的目標而努力地尋找着線索,最後在兩人年近花甲時終於發現了彼此的真正身份,在愛情與信仰抉擇中,鄭耀先選擇了親自逮捕韓冰,而韓冰也在向臺灣送出了最後一份情報後,面對鄭耀先——她一生的伴侶選擇了自殺。韓冰走後,鄭耀先帶着滿身的疾病孤獨地來到北京,唯一的願望就是以一名共產黨員和普通公民的身份看一眼升國旗。在雄壯的國歌聲中,躺在病牀上的他終於用顫抖的右手向國旗敬了一個他人生最爲期盼的第一個軍禮,也是最後一個軍禮,滿足地離開了人世,他沒有辱沒共產黨員的使命。

一、從影片看共產黨人的信仰

(一)信仰是執着的堅守

影片從多個視角演繹了鄭耀先爲信仰奮鬥和苦難的一生,長征開始,受命打入國民黨內部,他忘記了自己的真實姓名,爲了在軍統這個大染缸裏能更好立足,將自己扮成一個手段毒辣、玩世不恭、殺人如麻的劊子手,使同僚記恨、對手膽寒;解放後爲了繼續潛伏完成任務,將全身毀容,把自己扮演成一個賤民,讓旁人忽略、同事同情;文革期間,忍受造反派的辱罵和毆打,忍受親人的唾棄和仇視,將自己扮演成低眉順眼的順民。然而儘管經歷種種,他始終將任務放在第一位。他的多個扮相成爲了影片的最大看點。臥底軍統十八載,隱姓埋名大半生,經歷槍林彈雨、遭受辱罵批鬥、嚐盡人間冷暖,從未忘記組織賦予的神聖使命,從未放棄共產黨員的價值追求,這就是共產黨員的信仰和堅持,鄭耀先向我們展示了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這就是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堅守。他對信仰鍥而不捨的堅守,是棄小我存大我的無私,是信念與磨難抗爭的無畏。這份信仰是面對黨旗、舉起右手時立下的錚錚誓言,是爲共產主義奮鬥終身的莊重承諾,是共產黨員一輩子的堅守。相比鄭耀先和那些爲實現理想付出生命和鮮血的先烈和先輩們,我想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們,面對工作應該沒有資格叫苦、埋怨和不滿?面對生活,更應該樂觀、豁達,像鄭耀先那樣爲了心中的信仰繼續堅守,不抱怨組織的拋棄,不懷恨親人的冷眼。不管經歷了多少人間百態,象一棵常青樹活出生命的價值。

(二)信仰是催生的號角

在《風箏》中,有這樣一個劇情:鄭耀先問即將被槍決的曾墨怡,年紀輕輕的就死了,圖個什麼呢?曾墨怡只說了兩個字:信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正是這份爲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執着追求,纔給了曾墨怡、陸漢卿等人無盡的勇氣與力量,讓他們即使受盡折磨、遍體鱗傷,也決不低頭、從不屈服,毅然決然、英勇無畏地保護着自己的同志、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信仰的不竭的動力,催生着這些年輕的生命用死來捍衛了他們心中的主義,這種面對死亡毫不畏懼的坦然,面對得與失的正確取捨,讓他們在中國革命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注入了鮮活的生命力,向世人詮釋了生命的價值趨向,讓他們的生命之花綻放得格外燦爛。這種爲大多數人謀福祉的價值趨向正是我們當下共產黨人應當錘鍊的精神品質,只有樹立爲大多數人活好而奮鬥的理念,我們才能在中國進入新時代這一關鍵時刻,開啓新徵程、迎接新挑戰。當然要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這就更需要我們廣大黨員和幹部把“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爲信仰和目標,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爲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用不竭的動力和擔當的勇氣去實現既定的目標,永遠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

   (三)信仰是不滅的火焰

共產黨人的信仰是一團支撐生命不鏽的火焰。鄭耀先等共產黨人用生命書寫的歷史讓我們看到了不滅的絢爛之火,是信仰之火給了他溫暖,帶給他希望,給予他繼續前行的信心和動力。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心存信仰,信仰就會成爲一團絢爛不滅的火焰,指引着前進的方向,照亮着前行的道路。當前我國的社會發展正朝着富強、文明、和諧、美麗的方向發展,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我們只有懷揣中國人民必將走向富強這團信仰之火,才能成爲對黨的偉大事業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不畏得失去奮鬥,在爲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才能看到新希望,迎來新時代勝利的曙光。

二、 從影片看一分爲二的鮮活人物

本劇在高揚信仰崇高的同時,也從不同人物形象的刻畫中向觀衆傳達了許多正能量,對正面角色和反叛角色沒有絕對非黑即白的格式化塑造,而是從人性的角度,對兩個陣營的衆多角色進行了辯證的刻畫,無論是國民黨人還是共產黨人,它遵從歷史和自然的背景,給觀衆客觀詮釋了人性純真善良和醜陋自私的兩面性。

(一)小議宮粟

宮粟是一個死硬的國民黨軍統特務,他仇視共產黨,也殺害了許多共產黨人,從立場的角度來看,他罪大惡極,該殺。但其身上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他信仰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曾在北大讀書時參加過“一、二九”運動,後投筆從軍,也是一個抗日的愛國青年,儘管他死心塌地爲國民黨服務,但他對腐敗的國民黨當權者也十分痛恨,他也希望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特別是他對待職業的敬畏是我們當下許多人難以做到的,爲了完成一個個艱鉅的任務,明知是死也從不退縮,在工作和愛情面前,工作永遠是第一位,既是是面對自己最愛的女人,也從不吐露組織任何祕密。這正是我們這個時代需要的擔當和職守。對待戰友,他同樣有拳拳之心的一腔熱血,與鄭耀先、徐白川、趙簡之、宋孝安同在軍統共事期間,用友善、低調、奉獻贏得了他人的尊重。與他們建立了血與火考驗下的戰友之情,可以說這份友誼絕對不是利益權衡下的相互利用,而是患難與共的真情流露,是彼此信任的相互支持,也正因爲他對戰友的情是真的,他纔會被誘捕。這不正是我們現在弘揚的團隊精神的寫照嗎?

(二)再看袁龍

同樣影片也把正面人物的另一面做了形象的刻畫,山城公安局副政委袁龍,一個1927年入黨並長期從事地下工作的老黨員,但在對待工作和愛情上,他給觀衆展示了一幅幅不堪的畫面,作爲一名黨培養多年的老共產黨員,又有多年地下工作經驗的積累,然在面對愛情時,他卻喪失了原則,淡化了基本的保密規定,一是把黨內尚未解封的人事機密隨口告訴了他人,讓對手掌握了黨的核心機密,使潛伏同志的生命受到了威脅,二是動用不正當的手段到處活動,爲“愛人”韓冰脫困。三是爲了挽回死亡的婚姻,在酒店醉酒過量,使國家三項建設的方案被盜,這種知與行不合一的職守正好與宮粟的堅守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所以影片以理性的角度還原了人之本性的手法是遵從了王陽明先生“知行合一”的辯證思想,成爲了本劇的一大看點。

(三)經典回放

值得一提的是,本劇在多個片段不止一次地提到了學習毛澤東著作,不僅是共產黨人在學習,國民黨人也在學習,這是以往諜戰作品中很少見的手法,讓這部電視劇的政治意義更顯得高、大、上。鄭耀先的上線陸漢卿在被捕用刑時背誦《爲人民服務》,使中統特務頭子田湖訓斥部下要學習毛澤東著作,不然就無法瞭解和對付共產黨。潛伏的中統特務頭子延娥也要求屬下學習《愚公移山》《爲人民服務》,這些細節雖然在影片中不是濃墨重彩地反映,但細細品來有很高的現實教育意義,產生的是振聾發聵的效果,從當下的現實要求來看,它具有很鮮明的時代特點,它警示我們的是我們奮鬥的目標是什麼?是“人民”,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爲人民謀福利是我們的初心,也是我們的最高目標,因此心中要時刻裝着人民。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如果執政黨脫離了人民羣衆,必將導致政權顛覆。這是作品的又一個昇華。

閒暇之餘,看這部諜戰連續劇,起初只是爲了打發時間,並不覺得有什麼新奇,可隨着劇情的深入,劇中的人物塑造、經歷刻畫、語言表達、主題思想深深地打動了我,使自己久已冷漠的心緒再次掀起了一陣陣波瀾,它象一面鏡子深深地映在我的心裏,更象一塊磁鐵牽動着每一根神經,那種由人物表現出來的對信仰的執着、對事業的擔當、對苦難的詮釋值得我們每個人反思,活在當下的我們應當怎樣看待生命的意義值得探討,正是居於這種動力的驅使,使自己不由自主地想把感受記錄下來分享。總之藝術給人精神的啓迪,它讓人靈魂得到昇華,現實要靠人去實踐,在我們品嚐了藝術給我們的美味大餐後,我們更應該在現實中用自己的行動去踐行堅守的承諾,讓正能力的強光譜照每個人的心靈,帶着快樂去工作,帶着感恩去奉獻,敬畏自己的職業,笑對工作,笑對生活、笑對苦難,讓短暫的生命活出精彩。